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苏轼《上王兵部书》

输入关键字:

苏轼《上王兵部书》


苏轼
原文
    ①荆州南北之交,而士大夫往来之冲也。执事②以高才盛名,作牧于此,盖亦尝有以相马之说告于左右者乎 ?闻之曰:“骐骥之马,一日行千里而不殆,其脊如不动,其足如无所著,升高而不轾,走下而不轩③。其技艺卓绝,而效见明著,至于如此;而天下莫有识者,何也?不知其相而责其技也。
    ②夫马者,有昂目而丰臆,方蹄而密睫;捷乎若深山之虎,旷乎若秋后之兔;远望目若视日,而志不存乎刍粟;若是者飘忽腾踔,去而不知所止。是故古之善相者立于五达之衢,一目而眄之,闻其一鸣,顾而循其色,马之技尽矣。何者?其相溢于外而不可蔽也。士之贤不肖,见于面颜,而发泄于辞气,卓然其有以存乎耳目之间,而必曰久居而后察,则亦名相士者之过矣。
    ③夫轼,西州之鄙人,而荆之过客也。其足迹偶然而至于执事之门,其平生之所治以求闻于后世者,又无所挟持以至于左右,盖亦易疏而难合也。然自蜀至于楚,舟行六十日,过郡十一,县三十有六,取所见郡县之吏数十百人,莫不孜孜论执事之贤,而教之以求通于下吏。且执事何修而得此称也?轼非敢以求知,而望其所以先后于仕进之门者,亦徒以为执事立于五达之衢,而庶几乎一目之眄,或有以信其平生尔。
    ④夫今之世,岂惟王公择士,士亦有所择。轼将自楚游魏,自魏无所不游,恐他日以不见执事为恨也,是以不敢不进。不宣。轼再拜。
    【注】①苏轼中进士后不久,听说王兵部以伯乐自许,为了广交权贵,早进仕途,苏轼写了这封干谒(为某种目的而求见地位高的人)信。 ②执事:书信中对对方的敬称,后文“左右”意同。 ③轩轾:高低。此句意思是拉车上坡,车不后仰;下坡,车不前倾。

译文
    荆州处南北通衢之地,是士大夫往来的大路。您因高才大名,在此地做州官,大概也曾经有人把观察品评马的优劣的言论告诉给您吧?听他们说:骐骥这种良马,一天行走千里而不懈怠,它的脊背像没有动,它的足像没有奔跑过,拉车上坡,车不后仰;下坡,车不前倾。它的本领高超卓越而功效显著到了这种程度,然而天下没有认识的人,为什么呢?不了解它的形貌却责求它的本领。
    这种良马,有高昂的头,丰腴的胸脯,方正的蹄子,浓密的睫毛;像深山的老虎一样敏捷,像秋后的野兔一样放纵飞驰;举目远望,象远远地看着太阳,它的志向是不在乎草料的好坏;跑起路来轻快如飞,一会儿就跑得不见踪影了。因此古时善相马的人站立在通往五方的大路上,看它一眼,听它叫一声,回头而抚摸它的毛色,马的本领全部清楚了。为什么呢?是因为它的特征太明显了。士子的贤能与不才,从面容形貌显现出来,而且从言辞声调抒发出来,他有特异的样子存在于耳目之间,然而一定要说长久相处之后才明察,那么也是名为相士的人的过错了。
    我苏轼,蜀地西部的鄙陋之人,荆州的过客。足迹偶尔而到达您的门下,我平生努力学习,想留名于后世,但没有什么东西敬献给你,很不礼貌,这恐怕容易遭到冷淡吧。然而从蜀地到楚地,船行六十天,经过十一个郡,三十六个县,总共见到的郡县官吏上百人,没有哪个不详细地谈论您的贤能,都教我前来求教您,不知您怎样修养而获得这样的称赞。我不敢求得您的赏识希图迟早进入仕途,只是想让站立在通往五方的大路上的您看上我一眼,我这一生的志向就可能得到伸展了。
    当今的时代,哪里只有达官贵人选择士子,士子也有所选择。我将要从楚地游览到魏地,从魏地就没有哪里不游览,担心以后的日子因不能见到您而成为遗憾,因此不敢不奉上此信。心意不能尽说。

苏轼《上王兵部书》    


《隋书·崔弘度传》
《隋书·豆卢勣传》
《北史·陆俟传》
《旧唐书·崔知温传》
《旧唐书·张濬传》
《旧唐书·苏弁传》
《旧唐书·诸遂良传》
《旧唐书·毕諴传》
《旧唐书·李芃传》
《旧唐书·白居易传》
《旧唐书·魏玄同传》
《旧唐书·魏征传》
《旧唐书·颜籀传》
《旧唐书·王雄诞传》
《旧唐书·孔述睿传》
《旧唐书·刘乃传》
《旧唐书·苏世长传》
《旧唐书·李尚隐传》
《旧唐书·杨绾传》
《旧唐书·罗艺传》
《旧唐书·吴少诚传》
《旧唐书·封伦传》
《旧唐书·孔祯传》
《旧唐书·李渤传》
《旧唐书·太宗本纪》(二)
《旧唐书·王晙传》
《旧唐书·牛徽传》
《旧唐书·李昭德传》
《旧唐书·叶蕃传》
《旧唐书·曹确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