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15

北梦琐言二十卷抄本四本 (唐)孙光宪
南部新书十卷五本 (宋)钱希白
东轩笔录十五卷三本 (宋)魏泰
自警篇九卷四本 (宋)赵善?
今言四卷四本 (明)郑晓
建文书法儗一本 (明)朱鹭
 前编
 正编二卷
 附编二卷
万历三大征考一本
三朝典要二十四卷十本 (明)顾东谦等奉敕修
启祯野乘十六卷八本 (国朝)邹漪
 二集八卷
颂天胪笔二十四卷十五本 (明)金日升
涌幢小品三十二卷十二本 (明)朱国桢
大事记五卷二本 (明)沈国元
明季遗闻四卷二本 (国朝)邹漪
广闻录八卷一本 (国朝)王?
绥寇纪略十二卷四本 (明)吴伟业
国变录一本 (明)吴邦策
    集古
亘史钞六本 (明)潘之恒
古今鉴纪抄本二本
世林十八卷四本 (明)蓝文炳
事编八卷四本 (明)孙慎行
镜古录八卷四本 (明)毛调元
迪吉录八卷八本 (明)颜茂猷
古今人物论三十六卷十本 (明)郑贤
广群辅录六卷一本 (国朝)徐汾
智品十三卷八本 (明)樊玉衡
智囊二十八卷八本 (明)冯梦龙
养正图解二本 (明)焦竑
搜神记二本 (晋)干宝
搜神后记 (晋)陶潜
    时政
永乐圣学心法四卷四本
嘉靖承天大志四十卷六本
    礼仪
家礼五卷一本 (宋)朱熹
家礼仪节八卷四本 (明)丘浚 杨慎
嘉靖大礼集议四卷四本
    传记
从祀先儒考十卷四本 (国朝)包映奎
廉吏传十本 (明)黄汝亨
宋忠义传七卷一本 (宋)刘熏 刘麟瑞
宋三大臣传八本
 韩琦十卷
 李纲三卷
 文天祥六卷
宋宰辅编年录二十卷十七本 (宋)徐自明
宋名臣言行录
 前集
 后集二十四卷 (宋)朱熹
 续集
 别集
 外集五十一卷 (宋)李幼武
苏轼外纪十二卷二本 (明)王世贞
苏蔡米黄外纪四本 (明)冯之伸
 苏轼
 蔡襄
 米元章
 黄庭坚
米芾志林四本 (明)范明泰
苏与之言行录十卷一本
明名臣实录二十七卷十本 (明)焦竑
明人物考六卷一本 (明)焦竑
今献备遗四十二卷八本 (明)项笃寿
三异人传五本 (明)李贽
 方孝孺
 于谦
 杨继盛
两浙名贤录五十四卷外录八卷六十二本 (明)徐象梅
江陵逸事一本 (明)支大纶
状元图考四本
    典故
唐六典三十卷八本 (唐)明皇撰 李林甫注
明会典一百八十卷六十本
会典抄略十三本
明典故纪闻十八卷六本 (明)余维登
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八十本 (宋)马端临
古今考三十八卷四本 (宋)魏了翁
 续 (宋)方回
治平全书三十三卷十四本 (明)朱健 朱徽
广治平略四十四卷十六本 (国朝)蔡方炳
经世要略八卷一本 (明)叶秉敬
博物策会十七卷四本 (明)戴璟
策略抄本四本
经世全编二十卷十本
古今议论参五十五卷十本 (明)林德谋
经制考略八卷一本 (明)陈子壮
昭代经济言十四卷七本 (明)陈子壮
事典考略六卷六本 (明)徐袍
    职官
仕学规范四十卷三本 (宋)张镃
吏部职掌八本
茶马类考六卷六本 (明)胡彦
宦途资鉴八本 (明)吕本中
牧鉴十卷三本 (明)杨昱
守令懿范四卷四本 (明)管志道
    法令
敬由编十二卷六本 (明)窦子偁
宋名公书判清明集十四卷四本
律例笺释三十卷六本(明)王樵笺 王肯堂释
粤谳四本 (明)刘士桢
大清律五本
读律佩?八卷九本 (国朝)王明德
    食货
王氏农书十二本 (元)王桢
 农桑通诀六卷
 农器图谱二十卷
 谷谱十一卷
礼食篇抄本一本 (明)邹医明
茶录三本

石谱
琴苑三本
酒颠
茶董
明通宝议二本 (明)罗汝芳
    器用
格古要论十三卷四本 (明)曹昭
清闲供八卷二本 (明)程羽大
清赏录十二卷四本 (明)包衡
文苑四先生传四卷二本 (明)钟岳秀
仙局遴奇一本
    虫鱼
虫天志十卷四本 (明)沈弘正
    地里
广舆记二十四卷十二本 (明)陆应旸
舆图大本一本 (元)朱思本
明一统志九十卷三十本 (明)李贤等譔(「明」字原敓,今径补。)
各省通志六种一百三十二本
建州考一本 (明)吴元干
嘉兴府图记二十卷六本 (明)赵文华
姑苏志六十卷二十四本 (明)吴宽 王鏊
会稽志二十卷十本 (宋)施宿
新安文献志六十七卷十七本 (明)程敏政
吴兴掌故集十七卷八本 (明)徐献忠
歙志三十卷八本 (明)谢陛
炎徼纪闻四卷十本 (明)田汝成
雄地乘十卷二本 (明)王齐学
惠大记六卷二本 (明)郑维新
    方物
山海经十八卷三本 (晋)郭璞注
山海经广注十八卷四本 (国朝)吴任臣
 (附)山海经图五卷 (宋)舒雅
    名胜
游名山记十七卷十三本 (明)何镗
胜游类编一本 (明)凌登明
游唤 游匡庐记一本 (明)王思任
四岳游记一本 (国朝)吴源起
南畿名胜志二十卷十二本 (明)曹学佺
南滁会景编十卷五本 (明)赵廷瑞
石钟山集九卷二本 (明)沈诏
黄海一本 (明)潘之恒
白岳游草一本 卢习述
虎丘志十卷二本 (明)顾湄
苎萝志七卷二本 (明)张夬征
横溪集八卷五本 (明)徐鸣时
西湖游览志二十四卷十一本 (明)田汝成
 志余二十六卷
净慈寺志十卷五本 (明)释大壑
破山寺志一本
    川渎
水经四十卷十二本 (汉)桑钦 (魏)郦道元注
河防一览十四卷十六本 (明)潘季驯
吴中水利志十七卷三本
    谱系
万姓统谱一百四十卷三十六本 (明)凌迪知
 帝王姓系六卷
 氏族博考十四卷
姓源珠玑六卷六本 (明)杨信民
新安休宁名族志四卷五本
彝系俗重译二本 (明)萧大亨
    簿录
经籍志六卷五本 (明)焦竑
吴氏文漪堂书目抄本三本

第六册
本册点校说明
    好古堂书目
林庆彰
「好古堂」为姚际恒的藏书斋名。姚氏由于数代书香世家,累积的藏书相当丰富。此一好古堂书目,即为姚氏数代藏书的总簿录。本书目,武林藏书录、八千卷楼书目、清史稿?艺文志等,俱作四卷。根据武林藏书录卷下,好古堂条下说:
 旧钞本好古堂书目四卷,不注撰人名氏,前有康熙乙未夏抄,钱唐姚之骃序称,予世父首源先生......先世既有藏,乃复搜之市肆,布诸巾箱,久之而插架者与腹笥俱富矣。暇时录于簿籍,小子写为副墨云。末附收藏宋元版书目凡数十种。从这段话可知,好古堂书目本来不题撰人。但从书前姚际恒侄子姚之骃的序可知,本书目为姚际恒所编,姚之骃曾抄录过一坎。此本后来为丁申八千卷楼所得,丁氏并著录于八千卷楼书目和善本书室藏书志中。
本书目将所收藏书籍分为经、史、子、集、经史子集总五大类,各类又分十数小类不等。兹胪列如下:
    经部
经解、易、书、诗、春秋、三礼、乐、四书、孝经、尔雅、经总、小学、汇集。计三六九种。
    史部
正史、编年、霸史、杂史、集古、时政、礼仪、传记、典故、职官、法令、食货、器用、虫鱼、地理、方物、名胜、川渎、谱系、簿录。计二○六种。
    子部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纵横家、汇集、杂家、小说家、兵家、天文家、医家、艺术家、类家、释家。计三六三种。
    集部
表奏策论、骚赋四六尺牍、别集、总集、诗文格评、词曲。计七○○种。
    经史子集总
