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東周(春秋)及諸侯紀年 干支辛未 公元前770年

输入历史事件:

東周(春秋)及諸侯紀年 干支辛未 公元前770年

朝代或國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 號 謚 號 建 元 年 次 輔 政 者 備 注
東周 姬宜臼 洛邑  平王   幽王子
曲阜  孝公  27  
營丘  莊公  25  
  文侯  11  
  犬丘  襄公  8  
若敖(熊儀) 丹陽    21  
  商丘  戴公  30  
朝歌  武公  43  
宛丘  平公  8  
所事 上蔡  釐侯  40  
伯雉 陶丘  惠公  26  
掘突 華縣  武公   桓公子
   頃侯  21  
     353  

續表

朝代或國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 號 謚 號 建 元 年 次 輔 政 者 備 注
     258  
     258  
     258  
  邢臺    258  
東虢  滎陽    258  
  雍丘    353  
     353  
     353  
  平陸    258  

月曆表(建子)               3944—384—1440540


干支
序数
星期
月序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月末
陽曆
25  (27)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6
26    (57)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4
27     (26)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6
28       (56)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4.4
29 (25)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5.4
30   (55)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6.2
31    (2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7.2
32      (5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7.31
        (2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8.30
33  (5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9.29
34   (2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0.28
35 十一     (5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1.26
36 十二      (2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2.26

大事記

周平王在晉、鄭、秦、衛等諸侯的護送下,將國都從關中的鎬京遷到雒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秦襄公以兵護送平王東遷有功,被平王封為諸侯,賜歧以西之地。

元年辛未,王東徙洛邑。錫文侯命,晉侯會衛侯、鄭伯、秦伯,以師從王入於成周。(今竹)




马周季重与员外司户郭若讷共搆之。
韦嗣立上疏请兴儒学,止滥刑,武后不从。
崔融任著作郎。
一月(此为周正一月,为一年之第三月,即夏正本年正月)。
武后幸汝州,与群臣于流杯亭宴饮赋诗,李峤序之。
癸丑,改元久视。
十九日,武后游石淙,自制七律一首,李峤、沈佺期等同游者并应制奉和。
改控鹤府为奉宸府,众文士修《三教珠英》,又赋诗以美张昌宗。
沈佺期在通事舍人任,于东观修书,作《黄口赞》。
为奉宸府之后,姑系于此。
李峤罢知政事,为成均祭酒。
狄仁杰谏造大佛像。
狄仁杰(630—700)卒,年七十一。
崔融在凤阁舍人任,以忤张昌宗意,左迁婺州长史。
甲寅,制复夏正。
陈子昂(659—700)卒,年四十二。
吾其死矣!’于是遂绝,年四十二。
意寥寥,几乎尺有所短,竟使沈、宋扬波,宗称百代,慷慨環奇之气,尚诡于风人之度耶?”《艺苑卮言》:“陈正字陶洗六朝铅华都尽,托寄大阮,微加断裁,而天韵不及,律体时时入古,亦是矫枉之过。
张鷟才名远播,新罗、日本咸重其文。
尹元凯在洛阳,预修《三教珠英》,以事返长安,张说等并赋诗送之,宋之问为撰。
序。
卢藏用赋诗酬答宋之问,追悼赵贞固、陈子昂之卒,兼贻陆余庆、司马承祯等。
高适(700?—765)生。
丁丑,改元大足。
十五日,苏味道等赋诗咏夜游之盛。
席豫等二十七人进士及第,张说知贡举。
崔融在江南,赋诗思洛阳。
武后西幸长安,改元长安,王无竞、沈佺期并有诗作。
苏瓌进《圣主还京乐舞》,武后令编于乐府。
十二日,《三教珠英》一千三百卷撰成奏上,撰者各得迁擢。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