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幼幼集成

> 卷四 肿满证治

肿满证治

经曰∶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腹大,身尽肿,皮浓,按之 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又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又曰∶水病下为 肿腹大,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夫肿满之证,悉由脾胃之虚也。脾土喜燥而恶湿。因中气素弱,脾虚无火,故水湿得以乘之,而脾愈不运,则乳食凝而不化,停积于中,而肿满作焉。治肿者,当以脾胃为本,而以浮肿为标,斯庶几矣。若以消伐克削为能事,未有不致危殆者。 治肿当分上下,经曰∶面肿者风,足肿者湿。凡肿自下而起者,皆因于风,其治在肺,宜发散之,参苏饮合五皮汤。肿自下而起者,因于肾虚水泛,或因于脾气受湿,宜渗利之。故仲景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宜五苓散加防己槟榔。 一身尽肿者,或胎禀不足,卒冒风寒,或因疟痢脾虚,皆能作肿。轻者胃苓丸,重者加味胃苓丸,当与末条参考。 凡小儿之肿在表者,头痛身热,此风寒在表。宜微汗之,五苓散少加麻黄葛根、苏叶、杏仁以发之。若身无热,五苓散加肉桂,膀胱气化,小便利而肿消矣。 阳水肿,身热,大便秘,小便赤涩,烦躁口渴,以五皮汤作煎,送沆瀣丹微下之;阴水肿,身不热,口不渴,身冷怯寒,二便自调,平胃散加白茯苓草果木香藿香。 凡肿证先起于腹,而散于四肢者可治;先起于四肢,后归于腹者不可治。 若小儿元气本虚,复遇大病之后,而浑身浮肿,四肢冷,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滑泄,不思饮食。此阴寒之极,脾胃将绝,治肿之方俱不可用,惟以四君子汤加青化桂、炮姜砂仁白蔻,以救其脾胃,斯可矣。昧者但见其肿,不知元气之竭绝,而犹消导利水,复以舟车、禹功暨大戟芫花甘遂劫夺之者。此杀人之事,慎之戒之! 【入方】 参苏饮 方见卷三咳嗽门。 五皮汤 方见卷二伤湿门。 五苓散 方见卷二伤暑门。 胃苓丸 方见卷二伤湿门。 加味胃苓丸 即胃苓丸本方加后药。 头面肿初起,略加麻黄;作喘加桑白皮杏仁;小便黄赤加木通;身肿加五加皮;腹胀加砂仁白蔻丁香枳壳;脚冷不温加附子、上青桂、防己。 平胃散 方见卷三疟疾门。 加味四君子汤 治脾败胃伤,阴寒作肿,多服自消。 官拣参(一钱) 漂白术(一钱) 白云苓(一钱五分) 上青桂(八分) 黑炮姜(一钱) 西砂仁(一钱)白豆蔻(一钱) 公丁香(三分) 炙甘草(五分) 大枣三枚,水煎,半饥温服,以愈为度。

返回目录 >> 《幼幼集成》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