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1

澄斋日记 恽毓鼎

目录
北上日记光绪八年壬午
计偕记光绪十二年丙戌
味腴室读书日记光绪十二年丙戌
味腴室读书日记光绪十三年丁亥
味腴室日记光绪十五年己丑
味腴室日记光绪十六年庚寅
北上记光绪十六年庚寅
日记摘录
日记光绪廿一年乙未
日记光绪廿二年丙申
日记光绪廿三年丁酉
澄斋日记光绪廿三、廿四年丁酉、戊戌
守拙日录光绪廿四、廿五年戊戌、己亥
澄斋日录光绪廿五年己亥
南游记光绪廿五年己亥
日记光绪廿九年癸卯
澄斋日记光绪卅年甲辰
澄斋日记光绪卅一年乙巳
澄斋日记光绪卅二年丙午
澄斋日记光绪卅三年丁未
澄斋日记光绪卅四年戊申
澄斋日记宣统元年己酉
澄斋日记宣统二年庚戌
澄斋日记宣统三年辛亥
附录
崇陵传信录
恽毓鼎奏议选
诰授资政大夫赠头品顶戴原任日讲起居注官二品衔翰林院侍读学士恽
府君墓志铭

光绪八年壬午
北上日记
光绪八年壬午
光绪八年,元黓敦牂,正月初一日起(予年二十)
正月初一日,戊子晴。早起拜年。孙乐亭、家容生叔、小园、韵梅来。灯后抹牌。
初二日晴。掌灯抹牌。
初三日晴。晚间落影,抹牌。
初四日晴。饭后往藩司前看灯,因登黄鹤楼,游人甚众,稍坐即归。鄂省可游者止此,究之毫无意味耳。
初五日晴。舒松岑、吴蕴生、方先生来,三鼓方散。
初六日晴。早起出门,往各处拜年。饭后吴蕴生、吴道甫、方先生来,日暮即散。
初七日晴。饭前剃头。
初八日晴。
初九日晴。连日无事,晚间打牌。
初十日晴。
十一日晴。
十二日晴。
十三日雨。饭前剃头。
十四日阴晴各半。饭后访方先生,坐谈许久,偕往道甫处,晤蕴生、道甫,并见刘少味,稍坐即归。
十五日晴。早起拜节。饭后韵梅来。夜间抹牌。
十六日阴。韵梅邀饮,饭后偕诸兄及虎弟至彼处。因同游曾公祠(祠祀曾文正公暨益乡胡文忠,亭台楼阁稍有可观),顺往广货店一行,复回韵梅处。席散天已昏暗,健步而归。
新雨之后,道路泥泞,甚难行也。
十七日晴。徐士丈请先生,邀予兄弟作陪。傍晚赴召,座客六人。步行而归。
十八日晴。
十九日晴。早起剃头。黄昏丁羹卿来。
二十日晴。今日为三叔祖七十正寿,早起往盐署拜寿,吃面即归。复至横街古董摊上,买得旧版《唐宋八大家》一部,价六百。又有明刻《说文》一部,惜缺一本,未买。
二十一日阴晴各半。发蒋少甫信一封,寄交章幼同处。
二十二日晴,下午有风。早,吴蕴生来。晚间放烟火,尚有可观。
二十三日晴。蕴生、羹卿来。蕴生在此抹牌,二鼓始散。
二十四日晴。
二十五日晴。饭后出门,在藜青阁买得朱子文一部,版甚好,价六百文。晚间,擘兰吃汤包子,颇为果腹。掌灯打牌。
二十六日晴。饭时方先生来。晚间抹牌。
二十七日晴。甚热。饭后抹牌。
二十八日日赤如血,甚热。
二十九日晴。日色仍赤。饭后打牌。卜润生来。
二月初一日晴。早起狂风如吼。饭后至藜青阁。归后复偕望兄至兰陵正街,搜罗旧货。
买得墨评旧版《诗经》一部(未著姓氏,不知何人所评,字甚好),价三百。路遇韵梅,同访刘树干未晤。晚间雨。是日剃头。
初二日晴。
初三日晴。一日无事。晚间吴稼珊来。
初四日晴。一早孙先生暨唐先生到鄂。吴蕴生来。
初五日晴。
初六日晴。京信到。蒋少甫于上月丁嗣祖母艰。
初七日晴。饭后剃头。
初八日晴。一早陈政雨来。
初九日晴。
初十日晴。
十一日晴。
十二日阴。晚间微雨。
十三日晴。餐桂亭背桂树开花,只两朵,想天气过于和暖故耳。饭后孙伟之来。
十四日阴。终日微雨。王先生于明日卸事,搬在西街。饭后剃头。晚间大雨。
十五日一日大雨如注。
十六日雨一日未止。看《廿二史札记》起。
十七日阴,午前狂风如吼,有拔木发屋之势。
十八日阴。清明节。饭后偕诸人登黄鹤楼,坐少顷,由司湖贡院一绕而归。晚间抹牌。
十九日晴。
二十日晴。
二十一日阴。饭后微雨。接少甫信并讣一份(上月廿一日所发信已接到)。是日剃头。
二十二日晴。
二十三日晴。《廿二史札记》看完。
二十四日雨,雷始发声。
二十五日雨。
二十六日晴。饭后李云舸来(系从安陆上省,明日即动身)。
二十七日晴。
二十八日晴。
二十九日睛。
三十日晴。黄昏丁羹卿来。
三月初一日阴雨。
初二日阴雨。
初三日晴。谷雨节。写少甫信一封,交王先生带至常州,由赵家转寄(初五动身)。
初四日晴。早起舒松岑来,史子经亦来(系从金坛来湖北者)。饭后剃头。
初五日晴。饭后方先生来。半夜微雨。
初六日早阴,午晴。
初七日终日阴雨,晚间稍寒。
初八日终日阴雨,寒甚。晚间雷雨交作。
初九日午前阴雨。剃头。
初十日早前冷,饭后晴。
十一日晴。
十二日晴。
十三日晴。
十四日晴。剃头。
十五日一日晴,甚热。晚间雨,雷电交作。
十六日晓起天已放晴,仍热甚。
十七日晴。
十八日立夏。一日大晴。半夜大雨且雷。予睡,未之闻也。
十九日早起大雨如注,一日未住。饭后剃头。
二十日阴雨。公寄品舅信一封,交雨擎带去。
二十一日天竟放晴,稍热。
二十二日晴。彦生叔来。
二十三日晴。望之接湖南信,崇之于月之十四作古,伤哉,痛哉!二十四日晴。傍晚吴蕴生来。剃头。
二十五日晴,尤热。阅申报,法国大兴师攻越南,有灭此朝食之势。然越南为广西藩蔽,使法国并而有之,非中国之利也。
二十六日阴。
二十七日阴雨。
二十八日一日大雨如注,天稍寒。
二十九日晴。丁羹卿、舒松岑来。
四月初一日丙辰朔。日有食之,云阴不甚见,且小雨。
初二日晴,饭后阴。
初三日晴。
初四日晴。饭后吴蕴生来。
初五日晴。剃头。
初六日晴。伯父兼署臬司,于是日接印。制台今日出殡,早起偕诸兄及虎弟至文昌门,仪仗极盛,唯路远人挤,甚为疲苦,午刻始归。饭后蕴生、羹卿、彦叔均来,黄昏去。
初七日晴。早发思臣信一封(由信局寄)。黄昏陈良甫来(名显扬,系臬台监印)。晚间雨。吕八舅母自陕西到鄂,留住署中。
初八日一夜大雨,至晓甫住。韵梅来。饭后复雨。
初九日晴。
初十日阴晴各半。剃头。陆幼篯年伯来(新选巴东教官,曾在此代馆数月)。饭后至藜青阁买书。
十一日晴。饭后羹卿、蕴生来。
十二日晴。两撇到。接品舅信。彦叔来。
十四日晴。韵梅来。饭后剃头。筱园来。良甫来谈。
十五日晴。饭后蕴生、松岑来。良甫来谈。
十六日晴。蕴生、松岑来。
十七日阴。一日大雨。蕴生、松岑来。八舅母起身,三两日后始开船也。
十八日晴。饭前吴蕴生来。
十九日晴,热甚。巳刻祭祖,未刻拜堂见礼,二鼓后同人即散。
二十日晴,仍热。两点钟回门见礼,陪席者四人。傍晚始归。半夜微雨。
二十一日阴,闷热更甚。早起至五伯处谢。两至岳母处(先往谢昨日之席,后往谢见面礼)。归署吃饭。傍晚蕴生来。
二十二日阴,微雨稍凉。松岑来。
二十三日一日阴雨。饭后春潭来。
二十四日一日阴雨。饭后至岳母处,留饮。阅《申报》,金陵竹生花,说者谓主兵,且引咸丰壬子竹生花为证。灾异虽不无穿凿,鄙人则殊抱杞忧也。傍晚春潭来。早起剃头。
二十五日晴。
二十六日晴。饭后春潭来,偕出拜门,有见有不见。回时便在岳母处少坐即归。蕴生来。
二十七日晴。傍晚春潭来,吃饭去。
二十八日晴。饭后至春潭处少坐。
二十九日晴。饭后偕春潭、大哥、望之至黄鹤楼,因约诸君天禄斋小饮,掌灯即散。
三十日晴,晚阴。
五月初一日天明大雨如注。发岳父信,由信局寄。
初二日阴。伯父请春潭,余兄弟代陪。席散至内坐许久始去。
初三日阴。
初四日一日雨未止。剃头。
初五日,端午一日阴雨,闷热异常。早起拜节至岳母处,未见。韵梅、蕴生、方先生来。晚,雷电。
初六日,夏至阴晴各半,闷热更甚。饭前至岳母处,少坐即归。
初七日阴。饭后春潭来,傍晚又来,吃饭去。
初八日一日阴雨。傍晚至岳母处,吃晚饭而归。
初九日阴晴各半。
初十日阴晴各半。早间春潭来辞行,十三走。傍晚至岳母处,吃晚饭而归。晤程少农。
十一日阴晴各半。晚间陈良甫招饮天禄斋,未赴。
十二日晴。傍晚至岳母处,晚饭后复往,少坐即归。
十三日晴。岳母今日动身。早起往送行,遂送过江,至乾裕访王韵芩未晤。在天兴楼吃饭,庄若林作东。(岳母系乘“江永”轮船,今晚十点钟开。)两点钟渡江归,暑风甚大。
归后头痛,大卧。伯初叔公来(自苏州起服来省)。
十四日早雨。一日阴。严蔚轩(武昌令)年伯来。饭后病,头晕发热,困卧半日。
十五日阴雨。病稍愈。今日伯母生辰,早起勉强出去拜寿。一日避风,殊闷闷也。
十六日一早大雨。一日阴晴不定。发康生、思臣信,均由官封寄去。又发少甫信,由信局寄。剃头。
十七日晴。饭后在义泰恒看会,尚有可观。
十八日晴。甚热。
十九日早晴,饭后阴雨。
二十日一日大雨如注。
二十一日晴。发常州信,饭后至士丈处少坐。早起剃头。
二十二日,小暑晴。晚间微雨。一日收拾书籍,颇疲乏也。韵梅来(托有刘树千事)。
写严蔚丈信一封,系荐梅成衣,交其携往武昌。
二十三日早雨,饭后大晴。韵梅来,晚间姑娘为予送行。
二十四日晴。早起往各处辞行,五伯、伯初叔公、仲屏处下轿。申刻士安、蕴生招饮天禄富,为予送行。座中方先生、道甫兄弟皆北闱应试者,尽欢而散。今早李方去看轮船,招商局“江表”船于廿七日开,即定于是日起身。
二十五日阴复雨,殊闷闷也。吴道甫来辞行。晚间舒松岑来。
二十六日阴晴各半。早间韵梅来,约明日在汉镇为予饯行。傍晚,伯母给酒食及馒头,
适伯初叔公来,遂留之,天黑始去。伯初谈及赵子林(不知其名,俟打听)署长兴县,循声卓著,真能不要一钱。甫履任,即与百姓在城隍庙赌咒,誓不取非份之财。每月初一,将所入公费等项详开一单,粘于庙外。洵廉吏也。而其尤擅长者,则在捕盗。其法于照壁外钉两大桩,以巨铁链锁其上。每获一盗,将其缚于链上,屈曲其身,使之欲上不得,欲下不得。
如是者一日,盗必实供。既供后,以善言导之,戒其嗣后不可作贼。盗如应允,则命其往擒一盗,将功赎罪。若能获得,列为亲勇,月给工食(皆自己出,不动公帑);不能获,仍以铁链处之。盗所获之盗,亦如法炮治。署事未几,其亲勇已有四十馀人,皆有飞檐走壁之能。
故能道不拾遗,萑苻患息。他县有盗,请长兴代捕,可克期而得。是以民歌其德,贼畏其威。
如此干员,近今颇不易得,亟录之,以志其英迹云。早起剃头。
二十七日晴。十点钟辞行过江,韵梅设饯于汪秋樵家(安徽人)。侑酒者九美,花团锦簇,亦有可观,但无出色者耳。席散,树干招饮花酒,谈许久。席甫设,陈政雨亦邀饮于他家,复往,略为酬应而归。晚间天闷热不堪,蚊子又大肆毒虐,几于体无完肤。一夜未寐,殊为苦也。
二十八日晴,有风。晓起眼眩腹闷,大有发痧之势,急以痧药治之,鼻口兼施,始得清爽。天明四点钟始开轮,七点钟过黄州,十点钟过蕲州,距省已三百六十里。看湖北下游地势,大率以黄州为扞蔽,得黄州而善用之,上瞰武昌,下临蕲州,大江以西尽城守矣。十点三刻过田家镇,水师副将在焉。十一点二刻过武穴,二点钟到九江。遥望庐山,清奇怪特兼而有之。停轮上货,至十点钟,以天色将变,路险难行,遂不开船。早晚均在账房吃饭。
账房唐冠卿,香山人。半夜雨。
二十九日竟日阴晴不定,微雨。四点钟鼓轮,十点钟过安庆,二点钟过大通。六点一刻至芜湖,停轮,大雨。八点钟开,三更过南京。
六月初一日晴,大风。五点钟至镇江,珽卿先在此等候,遂附轮同赴沪。饭后风更甚,颇为颠簸。
初二日晴。五点钟抵上海。即在太古昌徐旭山处落脚,一切供应较之栈房竟胜十倍,甚可感也。少停,即同旭山出门买书。饭后复出照相,归后乘马车至静安寺。是时也,天朗气清,大风拂面,群花毕至,妍姹咸集。予左顾右盼,饱看芳菲。然如此冶游,究属伤风败俗也。旭山遂邀饮聚丰楼,偕往金桂园观剧,三鼓始归。剃头。
初三日晴。伤风发热,甚为讨厌。早起往拜上海道邵筱村(友濂),未见。饭后邵观察枉过。晚间诸君同出看电气灯,予以病卧不能行,甚闷。发第一号家书。
初四日晴。热仍不退,精神格外疲顿,奈何!傍晚,旭山在石孙家摆酒,强予往,予辞,不获已,乘轿而往。席散至天仙观剧。品舅北上,已于初一日到沪,住万安楼。今日在路始碰着,海中又可结伴同行。
初五日晴,饭后雷雨。病仍未减。早间品舅见访。灯后旭山、珽卿往金桂观剧,恐余寂寞,以轿载余而往,情谊殷拳,良可感也。看未毕,先归。“丰顺”轮船于今日到沪,准于初七日开。接刘树千信。
初六日一日阴。饭后请医来看病,诊予感冒风寒,不甚要紧,开方而去。
初七日一日阴。写树千回信,交旭山携回。饭后出门买物,顺至周桂芳家小坐。旭山邀在华众会茶园吃茶,有素面颇佳。复至肇贵里黄繡尹家,觅品舅不见。晚间微雨上船,一表为肤箧者攫去,数也。同舟同乡甚多。叔来、季文两太叔祖亦在船。
初八日晴。黎明开轮,晚八点钟人黑水洋。今日虽无大风巨浪,予已呕吐数次,僵卧不能动矣。
初九日早微雨。黎明至烟台,少停。饭后出黑水洋。一日波平如镜,舟稳如家,为之
大快。
初十日晴。波浪仍平静,如此飘洋,真罕觏也。半夜至大沽口,拨货停轮。因登舟顶望月,上下空明,四无障翳,胸襟为之一廓。
十一日晴。九点钟开行,午刻入口,有炮台三。昔日僧惠王在此拒洋人,有广东奸细以二十万卖与敌人,遂至天津失守,文宗北幸,守御之要所关如此。内河有七十二湾,水狭且不深,轮舟屡次搁浅,迟至四点钟尚未到紫竹林,遂换划子摆至春元客栈,暂作息脚。予自上轮后四日未饭,是晚始得一嚼。壁间有题壁诗,依韵和之。复往浴堂洗浴。
十二日晴。发第二号家信。晓起坐车往谒筱珊太叔祖(住二道街),留吃早饭。复至南斜街拜元卿大哥,未晤。黄昏偕子辛等在杏花村吃茶,并有酒菜,刘吉六东。步月而归,顺至佛照楼,访汤炳臣。
十三日晴,热甚。五鼓装车,黎明开行。未数里,予车覆焉,人尚未伤,幸极。三十馀里至韩口打尖,四十里蔡村宿店。武清县治,一路田禾茂盛,丰稔可期,为我农一喜。
十四日晴。四鼓开车,七十馀里在安平打尖,五十里至张家湾宿店。通州治。是晚将箱子寄放店内,令其日内送来。衣裳另打软包,恐崇文门需索故也。孟子日:“古之为关者,将以御暴;今之为关者,将以为暴。”忆此,不禁慨然。
十五日阴。三鼓开车,二十五里虞家卫小憩,二十五里至崇文门。在路遇大雨,车轨中水骤至数寸。十二点钟至北半截胡同。予偕大哥先出剃头,然后谒见外祖母、寄父母、二舅母。予住外厢房,一路鞍马劳顿,晚间即歇,酣寝达旦。
十六日阴,微雨。早起出门拜客,均下车,惟细姨未见。拜未毕,回寓吃饭,复出。
聘师在外坐馆未晤。晚间,寄父、次伯、韫兄邀饮广和居,二鼓后归。椒舅在席间谈及内蒙古地无海,居民所食之盐从何出产,四座皆茫然。当向《元史?食货志》中查之。(〔眉〕均山盐也,自张家口知之。此仍谬。口外盐均出自内蒙吉兰泰盐沼,晶莹味美。此天之所以锡北氓也。男惠注。一一前数字壬寅春所写,此注则壬申冬,已三十一年。上距先君日记之时则五十一年矣。)品舅到京。
十七日晴。发第三号家信。刘剑生、蓉生、俞笏东、何表伯均衣冠来。晚间在玉雨处纳凉赏月,三鼓始寝。
十八日晴,热甚。偕寄父至伏魔寺访仰皋、鲁叔文,叔文留饮,尽欢而返。饭后寄父邀至天和馆观剧,戏甚佳。归后外祖给酒食,又复醺然。
十九日晴。早起人城拜客,晤椒舅。回寓午餐。傍晚珽卿来。发常州信,交信局寄。
张家湾所放箱子,居然送来。晚间,鲁叔文招饮万兴居,未赴。
二十日晴。早起剃头。偕大哥入城,赴伯绅、仲梓之约。归后复出,访小斋未晤,遂至仰皋处,少坐即返。鲁叔文来。
二十一日晴。王灿卿、方先生、珽卿、管凌云来。饭后至琉璃厂购物。傍晚偕寄父、大哥至广和居,赴受轩表伯之约。席散,顺访韫兄。
二十二日晴。方先生、管赓云、凌云、潘小斋来。晚间,仰高邀饮义胜居,二鼓即归。
写少甫信一封,附外祖母家信寄去。
二十三日晴。傍晚,雷雨交作。早起偕大哥访珽卿,复至武阳馆访方先生,晤福荪、吉六,子年未晤。饭后聘师枉过。师近来讲究《说文》,聆其绪论,具见精蕴。晚间玉雨邀饮,座中皆苏州人。
二十四日晴。关帝圣诞。早起偕玉雨往伏魔寺拈香,顺访仰高、叔文,遂至小斋处少坐。方先生、刘梅荪来。晚饭后至次伯处。
二十五日,立秋阴晴各半。饭前至吴慎生处谒藜师。饭后,藜师枉过,葭生、伯雅来。
夜半寒热大作。其抖也,如冰沁心;其烧也,如火炙肤。苦极。
二十六日晴,晚微雨。早起热稍退,至黄昏寒热复作。藜师过谈许久。
二十七日阴雨。刘洪如邀饮便宜坊,钮伯雅兄弟邀饮泰丰楼,皆谢之。因父忌不出门,且病不能与也。黄昏寒热又作,殊为愤闷。谢静轩来京,余搬住内厢房。
二十八日阴雨。饭前至吴慎生处就诊,未开方,说一古方。饭后吴道甫昆仲来,予病未见。饭间服药,微汗,热仍不减。
二十九日雨仍不止。饭后寒热又发,请吴筠汀(仁和人)来诊,开方而去。吴道甫兄弟来,人内视予,言及渠在海中遇大风,舱中皆水,于等真大幸也。接三哥信,言及湖北水灾甚大,十馀县皆被淹没,居民大半为鱼,深可悯侧。晚晴。热大作,满体起紫点,有似乎疹急发,表之。
三十日晴。点隐不见,精神疲弱。饭后筠汀来诊,云昨所发非疹。晚间仍烧。
七月初一日晴。病似稍减,晚间仍烧。
初二日阴雨。饭后吴筠汀来诊,云病已减,惟痰未去耳。掌灯复烧。接三哥上月十九家信。
初三日一日大雨如泻,晚晴,夜复倾盆。掌灯仍烧,奈何!