汉魏丛书、汉魏丛书抄、广汉魏丛书、津逮秘书。计四种。书末附有阙书目二十六种,宋元版书目二十三种。综合以上所述,计有一六九一种。在江、浙诸多藏书家中,庋藏虽非特别宏富,但亦不愧为书香世家矣。本书目之分类,大抵沿袭前人之旧。较有贡献的是,于经、史、子、集外,别立「经史子集总」一类。柳贻征认为是「近世目录家别立丛书部类之滥觞。」(好古堂书目跋)足见仍有其贡献。
此次重新排印出版,所根据的是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南京中社影印江苏国学图书传所藏丁丙旧藏钞本。唯原钞本书之卷数与本数分开上下排列,如:
   周易略例一卷魏王弼  四本
颇不方便检核。兹改排作:
   周易略例一卷魏王弼 四本
以方便阅读。此外,姚之骃的序和内文,错讹颇多,皆已作成校记。
    好古堂家藏书画记
    续收书画奇物记          
林耀椿
  中国书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表达画家内在心性,同时与天地自然的契合,这种契合往往透露出文人的生命情怀。如在题诗上,便见端倪。钱默存先生在中国诗与中国画一文说:「诗和画号称姊妹艺术」,不但是姊妹,更是鸾生姊妹。郭熙在林泉高致更引述前人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这种互为表述的手法,是西洋绘画艺术所不能及的。文人往往藉绘画的形象表述自己心灵的感受,有欢、有悲。姚际恒好古堂家藏书画记便有一段记述收藏董北苑(源)潇湘图(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感受,此卷原为赵松雪(孟俯)及董思白(其昌)所收藏,并皆视为至宝,而「思翁(董其昌)笃爱,每十年一题,三十年凡三题。」而他自己获得此卷也感幸运的说:「顾此卷前后为赵董两文敏所宝藏,而予得暂留雪中之爪,何幸!何幸!」因此,「诗画一律」严然是一项事实。宋朝马远踏歌图(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作田埂上四个农人,忻喜归行,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欢天喜地,前有妇人携稚童归。后方远处有几座宫殿,象征农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而「帝力于我何有哉」的生活。又宋朝郭熙早春图(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赏者不无被它磅礡气势所慑住,叹为观止。画家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作早春晨色,深幽山谷,飞瀑流水,山势重复。足见文人对绘画天地的表述,有无际的情境及感受。
  姚际恒(首源)是有清一代著名经学家,著作甚丰。如诗经通论、春秋通论、古今伪书考等书。因家中富有,依丁申武林藏书录引其侄姚之骃之言云:「予世源父首源......先世既有藏书,乃复搜之市肆,布诸巾箱,久之而插架者与腹笥俱富矣,暇时录于簿籍。」这便编成好古堂书目。因又庋藏无数书画、古玩,筑「海峰阁」,日日摩挲把玩研究,编有好古堂家藏书画记二卷,及续收书画奇物记一卷。
  今存好古堂家藏书画记最早的板本是读画斋丛书本,为嘉庆四年(一七九九年)桐川顾菉?所辑刻。以后所刊行的板本皆依此本。如民国二十六年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艺术类,第一五七三册),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本(三集第八辑中)等。
  吾人在点校过程中,原本计划逐条与现存于世的书画目录比对,统计此书目的书画现存于世有多少,可是问题重重,无法探访比对,故作罢。
  本书点校依读画斋丛书本(艺文印书馆百部丛书集成之三九)为底本,并取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一九八五年北京一版,艺术第一五七三册)、美术丛书本(艺文印书馆影印美术丛书第十四册,三集第八辑页一三至页一三二)互校,其中美术丛书本,讹误甚多。各相异处皆作成校记,以供参考。

好古堂书目
姚之骃序
       序
自柱下盛文史,而后代侈言藏书,秘阁而外,若车、若库、若架、若仓,不知几千万卷也。然人之于书多藏者,未必善读;虽有十行俱下之目,而政事倥偬,酬应纷如,彼别架迭窗者,徒侍束修半而已,故侈言藏书者名也。若予世父首源先生则不然,先生首束发受书,已能沉酣故籍,乃一生坎壈,兀兀穷年,惟日手一编枯坐。先世既有藏书,乃更搜之市肆,布函巾箱,汗牛充栋(原敓字作「乃□搜之市肆,布□巾箱,□□充栋。」今径补。),久之而插架者,与腹笥俱富矣。然则千古之多藏而善读者,孰如首源先生哉。先生于暇时录其书于簿籍,计如干卷(原敓字作「计如□卷」,今径补。)。予小子受而读之,为写副墨。至于先生手着(原误作「于先生乎着」,今依顾颉刚校点古今伪书考序校改。),几于等身,皆从藏书中咀华嗽润而出之者也。故谨附录于后。
康熙乙未夏杪,钱唐姚之骃敬题于露涤斋

好古堂书目经部
首源主人手编
    经总
经解一百三十八种四百四十本 (国朝)成德校
 [易]
 子夏易传十二卷
 易数钩隐图三卷 遗论九事一卷 (宋)刘牧
 横渠易说三卷 (宋)张载
 易学一卷 (宋)王諟
 紫岩易传十卷 (宋)张浚
 汉上易传十一卷 卦图三卷 丛说一卷 (宋)朱震
 易璇玑三卷 (宋)吴沆
 周易义海撮要十二卷 (宋)李衡
 易小传六卷 (宋)沈该
 复斋易说六卷 (宋)赵彦肃
 古周易一卷 (宋)吕祖谦
 童溪易传三十卷 (宋)王宗传
 周易裨传二卷 (宋)林至
 易图说三卷 (宋)吴仁杰
 易学启蒙通释二卷 (宋)胡方平
 周易玩辞十六卷 (宋)项安世
 东谷易翼传二卷 (宋)郑汝谐(「郑」字,原误作「赵」,今径改。)
 三易备遗十卷 (宋)朱元升
 丙子学易编一卷 (宋)李心传
 易学启蒙小传一卷 (宋)税与权
 水村易镜一卷 (宋)林光世
 文公易说二十三卷 (宋)朱鉴
 周易辑说十卷 (宋)王申子
 周易辑闻六卷 易雅一卷 筮宗一卷 (宋)赵汝?(「赵」字原敓,今径补。)
 周易传义附录十四卷 (宋)董楷
 学易记九卷 (元)李简
 读易私言一卷 (元)许衡
 大易集说十卷 (元)俞琰
 周易本义附录纂注十五卷 (元)胡一桂(「元」字,原误作「九」,今径改。)
 周易启蒙翼传三篇 外篇一篇 (元)胡一桂
 周易本义通释十二卷 (元)胡炳文
 易纂言十三卷 (元)吴澄
 周易本义集成十二卷 (元)熊良辅
 周易会通十四卷 (元)董真卿
 易图通变五卷 (元)雷思齐
 易象图说三卷 (元)张理
 大易象数钩深图三卷 (元)张理
 周易参义十二卷 (元)梁寅
 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 成德编
 [书]
 书古文训十六卷 (宋)薛季宣
 尚书全解四十卷 (宋)林之奇
 禹贡论四卷 (宋)程大昌
 尚书说七卷 (宋)黄度
 增修东莱书说三十五卷 (宋)特澜
 书疑九卷 (宋)王?
