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金沸草

输入关键字:

金沸草

《中国药典》:金沸草

药材名称金沸草

拼音Jīn Fèi Cǎo

英文名HERBA INULAE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条叶旋覆花Inula linariifolia Turcz.或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采割,晒干。

性状条叶旋覆花:茎呈圆柱形,上部分枝,长30~70cm,直径0.2~0.5cm;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疏被短柔毛,有多数细纵纹;质脆,断面黄白色,髓部中空。叶互生,叶片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5~10cm,宽0.5~1cm,先端尖,基部抱茎,全缘,边缘反卷,上表面近无毛,下表面被短柔毛。头状花序顶生,直径0.5~1cm,冠毛白色,长约0.2cm。气微,味微苦。

旋覆花:叶片椭圆状披针形,宽1~2.5cm,边缘不反卷。头状花序较大,直径1~2cm,冠毛长约0.5cm。

炮制除去杂质,略洗,切段,干燥。

性味苦、辛、咸,温。

归经归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降气,消痰,行水。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结,痰壅气逆,胸膈痞满,喘咳痰多;外治疔疮肿毒。

用法用量4.5~9g。外用鲜品适量,捣汁涂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金沸草

药材名称金沸草

拼音Jīn Fèi Cǎo

别名金佛草、白芷胡(《分类草药性》),旋复梗、黄花草(《苏州本产药材》),毛柴胡、黄柴胡(《重庆草药》)。

出处《本经》

来源为菊科植物旋复花线叶旋复花大花旋复花等的茎叶。9~10月采收全草,晒干。

生境分部产江苏、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的茎叶,长30~60厘米,茎表面黄褐色至紫黑色,基部具细纵纹及点状物。叶痕清晰,质坚实而硬,折断面黄白色,中央有白色的髓,或成孔隙。叶片多脱落或破碎,残留的叶片,黑绿色,广披针形,向外卷缩,质脆。有时茎顶带有黄色的头状花序。气微,味微苦。

化学成分旋复花地上部分含旋复花素。大花旋复花地上部分含大花旋复花素。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捞出焖润,切段,晒干。

性味咸,温。

①《苏州本产药材》:"咸苦辛,温。"

②《四川中药志》:"味咸,性温,有小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肺、大肠二经。"

功能主治散风寒,化痰饮,消肿毒。治风寒咳嗽,伏饮痰喘,胁下胀痛,疔疮,肿毒。

①《日华子本草》:"止金疮血。"

②《纲目》:"治疔疮肿毒。"

③《分类草药性》:"治小儿盐咳,盐吼,并冲米汁服。"

④《天宝本草》:"清肺除热,散寒去火。治呕喘咳嗽,吐衄,开窍通淋。"

⑤《南京民间药草》:"苗:祛湿,拔毒,消肿,发散。"

⑥《四川中药志》:"止咳化痰,定喘除饮。治心脾伏饮,胁下胀痛,肺中痰结,唾如胶漆,及风气湿痹。"

⑦《陕西中草药》:"有舒筋活血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鲜用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四川中药志》:"阴虚劳咳及温热燥嗽者忌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金沸草

药材名称金沸草

拼音Jīn Fèi Cǎo

英文名Inula lineariifolia Turcz.

别名金佛草、白芷胡、旋复梗、黄花草、毛柴胡、黄柴胡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旋覆花、欧亚旋覆花和线叶旋覆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Inula japonica Thunb.2.I.britannica L.3.I.linarrfolia Turcz.

采收和储藏:9-10月采收,晒干。

原形态旋覆花 本种与上二种的区别为:叶线状披针形,边缘反卷,基部渐狭,无小耳。头状花序,直径1.5-2.5cm;总苞片外面有腺,被柔毛。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500m的山坡、荒地、路旁、河岸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1) 旋覆花 茎呈圆柱形,长30-60cm,直径2-5mm,表面绿褐色或暗棕色,有多数细纵纹;质脆,断面黄白以,纤维状,髓部中空。叶互生,叶片披针形或长圆形,多破碎,绿黑色或绿灰色,基部渐狭,无柄,全缘或有疏齿;叶脉在背面隆起,中脉1条,侧脉8-13对。有时可见茎端生有扁于形的干燥头状花序,直径1-1.5cm。气微,味苦。

(2)欧亚旋覆花 茎与入旋覆花相似。叶区别点为基部宽磊,无柄,心形或有耳,半抱茎。

(3)线叶旋覆花 茎绿褐色或深褐色,长20-50cm,直径2-4mm。叶披针形或线形,多破碎,叶端尖或稍钝,基部宽大,半抱茎,全缘或秀呈浅波状弯曲,边缘反卷,上表面无毛,下表面密被白以柔毛。头状花序较小,直径0.8-1cm。

均以色绿褐、叶多、带花者为佳。

显微鉴别 (1)旋覆花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切向长15-26μm,外被角质层。皮层细胞5-10列,切向长30-78μm,胞间隙大而明显;内皮层细胞1列,扁平长方形,径向壁有时可见凯氏点。维管束新月形,位于韧皮部外侧;木质部由导管、木薄壁细胞、木纤维组成,细胞均木化,木射线细胞2-4-10列,常木化,韧皮射线非木化。髓周常有数列细胞木化,中心细胞破碎成空洞。