初四日雨仍不止。早间热似稍退。饭后筠汀来诊,谓予亏弱,用补剂。次伯及玉雨来。
掌灯复烧。
初五日晴。精神尚健。饭后次伯偕南京濮君(濮公文暹之子)来诊,说予病宜发散,如服补药,将不治。晚即服其方。掌灯寒热大作,予热虽久而未退,而寒则早已除去,今忽大发,不解其何故也。
初六日晴。热仍不退。
初七日晴。热仍未退。何寿轩表伯枉过。
初八日晴,天大热。晚间发热加剧,坐卧不安。
初九日雨。仍烧。晚间祝君来诊。
初十日晴。烧仍不退。饭后陈莲舫来诊。
十一日晴。晚,病大剧。夜间,气喘色变,其势颇险,吴慎生来诊,开方。
十二日晴。热已轻减,格外疲弱。饭后藜师枉过。
十三日晴。早间热稍减。饭后吴慎生来诊,云脉有弦象,受风之故,亟宜避风。余熙臣来。
十四日晴。病大减。晚间玉雨来。
十五日晴。吴慎生来诊。珽卿来。
十六日晴。病已减,困卧一日。二鼓庖人不戒于火,枕席、衣服尽被焚去,烟焰迷腾,幸大哥等知觉扑灭之,然而险矣。
十七日晴。仍卧一日。叔来、季雯二太叔祖来。干仲来。
十八日晴。今日为品舅生日,寄父设席祝寿,余以病不能出也。今日吃面少许。接三哥信。晚间,吴慎生来诊。
十九日晴。服药后,疾大减,精神稍健,能起坐。
二十日早晴,饭后阴。傍晚藜师枉过,长谈而去。大哥于今日搬进城去。
二十一日阴。饭前叔来太叔祖来。一夜雨,抵晓未住。发第四号家信。
二十二日晴。黄昏何顺甫来,说及场前借养病习静,于场中大是有益,甚为有理。
二十三日晴。今日为寄母生日,余以风大未敢出门,就室中拜寿。珽卿、道甫、质甫来,次伯枉过。邀慎生来诊,开方,补气服十帖。
二十四日晴,大风。写三哥、五弟信,交大哥寄。饭后俞笏东来,长谈。
二十五日晴。接少哥信,说及苏门前月地震。今日学台考罗,予病不能出,求品舅代考。(〔眉〕即录遗也。)
二十六日晴。余始出房门。大哥、品舅出城。品舅昨日代考,甚为辛苦,不安之极。
饭后藜师枉过。
二十七日晴。饭后叔来太叔祖来。
二十八日一日阴,时雨。早起剃头。避风竟日。夜半雷电风雨大作,予酣睡未闻。
二十九日阴晴不定。大哥出城。饭后藜师枉过。是日为地藏王诞日,晚间满地插香。
考罢出案,大哥第一,予六十五名。
八月初一日晴。早起精神疲顿,筋骨酸痛,以曲茶治之。衣冠拜二舅母寿。傍晚玉雨来,说三场乱号,暗记玉雨用“洲”字,予用“禁”字。今日简放学政,仲梓得福建,丁桐生得云南,冯联棠得河南。
初二日晴。早起赴间壁谒藜师。饭后方先生、受轩表伯、叔来太叔祖、次伯、汪芷沅来。
初三日晴。二舅三十生日,早起拜寿。衣冠往间壁谢吴慎生,晤玉雨。饭后谒藜师。
徐伯文、汪芷沅来,遂偕同人作龙虎之戏,掌灯即散。晚间,雨大至,雷电交作。
初四日阴。饭后大雷雨。发少甫信。晚间作龙虎之戏,胜焉。
初五日晓雨,俄而西北风作,天竟放晴。傍晚至藜师处少坐。一日寒甚。
初六日晓雨,午晴。饭后搬小寓,在路复遇大雨。两点钟至寓,同宅中熟人甚多,予不暇往访也,而来者甚众。傍晚至贡院一行。
初七日晴。姚子祺、蕴硕兄来。熟人来者仍不减于昨日。傍晚复至贡院看牌。一日风日清和,甚可乐也。
初八日晴。黎明即起,饱餐。日出接签点名,进场坐东渭字拾贰号。熟人唯袁子年在东文场,饭后访之,食其馒首。初鼓封号,三鼓题纸下,首题“子曰雍之言然”,次题“日省月试”三句,三题“伯夷圣之清”三句。诗题“松风含古姿,得松字”。一挥半篇。曲肱熟寝,半夜寒甚,三棉犹不甚暖。
初九日晴。黎明起,十点钟首艺写作俱毕,接手作次篇,四点钟毕,作三篇未誊,灭烛安睡。一日精神倍觉焕发。
初十日晴。予二十生日也,胡里八涂而过之。日出起做诗,誊文,补稿,午正交卷,领签而出。昨夜有河间人遇鬼,自宫,尚馀一息,其报甚显。
十一日黎明起,点应进场如初,坐东剑字七十五号。七十二号为凌云,谈天甚快。饭后阴略雨,半夜晴。三鼓题纸下,即起做《易经》文,毕即寝。
十二日晴,大风,傍晚稍止,二鼓复风。一日手不停挥,掌灯皆毕。半夜寒甚。
十三日晴,犹有风。十点钟出场,偕方先生访子年,叔来、季文二太叔祖,均未晤,遂至寄父处少坐而归。夜眠甚酣。
十四日晴。黎明起,入场坐东必字二号。今年添设四十篷号,四面以篷遮蔽,三人一几,仅有坐地,夜不能眠。予幸免焉。同在龙腮者,仲光、福生,点“南皿”时,在龙门招呼熟人,以便明夜乱号也。是日,东场有一士子为号军所殴,血流满面,诸生共抱不平,故而至公堂禀明,当即将号军立送刑部,从重治罪。其被伤之士,则请医诊看,给药敷治,以了此案。彼号军因属不法已极,而该士为无妄之灾矣。(监临示诸生牌甚趣:“诸生且各归本号,本堂自有道理,为诸生泄愤。”)半夜雨。
十五日,中秋节早晴,饭后阴。黎明题纸下,策五道(〔眉〕策题,一道经,二道史,三道学校,四道水利,五道廉政),甚易。自己实对四篇,五篇抄之他人。四点钟雷雨,幸傍晚即晴,夜间月色分外光明。如此光景于矮屋中遇之,亦无聊之极矣。三鼓步月出场,回寓酣寝。
十六日晴,傍晚阴,微雨。早起剃头。乘车出城。干仲来。晚间次伯招饮,偕寄父、大哥同往,三鼓始归。汪芷沅述及孙莲舫论诗之《九罭》一篇,系周公留召公之作,于“公
归无所”等语方合,其说甚当。接伯父、三哥、五弟信各一封。
十七日阴。寄父生日。早起衣冠拜寿。徐伯文来。珽卿自城中搬出,住外书房。晚间叔文来,共作龙虎之戏。常府同乡京官今午在馀庆堂接场,辞之。
十八日阴晴各半。唐昆华巳刻招饮,却之。饭前访次伯处。午刻赴李秋丞之召;未刻赴朱燮翁、次伯、蕴兄之召;申刻赴受轩袁伯之召:三局皆在广和居。真困于酒食矣。二鼓归寓。
十九日晴。寄父以子正生曰在场中空过,择于今日为予补做。早起衣冠磕头。徐伯文来。晚间寄父设有酒席,兼为品舅饯行。席散,共作龙虎之戏。
二十日晴。午刻珽卿邀饮广和,散后往文昌馆观剧。静轩邀饮泰丰楼,遂于戏毕后偕静轩同车而往,三鼓始归。
二十一日晴。早起出门拜客,饭后始归。偕寄父至次伯处,送叔来、季文二太叔祖行。
叔文、质甫、昆华、宝龄、蕴兄来。品舅就陈严生明府书启席,有口外之行,本拟今日动身,以车不到,迟至明早。发常州信。
二十二日晴。早起送品舅行。今日花妹下定,委予陪媒。聘师召饮福兴居,润甫邀饮乐楼花厂,均以无暇辞焉。饭后访小斋、叔文,均未晤。路遇道甫,邀往广和居小饮。席散,遂乘车至福兴居,赴钮伯雅之约。三鼓始归。
二十三日阴,天明微雨。姚子祺邀饮广和居,却之。饭后至聘师处。
二十四日晴,甚热。早起送珽卿起身。十一点钟偕大哥至长椿寺,次伯在彼诵经故也。
食素面,席佳。遂至文昌馆观剧。散后道甫邀饮熙春,乘韫兄车同往,三鼓归寓,以事至藜师处。
二十五日晴,仍热。早起至藜师处,晤玉雨。饭后韫兄邀往文昌馆观剧,归后至广和居赴俞笏东之约。席散,偕笏东到寓,坐谈良久乃去。
二十六日晴。早起至藜师处长谈。饭后偕仰高至文昌馆观剧。五鼓起观彗星,星出于东南,在井鬼之分,长二丈馀,其形似刀,恐非吉兆。
二十七日晴,热甚。早起偕玉雨、仰高至前门关帝庙求签。顺访熙臣,少坐即归。饭后,在藜师处长谈。晚间藜师、玉雨召饮广和,散甚早。发湖北信。
二十八日,寒露晴。饭前偕寄父至彰仪门大街。饭后访道甫、筱斋未晤。访干仲,谈许久始归。晚间竹山、次伯、韫兄来。
二十九日一日阴雨,不出门。饭前在藜师处长谈。师于初一日移馆苏州潘宅。饭后打牌,二鼓方散。
三十日晴,早起偕寄父进西华门。将游承光殿,不果入,遂游中海。内城有三海,南海、北海、中海,皆天子观玩处。其中为殿一,曰武成;为阁一,曰紫光,昔日毅皇帝召见英吉利于此,关帝显圣,英人惊怖几死,圣天子威灵,足使外夷僭邦心折。殿阁中四壁皆画,本朝武功如平金川、平准噶尔等之事,皆详细图绘。又有午门受俘、紫光阁筵宴朝外国使臣二图,皆有纯皇帝御容。并有功臣像十馀箱,展视七八轴,乃知少陵所谓“褒公鄂公毛发动”,非虚谀之语也。呜呼!予观于此而不禁有慨矣。夫国家定鼎之初,明裔辗转于边境,三藩蠢动于滇闽,戮力穷年始能平定。既而内地虽静,外域潜窥,边部诸回负隅不服。我纯皇帝大振威武,详策庙谟,爰命重臣率兵讨叛。维时将佐竭谋,士卒尽勇,忘生舍死,奋力战攻,卒使爝火之光泊焉就灭。献俘阙下,铿锵泮水鸾声;郊劳亭前(福大将军班师,上亲劳之于良乡,后遂名其亭曰“郊劳”),肃穆将军虎旅。告成功于太庙,日择黄辰;收负版于遥疆,人皆赤子。当其时,臣称其职,民安其生。野有栖亩之粮,民弃闭门之钥。而朝廷以上亦复君臣倡和,赓虞廷全糺缦之章;辇毂周行,修泰岱封巡之礼。懿欤!洵千载之一时也。迄今才数十年,山川犹是,而曩时之气象,不可复睹矣。今昔之感,可胜道哉!游毕,复至殿旁龙王庙略憩,时已晌午,同至庆福居午餐,出城归寓已三点钟矣。少息,又至西庆云一行,
在藜师处坐谈。余芷龄邀饮泰丰楼,却之。阅京报,刘晓澜议新疆善后事宜、请行屯田一折,与余曩时所拟防边疏之意正合。其言郡县不可设,亦能揆度情势。斯为经世之文。晚饭后,偕椒舅、寄父、大哥访韫兄,遂在彼打牌,三鼓归寓。

计偕记
光绪十二年丙戌
离别园林甫三月,往来河海万千程。婆娑春梦真堪笑,徒把芜辞累管城。
不辞握笔写深更,无巨无纤尽显呈。为怕家人询旅况,好将此籍看分明。
浣红生自题
光绪十有二年,岁躔柔兆阉茂。
正月初一日,乙未,立春节阴,午后雨雪冰珠交作。晨起往局前谒宗祠,顺至数处拜年。饭后又乘轿而出,薄暮始归。夜雨未息。一日客甚多。
初二日,丙申一日微雨,间以冰珠。季申兄暨寿良、双三弟来。惕身来议北行结伴,并云芷沅在沪上会齐。
初三日,丁酉阴晴不定,且微雪。士瀛、镜老来。礼叔来长谈,傍晚始去。晚,落神影。
初四日,戊戌晴。段新畲来。饭后偕三兄、诸弟至府城隍庙,类都中厂甸之举,亦颇喧阗,特无甚可观。最后遇澄兄、吴俣轩同出。庙后所谓荷花池者(地名),有武技一场,皆以妇女演耍,殆即跑解之艺,功力兼到,实具真实本领,与掉元虚者不同。观者皆啧啧叹赏,不诬也。傍晚归。
初五日,己亥晴。发寄父、大哥信,交礼叔附寄。饭后补出拜年,惟晤家赓、廷兄、屠敬山。敬山以朱卷见赠。二三场专主许书,渊懿朴茂。杏书来,相左。
初六日,庚子晴。接珽卿信,并《说文新附考》、《引经考证》各一部。饭后至城隍庙,路闻岳母病危之耗,急赴北岸,已于午刻逝世。病止六日,身后萧然,伤哉!因留料理诸务。
景襄先生本邀酉刻饯行,辞之。景老自至北岸,因邀,峻却不获,只得往赴,一坐而归。座客有武学老师及去年新贵。
初七日,辛丑晴。代北岸发岳父及苏州程小云信。晨起往北岸,因钱不凑手,诸事宕空。本家至亲互相推诿,可发一叹。同议阿领丧服,杨子荣谓:祖在,孙不得称承重。
顷朱姓曾因此贻诮,宜服斩衰三年,而讣上则只称齐衰期服孙。程均丈谓,宜直称承重。余谓承重者,承宗嗣之重者也。祖在,则所谓宗嗣之重尚在祖身,孙而遽称之,是忘祖也。乌呼!可着服斩衰而称期服,是名实相戾也。子在,为父母斩衰,子没,適孙服三年,天理人情之至也。既无子孙又服期,天下岂有曾有子现有孙而无三年之名者乎?或以周制祖在孙为祖母服齐衰杖期相难,余谓周制之存于今,不从者多矣,即如《丧服传》父在子为母服期,若必遵此制,则刻讣之时亦将上列杖期,天下称齐衰期服子乎?佥谓必如何而可?余谓宜援齐衰五月曾孙、齐衰三月元孙之例,称斩衰三年孙,斯于情理名实俱符合矣。
初八日,壬寅晴。晨起赴北岸,未刻人殓。晚饭后归。先生今日开学。
初九日,癸卯晴。接子禺信。饭后往北岸,兼访研琴、次云两丈,均未晤。归值礼叔在此,少谈而去。
初十日,甲辰晴。午刻赴史佳若太姻伯之召,菜甚佳。座客有竹坡叔公、惕身及余逸
斋。逸斋将随刘芝田星使出使英国。谈及黄河之势断难尽复故道,唯有弃地予河,筑遥堤一法耳。向议此者亦颇有人,而悉沮不行者,则以民埝旁田园庐舍一旦悉付河伯,则民失其生。
欲筑遥堤,当先以荒田移民开垦,授牛分种,年不起科,俾民各有业,不与河争地,然后大工可建耳。
十一日,乙巳晴。礼叔、元直来。接大兄信并朱卷。帖肆以旧拓《虞恭公碑》求售,竟有二千馀字之存,较兰泉侍郎《金石萃编》所见多至一半。未敢决其必真,留两日还之。
十二日,丙午阴。岳母头七,晨往北岸。饭后访胜吉少谈。傍晚微雨且风,偕三兄赴幼润之招,陪先生,二鼓后归。
十三日,丁未晴。复珽卿信。代北岸发徐伯父信,托礼叔带。又代发邵阳、麻阳信,信局寄。
十四日,戊申晴。午刻,伯父为会试同人饯行(惕身、士瀛、子延、幼舲、学生恒甫),余及三兄代主,傍晚始散。元直来,偕至新府街打灯谜,稍立而返。接大兄信、企贤表叔信、子禺信并仲弟所带《说文》两部。
十五日,己酉阴。午时拜节。饭后往城隍庙略游而返。蒋子范来。晚,至凤来仪茶肆听戏一出。
十六日,庚戌阴,微雪,甚寒。复子禺信,托礼叔带。
十七日,辛亥阴。饭后礼叔来,遂偕出。在礼叔许小坐。复至北岸。晚,雪,乘轿往麻巷赴伯诗叔公之招。座客十六人,畅饮而归,漏三下矣。
十八日,壬子晴。傍晚,惕身来,说开洋本在廿八,闻近来彼处天气极冷,恐须迟至下月初矣。
十九日,癸丑晴。元直来。傍晚,次云、均甫二丈来,仆人误以余他出拒之。余料均丈必有话谈,因即答访。遇二人于途,遂偕至步瀛茶话。散,往协兴赴幼润之招,以段氏古韵牴牾之处质之丁孟虞,聆其语似甚有见。以时地仓卒,不克细谈,甚怅。十点钟归。发徐受之信。
二十日,甲寅晴,稍暖。晨起偕三兄步至青果巷,三叔公冥庆故也。面后归。澄兄、仲光、子延来。发少甫信。
二十一日,乙卯晴。孚生、仲光、胜吉来。饭后访惕身未遇,晤其子谦伯。复往北岸一行,归遇惕身于巷口,因邀入小坐而去。在书肆买赵文敏《松雪斋诗文集》一部,又《渔洋诗话》两本,当夜阅毕。
二十二日,丙辰晴,有风。阅《松雪集》,前五卷皆诗,清逸无俗韵。五古淡而不枯,质而不俚,尤得陶、谢门径。饭后仲光来。
二十三日,丁巳阴,微寒。阅《松雪集》,六卷至十卷皆文,又外集一卷,题跋附焉。
子昂文不逮其诗,要亦清迥拔俗。有《书今古文集注序》云:“《诗》、《书》、《礼》、《乐》、《春秋》,皆经孔子删定笔削,后世尊之以为经,以其为天下之大经也。秦火之后,《乐》遂无复存。《诗》、《书》、《礼》、《春秋》由汉以来诸儒有意复古,殷勤收拾,而作伪者出焉。
学者不察,尊伪为真,俾得并行,以售其欺,《书》之古文是已。嗟夫!《书》之为书,二帝三王之道于是乎在,不幸而至于亡,于不幸之中幸而有存者,忍使伪乱其间耶?又幸而觉其伪,忍无述焉以明之,使天下后世常受其欺耶?余故分今文、古文而为之集注焉。嗟乎!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余恐是书之作,知之者寡,而不知者之众也。昔子云作《法言》,时无知者,曰:后世有子云,必爱之矣。庸讵知今之世无与我同志者哉!”按子昂卓见与草庐同,今人知元之辟古文者有草庐,不复知有子昂矣。故备录之。其集注仍兼古文者,厄于当时功令也。惜其书不传(此文颇得欧、曾之逸)。其论作文,谓一以经为法,一以理为本,必不可不作者勿使无,可不作者勿使剩。又《叶氏经疑序》谓:“大凡读书不能无疑。读书而无所疑,是盖于心无所得故也。无所得则无所思。不思矣,何疑之有?此读书之大患也。
善读书者,必极其心思。一字不通,弗舍之而求一句;一句不通,弗舍之而求一章;一章不通,弗舍之而求一篇。夫如是则思之深,思之深则必有疑。因其疑而极其心思,则其有得也。
凡书皆然,经尤甚。”至理名言,皆可为法。教山来。
二十四日,戊午晴。晨起往天宁寺拜陶太夫人之寿(常州绅宦人家遇生日,辄于庙中延僧唪经,名曰寿经。无非穷和尚立此名目欺骗妇人财物耳。而众莫之悟也,可笑可恨)。
面后赴北岸代其清理物件,并检查田租及积欠,傍晚始归。彭福祉有信来,并寄所撰《匏瓜录校勘记》。此书系溧阳芮岩尹先生(城)所著,伯父刻之于汉口。其时校对甚疏,鲁鱼亥豕不一而足。福祉觅得旧本详加雠对,并参以己见,细心考订而成。是记亦可见其致力之勤,用心之密矣。又接受之信,知已于卅一日起身,先道人都。
二十五日,己未晴。一日收检书籍。丁羹卿来。阅李富孙《说文辨字正俗》两卷,剖析甚精(是书共四本,叔弟于书肆购之)。
二十六日,庚申雨。岳母三七,乘轿往北岸,饭后归。陆幼篯年伯枉过(名开济,丁卯湖北榜,正任巴东教谕会试者),未晤。接少甫信。
二十七日,辛酉雨。发岳父及大兄信。乘轿至伯芳大伯处辞行,晤澄兄,遂至三叔婆处。赴八叔之召。五伯出南田翁墨迹见示。字贰册,系临晋唐帖十四种。画壹册,系模古十二种。仙逸神能,无品不备。外间赝鼎殆不足过目,直觉爱不释手,掩卷后犹有馀韵也。画系纯庙赐阮文达者,上有御宝叁方,文达纪恩诗两首,幕友分题十首(皆一时名士,诗字俱佳)。三伯得之于津门贾人。真稀世之珍也。散后复至隔壁吕、赵两处一行,又往伯思、叔畲二叔公处,知芷沅定于初六日自杭起身,在沪会齐。
二十八日,壬戌雨。接少甫信、孚生信。
二十九日,癸亥晴。发少甫信,又发宁波孚生信,约其初七、八在沪会齐。
三十日,甲子晴。叔畲叔公、刘伟臣来。
二月初一日,乙丑晴。惕身来,定于初四起身。发少甫信。
初二日,丙寅早晴,饭后雨。往姑母处及北岸管、赵二处辞行,晤士瀛、幼润,以缩本《皇清经解》惠借,矮屋中为利无穷。重光来,订北行同伴。命唐升往雇船,价洋十二元,定日在外。明晚移泊小南门外御史桥码头。发珽卿、福之信,由局寄。《唐诗叩弹正续集》,国初杜紫纶先生(诏)所选,专取中晚。首香山,迄韦庄。长吉诗选至九十馀首,义山诗至百馀首,东野亦三四十首,其好尚可知。搜罗颇备,足为学诗者之助。然取郊、岛而遗昌黎,颇不可解。岂以其魄力雄壮,步武盛唐,与诸家不类而置之耶?佘久闻此书,顷在元直处见之,附论数语于此。
初三日,丁卯晴。段新畲邀协兴,座只幼润。归后收检行李。元直来。大嫂于辰刻得一女。
初四日,戊辰阴,大风。午后下船。惕身、仲光两同年同伴。四点钟解维,掌灯泊东门外昌桥。
初五日,己巳晴。风仍不顺。八点钟十里过戚墅堰,十里过黄林,十里过王牧,十里过洛社,十里过石塘湾,十里过高桥,十里至无锡,偕二君上岸,至茶室小憩,遇惕兄令侄,托其带去惠泉酒一坛。
初六日,庚午阴。三十里过新安,三十里过浒市关,二十里至枫桥。风大逆,雨至,遂泊。时已一鼓阑矣。夜雨达旦。
初七日,辛未雨一日未止。清晨移泊娄门内狮子口。乘轿往钮家巷少甫处,叩见斗眉舅公。遂至欣舅处,欣舅备酒席相待已二日矣,于是设筵畅饮,三点钟始散。顺拜苏州府魁文农太守(元)、元和县程序东明府(其德。甲子年丈,又为先祖甲辰门下门生),末至大井巷谒见次山高叔祖母并叔来、季文两太叔祖,在彼晚饭。归舟已二鼓矣。老太太出所著《洗蕉吟馆诗稿》见示,随披览一过,亦清新,亦雄厚,不似闺阁中手笔。余最爱其《咏落叶》
云:“千林齐下洞庭波,无那秋光婉晚何。小院静知风力减,深宵寒杂雨声多。凄凉汉殿哀蝉曲,萧飒阴山敕勒歌。却笑浓阴能几日,不堪生意顿婆娑。”《送林夫人归闽》云:“剪烛西窗话夙因,伤心我亦过来人。湘江竹泪痕犹湿,沧海桑田梦不真。南浦剧怜芳草暮,东风又放柳条春。阳关一曲无聊甚,珍重归途莫怆神。”(又断句云:“山色放晴舟稳渡,涛声人梦月临窗。”)《伤五媳》云:“于归有三载,一旦遽泉途。情重怜夫婿,伤怀泣幼雏。生原同梦幻,死或误医巫。知否堂前恸,西风泪欲枯。”其他零句,五言如同上题云:“莺花春一梦,风雨夜三更。”《张庆堂花烛词》云:“眉图弓样月,髻绕镜中云。”七言如《落叶》云:“人情晚岁臻平淡,红紫来年赖蕴含。”《题梅花帐额》云:“影浮淡墨人俱瘦,神到秋毫纸有香。
千载多情高士癖,一缣冷韵素娥霜。”《哭二儿》云:“弓冶有心承父业,文章无路答君恩。”
《题潘某西湖饯秋图》云:“尊酒已从湖上醉,秋光应向画中还。”《和人四十自寿诗》云:“好山便是埋愁地,诗卷真成养病书。”又云:“尘埃未必无青眼,事业终当付黑头。”皆佳句也。今年皇上谒陵,三月初七日车驾始还宫。会试头场改为初十日入场,已见上谕,亦未有之事也。
初八日,壬申阴。晨起步行访欣舅。至萧家巷谒姚彦丈,未见,晤公蓼。返至钮家巷,值少甫考诗古未归,在彼午饭。复偕欣舅往元妙观一行,在玉楼春茶话,少甫亦至,同出买物。少甫邀饮一阳楼,同座仲光、公蓼。散后少甫、公蓼送余下船,畅谈而去。
初九日,癸酉晴。狂风如吼,舟不得开。乘轿至钮家巷,又至义巷拜汝华舅,未见,仰高岁考未归。又至大井巷少坐,叔来、季文二太叔祖邀饮源兴楼,烧鸭甚佳。散后闲步于大街小巷之中,遂游顾氏怡园,地不甚大,而结构精严,点缀幽雅,颇足怡神。仍至大井巷小坐即归。少甫已在船久候,畅谈而去。晚,风益大。发常州信。
初十日,甲戌阴。清晨开船,三十六里过维亭,三十六里至昆山,泊。微雨。
十一日,乙亥阴。五十里过陆家浜,又五十里泊黄渡。一日颇觉不适,以曲茶治之。
十二日,丙子阴。四鼓趁潮开行,五十里过周泰伯庙,小泊又行。一路春阴漠漠,山树迷离,绝好云林画景。午后抵上海。有大方栈伙引之到栈,至一房,忽见芷沅所书楹联,见其家人,知已于初十日到,惜外出,未即把臂,稍待之。雷雨骤至,临晚始已。芷沅仍未归,即偕惕仲赴四马路之中和园小饮。又至天仙观剧。戏过半,芷沅寻踪而至。场上金鼓大作,对面不闻声,遂偕出至普庆里茶话而别。中天月色皎然,非意所及也。归舟即眠。
