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蒲公英

输入关键字:

蒲公英

《中国药典》:蒲公英

药材名称蒲公英

拼音Pú Gōnɡ Yīnɡ

英文名HERBA TARAXACI

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 、碱地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 Kitag.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春至秋季花初开时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性状本品呈皱缩卷曲的团块。根呈圆锥形,多弯曲,长3~7cm;表面棕褐色,抽皱;根头部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脱落。叶基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绿褐色或暗灰色,先端尖或钝,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基部渐狭,下延呈柄状,下表面主脉明显。花茎1至数条,每条顶生头状花序,总苞片多层,内面一层较长,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有的可见多数具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气微,味微苦。

鉴别(1)本品叶表面观:上下表面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表面角质纹理明显或稀疏可见。上下表皮均有非腺毛,3~9细胞,直径17~34μm,顶端细胞甚长,皱缩呈鞭状或脱落。下表皮气孔较多,不定式或不等式,副卫细胞3~6个,叶肉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结晶。叶脉旁可见乳汁管。根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棕色。韧皮部宽广,乳管群断续排列成数轮。形成层成环。木质部较小,射线不明显;导管较大,散列。薄壁细胞含菊糖。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滤过,滤液用醋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10ml,合并醋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咖啡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难,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6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丁酯-甲酸-水(7:2.5:2.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性味苦、甘,寒。

归经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9~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备注(1)对热毒所致的乳痈肿痛、疔疮有良好的效果,可单独煎汁内服,或外敷局部;也可配合其它清热解毒药同用,如银花、连翘地丁草、野菊花赤芍等。治肺痈可用蒲公英配合清肺祛痰及清热解毒药物如鲜芦根冬瓜子、鱼腥草桃仁黄连等同用。

(2)蒲公英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在过去一般仅用于乳痈、疮肿。近年来本品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发现它除了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之外,尚有利尿、缓泻的功效。不仅可用于外科疮痈,且可用治内科疾患。服配金银花鱼腥草,可用于痰热郁肺;配板蓝根,可用治咽喉肿痛;配忍冬藤车前草,可用治小便热淋;配决明子、黄菊花,可用治目赤肿痛;配栀子茵陈,可用治湿热黄疸;配瓜蒌、贝母,可用治乳痈红肿;配银花、紫花地丁、野菊花、可用于疔疮肿毒;配夏枯草牡蛎,可用于瘰历痰核。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蒲公英

药材名称蒲公英

拼音Pú Gōnɡ Yīnɡ

别名凫公英(《千金方》),蒲公草、耩褥草(《唐本草》),仆公荚(《千金翼方》),仆公罂(《本草图经》),地丁(《本草衍义》),金簪草(《土宿本草》),孛孛丁菜、黄花苗、黄花郎(《救荒本草》),鹁鸪英(《庚辛玉册》),婆婆丁(《滇南本草》),白鼓丁(《野菜谱》),黄花地丁、蒲公丁、耳瘢草、狗乳草(《纲目》),奶汁草(《本经逢原》),残飞坠(《生草药性备要》),黄狗头(《植物名实图考》),卜地蜈蚣鬼灯笼(《草木便方》),羊奶奶草(《本草正义》),双英卜地(《贵州民间方药集》),黄花草、古古丁(《江苏植

出处本草图经

来源为菊科植物蒲公英带根全草。春、夏开花前或刚开花时连根挖取。除净泥土,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含白色乳汁,高10~25厘米。根深长,单一或分枝。叶根生,排成莲座状;叶片矩圆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倒卵形,长6~15厘米,宽2~3.5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狭窄,下延成叶柄状,边缘浅裂或作不规则羽状分裂,裂片齿牙状或三角状,全缘或具疏齿,绿色,或在边缘带淡紫色斑,被白色丝状毛。花茎上部密被白色丝状毛;头状花序单一,顶生,直径2.5~3.5厘米,全部为舌状花,两性:总苞钟状,总苞片多层,外层较短,卵状披针形,先端尖,有角状突起,内层线状披针形,先端呈爪状;花冠黄色,长1.5~1.8厘米;宽2~2.5毫米,先端平截,5齿裂;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上,花药合生成筒状,包于花柱外,花丝分离,白色,短而稍扁;雌蕊1,子房下位。长椭圆形,花柱细长,柱头2裂,有短毛。瘦果倒披针形,长4~5毫米,宽约1.5毫米,外具纵棱,有多数刺状突起,顶端具喙,着生白色冠毛。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山坡草地、路旁、河岸沙地及田野间。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全国大部地区有产。

