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唐紀年 干支癸卯 公元823年

输入历史事件:

唐紀年 干支癸卯 公元823年

朝代或國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 號 谥 號 建 元 年號年次 辅政者 備 注
(14)李恒 長安 穆宗  1 長慶3年 牛僧孺等 
渤海 ⑨大仁秀 龍泉府  宣 王 1 建興5年  在東北
南詔 ⑨蒙勸利晟 陽苴咩  靖王 2 2大豐4年  在雲南,勸豐
祐嗣立
吐蕃 ⑧可黎可足 邏些    彝泰7年  西藏
回鹘 ⑩崇德可汗     2年  
古格      10年  西藏阿里

月 曆 表

5536-354-2022057


干支
序数
星期
月序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2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公歷1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50 夏歷十二月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回歷9月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2 24 25 26 27 28 2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公歷2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續表


干支
序数
星期
月序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51 夏歷正月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5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回歷10月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公歷3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52 夏歷二月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回歷11月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公歷4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53 夏歷三月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5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回歷12月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公歷5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54 夏歷四月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08年 回歷1月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公歷6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55 夏歷五月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5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回歷2月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公歷7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56 夏歷六月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回歷3月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公歷8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57 夏歷七月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5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回歷4月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公歷9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58 夏歷八月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回歷5月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公歷10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59 夏歷九月     23 24 25 26 27 28 29 (4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回歷6月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公歷11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60 夏歷十月 25 26 27 28 29 30 (1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回歷7月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公歷12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 夏歷十一月   25 26 27 28 29 (48)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回歷8月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大事記

三月,牛僧孺同平章事。牛李黨爭日熾。四月,安南奏陸州僚攻掠州縣。五月,以晉慈二州為保義軍,置節度使。七月,南詔勸利晟卒,弟勸豐祐立。黄洞蠻掠邕州,破左江鎮,又破欽州千金鎮。十月,以韓愈為吏部侍郎。安南奏黄洞蠻鈔掠。




皎然居湖州苕溪草堂。
郑洵卒于岳州贬所,年五十六,著有《东宫要录》十卷。
元结丁母忧,扶柩北返。
韦应物在长安。
冷朝阳擢第后归上元。
岑参寓居成都,有《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吴筠在越州,与鲍防、严维、丘丹、谢良辅、杜奕、李清、刘蕃、谢良弼、郑概、陈元初、樊珣、范淹等作《中元日鲍端公宅遇吴天师联句》。
鲍防、严维、丘丹等在越州,同作《忆长安十二咏》。
戎昱在湖南。
杜甫在潭州。
鲍防在浙东幕,为尚书郎、浙东节度行军司马。
严维居越州,有《酬诸公宿镜水宅》。
戴叔伦受辟于刘晏转运府,官监察御史。
韦应物在长安,秋游江淮,有《将往江淮寄李十九儃》、《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孟云卿自扬州北归,此后一二年卒。
杜鸿渐卒,年六十一。
于鹄约二十三,本年或稍前在河朔,与樊泽同学于东溪。
杜元颖生。
李抟、李端、顾少连、卫准、韦重规、裴佶、李玕等二十六人登进士第,陈润登明经第,时礼部侍郎薛邕知上都举,东都留守张延赏知东都举。
陈润(?——772?),苏州人,郡望颍川。
张南史闲居扬州,有诗《江北春望赠皇甫补阙》。
刘长卿至越州,与鲍防同泛若耶溪,后赴润州使院。
秦系隐居剡溪,相州刺史薛嵩奏为右卫率府仓曹,辞不赴。
杜甫在潭州,避臧玠之乱赴衡州。
鲍防罢浙东幕,入朝为职方员外郎。
韦应物由扬州北归。
李嘉祐出为袁州刺史,取道扬州、润州,有诗《和韩郎中扬子津玩雪寄严维》。
杜甫自潭州北归,九月,曾有诗《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
苏涣于潭州兵乱后至广州,作《变律诗》上李勉。
姚伦在洛阳,有《过章秀才洛阳客舍》。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