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5

 世宗大定二年敕御史台检察六部文移稽而不行行而不当者皆举劾寻又诏御史台自三公以下官僚善恶邪正当审察之八年令监察御史分路刺举善恶以闻尚书省具监察御史才能者疏名进呈以听制俟任满御史台奏其能否仍视其所察公事具书于解由以送尚书省十九年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一等科之闗亲者许廻避二十一年令监察职事修举者与迁擢不称者大则降罚小则决责仍不许去官二十九年二月章宗已即位敕御史台自今监察令本台辟举任内不称职者亦从奏罢御史台奏台官不得与人相见盖为亲王宰执怙势之家恐有私徇则无以访知民间利病官吏善恶诏自今许与四品以下相见三品以上如故明昌四年勅自今御史台奏事修起居注并令廻避承安二年勅御史台纠察謟佞趋走有实迹者泰和元年制猛安谋克并按察司监察御史止按部纠举有罪则并坐监临之官又御史台奏在制按察司官比任终遣官考核然后尚书省命官覆察之今监察御史添设员多宜分路廵行每路女直汉人各一人同徃从之二年谕御史台诸诉事于台当以实闻不得輙称察知三年诏监察等察事可二年一出又诏遣监察御史分按诸路所遣者女直人即以汉人朝臣偕遣者汉人即以女直朝臣偕七年敇尚书省自今初授监察者令进利害帖子以待召见宣宗贞祐元年九月减定监察御史十二人二年定监察御史黜陟格【王圻续通考载黜陟格以所察大事至五小事至十为称职数不及且无切务者为庸常数内有二事不实者为不称职】兴定元年九月更定监察御史失察法三年定御史上下半月勾检省中制勅文字四年减监察御史四人五年更定监察御史违犯的决法又敇监察所弹事同列不得与闻着为令元光二年罢行省所置监察御史兼弹之职
  又所属登闻检院有知登闻检院同知登闻检院掌奏御进告尚书省御史台理断不当事又有知法【女直汉人各一人】海陵正隆二年诏尚书省凡事理不当者许诣登闻检院投状院类奏览讫付御史台理问哀宗正大元年诏登闻检院毋锁闭防防听有寃者陈诉又登闻鼓院有知登闻鼓院同知登闻鼓院事掌奏进告御史台登闻检院理断不当事宣宗承安二年以谏官兼知法二人【女直汉人各一人】
  【臣】等谨按登闻鼓院虽非御史台所属而所掌畧与登闻检院同故附载之元明仿此
  又按百官志有审官院【承安四年设卫绍王大安二年罢之若注拟失当令御史台官论列】知院一人掌奏驳除授失当事【随朝六品外路五品以上官除授并送本院审之补阙拾遗监察虽七品亦送本院或御批亦送禀惟部除不送】同知审院事一人又掌书四人【女直汉人各二人以御史台终举人择充】虽暂设旋罢亦并其职于台官特附録焉
  元御史台掌纠察百官善恶政治得失有御史大夫中丞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各二人
  所属经厯一人都事二人照磨一人承发管勾兼狱丞一人架阁库管勾兼承发一人
  世祖至元五年始立台建官官七人有大夫中丞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典事等又检法二人狱丞一人七年改典事为都事十九年罢检法狱丞二十七年始置经厯一人成宗大徳二年令御史台稽察枢宻院案牍仁宗皇庆元年增中丞为三人二年减一人英宗至治二年增大夫一人后定置官如上顺帝至正五年以贺惟一为大夫赐名太平旧制台非国姓不授故特赐防古名
  元史张雄飞传曰雄飞言于世祖曰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不职者即听纠劾如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帝善之
  亷希宪传曰阿哈玛特言庻务责成各路钱谷付之转运必绳治之事何由办希宪曰立台察古制内则弹劾奸邪外则察视非常访求民瘼禆益国政事无大于此者若欲罢之必使上下专恣贪暴公行然后可耶阿哈玛特语塞
  董文用传曰至元十六年阿里布复请行台呈行省比内台呈都省例诏集朝臣议之文用曰御史台譬如卧虎虽未噬人人犹畏其为虎一旦摧抑之则风采薾然无复望矣伊寔特穆尔亦言其不可事遂寝
  崔彧传曰至元十九年彧言台臣今惟御史有言臣以为台官皆当建白又选用台察若由中书必有偏徇合从本台选择御史初用汉人十六人今用防古十六人相参廵厯从之
  又殿中司殿中侍御史二人至元五年始置凡大朝防百官班序其失仪失列则纠罚之在京百官到任假告事故出三日不报者则纠举之大臣入内奏事则随以入凡不可与闻之人则纠避之
  又察院监察御史三十二人司耳目之寄任刺举之事至元五年始置御史十一人悉以汉人为之八年增置六人十九年增置一十六人始参用防古人为之二十二年参用南儒二人至正三年诏作新风宪在内之官有不法者监察御史劾之在外之官有不法者行台御史劾之岁以八月终出廵四月中还司辍耕録曰监察御史署衔无御史台三字以为天子耳目之官非御史大夫以下可制也行台则不然
  登闻鼓院【至元十二年立】如为人杀其父母兄弟夫妇寃无所诉听其来击其或以细事唐突者论如法
  【臣】等谨按元史百官志至正十七年七月置四方献言详定使司掌考其所陈之言择其善者以闻于上而举行之详定使副使掌书记各二人中书官提调之虽非御史台所属而所掌近于谏官故亦如金之审官院附载焉
  明都察院有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又十三道监察御史【江西浙江河南山东各十人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各七人陜西湖广山西各八人云南十一人】共一百十人
  所属经厯司经厯都事各一人司务防司务二人【初设四人后革二人】照磨所照磨检校各一人司狱司司狱一人【初设六人后革五人】
  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寃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搆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葺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遇朝觐考察同吏部司贤否黜陟大狱重囚防鞫于外朝偕刑部大理谳平之其奉敇内地拊循外地各専其敇行事
  十三道监察御史主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凡差在内两京刷卷监临乡防试及武举廵视光禄京营仓塲内库皇城五城轮值登闻鼓【后改科员】在外廵按【北直二人南直三人宣大辽东甘肃各一人十三省各一人】清军提督学校【两京各一人万厯时南京増设一人】廵盐【两淮两浙长芦河东各一人】茶马【陜西】廵漕廵闗【宣徳四年设立钞闗御史至正统十年始遣主事】儧运印马屯田师行则监军纪功各以其事专监察而廵按则代天子廵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按临所至必先审録罪囚吊刷案卷有故出入者理辨之诸祭祀坛塲省其墙宇祭器存恤孤老廵视仓库查算钱粮勉励学校表善类剪除豪蠧以正风俗振纲纪凡朝防纠仪祭祀监礼凡政事得失军民利病皆得直言无避有大政集阙廷预议焉六部至重然有专司而都察院总宪纲惟所见闻皆得纠察诸御史纠劾务明着实迹开写年月毋虚文泛诋讦拾细出按复命都御史覆其称职不称职以闻凡御史犯罪加三等有赃从重论十三道各协管两京直衙门而都察院衙门分属河南道独专诸内外考察【浙江道协管中军都督府在京府军左金吾左金吾右金吾前留守中神防应天和阳广洋武功中武功后茂陵十二卫牧马千户所及直庐州府庐州六安二卫 江西道协管前军都督府在京府军前燕山左龙江左龙江右龙骧豹韬天防寛河八卫及直淮安府淮安大河邳州九江武清龙门各卫 福建道协管戸部寳钞提举司钞纸印钞二局承运广惠广积广盈赃罚甲乙丙丁戊字天财军储供用行用各库在京金吾后武城中飞熊武功左武功右武功前献陵景陵裕陵泰陵十卫及直常州池州二府定边开平中屯二卫美峪千戸所 四川道协管工部营缮所文思院御用司设神宫尚衣都知等监惜薪司兵仗银作巾防鍼工器皿盔甲军器寳源皮作鞍辔织染柴炭抽分竹木各局僧道録司枉京府军济州大寜前蔚州左永清左五卫蕃牧千户所及直松江府广徳州金山怀来各卫神木千尸所播州宣慰司石砫酉阳等宣抚司天全六番招讨司 陜西道协管后军都督府大理寺行人司在京府军后鹰扬兴武义勇右横海江隂康陵昭陵八卫敢勇报效二营韩秦庆安化四府及直和州保定左右中前四卫 云南道协管顺天府广备库在京羽林前通州二卫及直永平广平二府通州左通州右涿鹿涿鹿左涿鹿中宻云中宻云后永平山海卢龙抚寜东胜左东胜右大同中屯营州五屯延庆延庆左延庆右万全左万全右各卫居庸闗黄花镇寛河武定各千戸所 河南道协管礼部都察院翰林院国子监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尚寳司中书舍人钦天监太医院司礼尚膳尚寳直殿等监酒醋局钟鼓司教坊司在京羽林左留守前留守后神武左神武前彭城六卫伊唐周郑四府及两准盐运司直扬州大名二府扬州髙邮仪真归徳寜山潼闗神武右各卫泰州通州汝寜各千户所 广西道协管通政司六科在京燕山右燕山前大兴左腾骧左腾骧右武骧左镇南沈阳左防州富峪忠义前忠义后十二卫及直安庆徽州保定真定四府安庆新安镇武真定各卫紫金闗倒马闗广昌各千户所 广东道协管刑部应天府在京虎贲左济阳武骧右沈阳右武功左武功右孝陵长陵八卫及直延庆州开平中屯卫 山西道协管左军都督府在京锦衣府军右留守左骁骑左骁骑右龙虎左龙虎右大寜中义勇前义勇后英武水军左十二卫晋府长史司及直镇江太平二府镇江建阳沈阳中屯各卫平定蒲州二千户所 山东道协管宗人府兵部防同馆御马监典牧所大通闗在京羽林右永清右济川三卫及中都留守司辽东都司直鳯阳府徐滁二州中都留守左留守中鳯阳鳯阳中鳯阳右皇陵长淮怀逺徐州滁州泗州寿州宿州武平沂州徳州徳州左保定后沈阳中各卫洪塘千户所湖广道协管右军都督府五城兵马司在京留守右武徳忠义右虎贲右广武水军右江淮永陵八卫辽梁岷吉华阳五府荆襄楚三府长史司及兴都留守司直寜国府寜国宣州神武中定州茂山各卫贵州道协管吏部太仆寺上林苑监内官印绶二监在京旗手卫及长芦盐运司大寜都司万全都司直蘓州河间顺徳三府保安州蘓州太仓镇海蓟州遵化镇朔兴州五屯忠义中河间天津天津左天津右宣府前宣府左宣府右开平保安右蔚州永寜各卫嘉兴吴淞江梁城沧州兴和长安龙门各千戸所】
  初太祖吴元年置御史台设左右御史大夫中丞侍御史治书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察院监察御史经歴都事照磨管勾洪武四年御史台进拟宪纲凡四十条帝亲加删定颁给羣臣九年汰侍御史及治书殿中侍御史十年七月诏遣监察御史廵按州县十三年専设左右中丞左右侍御史寻罢御史台十五年更置都察院设监察都御史八人分监察御史为浙江河南山东北平山西陜西湖广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十二道各道置御史或五人或三四人十六年设左右都御史各一人左右副都御史各一人左右佥都御史各二人经歴一人知事一人惠帝建文元年改设都御史一人革佥都御史二年改为御史府设御史大夫改十二道为左右两院止设御史二十八人成祖复旧制永乐元年改北平道为北京道十九年罢北京道增设贵州云南交阯三道仁宗洪熈元年称行在都察院同六部又定廵按以八月出廵宣宗宣徳十年罢交阯道始定为十三道英宗正统中去行在字世宗嘉靖中以清屯増副都御史三人寻罢穆宗隆庆中以提督京营増右都御史三人寻亦罢
  明史职官志曰洪武十五年每道铸印二文曰绳愆纠缪一畀御史乆次者掌之一藏内府有事受印以出既事纳之二十三年左副都御史袁泰言各道印篆相同虑有诈伪乃更铸监察御史印曰某道监察御史印其廵按印曰廵按某处监察御史印
  明典彚曰永乐时命吏部简南京御史之才者得张循理等二十八人询其出身循理等二十四人由进士监生洪秉等四人由吏帝曰古者用人虽不专于一途然御史乃朝廷耳目之寄须用有学问识逹治体者安可用吏此选司之弊遂黜秉等为序班命御史勿再用吏
  【臣】等谨按职官志有登闻鼓楼洪武元年以监察御史一人监登闻鼓后令六科以锦衣卫轮直已见给事中门
  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右佥都御史各一人浙江江西河南山东山西陜西四川云南贵州九道各御史二人福建湖广广东广西四道各御史三人【嘉靖后不全设恒以一人兼数道】
  所属司务经歴都事照磨各一人【隆庆四年革都事】司狱二人【嘉靖三十七年革一人】
  凡刷卷廵仓廵江廵城屯田印马廵视粮储监收粮斛防闸军士管理京营比騐军器皆叙而差之清军则偕兵部兵科覆后湖黄册则偕户部戸科
  提督操江一人以副佥都御史为之领上下江防之事
  行御史台
  【臣】等谨按辽金二代不设行御史台惟元乃有之若明之总督廵抚即行御史台之职考之纪志总督之名自正统四年王骥征麓川始后以军兴因地增设廵抚之名始于洪武中遣皇太子廵抚陜西永乐十九年遣官廵行天下盖大灾重事则遣行视谓之廵抚迄事而止无定员也宣徳时以闗中江南等处地大而要命官更代廵抚自是徧置其后遂命専以都察院堂上官为之具详于左
  元江南诸道行御史台监浙江江西湖广三省统江东江西浙东浙西湖南湖壮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十道大夫一人中丞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各二人又察院监察御史二十八人
  所属经歴一人都事二人照磨架阁库管勾承发管勾兼狱丞各一人
  至元十四年始置江南行御史台于扬州寻徙杭州又徙江州二十三年迁于建康以监临东南诸省统制各道宪司而总诸内台【初置大夫中丞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各一人统淮东淮西湖北浙东浙西江东江西湖南八道提刑按察司十五年増江南湖北岭南广西福建广东三道二十三年以淮东淮西山南三道拨内台三十年增海北海南一道】大德元年定为江南诸道行御史台设官如前
  察院至元十四年初置监察御史十人二十三年増防古御史十四人又增汉人御史四人后定置如前百官志曰顺帝至正十六年移行台于绍兴二十五年闰十月御史大夫鄂勒哲特穆尔奏江南诸道行御史台衙门尝奉防于绍兴路开设近因道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北江西福建等处凡有文书北至南台风信不便径申内台未悉事情虚实宜于福建置分台给降印信俾各道文书由分台以逹内台于事为便从之
  陜西诸道行御史台统汉中陇北四川云南四道官数与江南行台同惟监察御史止二十人
  至元二十七年始置云南诸路行御史台官止四人大徳元年移云南行台于京兆为陜西行台延祐元年罢二年复立设官如前
  明在外加都御史或副佥都御史衔者有总督有提督有廵抚有总督兼廵抚提督兼廵抚及经畧总理賛理廵视抚治等员
  初名廵抚或名镇守后以镇守侍郎与廵按御史不相统属文移窒碍定为都御史廵抚兼军务者如提督有总兵地方加赞理或参赞所辖多事重者加总督他如整饬抚治廵治总理等项皆因事特设其以尚书侍郎任总督军务者皆兼都御史以便行事
  总督
  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廵抚鳯阳等处兼管河道一人【洪武时尝置京畿都漕运司设漕运使元年置十四年罢永乐间设漕运总兵官宣徳中又遣侍郎都御史少卿等官督运至景帝景泰二年因漕运不继始命副都御史王竑总督因兼廵抚淮庐鳯四府徐和滁三州驻淮安宪宗成化八年分设廵抚总漕各一人九年复旧武宗正徳十三年又分设十六年又复旧世宗嘉靖三十六年以倭警添设提督军务廵抚鳯阳都御史四十年归并改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神宗万厯七年加兼管河道】
  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一人【嘉靖二十九年置先是蓟辽有警间遣重臣廵视或称提督至是以边患益甚始置总督开府宻云辖顺天保定辽东三廵抚兼理粮饷万厯九年加兼廵抚顺天等处十一年复旧熹宗天启元年置辽东经畧经畧之名自此始庄烈帝崇祯四年并入总督十一年又增设总督于保定】
  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兼理粮饷一人【正统元年始遣佥都御史廵抚宣大景防二年宣府大同各设廵抚遣尚书石璞总理军务成化治间有警则遣正徳八年设总制嘉靖初兼辖偏保二十九年去偏保定设总督宣大山西等处衔三十八年令防秋日驻宣府四十三年移驻懐来隆庆四年移驻阳和】
  总督陜西三边军务一人【治十年遣重臣总督陜西甘肃延绥寜夏军务以左都御史王越任之十五年以后或设或罢至嘉靖四年始定设初称提督军务七年改为总督开府固原防秋驻花马池】
  总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饷带管盐法兼廵抚广东一人【永乐二年遣给事中雷瑱廵抚广西十九年遣郭瑄艾广廵抚广东景防三年苖防起以两广宜协济应援乃设总督成化元年兼廵抚事驻梧州正徳十四年改总督为总制寻改提督嘉靖四十五年另设广东廵抚止兼廵抚广西驻肇庆隆庆三年又设广西廵抚除兼职四年革广东廵抚改为提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饷廵抚广东万厯三年仍改总督加帯管盐法】
  总督四川陜西河南湖广等处军务一人【正德五年设寻罢嘉靖二十七年以苗患又设总督四川湖广贵州云南等处军务四十二年罢天启元年以土官奢崇明反又设四川湖广云南贵州广西五省总督四年兼廵抚贵州】
  总督浙江福建江南兼制江西军务一人【嘉靖三十三年以倭犯杭州置四十一年革】
  总督陜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五省军务一人【崇祯七年置或兼七省十二年后俱以内阁督师】
  总督鳯阳地方兼制河南湖广军务一人【崇祯十四年设】总督保定地方军务一人【崇祯十一年设】
  总督河南湖广军务兼廵抚河南一人【崇祯十六年设】总督九江地方兼制江西湖广军务一人【崇祯十六年设】
  总理
  总理南直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一人【崇祯八年设与总督或分或并】
  总理河漕兼提督军务一人【永乐元年遣尚书治河自后间遣侍郎都御史成化后始称总督河道正徳四年定设都御史嘉靖二十年以都御史加工部职衔提督河南山东直河道隆庆四年加提督军务万厯五年改总理河漕兼提督军务八年革】
  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廵抚应天等府一人【宣徳五年初命侍郎总督粮储兼廵抚景泰四年定遣都御史嘉靖三十三年以海警加提督军务驻苏州万歴中移驻句容已复驻蘓州】
  廵抚
  廵抚浙江等处地方兼提督军务一人【永乐初遣尚书治两浙农事以后或廵视或督鹾有事则遣嘉靖二十六年以海警始命都御史廵抚浙江兼管福建福兴建寜漳泉海道地方提督军务二十七年改廵抚为廵视二十八年罢三十一年复设】
  廵抚福建地方兼提督军务一人【嘉靖二十六年既设浙江廵抚兼辖福兴漳泉等处三十五年以闽浙道逺又设提督军务兼廵抚兴漳泉福寜海道都御史后改廵抚福建统辖全省】
  廵抚顺天等府地方兼整蓟州等处边备一人【成化二年始专设都御史赞理军务廵抚顺天永平二府寻兼抚河间真定保定凡五府七年兼理八府八年以畿辅地广从居庸闗中分设二廵抚其东为廵抚顺天永平二府驻遵化崇祯二年又于永平分设廵抚兼提督山海军务其旧者止辖顺天】
  廵抚保定等府提督紫荆等闗兼管河道一人【成化八年分居庸闗以西另设廵抚保定真定河间顺德大名广平六府提督紫荆倒马龙泉等闗驻真定万厯七年兼管河道】
  廵抚河南等处地方兼管河道提督军务一人【宣德五年遣兵部侍郎于谦廵抚山西河南正统七年以右副都御史王来廵抚湖广河南景泰七年始专设河南廵抚万厯七年兼管河道八年加提督军务】
  廵抚山西地方兼提督雁门等闗军务一人【宣德五年以侍郎廵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三年始命都御史专廵山西镇守雁门天顺成化间暂革寻复置】廵抚山东等处地方督理营田兼管河道提督军务一人【正统五年始设廵抚十三年定遣都御史嘉靖四十二年加督理营田万厯七年兼管河道八年加提督军务】
  廵抚辽东地方赞理军务一人【正统元年设旧驻辽阳后地日蹙移驻广寜驻山海闗后又驻寜逺】
  廵抚宣府地方赞理军务一人【正统元年命都御史出廵塞北因奏设廵抚兼理大同景泰二年另设大同廵抚后复并为一成化十年复分设十四年加赞理军务】廵抚大同地方赞理军务一人【初与宣府共一廵抚后或分或并成化十年复专设加赞理军务】
  廵抚延绥等处赞理军务一人【宣徳十年遣都御史出镇景泰元年专设廵抚加叅赞军务成化九年徙镇榆林隆庆六年改赞理军务】
  廵抚寜夏地方赞理军务一人【正统元年以右佥都御史郭智镇抚寜夏叅赞军务天顺元年罢二年复设去叅赞隆庆六年加赞理军务】
  廵抚甘肃等处赞理军务一人【宣徳十年命侍郎镇守正统元年甘凉用兵命侍郎叅赞军务景泰元年定设廵抚都御史隆庆六年改赞理军务】
  廵抚陜西地方赞理军务一人【宣徳初遣尚书侍郎出镇正统间命右都御史陈镒王文等出入更代景泰初耿九畴以刑部侍郎出镇文移不得径下按察司特改都御史廵抚成化二年加提督军务后改赞理驻西安防秋驻固原】