 书集传或问二卷 (宋)陈大猷
 禹贡集解二卷 (宋)傅寅
 尚书详解十三卷 (宋)胡士行
 尚书表注二卷 (元)金履祥
 尚书纂传四十六卷 (元)王天与
 书传六卷 (元)董鼎
 书纂言四卷 (元)吴澄
 书蔡传旁通六卷 (元)陈师凯
 尚书句解十三卷 (元)朱祖义
 书集传纂疏六卷 (元)陈栎
 尚书通考十卷 (元)黄镇成
 读书管见二卷 (元)王充耘
 定正洪范一卷 (元)胡一中
 [诗]
 毛诗指说一卷 (唐)成伯瑜
 毛诗本义十五卷、郑氏诗谱一卷 (宋)欧阳修
 毛诗集解四十二卷 (宋)李樗、黄?
 毛诗名物解二十卷 (宋)蔡元度
 诗说一卷 (宋)张耒
 诗疑二卷 (宋)王?
 诗传遗说六卷 (宋)朱鉴
 逸齐诗补传三十卷 宋人失名
 毛诗名物钞八卷 (元)许谦
 诗经疑问七卷 (元)朱倬
 毛诗解颐四卷 (明)朱善
 [春秋]
 春秋尊王发微十二卷 (宋)孙复
 春秋王纲论五卷 (宋)王皙
 春秋传十五卷 (宋)刘敝
 春秋权衡十七卷 (宋)刘敝
 春秋意林二卷 (宋)刘敝
 春秋名号归一图二卷 (宋)冯继先
 春秋列国臣传三十卷 (宋)王当
 春秋本例二十卷 (宋)崔子方
 春秋经筌十六卷 (宋)赵鹏飞
 石林春秋传二十卷 (宋)叶梦得
 春秋后传十二卷 (宋)陈傅良
 春秋集解三十卷 (宋)吕祖谦
 春秋左氏传说二十卷 (宋)吕祖谦
 春秋左传事类始末五卷 (宋)章冲
 春秋提纲十卷 (宋)陈则通
 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三卷 (宋)李琪
 春秋通说十二卷 (宋)黄仲炎
 春秋集注十一卷 (宋)张洽
 春秋或问二十卷 (宋)吕大圭(「圭」字,原误作「奎」,今径改。)
 春秋五论一卷 (宋)吕大圭(「圭」字,原误作「奎」,今径改。)
 春秋详说三十卷 (宋)家铉翁
 春秋类对赋一卷 (宋)徐晋卿
 春秋诸国统纪六卷 (元)齐履谦
 春秋本义三十卷 (元)程端学
 春秋集传十五卷 (元)赵汸
 春秋属辞十五卷 (元)赵汸
 春秋师说三卷 (元)赵汸
 春秋左氏传补注十卷 (元)赵汸
 春秋诸传会通二十四卷 (元)李廉
 春秋集传释义大成十二卷 (元)俞?
 读春秋编十二卷 (元)陈深
 春秋正月考二卷 (明)张以宁
 [三礼]
 三礼图二十卷 (宋)聂崇义
 周礼订义八十卷 (宋)王与之
 考工记解二卷 (宋)林希逸
 仪礼图十七卷 (宋)杨复
 礼记集说一百六十卷 (宋)卫湜
 礼经会元四卷 (宋)叶时
 太平经国之书十一卷 (宋)郑伯谦
 夏小正解四卷 (元)傅崧卿
 仪礼集说十七卷 (元)敖继公
 仪礼逸经传一卷 (元)吴澄
 经礼补逸九卷 (元)汪克宽
 礼记陈氏集说补正三十八卷 成德
 [孝经]
 孝经批注一卷 (唐)玄宗(宋)司马光 范祖禹
 孝经大义一卷 (元)董鼎
 孝经定本一卷 (元)吴澄
 孝经句解 (元)朱申
 [论语]
 南轩论语解十卷 (宋)张栻
 论语集说十卷 (宋)蔡节
 [孟子]
 南轩孟子说七卷 (宋)张栻
 孟子集疏十四卷 (宋)蔡模
 孟子音义 (宋)孙奭
 [四书]
 四书纂疏二十六卷 (宋)赵顺孙
 四书集编二十六卷 (宋)真德秀
 四书通三十四卷 (元)胡炳文
 四书通证六卷 (元)张存中
 四书纂笺二十六卷 (元)詹道传
 四书通旨六卷 (元)朱公迁
 四书辩疑十五卷 元人失名
 学庸启蒙一卷 (元)景星
 [经总]
 经典释文三十卷 (唐)陆德明
 七经小传三卷 (宋)刘敝
 六经奥论六卷 (宋)郑樵
 六经正误六卷 (宋)毛居正
 经说七卷 (宋)熊朋来
 十一经问对五卷 (元)何异孙
 五经蠡测六卷 (明)蒋悌生
    易
周易集解十卷十一本 (唐)李鼎祚
 (附)集郑玄解一卷
周易注三本 (魏)王弼
系辞三卷 (晋)韩康伯
周易略例一卷四本 (魏)王弼
麻衣正易心法一卷
周易举正 (唐)郭京
古占法 (宋)程迥
周易古今全书二十一本 (明)杨时乔
 论列二卷
 古文二卷
 今文九卷
 启蒙五卷
 传易考二卷
 龟卜考一卷
周易传义六本
 易传 (宋)程颐
 本义 (宋)朱熹
周易本义二本 (宋)朱熹
慈湖易传二十卷四本 (宋)杨简
易诠抄本一本
易经旁注会通十一卷六本
 旁注 (元)朱升
 会通 (明)姚文蔚
周易大全二十四卷十二本 (明)胡广等奉敕修
 (附)易经考异 (宋)王应麟
周易大全汇征十本 (明)刘庚
易经蒙引十二卷八本 (明)蔡清
易经来注十六卷八本 (明)来知德
周易象旨决录七卷八本 (明)熊过
九正易因二本 (明)李贽
易学四同八卷十本 (明)季本
 (附)图文余辩二卷
   蓍法别传二卷
易经存疑十二卷六本 (明)林希元
易经疑问十二卷六本 (明)姚舜牧
易经演义十二卷四本 (明)徐师曾
周易象义四卷四本 (明)唐鹤征
易说六卷二本 (明)吴默
易解一本 (明)刘一焜
易疑六卷三本 (明)周圣瑞
古周易订诂十六卷八本 (明)何楷
张氏易记十本 (明)张次仲
周易说统二十五卷十四本 (明)张振渊
易义敷言十五卷八本 (明)江起蛰
易经愤参二十五卷六本 (明)陆位时
易经全旨集要六卷三本 程?