十三日,丁丑晴。晨将行李搬至大方栈,与芷沅同住。今夜开两轮船,“深大”无舱,“海定”佥谓不稳,未敢涉险,只得株守他船矣。闷甚,往源丰润访陈连城,交去伯父信一件,托其招呼轮船。顺至扫叶山房,买《说文释例》、戴东原《方言疏证》、《尚书》(孙辑马、郑注)、《南北朝文钞》(彭兆荪选)、《曝书楼词》,共洋四元三角。复往永保栈访业舅,兼晤胜吉、敬轩、重清,在彼午饭。又偕业舅至连城处,少坐返寓。又偕芷沅、仲光往四马路长乐园听书。散至万华楼茶憩。吴彦生昆仲、张楚生、赵伯度、文士瀛、陈容民均在坐。至薄暮,往普庆里张宅赴盛我航之招,归寓已三鼓矣。邮常州信并广锁。
十四日,戊寅晴。饭前未出门,偕芷沅畅谈。午后至文玉山房买《郎潜纪闻初笔》,价洋五角。又往文瑞楼买旧板《全唐诗钞》,洋三元。业舅来,偕赴招商拜杏丈未遇。遂至万华楼,遇刘缑丈,坐许久。芷沅、楚生、砚生亦至。王君星采者(徽州人,在仁大典),与楚生有素,遂同邀至复新园晚饭。散后,偕仲光往老丹桂赴连城之招,一点钟归寓。发常州信并广锁两把。
十五日,己卯晴。晨起甚为不适。惕生邀坐马车,固辞不获,乃先至普庆小坐,即往静安寺,遇徐旭山,立谈片时。归途头忽大眩,急返栈静卧。旭山来。
十六日,庚辰晴。人仍不适,畏风特甚。有冯少亭者,常州人,贸然而来,自称伯绅堂弟,言语支离,情形闪烁。余觉其不伦,急托故麾之去。少顷,业舅来,谈及,知此人姓名无定,到处撞骗,同乡中屡为所欺。人情变幻如此,险矣哉!饭后,沈昂青来(苏州人,
在源丰润掌笔墨),说“高升”十八可到,船大而速,房舱即可看定(“高升”系怡和船。账房刘东峰,宁波人)。晚间,楚生邀海天春啖番菜,却之。灯下独坐,闷损无聊,成诗四绝。
其一:“神山将到却吹回,寂寞高楼一酒杯。羁客离愁骚客感,无端都向静中来。”其二:“隔墙车马玉龙鸣,空外春风卷市声。人自喧阗侬自静,一帘竹影月初晴。”其三:“花倍精神月倍华,轻歌妙舞万人家。寻芳愧我心情懒,赢得春愁别样赊。”其四:“碧梅花映碧纱窗,遥想深闺倚玉釭。莫把金钱问行客,春风春雨滞申江。”正在吟哦,旭山忽来,固邀肇贵里张宅酒话,只得同往。三鼓返栈。
十七日,辛巳阴。病稍愈,尚未健。乘轿入城,拜邵筱村观察(友濂),请免验单。
有客未晤,顺拜容民。又访连城,晤昂青,决计看定“高升”。归栈午饭。屠敬山、陈容民来。黄昏偕容、芷、惕三君往陈家木桥,赴盛杏丈之召。席散,访砚生,少坐先返。
十八日,壬午阴雨。晨往永安街访旭山,畅谈,在彼午饭。归栈。傍晚,往复新园,赴王季和(名作梅,小坪太守令郎)、张楚生之招,馔甚丰。散后偕重光乘兴闲游。
十九日,癸未阴晴不定。“海晏”已至,芷沅、惕身改计,附轮而去。余已托连城,倘再反覆其间,依人作计,不几为傀儡乎哉!遂决意俟“高升”。惟同人均去,旅邸倍觉寂寥。
赖泽之同年偕郑大敬诸君新搬至栈,稍可慰情。往新椿记访敬山,又访连城,又往阜安里访徽州唐昆华部郎。归栈,业舅来。晚,昆华邀饮杏花楼,送字者不识余姓,遍问不得其人。
少顷,昆华自来,畅谈至三鼓。
二十日,甲申晴。“高升”已到。业舅来,帮同照顾行李,遂偕下船。所定房舱已被人占去,只得改坐官舱。安置妥贴后,复偕至万华楼茶话。晚,在杏花楼消夜。散,偕仲光登舟,同伴敬山、泽之、士敬、子康、怀冰也。聚谈,颇不寂寞。
二十一日,乙酉晴。天明开轮。
二十二日,丙戌晴。两日风平浪静,稳等江轮,真难得也。
二十三日,丁亥晴。晨抵大沽。水浅载多,不能进口,停轮一日,烦闷异常。
二十四日,戊子晴。潮来势小,仍不能行。因改用拨船,借小火轮船拖带,薄暮始开。
舱面风狂如虎,不可顷刻居。暂借水手船尾住舱小坐。夜将半,因与仲光等五君枕藉一榻,勉强成寝。诸君相谓,今夕之事不啻患难相同,鸿爪雪泥,他日当忆此一番聚会也。四鼓抵码头。余先至太昌栈。
二十五日,己丑晴。天明行李上栈。布置毕,进城访椒舅,适遇惕身,知其住招商局。
定于后日开车。复出城至排头街谒兰生太叔公,在彼午饭,借轿往津道署谒万莲初年伯(培因)。返栈小憩。傍晚复至排头街赴兰生太叔公之召,座客兼有芷沅。余疲倦已极,不能支持,席未终先还。发常州信。
二十六日,庚寅晴。昨嘱栈房雇车,以近遇皇差,车皆为官局截留,应谒陵之用,又公车异常拥挤,一时竟无从觅雇。再三催促,至午后始得四辆,乃偕仲光登车。六十里宿杨村。
二十七日,辛卯四鼓开车。六十里河西务,午尖。六十里宿张家湾。一路黄尘卷地,暝不见人,扑面眯目,甚为烦苦。
二十八日,壬辰天明开车。五十里至广渠门。城吏索酒钱,给以大钱贰百,应声而去,迥非曩年气焰矣。缘前岁曾重办一次,稍有惧心,蠹吏之不可不以法惩之如此。午后抵北半截胡同卸车。晤受之。多年阔别,一旦畅叙,觉快慰异常。傍晚偕寄父访韫石、厚存两兄,次伯随扈而去。俞笏丈亦来。掌灯返寓。晚饭后偕寄父、颖芝、受之赴财盛馆听戏,未毕先归。
二十九日,癸巳晴。清晨入城至大兄小寓少坐。复至东城根谒岳父,留午饭。孚生亦在彼,遂偕出城。傍晚又偕寄父到韫兄处及武阳会馆。芷沅、惕身诸君已到,兼晤恒甫、子延。掌灯到福兴居赴陈桂林之招。散后偕受之又到会馆,畅谈而返。
三月初一日,甲午晴。大兄出城。惕身来,同在受之处畅谈。午刻往福兴居赴玉雨之招。召鹿。散后,偕玉雨访伯渊(现丁艰在家),兼晤袁渭渔同年。归寓在内久话。掌灯往广和居赴庭芷年伯之召。散甚早。
初二日,乙未清明。晴。往广慧寺吊冯升之世伯之丧,顺谒陈聘臣师。又谒汪柳门学士,以去岁所著《六书转注明疏》就正。学士赠余《说文统系图》一纸。是图曲阜桂未谷先生所定,罗两峰先生所绘。学士得其原本,重勒石于济南学署者也。归寓午饭。将三场卷面填好。无事,看书数卷,颇觉闲静。傍晚偕桂林、玉雨畅谈。
初三日,丙申晴。先祖中丞公、先祖妣盛夫人、先考中翰公、先妣蒋宜人、先世父中宪公、世母董恭人皆卜于今日安葬潘家桥新茔。不肖孤以求名之故,迢迢千里,不克临圹一哀,内问寸心,且悲且歉。韫兄、仲光来。三点钟赴琉璃厂买书而归。发常州信,全泰盛寄。
晚,仲光来,因在此下榻,清谈半夜,颇慰旅怀。
初四日,丁酉晴。饭后芷沅来。晚,寄父请客,客多未与。席散,芷、惕二君来谈。
少坐,偕至韫兄处清谈,夜半始返。接常州信。
初五日,戊戌晴。收拾零件,先令唐升押人内城。余乘车诣老丈许,留午餐。复至乾元寺胡同谒刘次方师,公出未见,因返小寓。同寓沈子贞同年昆仲及余兄弟也。
初六日,己亥晴。写大卷壹开,白折壹开。再谒次师,仍未见。
初七日,庚子雨。写大卷壹开。偕子贞出城,次伯至自东陵,因往谒。午后寄父请客,余作陪。房门锁固,忘带钥匙出城,因借玉雨处下榻,与桂林隔壁而谈。
初八日,辛丑晨微雨,未几即晴。次伯未得分校,余免回避,乃入城,顺谒岳父,谢见面礼,稍坐即行。韫兄、芷沅、惕身搬来同寓。一日客来访者有五十馀人,来往如梭,应接不暇。余性恶烦扰,颇简于酬酢焉。
初九日,壬寅晴。往贡院看牌,余及大兄皆在第叁牌。归令李方、唐升收拾考具。一日来客仍不减于昨日。次伯、鲁叔文、姚思臣来送场。因偕叔文访徐仲山同年,故人相见,分外款洽,久谈始返。两日亦时至友人处答访,不胜纪载。所有熟人,太半晤面,憧憧往来,求一刻之静而不得,独与知己数人畅叙离衷耳。
初十日,癸卯晴。黎明起,饱餐。先令李方、唐升负考具至龙门外。曰初出,偕大兄至贡院,接签接卷,由东右门人,坐东调字五十号。号宽且长,一边堆积零物,侧身而卧,颇有馀地。午刻封号。遍视同号,非特无一熟人,并求一曾经识面者亦不可得。兀坐矮屋中低吟周犊山文数篇,以畅文机。掌灯即寝。三鼓题纸到,头题“子张问行”一章,次题“中庸不可能也”,三题“取诸人以为善”一节。诗题“报雨早霞生”。略布局势,仍倒头酣睡。
十一日,甲辰晴,燠热非常。黎明起,连挥三篇。黄昏写作俱毕,握笔研思,颇不作第二人想。点灯作诗一首而寝。
十二日,乙巳晴,更热。天明未寤,号军来唤始觉。写诗补稿,八点半钟放头牌,余因纳卷,随队而出,到寓小息。誊正场作三篇。大兄、子贞兄弟亦至。张濂孙、汤伯丈、岑泰丈来接场。人来人往,仍极纷纭。晚,在隔壁受之处饮酒。叔文亦来,畅谈而返。
十三日,丙午晴。点名稍晏,日高始人。坐西重字拾陆号。号尤宽,有翻身之地。午正封门,同号仍无一熟人。誊头场首艺,以备寄归。看《尚书》马、郑注《洪范》一篇。阴训覆,骘训升(升犹生也),谓天覆生下民,解作积善之名,不知始于何时。掌灯即寝。三鼓题纸下,《易》题“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书》题“六府孔修,庶土交正”,《诗》题“终南何有?有纪有堂”,《春秋》“冬十有一月,晋侯使荀庚来聘。卫侯使孙良夫来聘。丙午,及荀庚盟。丁未,及孙良夫盟”,《礼》题“侍射则约矢,侍投则拥矢。胜则洗而以请,客亦如之。不角,不擢马”。起作《易》艺毕,倒头复寝。
十四日,丁未晴,天热非常。黎明起,握笔作《书》艺。午初,五篇俱毕。申正,真草俱写就。自来作文无如此神速者。末篇考据尤简当可喜。薄暮晚餐即寝。
十五日,戊申大风骤起,号帘皆飞起。收拾考具。七点钟放头牌,偕大兄出场。已而雨声大作,私虑三场狼狈矣。逾刻竟大放晴。烦闷皆除,凉风徐起,又感天公之默相也。晚,偕诸君畅谈。
十六日,己酉晴。日高入场,坐西虞字拾陆号。同号有养源,且连舍,此次无虑岑寂矣。谈日、高事甚悉,盖养源充驻日本领事及朝鲜电局者也。三鼓题纸下,不复展阅,酣寝如故。
十七日,庚戌晴。策问;一经学,二史学,三小学,四边防,五黄河。俱不甚难。偕养源互查,十得八九。掌灯真、草俱毕。夜甚寒。
十八日,辛亥晴,有风。黎明出场。稍休息,即乘车出城。次伯枉过。饭后拟偕桂林往听戏,途遇受之,据云今日官工,各处无戏。因复折还。闷极无聊,卧看《困学纪闻?诸子门》一卷。引证博而论断确,深宁自是宋代第一等读书人。晚赴次伯之召,坐皆公车。寄父亦至。夜半冒雨而归。
十九日,壬子阴,微雨。半日看书。饭后偕受之往庆和观剧。散时尚早,顺至寿春、云龢茶憩。傍晚往广和赴庭丈之召,剧未终先归。半夜雨。
二十曰,癸丑晴。起甚晏。在受之处畅谈。午刻乘车往便宜坊赴吴慎丈之召,座皆苏州公车。主人亲为调度,肴馔甚佳。散后观澜同至寓小坐。客去倦卧,华胥一梦,日斜始觉。
晚,寄母作东,食黄花鱼炒面,然余宿饱未解,不能多食矣。在内久坐,方出就寝。发三哥及幼润信并场作一篇。
二十一日,甲寅晴。清晨出门拜城外客,顺往富兴楼赴董效曾之招,主人未到,因留字辞谢。东客拜毕,即往馀庆堂赴柳门学士之召,散后西行谒毕东师、周筱师,皆未见。唯晤徐季师,并谒俞曲园先生(先生名樾,字荫甫,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先祖甲辰所得士,学问博洽融贯,天下推为通人)。略谈,言及今科题目,先生谓昔人言古无笔墨,此说未确。
若使只用刀笔,子张之绅何以书之?即此一端,其学可见。黄昏归寓少息,即往福兴赴韫兄之约,召鹿。沈兰台又邀景龢,席未终先返。李半林固邀寿春,苦却之。书绅一事,归与玉雨谈及,玉谓古有漆书,绅上正可用漆,为之恍然。甚矣读书之难也。
二十二日,乙卯晴。清晨送庭丈,起身即出门。再谒东师,见之。遂入城,在仲楫处午饭。乃由西而东,谒徐应师、乌达师,皆见。孙燮师公出,未晤。拜毕,出前门,在关帝庙求签(“知君袖里有骊珠,生不逢辰亦强图。堪叹头颅已如许,而今方得贵人扶。”),语甚灵切,倘得徼幸,当补书其故,兹先不具论焉。晚,寄父招饮便宜坊。体甚疲倦,归寓即寝。
惕身邀春馥,却之。
二十三日,丙辰晴。写大卷两开。仰高自苏来。傍晚至会馆,惟晤彦孙、子钧。复访伯渊,坐谈良久。携灯徒步而归,在桂林、颖芝处谈甚畅。
二十四日,丁巳晴。写大卷壹开。午刻往乐椿园赴岑泰丈昆季之招,饮酒甚豪。今日壬午南榜在安徽会馆团拜。晚,偕大哥同往观剧。三鼓偕仲光徒步而归。有邱(秉瑞)、陈(其镳)者,素未谋面,忽折柬邀余兄弟福隆堂,却之,然主人情盛,亦可感也。
二十五日,戊午晴。写大卷贰开。韫兄、惕身来。饭后偕思臣往广慧寺访李毓如,未晤。遂访秋丞。三点钟往福兴,赴惕身之招,召鹿。傍晚偕玉雨诸君到财盛馆观苏府接场之剧,有想九宵者名噪都下,举国为之若狂。观其演戏两出,名花笑日,翠柳摇风,正如姑射仙人桃霞而出,情移目夺者久之。又双跑马中口技亦佳。两点钟始返寓。
二十六日,己未晴。十点钟始起。写大卷甫两行,蒋醉园来长谈。何顺甫、姚制芰继至。饭后写满两开。李毓如来。傍晚诣次伯、韫兄处,掌灯归。知直隶中额只二十三名。会试者共有七百人,合叁拾中壹,难矣哉!晚饭后在内长谈。
二十七日,庚申晴。写大卷贰开。庄秉文、史孚生来。晚,在慎丈处畅谈。桂林、玉雨又来谈,夜深方寝。
二十八日,辛酉晴。巳刻,大宛京官接场。午刻,武阳京官接场。偕大兄先至大宛试馆,兼祭先贤魁星。席未终,即往广和赴武阳之约。散后与子贞、仲良、子康、畅生、泽之诸君同到寓小坐。客去,写大卷壹开。张润生、赵士瀛来。晚偕蕴苓、兰台、受之、颖芝、芷沅、惕身、韫兄、大哥在福兴吃梦。看梦者吴玉雨。尽欢而散。客有招想九宵者,颇觉减色,不似彩氍毹上碧衫红袖,使人意消也。
二十九日,壬戌晴。写大卷壹开。庄九丈、冯仲梓、岑云阶及赵士瀛来。饭后做墨盒,色甚黑。随意看书数卷。接礼叔信。晚,寄父请客,余作陪。
三十日,癸亥熟梅天气,阴晴不定。写大卷壹开。饭后偕大兄访林梅桢,面请其写琴条一幅。傍晚偕寄父到次伯处,遂同诸君至福隆堂。余及韫兄、大哥作东。留鹿。适梅桢亦在彼请客,因往入席,饮酒甚多。归寓三鼓。
四月初一日,甲子晴。写大卷壹开。濮梓丈来。偕大哥至绳匠胡同拜厚存大嫂三十正寿,送去礼二色。遇士瀛,分到公车费八金,先还吉庆长宿账,少坐即往福兴。寄父请客三席,余及大兄代主。散尚早,因归寓。复写大卷半开。钮伯雅、王子筠来。傍晚往聚宝堂赴戴艺郛年丈之召。艺丈谈文论艺娓娓不倦。出示拟作三篇,理精法密。又集唐顾太夫人寿序一篇,语语切合,尤妙在零金碎玉仍有灏气行乎其间,毫无联缀痕迹。三鼓始散。
初二日,乙丑,立夏节晴。晨起食烧酒豆腐。同人约在蕴苓处字课,各写大卷一本。
偕大哥、受之同往。九点钟动笔,五点半钟写竣。虽觉费力,而时刻却甚从容,殿廷上可不虑矣。薄暮归。厚存兄来,遂偕至广和,与大哥、仰高同吃梦,饮烧酒十三壶,甚畅。
初三日,丙寅晴。起甚晏。偕大兄、仰高往松竹斋观陈殿撰(冕)状元原卷及吕太史(风岐)朝元原卷。顺购《都门丛裁》一部而归。写大卷半开,手甚颤,殆饮酒过多之故,因搁笔。饭后随意看书几卷。接子禺信。
初四日,丁卯晴。写白折壹开半、大卷半开。饭后偕大兄至南横街赵处,同棣威往陶然求文昌签。余先得一签(“戍人归日及瓜时,三十年前老健儿。闻说东堂今有待,不须求赛敬亭祠。”)。又代大哥得一签(“画送中枢晓禁清,欢从塞北弟兼兄。太平时节难身遇,不负烟霄是此行。”)语兆甚吉,姑待后验。归后濮柚生及云倚来,老丈亦枉过。晚,至便宜坊赴赵仲丈之召。
初五日,戊辰晴。闻伯渊定于后日南还,因往话别。在彼午饭。归,着衣冠赴徐季和师处观剧,系乡会门生集资公演,余不在摊分之列,而师兼邀余。戏甚佳。一点钟偕寄父同车而返。姚制芰午刻招福隆堂,却之。
初六日,己巳阴。写大卷乙开。与寄父、大哥诣次伯、韫兄处不遇。复至大川淀访汤伯丈,亦不遇,知其考御史名列二十有四。归途过南横街,雨至,急赴赵处暂避。晤仲丈、上瀛、重卿、棣威,坐谈良久。雨稍止乃归。饭后又写大卷一开。观澜来。傍晚天气甚凉爽,因偕大哥、仰高往法源寺观牡丹,共有数十株,红白相间,清馨袭人。镇日饱餐色香味,和尚之福不浅哉(住持名静涵,年七十馀,矍铄如五十许人)!留连片时,归途又遇雨,急奔而归。岑泰丈邀粤东馆观剧,未赴。夜雨。
初七日,庚午雨,终日不止。院积水成河,寸步不能行。王友松招安徽馆吃梦,冯雨丞同年招福兴,皆却之。写大卷两开半。饭后甚无聊,诣受之、桂林处畅谈。
初八日,辛未天竟放晴,甚为凉爽。写大卷壹开半。饭后往次伯处,均出未晤。晚,偕寄父至景龢赴芷沅之局。召鹿。一点钟返寓。
初九日,壬申晴。写大卷半开。与大哥、颖芝同车至馀庆堂,赴江韵涛之召。本邀巳刻,时已未初。他客略用酒肴先去。坐谈许久,次伯、韫兄始到。又布席饮啖,同座无他姓,可一笑也。薄暮散。遂与韫兄到寿春,受之未到,贻机亦在彼。先入座小谈,受之继至。复设筵畅饮。召鹿,群芳毕集,笙管齐鸣,极一时之盛。归寓将四鼓。
初十日,癸酉晴。睡起日影将中。剃头毕即吃饭。胜老、笏丈、厚兄来访。重卿、棣
威少谈而返。接常州信并康生夫人托买物银四两。晚间早寝。
十一日,甲戌晴。心颇不定。受之、桂林来畅谈。午刻往广和赴方勉丈之召,散甚速。
归后在内代写信四封,复写条幅两纸。芷沅、重卿来,少谈即去。晚,偕大兄至泰丰楼吃梦。
同局颖芝、受之、惕身。韫兄看梦。沈琪泉及桂舲、玉雨召鹿。散尚早。
十二日,乙亥阴。是日揭晓。七点钟即起,彷徨于中庭。午刻与芷沅、惕身、彦孙、韫兄同饮,相对无言。归后往大街看红录,掌灯返。轧善如年丈送来酒席,遂与同寓诸君开怀畅饮。十点钟犹不闻好消息,乃寝。
十三日,丙子阴。天明买来题名录一纸。武阳唯庄秉文一人,其馀友好皆被摈斥。春梦已醒,反觉坦然。乘车至武阳馆访下第诸公。顺至松竹斋买物。往源丰盛访汪子沅,挪盘费足银八十金。前门修石道不通车,绕进崇文门,到东城根谒岳父,在彼午饭,久谈而返。
厕上得诗一首:“一场春梦今初醒,沧海明珠竟就沉。遥想灯花窗下卜,闺中犹自盼泥金。”
大兄反其意又得诗一首:“这场春梦何曾醒,沧海明珠讵久沉。牢记陶然亭下卜,再来准许报泥金。”余申其意又得一首;“谁道文章无定价,漫将命运判升沉。此番好把工夫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又一首:“凤阙寻春春莫寻,萧条燕市日初沉。片帆将作莼鲈计,稳度鲸波万顷金。”玉雨亦和一首:“文章一尺胜千寻,学问深时气自沉。莫道儒冠终误我,年来声价比黄金。”唱和甚乐。
十四日,丁丑晴。本拟明日起行,外祖母再四挽留,特迟一日。饭后至武阳馆访芷沅、幼舲诸君,取回前所托写之件。顺至琉璃厂,为五弟购《小仓山房诗文集》一部,价四千五百,乘车而归。晚,寄父设酒肴,为同寓诸人饯行。席散,在内久坐。
十五日,戊寅晴。一日收拾行李,友好托带信件者纷纷送来。老丈枉过。次伯、韫兄、史恒甫、俞笏丈、。濮子丈均来。柳门学士以《六书转注明疏》见还,并作序弁其首。又惠以《说文系传校录》一部。作启谢之。(顷间返舍,蒙颁赐《说文》一部,乍披篆体,势若翩鸿,裁味微言,讹分亥豕。逾恒之贶,开卷知恩,虽锡百朋,未均斯喜。又拙著一种,殆等管蠡,辱荷弁言,曲加藻饰,所谓揄扬过当,君子失辞,比拟纵横,小人惑志。或长者振兴绝学,欲以鼓舞人才,如侄下愚,亦邀奖借,感德滋永,图称滋深,特恐樗栎微材,终辜培植耳。风尘仆仆,马首将东。翘瞻通德之门,弥切望尘之恋。)思凡、厚存来,同在内畅谈,三鼓方去。今早遣于升至通州雇船。领回落卷,在郑思贺房备荐。
十六日,己卯阴雨。清晨装行李,共用二把手车二辆,唐升押以行。偕大兄至绳匠胡同辞行,皆未醒,呼起之,少坐即返。在内饱餐点心,拜别登车。受之送余,泫然欲泣。甫出国门,大雨骤至,幸不久渐息,然淅沥终未停也。一路泥潦,车甚费力。六点钟抵通之皇亭,寻见于升,乃登舟。系如意船一只,颇宽敞,价亦不昂。小憩。往馆中买来饼菜,甚适口。夜,星斗满天,为之色喜。
十七日,庚辰晴。一日候行李不至,舟不得开,闷甚。傍晚始到,检点下船,布置停妥,沽酒畅饮。
十八日,辛巳晴。黎明解维,午后风色不顺,行一百八十里,初鼓后泊红庙。在路得诗一首。(《落花》:“数枝红艳褪朝露,蜂蝶无言散午衙。莫向东风怨零落,人间尚有未开花。”)
十九日,壬午晴,风甚逆。黎明开船,七点钟二十里过河西务。又数里,风雨大作,舟不得前。乃泊于荒村岸侧。四望无人,扁舟独系,声喧篷背,凉透轻衫。村酒微斟,醺然薄醉。杜康遣闷,几不知有天上玉堂之感矣。
二十日,癸未晴。黎明解维,西北风大作,挂帆疾驶。午初,一百二十里过杨村,少泊买物。此地出产茯苓糕干,买六包,每包四十文。于升等包饺子当午餐,甚佳。九十里抵天津,时甫三点钟。泊舟东门外之三叉河口。大兄上岸拜客,余托病不出。晚,椒舅至船,邀至永庆楼小叙,座无他客,只余兄弟也。问“海晏”,明日可到。寄父致椒舅信并参两匣、银贰两,仰高致洪端甫信,均交去。
二十一日,甲申晴。东南风大,舟不得下。饭后始移向紫竹林,泊炮台。因地方稍僻,又移新海关前。船上四面阳光,热气薰蒸,殆不可耐。乃与大兄至招商南栈访刘安丈、吴岩孙,畅谈甚快。薄暮二君邀往赵桂兴点心馆小餐。晚,风狂如吼,四壁冷气逼人,以夹被幛之,稍得安寝。
