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脉症治方

> 卷之二暑门(伤暑 霍乱 泄泻 痢疾 疟疾) 疟疾

疟疾

【脉】 脉诀云∶疟脉自弦.弦迟多寒.弦数多热.弦小紧者宜下.弦迟宜温.弦数宜汗.浮大而滑宜吐.洪数无力为虚.代散则死. 【症】 内经曰∶夏伤于暑.秋必痢疟.盖先热后寒.名曰温疟.但热不寒.名曰瘅疟.经年不瘥.结成 瘕.名为老疟.亦曰疟母.寒热身重.骨节烦疼.胀满自汗.为湿疟.寒热不除.但惨 振栗.病以时作.为牝疟.因伤食而得为食疟.一岁之中.长幼相似.谓之疫疟. 愚按内经、明言夏伤于暑所致.何世医悉谓脾寒.而用温热之药.盖战栗恶寒者.火极似水.亢则害.承乃制故也.又按丹溪云∶疟因暑邪舍于荣卫之间.腠理不密.复遇风寒.闭而不出.舍于肠胃之外.与荣卫煎行.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并则病作.离则病止.并于阳则热.并于阴则寒.浅则日作.深则间日.在气则早.在血则晏.渴者燥胜.不渴者湿胜也.机要云∶在太阳经为寒疟.治多汗之.阳明经为热疟.治多下之.少阳经为寒热疟.治多汗之.此三阳经受病.谓之暴疟.发在夏至后处暑前.乃伤之浅者.在三阴经.则总谓之温疟.发在处暑后冬至前.乃伤之重者.此说良是.其三阴经则作于子午卯酉日.少阴疟也.作于寅申巳亥日.厥阴疟也.辰戌丑未日.太阴疟也.临症宜详辨之. 【治】 丹溪云∶疟得于暑.当以汗解.或汗不得出.郁而成痰.宜养胃化痰.发汗为主.邪气得出.自然和也.无汗要有汗.散邪为主.带补.小柴胡,加川芎苍术升麻葛根之类.有汗要无汗.扶正为主.带散.以参、 、归、术、芍药、黄柏麦冬、五味、之类.补而收之.虚者.必用参术一二帖托住.其气不使下陷.后随症用他药.大渴大热.头疼如破.小柴胡,去半夏,加川芎石膏知母主之.暑疟.宜人参白虎汤.有痰者.二陈加常山吐之.不食者.必从食上得.当以食治.平胃散.加山楂神曲草果青皮主之. 疟母在左胁下.令人自汗作痛.以青蒿鳖甲为主.佐以三棱莪术香附青皮桃仁、治之.凡疟数发之后.便宜小柴胡,加常山草果青皮乌梅、截之.久则中气虚弱.病愈深而难治矣. 【方】 柴苓二陈汤 治诸疟.热多寒少者宜服. 柴胡 白术 苍术(各一钱五分) 人参 半夏(姜制) 黄芩(各一钱) 藿香 川芎 茯苓 陈皮 青皮(各八分) 甘草(三分) 浓朴(七分) 上作一服.姜三片.枣一枚.水一钟半.煎八分.食远服. 初发阴阳未分.加猪苓泽泻(各八分)、桂(四分). 若一日一发.午前者邪在阳分.加黄 (一钱)、添茯苓半夏(各五分). 热甚.头痛.加石膏(一钱五分)、葱白汁(二匙). 口渴.加石膏(一钱五分)、知母(一钱)、麦门冬(一钱). 间日.或三日.午后.或夜发者.加当归、芍药、地黄知母(各一钱)、酒红花、酒柏、升麻(各四分)、此邪在阴分.提起阳分.方可截. 若间一日.连二日.或日夜各发者.气血俱病.加黄 (一钱)、添人参茯苓(各五分)、以补气.加当归、芍药、地黄(各一钱五分)、以补血. 阳疟多汗.加黄 (一钱五分)、以敛之.无汗.加葛根(一钱五分)、以发之. 阴疟多汗.加当归、芍药、地黄黄柏知母(各二钱)、以敛之. 无汗.倍柴胡苍术,加升麻(七分)、葛根(一钱五分)、以发之. 胃弱食少.或服截药.伤脾胃.食少者.添人参(五分)、芍药(酒炒)、麦芽(各一钱)、砂仁、(五分)、扁豆(八分). 若因食积者.加山楂神曲枳实草果(各一钱)、黄连(四分)、瘴疟.加槟榔知母葛根白芷(各一钱)、乌梅(三个). 疟后变痢疾.补虚清热为主.添人参(五分),加砂仁(七分)、扁豆黄连(各一钱)、木香、(七分)、当归(一钱二分)、芍药(一钱五分)、槟榔(七分)、乌梅(二个). 若欲截之.加常山(一钱五分)、槟榔草果(各一钱)、乌梅(七个)、水二钟煎空心服. 若日久虚疟.或 疟.连岁不已.本方.去浓朴、苍术川芎藿香青皮、减柴胡黄芩、一半.加黄 、当归(各一钱五分)、白芍药、知母青蒿地骨皮(各一钱)、鳖甲、(九棱或七棱者炙二钱). 热多枣少者.或大渴者.加石膏(一钱五分)、知母葛根(各一钱)、麦冬、山栀(各八分)、添黄芩(五分). 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加丁香(七分)、官桂(一钱)、干姜(一钱)、草果(一钱)、甚者.加附子(一钱)、减柴芩一半. 春疟.加防风、干葛、白芷(各一钱). 夏疟.加黄连扁豆(各一钱)、香薷(一钱秋疟.加知母、归身、贝母、杏仁麦冬(各一钱). 冬疟.加杏仁(一钱)、桂枝(八分)、干姜(七分)、寒多.更加丁香(五分). 若日久寒热不多.或无寒而但微热者.邪气已尽.夏月.用清暑益气汤.余月.用补中益气汤.加麦冬黄柏、短母(各八分)、滋补气血.截后调理.亦同此条. 又方 截疟丹 截诸疟神效.历试有验. 人参(二两去芦) 雄黄(一两六钱另研) 辰砂(六钱另研) 上三味各为末.称定.于五月五日取五家粽为丸.豆大.大人十丸.小儿五丸.发日.五更空心无根水煎青蒿汤送下.忌生冷鸡鱼一月.

返回目录 >> 《脉症治方》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