性状干燥的根,略呈圆锥状,弯曲,长4~10厘米,表面棕褐色,皱缩,根头部有棕色或黄白色的毛茸,或已脱落。叶皱缩成团,或成卷曲的条片。外表绿褐色或暗灰绿色,叶背主脉明显。有时有不完整的头状花序。气微,味微苦。以叶多、色灰绿、根完整、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蒲公英全草含蒲公英甾醇、胆碱、菊糖和果胶等。

同属植物药用蒲公英的根中含蒲公英醇、蒲公英赛醇、ψ-葡公英甾醇、蒲公英甾醇、β-香树脂醇、豆甾醇、β-谷甾醇、胆碱、有机酸、果糖、蔗糖、葡萄糖、葡萄糖甙以及树脂、橡胶等。叶含叶黄素、蝴蝶梅黄素、叶绿醌、维生素C_50~70毫克/100克和维生素D_5~9毫克/100克。花中含山金车二醇、叶黄素和毛莨黄素。花粉中含β-谷甾醇、5z-豆甾-7-烯-3β-醇、叶酸和维生素C。绿色花萼中含叶绿醌。花茎中含β-谷甾醇和β-香树脂醇。又本品含考迈斯托醇、核黄素1.43微克/克和胡萝卜素7.7~8.8毫克%。

药理作用蒲公英注射浓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及卡他球菌亦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蒲公英提取液1:400在试管内能抑制结核菌,但煎剂1:100亦无效。其1:80的水煎剂能延缓ECHO11病毒细胞病变。醇提取物31毫克/公斤能杀死钩端螺旋体,对某些真酋亦有抑制作用。小白鼠静脉注射蒲公英注射液的半数致死量为58.88±7.94克/公斤,小鼠、兔亚急性毒性试验对肾脏可出现少量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煎剂给大鼠口服,吸收良好,尿中能保持一定的抗菌作用。

国外研究,蒲公英在动物身上有利胆作用,临床上对慢性胆囊痉挛及结石症有效。也有认为它有利尿作用,特别是对门脉性水肿有效,可能是由于植物中含有大量钾的缘故。对离体蛙心,小量兴奋而大量则呈抑制作用。也有用其根及全草作苦味健胃剂或轻泻剂者。内服叶的浸剂可治蛇咬伤,也有用以促进妇女的乳汁分泌的。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泥土,切段,晒干。

性味苦甘,寒。

①《唐本草》:"味甘,平,无毒。"

②李杲:"微苦,寒。"

③《本草述》:"甘,平微寒。"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苦甘,寒。"

归经入肝、胃经。

①李杲:"足少阴经。"

②《本草衍义补遗》:"入阳明、太阴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①《唐本草》:"主妇人乳痈肿。"

②《本草图经》:"敷疮,又治恶刺及狐尿刺。"

③《本草衍义补遗》:"化热毒,消恶肿结核,解食毒,散滞气。"

④《滇南本草》:"敷诸疮肿毒,疥癞癣疮;祛风,消诸疮毒,散瘰疬结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闭,利膀胱。"

⑤《纲目》:"乌须发,壮筋骨。"

⑥《医林纂要》:"补脾和胃,泻火,通乳汁,治噎膈。"

⑦《纲目拾遗》:"疗一切毒虫蛇伤。"

⑧《随息居饮食谱》:"清肺,利嗽化痰,散结消痈,养阴凉血,舒筋固齿,通乳益精。"

⑨《岭南采药录》:"炙脆存性,酒送服,疗胃脘痛。"

⑩《山东中药》:"为解毒、消炎、清热药。治黄疸,目赤,小便不利,大便秘结。"

⑾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凉血利尿,催乳。治疔疮,皮肤溃疡,眼疾肿痛,消化不良,便秘,蛇虫咬伤,尿路感染。"

⑿《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利尿,缓泻。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爽,流火,淋巴腺炎,风火赤眼,胃炎,肝炎,骨髓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大剂2两);捣汁或入散剂。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乳痈:蒲公英(洗净细锉),忍冬藤同煎浓汤,入少酒佐之,服罢,随手欲睡,是其功也。(《本草衍义补遗》)

②治急性乳腺炎:蒲公英二两,香附一两。每日一剂,煎服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③治产后不自乳儿,蓄积乳汁,结作痈:蒲公英捣敷肿上,日三、四度易之。(《梅师集验方》)

④治瘰疬结核,痰核绕项而生:蒲公英三钱,香附一钱,羊蹄根一钱五分,山茨菇一钱,大蓟独根二钱,虎掌草二钱,小一枝箭二钱,小九古牛一钱。水煎,点水酒服。(《滇南本草》)

⑤治疳疮疔毒:蒲公英捣烂覆之,别更捣汁,和酒煎服,取汗。(《纲目》)

⑥治急性结膜炎:蒲公英、金银花。将两药分别水煎,制成两种滴眼水。每日滴眼三至四次,每次二至三滴。(《全展选编·五官》)