易合未曾有七卷六本 (国朝)张宏
仲氏易三十卷六本 (国朝)毛奇龄
    书
书传二十卷朱评八本 (宋)苏轼
书经集传六卷三本 (宋)蔡沉
尚书大全十卷十本 (明)胡广等奉敕修
 (附)书经考异 (宋)王应麟
书传会选六卷六本 (明)刘三吾等奉敕集
尚书日记十六卷八本 (明)王樵
尚书宗印六卷四本 (明)汪渐盘
尚书舌存五本 (明)蒋鸣玉
书经讲义会编十二卷六本
禹贡汇疏十二卷九本 (明)茅瑞征
 (附)虞书笺
禹贡合注五卷六本 (明)夏允彝
洪范图解 (明)韩邦奇
    诗
诗传一本 子贡
诗说 (鲁)申培
 (附)诗述 (明)姚应仁
韩诗外传十卷一本 (汉)韩婴
诗经传说合参二卷二本 (明)姚允恭
诗传阐二十四卷八本 (明)邹忠彻
诗解十六种四本
 小序 子夏
 诗传 子贡
 诗说 (鲁)申培
 诗谱 (汉)郑玄
 诗传纲领
 读诗一得 (宋)黄震
 印古诗语 (宋)朱得之
 玉海纪诗
 困学纪诗
 诗考
 诗地里考 (宋)王应麟
 山堂考 (宋)章如愚
 文献诗考 (宋)马端临(「端」字,原误作「瑞」,今径改。)
 胡氏诗识 (明)胡缵宗
 读诗录 (明)薛瑄(「瑄」字,原误作「?」,今径改。)
 逸诗 (明)锺惺
诗缉三十六卷十二本 (宋)严粲
诗经集传八卷四本 (宋)朱熹
诗经疏义二十卷五本 (元)朱公迁
 (附)朱子小序辩
    诗经大全图
诗经大全二十卷十五本 (明)胡广等奉敕修
 (附)诗经考异 (宋)王应麟
诗说解颐八本 (明)季本
 总论二卷
 正释三十卷
 字义八卷
诗故十卷二本 (明)明谋玮
诗经说通十三卷六本 (明)沈守正
南州诗说八卷八本 (明)徐必达
诗经世本古义二十八卷十六本 (明)何楷
诗经六帖抄本六本 (明)徐光启
诗经脉八卷三本 (明)魏浣初
诗记八本 (本朝)张次仲
批评诗经朱评五本 (明)锺惺
诗识名解十五卷五本 (本朝)姚炳
    春秋
春秋四传三十八卷十本
春秋左传杜林合注二十卷十本 (晋)杜预 (宋)林尧叟
春秋左传杜林合注五十卷十本 问奇阁校
春秋左传注评测义七十卷二十本 (明)凌稚隆
分次春秋左传朱评八本 (明)?孙
春秋左传节文十五卷四本 (明)汪道昆
春秋左传典略二本 (明)陈许廷
春秋左传批注辩误二卷二本 (明)傅逊
左传句解三十五卷六本 (宋)朱申
左传分国纪事二十二卷八本 (明)孙笵
左传文苑八卷朱评五本 (明)张鼐
春秋词命三卷一本 (明)王鏊
左氏博议六卷三本 (宋)吕祖谦
左传事纬十本 (国朝)马骕
 前八卷
 正十二卷
左国腆二本 (明)王纳谏
春秋外传国语二十一卷六本 (吴)韦昭解(宋)宋庠补音
春秋外传国语二十一卷四本 (明)锺人杰
春秋外传国语九卷四本 (明)卢之颐
春秋胡传三十卷八本 (宋)胡安国
春秋大全三十七卷十六本 (明)胡广等奉敕修
春秋纪愚十卷三本 (明)金贤
 (附)或问
春秋正旨一卷一本 (明)高拱
春秋私考三十六卷十二本 (明)季本
春秋存俟十二卷四本(明)余光 余扬
春秋归义十二卷六本 (明)贺仲轼
春秋三书八本 (明)张溥
 列国论二十四卷
 诸传断六卷
 书法解一卷
春秋义三十卷六本 (明)顾懋英
春秋列传五卷四本 (明)刘节
春秋毛氏传三十六卷六本 (国朝)毛奇龄
    三礼
礼记大全三十卷十二本 (明)胡广等奉敕修
礼记日录三十卷十四本 (明)黄干行
礼记集注三十卷十本 (明)徐师曾
礼记集说十六卷六本 (元)陈澔
大学衍义四十三卷二十二本 (宋)真德秀
大学衍义补一百六十卷 (明)丘浚
大学四体文一本 (明)杨时乔
学庸辟谬二本 (明)陈倬
檀弓原二本 (明)姚应仁
檀弓一本 (宋)谢枋得 批点 考弓 (明)郭明龙批点
仪礼经传通解十八本
 集传集注三十七卷 (宋)朱熹
 续卷二十九卷 (宋)黄干
周礼句解十二卷六本 (宋)朱申
周礼解诂三本
周礼补本四本 (明)陈深集注
读礼疑图六卷六本 (明)季本
二礼经传测十八卷(「十八卷」原作「一十八卷」,为求体例一致,今删「一」字。)十本 (明)湛若水
三礼考注五本 (元)吴澄
 周礼
 仪礼三十八卷
 曲礼十卷
礼书一百五十卷十本 (宋)陈祥道
学礼质疑二卷一本 (国朝)万斯大
    乐类
乐典三十六卷八本 (明)黄佐
律吕元声六卷考注四卷二本 (明)李文利
松弦馆琴谱二本
    四书
学庸章句或问 论孟集注十二本 (宋)朱熹
四书大全二十本 (明)胡广等奉敕修
四书古今道脉四十五卷二十五本 (明)徐奋鹏
四书蒙引十五卷十四本 (明)蔡清
四书存疑五本 (明)林希元
四书问辨录十卷四本 (明)高拱
四书私存三十七卷五本 (明)季本
四书疑问六卷五本 (明)姚舜牧
四书体义十卷五本 (明)沈几
四书浅说十三卷五本 (明)陈琛
四书说丛十七卷五本 (明)沈守正
