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汉语词典 >

财政学

财政学   cái zhèng xué

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的科学。17—18世纪之间,德国称为“官房学”。1776年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的发表,标志着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确立和财政学的形成,其中心思想是对经济实行自由放任,认为最小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政府开支应压缩到最低限度,并对公债持否定态度。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认为经济危机是由有效需求不足引起,主张实行国家干预的财政经济政策,扩大财政开支,大量发行公债,以增加有效需求。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经济滞胀,其他学派归咎于凯恩斯主义,他们反对国家干预,反对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从此,在西方形成了主张国家干预和反对国家干预的诸多学派。在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对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形成了“国家分配论”、“货币关系论”、“资金运动论”、“剩余产品价值分配论”、“公共财政”等观点,在1964年进行的一次全国性大讨论中,确立了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即“国家分配论”)的主流派地位。“国家分配论”认为财政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重要经济杠杆,主张充分发挥财政分配的作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调节收入分配,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生产力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财政学要进一步研究:财政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和作用,财政在健全市场体系和弥补市场缺陷双重任务中的作用,探索财政在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发展生产力、稳定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基本政策。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