⑦治急性化脓性感染:蒲公英、乳香、汉药、甘草,煎服。(《中医杂志》(11):31,1965)

⑧治多年恶疮及蛇螫肿毒:蒲公英捣烂,贴。(《救急方》)

⑨治肝炎:蒲公英干根六钱,茵陈蒿四钱,柴胡、生山栀、郁金茯苓各三钱。煎服。或用干根、天名精各一两,煎服。

⑩治胆囊炎:蒲公英一两。煎服。

⑾治慢性胃炎、胃溃疡:蒲公英干根、地榆根各等分,研末,每服二钱,一日三次,生姜汤送服。(⑨方以下出《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⑿治胃弱、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胀痛:蒲公英一两(研细粉),橘皮六钱(研细粉),砂仁三钱(研细粉)。混合共研,每服二至三分,一日数回,食后开水送服。(《现代实用中药》)

各家论述①《本草经疏》:"蒲公英味甘平,其性无毒。当是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乳痈属肝经,妇人经行后,肝经主事,故主妇人乳痈肿乳毒,并宜生啖之良。"

②《本草述》:"蒲公英,甘而微余苦,是甘平而兼有微寒者也。希雍有曰:’甘平之剂,能补肝肾。’味此一语,则知其入胃而兼入肝肾矣,不然,安能凉血、乌须发,以合于冲任之血脏乎?即是思之,则东垣所谓肾经必用者,尤当推而广之,不当止以前所主治尽之也。"

③《本草新编》:"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阳明之火,每至燎原,用白虎汤以泻火,未免太伤胃气。盖胃中之火盛,由于胃中土衰也,泻火而土愈衰矣。故用白虎汤以泻胃火,乃一时之权宜,而不可恃之为经久也。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而无碍。凡系阳明之火起者;俱可大剂服之,火退而胃气自生。但其泻火之力甚微,必须多用,一两,少亦五、六钱,始可散邪辅正耳。或问,蒲公英泻火,止泻阳明之火,不识各经之火,亦可尽消之乎?曰,火之最烈者,无过阳明之焰,阳明之火降,而各经余火无不尽消。蒲公英虽非各经之药,而各经之火,见蒲公英而尽伏,即谓蒲公英能消各经之火,亦无不可也。""或问,蒲公英与金银花,同是消痈化疡之物,二物毕竟孰胜?夫蒲公英止入阳明、太阴二经,而金银花则无经不入,蒲公英不可与金银花同于功用也。然金银花得蒲公英而其功更大。"

④《医林纂要》:"蒲公英,能化热毒,解食毒,消肿核,疗疗毒乳痈,皆泻火安土之功。通乳汁,以形用也。固齿牙,去阳明热也。人言一茎两花,高尺许,根下大如拳,旁有人形拱抱,捣汁酒和,治噎隔神效。吾所见皆一茎一花,亦鲜高及尺者,然以治噎隔,则有可得效之理也。"

⑤《本草求真》:"蒲公英,能入阳明胃、厥阴肝,凉血解热,故乳痈、乳岩为首重焉。缘乳头属肝,乳房属胃,乳痈、乳岩,多因热盛血滞,用此直入二经,外敷散肿臻效,内消须同夏枯、贝母、连翘白芷等药同治。"

⑥《本草正义》:"蒲公英,其性清凉,治一切疔疮、痈疡、红肿热毒诸证,可服可敷,颇有应验,而治乳痈乳疖,红肿坚块,尤为捷效。鲜者捣汁温服,干者煎服,一味亦可治之,而煎药方中必不可缺此。"

临床应用蒲公英是清热解毒的传统药物。近年来通过进一步研究,证明它有良好的抗感染作用。现已制成注射剂、片剂、糖浆等不同剂型,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多种感染性炎症。

①用法

㈠注射:目前临床用于抗感染的多以注射剂为主。肌肉注射每次可用2毫升(相当于总生药10克),每日2~3次,也有用至每日总量相当于生药40~160克的;静脉滴注每次用含生药25~100克的注射液加入5~10%葡萄糖液250~500毫升中滴入。亦可根据病情需要作穴位注射(治疗脉臂炎)或胸腔注射(治疗脓胸)。㈡口服:除煎剂(大多配成复方使用)、片剂、糖浆外,尚有用于治疗乳腺炎的酒浸剂(蒲公英40克加50°白酒500毫升浸7天,过滤。日服3次,每次20~90毫升)等。㈢外用:蒲公英根茎研末,加凡士林调成膏剂,或用鲜草全株捣成糊剂敷于患处,治疗急性乳腺炎、颌下腺及颌下软组织炎,颈背蜂窝织炎等急性软组织炎症;用鲜蒲公英捣取汁滴耳治疗中耳炎,涂于创面治疗烫伤等;制成1%点眼液点眼,或配合菊花煎水熏洗患眼,治疗急性结膜炎、睑缘炎等;用蒲公英20~90克捣碎,加入一个鸡蛋的蛋清,搅匀,再加白糖适量,共捣成糊状,敷于患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等。