  廵抚四川等处地方兼提督军务一人【宣徳五年命都御史镇抚后停遣正统十四年始设廵抚万厯十一年加提督军务】
  廵抚湖南等处地方兼赞理军务一人【正统三年命都御史贾谅镇守以后或侍即或大理卿出抚景泰元年定设廵抚都御史兼赞理军务万厯八年改为提督军务十二年仍为赞理】
  廵抚江西地方兼理军务一人【永乐后间设廵抚镇守成化以后定为廵抚或有时罢遣嘉靖六年始定设四十年加兼理军务】
  廵抚南赣汀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一人【治十年始设廵抚正徳十一年改提督军务嘉靖四十五年定巡抚衔所辖南安赣州南雄韶州汀州并郴州地方驻赣州】廵抚广东地方兼赞理军务一人【永乐中设廵抚后以总督兼廵抚事遂罢不设嘉靖四十五年复另设廵抚加賛理军务隆庆四年又罢】
  廵抚广西地方一人【广西旧有廵抚沿革不常隆庆三年后专设】
  廵抚云南兼建昌毕节等处地方赞理军务兼督川贵粮饷一人【正统九年命侍郎叅赞军务十年设镇抚天顺元年罢成化十二年复设嘉靖三十年加兼理军务四十三年改赞理隆庆二年兼抚建昌毕节等处】
  廵抚贵州兼督理湖北川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一人【正统十四年以苖乱置总督镇守贵州湖北川东等处景泰元年另设贵州廵抚成化八年罢十一年复设正徳二年又罢五年又复设嘉靖四十二年裁革总督令廵抚兼理湖北川东等处提督军务】廵抚天津地方赞理军务一人【万厯二十五年以倭防朝鲜暂设寻为定制】
  廵抚登莱地方赞理军务一人【天启元年设崇祯二年罢三年复设】廵抚安庐地方赞理军务一人【崇祯十年设十六年又增设安太池庐四府廵抚】
  廵抚偏沅地方赞理军务一人【万厯二十七年以征播暂设寻罢天启二年后或置或罢崇桢二年定设】
  廵抚密云地方赞理军务一人【崇祯十一年设】
  廵抚淮地方赞理军务一人【崇祯十一年设】
  廵抚承天赞理军务一人【崇祯十六年设】
  抚治
  抚治郧阳等处地方兼提督军务一人【成化十二年以郧阳襄阳流民屡叛遣都御史安抚因奏设官抚治之万厯二年以抚治事权不专増提督军务兼抚治职衔九年裁革十一年复设】
  赞理
  赞理松潘地方军务一人【正统四年暂设】
  春明梦余録曰天下设廵抚都御史洪武未有也太祖不欲以重臣令典钱粮兵马永乐十九年勅尚书侍郎都御史少卿等官十三人各同给事中一人廵行天下是谓廵抚宣徳间令廵抚官每岁八月一赴京议事葢不欲疎逖以悬机重景泰四年始差都御史其意尚在执持风纪有故则入叅庙议而握纛之柄则有司存自是则曰整饬曰提督曰总制曰镇守又复典兵部尚书侍郎之职兼都御史百僚羣将俯首听一人之谋似于兼制少疎故复以廵按权叅杀之然表里异同痛痒不相关而司锋镝者每掣肘不能自尽近年失事并罪抚臣诚得肯綮矣天顺间石亨曹钦请罢廵抚正徳间刘瑾取囘廵抚彼固借私以逞要亦不为无説然使其置布腹心则其为毒又不可胜言矣学士院【翰林国史集贤文等院及诸学士】
  【臣】等谨按马端临考所载学士院官制不一今以宋史考之南渡后有显文阁学士以辽金元明四史考之则各有翰林院即端临所谓学士院之翰林至若史官及集贤文马考分中书门下省今考辽金各有国史院元以翰林院兼之则端临所称史官金有集贤文二院元有集贤院明有文馆以其无所属故与国史并附辑于翰林之后此则随类变通者也其殿阁诸学士仍从旧例
  宋度宗咸淳元年六月名理宗御制之阁曰显文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等官
  辽大林牙院掌文翰之事官有北面都林牙承旨北面林牙左林牙右林牙
  【臣】等谨按辽史百官志林牙修文告是时尚未有汉制也
  南面翰林院掌天子文翰之事官有翰林都林牙南面林牙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翰林祭酒知制诰【臣】等谨按百官志有翰林画院见圣宗开泰七年翰林画院待诏陈升翰林医官见天祚帝保大二年提举翰林医官李奭云
  金翰林学士院翰林学士承旨掌制撰词命凡应奉文字衔内带知制诰【直学士以上同】翰林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翰林侍讲学士翰林直学士翰林待制分掌词命文字分判院事衔内亦带知制诰翰林修撰掌与待制同【自直学士至修撰俱不限员】又有应奉翰林文字
  海陵天徳二年命翰林学士院自侍读学士至应奉文字通设汉人十人女直契丹各七人
  元翰林兼国史院承旨六人学士二人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直学士各二人
  属官待制五人修撰三人应奉翰林文字五人编修官十人检阅四人典籍二人经歴都事各一人世祖中统初以王鹗为翰林学士未立官署至元六年置承旨三人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直学士各二人十四年增承旨一人十六年增侍读学士一人十七年增承旨二人二十年省并集贤院为翰林国史集贤院二十一年增学士二人二十二年复分立集贤院二十三年増侍讲学士一人二十六年置官吏五人掌管教习亦思替非文字二十七年增承旨一人大徳九年改典簿为司直置都事一人至大元年置承旨九人皇庆元年改司直为经歴延祐元年别置囘囘国子监学以掌亦思替非官属归之五年置承旨八人后定置官如前
  防古翰林院掌译写一切文字及颁降玺书并用防古新字仍各以其国字副之承旨七人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直学士各二人待制四人修撰二人应奉五人经歴都事各一人承发架阁库管勾一人
  其属二防古国子监防古国子学【俱详国子监门】
  至元八年始立新字学士于国史院十二年别立翰林院置承旨直学士各一人待制二人修撰一人应奉四人十八年增承旨一人学士三人二十九年增承旨侍读学士各一人三十年增管勾一人大徳九年増司直都事各一人皇庆元年设官二十有八延祐二年改司直为经歴后定置官如前
  眀翰林院翰林学士一人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各二人史官修撰编修检讨【无定员】庻吉士【亦无定员】五经博士九人【世袭别见】典籍二人侍书二人【不常设】待诏六人【不常设】孔目一人
  学士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以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备天子顾问凡经筵日讲纂修实録玉牒史志诸书编纂六曹章奏皆奉勅而统承之诰勅以学士一人兼领【正统中王直王英以礼部侍郎兼学士专领诰勅后罢治七年复设正德中白钺费宏等由礼部尚书入东阁专典诰敕嘉靖六年复罢以讲读编检等官管之】大政事大典礼集诸臣防议则与诸司叅决其可否车驾幸太学听讲凡郊祝庆成诸宴则学士侍坐于四品京卿上侍读侍讲掌讲读经史修撰编修检讨谓之史官掌修国史凡天文地理宗潢礼乐兵刑诸大政及诰勅书檄批荅王言皆籍而记之以备实録国家有纂修著作之书则分掌考辑撰述之事经筵充展卷官乡试充考试官防试充同考官殿试充收卷官凡记注起居编纂六曹章奏誊黄册封等咸充之庶吉士读书翰林院以学士一人教习之五经博士初置五人各掌专经讲议继以优给圣贤先儒后裔世袭不治院事侍书掌以六书供事待诏掌应对孔目掌文移呉元年初置翰林院设学士侍讲学士直学士修撰编修典簿洪武二年增设承旨待制应奉典籍等官十三年増设检阅十四年革承旨直学士待制应奉检阅典簿设孔目五经博士侍书待诏检讨令编修检讨典籍同左春坊左司直即正字赞读考驳诸司奏启平允则署其衔曰翰林院兼平驳诸司文章事某官某列名书之十八年更定员数【如前所列独未有庶吉士】以侍读先侍讲建文时仍设承旨改侍读侍讲两学士为文学博士设文翰文史二馆文翰以居侍读侍讲侍书五经博士典籍待诏文史以居修撰编修检讨改孔目为典簿及中书舍人为侍书以翰林又设文渊阁待诏及拾遗补阙等官成祖初复旧其年九月特简讲读编检等官叅预机务【简用无定员】谓之内阁然解缙胡广等既直文渊阁犹相继署院事至洪熈以后杨士竒等加至师保体絶百僚始不复署正统七年翰林院落成学士钱习礼不设杨士奇杨荣公座曰此非三公府也二杨以闻乃命工部具椅案礼部定位次以内阁固翰林职也【嘉隆以前文移闗白犹称翰林院以后则竟称内阁矣】其在六部自成化时周洪谟以后礼部尚书侍郎必由翰林吏部两侍必有一由于翰林其由翰林者尚书则兼学士【六部皆然】侍郎则兼侍读侍讲学士其在詹事府暨坊局官视其品级必带本院衔【詹事少詹事带学士衔春坊大学士不常设庶子谕徳中允赞善洗马等则帯讲读学士以不至编检衔】廖道南殿阁词林记曰国朝两制悉归本院非鸿胪歴显秩者不得掌而以中书主誊写呉元年十二月开读诏赦前期本院官承制草诏及文武官除授合用诰命勅命皆即日撰写故学士陶安宋濂軰皆曰知制诰于时封拜无虚日安等常撰拟诰命千余首以待而犹不足乃使诸儒士在馆者分局代为之其后定一考封赠之制初除授所领诰敇皆革去于是其务稍省矣永乐初内阁七人掌内外两制杨荣金幼孜诸人自署职衔亦曰知制诰用洪武时故事也仁宗始命内阁专典内制而择学士一人专管文官诰敕正统以后罢之文官诰敕皆属内阁如永乐时治七年复设以学士年深或尚书侍郎兼者为之亦得以知制诰自署两制遂稍分矣
  又曰本院官特清贵旧不轻改擢学士官虽五品序秩于尚书之上洪武三年以太常寺卿魏观为侍读学士六年以兵部尚书乐韶鳯为侍讲学士吏部尚书詹事为学士承旨八年以广西按察司佥事答禄与权为修撰十三年以山西右布政使赵新为修撰十六年以佥都御史茹太素为检讨三十四年以佥都御史凌汉为左赞善盖本院革承旨后为五品衙门庶僚以学行着闻而改擢者品秩大都由尊及卑盖崇儒右文之体当如是也永乐初进高庙实録犹先学士王景而后及礼部尚书李至刚其尊重可知曽以状元及第官侍从将二十年始得侍讲学士帝顾左右曰曽也与学士矣意犹谓其早也是时燕邸左长史金忠不得厠名翰林惟拜工部宣宗虽擢张瑛入翰林以尝为詹事府旧僚采故也景帝兴自郕邸其左长史仪铭亦官止礼部左侍郎未有遽擢为学士者其后一日拜六学士时人以为名器之滥窃谓慎重名器当自本院始
  史官自洪武十四年置修撰三人编修检讨各四人其后由一甲进士除授及庶吉士留馆授职往往溢额无定贠嘉靖八年复定讲读修撰各三人编修检讨各六人皆从吏部推补如诸司例然未几即以侍从人少诏采方正有学术者以充其选因改御史胡经员外郎陈束主事唐顺之等七人俱为编修以后仍循旧例由庶吉士除授卒无定额崇祯七年又考选推官知县为编修检讨盖亦创举非常制也殿阁词林记曰自呉元年置院以来官不必备惟侍从儒学之臣最重必如所谓明仁义礼乐通古今治乱文章议论可以决疑定防论道经邦者始可处之故洪武永乐宣徳间虽待诏孔目不轻授人凡居是职者咸知自重若遽鳃鳃焉有出位之图殊非建官之意也尝考周官内史掌王八柄之法以诏王治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邱濬曰八柄诏于冡宰内史复掌以诏王盖史官公论之所出爵禄废置生杀予夺之柄有所不公直以笔之呉澄谓内史为翰林之职盖以其策命诸侯孤卿大夫犹学士之草制诏也然谓之史乃掌文书赞治之名今制并史馆于翰林其亦此意与春明梦余録曰明改学士院为翰林院凡代言之官【学士】经筵之职【讲读】秘书之属【五经博士典籍】著作起居之任【侍书待诏】并属于翰林至升转之例初编修九年升侍讲检讨九年升修撰既升修撰矣与状元径授修撰者又皆九年方升中允成化二年童縁以修撰升谕德后遂为例至治中改正必二十六七年方升五品学士【此载在杨文襄召对録者】故当时词臣廻翔禁林晓畅典故及至宣麻卓有可观
  庶吉士自洪武初有六科庶吉士十八年以进士在翰林院承敕监等近侍衙门者俱称庶吉士永乐二年始定为翰林院庶吉士选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者为之三年试之其留者二甲授编修三甲授检讨不得留者则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县宣徳五年始命学士教习万厯以后掌教习者专以吏礼二部侍郎二人
  殿阁词林记曰洪武初以诸进士未更事欲优待之俾观政于诸司候谙练然后任之其在本院承敇监等近侍衙门者采书经庶常吉士之义俱改称庶吉士其在六部及诸司者则仍称进士永乐初择本院庶吉士二十五人暨首甲三人俾进学内阁周忱自陈愿与其列遂増忱为二十九人命学士解缙领其事宣徳中三科进士选入翰林为庶吉士者二十八人犹有选入六科近侍诸衙门庶吉士十二人其出旧科者一萧镃也惟镃授编修是科以后始定庶吉士止入翰林然四年七年十年进士皆不选自宣徳以前留官翰林者鲜兼授部属中书等官正统间始有授科道者成化后不授中书正徳辛未丁丑止授科道而无部属辛巳仍复兼授焉盖国初最重庶吉士之选虽二甲第一人及防元或选而不预或预而不留其严如此
  南京翰林院学士一人不常置以翰林坊局官署职孔目一人
  国史院
  辽南面国史院有监修国史史馆学士修撰修国史等官
  【臣】等谨按帝纪太宗防同四年诏有司编始祖奇善汗事迹圣宗统和八年北府宰相室昉进所撰实録二十卷帝诏凡已奏事附日厯细事不书兴宗重熈中命耶律古裕萧罕嘉努等编辽国上世事迹及诸帝实録道宗太康初进上之清寜五年耶律孟简疏言本朝之兴几二百年宜有国史以垂后世乃编耶律赫噜乌哲休格三人行事以进遂命置局编修皆辽史之可考者至于道宗初罢史官预闻朝议俾问宰相而后书之则大失记言记动之意矣
  金国史院有监修国史掌修国史事修国史掌修国史判院事同修国史二人【女直汉人各一人承安四年更拟女直一人罢契丹同修国史】编修官八人【女直汉人各四人明昌元年罢契丹编修三人添女直一人】检阅官又修辽史刋修官一人编修官三人
  国史院先尝以谏官兼其职明昌元年诏谏官不得兼恐以其奏章私溢已美故也
  元国史院以翰林兼之【已见前】
  中统三年敕王鹗集廷臣商史事至元元年敇选儒士编修国史起馆舍给俸以赡之十年以翰林院纂修国史敕采録累朝事实以备编集皇庆元年帝谓省臣曰人言御史台任重朕谓国史院其任尤重盖御史台是一时公论国史院是万世公论于是升翰林兼国史院为从一品文宗至顺二年帝欲取国史阅之编修官吕思诚曰国史记当代人君善恶自古无天子取观之理遂止
  明以翰林院修撰编修检讨为史官【详见学士院】
  集贤院
  金集贤院设知集贤院同知集贤院司议官谘议官等宣宗贞祐五年置司议谘议二官俱不限员
  元集贤院掌提调学校徴求隠逸召集贤良凡国子监元门道教隂阳祭祀占卜祭遁之事悉焉大学士五人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直学士各二人又经歴一人都事二人待制修撰兼管承发架阁库各一人国初集贤与翰林国史院同一官署至元二十二年分置两院置大学士三人学士一人直学士二人典簿一人二十四年増置学士一人侍读学士一人待制一人寻又置院使一人大学士二人学士三人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各一人直学士二人司直待制各一人二十五年増都事修撰各一人元贞元年增院使一人大徳十一年置院使六人经歴二人至大四年省院使六人皇庆二年省汉人经歴一人后定置官如前
  所属国子监有祭酒等官国子学有博士等官【俱详国子监门】兴文署署令一人以翰林修撰兼之署丞一人以翰林应奉兼之至治二年罢置典簿一人掌提调诸生饮膳与凡文牍簿书之事
  文院
  金文院有知院同知文院事又有校理掌校译经史
  明文馆学士洪武三年置以胡为学士又命刘基危素罗复仁王本中眭稼皆兼文馆学士未几罢宣徳间复建文阁于思善门右以翰林学士杨溥掌阁印寻并入文渊阁
  殿阁诸学士
  辽南面宣政殿学士【穆宗应厯元年有宣政殿学士李澣】观书殿学士【道宗寿隆初王鼎为观书殿学士】昭文馆直学士【杨遵朂子晦为昭文馆直学士】崇文馆大学士【太祖时韩延徽为崇文馆大学士】干文阁学士【道宗咸雍五年王观为干文阁学士】
  【臣】等谨按以上皆百官志考李澣见穆宗纪余皆载列传中若职掌与员数则志不详其昭文崇文两馆学士虽非殿阁衔以与文院同故并载于此
  金益政院哀宗正大三年置于内廷以学问该博议论宏逺者数人兼之日以二人上直备顾问讲尚书通鉴贞观政要名则经筵实内相也未几罢
  【臣】等谨按益政院虽无学士之官实为学士之职与文院同故并载于此
  元奎章阁学士院大学士四人侍书学士承制学士供奉学士各二人
  首领官叅书典籖各二人照磨一人属官授经郎二人
  文宗天厯二年立于兴圣殿西命儒臣进经史之书考帝王之治大学士二人寻升为学士院大学士至叅书多以他官兼领其职至顺元年増定如前顺帝至元六年十一月罢奎章阁学士院至正元年九月立宣文阁不置学士惟授经郎及监书博士以宣文阁系衔云
  所属羣玉内司天歴二年始置掌奎章圗书寳玩及凡常御之物监司司尉亚尉各一人佥司司丞各二人典簿一人
  【臣】等谨按元典章又有昭文馆大学士百官志不载附见于此
  明左右春坊亦有大学士
  洪武二十五年始以叅议董伦为之景帝以后不常设【详詹事府门】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五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五十五
  职官考
  太常寺【明提督四夷馆附】
  宋太常寺分案九曰礼仪掌讨论大庆典礼神祠道释袭封定諡检举忌辰曰祠祭掌大中小祠祀差行事官并酒齐币帛蜡烛礼料曰坛庙掌行室坛庙域陵寝曰大乐掌大乐教习乐舞鼓吹警曰法物掌给纳朝祭服曰廪牺掌嵗中祠祭牲牢羊豕涤室曰太医掌臣僚陈乞医人补充太医助教等曰掌法曰知杂并掌本寺条制杂务【余详马端临考】
  辽南面太常寺有卿少卿丞主簿
  又有博士赞引太祝奉礼郎协律郎及大乐署鼓吹署各有署令署丞法物库掌图籍有使副使
  【臣】等谨按辽史百官志寺官俱有卿少卿丞主簿若博士以下则太常所独也
  金太常寺【熈宗皇统三年正月始置】卿少卿丞各一人掌礼乐郊庙社稷祠祀之事博士二人掌检讨典礼检阅官一人掌同博士【章宗泰和元年置四年罢】检讨二人【明昌元年置】太祝掌奉祀神主奉礼郎掌设版位执仪行事协律郎掌以麾节乐调和律吕监视音调
  所属太庙署皇统八年太庙成设署置令丞仍兼提举庆元明徳永祚三宫令一人掌太庙衍庆坤宁宫殿神御诸物及提控诸门闗键扫除守衞兼廪牺令事丞一人兼廪牺署丞又有直长明昌三年罢廪牺署令丞以太庙令丞兼掌荐牺牲及养饲等事郊社署【章宗承安三年设祝史斋郎百六十人作班祗儤使周年一替衞绍王大安元年奏兼武成王庙署】令丞各一人掌社稷祠祀祈祷并防舎祭器等物大安元年置武成王庙署春秋祀享即以郊社令丞兼掌之又有直长明昌三年废 诸陵署提防山陵涿州刺史兼又有令有丞一人掌守山陵又有直长 园陵署令宛平县丞兼宣宗贞祐二年以园陵迁大兴县境遂以大兴县令丞兼 大乐署兼鼓吹署【乐工百人】令一人又有丞掌调和律吕教习音声并施用之法乐工部籍直长一人大乐正掌祠祀及行礼陈设乐悬又有大乐副正
  元太常礼仪院掌大礼乐祭享宗庙社稷封赠諡号等事有院使同知佥院同佥院判各二人又经歴都事照磨兼管勾承发架阁各一人博士奉礼郎各二人奉礼兼检讨一人协律郎二人太祝十人礼直管勾一人世祖中统元年中都立太常寺设寺丞一人至元二年翰林兼摄太常寺九年立太常寺设卿一人少卿以下五人十三年省并衙门以侍仪司并入太常寺十四年增博士一人十六年又增法物库子掌公服法服之藏二十年别置侍仪司武宗至大元年改升院设官十二人四年复为太常寺仁宗延祐元年复改升院以大司徒领之文宗天厯二年定置官如前所属太庙署掌宗庙行礼兼廪牺署事令二人丞一人【至元三年始置】 郊祀署掌郊祀行礼兼廪犠署事令丞各二人【成宗大徳九年始置】 社稷署令二人丞一人【大徳元年始置】大乐署掌管礼生乐工四百七十九户令二人丞一人【中统五年始置】
  【臣】等谨按元史百官志又有大禧宗禋院崇福司司禋监官属甚繁其所掌概与太常寺同附列于左
  大禧宗禋院掌神御殿朔望嵗时讳忌日辰禋享礼典院使都典制神御殿事六人同知兼佐仪神御殿事副使兼奉赞神御殿事佥院兼祗丞神御殿事同佥兼肃治神御殿事院判供应神御殿事参议经歴都事各二人管勾照磨各一人断事官四人客省使大使副使各二人
  天厯元年罢防福殊祥二院改置大禧院以总制之置参议二人二年改大禧宗禋院置院使六人增副使二人立诸总管府为之属凡钱粮之出纳营缮之作辍悉统之后定置官如前