二十二日,乙酉晴。“海晏”已到,水浅不得拢码头,移舟就之。醇邸此次往旅顺、烟台阅演炮台,系乘“海晏”往返,中流改坐小轮。营伍先期列队迎接。旌旗晃日,铙吹喧风。小轮遍扎彩绸,醇邸居中,李傅相、善将军、恩都统列坐其后。又有太监一员,系内务府总管,加三品衔(本朝太监位止四品,此加三品系异数。临行时,太后谕以不准带顶,免致招摇,故只带七品顶戴焉),威仪甚盛。十一点钟上船,拥挤异常,无可位置,因与账房吴渭卿同室。
二十三日,丙戌晴,甚热。清晨船将开,水浅不能转头。迨至尽力移过,潮势已退,不复能行。闷极无卿,与同舱诸人纵谈。有湖州钮茗笙孝廉(泽昕),谈甚合式。晚,趁子潮开至大沽口。
二十四日,丁亥晴。潮小沙阻,仍不能行,又停轮一日,真烦闷也。晚十点钟始开驶。
二十五日,戊子晴。一日风平浪静。读《渔洋山人精华录》卷四、卷五。人极不适,腹泻不畅,大有痢势。
二十六日,己丑阴。风雨交作,船大颠簸,饭后更甚。僵卧地上,摇荡欲死。白浪打窗,衣被尽湿。幸两日未食,免于呕吐。夜间,风声、雨声、水声、轮声相喧激,不能安寝。
二十七日,庚寅阴。风稍止,馀波未息。清晨过茶山,稍得起坐进食。目眩耳鸣,体疲足软,若大病新愈。十二点钟抵上海码头,命于升雇船,过拨行李,移泊观音阁。稍憩,往华众会剃头、吃点心,访旭山未晤。至文瑞楼交仰皋信并银七两。知本科状元赵以炯(贵阳),榜眼邹福保(元和),探花冯煦(金坛),传胪彭述(衡山)。邹是己卯乡榜,号咏椿,有数面之识。归船,见大哥字,知途遇陆彦俌、徐士安、张楚生,约余在万华楼茶话,再续他局。然余疲倦已极,不能再出,作字辞之。
二十八日,辛卯晴。清晨尚有事未了。潮势退后舟不得过闸,又停一日。写寄父、岳父、玉雨、仰高信,托源丰润寄。晚,访旭山不遇。至文瑞楼买《骈体文钞》、《七十家赋钞》而归,价洋乙元一角。
二十九日,壬辰阴。清晨解维,到新闸小泊候潮。八点半钟开行,一日顺风,甚为省力。掌灯泊赵家港,昆山治。
五月初一日,癸巳阴。四点钟解维,一日仍顺风,四点钟行一百三十里抵苏,泊娄门内华阳桥。微雨。折柬招少甫,因同访欣舅,在彼饮啖。雨甚,雇船而返。
初二日,甲午大雨。不克登岸,遂开船。午后雨稍止,风大逆,行甚迟。五点半钟九十里到无锡,绕城行又一时许,泊王婆墩(俗音如此,恐非是)。
初三日,乙未晴。一日无风,拉纤而行。三点钟抵城,进南关,泊舟惠民桥下,便衣登岸。

味腴室读书日记
光绪十二年丙戌
十月初二日七弟生日。读《通鉴》第二百十卷唐睿宗景云元年至玄宗开元元年。司马承祯对睿宗曰:“国犹身也,顺物自然,而心无所私,则天下理矣。”语甚粹。晋陵尉杨相如时政疏有云:“人主莫不好忠正而恶佞邪,然忠正者常疏,佞邪者常亲,以至于覆国危身而不寤者,何哉?诚由忠正者多忤意,佞邪者多顺指。积忤生憎,积顺生爱,此亲疏之所以分也。”语至明切。阅《戴东原集》卷一四篇古文。《尚书今文古文考》叙次最核。《书顾命后》谓旧本析“王若曰”以下为《康王之诰》为非,分经文为三段。“惟四月”至“命士须材”
为首段,叙群臣受顾命之事。“狄设黼良”至“出庙门俟”为次段,记逾年即位,唐王先受册命之事。“王出,在应门”至末为三段,记适治朝,践天子位之事。余因取《顾命》合下篇读之,信然。如此一分,倍为清晰。深服先生读书之精。因悟黼裳、蚁裳、彤裳皆逾年即位之仪。即位上承祖统,不得复顾私亲,故君臣皆吉服从事。迨礼毕趋出,王乃释冕复服新裳,经文一“反”字甚明。蔡传苏氏所讥,毋乃未审。西汉经师最重章句,盖章句明则经义自明,于此可见。发大兄信。
初三日读《通鉴》二百十一卷未毕,客来,抵暮乃去。灯下看《曾文正公家书》第一卷、第二卷。读书之道有必不可易者数端: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骛。读经以研寻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末。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通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之人酬酢笑语于其间。不必人人皆能记也,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不必事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经以穷理,史以考事,舍此二者,更别无学矣。若夫经史而外,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如读《昌黎集》,则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非昌黎,以为天地间除《昌黎集》而外更别无书也。此一集未渎完,断断不换他集,亦“专”字诀也。(摘卷一一段)
初四日一日事杂,不得观书。刘静之师、吴质甫来。灯下看《家书》第三卷、第四卷。
初五日晨起出小北门诣黄塘乡秦家村扫墓。轿中思《尚书》今古文篇数,颇了了,因识于此:伏生书本二十八篇,其中析《盘庚》为三,分《顾命》“王若曰”以下为《康王之浩》,计增三篇,为三十一篇。《太誓》三篇后出,增入为三十四篇。欧阳、夏侯所传悉遵不易,此今文之篇数也。孔氏壁中古书得多十六篇,以其绝无师说,渭之逸书。其中多《九共》,为九篇,计增八篇,为二十四篇,合今文三十四篇为五十八篇。至于卷数则并《盘庚》三篇为一卷,《九共》九篇为一卷,《太誓》三篇为一卷,《顾命》、《康王之诰》为一卷,其馀每篇一卷共四十五卷,增《书序》一篇,又为四十六卷,《武成》一篇建武之际止,故贾、马、郑所传仍为四十五卷。此今古文之都数也。东晋梅赜伪书于今文仍析为三十一篇,又析《尧典》为《舜典》,《皋陶谟》为《益稷》,为三十三篇,增多十九篇,内析出《太甲》为三篇,《说命》、《泰誓》亦各三篇,为二十五篇,合今文之三十三为五十八篇,以符合旧时篇数。
至于卷数则取百篇之序,散列各篇之首,而以同序者同卷,异序者异卷,上篇之序列次其间为四十六卷,以符合旧时卷数,此伪古文之都数也。未初归家,一路为大风所吹,颇觉不适。
看《东原集》五篇,《书郑风后》辨郑卫之音是音非诗。桑间濮上之音,据郑君礼注引“纣作靡靡之乐”为证,不引《桑中》之篇,明其音之由来已久,非《桑中》诗。有功于诗教不
少。
初六日作书院文一篇。
初七日看《东原集》八篇(第一卷毕)。《周礼大史正岁年解》二篇,《春秋改元即位考》三篇,皆经书之大义,治经者不可不知。先生尝自言《改元即位考》三篇,倘能如此做得数十篇,《春秋》全经之大义举矣。近世南皮张香涛制军亦云,每经皆有大义数十条,学者当通大义。观于此数篇,可以知所从事矣。看《家书》第五卷。接少甫信。
初八日往局前吊蓉初舅公之丧。读《通鉴》,补上次未毕者。又读二百十二卷(五年至十三年)。姚、宋并为开元名相,然崇喜任权数,又近阿谀,非璟匹也。唐宦者之弊始于杨思勋之立战功,养兵之弊始于张说之召募壮士不问邑役优为之制,言利之弊始于宇文融之括逃户及籍外田税。饭后写大兄及少甫信。王仲先来,抵暮乃去。复阅《改元即位考》。议论之周密,非一览所能尽。看《家书》第六卷。此数卷叙述当日办贼机宜,情势至为明晰,而于用兵之道论之尤精,惜中有间缺,未免前后不连耳。
初九日读《通鉴》二百十三卷(开元十四年至二十一年)。国子祭酒杨瑒奏诸司帖试明经,不务求述作大指,专取难知,问以孤经绝句或年月日,请自今并帖平文。按今汉学家治经亦多蹈此弊。先是选司注官,唯视其人之能否,或不次超迁,或老于下位。裴光庭为吏部尚书,始悉用循资格,无问能否。选满即注,限年蹑级,毋得逾越。非负谴者皆有升无降,其庸愚沉滞者皆喜,谓之圣书,而才俊之士无不怨叹。胡注:此即后魏崔宏之停年格循而行之,至今犹然。才俊之士老于常调者多矣。愚谓循资注选可杜躁进之阶,亦不可尽废,要当兼复汉代征辟之法,参而行之,始可得人也。饭后访仲光,少谈即归。看《家书》第七卷。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身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摘两段)
初十日眉卿弟来辞行,赴京完姻兼小试。读《通鉴》第二百十四卷(开元廿二年至廿九年)。韦縚奏请宗庙每坐笾豆十二,职方郎中韦述议曰:“圣人知孝子之情深而物类之无限,故为之节制。人之嗜好本无凭准,宴私之馔与时迁移,故圣人一切同归于古。《书》曰:‘黍稷非馨,明德唯馨。’若以今之珍馔,平生所习,求神无方,何必泥古,则簠簋可去,而盘盂杯案当在御矣;《韶》《濩》可息,而箜篌筝笛当在奏矣。既非正物,后嗣何观。”此一段说得好。縚又奏:《丧服》:舅丝麻三月;从母、外祖父母皆小功五月。外祖至尊,同于从母之服;姨舅一等,服则轻重有殊云云。按此等处古圣制礼当自有精意,须细思之。“上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纮、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李林甫既相,九龄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
看《家书》第八卷,于当日敌情地势无不了了,此等本领实不可及。
十一日半日写信(寄父信、岳父信,寄火腿两只,戴艺丈信为王仲光事)。饭后重光来会。看《东原集》第二卷计九篇。定天子诸侯皆三朝三门,无五门之说,证之礼经悉合。
《匠人沟洫之法考》云:“先王不使出赋税之民治洫与浍,而为法令民治洫浍者当其赋税。
故农政水利之大,皆君任之,非责之民。及其失也,竭民之力,毕以供上,于是洫浍不治,井田所由废也。中原膏土,雨为沮洳,水无所泄;旸为枯尘,水无所留。地不生毛,赋减民穷,上下交病矣。”向季四兄借储选十大家韩文,将其批语圈点,录入茅鹿门本。今日批六篇。灯下看《家书》第九卷,谆谆以胸次廓大、谦光俭约相勖。又功成之际,最多惧词。可法也。
十二日次伯动身,将各信交去。读《通鉴》第二百十五卷(天宝元年至五载)。是时奸臣在外,艳妾在内,纪纲紊矣。批韩文八篇。阅《东原集》第二卷毕。此卷皆记宫室冕服之制,必先将注疏看得大概,方能知其精核也。灯下看《家书》第十卷。
十三日读《通鉴》第二百十六卷(六载至十二载)。“自唐兴以来,边帅皆用忠厚名臣,
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功名著者往往人为宰相。其四夷之将,虽才略如阿史那社尔、契芯何力,犹不专大将之任,皆以大臣为使以制之。及开元中,天子有吞四夷之志,为边将者十馀年不易,始久任矣。皇子则庆、忠诸王,宰相则萧嵩、牛仙客,始遥领矣。盖嘉运、王忠嗣专制数道,始兼统矣。李林甫欲杜边帅人相之路,以胡人不知书,乃奏言:‘文臣为将,怯当矢石,不若用寒峻胡人。胡人则勇决习战,寒族则孤立无党,陛下诚以恩结其心,彼必能为朝廷尽死。’上悦其言,始用安禄山。至是,诸道节度尽用胡人(胡注:安禄山、安思顺、哥舒翰、高仙芝皆胡人也)。精兵咸戍北边,天下之势偏重,卒使禄山倾覆天下,皆出于林甫专宠固位之谋也。”(摘六载)“先是,折冲府皆有木契铜鱼,朝廷征发,下敕书契鱼,都督、郡府参验,然后遣之。自募置彍骑,府兵日益隳坏,死及逃亡者有司不复点补,其六驮马牛器械糗粮耗散略尽。府兵人宿卫者谓之侍官,言其为天子侍卫也。其后本卫多以假人,役使如奴隶,长安人羞之,至以相诟病。其戍边者又多为边将苦使,利其死而没其财。由是应为府兵者皆逃匿。至是,无兵可交。五月癸酉,李林甫奏停折冲府上下鱼书,是后府兵徒有官吏而已。其折冲、果毅,又历年不迁,士大夫亦耻为之。其彍骑之法,天宝以后稍亦变废,应募者皆市井负贩、无赖子弟,未尝习兵。时承平日久,议者多谓中国兵可销,于是民间挟兵器者有禁,子弟为武官,父兄摈不齿。猛将精兵皆聚于西北,中国无武备矣。”(摘七载)“或劝陕郡进士张彖谒国忠,曰:‘见之富贵立可图。’彖曰:‘君辈倚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恃乎?’”(摘十一载)批韩文七篇。方镜老来会。
灯下看《家训》卷上。此二卷附《家书》之后,别为编次,专寄劼刚、砻侯昆仲者,所论多读书作字之法。
十四日读《通鉴》第二百十七卷(天宝十三载至十四载)。批韩文八篇。看《家训》下卷毕。
十五日读《通鉴》第二百十八卷(肃宗至德元载)。批韩文六篇。接少甫信。
十六日批韩文十篇。看《东原集》卷三八篇。《与王内翰书》辨“光桄横”,《答秦尚书书》辨“胡遐何宁”及“惨懆讯谇”、“搏摶”及“鼋鍊”及“鷕鯛”诸字,皆精核达训诂之原。《尔雅注疏笺补序》云:“援《尔雅》附经而经明,证《尔雅》以经而《尔雅》明,然或义具《尔雅》而不得其经,殆《尔雅》之作,其时六经未残阙欤?”余因悟《说文》中僻字无征于古、无用于今者甚多,殆汉时尚存证据欤?灯下看《先正事略》卷一。
十七日赴局前吊卜平甫之丧,又诣姑母处拜寿。读《通鉴》第二百十九卷十馀页。质甫来,遂畅谈,抵暮乃去。灯下看《事略》卷二。
十八日作书院官课文二篇。
十九日作书院师课文二篇。
二十日补诗四首。补读《通鉴》半卷(至德二载七月止)。批韩文七篇。看《东原集》卷三三篇毕。《答江慎修论小学书》云:“大致造字之始,无所凭依,宇宙间事与形两大端而已。指其事之实曰指事,一二上下是也;象其形之大体曰象形,日月水火是也。文字既立,则声寄于字,而字有可调之声;意寄于字,而字有可通之意,是又文字之两大端也。因而博衍之,取乎声谐,曰谐声;声不谐而会合其意,曰会意。四者,书之体止此矣。由是之于用,数字共一用者,如‘初、哉、首、基’之皆为始,‘印、吾、台、子’之皆为我,其义转相为注,曰转注。一字具数用者,依于义以引伸,依于声而旁寄,假此以施于彼,曰假借。所以用文字者,斯其两大端也。”按此论六书次第最好,说假借尤简明,唯说转注处不能无疑,详见余所著《转注明疏》中。灯下看《事略》第三卷。
二十一日三兄生日,五弟亦改是日。读《通鉴》第二百十卷(至德二载九月至乾元元年)。平卢节度使王玄志薨,裨将李怀玉杀玄志子而推姑子侯希逸,朝廷因以希逸为节度副使。节度使由军士废立,自此始。臣光曰:“夫民生有欲,无主则乱,是故圣人制礼以治之。
自天子、诸侯至于卿、大夫、士、庶人,尊卑有分,大小有伦,若纲条之相维,臂指之相使,
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其在《周易》:‘上天,下泽,履。’象曰:‘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此之谓也。凡人君所以能有其臣民者,以八柄存乎己也。苟或舍之,则彼此之势均,何以使其下哉?肃宗遭唐中衰,荣而复国,是宜正上下之礼以纲纪四方,而偷取一时之安,不思永久之患。彼命将帅,统藩维,国之大事也,乃委一介之使,徇行伍之情,无问贤不肖,惟其所欲与者则授之。自是之后,积习为常,君臣循守,以为得策,谓之姑息。乃至偏裨士卒杀逐主帅,亦不治其罪,因以其位任授之。然则爵禄废置、杀生予夺,皆不出于上而出于下,乱之生也,庸有极乎?且夫有国家者,赏善而诛恶,故为善者劝,为恶者惩。彼为人下而杀逐其上,恶孰大焉!乃使之拥旄秉钺,师长一方,是赏之也。赏以劝恶,恶其何所不至乎?《书》云:‘远乃猷。’《诗》云:‘猷之未远,是用大谏。’孔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天下之政而专事姑息,其忧患可胜校乎?由是为下者常眄眄焉伺其上,苟得间则攻而族之;为上者常惴惴焉畏其下,苟得间则掩而屠之(胡注:二语甚尽唐末藩镇将卒之情状)。争务先发以逞其志。非有相保养为俱利久存之计也。如是而求天下之安,其可得乎?迹其厉阶,肇于此矣。盖古者治军必本于礼,故晋文公城濮之战,见其师少长有礼,知其可用。今唐治军而不顾礼,使士卒得以凌偏裨,偏裨得以凌将帅,则将帅之凌天子,自然之势也。(胡注:贾谊廉陛之论正此意。)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馀年。然后大宋受命,太祖始制军法,使以阶级相承,小有违犯,咸伏斧质。是以上下有叙,令行禁止,四征不庭,无思不服,宇内乂安,兆民允殖,以迄于今,皆由治军以礼故也。
岂非治谋之远哉!”愚按此种文字皆极有关系,学者所宜熟读也。看《东原集》第四卷,《答段若膺论韵书》甚长,当先将先生《声类考》细读一过,方能了然于此书所云也。以文理艰奥,只阅一篇。
二十二日幼润来谢辞,谈极久。饭后和徐受之自题住处茅庵诗四律。
二十三日剃头。看曾袭侯日记,有一段云:“今之学者不耻不智,顾且为虚憍夸大之辞以自文饰。一旦有事,朝廷不得贤士大夫折冲樽俎之才而用之,则将降而求诸庸俗骈侩之间。诗书礼义无闻焉,唯货利是视,其于交际之宜、措施之方,庸有当乎?抑或专攻西学,不通华文,鉴其貌则华产也,察其学术性情,无以异于西域之人,则其无益于国事亦相侔耳。”
语甚透切。又有一段云:“中西通商互市交际旁午,开千古未曾有之局,盖天运使然。中国不能闭门而不纳,束手而不问,亦已明矣。家乡僻左,蒸汽之轮辑不径于见闻,扺掌拊髀,放言高论,人人能之。登庙廊之上,膺事会之乘,盖有不能以空谈了事者。吾党考求事理,贵能易地而思之也。”亦说得是。批韩文八篇。看《东原集》卷四毕。此卷皆论音韵之文。
《书玉篇卷末》考反切始于孙炎叔,然三十六字母定于唐末僧守温,非来自西域、创自释神珙,足破郑樵、沈括之谬。《书广韵四江后》云:“《广韵》别立四江以次东冬钟后,似有见于古用韵之文,江合于东冬钟,不入阳唐,故使之特自为部。不附东冬钟韵内者,今音显然不同,不可没今音,且不可使今音古音相杂成一韵也。不次阳唐后者,撰韵时以可通用字相附近,不使以今音之近似而淆紊古音也。惜不能尽从斯例,如七麻当分为二韵,一次鱼虞模之后,一次歌戈之后。五支当分为二韵,一与支脂微附近,一与歌戈附近。十虞当分为二韵,一与鱼模附近,一与侯幽附近。一先当分为二韵,一与真臻淳敦文魂痕附近,一与元寒桓删山仙附近。三萧四宵五肴六豪之字当别出古与尤侯幽通者为一韵,次尤侯幽之后。十二庚十三耕十四清当别出古与阳唐通者为一韵,次阳唐后。十八尤当分为二韵,一与脂之微附近,一与侯幽附近。二十二覃、二十三谈、二十四盐,当别出古与侵通者为一韵,以次侵后,上去人准此分之。定韵吋仅仅明于江韵,馀诸韵则在明昧之间,不能截然分别,宜乎好古者讥其论韵之疏欤。”按此论极确凿明晰,他日若于韵学有得,当继先生之志成之。发受之信并和诗。
二十四日读《通鉴》第二百二十一卷(起乾元二年),甫及半,季兄与弟来谈,饭时乃去。批韩文八篇。
二十五日饭前大兄自鄂旋里,因畅谈别后事。傍晚,五弟亦到,船泊过远,未上岸。
发少甫信。
二十六日迎五弟夫妇上岸。一日贺客极多。
二十七日二十八日连日事杂,不得观书。
二十九日写礼叔信,畅论作诗之旨一千馀言。右目痛胀异常,静坐不敢久视,闷甚。
接少甫信。
三十日目仍不愈。仲光来会。
十一月初七日接少甫信,即发复信并受之信、洋五元。
初八日写珽卿信,托购《明史》,交质甫带。夜赴钱均伯之约。
初九日批韩文十篇。
初十日补读《通鉴》二百廿一卷(讫上元元年)。批韩文五篇。向均伯借《艺舟双楫》(泾包慎伯先生《安吴四种》之一)。看《文谱》一篇,文甚长,节录其要于此:“余尝以隐显、回互、激射说古文,然行文之法又有奇偶、疾徐、垫拽、繁复、顺逆、集散,不明此六者,则于古人之文无以测其意之所至,而第其诣之所极。垫拽、繁复者回互之事,顺逆、集散者激射之事,奇偶、疾徐则行于垫拽、繁复、顺逆、集散之中,而所以为回互、激射者也。
回互、激射之法备,而后隐显之义见矣。是故讨论体势,奇偶为先。凝重多出于偶,流美多出于奇。体虽骈,必有奇以振其气;势虽散,必有偶以植其骨,仪厥错综,致为微妙。次论气概,莫如疾徐,文之盛在沉郁,文之妙在顿宕,而沉郁顿宕之机操于疾徐,此之不可不察也。有徐而疾不为激,有疾而徐不为纡。夫是以峻缓交得而调和奏肤也。垫拽者,为其立说之不足耸听也,故垫之使高;为其抒议之未能折服也,故拽之使满。高则其落也峻,满则其发也疾。垫之法有上有下,拽之法有正有反,是故垫拽者,先觉之鸿宝,后进之梯航,未悟者既望洋而不知,闻声者复震惊而不信,然得之则为蹈厉风发,失之则为朴樕辽落。姬嬴之际,至工斯业,降至东京,遗文具在,能者仅可十数,论者竟无片言,千里比肩,百世接踵,不其谅已。至于繁复者,与垫拽相需而成,而为用尤广。比之诗人则长言咏叹之流也,文家之所以热情尽意茂豫发越也。繁以助澜,复以丰趣。复如鼓风之浪,繁如卷风之云。浪厚而荡,万石比一叶之轻;云深而酿,零雨有千里之远。斯诚文阵之雄师,词囿之家法矣。集散者,或以振纲领,或以争关纽,或奇特形于比附,或指归示于牵连,或错出以表全神,或补述以完风裁。是故集则有势有事,而散则有纵有横。《易》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士君子能深思天下所以化成者,求诸古、验诸事、发诸文,则庶乎言有物而不囿于藻采雕绘之末技也。”夫作文读文皆可为法。