四书说约二十卷十六本 (明)顾梦麟
四书湖南讲九本 (明)葛寅亮
四书困思抄四卷一本 (明)孙慎行
四书慧眼解二十卷八本 (明)陈天定
四书千百年眼十本 (明)余应科
四书辨俗、辨俗补八本 徐奋鹏、李光缙
四书删正二本 (明)袁黄
四书评二本 (明)李贽
四书大全辩三十二本 (明)张自烈
四书语录十六卷八本 (国朝)吕光轮
四书人物考注释四十卷四本 (明)薛应旗
四书备考二十八卷十四本 (明)陈仁锡
四书名物考二十四卷六本 (明)陈禹谟
四书人物类考十六卷三本 (明)项煜
四书真珠船二十卷六本 (明)黄焜
四书征十二卷六本 (明)王梦简
四书释地续一本 (本朝)阎若璩
四书改错四本 (本朝)毛奇龄
论语义府二十卷十本 (明)王肯堂
孔孟经见圣篇三本 (明)谭贞默
老泉评点孟子二卷一本 (宋)苏洵
绘孟朱评一本 (明)戴君恩
孔子家语八卷四本 (明)何孟春注
三迁志五卷六本 (明)吕兆祥
    孝经
孝经疏义二卷一本 (宋)邢昺
 (附)备考
孝经持赞一本
孝经集注一本
 (附)忠经集注 (汉)马融
    尔雅
尔雅三卷一本 (宋)郑樵注
五雅六本
 尔雅
 埤雅二十卷 (宋)陆佃
 广雅十卷 (魏)张揖
 逸雅失名八卷 (汉)刘熙
 小尔雅 (汉)孔鲋
博古全雅二十本
 尔雅二卷
 释名八卷 (汉)刘熙
 广雅十卷 (魏)张揖
 尔雅翼三十二卷
 埤雅二十卷 (宋)陆佃
埤雅广要四十二卷十本 牛衷增
    经总
十三经注疏一百五十本
 易经九卷(「卷」字,原误作「经」,今径改。) (魏)王弼注 系辞(晋)韩康伯注 (唐)孔颖达疏
 尚书二十卷 (汉)孔安国传 (唐)孔颖达疏
 毛诗二十卷 (汉)郑玄笺 (唐)孔颖达疏
 春秋左传六十卷 (晋)杜预注 (唐)孔颖达疏
 礼记六十三卷 (汉)郑玄注(「注」字,原误作「江」,今径改。) (唐)孔颖达疏
 周礼四十二卷 (汉)郑玄注 (唐)贾公彦疏
 仪礼十七卷 (汉)郑玄注 (唐)贾公彦疏
 公羊二十八卷 (汉)何休注
 谷梁二十卷 (晋)范宁集解 (唐)杨士勋疏
 论语二十卷 (魏)何晏集解 (宋)邢昺疏(「邢」字,原误作「刑」,今径改。)
 孟子十四卷 (汉)赵岐注 (宋)孙奭疏
 孝经九卷 (宋)邢昺校(「校」字,原误作「较」,今径改。)
 尔雅十一卷 (晋)郭璞注 (宋)邢昺疏
两苏经解十二本
 易传九卷
 书传二十卷 已上 (宋)苏轼
 诗集传十九卷
 春秋集解十二卷
 论语拾遗
 孟子解
 老子解二卷 已上 (宋)苏辙
九经解三十八本 (明)郝敬
 周易正解二十卷
 诗经原解三十卷
 尚书辩解十卷
 春秋直解十五卷
 礼记通解二十二卷
 周礼完解十二卷
 仪礼节解十七卷
 论语详解二十卷
 孟子说解十四卷
九经考异四本 (明)周应宾
六经源流一本 (明)吴继仕
五经绎十五卷八本 (明)邓元锡
五经读五本 (明)陈际泰
五经辨讹五卷五本 (本朝)吕治平
五经旁训六本 (明)郑汝璧校
四经纂注五本
    易 书 诗 春秋
三经评七本 (明)?孙
 书经六卷
 诗经
 礼记六卷
经翼十卷六本 (明)刘承恩
经典稽疑二卷二本 (明)陈耀文
    小学
许氏说文十二卷六本 (汉)许慎
玉篇三十卷二本 (梁)顾野王
篇海十五卷五本 (宋)韩孝彦
篇海集韵十五本 (宋)韩孝彦
 (附)五音集韵 (宋)韩道昭
   贯珠集
   指南
书学正韵三十六卷十六本 杨桓
字汇十四卷十四本 (明)梅膺祚
字汇补十二卷六本 (国朝)吴任臣
正字通十二卷三十本 (国朝)廖文英
同文千字文二卷二本 (明)汪以成
墨池篇六卷六本 (明)朱长文
法帖释文二本 (宋)刘次庄
金石录三十卷四本 (宋)赵明诚
金石韵府五卷四本 (明)朱云
石墨镌华八卷三本 (明)赵涵
宣和博古图三十卷十五本
考古图十卷四本 (宋)吕大临
古器释名十卷二本 (明)卞蔉
秦汉印统八卷八本 (明)罗玉常
汇姓印苑一本 (明)王梦弼
集古印正六卷六本 (明)甘旸
印选一本
古今韵会二十卷十本 (元)黄公绍 举要 (元)熊忠
洪武正韵玉键抄本二本
音韵日月灯二十四本 (明)吕维祺
 同文铎三十卷
 韵钥二十五卷
韵略易通四卷四本 (明)兰廷秀
韵学集成十三卷十三本 (明)章黼
声音纪元六卷二本 (明)吴继仕
谐声品字笺十二本 (明)虞德升
诗韵 词韵四本
诗韵释要六本 (明)潘云杰
诗韵考裁一本 (明)徐尔铉
韵府群玉十本
啸余谱十卷十本 (明)程明善
古今通韵十二卷六本 (国朝)毛奇龄
    汇集
先秦九种「先」字,(原误作「九」,今径改。)十三本
 周礼 (明)陈深注
 逸周书十卷 (晋)孔晁注
 檀弓二卷
 考工二卷
 公羊
 谷梁
 家语十卷
 穆天子传 (晋)郭璞注
 山海经 (晋)郭璞注
经史全书六本 (明)邵宝