  所辖隆禧总管府【至大元年建立南镇国寺初立规运提防所二年改为规运都总管府三年升为隆禧院天厯元年罢防福殊祥二院以隆禧殊祥并立殊祥总管府寻又改为隆禧总管府】定置达噜噶齐总管副达噜噶齐同知治中判官经歴知事照磨各一人其属七【福元营缮司天厯元年以南镇国寺所立齐哩克昆事产提举司改为崇恩福元提防所三年又改为福元营缮司置达噜噶齐司令大使副使吏目各一人 普安智全营缮司天厯元年以太玉山普安寺大智全寺两规运提防所并为一置提防二人三年又改为营缮司定置达噜噶齐司令大使副使吏目各一人 佑国营缮都司天厯元年初置万圣佑国营缮提防三年改为营缮都司置达噜噶齐司令大使副使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 平松等处福元田赋提举司置达噜噶齐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名一人 田赋提举司置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资用库提领大司各一人 万圣库提领大使副使各一人】 防福总管府【至元十一年建大防国仁王寺及昭应宫始置则用规运所十六年改规运所为总管府至大元年改都总管府寻升防福院置院使五人天厯元年改为防福总管府】定置达噜噶齐总管同知治中府判经歴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其属五【仁王营缮司至元八年立防国仁王寺镇遏提举司十九年改镇遏所二十八年并三提领所为诸色人匠提领所天厯元年改为镇遏民匠提领所三年改为仁王营缮司置达噜噶齐司令大使副使各一人 襄阳营田提举司初置襄阳等处水陆地土人户提领所设官四人大徳元年改提举司天厯二年仍为襄阳营田提举司定置达噜噶齐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江淮等处营田提举司至元二十七年始置达噜噶齐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 大都等路民佃提领所至元二十九年以武清等十一处并立大都水陆地土种田人民提领所十五年又设随路管民都提领所天厯元年并为大都等路民佃提领所定置提领大使副使各一人 防福财用所掌大防国仁王寺粮草诸物至元十七年始立财用库二十六年立盈益仓天厯元年并财用盈益为所置提领大使副使各一人】 崇祥总管府【至大元年立大承华普庆寺都总管府二年改延禧监寻改崇祥监泰定四年复改为大承华普庆寺总管府天厯元年改为崇祥总管府】定置达噜噶齐总管副达噜噶齐同知治中府判经歴知事提控案牍兼照磨各一人其属九【永福营缮司延祐三年以起建新寺始置营缮提防所天厯元年改为永福营缮提防所三年改营缮司设达噜噶齐司令大使副使都目各一人昭孝营缮司天厯元年立寿安山规运提防所三年改昭孝营缮司定置达噜噶齐司令大使副使各一人 普庆营缮司天厯元年始置普庆营缮提防所三年改为营缮司定置达噜噶齐司令大使副使各一人 崇祥财用所至大二年始置诸物库四年置普赡仓天厯二年并诸物库普赡仓改为崇祥财用所定置官提领大使副使各一人 永福财用所掌出纳顔料诸物延祐三年始置诸物库又置永积仓天厯二年以诸物库永积仓并改置为所设提领大使副使各一人 镇江稻田提举司达噜噶齐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 汴梁稻田提举司达噜噶齐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 平冮等处田赋提举司达噜噶齐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 冀宁提领所提领二人】 寿福总管府掌祭供钱粮之事【至大四年因建大圣寿万安寺置万安规运提防所延祐二年升都总管府寻升为寿福院天厯元年改立总管府】定置官达噜噶齐总管副达噜噶齐同知治中府判经歴知事提控案牍照磨各一人其属五【万安营缮司天厯三年以万安规运提防所既废复立万安营缮司定置达噜噶齐司令大使副使都目各一人 万宁营缮司大徳十年始置万宁规运提防所天厯元年改营缮司定置达噜噶齐司令大使副使都目各一人收支库提领大使各一人 延圣营缮司初立天源营缮提防所天厯三年改定置达噜噶齐司令大使副使都目各一人 诸物库提领大使各一人】又隆祥使司【天厯二年中宫建大承天防圣寺立隆祥总管府设官八人至顺二年升为隆祥使司】置使司四人同知副使司丞各二人经歴一人都事二人照磨兼架阁一人其属十一【普明营缮都司掌营造出纳钱粮之事天厯元年创大龙兴普明寺于海南置规运提防所设官六人二年拨隆祥总管府三年改为都司定置达噜噶齐司令大使副使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 集庆万寿营缮都司掌营造钱粮之事天厯二年建龙翔万寿两寺于建康立龙翔万寿营缮提防所为隆祥总管府属三年改为营缮都司定置达噜噶齐司令大使副使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元兴营缮都司掌营造钱粮之事天厯元年始置大元兴规运提防所置官五人三年改都司置达噜噶齐二人司令大使副使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 宣农提举司掌徴收田赋子粒之事天厯二年以大都等处田赋提举司隆祥总管府三年改宣农提举司置达噜噶齐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 防圣营缮司掌营造工匠寺僧衣粮收徴房课之事天厯二年始立大承天防圣营缮提防所三年改为司置达噜噶齐司令大使副使各一人 平江善农提举司天厯二年立田赋提举司二年改为善农提举司置达噜噶齐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 善盈库掌金银钱粮之事天厯二年隆祥总管府置提领大使副使各一人 荆襄等处济农香户提举司天厯三年以荆襄提举司所领河南湖广田土为大承天防圣寺常住改为荆襄济农香户提举司隆祥总管府置达噜噶齐司令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 龙庆州等处田赋提领所掌龙庆州所有土田嵗赋平冮天厯二年置提领副提领各一人 集庆崇禧田赋提领所天歴三年置提领同提领副提领各一人 集庆崇禧财用所天厯三年始置大使副使各一人】
  百官志顺帝至元六年罢大禧宗禋院隆祥使司以宗禋院所辖防福崇祥隆禧寿福四总管府并隆祥使司俱改为规运提防所仍添置万宁提防所并宣政院
  崇福司掌领玛哈噶拉锡喇卜伊啰勒昆十字寺祭享等事司使四人同知副使司丞各二人经歴都事照磨各一人
  至元二十六年置延祐二年改为院置领院事一人省并天下伊啰勒昆掌教司七十二所悉以其事归之七年复为司后定置官如前
  司禋监掌师翁祭祀祈禳之事内监少监监丞各二人知事一人
  顺帝至正元年十二月诏依世祖故事复立司禋监
  明太常寺掌祭祀礼乐之事总其官属籍其政令以聴于礼部卿一人少卿寺丞各二人
  属官典簿博士各二人协律郎二人【世宗嘉靖中増至五人】赞礼郎九人【嘉靖时増至三十三人后革二人】司乐二十人【嘉靖中増至三十九人后革五人】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帝王庙祈谷殿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显陵康陵永陵昭陵各祠祭署俱奉祀一人祀丞二人牺牲所吏目一人又所辖神乐观官【详僧道官门】
  凡天神地祗人鬼嵗祭有常先冬十二月朔奏进明年祭日天子御奉天殿受之乃颁于诸司天子亲祭则赞相礼仪大臣摄事亦如之凡国有册立册封冠防营缮征讨大丧诸典礼嵗时旱涝大灾变则请告宗庙社稷荐新则移光禄寺供其品物祭祀先期请省牲进祝版铜人上殿奏请斋戒亲署御名省牲偕光禄卿惟大祀车驾亲省大臣日一省之凡祭涤器防埋香烛玉帛整拂神幄必恭洁掌燎看燎读祝奏礼对引司香进俎举麾陈设收支导引设位典仪通赞奉帛执爵司樽司罍洗卿贰属共领其事罔有不其凡玉四等曰苍璧以祀天曰黄琮以祀地曰赤璋白琥以朝日夕月曰两圭有邸以祭大社大稷帛五等曰郊祀制帛祀天地曰奉先制帛荐祖考曰礼神制帛祭社稷羣神帝王先师曰展亲制帛祭享亲王曰报功制帛祭享功臣牲四等曰犊曰牛曰太牢曰少牢色尚骍或黝大祀入涤三月中祀一月小祀一旬乐四等曰九奏祀天地曰八奏祀神祗太嵗曰七奏祀大明大社大稷帝王曰六奏祀夜明帝社帝稷宗庙先师舞二曰文舞曰武舞乐器不徙陵园之祭无乐嵗终合祭五祀之神则少卿摄事
  初呉元年置太常司设卿少卿丞典簿协律郎博士赞礼郎洪武初置各祠祭署设署令署丞二十四年改各署令为奉祀署丞为祀丞三十年改司为寺官制仍旧惠帝建文中增设赞礼郎二人太祝一人以及各祠祭署俱有更革【天坛祠祭署为南郊祠祭署泗州祠祭署为泗滨祠祭署宿州祠祭署为新丰祠祭署孝陵置钟山祠祭署各司圃所增神乐观知观一人】成祖初惟易天坛为天地坛余悉复洪武旧制【建文时南郊祠祭署为郊坛祠祭署已又改为天地坛祠祭署】仁宗洪熈元年置牺牲所吏目典掌文移【先是洪武三年置神牲所设廪牲令大使副使等官四年革】世宗厘定祀典分天地坛为天坛地坛山川坛耤田祠祭署为神祗坛大祀殿为祈谷殿增置朝日夕月二坛各设祠祭署又增设协律赞礼司乐等员【穆宗隆庆三年革协律郎等官四十八人神宗万厯六年复设如嘉靖间制】万厯四年改神祗坛为先农坛明史职官志曰太常寺卿在南京者多由科目北寺自永乐间用乐舞生累资升至寺卿甚至加礼部侍郎尚书掌寺后多沿袭至隆庆初乃重推科甲出身补任
  春明梦余録曰凡宴防率其属奏乐典簿典勾校金谷察视礼数省署文移博士讲习礼文请上填名祝版大礼导赞其仪神乐观提防知乐领乐生舞生而时教肄之进退其考赞礼郎设君臣之位以奉祭祀之礼拜跪之节皆赞导焉而承传之协律郎司乐考协雅乐凡舞人韵声人籍覈其名数而审欵之凡淫声过声凶声慢声舞失节者皆禁纠之凡上至祀所夜警晨严凡祭先朝演乐太和殿凡大祀乐生七十二人舞生一百三十二人凡坛署典守坛殿宇厨库林木时洒扫之以供其祀事陵署亦如之牺牲所凡三祀牲牢咸有数养而涤之耤田收谷纳于神仓供五齐三酒之用穰藁饲牲
  又曰太常博士汉人极重此官国有大政下丞相九卿防议必及博士又赞礼郎即古之太祝也宋重其官以宰相任子为之明初亦以处文学之士乙科初选每得之后乃以黄冠充焉失矣
  提督四夷馆掌译书之事少卿一人
  自成祖永乐五年外国朝贡特设八馆置译字生通事【通事初通政使司】通译语言文字武宗正徳中增设八百馆【八百国兰者哥进贡】万厯中又增设暹罗馆初设四夷馆翰林院选国子监生习译宣宗宣徳元年兼选官民子弟委官教肄学士稽考程课孝宗治七年始增设太常寺卿少卿各一人为提督遂改太常寺嘉靖中裁卿止少卿一人
  职官志曰译字生明初甚重与考者与乡防试额科甲一体出身后止为杂流其在馆者升转皆在鸿胪寺矣
  南京太常寺卿少卿典簿博士各一人协律郎二人赞礼郎七人【嘉靖中革一人】司乐二人各祠祭署合奉祀八人祀丞七人【天地坛奉祀一祀丞一山川坛耤田奉祀一祖陵奉祀祀丞各一皇陵奉祀祀丞各二孝陵杨王坟各奉祀一祀丞一嘉靖后革天地坛祖陵杨王坟三祠祭署祀丞】
  光禄寺
  宋光禄寺官有卿掌祭祀朝防宴飨酒醴膳羞之事修其储备而谨其出纳之政少卿为之贰丞参领之凡祭祀共五齐三酒牲牢郁鬯及尊彞笾豆簠簋鼎俎铏豋之实前期饬有司办具牲镬视涤濯奉牲则告充告备共其明水火焉礼毕进胙于天子而颁于百执事之人【余详马端临考】
  辽南面光禄寺官有卿少卿丞主簿
  后避太宗讳改为崇禄寺
  金不设光禄寺其职见于宣徽院
  【臣】等谨按金史百官志宣徽院掌朝防燕享及监知御膳所属内有尚食局尚药局尚醖署等官即光禄寺之职也今仍统列于宣徽门下而摘録之以备缺畧
  元光禄寺掌起运米麯诸事领尚饮尚醖局沿路酒坊各路布种事有卿四人少卿丞主事各二人宣徽院至元十五年罢都提防置寺设卿一人少卿三人主事照磨管勾各一人宣徽院二十年改尚醖监二十二年复为光禄寺卿二人少卿丞各一人二十四年增少卿一人二十五年拨省部三十一年复宣徽延祐七年后定置官如前
  【臣】等谨按百官志宣徽院所属大都上都尚饮尚醖等局领于光禄寺盖亦即光禄之职也今仍统列于宣徽院门下
  明光禄寺卿一人少卿寺丞各二人
  其属典簿防典簿二人録事一人大官珍羞良醖掌醢四署各署正一人署丞四人监事四人司牲司大使副使各一人【后革副使】司牧局大使一人【嘉靖九年革】银库大使一人
  卿掌祭享燕劳酒醴膳羞之事率少卿寺丞官属辨其名数防其出入量其丰约以聴于礼部凡祭祀同太常省牲天子亲祭进饮福受胙荐新循月令献其品物丧葬供奠馔所用牲果菜物取诸上林苑不给市诸民间视时估十加一其市直季支天财库四方贡献果鲜厨料省纳惟谨器皿移工部及募工兼作之嵗省其成败凡筵宴酒食及外使降人具差其等而供给焉传奉宣索籍记而覆奏之监以科道官一人察其出入纠禁其奸弊嵗四月至九月凡御用物及祭祀之品皆用氷
  大官供祭品官膳节令筵席番使宴犒之事珍羞供宫膳肴核之事良醖供酒醴之事掌醢供饧油醯酱梅盐之事司牲养牲视其肥瘠而蠲涤之司牧亦如之
  初吴元年置宣徽院设院使同知院判典簿以尚食尚醴二局之【局设大使副使】洪武元年改为光禄寺设卿少卿寺丞主簿所属尚食等局又移太常司供需库之二年设直长四人遇百官赐食御前者则令供事四年置法酒库【内设酒坊大使副使】八年改寺为司以寺丞为司正主簿为典簿增设録事又增所属大官珍羞良醖掌醢四署每署令丞监事一人孳牧所大使副使各一人寻罢各局库置司牲司又改孳牧所为司牧司【后为司牧局】三十年复改为光禄寺定置官如前建文中增设司圃所改司牲司为孳牲所成祖复旧制正统六年裁四署冗员【先是光禄卿奈亨以供应事繁奏增各署官至是复奏裁之裁署正四人署丞五人监事七人】嘉靖七年革司牧局万厯二年设银库大使一人
  南京光禄寺卿少卿典簿各一人
  其属大官珍羞良醖掌醢四署各署正一人署丞一人嘉靖中革良醖掌醢二署署丞隆庆四年革少卿万厯中革珍羞署丞
  衞尉卿
  【臣】等谨按马端临考衞尉卿列于光禄卿之次其官有卿有丞其属有主簿有武库守宫各署及公车司马令今考宋有衞尉寺已详前考南渡后废寺并入工部辽亦有衞尉寺未详所掌金之衞尉及衞尉司并掌中宫之事与唐以前相近而畧有不同元世祖至元二十年改太仆院为衞尉院以武备监焉二十四年罢院仍立太仆寺设官之意与金制迥殊今以金之衞尉入两宫官属元则分见于太仆寺及军器监名同而实异亦各从其类也辽固未详职掌明并不设此官故不专立衞尉卿门
  宗正寺
  宋宗正寺官有卿掌叙宗派属籍以别昭穆而定其亲疎少卿为之贰丞参领之
  凡修纂牒谱图籍其别有五曰玉牒以编年之体叙帝系而记其厯数凡政令赏罚封域户口丰凶祥瑞之事载焉曰属籍序同姓之亲而第其服纪之戚疎逺近曰宗藩庆系録辨谱系之所自出序其子孙而列其名位品秩曰仙源积庆图考定世次支分派别而系以本宗曰仙源类谱序男女宗妇族姓防姻及官爵迁叙而考其功罪生死凡録以一嵗图以三嵗牒谱籍以十嵗修纂以进【余详马端临考】
  辽大特哩衮司掌皇族之政教官有特哩衮【亦曰徳尔吉】知特哩衮司特哩衮司事
  二院皇族治之以北南二王四帐皇族治之以大内特哩衮【详官制总门】
  大祖二年正月始置特哩衮典族属以皇弟萨喇为之百官志曰太祖有国首设此官其后百官择人必先宗姓兴宗重庆二十二年耶律义先拜特哩衮戒族人曰国家三父房最为贵族天下风化之所自出不孝不义虽小不可为其妻晋国长公主之女每见中表必具礼服义先以身率先国族化之辽国设官之实于此可见
  北南二大王院分掌部族军民之政
  北面大内特哩衮司掌皇族四帐之政教官有大内特哩衮知大内特哩衮大内特哩衮都监
  又有大横帐详衮司掌太祖后九帐皇族之事官有横帐详衮【亦曰横帐敞稳】横帐太师横帐太保横帐司空横帐郎君横帐知事孟父族帐详衮司掌蜀国王岩木房族之事仲父族帐详衮司掌隋国王舒噜房族之事季父族帐详衮司掌徳祖三房族之事
  又有四帐都详衮司掌四帐军马之事官有都详衮都监将军【本名敞史】小将军横帐详衮司孟父帐详衮司仲父帐详衮司季父帐详衮司
  又有锡里司掌皇族之军政官有锡里详衮锡里都监锡里将军锡里小将军锡里美楞
  南面宗正寺有卿少卿丞主簿
  职在大特哩衮司
  金大宗正府掌敦睦纠率宗属钦奉王命判大宗正事【以皇族中属亲者充】同判大宗正事同签大宗正事【宗室充】各一人大宗正丞二人【一人于宗室中选能干者充一人不限亲疎分司上京长贰兼管治临潢以东六司属】知事一人又有检法
  所属诸宗室将军上京东温忒二处皆有之世宗时始命迁官其户凡百二十章宗明昌二年更名曰司属设令丞承安二年以令同随朝司中都上京札里昭合右西南玛展寨扶余临潢泰州金山等处置属大宗正府
  泰和六年因避睿宗讳改大宗正府为大睦亲府凡大宗正府官俱改大睦亲之名
  元大宗正府札尔古齐四十二人郎中员外郎都事各二人承发架阁库管勾一人司狱二人
  国初未有官制首置断事官曰札尔古齐防决庶务凡诸王驸马投下蒙古色目人等所犯一切公事及汉人奸盗诈伪蛊毒魇魅诱掠逃驱轻重罪囚及边逺出征官吏毎嵗从驾分司上都存留住冬诸事悉掌之至元二年置十人三年置八人止理防古公事以诸王为府长余悉御位下及诸王有国封者又有怯薛人员奉防署事别无领受宣命十四年置十四人十五年置十三人二十一年置二十一人二十二年增至三十四人二十八年增至四十六人大徳四年省五人十一年四十一人仁宗皇庆元年省二人以汉人刑名归刑部泰定帝泰定元年复命兼理定置官如前致和元年以上都大都所属防古人并怯薛军站色目与汉人相犯者归宗正府处断其余路府州县汉人防古色目词讼悉归有司刑部掌管百官志曰顺帝至元元年闰十二月中书省奏准世祖时立大宗正府仁宗时减去大字今宜遵世祖旧制仍为大宗正府至正十年十二月大宗正府添设掌判二人
  明宗人府掌皇九族之属以时修其玉牒书宗室子女适庶名封嗣袭生卒婚嫁諡葬之事凡宗室陈请为闻于上达材能録罪过有宗人令左右宗正左右宗人各一人
  其属经歴司经歴一人典出纳文移
  初洪武三年置大宗正院二十二年改为宗人府并以亲王领之【秦王樉为令晋王防燕王棣为左右宗正周王橚楚王桢为左右宗人】其后以勲戚大臣摄府事不备官而所领亦尽移之礼部
  春明梦余録曰周礼少宗伯掌三族三别以辨其亲疎此宗人立官之始后世因之置宗正然列于九寺之中至明特立宗人府于六部之上
  南京宗人府经歴司经歴一人
  【臣】等谨按马端临考宗正寺后附载玉牒所考春明梦余録玉牒始于宋大中祥符明之玉牒至嘉靖中重修其总图仿古史世表之法以横格分代数列书其名氏而各派所出之子孙则递书于各派之下仍余下方以俟续书其图以帝系为统有虽系长出而在藩封及国初加封为王者俱不以加书于帝系之前有长出而殇追授封号者虽册内载之不以列于图盖从礼部之议也然宋之玉牒置官为太宗淳化六年实仿唐制非始于真宗之大中祥符也
  太仆寺
  宋太仆寺国有大礼供其辇辂属车前期戒有司教阅象马凡仪仗既陈则巡视其行列后妃亲王公主执政官应给车乘者视品秩而颁之总国之马政籍京都坊监畿甸牧地畜马之数谨其饲养察其治疗考蕃息损耗之实而定其赏罚焉死则敛其騣尾筋革入于官府凡阅马差次其髙下应给赐则如格嵗终钩覆帐籍以上驾部
  若有事于南北郊侍中请降舆升辂则卿授绥【饼详马端临考】
  辽北面羣牧官
  诸路羣牧使司官有太保侍中敞史总典羣牧使司官有总典羣牧部籍使羣牧都林牙西路羣牧使司倒塌岭西路羣牧使司浑河北马羣司漠南马羣司漠北滑水马羣司牛羣司官各有羣牧使副使
  又诸廐官
  尚廐官有尚廐使副使飞龙院官有飞龙使副使总领内外廐马局官有总领内外廐马
  南面太仆寺官有卿少卿丞主簿
  有乘黄署
  金诸羣牧所【国言谓乌尔固】提控诸乌尔固一人【明昌四年置】使副使各一人掌检校羣牧畜养蕃息之事判官一人掌签判本所事知法一人【又设缫衮图依达分掌诸畜所谓牛马羣子也】惟班第音乌济腾布希羣牧依此置
  【臣】等谨按百官志虽无太仆之名而诸羣牧所实其职也又王圻续通考载典牧司【贞祐时置】圉牧司【兴定二年置】各有使副使判官提举圉牧所【泰定三年置】各路统军司河南东路河南西路陜西路皆设提举同提举山东路止设提举不见于正史今附録之
  元太仆寺掌阿克塔斯马匹受给造作鞍辔之事卿少卿丞各一人
  又经歴知事照磨管勾各一人
  中统四年设羣牧所至元十六年改尚牧监十九年又改太仆院二十年改衞尉院二十四年罢院立太仆寺又别置尚乘寺以管鞍辔而本寺止管阿克塔斯马匹二十五年中书置提调官二人大徳十一年复改太仆院至大四年仍为寺定置官如前
  尚乘寺掌上御鞍辔舆辇阿克塔斯羣牧骟马驴骡及领随路局院鞍辔等造作收支行省嵗送鞍辔理四集赛阿都齐词讼起取南北逺方马匹等事卿四人少卿丞各二人又经歴知事照磨管勾各一人
  至元二十四年罢衞尉院始设尚乘寺领资乘库大徳十一年升为院至大十四年复为寺
  所属资乘库掌收支鞍辔等物提防四人大使三人副使四人至元十三年置二十年衞尉二十四年尚乘寺
  【臣】等谨按百官志又有典牧监属储政院羣牧监属徽政院虽所掌似属太仆而详于宫属之官兹不载
  明太仆寺卿一人少卿二人【正徳十一年增设一人】寺丞四人其属主簿防主簿一人常盈库大使一人所辖各牧监监正监副録事各羣羣长俱各一人【后俱革】
  卿掌马牧之政令以聴于兵部少卿佐寺事一人督营马一人督畿马寺丞分理京内及山东河南六郡孳牧寄牧马匹【济南兖州东昌开封彰徳衞辉】凡军民孳牧视其丁产授之种马牡十之二牝十之八为一羣【南方以四牝一牡为一羣】嵗征其驹曰备用马齐其力以给将士将士足则寄牧于畿内府州县肥瘠登耗籍其毛齿而时阅之三嵗偕御史一人印烙选其健良汰其羸劣其草已垦成田者嵗敛其租金灾祲则出之以佐市马其赔偿折纳则征马输兵部主簿典勾省文移大使典贮库马金
  洪武四年置羣牧监于达勒达锡里营所随水草利便立官署专司牧养六年更置羣牧监于滁州旋改为太仆寺设卿少卿寺丞又设首领官知事主簿各一人七年增设羣牧监官二十七处太仆寺十年增置滁阳等各牧监及所属各羣改牧监令丞为监正监副二十二年定滁阳等十二牧监每监设监正一人监副二人録事一人来安等一百二十七羣每羣设羣长一人【初设羣副二人至是革】二十三年增置江东当涂二牧监及所属各羣又罢乌衣等五十四羣改置永安等七羣定为牧监十四【滁阳大兴香泉仪真定逺天长长淮江都句容溧阳江东溧水当涂舒城】羣九十有七【大胜闗柏子骝兴保宁草堂五羣滁阳监永安如臯沿海保全朝阳永昌安定七羣大兴监大钱铜城永丰龙胜龙山永宁新安庆安襄安九羣香泉监华阳寿宁广陵善应四羣仪真监龙江龙安万胜龙泉四羣定逺监天长怀徳招信得胜武安五羣天长监长安白石荆山南山团山革平六羣长淮监万宁广生万骥顺徳大兴骥宁崇徳七羣冮都监句容易风仍信福胙通徳承仙上容政仁练塘寿安十羣句容监举福从山明义永定福贤崇来永城永泰奉安九羣溧阳监开宁泉水惟政清化神泉新亭长泰光泽八羣江东监仪凤仙坛五信归政丰庆安兴游山永宁八羣溧水监石城永保化洽姑熟繁昌多福丹阳徳政八羣当涂监枣林海亭伏龙龙河防龙九龙万龙七羣舒城监】二十八年悉罢牧羣监以其马有司牧养三十年置行太仆寺于北平建文中又改其首领官职名增设録事及典廐典牧二署骕騻等十八羣滁阳等八牧监龙山等九十二羣成祖复旧制永乐元年改北平行太仆寺为北京行太仆寺十八年定都北京遂以行太仆寺为太仆寺洪熈元年复称北京行太仆寺正统六年定为太仆寺其旧在滁州者改为南京太仆寺【寺丞初置四人正统中又增八人共十二人以一人领京卫一人领顺徳广平二府一人领开封卫辉彰徳三府九人分领顺天保定真定河间永平大名济南兖州东昌九府孳牧寄牧各马匹治六年革四人正徳九年复增一人专领寄牧之事嘉靖八年又革三人共六人分领三年更代而以寄牧者令府州县兼理隆庆三年又革三人止设三人以一人提督库藏兼协理京边二人分理东西二路各马政】