十一日幼泽来,畅谈至午。看《东原集》卷五。此卷皆论天象之文。
十五日祭宗祠。
十六日连日做书院文四篇。
十七日批韩文九篇。看《艺舟双楫》一卷半。接汪子渊信。
十八日晨起至北岸一行。读《通鉴》二百二十二卷(起上元二年,迄代宗广德元年)。
时河北诸州皆已降,史朝义降将薛嵩、田承嗣等迎仆固怀恩,拜于马首,乞行间自效。怀恩亦恐贼平宠衰,故奏留嵩等及李宝臣分帅河北,自为党援。朝廷亦厌苦兵革,苟冀无事,因而授之(胡注:河北藩镇自此强傲不可制矣)。看《艺舟双楫》两卷。
十九日晨起至局前史宅并麻巷本家处道喜,傍晚归。灯后复至史宅。
二十日读《通鉴》二百二十三卷(起广德元年秋,迄永泰元年冬)。仆固怀恩辨寃一疏理直气壮,未可以叛臣而并议之。泽潞节度副史李抱真以山东有变,上党为兵冲,而离乱之馀,土瘠民困,无以赡军,乃籍民每三丁选一壮者,免其租徭,给弓矢,使农隙习射,岁暮都试,行其赏罚。比三年,得精兵二万。既不费廪给,府库充实,遂雄视山东。由是天下
称泽潞步兵为诸道最。
二十一日看《艺舟双楫》一卷半,皆论书之文。
二十四日祖母大祥,提于是日除服。
二十五日黎明偕大兄下船,至上店谒宗祠,笾豆陈列,祖嘏雍容,大有古意焉。掌灯返。
二十六日为王重光村翁撰骈体寿序一篇。
二十七日崔子禺自鄂来,带到《明史》一部,缺去末本,即写信致徐伯父,恳其设法补足。
二十八日往青果巷赵宅拜寿。批韩文七篇。
二十九日读《通鉴》二百二十四卷(起永泰元年闰十月至大历八年)。批韩文六篇。
看《艺舟双楫》一卷毕。
十二月初一日读《通鉴》二百二十五卷(起大历九年至十四年)。德宗初政极有可观,使始终得贤相以辅之,当不亚贞观之治。阅《东原集》卷六,皆论水道之文。善长虽依经附注,不言《水经》撰自何人,《唐书?艺文志》始以为桑钦撰。钦在班固前,固尝引其说,与《水经》违异。善长于经文“涪水至小广魏”,解之曰:小广魏即广汉县也。于“钟水过魏宁县”解之曰:魏宁,故阳安也。晋太康元年改曰“晋宁”。然则《水经》上不逮汉下不及晋初,实魏人纂叙无疑(摘《水经注序》)。灯下阅雷浚《说文引经例辨》上卷。浚字深之,吴县人。今尚存所著书闻有四种,余曾见其《说文外编》十六卷,此亦其一种也。序云《说文》引经之例有三:一说本义,所引之经与其字之义相发明者也;一说假借,所引之经与其字之义不相蒙者也;一说会意,所引之经与其字之义不相蒙,而与其从某从某某声相蒙者也。
故取《说文》引经九百六十有五条分为三科云云。其书明晰而精核,洵为读许书者所不可少。
本义科有一条云:“祘,明视以算之。”《逸周书》曰:“士分民之祘,均分以祘之也。”段氏玉裁曰:“今《逸周书》无此语,当在亡篇内。”又曰:“或曰:本典解‘均分以利之’,即此句也。”复按:或说是也,《说文》古本当云:“《逸周书》曰:均分以祘之。士分民之祘也。”
上句引古,下句乃许释《逸周书》语。今《说文》两句既误倒《逸周书》,又误祘为利,遂急索解人不得矣。精确之至。
初二日读《通鉴》第二百二十六卷(起大历十四年至德宗建中元年)。协律郎沈既济选举议云:“夫安行徐言非德也,丽藻芳翰非才也,累资积考非劳也。执此以求天下之士,固未尽矣。今人未土著,不可本于乡闾;鉴不独明,不可专于吏部。臣谨详酌古今,谓五品以上及群司长官宜令宰臣进叙,吏部兵部得参议焉。其六品以下或僚佐之属,许州府辟用。
其牧守将帅,或选用非公,则吏部兵部得察而罢之,罪其私冒。不慎举者小加谴黜,大正刑典。责成授任,谁敢不勉。”刘晏于扬子置十场造船,每艘给钱千缗。或言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晏曰:“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安能久行乎?异日必有患吾所给多而减之者。减半以下犹可,过此则不能运矣。”批韩文五篇。阅《东原集》第七卷,皆论历算之文,未细看,接阅第八卷两篇。接徐受之信。
初三日读《通鉴》第二百二十七卷(起建中二年夏至三年)。批韩文十篇。看《东原集》第八卷,皆论性之文。先生之意,以宋儒以虚灵复初论性,为糅于异学之言,不可为训。
根据《孟子》兼举理义材质反复证明,较程子论理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理不明之说,尤有把鼻。愚意千古论性,其旨莫明于《孟子》,亦莫详于《孟子》。学者但取《孟子》而熟玩之,贯通之,自可豁然于本初之理。宋以后陈陈相因之语录虽置而不观可也。发少甫信。
初四日读《通鉴》第二百二十八卷(起建中四年春,至冬十月)。批韩文七篇。叔和学生来谈,遂达暮。看《东原集》第九卷。《与某书》云:“君子或出或处,可以不见用,用必措天下于治安。宋已来儒者以己之见硬坐为古贤圣立言之意,而语言文字实未之知。其于
天下之事也,以己所谓理强断行之,而事情原委隐曲实未能得。是以大道失而行事乖。”又云:“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谓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又云:“圣贤之道德即其行事,释老乃别有其心所独得之道德,圣贤之理义即事情之至是无憾,后儒乃别有一物焉,与生俱生而制夫事。古人之学在行事,在通民之欲、体民之情,故学成而民赖以生;后儒冥心求理,其绳以理严于商韩之法,故学成而民情不知。天下自此多迂儒。及其责民也,民莫能辨,彼方自以为理得,而天下受其害者众也。”
初五日读《通鉴》第二百二十九卷未毕(起四年十一月)。饭后往北岸一行。看《东原集》第十卷。“‘三百’之皆无邪,至显白也。况夫有本非男女之诗,而说者亦以淫佚之情概之。于是目其诗则亵狎戏谑之秽言,而圣人顾录之,淫佚者甘作诗以自播,圣人又播其秽言于万世,谓是可以考见其国之无政,可以俾后之人知所惩,可以与南豳雅颂之章并列之为经。余疑其不然也。”(摘《毛诗补传序》)“日月之行终古不变,故交食一事可以验推步之得失,其不应,失在立法,不失在天行。使天行有变,必不可以得其准,无从立推步之常法矣。
而圣人警于天变者,以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犹有蔽亏,人君可自谓无蔽,不省于亏失乎?日,君象,月,臣象,日失其明甚于月,喻君之蔽亏甚于臣,故曰‘亦孔之丑’,曰‘于何不臧’。”(摘《诗比义述序》)此二段均说得精。
初六日补读《通鉴》(迄五年正月)。“《易》,乾下坤上曰泰,坤下乾上曰否,损上益下曰益,损下益上曰损。夫天在下而地处上,于位乖矣,而反谓之泰者,上下交故也。君在上而臣处下,于义顺矣,而反谓之否者,上下不交故也。上约己而裕于人,人必悦而奉上矣,岂不谓之益乎?上蔑人而肆诸己,人必怨而叛上矣,岂不谓之损乎?”(摘《陆宣公奏疏》。胡注:陆贽此言深究否泰损益之义,诚足以箴砭德宗之失。)“陛下愤习俗以妨理,任削平而在躬,以明威照临,以严法制断,流弊自久,浚恒太深。远者惊疑而阻命逃死之乱作,近者畏慑而偷容避罪之态生。君臣意乖,上下情隔,君务致理而下防诛夷,臣将纳忠又上虑欺诞(胡注:此数语亦深中当时君臣之病),故睿诚不布于群物,物情不达于睿聪。臣闻仲虺扬赞成汤,不称其无过而称其改过;吉甫歌颂周宣,不美其无阙而美其补阙。是则圣贤之意较然著明,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谏官不密自矜,信非忠厚,其于圣德固亦无亏。陛下若纳谏不违,则传之适足增美;陛下若违谏不纳,又安能禁之勿传?”(同上。胡注:陆贽告君之言可谓深切著明。)批韩文五篇。看《东原集》第十一卷。《族支谱序》论宗法最明晰,《为程氏祀议》尤得情理之中。“事无大小,亘古今无豫为杜弊之法,其所恃以弊无自开者,盖有故。凡事之经纪于官府,恒不若各自经济之责专而为利实。”(摘《汪氏学田碑》)
初七日董坦生舅祖以昨夜三鼓捐馆,老成雕谢,感慨系之。读《通鉴》第二百三十卷(起兴元元年二月,尽四月)。陆宣公诸奏皆深明大势,甚当事情,《通鉴》载其疏特多,有以哉!初八日读《通鉴》第二百三十一卷(起兴元元年五月,尽贞元元年七月)。以宦官窦文场监神策军左厢兵马使,王希迁监右厢兵马使,始令宦官分典禁旅(胡注:宦官握兵柄,自此不可夺矣)。批韩文三篇。看《东原集》第十二卷终。与大兄参酌作坦三舅公挽联云(大、三兄出名):“五六年乡里归帆,幸精神未迈,步履犹安,颐养适林泉,冀借桑榆收晚景;八十载光阴弹指,痛诸舅先亡,外兄遥隔,凄凉临穗帐,空将涕泪洒冰天。”又代杨春霆姨丈作一联云:“紫塞久淹留(时在奉天),三十年甥馆云违,幸有掌珠承侍履;青城痛摧折,数千里噩音遥递,何堪泪血腕征衣。”
初九日读《通鉴》第二百三十二卷(起元年八月,迄三年七月)。“于阗王曜上言:‘兄胜让国于臣,今请复立胜子锐。’上以锐检校光禄卿,还其国。胜固辞曰:‘曜久行国事,国人悦服。锐生长京华,不习其俗,不可往。’上嘉之。”行幐钉鞋(上幸梁州,李昇、郭曙、令狐建皆着行幐钉鞋,更控上马)。胡注:幐当作縢,行縢以邪幅缠足膊肠(今俗名腿肚子)。
《诗?采菽》“邪幅在下”,传云:幅,偪也,所以自偪束也。笺云:邪幅如今行縢也。偪束其胫,自足至膝。正义曰:邪缠于足,谓之邪幅。余因悟古者履内有袜,袜内又有行縢,故君臣燕礼有脱袜之仪。《左传》褚师声子袜而登席,盖以有足疾不便行縢,第着外袜,故有脱之将殼之言,而卫侯怒其失礼也。今西洋妇人以帛缠膝下,尚有行縢之意。又按:古人外朝只解履,至燕朝乃并解袜。《左传》杜注,古者臣见君□袜云云,尚未辨析。胡又注,钉鞋以皮为之,外施油蜡,底着铁钉。按此物与今无异,其制殆即始于唐时。未刻往天主堂送三舅公之殓。灯下看《经韵楼集》卷一七篇。
初十日读《通鉴》第二百三十三卷(起三年八月,迄六年)。批韩文七篇。看《经韵楼集》卷一又卷二数篇。
十一日读《通鉴》第二百三十四卷(起八年春,迄十年夏)。“凡是谮诉之事,多非信实之言,利于中伤,惧于公辩。或云岁月已久,不可究寻;或云事体有妨,须为隐忍;或云恶迹未露,宜假它事为名;或云但弃其人,何必明言责辱。词皆近于情理,意实虚于矫诬,伤善售奸,莫斯为甚。”又曰:“监临受贿,盈尺有刑。至于士吏之微。尚当严禁,矧居风化之首反可通行?贿道一开,展转滋甚。鞭靴不已,必及金玉。目见可欲,何能自窒于心?已与交私,何能中绝其意?是以涓流不绝,溪壑成灾矣。”(摘宣公奏疏)批韩文。
十二日读《通鉴》第二百三十五卷(起十年夏,迄十六年)。批韩文六篇。看《经韵楼集》卷二《且字考》一篇,至为精密,可以正诸刻本之误,可以析自来说礼家之疑。愚按且字之见于《仪礼》注者凡四,《礼记》注者四,《公羊传》注者三,今照段氏所引备录之,以资考据。《乡饮酒礼》“司正升相旅,曰某子受酬”注云:“某者,众宾姓也。同姓则以伯仲别之,又同则以且字别之。”《少牢馈食礼》“皇祖伯某”注云:“伯某,且字也。”《士丧礼》“父某甫”注云:“某甫,且字也。”《士虞礼》“适尔皇祖某甫”注云:“某甫,且字也。”《檀弓》“乌呼哀哉尼甫”注云:“因且字以为之谥。”《杂记》“阳童某甫”注云:“某甫,且字也。”
《曲礼》“有天王某甫”注云:“某甫,且字也。”《坊记》“其死曰孟子卒”注云:“孟子,盖其且字。”《公羊》宣十五年“王札子杀召伯、毛伯”注云:“札者,冠且字也。”定四年“刘卷卒”注云:“刘卷氏采,不名且字。”桓四年“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注云:“宰渠伯纠,天子下大夫,系官(宰)氏(渠)且字(纠)称伯者,(伯)上敬老也。”(以上随手摘入,无次序)。愚又按古者有姓、氏、族、字、且字、谥之分,今以孔子一人证之:子为姓(孔子出于商,姓子),孔为氏(宋大夫孔父以字为谥,后人因以为氏,孙以王父字为氏,故孔子氏孔),即为族(郑君曰族者氏之别名),尼为且字(段按:《说文》:且,荐也。凡承藉于下曰且。凡冠而字只一字耳。必五十而后以伯仲,故下一字所以承藉伯仲也。言伯某仲某是称其字,单言某甫,是称其且字),加仲称仲尼为字。鲁哀公因以尼为孔子谥(孔子谥尼,故汉封孔子后为褒成侯,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君。愚按使尼不为谥,则汉称宣尼加谥于且字之上,不成文法)。以字为谥,见于《左传》隐七年、《穀梁》桓二年(本作“孔父字谥也”,今本孔下衍一氏字,不可通)。
十三日读《通鉴》第二百三十六卷(起贞元十七年,迄顺宗永贞元年)。批韩文七篇。
十四日往天井巷口本家处贺君硕大令爱出阁之喜,抵晚方归。灯下看《经韵楼集》卷三,论丧服多得礼意辨,舅祖宜称太舅,见《后汉书》不得有祖之称,舅非同姓不得称父,姑非异姓不得称母,足正世俗之谬。
十五日读《通鉴》第二百三十七卷(起宪宗元和元年,迄三年)。饭后往天井巷口陪新,二鼓后归。
十六日读《通鉴》第二百三十八卷(起元和四年),未毕。
十七日往三叔婆及纪六舅处,均拜寿。遂往吊董四舅公丧并襄题主,抵晚归。灯下看《经韵楼集》卷三,多考正《礼记》文阙误,其事甚微,所关甚巨。
十八日一日看大兄书寿屏,未观书。灯下看《经韵楼集》卷三又卷四数篇。《大学》
“此之谓自谦”,郑既云谦读为慊矣,而又云慊之言厌也者,正恐人读为“行有不慊于心”
之慊同惬,而以此足之。汉人嗛、谦、歉通用。子夏《易传》用嗛为谦,《大学》之篇用谦为嗛。唯歉字汉人少用,谦、嗛即歉也。嗛者口有所衔也。人有不自得于心,正如口有所衔未下于嗌,乃不快不足之反,而“心广体胖”乃是快足之境。章句所云“以自快足于己”,似预侵章末,语气重矣,愤乐参半而愤多乐少,用功全在愤处(摘《大学》“此之谓自谦”
郑注释)。
十九日大雪厚三寸许。晨起往园中冲寒小步,琼楼玉树,如入画图。补读《通鉴》第二百三十八卷(迄元和七年)。子禺复自鄂来,接伯父信并补到《明史》末本,少坐而去。
看《经韵楼集》卷四毕。
二十日重光来谈。看大兄写屏,仍未观书。偶翻徐孝穆传,有云:“为一代文宗,亦不以此矜物,未尝诋诃作者。”可以为法。世之恃才傲物者,正是才不足之象,非有馀之象。

味腴室读书日记
光绪十三年丁亥
闰四月初十日晴。今年虽将《资治通鉴》看毕,其馀则东翻西猎,坐废光阴,忽忽悠悠,一无心得。爱博而情不专,正是余之恶习,今将痛戒此弊,定一简约易守之程,每日读《明史》一二卷,写大字六十个,读韩文五六篇,先高声朗诵以取其气机音节,继沉心密咏以玩其意致条理。傍晚抄诗六七首,用曾文正公注。五古专取陶、谢,七古专取韩、苏,五律专取少陵,七律专取山谷,七绝专取放翁,庶几用志不纷,可期恒久。本日照程办讫。傍晚元直来。重光同年以余前为其封翁撰寿文,备礼来谢,再三却之不可,只得照收。然文甚不佳,当之殊有愧也。
十一日晴,燠热殊甚。做书院文,不看书。
十二日阴雨,略爽。晨将文誊毕。看史读韩如课。灯下阅《说文释例》,略有会。
十三日晴。做书院文,不看书。
十四日晴。功课照常。写字时,想余字结构太劣,或上重下轻,或左小右大,横竖尤不平直,今后当于体段上用功夫。因执此意作数十字,而手不从心,仍无一笔是处。
十五日晴。正看《明史》,叔畲叔祖及季申兄来,谈及将以安邱王氏《说文释例》付石印,因携写本来,嘱为校对。其写本长约二尺半,宽约三尺,每张三十四行,每行二十七字,字甚端好。客去,因先校第六卷同部重文一条,至晚对四张馀。按许书重文有二义:一可得同中见异之义,如茑之重文樢,则以茑系草本故从草,寄生于木,故又从木。遬之重文遬,则遬为行疾,警为言疾也。一可得古合今分之音,如逶之重文伪,知委从未声,在歌韵,为字亦在歌韵也。迁之重文栖,知西字古读在先韵也。此类甚多,细看极有益。灯下抄陶诗十馀首。
十六日早阴雨。接少甫信,看《明史》一卷。校《释例》四页,鱼豕之多,上方几满。
此书系照四川本写,原书板式极精,而中多误字(篆字尤佳,而笔画亦多不合)。余所有系山东刻本,字体颇恶,然讹误不多,非此次之两相核对,不知其善也。傍晚雨,至园中小立,一片清声,千林爽气,何止扑去俗尘数斗。灯下抄陶诗数首。
十七日阴,微雨。看《明史》一卷半。写字时悟信本笔意均从魏碑化出。又《曾文正公日记》云,褚书取横势,欧书取直势。细玩良然。校《释例》四页。灯下抄陶诗十馀首。
光绪十三年丁亥十八日晨起偕大兄至青果巷拜翁寅臣妹倩并送行,少坐,复至叔畲叔祖处,值其亦校《说文释例》,因助考订数字。在彼午饭,借张皋文先生手批《文选》一套而归。寅臣复来答拜。客去,校《释例》五页。或体不特取叠韵,亦有取双声者,如頻之或体鯧,撇之或体繫,皆同声,由此类推,可兼尽假借之法。灯下抄陶诗数首。
十九日晴。剃头。看《释例》卷五,有一段云:“《说文》:‘劈,治也。’引《周书》:‘我之不劈。’窃谓许君所言乃《尚书》正解也。劈,治也,推究流言所自起而治其罪也。
若云避位,则不应居东。《诗》‘驾言徂东’,《毛传》:‘东,洛邑也。’则周公居东,亦是洛邑。既居陪京,何言避位?且果系避位,则流言自东来,公反居东,并无尺柄以当馁虎之蹊,亦不智矣。业已避位,则王疑当释,何待风雷之警乎?‘罪人斯得’,斯者迟之也。以公之
智而须二年乃得,公之仁也,其事彰著而后云得也。此正嬖治之明验矣。故以居东为东征者误,罪人未得,无可征也。以为避位尤误。周公乃为流言所撼,忍置王室于不问,此后世不足者避嫌之伎俩耳。”余按此说甚确。《史记?鲁世家》周公曰:我之所以弗避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见太王、王季、文王。与此说略同,盖西汉古文师说也。又按《金縢》一篇,众说纷纭,迄无定论。愚意孝昭十四能辨燕旦之诬,成王一代圣君,岂明智不及孝昭乎?况霍光疏远之臣,周公亲则叔父,德为圣人,宜为王所亲信,孝昭不疑霍光而谓成王疑周公,无是理也。窃谓管蔡流言,周公以武王新崩,嗣王年幼,己身实系天下安危,若避嫌而去,恐奸计遂行,天下离畔,无以对三王在天之灵,故仍留辅成王摄行政事。成王亦知流言为诬,专任周公而不疑。管叔间无所施,遂挟武庚以畔。周公奉王命东征,勤劳二年,罪人斯得。
观于《大诰》,一则曰“王若曰”,再则曰“王若曰”,其为奉命出师无疑。迨三监既夷,周公恐王狃于太平,渐耽安逸,故作《鸱鸮》之诗。其词危,其情迫,冀以警动成王(《无逸》篇亦当作于此时)。而王以天下既平,公诗忧危过切,意谓过虑,心不以为然,亦未敢诮公者。“诮”当作“信”,《说文》:信,古文作“計”,与“诮”字省文相同,以形近而误。未敢信公者,未敢信公言为必然也。至“秋大熟”以下,西汉今古文说皆指为周公既没,成王葬公之事阙如,孙氏《尚书注疏》断此下为《亳姑》之逸文,传者以有“金縢”字样与前相同,乃并合为一篇,亦无不可。“王亦未敢诮公”以上,祷疾讨乱正文已毕,此下殆史因周公之事而并及见终。此篇盖统言生平,犹后世世家之体,其他《大诰》、《多方》等乃分事详言之耳。何以见其然也?国君十二而冠,王亦宜然。弁乃冠者之服,当武王崩时,成王年方十岁,次年救乱,又次年克殷(见《尚书大传?洛诰》,成王年才十二耳。若如马、郑诸家之说,因天变而迎公,迎公而后讨叛,则此一节尚在克殷之前,王年十一,其时未冠,安得爵弁以临事乎?况询史注书,亦非幼冲所解。《汉书》梅福传及儒林传皆云,昔成王以诸侯礼葬周公,而皇天动威,雷风著天。王充《论衡?感类篇》亦云,王狐疑于葬周公之间,天火雷雨动怒示变,以彰圣功。又曰开匱得书,觉悟泣过,决以天子礼葬公,出郊观变,天乃雨,反风,禾尽起。《史记?鲁世家》、《后汉书?周举传》、《汉纪》张奂疏、《白虎通?丧葬篇》、蔡邕《琴操》,虽有小异,而其旨皆同。此必师师相传之说,《金縢》后半篇之确解也。
亲迎者,“亲”当作“新”(《大学》“在新民”亦作“在亲民”),“迎”读平声,自新其意以上迎天意也。后人泥“亲迎”之语,谓成王亲迎周公。无论周公既在洛邑,道里辽远,非可朝发而夕至,诗之所咏,史之所书,皆无车驾徂东之事;即下文“国家礼亦宜之”之“礼”
字,亦无着落矣。鄙意如此,附录之,以俟通经之君子焉。又按《史记》“王亦未敢诮公”,“诮”作“训”,恐亦是“計”字之误。即作“训”字,训,顺也。王未能顺公之意,说亦可通。校《释例》七页。灯下抄陶诗数首。
