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见闻之知

输入关键字:

见闻之知

理学术语。与“德性之知”相对。指人们通过耳目等感觉器官与外界接触获得之知识。张载《正蒙·大心》:“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非德性所知;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又谓:“闻见之善者,谓之学则可,谓之道则不可。”(《经学理窟》)认为“见闻之知”只能得到一般的学问,先验的“德性之知”才能掌握“”。程、朱等人承袭张载之说,轻视“见闻之知”。二程重申:“闻见之知非德性之知,德性之知不假闻见”(《二程粹言》卷二),并进一步宣称:“学也者使人求于内也。不求于内而求于外,非圣人之学也。”(《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朱熹说:“若只穷天下万物之理,不务切己,即是《遗书》所谓游骑无所归矣。”(《朱子语类》卷十八)引导人们脱离正常的认识途径,去追求内心精神修养。


【检索见闻之知 ==>】 古籍全文检索:见闻之知     全站站内检索:见闻之知

十八房
十八省
十八侯
十八律
十八班
十八路
十九州
十九畏
十九侯
十九路
十三史
十三场
十三行
十三州
十三阶
十三经
十三省
十三科
十三站
十三家
十三陵
十三曹
十大经
十王亭
十夫客
十五省
十五勐
十五喧
十五道
十五路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