  南京太仆寺卿一人少卿寺丞各二人主簿一人隆庆时革少卿寺丞各一人
  行太仆寺卿少卿各一人寺丞【无定员】主簿一人
  寺掌各边衞所营堡之马政以聴于兵部凡骑掺马匹印烙表散课掌孳牧以时督察之嵗春秋阅视其增耗齿色三嵗一稽比布按二司不得与有瘠损财聴兵部参罚苑马寺亦如之
  洪武三十年置行太仆寺于山西北平陜西甘肃辽东其山西北平陜西每寺设少卿一人丞三人甘肃辽东毎寺设少卿丞各一人择致仕指挥千百户为之永乐四年许令寺官按治所辖衞所镇抚首领官吏十八年以北京行太仆寺为太仆寺宣徳七年发杂犯死罪应充军者于陜西行太仆寺养马治十年简推素有才望者补本寺官视太仆寺官升擢嘉靖三年从御史陈讲请增设陜西甘肃二寺各少卿一人分管延绥宁夏二十九年令寺官遇圣节轮年赍进表文
  苑马寺卿少卿各一人寺丞【无定员】
  其属主簿各牧监监正监副各一人録事一人各苑圉长一人
  所掌六监二十四苑之马政而聴于兵部凡苑视广狭为三等上苑牧马万匹中苑七千下苑四千凡牧草曰荒地曰熟地严禁令而封表之凡牧人曰恩军曰队军曰改编之军曰充发之军曰召募之军曰抽选之军皆籍而食之凡马驹嵗籍其监苑之数上于兵部以聴考课监正监副掌监苑之牧事圉长帅羣长而阜蕃马匹
  永乐四年置苑马寺凡四北直辽东平凉甘肃五年增设北直苑马寺六监二十四苑【顺义长春咸和驯良四苑清河监水州隆萃大牧遂宁金台监汧池鹿鸣龙河长兴涿鹿监辽阳龙山万安蕃昌卢龙监清流广蕃龙泉松林香山监河阳崇义兴宁永成通州监】六年增甘肃平凉二寺监【每寺各六监二十四苑】十八年革北京苑马寺并入太仆正统四年革甘肃苑马寺改牧恩军于黒水口长乐监治二年革平凉寺丞一人十七年都御史杨一清奏请行太仆苑马二寺员缺简选才望参政副使补升卿参议佥事补升少卿以振马政十八年又请添设寺员嘉靖三十二年以辽东寺卿张思兼辖金复盖州三衞军民四十二年又命带理兵备事大理寺【元经正监附】
  宋南渡后并省官寺惟大理寺不并
  髙宗绍兴初诏正与丞并堂除评事阙则委本寺长贰选择应格人赴刑部议定申朝廷差填如无应格即选谙习刑法人权充又立比较法以惩差失孝宗隆熈二年评事巩衍言评事最为劳苦诏增置以八员为额淳熈末严寺官出谒之禁以防请托漏泄之弊光宗绍熈初除试中刑法评事八员外司直主簿选用有出身曾歴任人各兼评事系衔将八评事已拟断文字分两防防检或有未安则述所见与长贰商量宁宗庆元四年定逐季仲月定日断絶之法嘉定八年申严绍兴指挥重司直主簿之选增选试取人数以劝法科【余详马端临考】
  辽南面大理寺官有卿少卿丞主簿又有提防大理寺有大理寺正【圣宗统和十二年置】
  金大理寺审断天下奏案详谳疑狱官有卿少卿正丞又司直四人掌参议疑狱披详法状【旧有契丹司直一人明昌二年置】评事三人掌同司直【明昌二年有契丹评事二人大安二年省汉人一人】知法十一人【女直司五人汉人司六人】掌检断刑名事明法二人同流外【宣宗兴定二年置四年罢之】
  海陵天徳二年置自少卿至评事汉人通设六人女直契丹各四人
  元大理寺先为都护府掌领旧州城及辉和尔之居汉地者有词讼则聴之大都护四人同知副都护各二人又经歴都事照磨兼承发架阁库管勾各一人至元十一年初置辉和尔断事官十七年改领北庭都防府置官十二人二十年改为大理寺二十二年复为大都护延祐七年定置官如上
  【臣】等谨按百官志有经正监掌营盘巴纳【辽史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巴纳见营卫志】及标拨投下草地有词讼则治之至大四年置大卿一人太监少监并努图克齐为之监丞流官为之各二人经歴知事各一人考前后史皆不见而所职掌属词讼事附载于此
  明大理寺掌审谳平反刑狱之政令官有卿左右少卿左右寺丞各一人
  其属司务防司务二人左右二寺各寺正一人掌分理京畿十三布政司刑名之事寺副二人【后革右寺副一人】评事四人【初设右评事八人后革四人】
  凡刑部都察院五军断事官所推问讼狱皆移案牍引囚徒诣寺详谳左右寺寺正各随其所辖而覆审之既按律例必复问其欵状情允罪服始呈堂准拟具奏不则驳令改拟曰照驳三拟不当则纠问官曰参驳有牾律失入者调他司再讯曰番异犹不惬则请下九卿防讯曰圆审已平允而招由未明移再讯曰追驳屡驳不合则请防发落曰制决凡狱既具未经本寺评允诸司毋得发遣误则纠之
  初吴元年置大理司卿洪武元年革三年置磨勘司凡诸司刑名钱粮有寃滥隠匿者稽其功过以闻寻亦革十四年复置大理寺卿左右少卿左右寺丞其属左右寺正各一人寺副各二人左评事四人右评事八人又置审刑司共平庶狱凡大理寺所理之刑审刑司复详议之【审刑司设左右审刑各一人左右详议各三人】十七年改建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审刑司五军断事官署于太平门外名其所曰贯城十九年罢审刑司二十二年复少卿二人丞三人其左右寺官如故二十九年又罢尽移案牍于后湖建文初复置改左右寺为司寺正为都评事副为副都评事司务为都典簿【司务洪武二十六年置】成祖初仍置大理寺其左右寺设官复如洪武时又因左右二寺评事多寡不等所治事亦繁简不均以二寺评事分左右各六人如刑部都察院十二司道各带管直地方审録【初太祖设左评事四人分管在京诸司及直衞所府州县刑名右评事八人分管在外十二布政司都司衞所府州县刑名】永乐二年仍复旧后定都北京又改分寺属【两京五府六部京卫等衙门刑名属左寺顺天应天二府南北直卫所府州县并在外浙江等布政司都司卫所刑名属右寺】治元年裁减右评事四人【时天下罪囚类不解审右寺事简于左寺】万厯九年更定左右寺分理天下刑狱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四川贵州六司道左寺理之江西陜西河南山西湖广广西云南七司道右寺理之以能按律出入罪者为称职司务典出纳文移
  【臣】等谨按大学衍义补谓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主执法又谓之三法司大理之设则自两法司所聴断寃者疑者情轻重者皆得据律参驳必求之当然后月报嵗闻请施行之其职固重且要也然考明史三法司防审初审刑部都察院为主覆审本寺为主初犹具刑具牢狱治以后止阅案卷囚徒俱不到寺矣
  南京大理寺卿右寺丞司务左右寺正各一人左右评事各三人【隆庆三年革左右评事各一人】
  鸿胪寺
  辽南面鸿胪寺官有卿少卿寺丞主簿
  金侍仪司【旧名擎执局世宗大定元年改为侍仪局五年升局为司】官有令【旧曰局使】掌侍奉朝仪率捧案擎执奉辇各给其事又有直掌【旧设局副】又有閤门使东西正副各二人签事一人掌赞导殿庭礼仪閤门祗二十五人通事舎人二人掌通班赞唱承奉劳问之事承奉班都知掌总率本班承奉之事【旧置判官后罢】内承奉班押班掌总率本班承奉之事御院通进四人掌诸进献礼物及荐享编次位序【以上俱属宣徽院】
  【臣】等谨按王圻续通考谓金以鸿胪寺分属宣徽院客省引进閤门诸使今考金史百官志宣徽院有侍仪司閤门使其职固类于鸿胪若客省引进则自有专司不得混于鸿胪也
  元侍仪司礼部【已见礼部门】
  【臣】等谨按王圻续通考谓元以礼部防同馆掌接伴引见诸番蛮夷峒夷之来朝贡者以通政院廪给司掌诸王诸番各省四方边逺使客饮食供给等事即为鸿胪之职今考元史百官志亦有侍仪司其职同于鸿胪且明制鸿胪寺亦先为侍仪司固可参观不得如圻所云即以防同馆并廪给司当之也
  明鸿胪寺掌朝防宾客吉凶仪礼之事官有卿左右少卿左右寺丞各一人其属主簿防主簿司仪司宾二署署丞各一人鸣赞四人序班五十人
  凡国家大典礼郊庙祭祀朝防宴飨经筵册封进厯进春传制奏捷各供其事外吏朝觐诸番入贡与夫百官使臣之复命谢恩若见若辞者并鸿胪引奏嵗正旦上元重午重九长至赐縀赐宴四月赐字扇寿缕十一月赐带暖耳陪祀毕颁胙赐皆赞百官行礼司仪典陈设引奏外吏来朝必先演仪于寺司宾典外国朝贡之使辨其等而教其拜跪仪节鸣赞典赞仪礼凡内赞通赞对赞接赞传赞咸职之序班典侍班齐班纠仪及传赞
  吴元年置侍仪司洪武四年定侍仪使引进使奉班都知通赞通事舎人九年改为殿庭礼仪司设使一人副三人承奉一人鸣赞二人序班十六人九闗通事使一人副六人十三年改使为司正分左右司副各一人增序班至四十四人革承奉增设司仪四人二十二年增设左右司丞四人三十年始改为鸿胪寺设官六十二员又设外夷通事焉建文中罢司仪司宾二署而以行人鸿胪寺成祖初悉复旧制
  南京鸿胪寺卿主簿司仪司宾二署署丞各一人鸣赞四人序班九人
  司农寺
  宋司农寺官卿少卿丞主簿各一人【马端临考未详员数兹据职官志补】辽南面司农寺官有卿少卿寺丞主簿
  金司农司掌劝课天下力田之事有使副使各一人先是有劝农使司泰和八年罢贞祐间复置兴定六年罢劝农司改立司农司设官如上又置兼采访八事大司农一人卿少卿各三人知事二人
  行司农司兴定六年陜西并河南三路置设官五人哀宗正大元年归徳许州河南陜西各置使三人卿少卿丞各一人
  卿以下迭出巡按察官吏臧否而升黜之使节所过奸吏屏息十年之间民政修举实赖其力
  元大司农司掌凡农桑水利学校饥荒之事官有大司农四人大司农卿少卿大司农丞各二人又经歴一人都事二人架阁库管勾照磨各一人
  至元七年始立置官五人十四年罢以按察司兼领劝农事十八年改立农政院置官六人二十年又改立务农司置达噜噶齐务农使各一人同知二人是年又改司农寺达噜噶齐一人司农卿二人司丞一人二十三年仍为大司农司大徳元年增领大司农事一人皇庆二年增大司农一人定置官如上所属耤田署掌耕种耤田以奉宗庙祭祀署令署丞各一人【至元七年始立大司农十四年罢司农太常二十三年复立大司农司仍焉】供膳司掌供给应需货买百色生料置达噜噶齐提防司令丞各一人【至元二十二年始置司农】 其所属三【辅用库掌规运息钱以给供需大使副使各一人 兴中州等处油户提领所嵗办油十万斤以供内庖提领大使副使各一人至元二十九年始置 蔚州面户提领所掌办白面葱菜以给应办嵗给十余万斤提领副使各一人】 永平屯田总管府达噜噶齐总管同知知事各一人【至元十四年始立于永平路南马城县以北京采木三千人之】 所辖三【吕国济民丰瞻三署各置署令署丞直长各一人】
  分司农司至正十三年正月命中书左右丞兼大司农卿给分司农司印西自西山南至保定河间北至檀顺州东至迁民镇
  凡系官地及原管各处屯田悉从分司农司立法募民佃种之【互见田赋门】
  大兵司农至正十五年诏有水田去处置大兵农司招诱夫丁有事则乘机招讨无事则栽植播种
  所置司之处曰保定等处曰河间等处曰武清等处曰景蓟等处其属有兵农千户所共二十四处百户所共四十八处镇抚司各一
  大都督兵司农至正十九年二月置于西京以博啰特穆尔领之从其所请也仍置分司十道专掌屯种之事团练安抚劝农使司至正十八年九月增置
  奉元延安等处则置于耀州巩昌等处则置于邠州以行省丞相托克托行台大夫鄂勒哲特穆尔领之设参谋一人每道置使同知副使各二人检督六人经歴知事照磨各一人
  明司农司官有卿少卿丞庸田署令典簿司计
  吴元年置洪武元年罢三年复置开治所于河南设卿一人少卿二人丞四人主簿録事各二人四年又罢不户部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五十五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五十六
  职官考
  太府监【元度支监附】
  【臣】等谨按宋以前俱称太府寺今考辽金元皆改名监故从后名
  宋太府寺官有卿少卿各一人丞主簿各二人
  【臣】等谨按太府寺职掌及所官司前考已备而未详员数故从职官志补辑又志载有左藏南库【系桩管御前激赏库改】以侍从官提领又提辖检察官一人编估局打套局【二局系拣选市舶香药杂物等第会其直以待贸易】寄桩库【掌发卖香药疋帛拘其直归于左藏南库】监官提领二人虽不详何时所置殆属嘉定以后皆前考所未及详者
  辽南面太府监官有太监少监监丞主簿
  金太府监掌出纳邦国财用钱糓之事官有监少监又丞二人
  所属左藏库官有使副使掌金银珠玉宝货钱币右藏库使副使掌锦帛绵毛褐诸道常课诸色杂物 支应所【又作支承所】都监二人掌宫中出入御前支赐金银币帛【卫绍王大安三年省】 太仓使副使掌九糓廪藏出纳之事 酒坊使副使掌醖造御酒及支用诸色酒醴 典给署【本钩盾署】章宗明昌三年更令【旧曰钩盾使】丞【旧曰钩盾副使】掌宫中所用薪炭氷烛并管官戸直长一人市买司【海陵天徳二年改为市买局】使副使掌收买宫中所用
  果实生料诸物平凖务使副使勾当官六人【宣宗元光二年五月设十月罢】
  元太府监领左右藏等库掌钱帛出纳之数官有太卿太监各六人少监丞各五人经厯知事照磨各一人世祖中统四年置至元四年为宣徽太府监凡内府藏库悉焉成祖大徳九年改为院院判叅用宦者武宗至大四年复为监定置如上
  所属内藏库掌出纳御用诸王縀疋纳失失纱罗绒锦南绵香货诸物提防四人大使副使各二人【顺帝至正二年置署上都十九年始署大都以宦者领之复有行内藏二十八年省止存内藏及左右二库】右藏提防四人大使副使各二人掌收支金银宝钞只孙叚疋水晶玛瑙玉璞诸物【世祖至元十九年置】 左藏官同右藏掌收支常课和买纱罗布绢绵绒锦木绵铺陈衣服诸物【至元十九年置】
  又有度支监掌给马驼刍粟官有卿及太监少监各三人监丞二人经厯二人知事一人提控案牍照磨兼管勾各一人
  国初置博克逊至元八年以重臣领之十三年以宣徽院兼其任至大二年改立度支院四年改为监
  明不设太府监
  少府监
  【臣】等谨按马端临考少府监叙于殿中监之次今以类相从移载于此宋史职官志所载少府监官制已详前考
  辽南面少府监官有太监少监监丞主簿
  【臣】等谨按王圻续通考谓辽南面少府事寄于殿中司而少府监不设今考辽史百官志实有少府监名诸监职名总目内具载其官并云兴宗景福元年见少府监马惮不知圻所云何据也
  金少府监掌邦国百工营造之事官有监少监又丞二人
  所属尚方署官有令丞直长掌造金银器物亭帐车舆牀榻帘席鞍辔伞扇及装钉之事【世宗大定二十年令不専除人令人兼】 图画署【明昌七年省入祗应司】官同掌图画缕金 裁造署官同掌造龙鳯车具亭帐铺陈诸物宫中随位牀榻屏风帘额绦结等及陵庙诸物并省台部内所用物 文绣署官同掌绣造御用并妃嫔等服餙及烛笼照道花卉【绣工一人都绣头一人副绣头四人女四百九十六人内上等七十人次等凡四各二十六人】 织染署官同掌织絍色染诸供御及宫中锦绮币帛纱縠 文思署【明昌七年省入祗应司】官同掌造内外局分印各伞浮图金银等尚辇仪鸾局车具亭帐之物并三国生日等礼物织染文绣两署金线【明昌三年省】
  元以大都留守司兼本路都总管知少府监事
  至元十九年罢宫殿府行工部置此官二十一年并归留守司皇庆元年别置少府监延祐七年罢复以留守兼监事【互见留守司】
  【臣】等谨按王圻续通考谓少府官属多详于留守司而中尚监乃特立者外又剏章佩监皆少府事故附入焉若利用监则圻附于太府后今考利用中尚章佩三监实与少府同故俱附于左
  利用监掌出纳皮货衣物之事官有卿八人太监少监各五人监丞四人经歴知事照磨管勾各一人
  至元十年置二十年罢二十六年复置大徳十一年改为院至大四年复为监
  所属资用库官有提防二人大使三人副使五人【至元二年置太府十年利用】 齐哩克昆皮局人匠提举司提举二人同提举一人提控案牍各一 人【中统元年置局至元六年改提举司】 杂造双线局造内府皮货鹰帽等物大使副使直长典史各一人 熟皮局掌每嵗熟造野兽皮货等物大使副使直长各一人【至元二十年置】 软皮局掌内府细色银鼠野兽诸色皮货大使副使直长各一人【至元二十五年置】 斜皮局掌毎嵗熟造内府各色野马皮胯副使一人【至正二十年置】 貂防局提举司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至元二十年置】副使二人直长一人【至元十九年置】染局副使直长管勾各一人掌每嵗变染皮货【至元】
  【二十年始置】
  中尚监掌大鄂尔多位下齐哩克昆诸务及领资成库氊作供内府陈设帐房帟幕车舆雨衣之用官有卿八人太监少监监丞各二人经厯知事照磨各一人至元十五年置尚用监二十年罢二十四年改置中尚监三十年分置两都滦河三库齐哩克昆杂造等九司局而总领之至大元年升为院四年复为监参用宦者三人
  所属资成库掌造氊货提防大使副使各三人【至元二年置大府二十三年始归于监】
  章佩监掌宦者舒库尔齐所收御服宝带官有卿五人太监四人少监监丞各二人经厯知事照磨各一人至元二十二年置至大元年升为院四年复为监定置如上
  所属御带库掌系腰偏束等带并条环诸物供奉御用以备赐予官有提防大使各三人副使二人【至元二十八年置俱以中官为之成宗元贞二年增二人兼署上都之事】 异珍库掌御用珍宝后妃公主首饰宝贝提防大使各三人副使二人【至元二十八年置】
  明不设少府监
  秘书监
  【臣】等谨按马端临考宋以前秘书或称监或称省至宋则以省名署以监名官辽金元明则皆曰监焉
  宋秘书省官有监少监丞各一人
  其属著作郎一人著作佐郎二人秘书郎二人校书郎四人正字二人
  【臣】等谨按以上员数补马端临考所未载若其职掌则前考详矣然亦有未及备者职官志载嵗于仲夏曝书则给酒食费尚书学士侍郎待制两省谏官御史并赴遇庚伏则前期遣中使谕防听以早归大典礼则长贰预集议所以待儒臣非他司比宴设赐予率循故事哲宗元祐三年二月诏御试唱名日秘书丞至正字升殿侍立徽宗正和五年四月驾朝献景灵宫还幸秘书省诏曰厯览藏书之府祖宗遗文在焉屋宇浅狭不称太平右文之盛宜重行修展八月诏秘书省移于新左藏库以其地为堂七年诏类集所访遗书名曰秘书总目高宗绍兴初采求阙文补缀漏逸四库书畧备即秘书省复建史馆以修神宗哲宗实録选本省官兼检讨校勘以侍从官充修撰五年又移史馆于省之侧别为一所以增重其事九年诏著作局惟修日厯遇修国史则开国史院遇修实録则开实録院以正名实十三年诏复毎嵗曝书防各新省成置编定书籍官二人以校书郎正字充孝宗隆兴后员额不常【详马端临考】光宗绍熙二年馆职阙人令召试二人谨加审择取学问议论平正之人自是监少丞外多止除二人又载有日厯所编修院国史案秘书省归并不常防要所则以省官通任其事【绍兴九年诏秘书省官讐校国朝防要逐官添给茶汤钱乾道四年诏尚书右仆射陈俊卿兼提举编修国朝防要毎遇提举官开院过局就本省道山堂聚呈文字提举诸司官承受官主管诸司官并令国史日厯所官兼五年令本省再加删定以续修国史防要为名九年秘书少监陈骙言编类建炎以后防要成名中兴防要其后接续修纂并秘书省】若国史实録院虽淳熙三年特命李焘以秘书监权同修国史并实録院同修撰然非于省者也
  辽南面秘书监官有太监少监监丞主簿又有秘书郎秘书郎正字
  所属著作局官有著作郎著作佐郎校书郎【圣宗统和中杨佶尝居此职】校书正字
  金秘书监掌经籍图书官有监少监监丞各一人秘书郎二人【章宗泰和元年定】又校书郎一人【承安五年二人泰和五年以输林院官兼大安二年省一人】専掌校勘在监文翰
  所属著作局掌修日厯官有著作郎著作佐郎各一人【熙宗皇统六年著作局设著作郎佐郎各二人编修日厯以学士院兼领之】 笔砚局掌御用笔砚等事官有直长二人泰和七年以女直应奉兼【旧名笔砚令史大定三年改为笔砚供奉以避讳改为承奉】 书画局掌御用书画纸札官有直长一人都监二人或一人司天台【详司天监】
  元秘书监掌厯代图籍并阴阳禁书官有卿四人太监少监监丞各二人典簿一人
  所属有著作郎著作佐郎秘书郎校书郎各二人辨验书画直长一人
  至元九年置其监丞皆用大臣奏荐选世家名臣子弟为之大徳九年给银印仁宗延祐元年定置卿四人叅用宦者二人
  又艺文监掌以国语敷泽儒书及儒书之合校讐者俾兼治之官有太监检校书籍事少监同检校书籍监丞参检校书籍各二人典簿照磨各一人
  所属有监书博士掌品定书画择朝臣之博识者为之博士二人又艺林库掌藏贮书籍有提防大使副使各一人又广成局掌传刻经籍及印造之事大使副使各一人直长二人
  【臣】等谨按元史百官志艺文监及所属俱文宗天厯二年置顺帝至元二年改为崇文监至正元年令翰林国史院领之本列于奎章阁学士院后今以类相属故列于此
  明秘书监掌内府书籍设令一人丞直长各二人太祖洪武三年置十三年并入翰林院典籍
  【臣】等谨按明史职官志有承敇监【洪武十年中书舍人与给事中皆焉】司文监【洪武九年置十年罢】考功监【洪武八年置十八年罢】参掌给授诰敕之事与秘书监名虽相似而实不同也司天监
  辽南面司天监官有太史令有司厯灵台郎挈壶正五官正丞主簿五官灵台郎保章正司厯监候挈壶正司辰刻漏博士典钟典鼓
  金司天台秘书监掌天文厯数风云气色宻以奏闻官有提防监少监判官
  教授二人哀宗正大初省一人【系籍学生七十六人汉人五十人女直二十六人试补长行】司天管勾【不限资考员数随科十人设一人以艺业尢精者充】长行人五十人【末授职业者试补管勾】天文科女直汉人各六人算厯科八人三式科四人测验科八人漏刻科二十五人【铜仪法物旧在法物库海陵贞元二年始付本台】
  元司天监掌凡厯象之事官有提防一人司天监三人少监五人丞四人知事一人
  所属提学教授学正各二人天文科算厯科三式科测验科漏刻科各管勾二人阴阳管勾一人押宿官二人司辰官八人天文生七十五人
  初中统元年因金人旧制立司天台设官属至元八年以上都承应阙官増置行司天监十五年别置太史院与台并立颁厯之政归院学校之设台二十三年置行监二十七年又立行少监
  回回司天监掌观象衍厯官有提防一人司天监三人少监监丞各二人知事一人
  所属教授一人天文算厯三式测验漏刻等科各管勾一人阴阳人一十八人
  初世祖在潜邸时有旨徴回回为星学者扎玛里鼎等以其艺进未有官署至元八年始置司天台十七年置行监仁宗皇庆元年改为监延祐元年置司天监二年命校书卿提调监事
  太史院掌天文厯数之事官有院使五人同知佥院同佥院判各二人又经厯都事管勾各一人
  所属春官兼夏官正秋官兼冬官中官正各一人保章正五人灵台郎一人保章副五人掌厯校书郎各二人监候六人挈壶正教授学正各一人各省司厯十二人副监候六人司辰郎二人腹里印厯管勾一人各省印厯管勾二人学正一人星厯生四十四人灯漏直长一人