②应用范围与疗效

临床应用蒲公英的范围较广。仅据上海市试用注射剂治疗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就达40种左右,计700余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56例,痊愈38例,有效13例;急、慢性支气管炎69例,痊愈19例,有效44例;肺炎43例,痊愈37例,有效1例;传染性肝炎97例,痊愈47例,有效19例;泌尿系痞染52例,痊愈25例,有效14例;各种外科疾患(包括疖肿、淋巴结炎、急性乳腺炎、急性胰腺炎、丹毒、阑尾炎、胆囊炎、脉管炎)184例,痊愈42例,有效31例;用于手术后预防感染39例,效果满意者33例,有效者5例;五官科炎症(包括急性和化脓性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急慢性副鼻窦炎、急性耳廓软骨膜炎、牙周炎、眼结膜炎)194例,痊愈143例,有效41例;骨科炎症(包括开放性骨折炎症、骨髓炎等)12例,痊愈8例,有效2例;皮肤科炎症(多发性毛囊炎、传染性湿疹、脓疱疮、皮肤感染等)24例,痊愈23例,有效1例。其它如败血症、伤寒、胆道感染、腮腺炎、输卵管炎、附睾炎,以及肿瘤、结核等的继发感染,也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但病例均很少,有待进一步观察。蒲公英制剂在一定程度上似可代替抗菌素使用,对某些疾病还表现出广谱抗菌素的作用;从治疗病毒性感冒、肝炎等的效果来看,可能还有抗病毒作用。

此外,蒲公英还曾用于:㈠慢性胃炎:用蒲公英5钱,酒酿1食匙,水煎两次混合,早、中、晚饭后服;㈡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用蒲公英根制成散剂,每日3次,每次5分,饭后服;㈢先天性血管瘤:取鲜蒲公英叶、茎的白汁,涂擦血管瘤表面,每日5~10次。

③副作用

一般很少。但有个别病例静脉滴注后出现寒战、面色苍白青紫,或精神症状;部分病人服用片剂后有胃部发热感觉;服用蒲公英酒浸剂有头晕、恶心、多汗等酒性反应,少数病例出现荨麻疹,个别病例出现荨麻疹并发结合膜炎,停药后即消失。

备注此外,尚有多种同属植物,如:碱地蒲公英、异苞蒲公英、热河蒲公英、西藏蒲公英等,均可同等人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蒲公英

药材名称蒲公英

拼音Pú Gōnɡ Yīnɡ

英文名Mongolian Dandelion Herb

别名凫公英、蒲公草、耩褥草、仆公英、仆公罂、地丁、金簪草、孛孛丁菜、黄花苗、黄花郎、鹁鸪英、婆婆丁、白鼓丁、黄花地丁、蒲公丁、真痰草、狗乳草、奶汁草、残飞坠、黄狗头、卜地蜈蚣鬼灯笼、羊奶奶草、双英卜地、黄花草、古古丁

出处出自《唐本草》;1.《唐本草》:蒲公英,叶似苦苣,花黄,断有白汁,人皆啖之。

2.《纲目》:地丁,江之南北颇多, 他处亦有之,岭南绝无。小科布地,四散而生。茎叶花絮并如苦苣,但小耳,嫩苗可食。

3.《本草新编》:蒲公英煎膏,尤胜于生用。煎冒之法,每次须百斤, 石臼内捣烂,铁锅内用水煎之。一锅水煎至七分,盛于布袋之内,沥取清汁;每大锅可煮力'斤, 十次煮完,俱取清计,入于大锅内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东北蒲公英、异苞蒲公英、亚洲蒲公英、红梗蒲公英等同属多种植物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 Mazz.2.Taraxeamum jsinicum Kitag.3.Taraxacum ohwianum Kitam.4.Taraxacum heterolepis Nakai et H..Koidz.5.Taraxacum asiatisc Dadlst.[T. leucan-thum (Ledeb.) Ledeb.]6.Taraxacum erpyhropodium kitag.

