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典故 >

韬光养晦

输入历史典故:

韬光养晦

谓敛藏才智,不使外露。清.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自顾年老才庸,粗知《易》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韬光养晦。”亦作“晦迹韬光”。元.王仲元《江儿水.叹世》曲:“竹冠草鞋粗布衣,晦迹韬光计。”金.侯善渊《益寿美金花》词:“物我俱忘,晦迹韬光德自长。”明.无名氏《太平宴》头折:“晦迹韬光为隐居,结茅成舍自耕锄。”亦作“韬光晦迹”。《醒世恒言》卷四○:“单说着自古至今有那一等怀才抱德、韬光晦迹的文人秀才,就比那奇珍异宝,良金美玉,藏于泥土之中;一旦出世,遇良工匠,切磋琢磨,方始成器。”明.无名氏《女学士》一折:“你正是怀才隐秀多聪慧,因此上韬光晦迹绝名利。”亦作“韬光隐迹”。金.马钰《满庭芳》词:“怀美玉,便韬光隐迹,二十余年。”亦作“韬光灭迹”。《太平广记》卷四九二引《灵应传》:“虑其后患,乃率其族,韬光灭迹,易姓变名,避仇于新平真宁县安村。”亦作“韬神晦迹”。《隋书.薛道衡传》:“粤若高祖文皇帝,诞圣降灵则赤光照室,韬神晦迹则紫气腾天。”


见“韬光晦迹”。张贤亮《小说中国》:“他们平时或是傲视群伦,好像众人皆昏我独醒,或是~,低姿态得能受胯下之辱。”


掩藏声名才华、等待时机东山再起,谓之 “韬光养晦”。

“光”指光亮、光辉,比喻才华、名声。

“韬”谓隐藏、遮掩。 “韬”本义为弓袋。 《诗·小雅·彤弓》:“受言槖 ( tuó) 之。”传: “槖,韬也。”唐·陆德明 《经典释文》:“弓衣也。”弓在袋子里,故有掩藏义。

“养”谓涵育熏陶,此谓积蓄 ( 力量) 。

“晦”义为暗,此谓时运不佳、背时。 “养晦”即谓蓄力于晦、亦即待时之义。

韬光养晦”语源于 《诗·周颂·酌》: “于铄 ( shuò) 王师,遵养时晦。”朱熹 《诗集传》: “于,叹辞。铄,盛。遵,循。此亦颂武王之师,言其有于铄之师而不用,退自循养,与时皆晦。”

后即以 “韬光养晦”表示暂时隐退、以待时机之意。梁·肖统《陶渊明集·序》: “圣人韬光,贤人遁世。”即其义。


【词语韬光养晦 ==>】  成语:韬光养晦    汉语大词典:韬光养晦
【检索韬光养晦 ==>】 古籍全文检索:韬光养晦     全站站内检索:韬光养晦

不知所可
不知所终
不知所错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不知死活
不知深浅
不知痛痒
不知者不罪
不知起倒
不知轻重
不知进退
不知颠倒
不知高下
不知高低
不破不立
不祥之兆
不祧之宗
不祧之祖
不禁不由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不稼不穑
不窘边幅
不立文字
不竭之府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经世故
不经之语
不经之说
不经之谈
不绝于耳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