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地丁

输入关键字:

地丁

药材名称地丁

拼音Dì Dīnɡ

别名箭头草(《普济方》),羊角子(《乾坤生意秘韫》),独行虎(《纲目》),地丁草(《本草再新》),如意草(《随息居饮食谱》)。

出处本经逢原

来源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犁头草;豆科植物米口袋小米口袋龙胆科植物华南龙胆带根全草

①紫花地丁、犁头草:5~8月间,果实成熟时采取带根全草,去净泥土,晒干。

②米口袋及小米口袋:春、秋季采挖带根全草,晒干或鲜用。

③华南龙胆:春、夏季,花初开时采取全草,晒干。

原形态①紫花地丁,又名:紫地丁、兔耳草、辽堇菜。

多年生草本,高7~15厘米,全株密被白色短毛。主根粗,黄白色。叶从根部丛生;叶柄长3~10厘米,上部两侧稍有翅;托叶膜质,线状披针形,基部附着于叶柄上;叶片长椭圆形、长卵形至线状广披针形,长2~9厘米,宽0.5~3.5厘米,先端钝,基部浅心形或截形,边缘具浅钝齿。花腋生,淡紫色,直径约1.5厘米;花梗长4~1.0厘米,中部有线形小苞片2枚;萼片5,披针形,萼下具圆形附属物;花瓣5,倒卵状椭圆形,下面的1片较大,基部延长成长囊状或筒状的距,长约7毫米;雄蕊5,花药结合,药隔宽,包围子房,花丝短而阔,其下面2枚的基部具蜜腺的附属物,延伸入花距内;子房上位,心皮3,1室,胚珠多数,花柱1,柱头3裂。蒴果长圆形,长约1厘米,分裂为3果瓣,各瓣具有棱沟,基部有宿存的萼。种子卵圆形,棕黄色,光滑。花期3~4月。果期5~8月。

生于草地或山坡。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犁头草,详"犁头草"条。

③米口袋,又名:米布袋(《纲目》),大米口袋、多花米口袋、毛紫云英疔毒草、小丁花。

多年生草本,高5~10厘米,全株被白色长柔毛。主根直下,径达1厘米余。茎短,叶丛生,单数羽状复叶,有长柄,小叶11~21片,广椭圆形、卵形或长卵形,长1~2厘米,宽2~8毫米,先端钝,基部圆,全缘。花茎自叶丛中生出,花5~7朵,顶生,成伞形花序;苞片披针形,小苞片2,线状披针形;花萼钟形,萼齿5,不等长,上部2片稍大,下部1片最小,混生白色和黑色柔毛;花冠蝶形,紫堇色,旗瓣广倒卵形,长约13毫米,顶端微缺,翼瓣长圆状楔形,长约10毫米,有短爪;龙骨瓣短,长约6毫米;雄蕊10,二体(9十1),子房上位,长椭圆形,花柱短,无毛,柱头膨大。荚果圆筒状,长2.5~3厘米。种子肾形,黑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野生于原野及山地。分布东北南部、河北、山东、江苏、山西、陕西等地。

小米口袋

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壮。茎短,有短的地下茎。托叶三角形,基部合生,被疏伏毛;羽状复叶长2~20厘米;小叶7~19,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长5~25毫米,宽2~7毫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钝圆,两面疏被柔毛,总花梗与叶近等长,疏被柔毛;伞形花序有2~4朵花;苞片、小苞片疏被毛;萼钟状,长5~7毫米,被白色疏柔毛,萼齿披针形;花冠红紫色,旗瓣长约13毫米,卵圆形,翼瓣长11毫米,狭楔形,龙骨瓣长5.5毫米。荚果长圆筒状,长15~20毫米,宽3~4毫米,被长柔毛。