采收和储藏:4-5月开花前或刚开花时连根挖取,除将泥土,晒干。

原形态1.蒲公英 多年生草本,高10-25cm。全株含白色乳汁,被白色疏软毛。根深长,单一分枝,直径通常3-5mm,外皮黄棕色。叶根生,排列成莲座状;具叶柄,柄基部两侧扩大呈鞘状;叶片线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倒卵形,长6-15cm,宽2-3.5cm,先端尖或钝,基部狭窄,下延,边缘浅裂或作不规则羽状分裂,裂片齿牙状或三角状,全缘或具疏齿,裂片间有细小锯齿,绿色或有时在边缘事淡紫以斑迹,被白色蛛丝状毛。花状花序单一,顶生,全为舌状花,两性;总苞片多层,外面数层较短,卵状披针形,内面一层线状披针形,边缘膜质,缘具蛛丝状毛,内、外苞生先端均有小角状突起;花托平坦;花冠黄色,先端平截,常裂;雄蕊5,花药合生成筒状包于花柱外,花丝分离;雌世1,子房下位,花柱细长,柱头2裂,有短毛。瘦果倒披针形,长4-5mm,宽1.5mm,具纵棱,并有横纹相连,果上全部有刺状突起,果顶具长8-10mm,具纵棱,并有横纹相连,果上全部有刺状突起,果顶具长8-10mm的喙;冠毛白色,长约7mm。花期4-5月,果期6-7月。

2.碱地蒲公英 其主要特征在于:小叶为规则的羽状分裂。总苞片先端无角状突起;花冠黄色;瘦果披针形,长约4mm,喙长4-5.5mm。

3.东北蒲公英 其主要特征在于:叶片长圆倒披针形,裂片倒向,侧裂片4-5对,三角状或窄三角状,先羰的裂片较大,扁鞭形或三角形,全缘。外层总苞片宽卵形或披针状卵形,被疏柔毛。无或有不明显的短角突起,内层苞片长于外层总苞片,无短角状突起。瘦果淡褐色,上部有尖小瘤,喙长8-12mm。冠毛污白以。

4.异苞蒲公英 其主要特征在于:叶裂片少数,先端裂片三角状或倒梯状,侧裂片三角状或线状。瘦果倒披针形,上部有刺状突起,喙长约8mm。

5.亚洲蒲公英 其主要特征在于:叶片条形或狭披针形,长约9cm,叶裂片多数,先端裂片戟形,侧裂片长线状,下倾。花茎上部被疏卷毛;外层总苞片淡红色,有不明显的小角;舌状花白色或白带黄色。瘦果黄褐色,长3-4mm,喙长4-8mm,冠毛污白色。

6.红梗蒲公英 基主要特征在于:叶柄短,鲜红色;叶片长倒披针形或广倒披针形,表面有紫红色斑纹;花茎鲜红紫色,顶端被蛛丝状毛。瘦果窗倒披针形,长约4mm,上部有刺状罕起,喙长8-10m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草地、路旁、路旁、河岸、沙地及田间。

2.生于稍潮湿的盐碱地或原野上。

3.生于山野、山坡路旁或溪流边。

4.生于田野间。

5.生于草甸或河滩上。

6.生于山坡路旁、沟旁或盐碱地带。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及陕西、甘肃、青海等地。

2.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先端无角状突起;花冠黄色;瘦果披针形,长约4mm,喙长4-5.5mm。

3.分布于东北。

4.分布于东北。

5.分布于东北、西北及内蒙古、河北、四川等地。

6.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新疆等地。

性状性产太鉴别 (1)蒲公英 全草呈皱缩卷曲的团块。根圆锥状,多弯曲,长3-7cm,表面棕褐色,抽皱,根头部有棕褐色工黄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脱落。叶基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倒皮针形,长6-15cm,宽2-3.5cm,绿褐色或暗灰色,先端尖或钝,边缘倒向浅裂或羽状分裂,裂片齿牙状或三角形,基部渐狭,下延呈柄状,下表面主脉明显,被蛛丝状毛。花茎1至数条,每条顶生关状毛。花茎1至数条,每条顶生头状花序;总苞片多层,外面总苞片数层,先端有或无小角,内面1层长于外层的1.5-2倍,先端有小角,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有的可见多数具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气味微苦。

圆形瘦果。气微,味微苦。

(2)碱地蒲公英 叶倒卵状技外形或狭披针形,长约48cm,宽1.2-1.5cm,常较规则地倒向羽状深裂,裂片3-7对,先端裂片长就形,先端尖或钩,基部狭长,几无毛。总苞片3层,外层2面先端几无小角,内面1层长于外层的2倍。

(3)东北蒲公英叶长圆状倒技外形,长9-20cm,宽2-5cm,大头羽裂或现状深裂,裂片稍倒向,三角状或窄三角状,顶端裂片大,扁菱形或三角形,全,两面被疏柔毛。外层总苞片无或有不明显的小角,内层长于外层的2-2.5倍,无小角。

(4)异苞蒲公英叶柄基部略带紫红色,被蛛丝状毛;叶倒披针,长12-15cm,宽3-4cm,先端尖,基部狭长,边缘羽状深裂,裂片呈广或窄三角形,先端锐尖,全线或有疏齿俩面被蛛丝状白毛;老叶近光滑。总苞片3层,外层有小角,内层长于外层的1.5-2倍,稍有小角。