二十日阴雨。发礼叔、质甫信各一封。看《明史》一卷,摘《职官志序》人杂录中。
校《释例》四页,第六卷毕。灯下抄陶诗十馀首。
二十一日晴。看《明史》二卷。写大字,读韩,均如课。陶诗抄毕。先将谢集点勘一过,以便选录。
二十二日晴。看《明史》一卷。巳刻偕大兄应雪师之召,座间刘彬孙说及《俞民丛书》中有《六书说》一篇,讲音义最精晰,嘱余代觅此书,当为留心借阅。未刻归。叔畲叔祖、季申兄来,畅谈至晚。灯下抄谢诗数首。
二十三日晴,热甚。互校《说文释例》第十一卷。有“鄦”字一段云:“鄦读若许,第谓其音同耳,而经典无不借用。惟《史记?郑世家》尚有“鄦”字,且说解曰:炎帝太岳之胤甫侯所封。叙中溯其得姓之由曰:太岳佐夏,吕侯作藩,俾侯于许。许不作鄦者,以‘五经无双’之许君,而于其姓尚且从众,不敢擅改。可知考古义当严,适时用当通,譬诸草木区以别矣。世之好用古字者,良由所识本少也夫。”此最说得好,洞中今人症结。余因思不特作字宜然,凡署地名、官名皆宜直用今名,方合遵王之道。今人好奇炫博,地名、
官名必取秦汉唐宋。若以非是,则不免于俗者。人为本朝之人,而所处之地所居之官者皆前朝之地与官,名实相违,大不可也。且今之所谓雅者,皆前人恒称之辞,其时上自士大夫,下至农工商贾,悉以为口头言语,了不为奇。今乃取其口头语袭用之以为雅,不特为有识所嗤,古人有知,亦当笑其愚陋耳。黄昏校毕。灯下过热,未抄诗。
二十四日晴,稍有风。一日散漫殊甚,仅校得《释例》三页。是即肆之机也,求放心之难如此,可畏哉!发积山书局信,将校就《释例》两卷寄去。又发岳父信。
二十五日晴。看《明史》一卷。选《文选》五十六篇,以备朝夕讽诵。灯下抄谢诗数首。
二十六日晴。看《明史》两卷。写字,读《文选》。灯下抄谢诗数首。
二十七日晴。剃头。看《明史》两卷。写字,稍有得于瘦挺之致。校《释例》第十四卷四页。灯下读文。
二十八日阴雨。作窗课一篇。发叔来曾叔祖信。
二十九日一夜大雨,达旦乃止。看《明史》一卷《高皇后传》。“一日,问女史:‘黄老何教也,而窦太后好之?’女史曰:‘清净无为为本,若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是其教矣。’后曰:‘孝慈即仁义也,讵有绝仁义而为孝慈者哉!’”吴兴富民沈秀助筑都城三之一,又请犒军。帝怒,将诛之。后谏曰:“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帝或告以赈恤,后曰:“赈恤不如蓄积之先备也。”克元都俘宝至,后曰:“元有是而不能守,意者帝王自有宝欤?”帝曰:“朕知后谓得贤为宝耳。”后拜谢曰:“诚如陛下言。妾与陛下起贫贱,至今日,恒恐骄纵生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故愿得贤人共理天下。”又曰:“法屡更必弊,法弊则奸生;民数扰必困,民困则乱生。”皆名言也。写字如数。饭后段新畲来,久坐乃去。灯下抄谢诗数首。
五月初一日阴雨。看《明史》一卷半,孝穆纪,太后、庄烈愍后二传,叙次最佳,读之三过。兴宗、睿宗传另作一卷,列诸王前,体例最正。前史亦有此例,但此则兼以后附,尤为得体也。大礼之议,张璁说是称本生加谥,亦人子之情。必欲其考孝宗而称兴献为叔父,颠倒伦纪,乖剌天性,殊非所安。特称宗祔庙,则蹈于丰昵之失而不合礼经矣。写字读文如课。夜甚热,不抄诗。
初二日夏至。阴雨。谒宗祠,午后归,读《文选》。
初三日阴雨。叔畲叔祖、季申兄曾将其所校《释例》二卷送来,嘱校义文。因与大兄细校一过,错误极多。校毕交局寄去。傍晚雨稍霁,至北岸一行。
初四日阴雨。一日功课无旷。
初五日阴雨。拜节祀先。
初六日小晴。看《明史》二卷。饭后韫硕兄来,述及迪舅病势,殊深悬虑。久谈始去。
写字读文如课。《申报》浙江萧臬司谢恩折有云:“峻急不足与更新,当以弼教为明刑之本;粉饰尤易于滋弊,当以察吏为致治之原。”四语甚好。
初七日晴,稍热。功课无旷。薄暮至北岸一行。接鄂信,湘中难民二千馀人窜至湖北荆州府属石首县,陷据其城,知县不知去向。其地距省垣五百里,门户洞开,无险可守,星星之火,亦不无可虑也。接岳父信。
初八日阴雨。作窗课。
初九日阴雨。灯下看《日知录》第十卷。明代赋税之制,取民无艺,苏松等府钱粮尤重,一府所纳抵湖广一省,财尽力殚,逃亡相继。而官田一项更为秕政。卒之民力既竭,国势亦颠,流寇乘之,竟倾宝祚。亭林剀切论列,不啻痛哭流涕之谈矣。
初十日阴雨。一日功课无旷。发岳父信,内附欣舅一函,托其代觅孙子昌云骑尉执照。
此事由余经手寄京托迪舅代办,此照若有遗失,何以对孙君哉!灯下看《日知录》第十卷毕。
论驿递漕运行盐,确实可行,深有得于余心,反复讽诵者久之。
十一日阴雨。池中水势平桥,荷花俱经浸没。一日功课无旷。灯下看《日知录》第十一卷。
十二日晴。校《说文释例》第五卷十页。元直来。傍晚访仲光,谈及郡城盗贼之多,白昼公行抢劫,殊属不成事体。余谓欲弭盗贼,莫如办保甲。欲办保甲,莫如责成绅士,每一大绅各管一段,挨户稽查。如长生巷及化龙巷北头均归余家经理,他处类是。或十日,或半月,府县一出考核,则事不繁而法易行,又不假吏胥之手,绅士各顾家室,无不竭力尽心。
至于内河,亦仿此法,码头歇船必全船行认保,遇有面生可疑及行踪诡秘者,驱逐出关(水关)。如此则贼无所容,自然远颺而去矣。仲光深以为然,并云太尊如访及此事,当以余言应对。又言龙舟竞渡,男女错杂,最败风俗、坏人心,今岁阻止不行,计亦良得。久谈始归。
十三日晴。做窗课。发少甫信。晚,仲光来,在园中步月。谈及有浙人欲从余兄弟批文,余从师不暇,何敢为师哉!因固却之。
十四日晴。一日功课无旷。《曾文正文集》有《与朱太学孔阳书》,论六书转注,其略云:老者会意字也,考字转注字也,部首之可指数者,如犛部、爨部、畫部、眉部、冓部、筋部、稽部、橐部、寢部、重老部、履部、飲部、鹽部、弦部、酉部,皆转注之部也。凡形声之字,大抵以左体为母,以右体之得声者为子,而母字从无省画者。凡转注之字大抵以会意之字为母,亦以得声者为子,而母字从无不省画者。省画则母字之形不全,何以知子之所自来?唯好学深思,精心研究,则形虽不全,意可相受。如老字虽省去匕字,而可知考、耋等字之意从老而来,履字虽省去舟文而可知屨、屐等字之意从履而来,橐字虽省去豕字而可知囊、橐等字之意从橐而来,寢字虽省去夢字而亦可知寤、寐等字之意从寢而来。推之犛、爨、畫、眉等部莫不皆然。其曰建类一首者,母字之形模尚具也。其曰同意相受者,母字之画省而意存也。抑又有进者,转注之字其部首固多会意者矣,亦有不尽然者,如鹽从鹵,監声,形声字也,而所属鹽鹼等字仍不害其为转注之字。歙从欠,裔声,形声字也,而所属之歡仍不害其为转注之字。至于酉者象形字也,本不得目为转注之部,特以酉字之才不足以统所属之字,似应别立酒部,而于醞釀酶醋醇醃等字,增曰:从酒省見声,从酒省襄声,从酒省寿声、昔声、享声、离声云云,乃与全书义例相合。盖此等字本不仅胚胎于酉字,实由酒字贯注而来。斯又许君所未指为转注而不害其为转注者也。愚按,东原先生有云:“守一说之确者,终身不易乃是。”余于转注一门,始治小学时,惟戴、段互训之说是从,后乃迁其解于《说文》同意之字。丙戌春曾著《转注疏证》二卷,畅发其旨,质诸同人,或疑或信,而余意固不摇也。久而稍有未安,以为古人制字以利民用,当简而易明。余之所说过费穿穴,人于艰深,殊乏自然之致,求诸古人之心,当不如是。今阅文正此论,反复玩索,觉与造字之原合,与许君考老之例合,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之旨亦无不合,而仍简而易明,无强探力索附会支离之弊,信乎说之至确者也。继自今当尽毁旧稿,守以终身,不复游移两可矣。因备载之。傍晚偕大兄至小浮桥,预祝朱太师母明日八十七岁寿辰。
十五日晴。伯母生日,来客甚多。今日适值烈帝圣诞,有轮叉之举(考烈帝姓陈,讳呆仁,隋司徒也。某朝〔不记是元是明〕有贼兵攻常,城已濒危殆,贼见城上有神灯数百,守埤兵士皆以人负人罗列城堞,大惊而遁。邑人感神恩威,因仿为轮叉之举,扎采为高架,上坐两小儿,扮为各戏,以一人负之而行。岁时报赛,以答神惠。至烈帝封号不知始于何时,俟考)。俟其赛神既毕,招之来寓,供诸客同观,共十一部(吾乡呼车一辆为一部,轮叉声近于车,因讹为车,亦以部呼之)。往来穿插,亦颇可观。与同人谈及现在名器之滥,虚衔花翎本朝廷酬庸之大典,今则劣绅大贾人人有之,且有伪造以饰观瞻,俨然厕学士大夫之列者,深可一叹。
十六日阴雨。看《明史》第一百二十四、二十五两卷。《陈友定传》末附元末忠义诸臣事迹,不具《元史》而见于《明实录》者共二十馀人。此等皆元代故臣,不便人为之传,而其大节卓卓,又不忍湮没不传。扩廓帖木儿、陈友定、把匝剌瓦尔密皆完守一方与明师相
抗,大兵屡出而后定之,与明事交涉最多,故特为之立传,而以诸公附列于中。用意之深,体例之苦,皆前史所无也。写字读文如课,以日长添看《经义述闻》五六条。本朝小学之深,段氏之外推王氏父子为最,曾文正公极为服膺,谓其于实理虚神面面俱到。余记性平常,段书太繁,苦难卒业,拟专就此求通借声音之法,为读群经之关键焉。
十七日阴雨。发叔来太叔祖信。
十八日晴。为徐子展先生补祝昨日四十正庆,莒生弟、伯诚侄(俱今年入泮)适来,因留共饭。饭毕畅游园中。看《经义述闻》四则。
十九日晴。补做窗课,数有客来,未能告竣。
二十日晴,甚热。将窗课做毕。齿痛殊甚,以盐青果、竹叶汤治之。
二十一日晴,尤热。齿尚不愈,并连咽喉作痛,因静坐看《述闻》二十馀条。王氏深斥虞仲翔旁通之说,以为舍本卦而取于旁通,刚爻而从柔义,消卦而以息解,适以滋天下之惑。
二十二日燠热尤甚,汗流不止,兼以齿痛不减,殊觉意乱心烦。携《日知录》第一卷至隐花小榭静坐,四围竹影蕉荫,炎阳尽隔,披书细读,稍解烦蒸。傍晚,黑云如峰,丰隆大作,斜风急雨,相继而来,土腥袭人,一洗沉闷之气。惜不久即霁,夜间苦如前。
二十三日齿痛小愈,作窗课。
二十四日晴,甚热。将窗课誊清。饭后至园中,看《日知录》卷一十馀页。慈溪黄氏震《日钞》曰,心者吾身之主宰,所以治事而非治于事,唯随事谨省则心自存,不待治之而后齐一也。孔子之教人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不待言心而自贯通于动静之间者也。孟子不幸当人欲横流之时,始单出而为求放心之说,然其言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则心有所主,非虚空以治之也。至于斋心服安之老庄,一变而为坐脱立忘之禅学,乃始瞑目静坐,日夜仇视其心而禁治之。及治之愈急而心愈乱,则曰“易伏猛兽,难降寸心”。呜呼!人之有心,犹家之有主也,反禁切之使不得有为,其不能无抚者,势也,而患心之难降欤(省斋记)?又曰,古今之所谓存心者,存此心于当用之地也。后世之所谓存心者,摄此心于空寂之境也(山阴县主簿所壁记)。愚按此言切中讲心学者之弊。宋儒张子言礼,朱子言敬,皆最无弊。至慈湖、象山及明之阳明,天分虽高,皆未免涉于禅学。刘念台以静坐说慎独,亦误。
二十五日晴,甚热。至园中看《日知录》第一卷。亭林极斥希夷、康节之《易》学,识见卓然。
二十六日晴,尤热。三嫂生日,衣冠拜寿。看《日知录》第一卷毕,接看第二卷。“七八九六”一条不甚了然。愚按孔氏《周易疏》谓阳爻称九,阴爻称六,其说有二:一者乾体有三画,坤体有六画,阳得兼阴,故其数九,阴不得兼阳,故其数六;二者老阳数九,老阴数六,老阴老阳皆变,《周易》以变者为占。按《左传》、《国语》有艮之八泰之八,如第一说则不可通,其义非也。第二说郑康成、杜元凯皆同之。盖少阳称七,老阳称九,少阴称八,老阴称六。《周易》生于变动,阳动进而称九,是息之义也;阴动退而称六,是消之义也。
老足以包少,故但言九六而七八备焉矣。其称八者,以爻之不变言,抑或《连山》、《归藏》数用七八,与《周易》异,未可知也。
二十七日晴,甚热。晨起至北岸,又至向三舅处探剑农夫人之丧。看《日知录》第二卷。《顾命》及《康王之诰》,蔡传引苏氏之说,诬圣昧礼,甚属妄谈。亭林疑篇中有阙文,谓“狄设黼扆”以上为成王顾命,“登遐”以下为康王,逾年即位,援证甚备(《戴东原集?书顾命后》,其旨与亭林同)。家子居先生著论极非之(邵阳魏氏采人《书古微》),谓作谥而葬,葬而祔礼也。成王三十七年四月崩,葬则当在十一月。葬则举谥,而曰新陟王,何欤?曰“命作册度”,曰“御王册命”,册命者,册康王为天子之命,自“皇后凭玉几”至“用答扬文武之光训”是也,书之册而史臣宣之之辞也。成王崩,即为此册,迟至一年宣之,何欤?逾年
即位,见于祖庙,承先王先公而止,陈皇后之命,何欤?“三宿三祭三咤”,说者以为奠于殡礼之哀而教也,见于祖庙而行之何欤?然则顾命之书非逾年即位之书也,非逾年即位之书则为柩前即位之书无疑矣,而何所谓阙文耶?盖古者,始死,东方正嗣子,所以别其尊。既殡,柩前立嗣君,所以传其统。逾年朝庙改元,所以慎其初。三年诸侯朝于天子,天子见于诸侯,所以明其治。盖至是而亲政矣。三年之礼,于“高宗谅阴”明之,逾年之礼于《春秋》书即位明之,柩前之礼于《顾命》明之,皆折衷于孔子云云。其义较顾氏为长。按《日知录集释》中,黄氏汝成曰《公羊传》“正棺于两楹之间然后即位”,此语必有所本。“天子七日而殡”,此书云:“越七日癸酉,伯相命士须材,供攒涂也,所以殡也。自此以下变册命于大行柩前,即出见诸侯于治朝,然后反而成服,皆癸酉日事,于事于情于礼意无不协者。既殡而后衰麻,殡时尚服无端,但髻发腰绖耳,无脱衰袭吉之嫌也。”其意亦不以顾说为然,与子居先生说合,而指次情事尤详明。
二十八日晴。看《日知录》第二卷毕。亭林信梅赜书而疑书序,故此卷所论颇有不惬人意处。接看第三卷,注引全氏曰,古未有诗而不入乐者,特宗庙朝廷祭祀燕享不用,而其属于乐府,则奏之以观民风,是亦乐也。是以吴札请观于周乐,而列国之风并奏,不谓之乐而何?古者四夷之乐尚陈于天子之廷,况列国之风乎?亭林于是乎失言(亭林谓《诗》有入乐不入乐之分,二《南》、《豳》之《七月》,《小雅正》十六篇,《大雅正》十八篇,《颂》诗之入乐者也。十二国风《鸱鸮》以下六篇,《六月》以下五十八篇,《民劳》以下十三篇,诗之不入乐者也),况变风亦概而言之。《卫风》之《淇澳》,《郑风》之《缁衣》,《齐风》之《鸡鸣》,《秦风》之“同袍同泽”,其中未尝无正声,是又不可不知也。又引陈氏曰,诗篇皆乐章也。然诗与乐实分二教。经解云,诗之教,温柔敦厚;乐之教,广博易良。是教诗教乐,其旨不同也。王制曰,乐正立四教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是教诗教乐其时不同也。故叙诗者止言作诗之意,其用为何,乐则弗及焉,即鹿鸣燕群臣、清庙祀文王之类,亦指作诗之意,而言其奏之为乐,偶与作诗之意同耳。叙自言诗不言乐也,意歌诗之法自载于《乐经》,元无烦叙诗者之赘及。《乐经》今已不存,则亦无可考矣。古人用诗于乐,不必与作诗之本意相谋,《文献通考》论之甚悉,如射乡之奏二南,两君相见之奏文王清庙,何尝以其词哉!况舍诗而征乐,亦异乎古人之诗教矣。朱子尝答陈体仁书,言诗之作,本以言意,非为乐而作。斯语甚当。及传诗则傅会乐章以立义,与己说相违,不可解也。剖析甚精。
二十九日晴。看《日知录》第三卷毕。太原、韩城二段考据最精确。实始剪商注引徐璈曰:习凿齿曰,昔周人咏祖宗之德,追述剪商之功。惠栋曰,《尔雅》剪,勤也。《诗》言太王自邠迁岐,始能光复祖宗修朝贡之职,勤劳王事也。璈按习氏之义,证以雅训及惠氏之解,则知文王三分有二,犹合六州之众,奉勤于商。当太王之初基,值殷宗之继轨,虽天佑岐周,亦不得遽云剪断矣。
六月初七日连日校《释例》,未观书。
初八日晴。做书院文一篇。傍晚,至北岸一行。阅《申报》,礼叔选授长洲县教谕,可喜之至。
初九日晴。发礼叔信。
十五日晴。连日送礼者络绎不绝,无暇观书。晚,月食。
十六日晴,甚热。伯父六十正诞。黎明即起,一日贺客甚多。接麻阳信。
十七日晴。接礼叔信并诗八首。
十八日晴。作书院文一篇。
十九日晴。立秋。又作书院文一篇。
二十日晴,连日蒸热殊甚,且写各谢寿信,不观书。
二十二日晴。晨邀徐、方两先生、屠敬山、王重光、赵士瀛至协兴小饮。散后至书肆一行,买《四六注海》(蒋评本)、《国朝画识》而归。
二十三日晴。书院课期,热甚,未作。半夜雷电交作,大雨如注。
二十四日侵晨雨止,馀润犹存,凉意袭人,始有秋意矣。看《日知录》卷四,顾氏说《春秋》最正大直截。

味腴室日记
光绪十五年己丑
四月初九日,揭晓绶金来谈。在关圣前求签得“好于清夜把心扪”之句,余窃意签语甚吉,非五魁即二百名外矣。往米市胡同看红录,知绶金中四十七名。因偕四兄至会馆,适伟臣丈报到,中一百〇五名。徬徨至薄暮,归寺。晚饭后,将就寝矣,忽报录人至,第二百三十一名煇毓昆(〔眉〕扪心也,“忄”误为“火”)。次伯及厚存均来,谓“昆”字系“鼎”
字草书之误,必余中式无疑。余亦疑信参半,客去,心中忐忑不能成眠。
初十日,丙戌晴。李方往礼部看榜,余果中式第二百三十一名。因至电报局发常州电。
往源丰润取银七十两,归寺。饭后,至棉花三条胡同,谒第三房房师王保之先生(名培佑,山东平度人,癸未翰林),辞以考差后见。入城,谒座师昆小峰大司空(冈)、廖仲山少宗伯(寿恒)、壬午座师徐荫轩协揆(桐)、达峰大司马(乌拉喜崇河)、监临犊山藩尚(嵩申)、本科知贡举孙燮臣少冢宰(家鼐)、壬午房师刘次方侍御(纶襄)。出城,在会馆久坐。
十一日,丁亥晴。移寓武阳会馆。城外谒座师李兰荪大宗伯(鸿藻)、潘伯寅大司空(祖荫)、己卯宗师徐季禾宗丞(致祥)、拜大兴京官王友松比部(鹏运),索到印结一张。
因拜礼部李玉舟丈托其买卷。归来填亲供一张,写复试卷半本。大兄将出京至天津,余往送行,一言不得发而归。
十二日,戊子晴。大兄出都。写复试卷半本。亲友来道喜者甚多,不具载。饭后偕伟丈、绶金移寓起厝泮(在太和门之西首)。次伯来谈。
十三日,己丑阴。五鼓起,结束停妥。天明点名,人中左门。文题:“登太山而小天下。”(二句)诗题:“风传刻漏星河曙,得河字。”四点钟,三人同纳卷而出。往咸安宫谒次伯,并晤陆蔚廷年丈及冯仲梓,乘车出城。
十四日,庚寅晴。谒座师李兰孙大宗伯(鸿藻),并拜缪仲丈、汤伯丈。往魏乐胡同吊毕东河师之丧,壬午是日公祭也。饭后,写大卷四开半。复试报到,余取壹等第壹名。意外之喜,殊可惭愧。发常州电。伟丈一等第六名。晚饭后,仲先、稚和诸君来畅谈。接常州电。
十五日,辛卯晴。便衣谒徐季师,商量拜阅卷老师诸事。因人城谒阅卷徐应轩、乌达峰、嵩犊山师、席卿冢宰(锡珍)、吟涛抚宪(松森)、许星叔大司马(庚身)、翁叔平大司徒(同龢)、孙子寿少司徒(诒经)、朗轩少宗伯(宝昌),或见或不见。余卷出叔平师手。
灯下构策冒策尾,夜深方寝。
十六日,壬辰晴。谒城外阅卷祁子和抚宪(世长)、楫云阶少司寇(允升)、汪柳门少司空(鸣銮)。谒房师王保之先生。三场评语皆极华美,经文有“合观五艺足征根柢深厚”
之语,相赏可谓至矣。堂上已为李师所摈斥,适廖师所中二百三十一名第三房直隶卷一本,以卷头谬误撤去。房师往廖师处竭力为余卷说项,乃得补中。故余卷虽中于李,而实中于廖也。为房师知己之感安有穷哉!归寓,编辑策中各门空论,夜深方寝(托吴稚和带家信一封,并老丈寄家用银二十两)。
十七日,癸巳晴。写大卷三开。饭后编辑策论。何受丈、俞笏丈枉过。晚饭后,诣李玉舟处,托其办殿卷。
十八日,甲午晴。光梁自津还。知大兄已于十四日抵津,暂住电报学堂。偕孚丈往源丰润,孚丈借银二百两,写笔据一纸。因至财盛馆团拜。芷秋、竹芬演《小宴》,芷秋、莲
芬演《双思凡》,极佳。座师唯昆师未到。五点钟散。入城往子寿师处,送去殿卷两开。灯下编辑策论。
十九日,乙未阴。写大卷两开。蔚廷丈枉过。饭后访熙年,未晤。次伯来馆,送来制就松烟墨一瓶。灯下编辑策论毕。
二十日,丙申晴。日赤而光淡。次伯枉过。厚兄来谈。饭后在松竹制考具,入城仍寓起居注。
二十一日,丁酉晴。日仍赤。(〔眉〕本日殿试)三点钟起,饱餐,收拾笔墨。天大明始点名。中式名次单数人中左门,复数人中右门。余及伟丈均人中左。布置略妥,出至丹陛,向北行三跪九叩礼。赞礼者系满语,不可解,以意会之。跪受题纸,一荒政,二食货,三安攘,四蚕桑。九点钟,前二道对讫,先写,十二点钟两刻写就四开。午餐,对后二道,两点钟写起,六点钟毕。卷交监试王大臣,另草稿副本写两行,出交礼部堂官。伟叔尚少一开,候其交卷,七点钟同出。余卷第二开脱一字,以文理尚无碍,听之。此外一无疵病,不知可望前列否。赶前门出城,至馆已掌灯。晚饭后早寝。
二十二日,戊戌晴。日仍赤。晚,伟丈邀致美斋。