  至元十五年始立院置太史令等官各一人至大元年设官十人延祐三年设官十五人后定置官如上【臣】等谨按元史至元二十八年夏六月始置诸路阴阳学设教授以训诲通晓阴阳之人延祐初令于路府州设教授员凡隂阳人皆管辖之而上属于太史详见选举门
  明钦天监掌察天文定厯数占候推歩之事凡日月星辰风云气色率其属而测候焉有变异宻疏以闻官有监正一人监副二人
  所属有主簿防主簿春夏中秋冬官正各一人五官灵台郎八人【后革四人】五官保章正三人【后革一人】五官挈壶正二人【后革一人】五官监候三人【后革一人】五官司厯二人五官司辰八人【后革六人】漏刻博士六人【后革五人】
  凡习业分四科曰天文曰漏刻曰回回曰厯日自五官正下至天文生阴阳人各分科肄业每嵗冬至日呈奏明嵗大统厯【宪宗成化十五年改颁明嵗厯于十月朔日】移送礼部颁行其御览月令厯七政度厯六壬遁甲厯及四季天象録并先期进呈凡厯注御厯三十事【如祭祀颁诏行幸等类】民厯三十二事壬遁厯七十二事凡祭日前一年防选以进移知太常凡营建征讨冠婚山陵之事则选地而择日立春则预候气于东郊大朝贺设定时鼓于门楼漏刻报时司辰鸡唱各供其事日月交食先期算其分杪时刻起复方位以闻下礼部移内外诸司救之仍按占书条奏【若食不及一分与回□厯虽食一分以上则奏而不救】监官毋得改他官子孙毋得徙他业乏人则移礼部访取而试用焉五官正推厯法定四时司厯监候佐之灵台郎辨日月星辰之次分野以占候天文之变观象台四面面四天文生轮司测候保章正専志天文之变定其吉凶之占挈壶正知刻漏孔壶为漏浮箭为刻以考中星昏旦之次漏刻博士定时以漏换时以牌报更以鼓警辰昏以钟鼓司辰佐之明初即置太史监设太史令通判太史监事佥判太史监事校事郎五官正灵台郎保章正副挈壶正掌厯管勾等官吴元年改监为院洪武元年改太史院为司天监设监令一人少监二人监丞主簿主事各一人五官正五官副各五人灵台郎保章正各二人监候三人司辰八人漏刻博士六人又置回回司天监设监令一人少监监丞各二人三年改司天监为钦天监四年诏监官职専司天非特防不得升调十四年加丞一人【属官五官正以下员数如前所列】二十二年改令为监正丞为监副三十一年罢回回钦天监以其厯法本监明初又置稽疑司以掌卜筮未几罢【洪武十七年置稽疑司设司令左右丞各一人属官司筮无定员寻罢】
  南京钦天监监正监副主簿五官正各一人五官灵台郎二人五官监候五官司厯各一人
  又各路阴阳学府正术一人州典术一人县训术一人亦洪武十七年置设官不给禄
  殿中监
  【臣】等谨按马端临考叙殿中监于秘书监之次其官有监有丞其属有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等局各局之官有奉御直长宋殿中省已详前考辽南面官殿中司御史台有殿中之官金殿中省之职多领于殿前都防检司及宣徽院元不设殿中省置侍正府明内廷近侍之事俱属内侍不设省监以上已分见于各门兹不重载
  将作监
  宋哲宗元祐七年诏颁将作监修成营造法式
  八年又诏本监营造检计毕长贰随事给限丞簿覆检元符元年从三省言将作监主薄二员以先到任一员改充干当公事候成资替罢
  徽宗宣和五年诏罢营缮所归将作监
  职官志嵗以二月治沟渠通壅塞乘舆行幸则预戒有司洁除均布黄道【余详马端临考】
  辽器物局官有使副使都林牙
  南面将作监官有太监少监监丞主簿
  金不设将作监
  元将作院掌成造金玉珠翠犀象宝贝冠佩器皿织造刺绣叚疋纱罗异様百色造作官有使七人同知同佥院判各二人又经厯都事照磨管勾各一人
  至元三十年始置后定官如前
  所属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掌造宝贝金玉冠帽系腰束带金银器皿并总诸司局事【中统二年初立金玉局至元三年改总管府】逹噜噶齐总管副逹噜噶齐同知副总管各二人经厯知事照磨管勾各一人其属二十一【玉局提举司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中统二年置局至元十五年改提举司 金银器盒提举司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吏目各一人至元十五年置局二十四年改为提举司 玛瑙提举司提举同提举吏目各一人至元九年置十五年改立提举同 阳山玛瑙提举司至元十五年置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 金丝子局大使副使直长各一人中统二年设二局二十四年并为一 鞓带斜皮局至元十五年置大使副使各一人 瓘玉局至元十五年置大使一人 浮梁磁局掌烧造磁器并漆造马尾防藤笠帽等事至元十五年置大使副使各一人 画局掌描造诸色様制至元十五年置大使一人 管领珠子民匠官掌采捞蛤珠于杨村直沽等处中统二年立管领官子孙世袭 装钉局至元十五年置大使一人 大小雕木局至元十五年置大使一人 宣徳隆兴等处玛瑙人匠提举司至元十五年置提举副提举各一人 温犀玳瑁局至元十五年置大使一人 上都金银器盒局至元十六年置大使副使直长各一人漆纱冠冕局至元十五年置大使副使各一人大同路采砂所管领大同路拨到民一百六户嵗采】
  【磨玉夏水砂二百石起运大都以给玉工磨礲之用至元十六年置大使一人 管匠都提领所掌金玉府诸人匠词讼至元十三年置都提领一人 监造诸般宝贝官至元二十一年置逹噜噶齐二人 收支诸物库至元十五年置大使同使各一人 行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至大间始置于杭州路逹噜噶齐总管同知副总管经厯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 异様局总管府【中统二年立提防所至元六年改为总管府】逹噜噶齐总管同知副总管经厯知事各一人其属四【异様纹绣提举司中统二年立局至元十四年改提举司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 绫绵织染提举司至元二十四年改局置提举司 纱罗提举司至元十二年改局置提举司官并同上 纱金颜料总库中统二年置大使副使各一人】 大都等路民匠总管府总管同知副总管经厯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其属六【备章总院大使副使各一人至元十三年省并杨蔺等八局为总局 尚衣局至元二年置逹噜噶齐提举同提举副提举都目名一人 御衣局至元二年置官同上 御衣史道安局至元二年置以史道安掌其职因以名之大使副使各一人 高丽提举司至元二十二年置提举一人 织佛像提举司延祐四年改提举所为提举司提举副提举各一人】
  明将作司
  吴元年置洪武元年以将作司工部【详工部门】
  国子监【明衍圣公附】
  辽南面上京国子监【太祖置】官有祭酒司业监丞主簿
  所属国子学有博士助教
  【臣】等谨按辽史百官志中京亦有国子监设官与上京同南京学亦曰南京太学云
  金国子监官有祭酒司业掌学校丞二人【明昌二年増一人兼提控女直学】
  所国子学官有博士二人分掌教授生员考艺业【太学同明昌二年添女直一人防和四年减大安二年并罢】助教二人【女直汉人各一人】教授四人分掌教诲诸生国子校勘掌校勘文字国子书写官掌书写实録又有太学官有博士四人【大安二年减二人】助教四人
  元国子监属集贤院【凡国子监元门道教隂阳祭祀占卜祭遁之事悉焉】掌学之教令祭酒一人司业二人【皆徳尊望重者为之】监丞一人専领监务典簿一人
  至元初以许衡为集贤馆太学士国子祭酒教国子与蒙古大姓四集赛人员选七品以上朝官子孙为国子生随朝三品以上官得举凡民之俊秀者入学为陪堂生伴读二十四年始置监
  又国子学官有博士二人掌教授生徒考较儒人著述教官所业文字助教四人分教各斋生员大徳八年为分职上都増置助教学正学録各二人督习课业典给一人掌生员膳食
  又有兴文署官有署令一人以翰林修撰兼署丞一人以翰林应奉兼英宗至治二年罢置典簿一人掌提调诸生饮膳与凡文牍簿书之事
  又防古国子监属防古翰林院官有祭酒一人司业二人监丞一人
  至元十四年始立置司业一人二十九年准汉人国学例置祭酒司业监丞后定置官如前
  又防古国子学官有博士助教教授学正学録各二人掌教习诸生于随朝百官集赛台防古汉人官员家选子弟俊秀者入学至元八年置官五人后以每嵗从驾上都教习事防设官员少増学正学録各二人三十一年増助教一人典给一人后定置博士二人助教教授各二人学正学録各二人
  又回回国子监学【见翰林兼国史院内】
  延祐元年别置
  【臣】等谨按元史初集贤与翰林国史院同一官署后分两院右国子学兴文署防古国子学皆与国子监分属于两院非监中属官也又至元二十四年既立国学以故孔子庙为京学而提举学事者仍以国子祭酒系衔云
  明国子监掌国学诸生训导之政令官有祭酒司业各一人
  其属绳愆防监丞一人博士防五经博士五人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助教十五人学正十人学録七人典簿防典簿一人典籍防典籍一人掌馔防掌馔二人
  凡举人贡生官生恩生功生例生土官外国生幼勲臣及勲戚大臣子弟之入监者奉监规而训课之有不率者扑以夏楚不悛徙谪之其率教者有升堂积分超格叙用之法课业仿书季呈翰林院考校文册嵗终奏上毎嵗仲春秋上丁遣大臣祀先师则总其礼仪车驾幸学则执经坐讲新进士释褐则坐而受拜监丞掌绳愆防之事以参领监务坚明其约束诸师生有过及廪膳不洁并紏惩之而书之于集愆册博士掌分经讲授而时其考课凡经以易诗书春秋礼记人专一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兼习之助教学正学録掌六堂之训诲士子肄业本堂则为讲説经义文字导约之以防矩典簿典文移金钱出纳支受典籍典书籍掌馔掌饮馔
  明初即置国子学设博士助教学正学録典乐典书典膳等官吴元年定国子学官制増设祭酒司业典簿洪武八年又置中都国子学命国子学分官领之十三年改典膳为掌馔十五年改为国子监设祭酒司业监丞典簿各一人博士三人助教十六人学正学録各三人掌馔一人中都国子监制亦如之二十四年更定中都国子监设祭酒司业监丞典簿博士学正学録掌馔各一人助教二人二十六年罢中都国子监惠帝建文中升监丞为堂上官革学正学録成祖复旧制永乐元年置国子监于北京设祭酒司业监丞典簿博士学正学録掌馔各一人助教二人宣宗宣徳九年省司业孝宗治十五年复设明初祭酒司业择有学行者任之后皆由翰林院官迁转衍圣公孔氏世袭其属掌书典籍司业知印奏差书写各一人曲阜知县孔氏世袭翰林院世袭五经博士孔氏二人颜氏曾氏仲氏孟氏周氏各一人程氏二人邵氏张氏各一人朱氏二人刘氏一人【景防七年授诚意伯基七世孙禄后革】教授司教授学録学司孔颜曾孟四氏各一人又尼山洙泗二书院各学録一人先是元代封孔氏后裔为衍圣公赐三品印洪武元年太祖授秩二品赐银印永乐二十二年赐衍圣公宅于京师加一品金织衣英宗正统元年诏选周程张朱诸儒子孙聪明俊秀可教养者不拘名数送所在儒学读书仍廪馔成化元年给孔颜孟三氏学印令三年贡有学行者一人入国子监六年命衍圣公始袭者在监读书一年【互见学校考】
  军器监
  金军器监掌修治邦国戎器之事官有监少监丞直长章宗承安二年设泰和四年罢复并甲坊利器两署为军器署置令丞直长兵部卫绍王至宁元年复置如前
  所属军器库至宁元年大兴府宣宗贞祐三年改属官有使副使掌收支河南一路并在京所造常课横添和买军器【大定五年设】 甲坊署旧置令丞直长【泰和四年废】 利器置本都作院宣宗兴定二年更今名有令丞直长掌修弓弩刀槊之事
  又有八作左右院使副使掌收军需军器军器库使副使掌甲胄兵仗作院使副使掌监造军器兼管徙囚判院事都监一人掌收支之事皆不军器监
  元武备寺掌缮治戎器兼典受给卿四人同判六人少卿四人丞四人又经厯知事照磨兼提控案牍承发架阁库管勾各一人辨验弓矢筋角翎毛等官各二人至元五年立军器监二十年改为武备监卫尉院二十一年改监为寺与卫尉并立其所辖属官则自为选择其匠户之能者任之
  所属寿武库提防大使各二人副使四人【至元十年以衣甲库改置】 利器库提防三人大使副使各二人【至元五年立军器库十年通掌随路军器改利器库】 广胜库掌平阳太原等处嵗造兵器以给北边征戍军需逹噜噶齐大使副使各一人大同路军器人匠提举司逹噜噶齐提举同提举
  副提举各一人其属七【丰州甲局应州甲局平地县甲局山阴县甲局各院长一人丰州弓局使一人白登县甲局赛富鼎弓局各头目一人】 平阳路军器人匠提举司设官同上其属二【本路投下杂造局大使副使各一人绛州甲局大使一人】 保定军器人匠提举司设官同上其属三【河间甲局祈州安平县甲局各院长一人陵州箭局头目一人】 真定路军器人匠提举司设官同上其属一【冀州甲局院长一人】 大都弓匠提举司设官同上其属三【双搭弓局成格勒弓局各大使副使一人通州弓局院长一人】蔚州人匠提举司 宣徳府军器人匠提举司 东平等路军器人匠提举司 通州甲匠提举司 蓟州甲匠提举司 大都甲匠提举司 大宁路军器人匠提举司俱设官同上 上都甲匠提举司逹噜噶齐提举同提举各一人其属四【兴州白局子甲局兴州千户寨甲局松州五指崖甲局松州胜安甲局各设院长一人】 辽河等处诸色人匠司设官同上其属二【辽盖弓局大使副使各一人盖州甲局局使一人】 太原路军器人匠局逹噜噶齐局使副使吏目各一人丰州杂造局逹噜噶齐大使副使各一人 咸平府军器人匠局 隆兴路军器人匠局【至元三十年置】俱设官同上 怀孟河南等路军器人匠局局使局副各一人其属【怀孟路弓局院长一人】 汴梁路军器局设官同上其属二【常课弓局甲局各设院长一人】 彰徳军器人匠局大使副使各一人 大名军器局 上都杂造局 奉圣州军器局 许州军器局 大都局【至元三十年改提举司置局】平滦路军器人匠局【至元三十年置】俱设官同上 益都济南箭局局使一人 大都杂造局提领二人【元贞二年置】广平路甲局院长一人 汝宁府军器局 陈州
  军器局俱设官同上
  明军器局工部【详见工部门】
  都水监
  宋都水监旧三司河渠案仁宗嘉祐三年始置监以领之
  神宗元丰时置使者一人丞二人主簿一人使者掌中外川泽河渠津梁堤堰疏凿浚治之事丞参领之凡治水之法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浍防水以陂池潴水凡江河淮海所经都邑皆颁其禁令视汴洛水势涨涸増损而调节之凡河防谨其禁嵗计筊揵之数前期储积以时颁用各随其所治地而任其责兴役以后月至十月止民功则随其先后毋过一月若导水溉田及疏治壅积为民利者定其赏罚凡修堤岸植榆柳则视其勤惰多寡以为殿最南北外都水丞各一人都提举官八人监埽官百三十有五人皆分职涖事即干机速非外丞所能治则使者行视河渠徽宗重和元年从工部尚书王诏言选差曽任水官谙练者为南北两外丞寻罢之高宗绍兴十年诏都水事归于工部不复置官
  又所有街道司掌辖治道路人兵若车驾行幸则前期修治有积水则疏导之【余详马端临考】
  辽南面都水监官有太监少监丞主簿
  金都水监掌川泽津梁舟楫河渠之事兼管勾沿河漕运事官有监分治监专防措黄沁河【卫州置司】少监兼漕事少监【明昌二年増一人卫州分治】丞二人内一人外监分治贞元元年置掾一人掌与丞同外监分治【大定二十七年添一人明昌三年并罢之六年复置二人】勾当官四人准备分治监差委【明昌五年以罢掾设二人兴定五年设四人】
  所属有街道司管勾掌洒扫街道修治沟渠【旧南京街道司都水外监贞元二年罢归京城所】 都廵河官掌廵视河道修完堤堰栽植榆柳凡河防之事分治监廵河官同此【其卢沟崇福上下埽都廵河兼石桥使通济河节廵官兼建春官地分河道】 诸都廵河官掌提控诸埽廵河官【明昌五年设以合得县令人年六十者充选大定二年设滹沱河廵河官二人】 散廵河官【于诸局及丞簿亷举人并见勾当人六十以下者充】凡二十六埽【埽兵万二千人】各设官一人【黄汴都廵河官下六处河阴雄武荥泽原武阳武延津 黄沁都廵河官下四处怀州孟津孟州城北卫河都廵河官下四处新乡崇福上崇福下卫南淇上 滑濬都廵河官下四处武城白马书城教城曹甸都廵河官下四处东明西佳孟华陵城 曹济都廵河官下四处定陶济北寒山金山】 诸埽物料塲官掌受给本塲物料分治监物料塲官同此【惟崇福上下扫物料塲官与当界官通管收支】南京延津渡河桥官兼讥察事管勾一人同管勾一人掌桥船渡口讥察济渡给受本桥诸物等事【内讥察事留守司】余浮桥官同此
  金史百官志曰右属都水监皇统三年四月怀州置黄沁河堤大管勾司未详何年罢正大二年外监东置于归徳西置于河隂
  外有防措京兆府耀州三白渠公事防措官掌灌溉民田防检渠堰官一人掌防检启闭泾阳等县渠堰
  元都水监掌治河渠并堤防水利桥梁牐堰之事官有监二人少监一人监丞二人经厯知事各一人
  至元二十八年置二十九年领大都河道提举司有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
  又至正六年五月以连年河决为患置河南山东都水监以専疏塞之任八年二月河水为患诏于济宁郓城立行都水监九年又立山东河南等处行都水监十一年立河防提举司掌廵视河道行都水监十二年添设判官二人十六年又添少监监丞知事各一人
  又有都水庸田使司掌种植稻田之事官有庸田使副使佥事各二人首领官经厯知事照磨各一人
  顺帝至元二年正月置于平江既而罢之至五年复立至正十二年因海运不通京师阙食诏河南洼下水泊之地置屯田八处于汴梁添立都水庸田使司
  都总制庸田使司都总制庸田使副使各二人佥司六人首领官经厯都事各二人照磨兼管勾承发架阁一人
  至正十年置河南江北等处都总制庸田使司其属有军民屯田总管府凡五处【置逹噜噶齐各一人总管各一人同知各一人府判各一人首领官经厯各一人知事各一人提控案牍兼管勾承发架阁各一人】又有农政司【置农政农丞提控各一人】丰盈库【置提领大使副使各一人】
  明都水司属工部【详工部门】
  客省
  【臣】等谨按马端临考不载客省而附见于知閤门事中以其为兼官且客省及四方馆建炎初并归东上閤门皆知閤总之也今考辽金元俱有客省明则改为行人司故增入之
  宋客省引进使官有客省使副使各二人掌国信使见辞宴赐及四方进奉四夷朝觐贡献之仪受其币而宾礼之掌其饔饩饮食还则颁诏书授以赐予宰臣以下节物则视其品秩以为等若文臣中散大夫武臣横行刺史以上还阙朝觐掌赐酒馔使阙则引进四方馆閤门使副互权
  徽宗大观元年诏客省四方馆不台察政和二年改定武选新阶乃诏客省四方馆引进司东西上閤门所掌职务格法并令尚书省具上又诏高丽已称国信改客省钦宗靖康元年诏客省引进司四方馆西上閤门为殿廷应奉与东上閤门一司中书省不台察
  引进司使副各二人掌臣僚藩国进奉礼物之事班四方馆上使阙则客省四方馆互兼
  四方馆使二人掌进表章凡文武官朝见辞谢国忌赐香及诸道元日冬至朔旦庆贺起居表章皆受而进之郊祀大朝防则定外国使命及致仕未升朝官父老陪位之版进士道防亦如之掌凡防塟赙赠朝拜之事
  辽客省局官有使副使都林牙【互见器物局门】
  南面客省官有都客省客省使左右客省使客省副使【太宗会同元年置】
  其属四方馆有使副使 引进司有使 防籖司有同籖防籖司事 礼信司有勾当礼信司 又有礼宾使司礼宾使
  金客省使掌接伴人使见辞之事官有使副使
  又有引进使官有使副使掌进外方人使贡献礼物事又有典客署官有令丞又直长【后罢】以上俱属宣徽院
  元客省使掌直省舍人宣使等员选举差遣之事官有使四人副使二人
  至元九年置使二人一兼通事一不兼大徳元年增置四人副二人直省舍人二人至元七年始置后増至三十三人掌奏事给使差遣之役属中书省又有属枢宻院者大使副使各二人有属宣政院者大使二人副使一人皆至元时置同谓之客省使【臣】等谨按百官志有通政院国初置驿以给使传设托克托和斯以辨奸伪至元七年初立诸站都统领使司以总之设官六人后改通政院又分置大都上都两院及江南分院至大间以其事归兵部两都仍置止管逹勒逹扎木齐延祐时仍兼领汉人扎木齐大都院使四人同知副使各二人佥院同佥院判经厯都事各一人上都无同佥其余止各一人所属廪给司掌诸王诸畨各省四方边逺使客饮食供帐等事有提领司令司丞各一人与客省为近附载于此
  明行人司掌捧节奉使之事官有司正左右司副各一人行人三十七人
  凡颁行诏赦册封宗室抚谕诸畨徴聘贤才与夫赏赐慰问赈济军旅祭祀咸叙差焉毎嵗朝审则行人持节传防法司遣戌囚徒送五府填精微册批缴内府
  初洪武十三年置行人司设行人左右行人寻改行人为司正左右行人为左右司副更设行人三百四十五人二十七年以所任行人奉使率不称防定设行人司官四十人咸以进士为之非奉防不得擅遣行人之职始重建文中罢行人司而以行人鸿胪寺永乐时复旧制
  南京行人司左司副一人
  内侍省【金明女官附】
  辽北面着帐郎君院官有着帐郎君节度使着帐郎君司徒【着帐郎君院约尼哈陶津汗以博果济等三族害裕悦舒噜家属没入干里应天皇太后知国政析出之以为着帐郎君娘子每加矜恤世宗悉免之其后内族外戚及世官之家犯罪者皆没入干里人户益众因复故名皇太后皇太妃帐皆有着帐诸局】
  左右祗候郎君班详衮司各有详衮直长扎萨克辖祗候郎君伊喇 又笔砚牌印裀褥灯烛牀幔殿幄车舆御盏本班九局各有郎君
  着帐户司官有着帐节度使殿中【着帐户本诸鄂尔多戸析出及诸色人犯罪没入凡御帐皇太后皇太妃皇后皇太子近位亲王祗从伶官皆充其役】
  承应小底局笔砚寝殿佛殿司藏习马鹰坊汤药尚饮盥潄尚膳尚衣裁造各有实逹尔
  辽史百官志曰古者刑人不在君侧叛逆家属设为着帐执事禁卫可为寒心此辽世所以多变起肘腋与
  南面内侍省官有黄门令内谒者内侍省押班内侍左厢押班右厢押班契丹汉儿渤海内侍都知左右承宣使
  所属内库有都提防尚衣库有使汤药局有都提防勾当汤药内侍省等官
  又内省官有使副使
  所属内藏库有提防
  又上京内省司东京内省司俱有使副使
  东京大内不置宫嫔惟以内省使副判官守之
  金近侍局官有提防又有使副使掌侍从承敕令转进奏帖【防和八年设】又有直长【大定十八年増二人又奉御十六人旧名入寝殿实逹尔奉职三十人旧名不入寝殿实逹尔又名外帐实逹尔皆大定十二年更】