(5)亚洲蒲公英叶条形或狭披外形,长2.5-9cm,宽0.3-0.9cm,羽状浅裂至深裂,裂片稍倒向,三角状艘外形至条形,顶裂片较大,或形或狭朝形,无毛或疏被柔毛。外层总苞片有不明显的小角,内层长于外层的2-2.5倍,无明显的小角。 (6)红梗蒲公英叶柄短,红紫褐色;叶片长倒披外形或广倒被外形,长8-12cm,宽2.5-3cm,光瑞钝,基部狭窄,边缘具规则的羽状深裂,裂片三角状,全缘或有疏齿,表面有红色斑点,两面被蛛丝状毛。总苞片3层,内面1层长于外层的2.5倍,光瑞紫红色,有小角。

以叶多、色绿,根长者为佳。

显微鉴别 蒲公英报横切面:木柱层为数列棕色细胞。韧皮部宽广,乳省群断续排列成数轮。形成层成环。木质部较小,射线不明显,导管较大,散列。薄壁细胞含菊糖。

叶片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表面角质纹理明显或稀疏可见。上下表皮均有非腺毛,3-9细胞,直径17-34μm,顶端细胞甚长,皱缩呈鞭状或脱落。下表皮气孔较多,不定式或不等式,副卫细胞3- 6个。叶肉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结晶。叶脉旁可见乳汁管。

理化鉴别(1)取本品甲肝醇提取液lml,置水浴上蒸干。用冰醋酸lml溶解残渣,加入醋研一浓硫酸19:1)试剂lml,观察颜色由黄色很快为红色横切面简图→紫色→青色→污绿色。(检1.木柱层人韧皮部 查群醇类)3.乳管群人形成层 ( 2)取本品粉未 1g,加乙5.木质部 l醇10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盐酸4ml溶解,滤过。取滤液lml,加改良碘化铝钾试液2滴,产生橙色沉淀。(检查水溶性生物碱) ( 3)薄层色谱 ①取本品粉末250g,加乙醇 500ml,加热回 流8h,减压回收乙醇至于,加10%氢氧化钾乙醇液30ml皂化3h加水 60ml稀释,加稀盐酸调至中性,加乙醚10ml萃取(同量 萃取3次),再用一定量水洗3次,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回收乙醚 浓缩后作为供试品溶液。用β谷甾醇、α一香树脂醇的乙醇溶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分别点样干同一 硅胶G(青岛)薄板上,用氯仿展开,展距历16.5cm。取出晾干。 喷以5%磷钥酸的乙醇溶液,烘烤加热后,可见供试品色谱在与 对照品和。谱的相府输位置上显相同的橘红色斑点。

化学成分蒲公英全草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胆碱(choline),菊糖(inulin),果胶(pectin)等。

同属植物药用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 Weber)的根中含蒲公英醇(taraxol),蒲公英赛醇(taraxerol),蒲公英甾醇,φ-蒲公英甾醇(φ-taraxasterol),β-香树脂醇(β-amyrin),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胆碱,咖啡酸(caffeic acid),菊糖。果糖(furctose),蔗糖(sucrose),葡萄糖(glucose),对羟基苯乙酸(p-hydroxy phenylacet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蜡酸(cerotic acid),蜂花酸(meliss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等。叶含叶黄素(lutein),堇黄质(violaxan-thin),叶绿酯(plastoquinone),维生素(vitamin)C及D等。花含山金车二醇(arnidiol),叶黄素和毛莨黄质(flavoxanthin)。

药理作用1.抗菌作用:本品注射液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及卡他球菌也有一定杀菌作用。本品醇提液1 :400能抑制结核菌,但煎剂1 :100无效。其1 :80的水煎剂能延缓 ECHO11病毒细胞病变,醇提物(31mg/kg)能杀死钩端螺旋体,对某些真菌亦有抑制作用。对幽门弯曲杆菌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2.通乳:本品叶有疏通乳脉管之阻塞,促进泌乳的作用。

3.抗肿瘤作用:药用蒲公英中提取的多糖(Tof一CFr),以40、2、600mg/kg ip 给于接种MM46肿瘤细胞的C3H小鼠,前期给药未见作用,但11-20d和2-20d的后期隔日给药则有效。对肿瘤细胞的迟延型过敏反应(T一DHR),在ddy一Ehrlich(同种肿瘤)系和C3H一MM46(同系肿瘤)系中,Tof一CFr后期给药其足跖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上升。在ADMC系中,Tof一CFr与已知能活化巨噬细胞的糖原相比,具有更强的激活能力。