经史慧解六卷六本 (国朝)蔡含生

好古堂书目史部
    正史
十七史二百四十本
 史记一百三十卷 (汉)司马迁譔 (宋)裴骃注
 汉书一百二十卷 (汉)班固譔 (唐)颜思古注
 后汉书一百三十卷 (宋)范晔譔 (唐)章怀太子贤注 刘昭补注
 三国志六十五卷 (晋)陈寿譔 (宋)裴松之注
 晋书一百三十卷 (唐)太宗
 宋书一百卷 (梁)沈约
 齐书五十九卷 (梁)萧子显
 梁书五十六卷 (唐)姚思廉
 陈书三十六卷 (唐)姚思廉
 南史八十卷 (唐)李延寿
 北史一百卷 (唐)李延寿
 魏书一百三十卷 (后齐)魏收
 北齐书五十卷 (唐)李百药
 后周书五十卷 (唐)令孤德棻
 隋书八十五卷 (唐)魏征
 唐书二百二十五卷 (宋)欧阳修 宋祁
 五代史七十四卷 (宋)欧阳修譔 徐无党注
宋史二百五十五卷八十本 (元)脱脱
辽史一百十六卷八本 (元)脱脱
金史一百三十五卷二十本 (元)脱脱
元史九十卷四十本 (明)宋濂 王祎
史记评林一百三十卷二十六本 (明)凌稚隆辑(「稚」字,原误作「椎」,今径改。)
史记选十二卷十本 (明)唐顺之选评
史记一百三十卷十本 (明)锺惺评
史记七十卷十五本 (明)锺人杰校
史记考要十卷十本 (明)柯维骐
史诠五卷五本 (明)程一校
汉书一百二十卷二十本 (明)陈仁锡评
汉书七十卷二十四本 (明)评?孙
汉书抄八十八卷十本 (明)茅坤选
后汉书一百二十卷二十六本 (明)陈仁锡评
新唐书紏缪二十卷四本 (宋)吴缜
宋史阐幽二卷二本 (明)许浩
古史六十卷十本 (宋)苏辙
路史十六本 (宋)罗泌
 前纪九卷
 后纪十四卷
 余论十卷
 国名纪八卷
 发挥六卷
史纂左编一百四十二卷七十五本 (明)唐顺之
  右编四十卷三十本 (明)唐顺之
史通二十卷八本 (唐)刘知几
史义拾遗二卷三本 (元)杨维桢
 (附)史测二卷 (明)谢肇淛
诸史品节四十卷十六本 (明)陈深
 后集八卷
读史漫录十四卷五本 (明)于慎行
史怀十七卷三本 (明)锺惺
史裁二十六卷十二本 (明)吴士奇
古史要评五卷五本 (明)吴崇节
藏书六十卷三十本 (明)李贽
续藏书二十七卷六本 (明)李贽
吾学编六十九卷二十四本 (明)郑晓
明史概四十本 (明)朱国桢
名山藏四十本 (明)何乔远
后汉书补逸二十一卷六本 (本朝)姚之骃
    编年
前汉纪三十卷五本 (汉)荀悦
后汉纪三十卷十本 (晋)袁宏
唐鉴二十四卷四本 (宋)范祖禹
资治通鉴一百九十四卷一百六十本 (宋)司马光
 续资治通鉴一百五十七卷 (明)薛应旗
 释文辨误十二卷
资治通鉴目录三十卷十六本 (宋)司马光
续资治通鉴六十四卷二十本 (明)王宗沐
通鉴纲目五十九卷一百七本 (宋)朱熹
 前编二十五卷 (明)南轩
 续纲目二十七卷 (明)商辂等
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六十本 (宋)袁枢
 前编纪事本末十二卷 (明)沈朝阳
 宋纪事本末十卷 (明)冯琦
 元纪事本末四卷 (明)陈邦瞻
明纪事本末八十卷十六本 (国朝)谷应泰
通鉴外纪十卷六本 (宋)刘恕
 目录 五卷
纲鉴大全七十四卷二十本
大方纲鉴四十卷三十本
纲鉴二十四卷三十四本
稽古录二十卷二本 (宋)司马光
小学史断二本 (宋)南宫靖一
 续 (明)晏彦文
甲子会纪五卷四本 (明)薛应旗
历朝捷录二十一卷四本 (明)顾充
 续元四卷 (明)汤宾尹
 续明六卷 (明)锺惺
古史箹言一本 (明)郎璧奎
廿一史弹词一本 (明)杨慎
 续 (明)许文炳
明通纪法传录五十卷二十四本 (明)陈建
明从信录四十卷十六本 (明)沈国元
明两朝崇信录三十五卷十三本 (泰昌天启) (明)沈国元
明五朝注略十四卷八本 (嘉靖至天启) (明)许重熙
宪章录四十七卷十本 (明)薛应旗
    霸史
华阳国志十二卷六本 (晋)常璩
十六国春秋一百卷二十五本 (魏)崔鸿譔 (明)屠乔孙 项琳之补订
南唐书三本 (宋)陆游
十国春秋一百十四卷二十四本 (国朝)吴任臣
    杂史
古三坟一本
穆天子传六卷一本 (晋)郭璞注
越绝书十五卷一本 (汉)袁康
晋史乘一本
天禄阁外史八卷一本 (汉)黄宪
北梦琐言二十卷抄本四本 (唐)孙光宪
南部新书十卷五本 (宋)钱希白
东轩笔录十五卷三本 (宋)魏泰
自警篇九卷四本 (宋)赵善?
今言四卷四本 (明)郑晓
建文书法儗一本 (明)朱鹭
 前编
 正编二卷
 附编二卷
万历三大征考一本
三朝典要二十四卷十本 (明)顾东谦等奉敕修
启祯野乘十六卷八本 (国朝)邹漪
 二集八卷
颂天胪笔二十四卷十五本 (明)金日升
涌幢小品三十二卷十二本 (明)朱国桢
大事记五卷二本 (明)沈国元
明季遗闻四卷二本 (国朝)邹漪
广闻录八卷一本 (国朝)王?