二十三日,己亥晴。偕伟丈至虎坊桥送芷渊。在次伯处午饭。归后写朝考卷二开半。
晚早寝。接伯父谕,并汇银贰百两。
二十四日,庚子晴。三点钟起,偕次伯、伟丈、幼润人内听宣。到东华门天已大明,步行穿西华门至西苑。日出如血,赤而无光。苑内绿树成荫,烟波浩渺,风景颇近江南。立待良久。七点钟,读卷大臣始出,传宣:状元临桂张建勋,榜眼德化李盛铎,探花汉军刘世安,传胪善化杜本祟。因至内阁少憩乃归。报到余二甲第二十九名,发电至常。伟丈二甲十三名。致诸弟信并书,托仲瑜同年带。
二十五日,辛丑晴。两点钟起,偕次伯、伟丈入内朝贺。卯刻,皇上自西苑还宫。辰初御太和殿受贺。自太和至长安重门洞开,殿廷东西密陈御仗,乐部奏乐,鸿胪传胪宣制:授状元为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为编修。二甲以下赐进士出身,三甲以下赐同进士出身。
三鼎甲出班就五品石跪。新贡士视中式名次,单数在廷西,双数在廷东,随班行礼毕,皇上退朝。礼部官捧黄榜置于龙亭内,出长安左门外张挂。余乃登车而归。接五、六、七弟信,写朝考卷三开半。灯下读试帖。发大兄信。
二十六日,壬寅晴。在低桌考凳上写朝卷四开。晚,厚兄、怀冰来谈。
二十七日,癸卯晴。入城拜翁叔平师六十正寿,少坐即归。闻大兄自津还,仍住护国寺。先遣李方往,余于饭后偕伟丈至寺。大兄恐余之往,先出门以避之。少顷,大兄返,见余车在门,复掉头而去。怨毒之于人诚深,然余自问并无丝毫开罪处也。仍偕伟丈归馆。
何寿丈枉过,送来张显庭年丈所制松烟明墨合一个。三点钟后移入起居注。
二十八日,甲辰(〔眉〕本日朝考。)晴。三点钟起。黎明自中左门点名入。论题“戒俗吏矫饰”,疏题“劳农劝民”,诗题“柳边人歇待船归,得归字”。三点半钟交卷而出。少坐即出城。次伯、仲固丈枉过。
二十九日,乙巳晴。偕伟丈至高庙,大兄反锁其门,隐而不见。前为段干木,今为泄柳矣。午刻,往安徽馆,赴孚生、士瀛、次云、士敬之约。傍晚报到,余一等五十七名。伟丈二等,殊出意外。
三十日,丙午晴。晨起偕绶金至翰林院看榜。买得全单一纸。朝元蕲水陈曾佑,余于直隶,当第五,可望馆选矣。发常州电。藜师枉过。午刻偕伟丈在安徽馆请士瀛诸君。散后,余邀诸君在馥春酒叙,掌灯即散。
五月初一日,丁未阴。拜城外客,至次伯处午饭。在徐季师、王保师处长谈。晚,微雨。怀冰诸君来。
初二日,戊申晴。接质甫信,殷殷以“虚怀若谷,不改本来”相勖,良友意厚,甚可
感也。接三哥、五弟信。发常州信,并寄去场作三篇,请燮师改削。晚,在元兴居与惕身、士敬公局。归后自敬来畅谈,一点钟始寝。
初三日,己酉晴。十一点钟始起。写外祖母信,并木匣两个,又上伯父一禀,并补服两副,均托孚丈带。
初四日,庚戌晴。晨起至城内外乡会房师、座师、复试阅卷师处拜节,顺访钟英。钟英邀德兴堂便饭。四点钟归寓,烦热特甚。
初五日,辛亥晴。至缪老太爷、汤伯丈、次伯、大兄处拜节。在次伯处午饭。偕四兄往打磨厂天乐园听小荣椿部戏,颇佳。绶金、厚兄亦至。傍晚归寓,接常州电。
初六日,壬子晴。为仲光写扇两柄。偕伟丈至翰林院演礼。诣次方师,并访秉文。晚,早寝。
初七日,癸丑晴。十二点钟即起,一点钟登车,将至西苑,忽然鼻衄不止,觅凉水扑治,良久乃住。抵苑尚早,在车中假寐片时。(〔眉〕本日新进士引见。)晨六点钟在西苑门外排班。七点钟皇上御勤政殿引见,背履历讫(〔眉〕恽○○,顺天人,二甲进士,年二十五岁〔惠按:先君于己卯入学时,系报十五岁,故较真年龄少二岁〕,朝考一等〔与普通引见不同〕),鱼贯而出。因谒见麟芝庵、陆风石两太老师。归寓酣寝。一点钟偕仲光往万福居,赴汤仲信之约。席散入城,诣次方师请日,壬午同房将请房师也。怀冰来谈。
初八日,甲寅晴。无事,写白折两开。傍晚,在次伯处久坐。
初九日,乙卯阴,大风,饭后微雨。偕季兄往肉市广和楼观小洪奎部,不甚佳。傍晚天复放晴。
初十日,丙辰晴。清晨余尚酣寝,仆人唤醒,知报到,余幸得庶常。因往次伯及老丈处磕头。归寓写拜前辈白帖。发常州电。接家信。伟丈用部属,可惜之至。
十一日,丁巳晴。拜老师。
十二日,戊午晴。拜老师,至翁师处,适值韬甫之祖太夫人八十正寿,因入拜祝,吃面而出。傍晚归。夜雨。接常州信。
十三日,己未阴晴各半。晨入西城拜谒,归寓。复至乐椿花厂,偕同房冯雨人、赵小鲁、江金波、端仲信、王仲光公请次方师,散后回馆题名,在文帝、武帝、魁星前拈香。再出拜城外同乡。
十四日,庚申晴。饭后入城拜谒。晚,至兴胜寺,赴胜吉之约。步月而归。
十五日,辛酉晴。饭前拜城外老师,饭后偕秉文、四兄至大栅栏庆乐园观同春部。夜,大风。
十六日,壬戌晴。入城拜谒。便衣诣大兄处,见之。
十七日,癸亥阴,微雨。入城拜客。饭后晴,归寓。偕四兄至浴堂濯垢。晚,在义胜居为怀冰、仲光、四兄吃中书梦,余及伟丈、绶金看梦。
十八日,甲子晴。入城拜客,归寓午饭。复至西城一行。晚,雨人来畅谈。
十九日,乙丑晴。入城拜客,归寓午饭。写应酬扇件。
二十日,丙寅晴。拜城外客。晤郑听湘,话先人旧侍事甚悉。此人现不知去向,一朝失足,遗恨千秋矣。晚,诣江韵丈,托其为两弟起文书。
二十一日,丁卯晴。拜城外客,归寓午饭。燥热特甚。写扇幅数事。发常州信,附去老丈一信。
二十二日,戊辰阴雨。七点钟起,至翰林院行上任仪。大翰林一员宣初十日谕旨,庶吉士等皆南向跪听。宣毕,行三跪九叩礼。复谒至圣祠、昌黎祠,十二点钟归寓。发湖北信,复吴哲甫,并附去老丈致越裳一信。晚,在老丈处长谈。
二十三日,己巳晴。夏至节。国忌,不拜客。写散馆卷半开。接伯父信,并银贰百两。
饭后在次伯处少坐,复往徐季师处送行。归至琉璃厂散步,买得《砖塔铭》一本,价四千文。
二十四日,庚午阴。偕同房诸君在乐椿园公请王保之先生(新阳李传元号橘农、嘉善郁保章号宪辰、贺县李孝先号南陔、武陵唐右桢号召皆、英山金鸿翎号汝仪、米脂高增融号再樽、宁陵吕敬直号恪符、泰安王济号既生、辽州刘秉钧号叔衡、富乎武瀛号仙航、临桂张其鎡号文明、乎定陈铣绶号鸾浦、太谷阎维玉号正堃),共十四人。未与名者三人(崔兴亿、郑襄、李延撰)。二点钟散。复至三里河拜薛叔耘年丈。
二十五日,辛未晴。四兄等入城考中书。八点钟入城拜客,在廖师处见蒙自杨鼎臣同年(增新,新分甘肃知县),年齿甚轻,而通达事体,论事皆息心静气,贯彻首尾。廖师极为首肯,余亦敬佩万分。自愧粗浮于事,皆仿佛依稀一无着落,大有告子“不得于言,勿求诸心”之弊。归来与伟丈谈及,自誓此后当向沉静一路加功,以期变化气质。接常州信,并闱艺三篇。道路泥泞,竟日摇撼不安,颇以为苦。
二十六日,壬申晴。巳刻往乐椿园赴王保师之召。徐贵来,知三兄及五、六两弟已抵都。席散,因至护国寺畅谈一切。接伯父谕并七弟信,又纫秋信一纸。傍晚归寓。
二十七日,癸酉大雨竟夜,道路成河。不拜客。写散馆卷一开。饭后诣王保师,送板价并谢昨宴。归,五、六弟来,至晚方去。在老丈处久谈。
二十八日,甲戌晴。拜南城客,往谢公祠,应冯梦华、章幼叔两同年之约。散后,复略拜客,归寓。三兄及两弟来。酉刻赴濮子泉年丈之召。
二十九日,乙亥晴。拜西南城外客,归寓午饭。复出拜客。晚,冯雨人招景华,偕仲光同往,召秦。发常州信两封。
六月初一日,乙亥晴。偕六弟往贡院看中书团号榜。大哥竟遭摈斥,至可凭者莫如字,而亦无凭,可慨也。阳湖取者五人:刘保良、吕幼龄、刘叔楠、季申兄、赵剑秋。五、六弟均来馆久坐。缪老太爷枉过。写扇件数事。
初二日,丙子晴。晨起,拜东城外客。因往福隆堂赴次方师之召。傍晚在高庙久坐,因邀三兄,五、六弟,厚兄,饮于便宜坊,并邀季兄及伟丈,伟丈未到。
初三日,丁丑晴。大兄两字来催搬寓,不致余而致李方,余只可嬉笑以答之。饭后,三兄来,同至琉璃厂一行,傍晚去。
初四日,戊寅阴。十点钟至翰林院上学。少顷,大教习福中堂、翁尚书均到,庶常等皆迎于二门内。教习更朝衣谒至圣,复更公服谒昌黎。庶常等皆排班。两教习升公案上任,起行交拜礼,相向三揖。庶常等行一跪四叩礼,后二叩,赞礼者唱免。礼毕各退。顺甲第进号书,十人一班,各执《大学》一本或《书经》进至教习前,教习以朱笔标“六月初四日”
五字于简端,乃退。以次号书毕,教习行,庶常皆恭送于二门外,各乘车而返。怀冰来谈。
晚,骤雨。
初五日,己卯晴。偕季兄至绳匠胡同拜次远伯母三十一寿,在彼午面。复拜西城外客数处而归。改削复试文。晚,雨。
初六日,庚辰晴。偕伟丈、季兄至草厂七条徐姓处,推邵子数。归寓午饭。赴湖南会馆团拜,黄榜请老师兼饯同年外官。散后拜客数家而归。
初七日,辛巳晴。拜东城内客,谒教习陆凤石师。
初八日,壬午阴。拜西城内客,在素礼庭世丈(麟)处午餐。归路至宣武门,大雨倾盆而至,暂在月洞躲避,幸不十分狼狈。雨稍小,疾驰而归。
初九日,癸未晴。往聘师处唁丧明之戚。在江苏会馆,偕孙叔和、刘伟丈、费屺怀、徐擘甫公请八县同乡。傍晚至琉璃厂一行。夜,写七弟及纫秋信,交仲光带。雨。
初十日,甲申晴。辰刻到庶常馆应开门课,题为“蛾子时术赋”(以“知类通达强立不及”为韵),赋得“夜雨长溪痕”,得痕字。先交诗篇,用白折写。大教习备午餐。餐后送教习去,乃归。江苏己丑同年在馀庆堂公饯苏人作令他省及他省人之作令吾苏者,余派分资而未往。中书引见,季兄记名,可喜之至。阳湖取五人,惟刘叔楠未用。
十一日,乙酉晴。闭门作赋。五弟来。傍晚偕三兄,五、六两弟往财盛馆观剧,己未团拜也。归馆已四鼓,三兄等在此下榻。
十二日,丙戌阴。六点钟起,送仲光起身,写课卷两开。偕伟丈往福兴居公请武阳同乡熟人。风雨交作,洒然生凉,座客皆有寒色。归寓复写字一开。
十三日,丁亥晴。写卷两开,令马贵交至翰林院。饭后至缪老太爷处,祝筱珊年伯母三十正寿。在次伯处少谈。复往高庙,久坐而归。
十四日,戊子晴。人城祝许星叔、廖仲山两师寿。又至东河沿答拜冯伯渊。饭后邀四兄、三兄、五弟至庆和园观小荣椿部,六弟因病未来。在束鹿堂买《缙绅》一部而归。接静之师信。写上外祖母禀,并礼叔信,为请封事。冯雨人邀福兴,却之。
十五日,己丑晴。发苏州信。在乐椿园请江韵涛、陆蔚廷、濮子泉、李玉舟、吴慎生五年丈,冯雨人同年,何受轩表伯,何润夫表兄,次伯作陪。暴雨倾盆,时止时作。
十六日,庚寅晴。写应酬各件。饭后至福兴居,赴查荫阶年伯之召,玉阶、隽臣代主。
散后步行而归。买山晓阁《古文赋汇题注》一部。
十七日,辛卯晴。次弟来。饭后,四兄邀三庆园同春部。接七弟信。
十八日,壬辰晴。偕伟丈、绶金在福兴公请会试诸君。散后同至广德楼,观小荣椿部。
十九日,癸巳晴。写应酬各件。品园舅自多伦诺尔来。饭后往西城内外拜客,在保之师处久坐。夜半大雨。
二十日,甲午阴,微雨,午刻偕伟丈至陶然亭,赴庄心和丈之召。用劳闿臣家庖,菜甚精美。中席先散,往福兴赴冯雨人之约。散后惕身拉往韵春,召秦,二点钟始归寓。
二十一日,乙未晴。阅台湾抚臣刘铭传复奏铁路一折,其意主于兴修,而指陈得失处支离廓落,一派谬说狂谈。任事之臣,才识如此,可为寒心,愤闷不怡者半日。午刻往同兴楼,赴邹紫东同年之约。孙叔和来谈。夜,次寅来此下榻。
二十二日,丙申晴。在乐椿园请大宛同乡,归往老丈处拜寿。
二十三日,丁酉天明时雷电风雨交作。会馆约课,设有午席。次伯来久谈。秉文邀万福,却之。
二十四日,戊戌忽晴忽雨,大似黄梅天气。一日看书写字。发七弟信。
二十五日,己亥晴。拟至琉璃厂,中途泥泞不得通,折回。次寅来。饭后偕四兄往同仁堂、桂林轩买物。笏东丈来,读别墅之“墅”如“署”音。客去查之,果音“署”,上声,在语韵,又别音“野”,义亦通。吾常读如“士”音,不知何本,字典并无此音。近今说字,以讹沿讹,反忘其本。若对人读“墅”如“野”,鲜不笑为认白字者。以此知处世接物,无一不当虚心。接七弟信。晚,在老丈处谈。胜吉邀万福,却之。写复静之师信。
二十六日,庚子晴。晨起往琉璃厂一行,以地图托松竹、含英、清秘寄售。次伯枉过。
二十七日,辛丑晴。先人忌日。饭后偕季兄至次伯处及高庙久谈。灯下看《困学纪闻》十则。
二十八日,壬寅阴晴各半。会馆第二课。往兴胜寺答拜乡试诸君。饭后偕季兄至琉璃厂一行,几有泥涂之辱。怀冰来谈。
二十九日,癸卯阴雨,夜益甚,达旦方止。看《困学纪闻》十馀则。
三十日,甲辰晴。一日看书写字。叔坤来。晚饭后在老丈处久谈。
七月初一日,乙巳阴雨竟日。惕身来谈。
初二日,丙午晴。饭后偕季兄至庆乐园观义顺和部。李慧叔邀福隆,却之。
初三日,丁未晴。入城拜宝师母寿,晤侄世兄东之、华政(裕启)。出城往兴升店,拜杨子英太年丈,又为荣履吉大令送行。午刻在福兴请端仲信、潘奕卿、史幼润、冯雨人,幼润未到。
初四日,戊申晴。迁居高庙。在粤东馆偕刘静皆(世安)、费屺怀(念慈)、姚棫卿(士
璋)、冯子庄(端)、宝龢年(丰)、李枚生(鹏飞)、曹价人(树藩),公请教习陆老师。冯系丁卯举人,姚则丁卯优贡也。
初五日,己酉晴。晨起至会馆,写扇件数事。午刻往广和居赴潘小斋之约。散后至同乐轩观同春部。酉刻,季兄邀福兴,席未终大雨倾盆而至,良久不息。坐待雨势稍小,狼狈乘车归馆。头眩恶心,手足冰冷,痧势甚重,刮之摘之,服药闻药,不见喷嚏。静卧半时始觉稍适,乃就寝。天明时遍体大汗,衣被尽湿,系服药太多,过于发散之故。接苏州信。
初六日,庚戌晴。疲顿异常,如坐云雾中。晚回高庙。
初七日,辛亥大雨竟日。饭后拟偕三兄至会馆,中途雨甚不得行,三兄折回,余坐车到馆。往广慧寺吊陈世兄之丧。夜住会馆。发常州信。
初八日,壬子晴。一日入城,往各师处送朱卷。归馆,次寅在此,遂同回高庙,中途几陷泥淖中。
初九日,癸丑晴,热甚。再入城拜客。出城至源丰润取银一百两。
初十日,甲寅晴。先慈忌辰。何寿丈邀馀庆,陆凤师邀燕善,潘奕卿邀广和,均未往。
一日在馆收拾行李,清理账目。
十一日,乙卯晴。遣马贵下潞雇船。往亲友处辞行。次伯邀晚饭,大雨骤至,偕季兄同车而归。积水不能行,遣人驼负以人。发常州信。
十二日,丙辰天竟放晴。九点钟与老丈及伟臣诸君揖别登车。三点钟三间房午尖。薄暮抵通西门,穿城至东关,觅船不得,只得在宏兴店卸车。石路吉屈崎岖,无三步平坦,入城后尤甚。肩痛如脱,骨震欲苏,地棘天荆,无此艰苦也。疲乏不胜,不食晚餐而寝。
十三日,丁巳晴。天明,魏喜觅到马贵,知昨日有水手在八里桥候予而未见。偕季兄至船中少坐,在复兴馆午餐,仍回店酣卧。四点钟行李二把手车始到,乃下船。
十四日,戊午天明骤雨,未久即晴。平明解维,水势盛涨,顺流而下。至上灯时行二百七十里至杨村,又乘月行三十里泊港口,可云神速矣。
十五日,己未阴。八点钟抵紫竹林,先至电报学堂访陈苍源昆仲、许锡珍,因乘轿至排头街,谒兰生族曾叔祖,在彼午饭。大雨骤至,不得行。傍晚始归,遂住学堂。
十六日,庚申阴雨。乘轿在城内外拜客。李傅相于余家世甚悉,谈及累代世谊,意甚殷拳。归学堂午饭,人甚不适,以曲茶治之。仍住学堂。
十七日,辛酉晴。知招商“新盛”船到埠,不得抵码头,泊于去紫竹林七十里之唐山口。因检点一切,发伟丈两信,并洋十九元,一由源丰润寄,一由洋关信局寄。四点钟放舟登轮,住上舱一间,甚凉爽。
十八日,壬戌晴。一日上货,不得开轮,闷甚。账房陈望生,宁波人;顾静川,太仓人,招呼极好。看《困学纪闻》两卷。
十九日,癸亥晴。货犹未上毕,二点钟始开出。大沽上煤,复停轮。看《困学纪闻》一卷半。
二十日,甲子晴。天明开轮。看《纪闻》两卷。
二十一日,乙丑晴。晨入黑水洋,半夜出黑入绿。两日风平浪静,饱食安眠。七次海轮,此为最适。看《纪闻》三卷。
二十二日,丙寅阴。一点钟过茶山,天色陡变,风浪颇大,幸已在内洋,不甚颠簸。
三点进口,四点钟抵埠。雨骤至,暂住吉升栈。剃头洗浴,如释重负。晚饭后,邀季兄在新丹桂观剧,归栈复久谈,乃寝。
二十三日,丁卯晴,郁热特甚。清晨即起,人城拜龚观察。出城拜张楚生、任逢年、徐旭山、陈连城。旭山在汉未回。饭后雨。傍晚偕张崧甫往恒裕昌(宝善街,店伙汪子谅,常州人)洋货店买物。上灯,邀季兄在序宾园晚餐。餐毕,季兄邀天仙观剧。发常州及京信。
陈望生邀同安里王月仙酒叙,余往而主人已去。
二十四日,戊辰晴。命仆人收拾行李下船。饭后至久安茗谈,玉人无恙,风致嫣然,坐对半时,颇有海上移情之趣。傍晚季兄邀坐马车往申园一巡,归已上灯。因邀张楚生、陈望生、顾静川、余熙臣、家善卿叔祖、季申兄于久安酒叙。乐事未已,别愁更牵,鬓语依依,弥增惆怅。散已十二点钟,乃回舟酣寝。余于熙臣定交最早,丰神洒落,才气纵横,自是一时英俊。年来江湖落拓,细行多疏,物议纷纭,颇不可耐。然语言之际极悔前非。临别赠言,殷殷以勿增气焰,勿食洋烟相勖。其人可惜,其才可爱,其情尤可感。余因世之毁熙臣者过于不齿,兹特表而出之。
二十五日,己巳晴。日出解维,一日顺风,惜逆潮而上,不得畅行。九十里泊黄渡。
二十六日,庚午早晴。风色极顺。十一点钟过陆家浜。饭后,舟人前后不和,心手不复相应,天又阴雨,多所耽搁,上灯始泊昆山。两日无事,唯以杜诗消遣。
二十七日,辛未阴。十一点钟抵阊门。剃头吃饭。雨势甚大,冒雨登岸,至大儒巷,又略拜客。雨益甚,仍回大儒。晚间,人甚不适,头眩发热,恶寒恶心,吃粥一盂而寝。一夜大雨如注。接七弟信。
二十八日,壬申雨仍不止。人略清健。饭后下船,夜甚凉。
二十九日,癸酉晴。移舟至枫桥,西北风大作,不得开行,停泊一日,闷极。傍晚雨。
八月初一日,甲戌晴。风仍不顺,勉强开行。晚泊南望亭。
初二日,乙亥晴。风仍不甚顺,午刻过无锡,索来纤夫五名。四鼓抵东仓桥。
初三日,丙子晴。七点钟抵家,衣冠登岸。知三兄处科侄殇去,甚觉可惜。三兄两次北闱,一抱黄门之戚,一增子夏之伤,殊难为情也。
初四日,丁丑晴。甚热。剃头。乘轿先到至亲处,兼吊虎臣五兄之丧,在彼午餐。四点钟归家。
初五日,戊寅晴。发京信。傍晚诣燮师畅谈。
初六日,己卯晴。热甚。出门拜客。饭后在家休息,略收拾书房。
初七日,庚辰阴。稍凉。饭后拜客。发京信。
初八日,辛巳阴。燮师枉过。饭后拜客。
初九日,壬午晴。写散馆卷半开,读赋数篇。
初十日,癸未晴。热甚,不减伏天,静坐犹汗流浃背。余生日,在祖宗司命前磕头。
又乘轿至府署谢太尊送礼,未见。复诣本家述川叔,少坐而返。吴葭生来谈,留其午餐,又许久乃去。读赋数篇。傍晚,士瀛来,晚饭酒。余腹甚不适,有痢势,以百洁丸治之。大雨雷电交作。
补录各省试差:五月初一日云南:平利李联芳,固始张星炳。贵州:南海陈如岳,临桂刘名誉。
均编修。
十二日广东:贵筑阁学李端棻,闽县修撰王仁堪。广西:怀宁陈同礼,长乐潘炳年,均编修。福建:嘉定副都徐季和师,山阴编修鲍临。
二十二日四川:天门仆少胡聘之,安顺侍读黄卓元。湖南:宁河编修高庆恩,宛平修撰陈冕。甘肃:桂阳陈兆文,望江檀玑。均编修。檀甫出都即丁外忧。
六月十二日湖北:闽县中书陈璧,崇仁编修华煇。江西:祥符副都沈叔眉师,太仓编修陆继煇。浙江:顺德少詹李文田,衡山编修陈鼎。
二十二日江南:安邱鸿卿李端遇,厢蓝户主承荫。陕西:潍县修撰曹鸿勋,吴县编修刘传福。
二十四日以承荫系江宁驻防,改曹为江南副,刘为陕西正,而承副之。
七月初八日山东:正黄礼右宝朗轩师,商城编修蒋良。山西:福山谢隽杭,仁和徐琪。河南:宛平徐致靖,历城李葆实。均编修。顺天监临:厢黄阁学文治,吴
县工尚潘伯寅师。
八月初六日顺天大主考:汉军正蓝协办徐荫轩师,厢黄藩尚嵩犊山师,番禺吏侍许筠庵师,钱塘户侍孙子授师。
同考官:正蓝侍读寿耆,厢蓝侍讲荫廉,黄县王锡蕃,内卿卢俊章,莒州管廷献,均编修。兴县检讨康洒清,沂水御史刘次方师,太仓陆宝忠,弋阳江澍畇,丹徒丁立钧,侯官陈舆冏,武陵周克宽,旌德吕珮芬,均编修。合肥检讨蒯光典,泰州赞若王贻清,江夏御史胡泰福,南昌御史童毓英,仁和礼主詹鸿谟。
十一日,甲申晴。稍凉。腹中仍不适,连服天中茶。写团折扇各一柄,读赋数篇,作试帖一首。接外祖母信,即作复函,并都中携来各件交原船带回。
十二日,乙酉晴。腹仍不甚适。读赋数篇,作试帖一首。史干丈、家竹坡叔祖过谈。
钱观生来,请其诊脉,开方。接伟臣信。灯下读试帖。
十三日,丙戌晴。巳刻赴葭生处陪吊,在彼午饭。饭后襄题神主,四点钟始归。田治庭年丈在此,因具礼谒见。灯下作试帖一首。
十四日,丁亥晴。次寅弟妇生日。写大卷半开。人颇不适,因搁笔。饭后身体凛凛有寒意。晚饭后寒热大作,因入内卧,夜热甚。
十五日,戊子晴。头痛而眩,体中时作寒热。拜节、祀先,均不能出,闷甚。发苏州信并件。
十六日,己丑晴。人甚燥闷,昏卧半日。傍晚,忽手足厥冷麻木,恶心头眩,大有急痧之势。赶请善针者来,挑之推之,始得稍定。钱观生来诊。
十七日,庚寅晴。热退而不楚,疲弱异常。观生来诊,谓予将发疟疾。接苏州信并月饼。
十八日,辛卯晴。发苏州信并书。饭后寒热大作,天明始退。
十九日,壬辰晴。一日无恙,略吃饭,避风不出。
二十日,癸巳晴。饭时寒热复作,连日请观生来诊,连进柴胡,亦无可如何。