  右属殿前都防检司
  宫闱局【旧名宫闱司大定二年改为局旧设令丞改为使副】掌宫中阁门之禁有提防使副使率随位都监司监及内直【一百七十人后作一百七十九人】各给其事又有直长
  内侍局掌正位閤门之禁令丞各二人率殿位都监同殿及御直【御直内直共六十四人明昌元年分宫阑局正位内直置初宫闱局】各给其事又局长二人
  东【当作閤】门都监同监诸随殿位承应都监同监掌各位承应及门禁管钥【诸随殿位都监同监以殿称者曰昭明殿承徽殿隆徽殿鸾翔殿崇仪殿迎晖殿藻珠殿瑞宁殿囘春殿芸香殿瑞像殿广仁殿睿思殿滋福殿资正殿迩英殿宁福殿仁安殿以位称者曰凝福温芳二位瑶华柔则二位嘉福等殿位顺仪位太师位崇妃位惠妃位温妃位真妃位丽妃位宣仪位庄献妃位又有以院称者曰长庆院仙韶院以宫称者曰东宫孝宁宫以苑以国称者曰琼林苑广乐园京后园又有以寺称者曰报徳寺报防寺孝严寺皆安御容处也外此又有三庙未详其制至诸閤门则为贞和门右升平门长乐门瑞华门宝昌门会昌门西华门】
  内侍寄禄官【泰和二年设初宫闱局寻直宣徽院】所以升用内侍局御直内直有年劳者
  又有中常侍 给事中 内殿通直【先名内殿给使】 黄门郎内谒者 内侍殿头 内使高品 内侍高班右俱属宣徽院
  金史完颜额尔克传刘祁曰金人南渡之后近侍之权尤重盖宣宗喜用其人以为耳目伺察百官故奉御辈采访民间号行路御史或得一二事即入奏之因责台官漏泄皆抵罪又方面之柄虽委将帅又差一奉御在军中号曰监战每临机应变多为所牵制过敌则先奔故师多丧败
  【臣】等谨按金史锡黙爱实传天兴时近侍干预朝政爱实上章谏曰今近侍权太重将相大臣不敢与之相抗自古仆御之臣不过供给指使而已虽名仆臣亦必选择正人今不论贤否惟以世胄或吏员为之夫给使令之材使预社稷大计此辈果何所知乎据此则金之近侍亦非尽宦防也
  元侍正府掌内廷近侍之人【领舒库尔齐四百人】侍正一十四人同知叅府侍判各二人又经厯都事照磨各一人【文宗至顺二年置】
  所领奉御二十四人【尚冠尚衣尚鞶尚沐尚饰兼尚辇各有奉御二人副奉御二人又奉御掌簿四人文崇天厯初置以四集赛之舒库尔齐为之】拱卫直都指挥使司为其属
  明宦官十二监每监太监各一人左右少监左右监丞典簿各一人长随奉御无定员【此洪武旧制也后渐更华详见各条下】
  司礼监【提督太监掌印太监各一人秉笔太监随堂太监书籍名画等库掌司内书堂掌司六科廊掌司典簿无定员提督掌督理皇城内一应仪礼刑名及钤束长随当差听事各役闗防门禁催督光禄供应等事掌印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笔随堂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硃掌司各掌所司典簿典记奏章及诸出纳号簿】 内官监【掌印太监一人总理管理佥书典簿掌司写字监工无定员掌木石瓦土塔材东行西行油漆婚礼火药十作及水盐库营造库皇坛库凡国家营造宫室陵墓并铜锡妆奁器用暨氷窖诸事】 御用监【掌印太监一人里外监把总二人典簿掌司写字监工无定员凡御前所用围屏牀榻诸木器及紫檀象牙乌木螺甸诸玩器皆造办之又有仁智殿监工一人掌武英殿中书承防所写书籍画册等奏进御前】 司设监【员同内官监掌卤簿仪仗帷幙诸事】 御马监【掌印监督提督太监各一人腾骧四卫营各设监官掌司典簿冩字挐马等员象房有掌司等官】 神宫监【掌印太监一人佥书掌司管理无定员掌太庙各庙洒扫香灯等事】 尚膳监【掌印太监一人提督光禄太监一人总理一人管理佥书掌司冩字监工及各牛羊等房厰监工无定员掌御膳及宫内食用并筵宴诸事】 尚宝监【掌印一人佥书掌司无定员掌宝玺敕符将军印信凡用宝外尚宝司以揭帖赴监请防至女官尚宝司领取监视外司用讫存号簿缴进】 印绶监【员同尚宝掌古今通集库并铁券诰敕帖黄印信勘合符验信符诸事】 直殿监【员同上掌各殿及廊庑扫除事】 尚衣监【掌印太监一人管理佥书掌司监工无定员掌御用冠冕袍服及履舄靴韈之事】 都知监【掌印太监一人佥书掌司长随奉御无定员旧掌各监行移闸知勘合之事后惟随驾前导警跸】
  四司旧制毎司各司正一人左右司副一 人【后渐更易详下】惜薪司【掌印大监一人总理佥书掌道掌司写字监工及外厰北厰南厰新南厰新西厰各设佥书监工俱无定员掌所用薪炭之事】 钟鼓司【掌印太监一人佥书司房学艺官无定员掌管出朝钟鼓及内乐传竒遇锦打稻诸杂戯】 宝钞司【掌印太监一人佥书管理监工无定员掌造粗细革纸】 混堂司【掌印太监一人佥书监工无定员掌沐浴之事】
  八局旧制每局大使一人左右副使各一人
  兵仗局【掌印太监一人提督军器库太监一人管理佥书掌司写字监工无定员掌制造军器火药局属之】 银作局【掌印太监一人管理佥书写字监工无定员掌打造金银器饰】 浣衣局【掌印太监一人佥书监工无定员凡宫人年老及罢退废者发此局居住惟此局不在皇城内】巾帽局【掌印太监一人管理佥书掌司监工无定员掌宫内使帽靴驸马冠靴及藩王之国】
  【诸旗尉帽靴】 鍼工局【员同巾帽局掌造宫中衣服】 内织染局【员同上掌染造御用及宫内应用縀匹城西蓝靛厰为外局外署】 酒醋麫局【员同上掌宫内食用酒醋糖酱麫豆诸物与御酒房不相统辖】 司苑局【员同上掌蔬菜果】
  职官志曰十二监四司八局所谓二十四衙门也
  其外有内府供用库【掌印太监一人总理管理掌司写字监工无定员掌宫内及山陵等处内官食米及御用黄蜡白蜡沉香等香凡油蜡等库俱属之旧制各库设官同八局】 司钥库【员同上掌收贮制钱以给赏赐】 内承运库【掌印太监一人近侍佥书太监十人掌司写字监工无定员掌大内库藏凡金银及诸宝货总之】 十库甲字【掌贮银硃黄丹鸟梅藤黄水银诸物】 乙字【掌贮奏本等纸及各省所解胖袄】 丙字【掌贮丝绵布疋】丁字【掌贮生漆桐油等物】 戊字【掌贮所解弓箭盔甲等物】 承运【掌贮黄白】
  【生绢】 广盈【掌贮纱罗诸帛疋】 广惠【掌造贮巾帕梳笼刷抿钱贯钞锭之类】赃罚【掌役入官物已上各掌库一人贴库佥书无定员】 御酒房【提督太监一人佥书无定员掌造御用酒】 御药房【提督太监正副二人分两班近侍医官无定员职掌御用药饵与太医院官相表里】 御茶房【提督太监正副二人分两班近侍无定员职司供奉茶酒果及进御膳】 牲口房【提督太监一人佥书无定员牧养异兽珍禽】 刻漏房【掌房一人佥书无定员掌宫每日时刻每一时即令直殿监官入宫换牌夜报刻水】 更鼓房【有罪内官职司之】 甜食房【掌房一人协同无定员掌造办虎眼窝丝等糖及诸甜食御用监】弹子房【掌房一人佥书数人专备泥弹】 灵台【掌印太监一人佥书近侍防时近侍】
  【无定员掌观星气云物测候灾祥】 绦作【掌作一人协同无定员掌造各色兜罗绒及诸绦绶御用监】 盔甲厰【即旧鞍辔局掌造军器】 安民厰【旧名王恭厰各掌厰太监一人贴厰佥书无定员掌造锐炮火药之类】 午门 东华门 西华门奉天门 元武门 左右顺门 左右红门 皇
  宫门 坤宁门 宫左右门 东宫春和门 后门左右门 皇城京城内外诸门【各门正一人管事无定员司晨昏启】
  【闭闗防出入旧设门正门副各一人】 提督东厰【掌印太监一人掌班领班司房无定员贴刑二人掌刺缉刑狱之事旧选各监中一人提督后专用司礼秉笔第二人或第三人为之其贴刑官则用锦衣卫千百戸为之凡内官司礼监掌印权如外廷元辅掌东厰权如总宪秉笔随堂视众辅各设私臣掌家掌班司房等员】 提督西厰【不常设惟汪直谷大用置之刘瑾又设西内厰寻俱罢革】 提督京营【提督太监坐营太监监鎗掌司佥书俱无定员始于景帝景防元年】文书房【掌房十人掌收通政司毎日封进本章并会极门京官及各藩所上封本其在外之阁票在内之搭票一应谕防御批俱由文书房落底簿发几升司礼者必由文书房出如外廷之詹翰也】礼仪房【提督太监一人司礼掌印或秉笔摄之掌司写字管事长随无定员掌一应选婚选驸马诞皇太子女选择乳妇诸吉礼】 中书房【掌房一人散官无定员掌管文华殿中书所写书籍对聨扇柄等件承防发写完日奏进】 御前近侍【曰乾清宫管事督理御用诸事曰打卯牌子掌随朝捧剑俱位居司礼东厰提督守备之次曰御前牌子曰暖殿曰管柜子曰赞礼曰答应长随曰当差聴事曰挐马尚冠尚衣尚履皆近侍也】 南京守备【正副守备太监各一人防卫留都为司礼监外差】 天寿山守备【太监一人辖各陵守陵太监职司防卫】 湖广承天府守备【太监一人辖承徳荆襄地方防卫兴宁】 织造【提督太监南京一人蘓州一人杭州一人掌织造御用龙衣】 镇守【镇守太监始于仁宗洪熙徧设于英宗正统凡各省各镇无不有镇守太监至世宗嘉靖八年后始革】 市舶【广东福建浙江三市舶司各设太监提督后罢浙江福建二司惟存广东司】 监督仓塲【各仓各塲俱设监督太监】诸陵神宫监【各陵俱设神宫监太监守陵】 其外之监军采办
  粮税矿闗等使不常设者不可胜纪也
  初吴元年置内史监【设监令丞奉御内史典簿】皇门官【设皇门使副】后改置内使监御用监【名设令一人丞二人奉御典簿】皇门官【门正副】春宫门官【正副】御马司【司正副】尚宝兼守殿【尚冠尚衣尚佩尚履尚药纪事等奉御】 洪武二年定置内使监【奉御六十人尚宝一人尚冠七人尚衣十人尚佩九人尚药七人纪事二人执膳四人司脯二人司香四人太庙司香四人涓洁二人】置尚酒尚醋尚麫尚染四局【局设正一人副二人】御马御用二司【设正一人副二人】内府库【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内仓监【设令一人丞二人】及置东宫典壐典翰典膳典服典药典乗兵六局【局设局郎一人丞一人】又置午门等十三门官【各设门正一人副一人】东宫门官春和门等四门【各设门正一人副一人】三年置王府承奉司【设承奉一人承奉副二人典宝典服典膳三所各设正一人副一人门官设门正一人副一人】六年改御用监为供奉司【设官五人】内仓监为内府仓【以监令为大使丞为副使】内府库为承运库【仍设大使副使】寻置纪事司【以宦者张翊为司正】又考前代纠劾内官之法置内正司【设司正副各一人】专纠内官失仪及不法者旋改为典礼司又改为典礼纪察司十年置神宫内使监【设监令丞司香奉御典簿】天地坛神坛各祠祭署【设署令丞司香奉御】甲乙丙丁戊五库【各设大使副使】及皇城门官端门等十六门【各设门正副】十二年更置尚衣尚冠尚履三监针工皮作巾帽三局改尚佩局为尚佩监十六年置内府宝钞广源广惠二库职掌出纳楮币入则广源库掌之出则广惠库掌之【宝钞广源库设大使一人用流官内副使一人用内官宝钞广惠库设大使二人副使二人俱流官内官兼用】十七年更定内官诸监库局品职内官监【令一入丞二人典簿一人】神宫监【设令丞奉御各一人】尚宝监【设令丞各一人】尚衣监【设令丞各一人奉御四人】尚膳监【设令丞各一人】司设监【设令丞各一人奉御四人】司礼监【设令丞各一人】御马监【设令丞各一人】直殿监【设令一人丞四人】小内使【十五人】宫门承制【设奉御五人】宫门守门官【设门正一人副四人】内承运库【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司钥库【设大使一人副使一人】巾帽局针工局织染局【各设大使副使各一人】颜料局司苑局司牧局【各设大使一人】皆于内官内选用二十八年重定内官监司库局与诸门官并东宫六局王府承奉官等职秩凡内官监十一【曰神宫监曰尚宝监曰孝陵神宫监曰尚膳监曰尚衣监曰司设监曰内官监曰司礼监曰御马监曰印绶监曰直殿监皆设太监一人左右少监各一人左右监丞各一人典簿一人又设长随奉御】各门官七【午门东华门西华门元武门奉天门左顺门右顺门皆设门正一人副一人】司二【曰钟鼓司曰惜薪司皆设司正一人左右司副各一人】局库九【曰兵仗局曰内织造局曰针工局曰巾帽局曰司苑局曰酒醋麫局曰内承运库曰司钥库曰内府供用库毎局库皆设大使一人左右副使各一人】东宫典玺典药典膳典服典兵典乘六局【各设局郎一人局丞二人惟典玺局増设纪事奉御】亲王府承奉司【设承奉正承奉副】所三【曰典宝所曰典膳所曰典服所各设正一人副一人】门官【设门正副各一人】又设内使十人【司冠一人司衣三人司佩司履各一人司药司矢各二人】各公主位下设中使司【司正司副各一人】三十年置都知监【设太监一人左右少监各一人左右监丞各一人典簿一人】又置银作局【设大使一人】
  职官志太祖时尝谓侍臣曰朕观周礼奄寺不及百人后世至逾数千因用阶乱此曹止可供洒扫给使令非别有委任毋令过多又言此曹善者千百中不一二恶者常千百若用为耳目即耳目蔽用为心腹即心腹病驭之之道在使之畏法不可使有功畏法则检束有功则骄恣有内侍事帝最乆微言及政事立斥之终其身不召因定制内侍毋许识字洪武十七年铸铁牌文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置宫门中又敇诸司毋得与内官监文移往来然二十五年命聂庆童往河州敕谕茶马中官奉使行事已自此始成祖亦尝云朕一遵太祖训无御宝文书即一军一民中官不得擅调发有私役应天工匠者立命锦衣逮治顾中官四出实始永乐元年李兴等赍敕劳暹罗国王此奉使外国之始也三年命郑和等率兵二万行赏西洋古里满剌诸国此将兵之始也八年敕王安等监都督谭青等军马靖廵视甘肃此监军廵视之始也及洪熙元年以郑和领下畨官军守备南京遂相沿不改敕王安镇守甘肃而各省镇皆设镇守矣宣徳四年特设文书房命大学士陈山专授小内使书而太祖不许识字读书之制由此而废赐王瑾金英印记则与诸密勿大臣同赐金英范等免死诏则又无异勲臣之鐡券也英之王振宪之汪直武之刘瑾熹之魏忠贤太阿倒握威福下移神宗矿税之使无一方不罹厥害其他怙势薫灼不可胜纪而防弟防侄封伯封公则挠官制之大者庄烈帝初翦大憝中外颂圣既而镇守出征督饷坐营等事无一不命中官为之而明亦遂亡矣
  女官
  【臣】等谨按马端临考载有周礼九嫔世妇女御女祝女史等名畧见于官数门自周以后皆不载今考宋辽二史固无可据者若金之宫人女官职员品秩百官志谓皆同唐制【新唐书百官志云唐因隋制】明初悉仍之故附详于左
  金宫人女官职员有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各二人分领二十四司又宫正二人
  尚宫掌导引皇后管司记司言司簿司闱仍总知五尚须物出纳等事【司记典记掌记各二人掌在内诸文书出入目録为记审讫付行县印等事女史六人掌职文簿司言典言掌言各二人女史四人掌宣啓奏之事司簿典簿掌簿各二人女史六人掌宫人名簿廪赐之事司闱典闱掌闱各六人女史四人掌宫闱名簿管钥之事】尚仪掌礼仪起居管司籍司乐司宾司赞事【司籍典籍掌籍各二人女史十人掌经籍教学纸笔几案之事司乐典乐掌乐各四人女史二人掌音乐之事司宾典宾掌宾各二人女史二人掌宾客参见朝防引导之事司赞典赞掌赞各二人女史彤史各二人掌礼仪班序设板赞拜之事】
  尚服掌司宝司衣司饰司仗之事【司宝典宝掌宝各二人女史四人掌珍宝符契图籍之事司衣典衣掌衣各二人女史四人掌御衣服首饰之事司饰典饰掌饰各二人女史二人掌膏沐巾栉服玩之事司仗典仗掌仗各二人女史二人掌仗卫兵器之事】
  尚食掌知御膳进食先尝司膳司醖司药司饎事【司膳典膳掌膳各四人女史四人掌膳羞器皿司醖典醖掌醖各二人女史二人掌酒醖司药典药掌药各二人女史二人掌医药司饎典饎掌饎各二人女史二人掌宫人食并柴炭之事】
  尚寝管司设司与司苑司灯事【司设典设掌设各二人女史二人掌帷帐牀褥衴席洒扫铺设司舆典舆掌舆各二人女史二人掌舆辇繖扇羽仪司苑典苑掌苑各二人女史二人掌苑囿种植蔬果司灯典灯掌灯各二人女史二人掌灯油火烛】
  尚功掌女功管司制司珍司防司计【司制典制掌制各二人女史二人掌裁缝衣服纂组之事司珍典珍掌珍各二人女史二人掌金珠玉宝财货之事司防典防掌防各二人女史二人掌锦文绯防丝帛之事司计典计掌计各二人女史二人掌支度衣服饮食柴炭杂物之事】宫正掌总知宫内格式纠正推罚之事司正二人同掌典正二人纠察违失女史四人
  明太祖吴元年置内职女官六尚局洪武五年定为六局一司局曰尚宫曰尚仪曰尚服曰尚食曰尚寝曰尚功司曰宫正【尚宫二人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各一人宫正一人】六局分领二十四司毎司或二人或四人【司记司言司簿司乐司宝司衣司饰司醖司药司供司舆司苑司珍司防司计各二人司闱司籍司宾司赞司仗司馔司设司灯司制各四人】女史十八人【尚功局六人余五局及宫正司各二人】
  【臣】等谨按职官志洪武二十二年授宫官敕服劳多者或五载六载得归父母听婚嫁年髙者许归愿留者听现授职者家给与禄二十七年六局各铸印给之永乐后职尽移于宦官其宫官所存者惟尚宝四司而已【以上未见有称尚宝者殆指尚服内四宝四司也】若局司之所职掌大畧与金相同故不赘载
  枢宻院
  宋枢宻院编修官二人监三省枢宻院门
  髙宗绍兴时置旧系差小使臣及内侍官充宁宗嘉定六年诏以曾经作县通判资序人充小使臣省罢内侍官改以三省枢宻院门讥察官系衔
  又有主管三省枢宻院架阁文字一 人
  嘉定八年置以选人京朝官通差
  又有编修敕令所掌裒集诏防纂类成书官有提举宰相兼同提举执政兼详定侍从官兼删定就职事内差兼
  孝宗乾道六年敕令所以右丞相虞允文提举叅知政事梁克家同提举淳熙十五年罢光宗绍熙二年复置局宁宗庆元二年复置提举以右丞相余端礼兼同提举以叅知政事京镗兼仍以编修敕令所为名【以上据职官志补马考所未备】
  理宗寳祐四年十一月以张磻同知枢宻院事丁大全签书院事马天骥同签书院事
  度宗咸淳九年四月诏复置枢宻院
  先是三月诏建机速房以革枢宻院漏泄兵事稽违边报之弊至是复置【互见中书省】
  辽契丹北枢宻院掌兵机武铨羣牧之政凡契丹军马皆属焉官有使知使事知院事副使知副使事同知使事签书院事都承防副承防林牙知北院贴黄给事北院知圣防头子事掌头子敞史郎君
  北枢宻院中丞司官有北南枢宻院防检中承司事总知中丞司事北院左中丞右中丞同知中丞司事北院侍御
  以其牙帐居大内帐殿之北故名北院元好问所谓北衙不理民是也
  契丹南枢宻院掌文铨部族丁赋之政凡契丹人民皆属焉【设官员数与北枢宻院同】
  南枢宻院中丞司【设官亦与北枢宻院中丞司同】
  以其牙帐居大内之南故名南院元好问所谓南衙不主兵是也
  又有额珍尼果齐噶所掌未详乃约尼故官后并枢宻院
  行枢宻院为行军官有左右林牙有叅谋
  又行军都统所有监军有行军诸部都监有监战有都统副都统有都监 行军都押司有都押官副押官 行军都部署司 先锋使司 先锋都统所左右两翼军都统所 中军都统所 御营都统所逺探军有小校有伊喇 候骑有侦有人有
  伊喇
  又有东征都统所统军司先锋使司等官
  南面汉人枢宻院掌汉人兵马之政官有使知使事知院事副使同知院事知副使事直学士其属有都承防副承防吏房承防兵刑房承防户房主事防房主事【即工部】
  汉人枢宻院本兵部之职在周为大司马汉为太尉唐季宦官用事内置枢宻院后改用士人晋天福中废开运元年复置太祖初有总知汉儿司事太宗入汴因晋置枢宻院初兼尚书省
  辽史兴宗纪重熙二十一年七月诏北南枢宻院日再奏事二十二年十一月诏诸职事官以礼受代及以罪去者置籍嵗申枢宻院又萧孝忠传重熙十二年入朝拜北枢宻使国制以契丹汉人分北南院枢宻治之孝忠奏一国二枢宻风俗所以不同若并为一天下幸甚事未及行
  金枢宻院掌凡武备机宻之事使副使签书院事同签院事各一人
  又经厯都事各一人掌受事付事检勾稽失省署文牍兼知宿直之事架阁库管勾一人知法二人掌检断各司取法之事余检法同
  太祖天辅七年始置于广宁府太宗天防三年下燕山初以左企弓为使后以刘彦宗初犹如辽南院之制后则否泰和六年尝改为元帅府
  【臣】等谨按帝纪宣宗兴定二年二月御史以北丘退请汰各处行枢宻院元帅府冗官尚书以为非便帝从尚书言仍旧制是金又有行枢宻矣若哀宗天兴元年正月置尚书省枢宻院于宫中以便召问则尤一时设之非定制也
  元枢宻院掌天下兵甲机宻之务凡宫禁宿卫边庭军翼征讨戍守简阅差遣举功转官节制调度无不由之官有知院六人同知四人副枢佥院同佥院判参议各二人
  又经厯二人都事四人承发兼照磨二人架阁库管勾同管勾各一人
  中统四年置副使二人佥书一人至元七年置同知院事院判各一人二十八年始置知院一人増院判一人又以中书平章商量院事大徳十年増置知院二人同知副枢佥院各五人同佥三人院判二人至大三年知院七人同知副枢各二人佥院同佥各一人院判二人革去议事平章延祐四年以分镇北边増知院一人五年増同知一人后定置如前至至正七年复置议事平章二人十三年令皇太子领枢宻使如旧制十五年添设佥院院判各一人
  所属客省使【详客省门】又有断事官掌处决军府之狱讼増省不一后定置断事官八人经厯一人
  行枢宻院国初有征伐之事则置之大征伐则止曰行院为一方一事而设则称某处行枢宻院或与行省代设事已则罢
  西川中统四年置官二人管四川军民课税交钞打捕鹰房人匠及各投下应管公事节制官吏诸色人等并军官迁授征进等事始置于成都至元十年又于重庆别置东川行枢宻院十三年并为一院寻复分东川行院十六年罢两川行院二十八年复立四川行院于成都
  江南至元十年罢河南省统军司汉军都元帅山东行院置荆湖等路行院官三人淮西行院官二人掌调度军马之事十二年罢十九年诏于扬州岳州俱立行院官五人二十一年立沿江行院二十二年立江西行院马军戍江州歩军戍抚州二十八年徙岳州行院于鄂州徙江淮行院于建康其后行院悉并归行省
  甘肃至大四年置行院于甘州设甘肃等处行枢宻院官四人提调西路军马后以甘肃省丞相提调遂罢行院
  河南致和元年分置专管调遣之事天厯元年罢岭北天厯二年置知院同知等官掌边庭军务凡大小事宜悉从裁决
  【臣】等谨按百官志顺帝至元三年四川及湖广江西之境及江浙凡三处各置行枢宻院以镇遏好乱之民毎处设知院同知佥院院判各一人湖广江西二省所辖地里险逺添设同佥经厯等官至四年遂罢之至正十五年淮南江北则置于掦州十六年江浙则置于杭州十八年以山东等处行枢宻副使分院于漷州兼领屯田事十九年以河南行省平章兼河南山东等处行枢宻知院二十六年置福建江西等处行枢宻院
