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旧唐书·苏弁传》

输入关键字:

《旧唐书·苏弁传》


旧唐书
原文
    苏弁,字元容,京兆武功人。曾叔祖良嗣,天后朝宰相,国史有传。弁少有文学,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奉天主簿。朱泚之乱,德宗仓卒出幸,县令杜正元上府计事;闻大驾至,官吏惶恐,皆欲奔窜山谷。弁谕之旦君上避狄臣下当伏难死节昔肃宗幸灵或至新平安定二太守皆潜遁帝命斩之以徇诸君知其事乎众心乃安。及车驾至,迎扈储备无阙。德宗嘉之,就加试大理司直。贼平,拜监察御史,历三院,累转仓部郎中。仍判度支案。裴延龄卒,德宗闻其才,特开延英,面赐金紫。授度支郎中,副知度支事,仍命立于正郎之首。副知之号,自弁始也。承延龄之后,以宽简代烦虐,人甚称之。迁户部侍郎,依前判度支,改太子詹事。弁初入朝,班位失序,殿中侍御史邹儒立对仗弹之。弁于金吾待罪数刻,特释放。旧制,太子詹事班次太常、宗正卿已下。贞元三年,御史中丞窦参叙定班,移詹事在河南、太原尹之下。弁乃引旧班制立。台官诘之,仍绐云:“自已白宰相,请依旧。”故为儒立弹之。旋坐给长武城军粮朽败,贬河州司户参军。当德宗时,朝臣受谴,少蒙再录,至晚年尤甚。唯弁与韩皋得起为刺史,授滁州,转杭州。弁与兄冕、衮,皆以友弟、儒学称。冕,缵国朝政事,撰《会要》四十卷,行于时。弁聚书至二万卷,冕皆手自刊校,至今言苏氏书,次于集贤秘阁焉。贞元二十一年,卒于家。衮自赞善大夫贬永州司户参军,:“苏衮贬官,本缘弟连坐。矜其年暮,加以疾患,宜令所在勒回,任归私第。”衮年且七十,两目无见已逾年。以弁之故,竟未停官。及贬,上闻之哀悯,故许还家。寻卒。 
(节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九下》) 

译文
    苏弁,字元容,是京兆武功人。曾叔祖苏良嗣,在武后朝中任宰相,国史中有传。苏弁年轻时有文才,考中进士被授予授秘书省正字一职,转任奉天主簿。朱泚之乱时,德宗仓卒  出逃,县令杜正元正在府上议事,听说大驾来到,官吏们感到惶恐,都想奔窜到山谷中去。  苏弁劝谕他们说:“君主躲避敌人,臣子应当受难死节。过去肃宗到灵武,到了新平、安定,  两地太守都已潜逃,肃宗命令斩首示众,大家知道那件事吗子”众人的情绪才安定下来。当  车驾到来,迎接招待没有缺失。德宗很赞赏他,就地加任大理司直。贼人被平定后,被拜授  为监察御史,历任三院,几次转任至仓部郎中。仍旧判理度支案。裴延龄去世,德宗听说苏  弁的才华,特地打开延英殿,当面赐给他金紫。授任度支郎中,副知度支事,还命令立在正  郎官之首。副知度支事的称号,是从苏弁开始的。他在接替裴延龄后,用宽和简洁代替繁琐  暴虐,人们很称赞他。升任户部侍郎,依旧判理度支,改任太子詹事。苏弁刚入朝时,班位  不合顺序,殿申侍御史邹儒立对着仪使弹劾他。苏弁在金吾下等待判罪数刻之久,被特准释  放)按照旧制,太子詹事在班列中的位次在太常、宗正卿以下。贞元三年,御史中丞窦参按  等级排定班次,将詹事移到河南、太原尹之下。苏弁仍按照旧班次站立。台官责问他,苏弁  仍欺骗说:“我自己已经告诉宰相了,请依照旧制。”因此被邹儒立弹劾。不久因供给长武城  的军粮朽坏的罪名,被贬为河州司户参军。在德宗时,朝臣受到贬谪,很少能再蒙录用,到  他晚年尤为过分。只有苏弁和韩皋得以被重新起用为刺史,授任滁州刺史,转任杭州刺史。  苏弁和兄长苏冕、苏衮,都以兄弟互相友爱和有儒学著称。苏冕汇集国朝政事。撰写《会要》  四十卷,流行于世。苏弁聚书达两万卷,苏冕都亲手加以刊校,至今流传苏氏的藏书,仅次  于集贤秘阁的藏书。贞元二十一年,苏冕在家中去世。苏衮从赞善天夫被贬为永州司户参军,  (皇帝)下敕令说:“苏衮被贬官,本来因为他的弟弟犯罪连坐所致。(朕)怜悯他年老,加以患病,应该让他从所在之地返回,听任他回到自己的家中。”苏衮年近七十,双目失明已经一年多,因为苏弁的缘故,最终没有停官。当被贬后,皇帝闻讯怜悯他,因此允许他返回家中,不就去世。  

《旧唐书·苏弁传》    


《魏书·韩茂传》
《魏书·封轨传》
《魏书·李业兴传》
《魏书·裴宣传》
《魏书·张彝传》
《魏书·寇赞传》
《魏书·邢峦传》
《魏书·辛雄传》
《魏书·裴佗传》
《魏书·源怀传》
《魏书·安丰王元猛传》
《魏书·崔玄伯传》
《魏书·张蒲传》
《魏书·阳固传》
《魏书·张济传》
《史记·鲁仲连传》
《史记·三王世家》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史记·朝鲜列传》
《史记·燕召公世家》
《史记·张骞出使西域》
《史记·司马穰苴传》
《史记·张良传》
《史记·卫青传》
《史记·苏秦列传》(二)
《史记·曹相国世家》(二)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史记·灌将军夫者》
《史记·老子传》
《史记·彭越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