4.利胆作用:国外研究,本品有利胆作用,临床上治疗慢性胆囊痉挛及结石症有效。此外本品尚有利尿健胃,轻泻等作用。

毒性小白鼠静脉注射蒲公英注射液的半数致死量为58.88±7.94g/kg,小鼠、兔亚急性毒性试验对肾脏可出现少量管型, 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小白鼠iv蒲公英注射液的LD50 为58.8±7.9g/kg。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泥土,切段,晒干。

性味味苦;甘;性寒

归经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主乳痈;肺痈;肠痈;痄腮;疔毒疮肿;目赤肿痛;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胃火;肠炎;痢疾;肝炎;胆吓炎;尿路感染;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大剂量60g;大剂量60g,或捣汁;或入散剂。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

复方①治乳痈: 蒲公英(洗净细锉), 忍冬藤同煎浓汤,入少酒佐之,服罢,随手欲睡,是其功也。 (《本草衍义补遗》)②治急性乳腺炎: 蒲公英二两,香附-两。每日一剂,煎服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③治产后不自乳儿,蓄积乳汁,结作痈: 蒲公英捣敷肿上,日三、四度易之。 (《梅师集验方》)④治瘰疠结核,痰核绕项而生: 蒲公英三钱,香附-钱,羊蹄根一钱五分,山茨菇一钱,大蓟独根二钱,虎掌草二钱,小一枝箭二钱,小九古中一钱。水煎;点水酒服。《滇南本草》⑤治疳疮疗毒: 蒲公英捣烂覆之,别更捣汁,和酒煎服,取汗。 (《纲目》)⑥治急性结膜炎:蒲公英、金银花。将两药分别水煎,制成两种滴眼水。每日滴眼三至四次,每次二至三滴。(《全展选编·五官》)⑦治急性化脓性感染: 蒲公英、乳香没药甘草,煎服。

各家论述1.《本草经疏》:蒲公英昧甘平,其性无毒。当是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乳痈属肝经,妇人经行后,肝经主事,故主妇人乳痈肿乳毒,并宜生暖之良。

2.《本草述》:蒲公英,甘而微余苦,是甘平而兼有微寒者也。希雍有曰:甘平之剂点朗肝肾。'昧此一语,则知其入胃而兼入肝肾矣,不然,安能凉血、乌须发,以合于冲任之血脏乎?即是思之,则东垣所谓肾经必用者,尤当推而广之,不当止以前所主治尽之也。

3.《本草新编》: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借世人不知用之。阳明之火,每至燎原,用白虎汤以泻火,未免太伤胃气。盖胃中之火盛,由于胃中士衰也,泻火而土愈衰矣。故用自虎汤以泻胃火,乃一时之极宜,而不可恃之为经久也。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而无碍。凡系阳明之火起者,俱可大剂服之,火退而胃气自生。但其泻火之力甚微,必须多用,一两,少亦五、六钱,始可散邪辅正耳。或问,蒲公英泻火,止泻阳明之火,不识各经之火,亦可尽消之乎?曰,火之最烈者,无过阳明之焰,阳明之火降,而各经余火无不尽消。蒲公英虽非各经之药,而各经之火,见蒲公英而尽伏,即谓蒲公英能消各经之火,亦无不可也。或问,蒲公英与金银花,同是消痈化疡之物,二物毕竟孰胜?夫蒲公英止入阳明、太阴二经,而金银花则无经不入,蒲公英不可与金银花同于功用也。然金银花得蒲公英而其功更大。

4.《医林纂要》:蒲公英点能化热毒,解食毒,消肿核,疗疔毒乳痈,皆泻火安上之功。通乳汁,以形用也。固齿牙,去阳阴热也。人言一茎两花,高尺许,根下大如拳,旁有人形拱抱,捣汁酒和,治噎隔神效。吾所见皆一茎一花,亦鲜高及尺者,然以治噎膈。

5.《本草求真》:蒲公英,入阳明胃、厥阴肝,凉血解热,故乳痈、乳岩为首重焉。缘乳头属肝,乳房属胃,乳痈、乳岩,多因热盛血滞,用此直入二经,外敷散肿臻效,内消须同夏枯、贝母、连翘、自英等药同治。

6.《本草正义》:蒲公英,其性清凉,治一切疗疮、痈疡、红肿热毒诸证,可服可敷,颇有应验,而治乳痈乳疗,红肿坚块,尤为捷效。鲜者捣汁温服,干者煎服,一味亦可治之,而煎药方中必不可缺此。

7.《唐本草》:主妇人乳痈肿。

8.《本草图经中:敷疮,又治恶刺及狐尿刺。

9.《本草衍义补遗》:化热毒,消恶肿结核,解食毒,散滞白。

10.《滇南本草》:敷诸疮肿毒,疥颓癣疮;祛风,消诸疮毒,散瘰疠结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闭,利膀胱。