二十一日,甲午晴。风块大作,自头至足,无一不痒,遍体爬搔,手为之极。观生来诊,谓伏邪外透,可望寒热渐轻。
二十二日,乙未晴。青果巷祭祖,余不得往。十一点钟寒热复来,观生来诊。
二十三日,丙申晴。一日无恙。发苏州本家信并件。在内无事,阅《通鉴辑览》元一朝毕。
二十四日,丁酉阴。寒热复作。
二十五日,戊戌阴,凉。精神甚疲。阅《辑览?明纪》。观生来诊。
二十六日,己亥阴。饭前寒热即作,困顿一日。
二十七日,庚子阴。接京信并三兄等闱作三篇。阅《明纪》。观生来诊。
二十八日,辛丑阴。十点钟寒热即作。
二十九日,壬寅晴。秋分。闷极无聊。肩舆祭祠,礼毕先归。晚阴雨。观生来诊。
三十日,癸卯阴。八点钟寒热即作,余服观生药,毫无效验。渠亦鼷鼠技穷,因停药。
闻朗存言,五、六两弟于廿六起身,三兄则决意候榜。阅廿四日谕旨,京师大雨雹,雷火焚天坛祈年殿。
九月初一日,甲辰阴。饭后忽发寒热。
初二日,乙卯阴。八点钟寒热即作,饭后四点钟退,少顷复作,一日两疟,奇哉!发苏州信。
初三日,丙辰饭后发寒热。
初四日,丁巳阴雨。十点钟发寒热。观生来诊,谓予间疟转为日作,此佳兆也。
初五日,戊午一日雨不止。饭后发寒热。发苏信。
初六日,己未阴雨。(以下连日发寒热。)
初七日,庚申阴雨。
初八日,辛酉阴雨。
初九日,壬戌阴。接苏州信并小菜。
初十日,癸亥阴雨。接五、六弟信,知其于初八日抵申。数日在内,病退后阅选《得月楼赋》甲乙丙丁四编一遍。
十一日,甲子阴雨。病退后闲阅石天基《传家宝》中“知世事”一种,于人情物理阐发特精,大有益于持躬涉世。接苏信。
十二日,乙丑阴。五伯送来贺仪三十元。望京电甚切。七弟在顾文光打听北榜消息,知于明日揭晓。
十三日,丙寅阴。仲光来,因偕至协兴,余连饮热黄酒四杯,觉遍体温暖,略吃菜吃饭,复至宛委山庄一行而归。寒热竟不至。夜雨。
十四日,丁卯雨。外间已报五人(吕椒生舅〔樵光〕、刘浩〔如瀚〕、安生丈〔学诚〕、董受之〔受祺〕,又汪姓系徽籍人常州学)。(〔眉〕汪名应度,号春宇。又知庄秉澄〔雅藩〕中式大兴籍,余己卯同案也。又吴稚英〔琳〕寄河南籍,本省榜。)椒舅年四十七,文战十有二次,绩学晚遇,有志竟成。刘氏棣萼交辉,可云佳话。董系绶金胞兄。至掌灯家中尚不得电音,知三兄等无望矣,废然而寝。
十五日,戊辰阴晴各半。发苏州信,五、六弟抵里。接老丈、伟臣、绶金三信。
十六日,己巳阴。看《困学纪闻》卷二。偕两弟谈。
十七日,庚午晴。发伯闻师信并朱卷。夜间伯母肝气大发,胃脘作痛,呕吐不止。余等于二点钟均起,延观生夜轿来诊,谓系肝阳犯胃。医去,痛略平。余乃就寝,时已四点钟矣。
十八日,辛未阴,风甚大。看《纪闻》卷二,复读试帖。晚间季兄、与九、莒生来谈。
毕文荣来。
十九日,壬申晴,风颇大。早,往隔壁张处祝慎之舅公七十寿。季兄及与九、莒生来谈,三点钟始去。看《纪闻》卷二。“躁火鼢脒黼黻”,林艾轩谓璪火为一物,而引《考工记》“火以圜”为证,此郢书燕说也。璪、火为二,郑、孔皆无异议。《说文》玉部璪云:“玉饰,如水藻之文。”下引《虞书》云云,是璪为水草文之证。鸟兽跄跄,马融以为笋虚;凤凰来仪,吴棫以为箫声之和。果如此说,古圣人作乐之神,天神、土地祇降感通之妙,全不见矣。
二十日,癸酉阴雨。看《纪闻》卷二数则。金仁山伯益、伯翳辨极明确。晚读试帖,灯下看《近思录》。
二十一日,甲戌阴雨。祭祖开贺,来客不少,午刻大祀先于大厅,助祭者绍兴、六叔、澄甫、季申、念劬、三兄、善庆、与九、莒生、寿椿、四弟、伯诚侄,吃酒饭,兴甚豪。三点钟客尽去。酬应一日,颇觉劳碌,乃静坐稍憩。看《纪闻》两则。灯下看《近思录》。接苏州信。
二十二日,乙亥晴。耔云丈来谈。写对两付,看《纪闻》数则,“五观”一条,翁氏注精当之至。
二十三日,丙子阴雨。吴葭生来谈,许久乃去。写京信数封,看《纪闻》数则。
二十四日,丁丑阴。特祭宗祠,与季申兄合办。助祭者十七人。饭后微雨。归略不适,适观生诊伯母病,余附诊焉,谓系感冒凉邪,汗之即愈。伯闻师自乡上城枉过,未晤。
二十五日,戊寅阴晴各半。发老丈信,附致伟臣信(为请封事)、周松斋信(为刘咏丈处事)。绶金复信,为五弟虚症颇剧,延余伯初来诊,谓病虽沉重,然一时不至成瘵,当可医治。南闱揭晓,武阳获隽者十人(张鹤龄丈〔鹤龄〕、刘葆真〔毓麟〕、薛葭生〔绍元〕、
庄士兰〔兴〕、朱湛恩、徐汝翼、谈承恩、杨振祚、李宝箴、姜麟书),南北共十七人,可云盛矣。
二十六日,己卯晴。燥热异常,易重棉为两夹。地湿如水,潮气上蒸,颇不可耐。天时不正,唯有择爽垲静坐观书以避之。重光来,谈及久雨不止,将成大歉。苏、松、常镇本有积谷数百万石,八月初浙省大水,米价增至斤四千馀文,四郡商民以本年秋收可望全丰,转瞬新谷即出,因将陈谷运浙贩卖,获利颇巨,而各囤为之一空。此时米价翔贵,各肆倒闭,府县出示劝其平粜,禁其居奇,其实粒米无存,将至接济断乏矣。时势如此,殊切杞忧。夜,西北风大作,稍有寒意。
二十七日,庚辰阴,甚寒。送两先生关书。抄赋读本一篇。看《纪闻》数则。文王受命改元,异说纷纷。《书?西伯戡黎》正义至谓貌虽事纣,内秉王心,其诬文王实甚。翁注引《竹书纪年》:帝辛三十三年,王锡命西伯,得专征伐。沈约注云:文王受命,九年大统未集,盖得专征伐,受命自此年始。且《纪年》于帝辛之四十二年,分注云:周武王元年,《逸周书?柔武解》:“维王元祀。”注云:“此文王卒之明年。”《大开武解》云:“惟王一祀。”
是武王即位改元,无因文王之年之说也。伯初来诊,开参耆以培养髓液。接大、三兄信,知六弟得挑誊录(房师何人,尚未探悉)。三兄于廿二起身。夜复雨。
二十八日,辛未阴雨。抄赋一篇,复读赋数篇。发苏州信。伯初来诊。
二十九日,壬申阴雨。霜降节。读赋数篇,看《纪闻》数则。晚饭后五弟病忽增剧,余适发风块,热而且痒,不得出视,焦急万分。伯初来诊,谓将发间日疟疾。五弟身体甚亏,曷能禁此,心焉忧之。
十月初一日,癸酉晴。读《唐赋》十馀篇。伯初来诊,余亦附诊,谓系肝疾未平,风阳上僭,宜以药疏之。
初二日,甲戌阴。写对七付,抄赋一篇。灯下阅《纪闻》数则。伯初来诊。发费屺怀同年信。
初三日,乙亥阴雨,入夜弥甚。抄赋一篇,阅《纪闻》数则。九五福言富不言寿,吴太易之说最精。
初四日,丙子阴。肩舆出门谢客,行至西下塘,大雨不止,狂奔而归。抄赋一篇。发吴道甫信,为三兄将续娶事,并附致珽卿信,均有朱卷。夜雨达旦。伯初来诊。
初五日,丁丑晴。抄赋二篇。伯初来诊,谓疟疾虽退,脉象软弱无神,阴阳两亏,宜兼培益。接屺怀复信,知江苏将成灾歉,情形中丞已附片陈明。入晚北风大作,略有晴意。
初六日,戊寅晴。杂事不得静坐,抄赋一篇。元直来,谈古今甚洽。灯下看《纪闻》。
初七日,己卯晴。天气如能不变,两邑晚稻可望收成。磨墨看书。接外祖母信,又长洲县学信,惊悉礼堂表叔于初三日戌刻捐馆,叹诧不怡者久之。灯下看《近思录》。程子砚云:“有主则实,邪不能人。”后又云:“有主则虚,无主则实。”朱子所释,亦未详尽。愚意颇疑后义不如前义之确。沉思累时,仍未通释。
初八日,庚辰晴。杂事不能静坐。伯初来诊。
初九日,辛巳晴。早起诣鹤龄丈处,送喜伯。闻师枉过。饭后往答谒,未见。顺谢客。
成儿患气喘,晚饭后势甚剧,急请观生,因病不至。乃请湘溪诊,云肺胀须防。丑寅二时,以麻黄治之,服药后喘更剧,且见汗,只可停药。一夜不眠。三兄自北返里。
初十日,壬午晴。天甫明,唤推惊者来视,云系喉风。观生亦来,所见相同,谓须防气脱,姑以黑锡丸救之。午后气略平,稍能进食。刘先生荐其令岳何翁惠艺,自乡间延来,诊系痰喘,开平降方而去。观生复来,云虚火上升,尚在险途,第较早间略和,可以进药。
夜间颇能睡息,众人之心少安。又有乡医曹姓,三叔婆荐其来诊,不甚有把握。
十一日,癸未晴。请观生,知其于昨晚赴锡,怅恨之至。又不敢杂以他医,恐反偾事,只得仍将昨方尽服一剂,饭后气渐平。写对四付。
十二日,甲申阴,有风。晨起肩舆出小北门,特祭黄塘乡秦村嘉善庵先茔。两点钟至青果巷午饭。饭毕出东门,特祭三里庵又骙公茔。归家已傍晚矣。代外祖母写致张雪桥丈信,因交局寄山东。
十三日,乙酉晴。读赋。饭后访叔起、季超两丈,在彼久谈,抵晚乃归。灯下代鹤龄丈作试帖一首。
十四日,丙戌晴。答拜陈伯商前辈。孚生丈来谈,士瀛丈亦来辞行(将至浙到省),剧论乃去。灯下看《近思录》数则。四鼓,正酣眠,六弟来唤,云五弟气喘过剧。急披衣登楼视之,屡濒气厥。至五鼓稍定,乃归房稍憩。
十五日,丁亥晴。立冬节。请观生早轿,正在诊脉,肝风大作,目眩筋孪,手振气逆,大有痉厥之象,急治以柔肝之剂,午后稍定。竹坡叔祖召饮,余已作简辞谢。旋因伯父有话须商,仍至周线巷一行。客已将散,少坐即返。晚复请观生,候至三鼓不至,疲甚乃寝。接苏州信。
十六日,戊子阴。观生来,云昨晚在友人处夜饮,十二点钟归寓,始知余处往请,夜深不克来。诊五弟,云肝阳虽平,然肝脾肾均亏,恐致复僭,开柔肝填髓方而去。成儿气喘已平,亦开方调理。写大卷一开。
十七日,己丑晴。敬轩来谈。写大卷半开。往局前祝姑母寿,傍晚始归。灯下看《纪闻》。发苏州信。观生来诊。
十八日,庚寅晴。先慈生辰,拜供。读赋写字。饭后诣燮师长谈。傍晚在通桂小酌。
灯下看《纪闻》。
十九日,辛卯晴。作试帖一首。饭后孚丈来,因同至局前,写喜事各帖,晚饭后乃归。
二十日,壬辰晴。作《野舍时雨润赋》,以“一雨及时人种田”为韵。灯下看《遁庵文集》,系宜兴储广期先生(方庆)所著。先生为礼执先生之父,于同人先生为从侄行。是集则同人选定评点也。
二十一日,癸巳晴。傍晚至宛秀买新翻储选五种(《左传》、《八大家》未出)。
二十二日,甲午晴。朗存表棣与椒生舅令嫒缔姻完娶,季兄为媒,余为灼。是日过日帖。午刻前往男府,宴毕,押帖至女府,掌灯归。灯下阅遁庵文,喜其理势兼明,行文亦有得于昌黎、六一。
二十三日,乙未晴。朗诵《史记》数篇,颇有会于叙事文提勒之法。饭后写对六付。
接苏州信。
二十四日,丙申晴。写对十馀付,甚矣,身为人役也。
二十五日,丁酉晴。刘先生在协兴请余逸斋,约余作陪。早起同往余处,以便偕行,始知刘先生请客之柬误廿五为初五,致逸斋先约而他出。余因邀刘先生至馆,早餐而归。
二十六日,戊戌晴。连日东翻西阅,信口诵读,毫无一定之业。悠悠忽忽,可愧也,可惧也。
二十七日,己亥晴,甚热。晨起,刘先生仍申前约。余先往,刘先生往约吴剑龙,余至协兴则逸斋已在,系余伯初作东,见余皆邀人坐。谈饮至终席而刘、吴不至,余只得先面以俟。少顷,刘先生到,余已扰伯初,不复能下箸矣。归后,女府遣肩舆来迓。午席散,押同嫁装(常人谓之行家)至男府。掌灯归,人颇不适。
二十八日,庚子晴,尤热。先往男女两府道喜。回拜孙叔和同年(无锡来)。归寓午饭后,男府来迓,三点钟席散发轿,余同往,俟女府发轿而返。晚,疲困特甚,早归。
二十九日,辛丑晴。人不爽健。胜吉送来老丈信一封,有银二十两,系恳其代划者未交来。饭后即发复信,附去董绶金家汇银信一封。傍晚,拜胜吉未晤,在管处少坐而归。拟明日巳刻与孚生丈、季申兄公请叔和,假座园中,请胜吉、稚和作陪。胜、稚皆来谢,叔和亦以明早回锡辞不赴。晚不适早卧。叔和自来,乃出谈,久坐而去。夜发热头眩。
三十日,壬寅晴。小雪。一日热退不楚。观生诊五弟兼诊予(此系初一事),谓系感冒风邪,药之即愈。在内无事,读储选西汉文。
十一月初一日,癸卯阴。一日养病不出。接苏州信。
初二日,甲辰阴雨。先中翰生辰。避风不得出。发五伯信。江西便人来,带到余托恒甫所购局本《朱子全书》一部(四十本,价三元)。
初三日,乙巳阴雨。养病。接老丈信,内附伟臣信。连日读汉文,觉贾生之文善于蹴起逆势,故特见雄健。
初四日,丙午阴,西北风,天骤寒。病愈,而肝气不甚平,以十制陈皮治之。
初五日,丁未阴。
初六日,戊申阴雨,间有冰珠。
初七日,己酉阴。写扇、条数件。孚生丈来谈。接胜吉信,划款竟食前言,人之无信,何以行哉!
初八日,庚戌阴。抄赋二篇。发伟臣信,为请封事,开去履历一纸,附上老丈一函。
灯下用朱过批《大云山房文集》十馀篇。此批向系传录本,或云子居先生自加,或云白本文太史所评,今未能定,大约两说均不可信。(文中有自记者,俱低一格标明白记。批本有称子居文云云,其非自加可知,且语气亦不类。初集文俱成于嘉庆以后,其时白本文已卒,不及加评也。)余意圈点或系自加,评语则当时友好知文者所加也(〔眉〕或云吴仲伦先生评,近之)。近时湖北本家镌于书局,圈点只具首尾,苟略殊甚,且有脱误,不足据。余以两本参订,稍觉整齐。发苏州信。
初九日,辛亥阴。抄赋二篇。饭后稚和来畅谈,抵暮乃去。因往通桂,与季兄合为孚丈、士敬饯行。灯下批《大云文》十五篇,卷一毕。
初十日,壬子晴。抄赋三篇。
十一日,癸丑晴。抄长赋二篇。饭后批《大云文》卷二十馀篇。写八叔信并朱卷,交季旭初带。
十二日,甲寅晴。往潘桥扫墓。伯父一舟,余与六弟一舟,十点钟开。西北风甚顺,扬帆而行。沿途水没低田,几成巨浸。掌灯初抵潘桥。
十三日,乙卯晴。行墓祭礼。十一点钟解维,适值东南风,往返俱顺,快意之至,傍晚泊戚氏堰。余腹甚不适,连泻三次,幸夜中不至起旋。
十四日,丙辰晴。复乘东南风而行,九点钟抵家。腹疾已愈。接大兄信,诬毁五弟甚力,薄矣哉!灯下批《大云集》卷二毕。
十五日,丁巳晴。大雪节。甚热。抄赋二篇。饭后至大街及千秋坊看屋,以三兄喜事将为女府设公馆也。顺访幼舲不晤。至北岸管处一行,检点树荃先生诗词板,交子容刷印。
灯下批《大云集》卷三。接外祖母信并件。
十六日,戊午晴。至麻巷吊庄宣之封翁,观子巷吊史燮甫太年丈及子贞年伯母之丧,均代伯父陪吊。午初归,抄赋一篇。灯下批《大云集》卷三毕。
十七日,己未晴。抄赋两篇。仲光来谈,以哀启嘱余改削,为归并移易,令五弟缮写。
灯下批《大云集》卷四。
十八日,庚申晴。抄赋两篇,兼披阅馆赋十馀篇。仲光来谈。灯下批《大云集》卷四毕(初集终)。
十九日,辛酉晴。抄赋两篇,是选钞毕。大率局求其整,机求其圆,句求其庄,字求其稳,皆平妥精能,施之殿廷而无弊者也。灯下读《史记储选》。
二十日,壬戌晴。读赋。为礼叔作墓志一篇,局法、调法悉本庐陵,所嫌者太似耳。
然初学作古文,必从规模始,然后几于变化。姚郎中曾言之,余唯谨守绳尺,益加自勉而已。
二十一日,癸亥晴。读赋。傍晚偕六弟下船,往上店祭祠,开至白家桥泊焉。读《史
记》,略有会于抑扬锁勒之法。
二十二日,甲子晴。五鼓解维,九点半钟抵上店,十二点钟行礼,余主祭,六弟读祝。
饭后返棹,八点钟抵家。晚颇疲,早寝。
二十三日,乙丑晴。西桥、仲光先后来谈,遂至半日。发大兄信,并刘谷生官照三纸,功牌一纸,交谷生自寄。
二十四日,丙寅晴。往河庄祭祠。饭后下船,开三十里至奔牛泊焉。读《史记》封禅、平准二书,细玩其脉络之细,渡接之清,波澜之妙。
二十五日,丁卯晴。向明解维,开二十五里至夏墅,衣冠上岸,谒仲山叔祖。因晤本家六十七世至七十一世十馀人,设酒菜留予早餐。水路本可到石桥湾,缘彼处无人招呼,乃在此易舟而轿,徐贵乘小车。令船放空至石桥。行七里至牛郎庙小憩,见六十七世本家两人,设鸡子酒,意甚殷拳,酒味甘如饴。八里过万岁镇,相传为梁武帝故里。五里抵河庄,有砖城,周围三里。北门外十馀里濒江。因在永大质当下榻。傍晚竹坡叔祖亦来。
二十六日,戊辰阴。先至祠堂瞻仰,规模宏敞,门外为“鄱阳世泽”横额,衡阳彭雪琴宫保书。第一席为光裕堂,亦彭宫保书,中悬御书“福”字额,旁悬“理学名儒”(逊庵公)、“瓯香三绝”(南田公)等额。第二席为正寝,祀汉梁王相贞道府君、宋提举常平茶盐公事方直府君、南分始祖承之府君、北分始祖述之公。左夹室为“崇德”,祀逊庵公、南田公、孝子庸之公及庚申殉节诸人。右夹室为“报功”,祀有功于宗祠者。东庑为“显亲扬名”,祀科甲诸公,先府君与焉。西庑为“源远流长”,祀各分支祖及捐资人祠各主。第三席为女寝,祀始祖妣傅夫人以下。左夹室祀“节孝”,右夹室祀各“命妇”。十二点钟开祭,余在前寝主祭,礼与上店宗祠同,而更繁重。一点半钟礼毕,在质当午饭。微雨。三点钟乘小车至石桥,陆行十里,一路暝烟四起,村落苍茫,洵画景也。掌灯抵船,因上岸谒见各本家,见六十六世、六十七世两人,馀处以阴黑不得遍往,托二公为致意,乃开船。十里至夏墅泊焉。
时已二鼓。
二十七日,己巳晴。未明开船,至奔牛风大顺,十二点钟抵家。在路看《朱子全书》卷一(《小学》,《为学之方》),至中余病痛处,不禁悚然。
二十八日,庚午晴。冬至祭祠以明日先祖妣忌辰,提今日行礼。晨起先至十八家村赵处拜寿,继至宗祠,饭后归。复往燮师处坐谈。
二十九日,辛未,冬至节作赋。燮师枉过。
十二月初一日,壬申晴。读赋,读韩文,灯下看《朱子全书?为学之方》。接苏州信,发大兄信,为燮师请封事。
初二日,癸酉晴。发苏州信并银壹百贰拾两。
初三日,甲戌晴。江苏即用县郁宪辰同年(保章)来。饭后往答拜,兼拜李子康,均未晤。收拾书箱,趁天气和暖,闲暇无事,将所有书籍俱整齐紧排,为明岁北上之计也。灯下看《朱子全书》。
初四日,乙亥晴。一日收拾书籍。灯下看《朱子全书》。
初五日,丙子晴。一日收拾书籍。
初六日,丁丑晴。往伯方大伯处陪吊,在季兄处午饭,复往襄题主,归已曛黑矣。发徐伯闻信。
初七日,戊寅晴。收拾书籍毕。灯下看《朱子全书》卷二《存养类》。女府到常。
初八日,己卯晴。往赵源盛买庚帖等。史提珊来拜。饭后女府上岸,移入大街市房。
写帖数付。
初九日,庚辰晴。写帖毕。缛节繁文诸多可省,而吾乡俗例牢不可破,亦无可如何之事也。灯下看《朱子全书》。
初十日,辛巳晴。连日心颇不定。朱子云:“心有事时当如无事时。”余涵养太浅,少
经事即觉憧憧,可恨可愧。灯下在伯父处立语良久,说祖父事甚悉。先世以寒苦起家,而余辈坐享其逸,若不勉自砥砺,何以为人!十一日,壬午晴。往天王堂巷张处陪吊。饭后写对数付。
十二日,癸未晴。
十三日,甲申晴。三兄过定。男媒家竹坡叔祖,女妁史干甫丈。幼润来道喜。灯下细读《史记》屈原、伯夷列传。《伯夷传》以“名”字为主,通幅波澜顿跌,无非宕出此意,至末幅乃与点睛。《屈原传》以“怨”字为主,却仅以中幅两见,如大海中日影,空山中雷声。柳子厚之“参之太史以著其洁”,洁非节字缩句之谓,乃意无夹杂、墨无旁沈也。若以字句求之,则《史记》文字之可节者亦多,安得谓之洁耶?因思陈寿《三国志》,昔人称为高简有法。所谓简者,其妙在刊落琐屑浮诞与不甚可信之事,独举要辞,所以为有法。宋子京修《新唐》,只是于字句加功,虽事增文省,以语古法则远矣。
十四日,乙酉晴。写琴条两幅。灯下读《史记》留侯、陈平世家,多用倒勒总钤之笔,最可玩,知此便无散漫之病。又读《孟苟列传》,以宾形主,主意提得分明,则虽宾繁于主,无非为主意出力。同人先生此篇旁批最佳,宜细审之。夜寒甚。又思《伯夷传》为列传之冠,拈“名”字作主,则此下凡列于传者,皆有“名”者也。传末云:“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自负亦复不小。
十五日,丙戌晴。小寒节。往崇德寺王仲光处陪吊,面后归。午刻在局前陪先生饮,傍晚归。灯下读《史记》数篇。《管晏列传》固是借知己发慨,然细详史公之意,则以管仲、晏婴事迹言论详见于《春秋左氏传》及所著《管子》、《晏子》中,世间多有其书,不胜载,亦不必载,故转就一二轶事曲折写尽其生平,行业则以总语隐括之,所谓见一羽而知凤,见一毛而知麟也。构局苦心,赞语中固明言之,后世知此者鲜矣。
十六日,丁亥晴。八叔处九妹许字胡式嘉姑丈之子多嘉表弟,余作女媒,往来两处,灯后方返。
十七日,戊子晴。费屺怀同年自苏来。连日料理各事,颇忙。
十八日,己丑阴。答拜屺怀,未晤。陶念乔、吴稚和两同年招饮,却之。晚,稚和复来邀,乃往。座唯屺怀、干甫。席间谈丹徒县知县王仲芳大令(芝兰)治行甚悉,真一时能吏也。
十九日,庚寅晴。清晨起,衣冠酬贺客,跪拜甚劳。午刻祭祖,三点钟发轿,掌灯始回。十一点钟见礼,庙见诸事悉竣,乃送人洞房。十二点钟共寝。
二十日,辛卯晴。往女府谢亲,例不见。徐先生放学回宜兴。
二十一日,壬辰晴。会亲,请仲屏姻伯母及提珊,均谢。饭后往拜女府,略坐而回。
二十二日,癸巳晴。女府折柬来请,亦谢不往。至马山埠董处陪吊,客甚少,久坐乃归。灯下作《先府君事略》,未脱稿。
二十三日,甲午阴。甚寒。饭后雪。傍晚肩舆至青果巷吕宅赴送梅生二舅母之殓。祀灶。
二十四日,乙未仍雪。一日唯以手谈消遣。
二十五日,丙申阴。雪止甚寒。清晨乘轿至各处拜客。午后谢质甫来。
二十六日,丁酉晴。过年。提珊来。
二十七日,戊戌晴。
二十八日,己亥阴雨。算清各账务。
二十九日,戊戌阴,雨止。
三十日,己亥阴。晚,祀先毕,诸兄弟团坐畅饮,颇得乐趣。
(庚寅春正弟毓巽补记八日)

味腴室日记

《澄斋日记》 相关内容:

后一:2

查看目录 >> 《澄斋日记》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