绥寇纪略十二卷四本 (明)吴伟业
国变录一本 (明)吴邦策
    集古
亘史钞六本 (明)潘之恒
古今鉴纪抄本二本
世林十八卷四本 (明)蓝文炳
事编八卷四本 (明)孙慎行
镜古录八卷四本 (明)毛调元
迪吉录八卷八本 (明)颜茂猷
古今人物论三十六卷十本 (明)郑贤
广群辅录六卷一本 (国朝)徐汾
智品十三卷八本 (明)樊玉衡
智囊二十八卷八本 (明)冯梦龙
养正图解二本 (明)焦竑
搜神记二本 (晋)干宝
搜神后记 (晋)陶潜
    时政
永乐圣学心法四卷四本
嘉靖承天大志四十卷六本
    礼仪
家礼五卷一本 (宋)朱熹
家礼仪节八卷四本 (明)丘浚 杨慎
嘉靖大礼集议四卷四本
    传记
从祀先儒考十卷四本 (国朝)包映奎
廉吏传十本 (明)黄汝亨
宋忠义传七卷一本 (宋)刘熏 刘麟瑞
宋三大臣传八本
 韩琦十卷
 李纲三卷
 文天祥六卷
宋宰辅编年录二十卷十七本 (宋)徐自明
宋名臣言行录
 前集
 后集二十四卷 (宋)朱熹
 续集
 别集
 外集五十一卷 (宋)李幼武
苏轼外纪十二卷二本 (明)王世贞
苏蔡米黄外纪四本 (明)冯之伸
 苏轼
 蔡襄
 米元章
 黄庭坚
米芾志林四本 (明)范明泰
苏与之言行录十卷一本
明名臣实录二十七卷十本 (明)焦竑
明人物考六卷一本 (明)焦竑
今献备遗四十二卷八本 (明)项笃寿
三异人传五本 (明)李贽
 方孝孺
 于谦
 杨继盛
两浙名贤录五十四卷外录八卷六十二本 (明)徐象梅
江陵逸事一本 (明)支大纶
状元图考四本
    典故
唐六典三十卷八本 (唐)明皇撰 李林甫注
明会典一百八十卷六十本
会典抄略十三本
明典故纪闻十八卷六本 (明)余维登
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八十本 (宋)马端临
古今考三十八卷四本 (宋)魏了翁
 续 (宋)方回
治平全书三十三卷十四本 (明)朱健 朱徽
广治平略四十四卷十六本 (国朝)蔡方炳
经世要略八卷一本 (明)叶秉敬
博物策会十七卷四本 (明)戴璟
策略抄本四本
经世全编二十卷十本
古今议论参五十五卷十本 (明)林德谋
经制考略八卷一本 (明)陈子壮
昭代经济言十四卷七本 (明)陈子壮
事典考略六卷六本 (明)徐袍
    职官
仕学规范四十卷三本 (宋)张镃
吏部职掌八本
茶马类考六卷六本 (明)胡彦
宦途资鉴八本 (明)吕本中
牧鉴十卷三本 (明)杨昱
守令懿范四卷四本 (明)管志道
    法令
敬由编十二卷六本 (明)窦子偁
宋名公书判清明集十四卷四本
律例笺释三十卷六本(明)王樵笺 王肯堂释
粤谳四本 (明)刘士桢
大清律五本
读律佩?八卷九本 (国朝)王明德
    食货
王氏农书十二本 (元)王桢
 农桑通诀六卷
 农器图谱二十卷
 谷谱十一卷
礼食篇抄本一本 (明)邹医明
茶录三本

石谱
琴苑三本
酒颠
茶董
明通宝议二本 (明)罗汝芳
    器用
格古要论十三卷四本 (明)曹昭
清闲供八卷二本 (明)程羽大
清赏录十二卷四本 (明)包衡
文苑四先生传四卷二本 (明)锺岳秀
仙局遴奇一本
    虫鱼
虫天志十卷四本 (明)沈弘正
    地里
广舆记二十四卷十二本 (明)陆应旸
舆图大本一本 (元)朱思本
明一统志九十卷三十本 (明)李贤等譔(「明」字原敓,今径补。)
各省通志六种一百三十二本
建州考一本 (明)吴元干
嘉兴府图记二十卷六本 (明)赵文华
姑苏志六十卷二十四本 (明)吴宽 王鏊
会稽志二十卷十本 (宋)施宿
新安文献志六十七卷十七本 (明)程敏政
吴兴掌故集十七卷八本 (明)徐献忠
歙志三十卷八本 (明)谢陛
炎徼纪闻四卷十本 (明)田汝成
雄地乘十卷二本 (明)王齐学
惠大记六卷二本 (明)郑维新
    方物
山海经十八卷三本 (晋)郭璞注
山海经广注十八卷四本 (国朝)吴任臣
 (附)山海经图五卷 (宋)舒雅
    名胜
游名山记十七卷十三本 (明)何镗
胜游类编一本 (明)凌登明
游唤 游匡庐记一本 (明)王思任
四岳游记一本 (国朝)吴源起
南畿名胜志二十卷十二本 (明)曹学佺
南滁会景编十卷五本 (明)赵廷瑞
石钟山集九卷二本 (明)沈诏
黄海一本 (明)潘之恒
白岳游草一本 卢习述
虎丘志十卷二本 (明)顾湄
苎萝志七卷二本 (明)张夬征
横溪集八卷五本 (明)徐鸣时
西湖游览志二十四卷十一本 (明)田汝成
 志余二十六卷
净慈寺志十卷五本 (明)释大壑
破山寺志一本
    川渎
水经四十卷十二本 (汉)桑钦 (魏)郦道元注
河防一览十四卷十六本 (明)潘季驯
吴中水利志十七卷三本
    谱系
万姓统谱一百四十卷三十六本 (明)凌迪知
 帝王姓系六卷
 氏族博考十四卷
姓源珠玑六卷六本 (明)杨信民
新安休宁名族志四卷五本
彝系俗重译二本 (明)萧大亨
    簿录
经籍志六卷五本 (明)焦竑
吴氏文漪堂书目抄本三本

好古堂书目子部
    儒家
荀子二十卷二本 (唐)杨倞注
春秋繁露十七卷二本 汉)董仲舒
新书十卷一本 (汉)贾谊
说苑二十卷六本 (汉)刘向
新序十卷二本 (汉)刘向
法言十卷一本 (汉)杨雄譔 (唐)李轨 柳宗元 (宋)宋咸 吴秘 司马光注
法言十卷三本 (明)赵大纲集注
中论二卷一本 (魏)徐干
二程全书
 遗书二十五卷
 外书十二卷
 明道集五卷
 伊川集八卷
 易传四卷
 经说八卷
 粹言二卷
伊洛渊源录四卷四本 (宋)朱熹辑
 续录六卷 (明)谢铎辑
近思录十四卷三本 (宋)朱熹辑 叶采分类集解
近思录十四卷三本 (宋)朱熹辑 吕氏家塾读本
家礼五卷四本 (宋)朱熹
小学六卷四本 (宋)朱熹辑
近思续录十四卷一本 (宋)蔡模
朱子遗书八本 (宋)朱熹
 近思录十四卷
 延平答问
 杂学辨
 中庸辑略二卷
 论孟或问三十四卷
 伊洛渊源录十四卷
 谢上蔡语录三卷
朱子遗书二刻
 论孟精义二十四卷
 易学启蒙四卷
 诗序辩
 考经刊误
 周易参同契考异
 阴符经考异
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
小学解六卷三本 (明)陈选注
小学书图二卷一本
性理会通七十卷三十本 (明)胡广等奉敕纂
 续元明四十二卷
性理集要八卷八本
诸儒语要十卷八本 (明)唐顺之
闽浙宗传十本 (明)刘廷焜辑
 附)推豪别录
心传录四卷三本 (宋)张九成
自警篇九卷四本 (宋)赵善?