生于山坡、草原、砂地。分布东北及河南。

⑤华南龙胆

小草本,高3~8厘米。茎直立,丛生,略粗糙。叶对生;无柄,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近基部的叶较大,长1~1.5厘米,宽3~5毫米,上部的叶较小,长约5毫米,先端锐尖,全缘,主脉明显,侧脉不明显。花单生于茎顶;花萼管状,长约5毫米,裂片5,较萼管为短,线形,先端尖,疏被短毛或无毛;花冠漏斗状,长1~1.5厘米,外面绿色,内面紫色,裂片5,卵状披针形,短尖,其间的皱折较短,约为裂片的1/3;雄蕊5,着生在花冠上,不外露;子房上位,1室,花柱1,柱头2裂.蒴果倒卵形,压扁,长约4毫米。先端浑圆。种子1枚。花期4月。果期5~6月。

生于山野草地上残河沟边草地上。分布广东、广西、浙江、江西。

性状①紫花地丁

又名:堇菜地丁。为植物紫花地丁或犁头草的带根全草。市售品多皱缩弯曲成不规则的团块,主根数条,长3~5厘米,直径1~3毫米。表面皱缩而粗糙,土黄色,波状弯曲,具须根痕。地上部分呈深绿色至绿黄色,叶柄细长,扭曲,叶片极皱缩,用热水浸软摊开后,呈长椭圆形或线状披针形,全体被毛。花茎细长,顶端常具三裂蒴果,内含多数种子,长圆球形,淡黄棕色。质脆易碎。气微臭,味微苦而涩并稍粘。以色黄绿、整齐、无杂质者为佳。

主产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②甜地丁

又名:米口袋地丁、萝卜地丁。为植物米口袋或小米口袋的根或带根的全草。主根呈纺锤形、长锥形或长圆柱形,长10~20厘米,直径3~6毫米。表面红棕色至土黄色,粗糙,有纵皱纹,多少扭曲,或有残存的支根及须根,皮孔横生,稍突起,呈点线状,色稍深。上端有多数基生叶。叶为羽状复叶,叶柄细长,小叶片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被白色柔毛,多呈灰绿色。有时可见圆筒形的荚果,表面密被柔毛,开裂或不开裂。主根质坚而稍韧,难折断。折断面纤维极多,乳白色,内面不平坦,微显颗粒状,乳黄色,并有放射状花纹,气微臭,味淡而梢甜。以根粗壮而长、叶绿,无杂质者为佳。

主产东北、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龙胆地丁

又名:华南地丁,为植物华南龙胆带花的全草。多干燥皱缩成不规则团块,根部土黄色。用热水浸软,摊开观察:茎自基部丛生,多数,紫红色,顶端具淡紫色或淡土黄绿色的钟状花。叶两两对生,长圆形至长椭圆形,叶柄较短或无;近基部的叶密集,形状较大,上部的叶稀疏,形状较小。质地较脆而易碎。有青草气,味淡而稍苦。以株矮小,叶色青、花色紫者为佳。

主产广西,广东等地。

化学成分紫花地丁全草含甙类、黄酮类、蜡(为蜡酸及不饱和酸等的酯类),花中亦含蜡,蜡中含饱和酸(主要为蜡酸)34.9%,不饱和酸5.8%,醇类10.3%,烃约47%。

性味苦,寒.

①《滇南本草》:"性寒,味苦。"

②《纲目》:"苦辛,寒,无毒。"

归经入心、肝经。

①《玉楸药解》:"入手少阴心。足少阳胆经。"

②《要药分剂》:"入肝、脾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治疔疮,痈肿,瘰疬,黄疸,痢疾,腹泻,目赤,喉痹,毒蛇咬伤。

①《滇南本草》:"破血,解痈疽疥癞,九种痔疮,诸疮毒症。"

②《纲目》:"主治一切痈疽发背,疔肿瘰疬,无名肿毒,恶疮。"

③《本草求原》:"凉血,消肿毒。治血热筋痿,敷疮妙。"

④《岭南采药录》:"作泻药及吐药。"

⑤《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外用拔毒消肿。治目赤肿痛,麦粒肿,疗疮肿毒,乳痈,肠炎腹泻,毒蛇咬伤。"

