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杂病广要

> 脏腑类 恶心

恶心

名义 盖恶者,畏恶也,当作去声。恶心者,想见饮食即有畏恶之心也。若作善恶之恶,则词理不通矣。(《指掌》) 源由证治诸说 恶心者,由心下有停水积饮所为也。心主火,脾主土,土性克水。今脾虚,则土气衰弱,不能克消水饮。水饮之气不散,上乘于心,复遇冷气所加之,故令火气不宣,则心里淡淡然欲吐,名为恶心也。(《病源论》) 恶心,有痰,有热,有虚,皆用生姜随证佐药。(《丹溪》) 恶心欲吐不吐,心中兀兀(按∶《要诀》心下映漾),如畏舟船,宜大半夏汤,或小半夏茯苓汤,或理中汤(以上《要诀》同)加半夏亦可。又胃中有热恶心者,以二陈汤,加生姜汁炒黄连黄芩各一钱,最妙。(同上) 戴云∶恶心者,无声无物,但心中欲吐不吐,欲呕不呕,虽曰恶心,非心经之病,其病皆在胃口上,宜用生姜,盖能开胃豁痰也。(《钩玄》) 恶心者,皆胃口有痰,以生姜半夏汤主之。或集香宝屑,常嚼些须。(《原病集》) 恶心证,胃口泛逆,兀兀不宁之病。凡恶心欲吐,口必流涎,咽之不下,愈咽愈恶,而呕吐继之,亦有不呕吐而时见恶心者。然此虽曰恶心,而实胃口之病,非心病也。此证之因,则有寒有食,有痰饮,有秽气,有火邪,有阴湿伤胃,或伤寒疟痢诸邪之在胃口者,皆得有之。若欲察之,但当察其虚实寒热则尽之矣。盖实邪恶心者,邪去则止,其来速其去亦速。虚邪恶心者,必得胃气大复,其病方愈。(《景岳》) 治方《新录方》治恶心方。 槟榔仁末,方寸匕,生姜汁服之,日二。又加橘皮更佳。(《医心》) 拯要方,疗冷痰气在胸,腹胀不能食,吐水沫,耿耿恶心方。 吴茱萸(一升) 橘皮(二两) 杏仁(三两) 生姜汁(三合) 上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六合,去滓,纳槟榔仁散方寸匕,分再服,得一两行利大快。三五日服一剂,病都除,乃停。亦可加浓朴三两,益佳。(同上) 治恶心方。 苦瓠瓤并子一升碎,以酒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须臾吐并下如虾蟆衣三升。(《千金》) 集香宝屑。 白豆蔻 缩砂仁茯苓 甘草 橘红附子(各等分) 上件细切和匀,入盐少许,常细嚼。(《原病集》)(按∶《奇效·痰饮门》有醉乡宝屑,此其类方。)

返回目录 >> 《杂病广要》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