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强烈火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少数不等式,气孔指数16.6-20.5-25。非腺毛长590-1250μm,多分布于叶片下表面,由4-7个细胞组成,顶部细胞较长,常断折;腺毛棒槌形,长80-100μm,只存在于叶片下表面,单列工双列,5-18个细胞组成,外面有膨大的角质囊。

(2)欧亚旋覆花 茎与旋覆花相同。叶上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垂周壁稍平直;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多分布于表面,气孔指数20-24.3-29.4。腺毛、非腺毛的形状、大小、分布均与旋覆花相似。

(3)线叶旋覆花 茎横切面与旋覆花相似,但细胞较小,表皮细胞切向长15-20μm,皮层细胞直径13-36μm。内皮层细胞未风凯氏点。维管束18-20个排列成环状,射线细胞1-4列,木射线与有的韧皮射线均木化。叶上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垂周壁的平直;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强烈波状弯曲,气孔多分布于下表面。腺毛较旋覆花的叶下表面所见者为密。

化学成分1.旋覆花 地上部分含旋覆花次内酯(in-ulicin)[1],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2],旋覆花内酯(inuchineno-lide)A、B、C,欧亚旋覆花内酯(britanin),银胶菊素(tomentosin),4-表异粘性旋覆花内酯(4-epiisoinuviscolide),豚草素(ivalin),天人菊内酯(gaillardin),15-脱氧-顺,顺-蒿叶内酯(15-deoxy-cis,cis-artemisifolin)[3,4]。

2.欧亚旋复花 地上部分含欧亚旋覆花内酯[5],槲皮素,槲皮黄甙(quercimeritrin),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槲皮万寿菊甙(quercetagitrin),万寿菊甙(patulitrin),尼泊尔黄酮甙(nepitrin)[6],木犀草素(luteloin),6-羟基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6-hydroxyluteolin-7-glucoside),槲皮素-7-葡萄糖酣酸基葡萄糖甙(quercitin-7-glucuronoglucoside),6-羟基木犀草素-7-二葡萄糖甙(6-hydroxyluteolin-7-diglucoside),马栗树皮素(esculetin),莨菪素(scopoletin),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异绿原酸(isochloro-genic acid),水杨酸(salicylic acid),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丁香酸(syringic acid),对-羟基苯乙酸(p-hydroxyphe-nylacetic acid),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7],10-羟基-,9-环氧百里香酚异丁酸酯(10-hydroxy-8,9-epoxythymolisobutyrate),3β-羟基-2α-千里光酰氧基异土木香内酯(3β-hydroxy-2α-senecioyloxylisoalantolac-tone),15-去氧-顺,顺蒿叶内酯[8],3β,16β-二羟基羽扇豆醇-3-棕榈酸酯(3β,16β-dihydroxylupeol-3-palmitate),3β,16β-二羟基羽扇豆醇-3-肉豆蔻酸酯(3β,16β-dihydroxylupeol-3-myristate),6-羟基山柰酚-3-硫酸酯(6-hydroxykaempferol-3-sulphate),表无羁萜醇(epifriedelinol),β-香树脂醇棕榈酸酯(β-amyrin palmitate),13(18)-齐墩果烯-3-乙酸酯[olean-13-(18)-en-3-acetate],谷甾醇-3-葡萄糖甙(sitosteryl-3-glucoside),槲皮素-3-磺酸酯(quercetin-3-sulphate),槲皮素-3-葡萄糖甙(quercetin-3-glucoside),6-甲氧基槲皮素-7-葡萄糖甙(6-methyoxyquercetin-7-glucoside),槲皮素-7-葡萄糖甙(quercetin-7-glucoside),6-甲氧基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6-methoxteolin-7-glucoside)[9]。

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金沸草煎剂5mg/ml用原代人胚肌皮单层细胞培养法,表明 对单纯疱疹病毒(I型)有抑制作用[1]。1005全草煎剂用平板纸片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2]。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捞出焖润,切段,晒干。

性味味咸;性温

归经归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散风寒;化痰饮;消肿毒;祛风湿。主风寒咳嗽;伏饮痰喘;胁下胀痛;可疮肿毒;风湿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鲜用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四川中药志》:阴虚劳咳及温热燥嗽者忌用。

各家论述1.《日华子本草》:止金疮血。

2.《本草纲目》:治疔疮肿毒。

3.《分类草药性》:治小儿盐咳,盐吼,并冲米汁服。

4.《天宝本草》:清肺除热,散寒去火。治呕喘咳嗽,吐衄,开窍通淋。

5.《南京民间药草》:苗:祛湿,拔毒,消肿,发散。

6.《四川中药志》:止咳化痰,定喘除饮。治心脾伏饮,胁下胀痛,肺中痰结,唾如胶漆,及风气湿痹。

7.《陕西中草药》:有舒筋后血作用。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金沸草 ==>】 古籍全文检索:金沸草     全站站内检索:金沸草
金枣化痰丸
金枣丸
金宅龙脑丸
金针散
金针丸
金针猪蹄汤
金真丸
金汁蜜
金朱丹
金朱饮子
金茱丸
金珠化痰丸
金珠化痰圆
金珠丸
金竹衣麦门冬汤
金主绿云油
金主杖鹿角霜丸
金镞散
津调散
筋骨八仙丹
筋骨散
筋骨药
紧皮膏
紧皮散
紧皮丸
锦庇汤
锦草汤
锦红片
锦灰散
锦节丸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