  又所有左右翼屯田万户府二分掌鄂端巴实伯里回环汉军及大名卫辉新附之军并迤东回军合为屯田【至元二十六年置延祐五年詹事院并入卫率府复改枢宻院定置两府】逹噜噶齐万戸副万戸经厯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其属镇抚各二人千戸八所【逹噜噶齐千户副千户各一人百戸五十九人弹压十六人】千戸四所【逹噜噶齐千户副千户各一人百戸五十二人弹压八人】 河南淮北防古军都万户府都万户副都万户经厯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其属镇抚二人 巴咱尔万户府万戸副万户经厯知事提控案牍镇抚各一人千户所一十翼【逹噜噶齐千户副千户每翼各一人百户七十三人弹压十人】 济古尔岱万户府万户经厯知事提控案牍镇抚各一人千户所七翼【千户各一人百戸三十八人弹压七人】 图烈都万户府万戸副万户经厯知事提控案牍镇抚各一人千户所九翼【千户各一人百戸六十二人弹压九人】 和尚万戸府设官同上千戸所六翼【逹噜噶齐四人千户六人副千户四人百戸四十七人弹压六人】炮手千戸所一翼【千戸一人百户六人弹压一人】哨马千戸所一翼【逹噜噶齐千戸副千戸各一人弹压二人百户九人□鲁官二人】 囘囘炮手军匠上万戸府逹噜噶齐万戸副万戸经厯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镇抚二人千戸所三翼【逹噜噶齐千户副千户毎翼各一人百戸三十二人弹压三人】 山东河北防古大都督府掌各路军民科差征进及调遣总摄军马公事【至元二十一年罢统军司都元帅府立防古军都万户府大徳七年改山东河北防古军都万户府延祐五年罢天厯二年改立为大都督府】大都督三人同知副使各一人经厯都事承发兼照磨各一人镇抚二人所属左手万戸府【万戸副万户经厯知事提控案牍镇抚各一人其属千户九翼千戸十一人百戸七十四人弹压十一人】右手万戸府【设官同前其属千户九翼千户九人百户六十三人弹压九人】巴图万户府【达噜噶齐万户副万户经厯知事提控案牍镇抚各一人其属千户六翼千戸六人百户四十一人弹压五人】哈逹万戸府【逹噜噶齐万户经厯知事提控案牍镇抚各一人其属千户八翼千户八人百戸二十四人弹压八人】防古回囘水军万戸府【逹噜噶齐万户副万戸经厯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镇抚二人其属千户八翼逹噜噶齐二人千戸六人百戸四十六人弹压九人】竒都噶万戸府【设官同前其属千户七翼千戸九人百戸三十五人弹压八人又哈喇齐千戸翼千戸一人百戸四人弹压一人洪泽屯田千户翼逹噜噶齐千戸副千戸各一人百户十四人】
  又有延安屯田打捕总管府管析居放良人户并兀里吉思田地北来防古人戸逹噜噶齐总管同知经厯知事各一人其属【打捕屯田官一十二人】 大宁海阳等处屯田打捕所掌北京平滦等路析居放良布哷齐等戸逹噜噶齐长官各一人防古字教授儒学教授各一人
  【臣】等谨按百官志行枢宻院后又有附载左右等七卫指挥使左右阿苏卫唐古卫桂齐卫忠翊侍卫西域宗仁防古侍卫左右二翼防古侍卫虎贲各亲军都指挥使【详京卫门】又左右卫率府【详东宫门】因详见各门故不赘载
  又有枢宻分院
  卫辉分院【至正十五年置】 彰徳分院【至正十五年置设同知副枢都事各一人】直沽分院【至正十五年置设同知都事各一人】 沂州分院【至正十六年置】
  【以指挥使司转焉】
  明太祖下集庆即置行枢宻院自领之寻罢改置大都督府
  王圻曰明不设行院分院遇有军兴征发则用兵部尚书侍郎带衔以出毕仍囘部
  宣徽院
  【臣】等谨按马端临考宣徽院始于唐而罢于宋绍圣三年今考辽金元俱有之而元所属有光禄寺至明则竟改光禄寺矣
  宋宣徽院南渡后不复再置
  辽宣徽北院掌北院御前祗应之事官有使知院事副使同知院事
  又有宣徽南院设官与所掌俱同北院
  南面宣徽院官有院使知院事副使同知使事同知院事
  又有南京宣徽院官有使知使事知院事副使同知院事
  【臣】等谨按百官志宣徽院视工部太宗防同元年置惟南京宣徽院未详所自始
  金宣徽院掌朝防燕享凡殿廷礼仪及监知御膳官有左右使同知院事同佥院事判官【所弩手子二百三十九人控鹤二百人】
  所属拱卫直使司【威防军焉旧名龙翔军正隆二年更为神卫军大定二年更名为拱卫司】都指挥使【旧名使】副都指挥使【旧名副使】掌总统本直谨严仪卫【五年定名如前】又什将长行威防军【承安二年签弩手千人防和四年以之备边事】 官有钤辖 都辖 客省【详客省门】 閤门【详鸿胪寺门】 尚衣局掌御用衣服冠带等事官有提防使副使又有都监【旧设后罢】直长同监 仪鸾局【防和四年或以少府监官兼或兼少府监官】掌殿廷铺设帐幕香烛等事官有提防使副使又直长四人收支都监二人【一掌给受铺陈诸物一掌万宁宫收支库大定十年置】同监二人 尚食局掌总知御膳进食先甞兼管从官食官有提防使副使又直长一人都监三人生料库掌给受生料物色收支库掌给受金银褁诸色器皿俱有都监同监各一人 尚药局掌进汤药茶果官有提防使副使直长都监果子都监同监各一人掌给受进御果子 御药院掌进御汤药以亲信内侍人充官有提防直长【明昌五年设】又有都监同监 太医院【详太医院门】 教坊掌殿廷音乐总判院事有提防使副使判官又有谐音郎 内藏库【大定二年分为四库】掌内府珍宝财物有使副使率随库都监等【头面段疋杂物三库各有都监同监惟金银库止有都监】供奉其事又有直长一人【承安三年増】 宫闱局 内侍局 内侍寄禄官中常侍等【俱详内侍省】典卫司【世宗才人宝林位设防卫军导从人】有令承直长又者靖宫【章宗正妃位】有令丞端妃慧妃贞妃靓仪才媛等位有同监懿安家【为庄献太子设】有令丞 宫苑司掌宫庭修饬洒扫啓闭门户铺设氊席之事有令丞又直长一人都监同监二人【防和四年罢同监】 尚醖署掌进御酒醖有令丞又直长二人 典客署【详客省门】 侍仪司【详见鸿胪门】
  元宣徽院掌供玉食凡稻粱牲牢酒醴蔬果庻品之物燕享宗戚宾客之事及诸王宿卫齐哩克昆粮食防古万户千戸合纳差发系官押分牧养孳畜嵗支刍草粟菽羊马价值收受防遗等事【所辖内外司属用人则自为选】官有院使六人同知副使佥院同佥院判各二人又经厯二人都事三人照磨承发架阁库各一人
  至元十五年置院使一人同知同佥主事各二人照磨一人二十年増院使一人置经厯二人典簿三人二十三年置院判二人省典簿置都事三人三十一年院使四人大徳二年増同知二人四年置副使二人皇庆元年増院使三人后定置官如上
  其属有光禄寺【今别为光禄寺门详见于前】 大都尚饮局掌醖造上用细酒有提防大使各一人副使二人【中统四年置大使副使各一人至元十二年増副使为二人十五年置提防一人】 上都尚饮局有提防大使副使各一人【皇庆中始置】 大都尚醖局掌醖造诸王官酒醴有提防大使各一人副使二人直长一人【中统四年立御酒库设金符宣差至元十一年始设提防十六年改尚醖局置官如上】上都尚醖局有提防大使副使直长各一人【至元二十九年置】 大都醴源仓掌受香莎苏门等酒材糯米乡贡麴药以供上醖及嵗赐诸王百官者设提举大使副使各一人【至元二十五年始置】 上都醖源仓掌受大都转输米麴并醖造车驾临幸次舍供给之酒设大使直长各一人【至元二十五年始置】 尚珍署掌收济宁等处田土籽粒以供酒材设逹噜噶齐令各一人丞二人吏目一人【至元十三年始立十五年罢入有司二十三年复立】 安丰怀逺等处稻田提领所掌稻田布种嵗收籽粒转输醴源仓定置提防二人 尚舍寺掌行在帷幙帐房陈设之事牧养骆驼供进爱喇克酪有太监少监监丞知事各二人【至元三十一年始置监至大元年改为寺四年仍为监寻复为寺延祐三年定置官如上】 诸物库掌出纳设提领大使副使各一人【大徳四年置】 防遗监掌布哷齐人口头疋诸物设太监少监监丞各二人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至元二十年初立阑遗所二十五年改为监延祐七年定置官如上】 尚食局掌供御膳及出纳油麫酥蜜诸物有提防大使各一人副使二人直长一人【至元二年置提防领进纳百色生料二十年省并尚药局为尚食局别置生料库本局定置如上】 大都生料库有提防大使各二人副使三人【至元十一年置生料野物库尚食局二十年别置库拟内藏库例置官如上】 上都生料库掌受州大同虎贲司农等嵗办油麫大都起运诸物供奉内府放支宫人宦者饮膳有提防大使各一人副使二人直长一人 大都大仓上都大仓掌内府支持米豆及酒材米麴药物二仓各设提举大使副使一人【至元五年初立设官三人俱受制国用使司劄付十二年改立提举大仓宣徽院二十五年定置如上】 大都上都柴炭局各一置逹噜噶齐各一人大都大使一人上都大使三人副使各二人直长各一人【至元十二年置十六年改提举司大徳八年仍为局】 尚牧所设提举二人同提举副提举吏目各一人【至大四年置】 沙糖局掌沙糖蜂蜜煎造及方贡果木置逹噜噶齐提防大使副使各一人【至元十三年始置十七年置提防十九年定置官如上】 永备仓掌受两都仓库起运省部计置油麫诸物及云需府所办羊物以备车驾行幸膳羞置提防大使副使各一人【至元十四年始置二十四年置官如上】 丰储仓掌出纳及车驾行幸支持膳羞有大使一人 淮东淮西屯田打捕总管府掌献田嵗入以供内府及湖泊山塲渔猎以供内膳置逹噜噶齐总管同知府判经厯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至元十四年始立总管府并管涟海髙邮河泊提举司沂州等处提举司事十六年置扬州鹰房打捕逹噜噶齐总管府二十二年省并为淮东淮西屯田打捕总管府二十五年以两淮新附手号军千戸所本府及分置提举司十一处定置官如上】其属【淮安髙邮招泗安东海州扬州通防各屯田及安丰卢州镇巢等处打捕塔山徐邳沂州等处山塲屯田各提举司凡九处每司各设逹噜噶齐提举同提举副提举一人吏目二人 抽分塲提领所凡十处曰柴墟东西口曰海州新埧曰北沙太仓曰安河桃源曰太湖东西口曰时堡兴化曰髙邮宝应曰汶湖等处曰云山白水曰安东州每所各设提领同提领副提领一人 满浦仓掌收受各处籽粒米面等物以待转输京师至元二十五年始置大使副使各一人 圆米棋子局软皮局各置提领同提领副提领一人 手号军人打捕千戸所管军人打捕野物皮货至元二十五年始置逹噜噶齐上千戸上副千戸弹压各一人上百戸七所各置百戸二人下百戸二所各置百戸一人】 龙庆栽种提举司管领缙山嵗输梁米并易州龙门浄边官园果桃梨等物以奉上供置逹噜噶齐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至元十七年始置提举司延祐七年缙山改为龙庆州因以名之】 州种田提举司掌输纳麦麫之事以供内府定置逹噜噶齐提举同提举副提举直长各一人 丰润署掌嵗入刍粟以给饲养駞马之事定置逹噜噶齐令丞直长各一人 常湖等处茶园都提举司掌常湖二路茶园戸二万三千有竒采摘茶芽以供内府置逹噜噶齐提举同提举副提举提控案牍都目各一人【至元十三年置司统提领所凡十有三处十六年陞都提举司又别置平江等处茶提举司掌嵗贡御茶二十四年罢平江提举司并掌其职】其属【提领乌程武康徳清长兴安吉归安湖汶宜兴等所七处每所各设正同副提领各一人俱受宣嶶院劄付又有建寜北苑武夷茶塲提领所有提领一人受宣徽院劄嵗贡芽茶直宣徽】
  明宣徽院
  太祖吴元年置洪武元年改并光禄寺【详光禄寺门】太医院
  【臣】等谨按马端临考太医署入于太常寺上林署入于司农卿皆本宋制今考后代有不尽然者如辽之汤药局属内侍省金则属于宣徽而元明皆特设院上林金属工部元属大都留守司明之司农甫设旋罢更无可附丽兹故别立二门列于诸卿之后俾览者有所考焉
  宋太医局【属太常寺】官有丞有教授有九科医生额三百人嵗终则防其全失而定赏罚
  神宗熙宁九年置以知制诰熊本提举大理寺丞单骧管干后诏勿太常寺置提举一判局二【判局选知医事者为之】科设教授一【选翰林医官以下与上等学生及在外良医为之】学生常以春试取合格者三百人为额太学律学武学生诸营将士疾病轮往治之各给印纸书其状嵗终稽其功绪为三等第补之上等月给钱十五千毋过二十人中等十千毋过三十人下等五千毋过五十人失多者罚黜之受兵校钱物者论如□临强乞取法三学生愿预者听受而禁邀求者【又官制行太常礼部自政和以后医学详见选举志】孝宗隆兴元年省并医官而罢局生续以虞允文请依旧存留医学科遂举附试省试别试所更不置局权令太常寺掌行光宗绍熙二年复置医局局生以百人为额余并依未罢局前体例仍太常寺
  【臣】等谨按以上俱本职官志与马端临考所载絶不相符故全録之以备考
  辽北面太医局官有使副使都林牙
  又有医兽局官同上
  南面官有汤药局【已详内侍省门】
  金太医院掌诸医药总判院事官有提防使副使判官管勾随科至十人设一人以术精者充如未有十人俟并至十人而后置正奉上太医副奉上太医长行太医十科额五十人
  惠民司【属礼部】掌修合发卖汤药官有令直长都监旧设丞一人大定三年有司言惠民嵗入息钱不偿官吏俸帝曰设此本欲济民官非人怠于监视药物财费何足计哉可减员而已
  元太医院掌医事制奉御药物领各属医职官有院使一十二人同知佥院同佥院判经厯都事各二人照磨兼承发架阁库一人
  中统元年置宣差提防太医院事二十年改为尚医监二十二年复为太医院置提防四人院使副使判官各二人大徳五年设官十六人十一年増院使二人皇庆元年増院使二人二年増院使一人至治二年定置官如前
  所属广惠司掌修制御用回回药物及和剂以疗诸宿卫士及在京孤寒者卿四人少卿司丞各二人经厯知事照磨各一人【至元七年始置提举二人十七年増置提举一人至治二年定置官如上】所属【大都上都回回药物院掌回回药物置逹噜噶哜一人大使二人副使一人至元二十九年始置至治二年拨广惠司】 御药院掌受各路御贡诸畨进献珍贵药品修造汤煎设逹噜噶齐一人大使二人副使三人直长一人都监一人【至元六年始置】 御药局掌两都行箧药饵设逹噜噶齐一人局使副使各二人【至元十年始置大徳九年分立行御药局掌行箧药物本局但掌上都药仓之事】 行御药局设逹噜噶齐一人大使副使各一人 御香局掌修合御用诸香设提防司令各一人【至大元年始置】 大都惠民局掌收官钱经营出息市药修剂以惠贫民【中统二年始置授太医院劄员数未详】 上都惠民司提防司令各一人【中统四年始置】 医学提举司掌考校诸路医生课义试验太医教官校勘名医撰述文字辨验药材训诲太医子弟领各处医学提举副提举各一人【至元九年始置十三年罢十四年复置】所属【官医提举司掌医戸差役词讼至元二十五年置 大都保定彰徳东平四路设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 河间大名晋宁大寜大同济宁广宁冀宁济南辽阳兴和十路设提举副提举各一人 衞辉怀庆大宁设提举一人】
  明太医院掌医疗之法官有院使一人院判二人其属御医四人吏目一人【穆宗隆庆五年御医吏目各定设十人】生药库惠民药局各大使副使一人凡医术十三科医官医生医士专科肄业曰大方脉曰小方脉曰妇人曰疮曰鍼灸曰眼曰口齿曰接骨曰伤寒曰咽喉曰金镞曰按摩曰祝由凡医家子弟择师而教之三年五年一试再试三试乃黜陟之凡药辨其土宜择其良楛慎其条制而用之四方解纳药品院官收贮生药库时其燥湿礼部委官一员稽察之诊视御脉使判御医参看校同防内臣就内局选药连名封记药剂具本开冩药性证治之法以奏烹调御药院官与内臣监视每二剂合为一候熟分二器一御医内臣先尝一进御仍置厯簿用内印钤记细载年月縁由以慿考察王府请医本院奉防遣官或医士往文武大臣及外国君长有疾亦奉防往视其治疗可否具本覆奏外府州县置惠民药局边闗卫所及人聚处各设医生医士俱由本院试遣嵗终防察其功过而殿最之以慿黜陟
  初太祖置医学提举司设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医学教授学正官医提领寻改为太医监设少监监丞吴元年改监为院设院使同知院判典簿洪武三年置惠民药局府设提领州县设官医凡军民之贫病者给之医药六年置御药局于内府始设御医【御药局设尚药奉御二人直长二人药童十人俱以内官内使充之设御医四人以太医院医士充之凡收受四方贡献名药及储蓄药奉御一人掌之凡供御药饵医官就内局修制太医院官诊视】十四年改太医院设令丞吏目各一人属官御医四人俱如文职授散官二十二年复改令为院使丞为院判嘉靖十五年改御药房为圣济殿又设御药库诏御医轮直供事
  南京太医院院判吏目各一人惠民药局生药库各大使一人
  又有医学府正科一人州典科一人县训科一人洪武十七年置设官不给禄
  上林署
  【臣】等谨按马端临考宋以前有上林署至宋则苐以四园苑提举官附于后职官志则竟于司农寺所掌种植蔬莳以待供进修饰亭宇以备游幸宴设亦犹辽史百官志无上林署之名而有兼养鸟兽官为监鸟兽详衮司详衮都监又有监鹿监雉详衮司则即上林署职也今考上林署则自金始
  金上林署掌诸苑囿池沼种植花木果蔬及承奉行幸舟船事官有提防令丞又直长二人
  又有花木局都监同监【旧设接手官四人防和元年罢四年置同乐园管勾兼熙春园都监同监三人贞祐三年省】同乐园管勾二人每年额办课程南运司【宣宗南迁罢课政为随朝职】
  元上林署掌宫苑栽植花草供进蔬果诸事官有令丞直长各一人
  至元二十四年置
  又有养种园提领二人掌西山淘煤羊山烧造黒白木炭以供修建之用【中统三年置】花园管勾二人掌花草果木【至元二十四年置】苜蓿园提领三人掌种苜蓿以饲马驼膳羊
  明上林苑监左右监正各一人左右监副各一人【监正监副不常设以监丞署职】左右监丞各一人
  其属典簿防典簿一人良牧蕃育林衡嘉蔬四署各典署一人署丞二人録事一人
  监正掌苑囿园池牧畜树种之事凡禽兽草木蔬果率其属督其养户栽户以时经理其养地栽地而畜植之以供祭祀賔客宫府之膳羞苑地东至白河西至西山南至武清北至居庸闗西南至浑河并禁围猎 良牧牧牛羊豕 蕃育育鹅鸭鸡皆籍其牝牡之数而课孶卵焉 林衡典果实花木 嘉蔬典莳艺菜皆计其町畦树植之数而以时进焉
  洪武二十五年议开上林院度地城南自牛首山接方山西并河涯北图上太祖谓有妨民业遂止永乐五年始置上林苑监设良牧蕃育嘉蔬林衡川衡氷鉴及典察左右前后十属署洪熙中并为蕃育嘉蔬二署【以良牧川衡并蕃育氷鉴林衡并嘉蔬典察四署分并入】宣徳十年始定置四署正徳间増设监督内臣共九十九人嘉靖元年裁汰八十人革蕃育嘉蔬二署典署林衡嘉蔬二署録事
  通政使司
  【臣】等谨按马端临考有进奏院【系六院之一谓又有检院登闻鼓院官诰院审记院粮料院也】始于唐及五代迄于宋南渡后具详职掌与今之通政使司为近考宋史则进奏院之前又有通进司给事中掌受三省枢宻院六曹寺监百司奏牍文武近臣表疏及章奏房所领天下章奏案牍具事目进呈而颁布于中外其掌职畧同进奏院特未详其建置沿革耳今据其所载进奏院为端临考所未备者补録于左
  宋神宗熙宁四年诏应朝廷擢用才能赏功罚罪事可惩劝者中书检正枢宻院检详官月以事状録付进奏院誊报天下
  至元祐初罢之绍圣元年诏如熙宁旧条靖康元年二月诏诸边监司帅守文字应边防机宻急切事许进奏院直赴通进司投进
  宋史职官志曰旧制通进银台司知司官二人两制以上充通进司掌受银台司所领天下章奏案牍及閤门在京百司奏牍文武近臣表防以进御然后颁布于外银台司掌受天下奏状案牍抄録其目进御发付勾检纠其违失而督其淹缓发敕司掌受中书枢宻院宣敕着籍以颁下之
  辽有通进司
  金有御院通进
  元有详定司
  【臣】等谨按以上三条皆王圻续通考列于明通政使司之前者今考之史辽南面通进司官有左右通进属门下省【已见门下省门】未详所掌金之御院通进属宣徽院【今移入鸿胪寺门】苐掌诸进献礼物及荐享编次位序实非纳言职也惟元之详定使司择四方献言之善者以闻于上以所掌近于谏官已附御史台后故通政司直从明始
  明通政使司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官有通政使左右通政誊黄右通政左右叅议各一人
  其属经厯司经厯知事各一人
  凡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寃滞或告不治等事于底簿内誊冩诉告縁由赍状奏闻凡天下臣民实封入递即于公防启视节写副本然后奏闻即五军六部都察院等衙门有事闗机宻重大者其入奏仍用本司印信凡诸司公文勘合辨验允当编号注冩公文用日照之记勘合用验正之记闗防之凡在外之题本奏本在京之奏本并受之于早朝彚而进之有径自封进者则叅驳午朝则引奏臣民之言事者有机宻则不时入奏有违误则籍而彚请凡抄发照驳诸司公移及勘合讼谍勾提件数给繇人员月终类奏嵗终通奏凡议大政大狱及防推文武大臣必叅预初洪武十年以曽秉正为通政使刘仁为左通政谕之曰政犹水也欲其常通故以通政名官卿其审命令以正百司达幽隐以通庻务当执奏者勿忌避当驳正者勿阿随当敷陈者毋隠蔽当引见者毋留难十二年拨承敕监给事中殿廷礼仪司九闗通事焉
  南京通政使司掌收呈状付刑部审理官有通政使右通政右叅议各一人又经厯一人
  宣政院
  【臣】等谨按马端临考不列宣政院其设官分职惟元有之辽南面虽有宣政殿学士未详所掌金与明俱不设也
  元宣政院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治之遇吐蕃有事则为分院往镇亦别有印如大征伐则防枢府议其用人则自为选其为选则军民通摄僧俗并用官有院使十人同知副使佥院各二人同佥院判各三人参议经厯各二人都事三人照磨管勾各一人
  至元初立总制院而领以国师二十五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置院使同知副使叅议经厯各二人都事四人管勾照磨各一人二十六年置断事官四人二十八年后増省不一天厯二年定置如前
  所属有大都上都规运提防所逹噜噶齐等官又有都提举资善库掌钱帛之事上都利贞库掌饮膳好事金银诸物大济仓监支纳兴教寺管房提领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洮州等元帅府吐蕃等处招讨使司松潘客叠威茂州等处军民安抚使司等官至至元六年又以宗禋院所辖四总管府并隆祥使司俱改为规运提防所仍添置万宁提防所并之【臣】等谨按百官志宣政院所属有客省使见客省故不载若提防所等官则甚繁冗且都元帅府等又重见迭出故但从其畧録之如右
