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便逐蜀帆归。

输入历史事件:

便逐蜀帆归。

公元921年 二月
便逐蜀帆归。

”此亦写秋景,而已在湘中。卷九《自湘中将入蜀留别诸友》。卷一《过荆门》:“路出荆门远,行行日欲西。草枯蛮冢乱,山断汉江低。”亦写秋景。卷五《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序:“予以辛巳岁,蒙主人命居龙安寺。”卷七《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三首》,其二云:“十五年前会虎溪,白莲斋后便来西。”虎溪在庐山。孙光宪《白莲集序》(《白莲集》卷首附):“晚岁将之岷峨,假途渚宫,太师南平王筑净室以居之,舍净财以供之。”宋高僧传卷三〇本传:“于时高季昌禀梁帝之命,攻逐雷满出渚宫,己便为荆州留后,寻正受节度。迨乎均帝失御,河东庄宗自魏府人洛,高氏遂割据一方,搜聚四远名节之士,得齐之义丰、南岳之己,以为筑金之始验也。龙德元年辛巳中,礼己于龙兴寺净院安置,给其月俸,命作僧正,非所好也。”高季昌即高季兴本名,五代史补卷三“僧齐己”条谓留齐己者为高从诲,误,从诲迟自天成四年(929)季兴卒后始为荆南节度、南平王。综上诸条,可知齐己于是秋离庐山,先归湘中,寻欲入蜀,途经荆南,为高季兴遮留,舍于龙兴寺(一作龙安寺),命为僧正。《白莲集》卷六有《送孙逸人归庐山》,卷二有《送孙凤秀才赴举》。[按,新五代史卷三三《孙晟传》:“初名凤,又名忌,密州人也。好学,有文辞,尤长于诗。少为道士,居庐山简寂宫。常画唐诗人贾岛像置于屋壁,晨夕事之。简寂宫道士恶晟,以为妖,以杖驱出之。乃儒服北之赵、魏,谒唐庄宗于镇州。”]据资治通鉴卷二七一,后梁龙德元年十一月,晋王李存勖自将兵攻镇州;二年九月,拔镇州。孙晟谒晋王,应在龙德二年,其北上赵、魏,约在龙德元年,其居庐山简寂宫为道士,约在后梁贞明中,正与齐己居庐山时间合。上引二诗即作于其时。《白莲集》。卷二有《题东林白莲》《东林作寄金陵知己》《登大林寺观白太傅题版》《与张先辈话别》,后诗云:“及第还全蜀,游方归二林。”卷三有《寻阳道中作》《东林雨后望香炉峰》;卷六有《宿简寂观》;卷七有《题东林十八贤真堂》;卷九有《酬庐山张处士》;诸诗应皆贞明元年(915)至本年间作于庐山。另庐山记卷二录:“《法华寺资圣院碑》,僧齐己书。”今不存。《白莲集》卷八有《荆门寄题禅月大师影堂》贯休卒乾化二年(912),其影堂立于乾化三年,参乾化二年贯休条。齐己贯休友情甚笃,此诗似当至荆州未久后作。


赵贞吉(1508一1576)卒。
王志坚(1576一1633)生。
定冯梦祯(1548—1605)为今年会元。
沈懋学等进士及第。
同榜进士有邹元标(1551—1624)、严一鹗、魏允贞(1546—1585)、徐桂、陈泰来(1559—1594)、沈九畴、吴安国、徐重、张敬、朱应毂、屠隆(1542—1605)、傅光宅(1547—1604)等。
丁丑科考生杨起元始以禅说入制义,八股文风气自是大变。
张凤翼第四次会试下第,自此绝意仕进。
汤显祖下第南归,作《别沈君典》诗。
屠隆除颍上知县,十一月抵任。
方逢时(?一1596)以所著诗集《十二吟稿》赠艾穆,艾穆作序。
吴守淮、田艺蘅为梅鼎祚《黄白纪游》作叙。
余曰德为欧大任《北辕集》作序,欧大任为王世贞所定广五子之一。
汪道昆为王世贞《弇州四部稿》作序。
张居正闻父讣而不奔丧,台省复会疏请留,夺情事起。
张时彻(1500一1577)卒。
副都御史庞尚鹏致函张居正,论夺情事极为切直,居正深衔之。
顾大典(1541—1596)作《清音阁集自叙》。
赵用贤、吴中行、邹元标、艾穆、沈思孝等以论张居正“夺情”事相继罢黜谪戍。
汤显祖作《寄宣城梅禹金》诗。
许国为吴中行、赵用贤饯行,镌玉杯一、犀杯一以赠。
翰林院侍讲于慎行(1545—1607)以论夺情事忤张居正。
田一隽有感于张居正夺情事,作《无题》诗。
沈懋学(1539一1582)拟救建言诸臣,疏格不得上。
邹元标以论张居正夺情谪戍都匀,黔士从游者甚众。
林。
朱孟震大计入京,造访国子监助教欧大任(1516—1595)。
王衡作《和归去来辞》,劝父王锡爵辞官。
沈明臣《通州志》成书。
凌迪知《太史华句》成书。
潘之恒寄寓常州,与昆山腔艺人徐宗南、潘大、褚养心等过从甚密。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