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典故 >

廉颇善饭

输入历史典故:

廉颇善饭

    此典指廉颇年老饭量很大,身体还很健壮。后以此典比喻老当益壮,雄风不减;或比喻食量极佳;或反其意而用之,称年老体衰不能任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赵惠文王时任上卿(周官制,最尊贵的诸侯臣称上卿。这里指高级长官),屡次战胜齐、魏等国。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之战,他坚壁固守三年,后因赵孝成王改用赵括为将,被秦军打败。赵孝成王十五年(前251年),他战胜燕军,任相国,封信平君。赵悼襄王继位,派乐乘代替廉颇为将,廉颇气愤投奔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廉颇在大梁住了很久,魏国并不信任重用他。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赵悼襄王想再任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赵王派遣使者去探望廉颇是否还有用。廉颇的仇人郭开给使者很多金钱,让他说廉颇坏话。赵国使者见到廉颇后,廉颇在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穿铠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有用。赵国使者回来向赵王报告道:“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大,可是与我坐在一起,一会儿就去三次粪便。”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有再征召他。此典又作“廉颇强饭”、“三遗矢”、“善饭廉颇”。

【出典】:

    《史记》卷81《廉颇蔺相如列传》2448、2449页:“廉颇居梁(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因魏也称“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赵悼襄王宠臣)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令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pī披,通“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屎”,拉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例句】:

    北周·庾信《为阎大将军乞致仕表》:“虽复廉颇强饭,马援据鞍,求欲报恩,何能为役?” 宋·汪元量《余将南归燕赵》之二:“又不见,相如怀璧空归来,廉颇善饭何壮哉。” 清·钱谦益《奉谒少师高阳公》:“朝家议论三遗矢,社稷安危一亩宫。” 清·孟传璇《沁园春·老将》:“善饭廉颇,雄心充国,恍到千旗万马间。”


【典源】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今译】 战国时赵将廉颇因事出走到魏国,魏王不能信用他。当时赵国几次被秦国打败,赵王想重新起用廉颇,廉颇也愿意回去。赵王派使者去看廉颇是否还可用。廉颇的仇人郭开用金贿赂使者,让他诋毁廉颇。赵使者见到廉颇后,二人共餐,廉颇一顿吃了一斗米,十斤肉,然后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征战。赵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将军虽然老,饭量还很好,不过与我坐了一会,就三次去大便了。”赵王于是认为廉颇已老,不再用他。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人老当益壮,雄风犹在; 或反其意用之,称年老力衰,不堪任用。

【典形】 廉颇强饭、廉颇善饭、三遗矢、善饭廉颇、强饭廉颇、廉颇老、廉颇饭。

【示例】

〔廉颇强饭〕 北周·庾信《为阎大将军乞致仕表》:“虽复廉颇强饭,马援据鞍,求欲报恩,何能为役?”

〔廉颇善饭〕 宋·汪元量《余将南归燕赵》之二:“又不见,相如怀璧空归来,廉颇善饭何壮哉。”

〔三遗矢〕 清·钱谦益《奉谒少师高阳公》:“朝家议论三遗矢,社稷安危一亩宫。”

〔善饭廉颇〕 清·孟传璿《沁园春·老将》:“善饭廉颇,雄心充国,恍到千旗万马间。”


【检索廉颇善饭 ==>】 古籍全文检索:廉颇善饭     全站站内检索:廉颇善饭

石上三生梦
石为羊
石兄
石公
石印飞
石压归航
石城汤池
石城西
石壕村事
石头书邮
石季伦
石家
石家园
石家锦步帐
石尉望尘
石尤
石尤逆浪
石崇家
石崇斗奢
石席
石心
石心木肠
石户
石户农
石敢当
石望夫
石没羽
石火电光
石炼五色
石燕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