11.《纲目》:乌须发,壮筋骨。

12.《医林纂要》:补脾和胃,泻火,通乳汁,治噎膈。

13.《纲目拾遗》:疗一切毒虫蛇伤。

14.《随息居饮食谱》:清肺,利嗽化痰,散结消痈,养阴凉血,舒筋固齿,通乳益精。

15.《岭南采药录》:炙脆存性,酒送服,疗胃脘痛。

16.《山东中药》:为解毒、消炎、清热药。治黄痘,目赤,小便不利,大便秘结。

17.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 凉血利尿。治疗疮,皮肤溃疡,眼疾肿痛,消化不良,便秘,蛇虫咬伤,尿路感染。

18.《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利尿,缓泻。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流火,淋巴腺炎,风火赤眼,胃炎,肝炎,骨髓炎。

临床应用蒲公英是清热解毒的传统药物。近年来通过进一步研究,证明它有良好的抗感染作用。现已制成注射剂、片剂、糖浆等不同剂型,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多种感染性炎症。

1.用法:1.1.注射:目前临床用于抗感染的多以注射剂为主。肌肉注射每次可用2ml(相当于总生药10g),每日2-3次,也有用至每日总量相当于生药40-160g的;静脉滴注每次用含生药25-100g的注射液加入5-10%葡萄糖液250-500ml中滴入。亦可根据病情需要作穴位注射(治疗脉管炎)或胸腔注射(治疗脓胸)。

1.2.口服:除煎剂(大多配成复方使用)、片剂、糖浆外,尚有用于治疗乳腺炎的酒浸剂(蒲公英40g加50%白酒500ml浸7天,过滤。日服3次;每次20-30ml)等。

1.3.外用:蒲公英根茎研未,加凡士林调成冒剂,或用鲜草全株搞成糊剂敷于患处,治疗急性乳腺炎、额下腺及颁下软组织炎、颈背蜂窝织炎等急性软组织炎症;用鲜蒲公英捣取汁滴耳治疗中耳炎,涂于创面治疗烫伤等病。眼液点眼'或配合菊花煎水熏洗患眼们,治疗急性结膜炎、脸缘炎等;用蒲公英20-3g捣碎加入一个鸡蛋的蛋清,搅匀,再加白糖适量,共捣成糊状,敷于患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等。

2.应用范围与疗效:临床应用蒲公英的范围较广。仅据上海市试用注射剂治疗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就达40种左右,计700余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56例,痊愈38例,有效13例;急、慢性支气管炎69例,痊愈19例,有效44例;肺炎各3例,痊愈37例,有效 1例;传染性肝炎97例,痊愈47例,有效19例;泌尿系感染52例,痊愈25例,有效14例;各种外科疾患(包括疖肿、淋巴结炎、急性乳腺炎、急性胰腺炎、丹毒、阑尾炎、胆囊炎、脉管炎)184例,痊愈42例,有效31例;用于手术预防感染39例,效果满意者33例,有效者5例;五官科炎症(包括急性和化脓性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急慢性副鼻寞炎、急性耳廓软骨膜炎、牙周炎、眼结膜炎)194例,痊愈 143例,有效41例;骨科炎症(包括开放性骨折炎症、骨髓炎等)12例,痊愈8例,有效2例;皮肤科炎症(多发性毛囊炎、传染性湿疹、脓瘤疮、皮肤感染等)24例,痊愈23例,有效 1例。其它如败血症、伤寒、胆道感染、腮腺炎、输卵管炎、附荤炎,以及肿瘤、结核等的继发感染,也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但病例均很少,有待进一步观察。蒲公英制剂在一定程度上似可代替抗菌索使用,对某些疾病还表现出厂谱抗菌素的作用;从治疗病毒性感冒、肝炎等的效果来看,可能还有抗病毒作用。此外,蒲公英还曾用于:一、慢性胃炎:用蒲公英5钱,酒酿1食匙,水煎两次混合,早、中、晚饭后服;二、胃、十二捐肠溃疡病:用蒲公英根制成散剂,每日3次,每次5分,饭后服;三、先天性血管瘤:取鲜蒲公英叶、茎的白汁,涂擦血管瘤表面,每日5-10次。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蒲公英 ==>】 古籍全文检索:蒲公英     全站站内检索:蒲公英
曾青
重楼
达仑木
鞑新菊
打虫果
打火草
打箭菊
打米花
打破碗花花
打碗花
大白顶草
大白杜鹃
大白药
大百解薯
大板山蚤缀
大半边旗
大苞寄生
大苞甲跖草
大苞芹
大苞叶千斤拔
大苞叶千斤拔叶
大报春花
大避债蛾
大扁竹兰
大脖子药
大驳骨
大驳骨丹
大草蔻
大草乌
大茶根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