传习录四卷二本 (明)王守仁
明道录四卷四本(明)邹守益
龙溪语录钞八卷四本 (明)王畿
觉山绪言七卷六本 (明)洪垣
会心言四卷二本 (明)王纳谏
瞿塘日录五本 (明)来知德
 内篇七卷
 外篇四卷
三先生语录七本
 薛瑄读书录十三卷
 胡居仁居业录四卷
 罗钦顺困知记二卷
 二续二卷
 三续
 四续
 附录
 续补
明理学汇编六卷四本
说理会编十六卷四本 (明)季本
性善杂解五卷四本 (明)吴应宾
古言二卷二本 (明)郑晓
警语类抄八卷八本 (明)程逵
太初吟四卷四本 (明)郦琥
刘子节要十四卷四本 (明)刘宗周
性理大中二十八卷十二本 (国朝)应撝谦
理学辩一本 (国朝)王庭
传习录论三卷四本 (国朝)王应昌
传习录辨四卷二本 (国朝)王嗣槐
太极图说论十四卷八本 (国朝)王嗣槐
三子定论一本(国朝)王复礼
 朱
 陆
 王
    道家
老子注一本 (魏)王弼
老子解二本 (宋)苏辙
老子解一本 (明)李贽
老子集解二本 (明)薛蕙
 (附)考异
老庄评注四本 (晋)郭象注 (明)归有光评
庄子评注十六卷朱评八本 (晋)郭象  (宋)林希逸注 刘辰翁评
庄子翼八卷三本 (明)焦竑
南华副墨八卷四本 (明)陆长庚
庄子旁注五卷五本 (明)方虚名
庄子内篇注七卷二本 (明)释德清
庄子因六卷三本 (国朝)林云铭
关尹子三本 (宋)陈显微注
四子真经六本
 老子道德经
 关尹子文始真经
 庄子南华经
 列子冲虚至德真经
老子 庄子 列子六本 (宋)林希逸口义 刘辰翁批
南华真经义纂十卷十本 (明)李栻纂 (宋)褚伯秀 义海 (明)朱得之通义
冲虚至德真经解八卷一本 (宋)江遹
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批注四卷一本 (宋)李嘉谋
阴符经一本 印玄子解
古注参同契分释一本 明)徐渭
周易参同契发挥三卷三本 (东汉)魏伯阳譔 (元)俞琰注
抱朴子四本 (晋)葛洪
 内篇四卷
 外篇四卷
谭子化书新声二卷二本 (隋)谭峭譔 (明)王一清注
净明道法统宗六卷六本 谭日选
文昌化书二本
悟真篇四本 (宋)张伯端
 (附)参同契解
感应篇图说八本
    墨家
墨子十五卷四本
晏子春秋十二卷二本
    法家
管子二十四卷八本 (唐)房玄龄 刘续注 (明)朱长春评
管子二十四卷朱评十本
韩子二十卷四本 韩非譔 (元)何犿删 李瓒注
    名家
人物志三卷一本 (魏)刘邵譔 (凉)刘●注
    纵横家
战国策十卷八本 (宋)鲍彪注 (元)吴师道校
战国策十卷四本 (明)钟人杰校
    汇集
诸子汇函二十六卷二十八本 (明)归有光辑
 周鬻子 熊
 子牙子 姜尚
 关尹子 喜
 子华子 程本
 老子 李耳
 春秋庄子 周
 列子 御寇
 墨子 翟
 管子 仲
 亢仓子 庚桑楚
 晏子 婴
 邓析子 郑人
 鬼谷子 楚人
 文子 辛钘
 战国公孙龙子
 商子 鞅
 鹖冠子 楚人
 司马子 穰苴
 吴子 起
 尹文子
 孙武子 齐人
 尉缭子
 玉虚子 屈平
 鹿溪子 宋玉
 慎子 到
 汗子 明
 尸子 佼
 嚣嚣子 江乙
 荀子 况 又名卿
 韩非子
? 波弄子 淳于
 惠子 施
 胡非子
 子家子 孔求
 希子 写
 薛子 烛
 胡风子
 三柱子 鲁连
 岁寒子 张孟同
 秦首山子 顿弱
 吕子 不韦
 潼山子 甘罗
 云晃子
 随巢子
 孔丛子 鲋
 汉黄石子
 云阳子 陆贾
 金门子 贾谊
 淮南子 刘安
 桂岩子 董仲舒
 封龙子 韩婴
 吉云子 东方朔
 青藜子 刘向
 扬子 雄
 苻子
 金楼子
 东汉荆山子 桓谭
 委宛子 王充
 白虎通 班固
 风俗通 应劭
 慎阳子 黄宪
 黉山子 仲长统
 回中子 王符
 贞山子 桓宽
 天隐子
 蜀汉?岈子 崔寔
 徐子 干
 小荀子 悦
 魏镜机子 曹植
 晋抱朴子 葛洪
 白云子 束皙
 云源子 稽康
 云门子 刘勰
 干山子 陆机
 石匏子 刘昼
 隋无能子
 谭子 峭
 文中子 王通
 唐天随子 陆龟蒙
 鹿门子 皮日休
 玄真子 张志和
 灵壁子 罗隐
 来子 鹄
 文泉子 刘蜕
 李子 翱
 次山子 元结
 宋东莱子 吕祖谦
 尧夫子 邵维
 横渠子 张载
 长春子 石介
 元草庐子 吴澄
 道园子 虞集
 明郁离子 刘基
 龙门子 宋濂
六子全书
 老子 河上丈人章句
 庄子 (晋)郭象注
 列子八卷 (晋)张湛注
 荀子二十卷 (唐)杨倞注
 杨子十卷 (唐)李轨等注
 文中子十卷 (宋)阮逸注
诸子鸿藻十二卷四本 (明)姜思睿选
子书类纂七卷二本 (明)胡彻嘉
诸子类语四卷二本
阴符经集注一本
黄石公素书 (宋)张商英注
鹖冠子一本 (宋)陆佃解
陆贾新语一本
淮南子 扬子 吕览二本 (明)张榜纂
群言液六本 (明)张滂纂
 公谷传
 战国策
 管子
 韩非子
 鸿烈解
    杂家
吕氏春秋二十六卷四本 (秦)吕不韦譔 (汉)高诱注
淮南鸿烈解二十一卷十本 (汉)刘安譔 高诱注
论衡三十卷十本 (汉)王充
刘子新论抄本一本 (晋)刘昼譔 袁孝政注
困学纪闻二十卷六本 (宋)王应麟
源流至论十二本 (宋)林駉
 前集
 后集
 续集
 余集
  (附)别集 (宋)黄履翁
示儿编二十三卷四本 (宋)孙奕
心史七卷三本 (宋)郑思肖
余冬序录六十五卷二十四本 (明)何孟春
 (附)诗四卷
水东日记二十八卷八本 (明)叶盛
金罍子四十四卷十本 (明)陈绛
费氏家训十卷二本 (明)费元禄
祝子罪知录十卷三本 (明)祝允明

《姚际恒文集》 相关内容:

前一:14
后一:18

查看目录 >> 《姚际恒文集》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