⑥苏医《中草药手册》:"治一切化脓性感染,毒蛇咬伤,淋巴结核,黄疸,肾炎,膀胱炎,关节肿痛,便血,鼻出血,眼结膜炎,前列腺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2~3两);捣汁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熬膏摊贴。

注意体质虚寒者忌服。

复方①治疔疮肿毒:紫花地丁草,捣汁服。(《千金方》)

②治痈疽发背,无名诸肿:紫花地丁草,三伏时收,以白面和成,盐醋浸一夜贴之。(《孙天仁集效方》)

③治一切恶疮:紫花地丁根,日干,以罐盛,烧烟,对疮熏之,出黄水,取尽愈。(《卫生易简方》)

④治乳吹并一切毒:黄花地丁(即蒲公英)、紫花地丁各八两。以长流水洗净,用水熬汁去渣,又熬成膏摊贴。(《惠直堂经验方》地丁膏)

⑤治一切化脓性感染,淋巴结核:㈠紫花地丁、蒲公英半边莲各五钱。煎服。药渣外敷。㈡鲜紫花地丁、鲜野菊花各二两。共捣汁,分二次服。药渣外敷。㈢鲜紫花地丁、鲜芙蓉花各等量。加食盐少许,共捣烂敷患处。同时用紫花地丁二至三两,煎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⑥治实热肠痈下血:鲜紫花地丁八钱至一两(干的五至八钱),和水煎成半碗,饭前服,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⑦治黄疸内热:地丁末。酒服三钱。(《乾坤生意秘韫》)

⑧治肠炎、痢疾:紫花地丁、红藤各一两,蚂蚁草二两,黄芩三钱。煎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⑨治前列腺炎:紫花地丁、紫参车前草各五钱,海金沙一两。煎汤,每日一剂,分二次服,连服数日。(苏医《中草药手册》)

⑩治喉痹:箭头草叶,研,入酱少许,笔蘸入喉中,吐。(《普济方》)

⑾治小儿走马牙疳,溃烂腥臭:紫花地丁根不拘多少。用新瓦焙,为末,搽患处。(《滇南本草》)

⑿治小儿肝热鼻衄:紫花地丁(鲜)二至三两。加蜂蜜一两,水煎服,连服数日。(湖北《中草药土方土法》)

⒀治毒蛇咬伤:㈠鲜紫花地丁捣汁一酒杯,内服;药渣加雄黄少许,调敷患处。(苏医《中草药手册》) ㈡鲜紫花地丁、鲜瓜子金、鲜半边莲各适量。共捣如泥,敷患处。(《河南小草药手册》)

⒁治跌打损伤:紫花地丁(鲜)捣烂,配方外敷。(湖北《中草药土方土法》)

⒂治疥癞:紫花地丁与大枫子油、水银硫黄合捣外用。(《岭南采药录》)

⒃治稻芒粘咽不得出者:箭头草,嚼咽下。(《乾坤生意秘韫》)

备注地丁药材,较为复杂,除上述品种外,在广东以长萼堇菜、陕西以白花堇菜、新疆以香堇的带根全草作紫花地丁入药。

另有一种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东北、内蒙古、河北、青海、山东等地作"地丁"入药。详"苦地丁"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检索地丁 ==>】 古籍全文检索:地丁     全站站内检索:地丁
桂心汤
桂心丸
桂心消积丸
桂心饮
桂心粥
桂辛汤
桂辛丸
桂星散
桂杏丸
桂芎当归散
桂药散
桂萸汤
桂芸膏
桂枝白芍汤
桂枝白术汤
桂枝柏叶汤
桂枝半夏汤
桂枝参苓汤
桂枝参耆煎
桂枝柴胡各半汤加吴萸楝子茴香木香
桂枝柴胡汤
桂枝菖蒲汤
桂枝苁蓉汤
桂枝大黄汤
桂枝丹皮地黄汤
桂枝丹皮首乌汤
桂枝丹皮桃仁汤
桂枝丹皮紫苏汤
桂枝当归桃仁汤
桂枝地黄阿胶汤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