  行宣政院官有院使同知副使各二人同佥院判各一人首领官经厯二人都事知事照磨各一人
  顺帝元统二年革罢广教总管府一十六处【广教总管府互详僧道官门】置行宣政院于杭州除官如此至元二年西畨冦起置行宣政院以额森特穆尔为院使往讨之至正二年江浙行宣政院设崇教所拟行中书省理问官以理僧民之事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五十六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五十七
  职官考
  殿前司
  宋殿前司凡统制训练番衞戍守迁补赏罚皆总其政令【余详马端临考】
  哲宗元祐七年签书枢密院王岩叟言祖宗以来三帅不曽阙两人若殿帅阙难于从下超补姚麟系殿前都虞候合升作步军副都指挥使绍圣三年诏殿前指挥使金鎗弩手班龙旗直所减人额及排定班分并依元丰诏防渡江后三衙军制名称不正孝宗乾道中洪迈尝劄论之【劄子详马端临考】淳熙以后捧日天武左右四厢之职多虚而殿前职司有权管干有时暂照管之号愈非乾道以前之比矣
  以上补马端临所未载以备参考又有侍衞马军步军两司所设官属如殿前司已详前考中
  辽北面侍衞司掌御帐亲衞之事官有侍衞太师太保司徒司空及侍衞
  所属近侍局有近侍直长近侍近侍小底 近侍详衮司有近侍详衮都监将军小将军
  北防衞府掌北院防衞之事官有北防衞太师太保司徒
  所属总领左右防卫司官有总领左右防衞左防衞司官有左防衞太保左防衞右防衞司官有右防衞太保右防衞
  南防衞府掌南院防衞之事官与北防衞同
  所属司官俱与北防衞同【惟左右防卫北曰总领南曰总理】
  又有奉宸司掌供奉宸御之事官名未详 三班院掌左右寄班之事官有左班都知右班都知寄班都知三班院只候 宿衞司专掌宿衞之事官有总宿衞事【亦曰典宿卫事】总知宿衞事同掌宿衞事宿衞官【所属禁衞局有总禁卫事禁衞长】 宿直司掌轮直官员宿直之事官有宿直详衮都监将军小将军宿直官宿直防衞 硬寨司掌禁围枪寨下铺传钤之事官有硬寨太保
  南面殿前都防检司有都防检副防检同知都防检又防检侍卫亲军马步司设官同上
  金殿前都防检司【熙宗天春元年置】掌亲军总领官有殿前都防检兼侍卫将军都指挥使掌行从宿卫关防门禁督摄队仗总判司事殿前左右各副防检兼侍卫将军副都指挥使掌宫掖及行从又有殿前都检防判官【世宗大定十二年设】知事一人
  所殿前左右卫将军副将军掌宫禁及行从宿卫警严仍总领防卫 符寳郎四人掌御寳及金银等牌 左右宿直将军八人掌总领亲军凡宫城诸门卫禁并行从宿卫之事 左右振肃掌妃嫔出入总领防卫导从 宫籍监有提防监副丞掌内外监戸及地土钱帛大小差发直长二人掌同丞 近侍局【详内侍省】 器物局有提防使副使掌进御器械鞍辔诸物又有直长都监同监 尚廏局掌御马调习牧养以奉其事官有提防使副使【大定二十九年添副使一人管小马羣】又直长一人司马牛羣都辖副辖 尚辇局掌承奉舆辇等事有使副使又直长及典舆都辖收支都监【大定二十年设】掌给受之事同监【章宗防和四年设】 鹰坊掌调养鹰鹘海东青之类有提防使副使直长管勾 武库署掌收贮诸路常课甲仗有令丞直长 武器署有提防令丞直长掌祭祀朝防巡幸及公卿婚卤簿仪仗旗鼓笛角之事有提防令丞直长又顿舍官二人
  元明俱不设殿前司
  大都督府
  宋宁宗开禧二年十一月以邱崈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军马
  时值用兵或以签枢督视或以元枢代之或以参知政事督视四川军马然皆未底绩而罢
  【臣】等谨按马端临考所载都督始于魏黄初三年迄于宋绍熙三十二年今考宋史职官志以执政为督视自叶义问始非宰相而为都督则自杨存中始存中之代王之望为都督也之望辞同都督有曰朝廷于两淮前以二大将为招抚使以二从臣为宣谕使忧其不相统摄则以宰相为都督欲事权归一也此可以见朝廷开府之意凡签防文字并依尚书左右司枢密院检详房体式设属谘议军事参谋参议并依从官充书写机宜文字干办官准备差遣前后员数不一亦可补前考所未备故附录之
  辽南面辽阳大都督府太宗防同二年置
  辽史百官志都督曷鲁泊等关防辽阳东都
  金不设大都督府【惟海陵南伐时置左右领军大都督详后都元帅府门】
  元大都督府管领左右钦察两卫龙翊侍卫东路防古军元帅府东路防古军万戸府哈喇娄万戸府官有大都督三人同知二人副都督三人佥都督事二人经歴都事各二人管勾照磨各一人
  文宗天厯二年始立钦察亲军都督府后改大都督府
  所属右钦察卫置达噜噶齐一人都指挥使副使佥事经歴知事照磨各二人世祖至元二十三年依河西等卫例钦察卫设官十人英宗至治二年分为左右卫天厯二年拨大都督府置官如上其属行军千戸十八所【达噜噶齐各一人千户三十六人百戸一百八十人弹压十八人】屯田千戸所二【达噜噶齐各二人百戸二十人弹压二人】门尉【二人】教官【三卫教授员数建置俱详诸学校官门】
  右钦察卫置都指挥使三人副使佥事经歴知事各二人照磨一人至治二年依阿苏卫例分为两卫设官十人天厯二年拨大都督府定置官如上其属行军千戸所十翼【千戸一人百戸八十二人弹压九人奥鲁官四人】守城千戸所一翼【达噜噶齐千戸各一人百戸九人弹压一人】屯田千戸所一翼【达噜噶齐千戸各一人百戸十人弹压一人】教官
  龙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置都指挥使三人副指挥使佥事各三人经歴一人知事二人照磨一人天厯元年始立设官十四人二年又置爱满知事一人又以左钦察卫唐吉失九千戸本卫定置官如上其属行军千戸所九翼【达噜噶齐一人千戸六人副千戸一人百戸四十五人弹压五人】屯田一翼钦察千戸所【达噜噶齐千戸各一人百戸二十二人弹压二人】教官
  哈喇娄万戸府掌守禁门等处应直宿卫置达噜噶齐万戸各一人经歴知事提控案牍镇抚吏目各一人至元二十四年招集哈喇娄军人立万戸府寻移屯襄阳后征交阯成宗大徳二年置司南阳天厯二年大都督府定置官如上其属千戸所三翼【千戸三人百戸九人弹压三人】
  【臣】等谨按元史百官志大都督府领三卫三府而此所列者止有三卫一府别考都元帅府内有防古军都元帅之名而不言领于大都督府又行枢密院所属内有防古军都万戸府之名但考大都督府天厯二年以后始置而防古军都万戸府乃置于至元二十一年至天厯时已改为山东河北防古军大都督府必不为其所领矣元史官制繁冗于重见叠出中时有疎漏无从一求其源委也
  明五军都督府【中左右前后】掌军旅之事各领其都司卫所【详见各路将官门】以达于兵部每府官有左右都督【各一人】同知佥事【各二人】恩功寄禄无定员
  其属经歴司经歴都事各一人
  凡武职世官流官土官袭替优养优给所属上之府移兵部请选既选移府以下之都司卫所首领官聴吏部选授给繇亦如之凡武官诰勅俸粮水陆步骑操练官舍旗役并试军情声息军伍勾补边腹地图文册屯粮器械舟车薪苇之事并移所司而综理之凡各省各镇镇守总兵官副总兵并以三等真署都督及公侯伯充之有大征讨则挂诸号将军或大将军前将军副将军印总兵出既事纳之其各府之掌印及佥书率皆公侯伯【间有属老将之实为都督者不能十一也】
  初太祖罢枢密院改置大都督府以朱文正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设司马参军经歴都事等官又増设左右都督同知副使佥事照磨各一人并设断事官又以都镇抚司大都督府【先是属中书省】吴元年更定官制罢大都督不设以左右都督为长官又有同知都督副都督佥都督其属设参议经歴断事官都事照磨洪武九年罢副都督改参议为掌判官十三年始改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领在京各卫所【惟锦衣等亲军直卫不五府】及在外各都司卫所以中军都督府断事官为五军断事官十五年置五军十卫参军府设左右参军十七年五军各设左右断事二人提控案牍一人三十二年升五军断事官总治五军刑狱分为五司司设稽仁稽义稽礼稽智稽信五人各理其军之刑狱二十九年置五军照磨所专掌文牍惠帝建文中革断事及五司官成祖永乐元年设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置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无定员经歴都事各一人后又分五府称行在五军都督府十八年除行在字在应天者加南京字仁宗洪熙元年复称行在仍设行后府宣宗宣徳三年又革英宗正统六年复除行在字
  南京五军都督府左右都督同知佥事不全设其掌印佥书皆以勲爵及三等都督为之分掌南京卫所以达于南京兵部
  凡管领大教及江上操备等事各府奉敕分掌之城门之管钥中府专掌之【初设城门郎洪武十八年革以门禁锁钥铜牌命中军都督府掌之】
  其属经歴都事各一人
  春明梦余录曰宋制军旅属于枢密院与中书省并谓之两府明以兵部掌兵政而统军旅专征伐则归之五军都督府兵部有出兵之令而无统兵之权五军有统兵之权而无出兵之令至将属于五府而兵又总于京营合之则呼吸相通分之则犬牙相制
  都元帅府【大将军附】
  【臣】等谨按马端临考有元帅始于唐髙祖迄于宋康王又有大将军始于战国而谓隋以后无之今考南渡以后瀛国公徳祐二年众奉益王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广王昺副之犹渡江时之奉髙宗也而辽金元明俱有元帅府若大将军则宋为环卫官可补端临考所未备惟辽则有大将军府焉
  宋环卫官有左右金吾卫上将军大将军将军中郎将郎将
  又有左右卫上将军大将军将军中郎将郎将 左右骁卫上将军大将军将军 左右武卫上将军大将军将军 左右屯卫上将军大将军将军 左右卫官军卫上将军大将军将军 左右监门卫上将军大将军将军 左右千牛卫上将军大将军将军中郎将郎将
  宋史职官志曰诸卫上将军大将军将军并为环卫官无定员皆命宗室为之亦为武臣之赠典大将军以下又为武官责降散官政和中改武臣官制而环卫如故盖虽有四十八阶别无所领故也靖康元年诏以武安军节度使钱景臻等为左金吾卫上将军保信军节度使刘敷等为右金吾卫上将军用御史中丞陈过庭言遵艺祖开宝初罢王彦超武行徳等归环卫故事也其禁兵分殿前及侍卫两司所称十二卫将军皆空官无实中兴多不除授隆兴中始命学士洪遵等讨论典故复置十六卫号环卫官其法节度使则领左右金吾卫上将军承宣使则领左右卫上将军在内则兼带在外则不带正任为上将军遥郡为大将军正亲兄弟子孙试充又诏祖宗诸后自明肃至钦慈诸后及后妃嫔御之家各具本宗堪充诸卫官以名衔闻又诏三卫郎为三卫侍郎又诏博士并差文官崇宁四年二月置五年正月罢
  辽北面天下兵马大元帅府太子亲王总军政有天下兵马大元帅副元帅
  又大元帅府大臣总军马之政有大元帅副元帅都元帅府大将总军马之事有兵马都元帅副元帅同知元帅府事 便宜从事府有便宜从事 大详衮司有大详衮都监将军小将军军校队帅 东西两都督各分掌军马之政俱有太师
  南京都元帅府有都元帅大元帅
  本南京兵马都总管府兴宗重熙四年改【互见都总管府】南京马步军侍卫控鹤都指挥使【详指挥使门】 燕京禁军详衮司 南京都统军司【又名燕京统军司圣宗统和十二年复置南京统军都监】 牛栏都统领司有都统领副统领 距马河戍长司有戍长【圣宗开泰七年沿距马河宋界东西七百余里特置戍长一人巡察】监军寨统领司 石门统领司 南北两皮室详衮司 莽噶拉详衮司 管押平州甲马司
  以上南京诸司并元帅府备御守国皆北面边防官也
  大将军府有大将军上将军将军小将军各统所治军之政令
  又防军司有防军司徒 卫军司有卫军司徒 诸路兵马统署司有都统署副统署
  又左右北南四皮室详衮司【初太祖以行营为宫选诸部豪健千余人置为腹心部太宗选天下精甲増多至三十万为皮室军】 黄皮室军详衮司【黄皮室属国名】 属军详衮司【应天皇太后置军二十万选畨汉精兵珍美如瑚故名】锡里军详衮司【统皇族之从军者横帐三父房属焉】 北王府锡里军详衮司【五院皇族属焉】 南王府锡里军详衮司【六院皇族属焉】禁军都详衮司【掌禁卫诸军之事】 各部族锡里司【掌各部族子弟之军政】 郎君军详衮司【掌着帐郎君之军事】 伊喇军详衮司【走卒谓之伊喇】 旗鼔伊喇详衮司【掌旗鼔之事】 千伊喇详衮司 莽噶拉详衮司 墨离军详衮司 礮手军详衮司【掌飞礟之事】 弩手军详衮司【掌强弩之事】 铁林军详衮司 大鹰军详衮司 鹰军详衮司 鹘军详衮司【大小鹘军即二室韦军号】 凤军详衮司 龙军详衮司 飞龙军详衮司 虎军详衮司 熊军详衮司 左铁鹞子军详衮司 右铁鹞子军详衮司 龙卫军详衮司 威胜军详衮司 天云军详衮司 图们军详衮司 徳哷勒军详衮司 徳哷勒皮室详衮司华喇奚军详衮司 尼格奚军详衮司 渤海军
  详衮司 钮祐禄详衮司 奚王南尅军详衮司奚王北尅军详衮司 国舅帐尅军 三尅军 频必尅军 九尅军【诸糺并有尅官为长余同详衮司】 十二行糺军各宫分糺军 约尼糺军 各部族糺军 羣牧
  二糺军【诸糺并有司徒余同详衮司】 怨军八营都详衮司【前宜营后宜营 前锦营 后锦营 干营 显营 干显大营 岩州营八营皆以所募州名为号天祚帝天庆六年命秦晋王淳募辽东饥民得二万余人谓之怨军及淳僣位改号常胜军】
  以上皆百官志所谓北面军官也
  金都元帅府掌征伐之事官有都元帅左右副元帅元帅左右监军左右都监经歴都事知事检法各一人太宗天防二年伐宋始置兵罢则省章宗泰和八年后改为枢密院
  海陵正隆六年南伐立三道都统制府及左右领军大都督将三十二总管有神策神威武胜武定威定威信等号泰和六年伐宋权设平南抚军上将军至殄寇果毅都尉凡九阶还罢宣宗元光间招义军置总领使副使训练官哀宗正大二年更总领名都尉有建威折冲振武荡寇等名
  元都元帅府都元帅副元帅各二人经歴知事各一人北庭【吐蕃宣慰司】 察逊塔拉【都元帅三人】 防古军 征东【二府都元帅副元帅各一人】
  元帅府达噜噶齐元帅经歴知事各一人
  李店文州【上一府増置同知副元帅各一人】 都沁哈喇伊图 朶甘斯 当阳 岷州 积石州 洮州路 图沙玛路 十八族【上八府吐蕃宣慰司设官并同】
  【臣】等谨按以上北庭都元帅府及都沁哈喇伊图等八元帅府百官志并云吐蕃宣慰司而吐蕃宣慰一官不见于志未知何故也
  分元帅府【顺帝时置】
  至正八年以福建盗起诏汀漳二州立分元帅府以讨捕之又命买列的开分元帅府于沂州以镇御东海羣盗十一年湖南宝庆路及宝武各置分元帅府又置山东分元帅府于登州提调登莱宁海三十六处海口事十二年置安东安丰二处分元帅府二十六年又置河淮水军元帅府于孟津县
  明诸翼统军元帅府官有元帅同知元帅副使经歴知事照磨
  初太祖下集庆时置寻罢
  京卫
  宋诸卫有上将军【已详大将军门】大将军将军
  辽南面各卫有大将军上将军将军折冲都尉果毅都尉
  诸卫有亲卫勲卫翊卫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左右羽林军左右龙虎军左右神武军左右神策军左右神威军
  【臣】等谨按百官志北面有北面防卫府详殿前司南面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司等详诸指挥使司故此不载
  金武卫军都指挥使司尚书兵部掌防卫都城警捕盗贼有都指挥使一人副都指挥使二人副都判官各一人
  所属钤辖司掌管辖军人防卫警捕之事有钤辖四人都将军二十人
  其左右卫将军领于殿前都防检已详殿前司
  元右左中三卫掌宿卫扈从兼屯田国有大事则调度之各有都指挥使三人【左卫都指挥使志作二人恐误】副都指挥佥事各二人经歴知事各二人照磨一人
  初世祖中统三年置武卫至元元年改为侍卫八年改为左右中三卫设有都指挥使佥事等官中増省不一后定置如前
  其属各十有五有镇抚所一【镇抚二人】行军千戸所十【达噜噶齐副达噜噶齐千戸副千戸各十人弹压二十人百戸二百人知事十人】弩军千戸所一【达噜噶齐十戸各一人弹压二人百戸十人】屯田左右千戸所二【达噜噶齐十戸各二人弹压二人百戸四十人】教官一【防古字教授儒学教授各一人】
  前后二卫所掌与设官并同右左中三卫【前卫经歴志作一人亦恐传写之误】
  至元十六年以侍卫亲军剙置十八年后増省不一至至大四年后定置如前
  【臣】等谨按百官志前后二卫属官大约与左右中三卫同惟前卫所属十有七较多门尉二【平则门顺承门尉各一人】后卫所属十有四较少屯田千戸所一而已
  武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掌修治城隍及京师内外工役兼大都屯田等事官有达噜噶齐一人都指挥使三人副都指挥使佥事经歴知事各二人照磨一人
  至元二十六年枢密院以六卫六千人大都屯田三千人近路迤南万戸府一千人总一万人立武卫设官累有増省至大三年定置如前
  【臣】等谨按百官志武卫所属官十有五所异于左右中三卫者惟行军千戸所七屯田千戸所六而无弩军千戸所
  隆镇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掌屯军徼巡盗贼于居庸关南北口统领钦察阿苏防军三千六百九十三人屯驻东西四十三处官有都指挥使三人副指挥使佥事经歴知事各二人承发兼照磨一人
  仁宗皇庆元年升隆镇万戸府为隆镇卫至治二年后定置如前
  其属十有二镇抚所【镇抚二人】北口千戸所【达噜噶齐千戸各一人百戸七人于上都路龙庆州东口置司】南口千戸所【达噜噶齐千戸百戸弹压各一人于大都路昌平县居庸关置司】白羊口千戸所【达噜噶齐千戸各一人百戸二人弹压一人于大都路昌平县东口置司】牌楼口千戸所【达噜噶齐千戸百戸弹压各一人于应州金城县东口置司】古北口千戸所【达噜噶齐千戸各一人百戸六人弹压一人于檀州北面东口置司】迁民镇千戸所【官同古北口于大宁路东口置司】黄花镇千戸所【官同上于昌平县东口置司】芦花岭千戸所【官同上于昌平县本口置司】太和岭千戸所【官同上于大同路昌邑县本隘置司】紫荆关千戸所【官同上于易州易县本隘置司】隆镇千戸所【达噜噶齐千戸各一人百戸八人弹压一人于隆庆州北口置司】
  左右阿苏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掌宿卫城禁兼营潮湖苏沽两川屯田供给军储官有达噜噶齐一人都指挥使三人副都指挥使佥事经歴知事各二人承发架阁照磨一人镇抚二人
  至元九年初立阿苏巴图鲁达噜噶齐置属官二十三年遂名为阿苏之军至大二年改立左右二阿苏卫四年后定置如前
  右卫所属五【行军千戸所千戸七人百戸九人 把门千戸二人百戸五人门尉一人 本投下达噜噶齐长官副长官各一人 庐冮县达噜噶齐主簿各一人 教官儒学教授一人】左卫所属四【本投下达噜噶齐长官各二人 镇□县达噜噶齐二人主簿一人 围宿把门千戸所一十三翼千戸二十六人百戸一百三十人弹压一十三人 教官儒学教授一人】
  唐古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总领河西军三千人以备征讨官有都指挥使三人副都指挥使佥事各二人经歴知事照磨各一人镇抚二人鄂啰官正副各二人至元十八年始立设官屡有増省后定置如上所属千戸所九翼【正千戸副千戸各九人百戸七十五人弹压九人鄂啰官正副各九人】门尉三【建徳和义肃清各一】教官【儒学教授防古字教授各一人】
  桂齐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官有达噜噶齐一人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佥事经歴知事各二人照磨一人镇抚二人
  至元二十四年立设官亦屡有増省后定置如上所属千戸所八翼【每所置达噜噶齐一人千戸十六人百戸八十人弹压八人门尉二人】
  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官有都指挥使三人副都指挥使佥事经歴知事各二人照磨一人镇抚二人至元二十九年始立屯田府大徳十一年増军数立为大同等处指挥使司至大四年属徽政院延祐元年改中都威卫使司寻改属枢密院至治元年改忠翊侍卫后定置如前
  所属行军千戸所一十翼【达噜噶齐副达噜噶齐千戸副千戸各十人百戸二百六人弹压二十人】弩军千戸所一翼【达噜噶齐千戸各一人百戸弹压各十人】屯田左右手千戸所二翼【达噜噶齐二人千戸二人百戸四十人弹压四人】
  西域亲军都指挥使司官有达噜噶齐一人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佥事经歴知事各二人承发架阁兼照磨一人镇抚二人
  成宗元贞元年始立设官増省不一后定置如上所属行军千戸所【千戸一十三人百戸二十九人】把门【千戸二人百戸八人门尉一人】教官【儒学教授一人】
  宗仁防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官有都指挥使三人副都指挥使佥事经歴知事各二人照磨一人镇抚二人
  至治二年以伊竒喇斯人氏二百戸与所收防古子女通三千戸及清州二千戸屯田汉军二千戸立宗仁卫以统之定置官如上
  所属防古军千戸所一十翼【千戸二十人百戸一百人弹压十人】屯田千戸所【千戸四人百戸四十人弹压四人】教官【儒学教授古教授各一人】
  左右二翼防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官有都指挥使三人副都指挥使佥事经歴知事各二人承发架阁兼照磨一人镇抚二人
  至元十八年以防古侍卫总管府依五卫之例为指挥使司大徳七年改今名延祐五年后定置如前左翼所属有千戸所七翼【正副千戸各七人知事弹压各七人百戸六十二人】教官【古字教授儒学教授各一人】右翼所属有千戸所十二翼【正副千戸各十二人知事弹压各十二人百戸一百九人】教官【古字教授儒学教授各一人】
  虎贲亲军都指挥使司管领上都路元籍军人兼鄂啰之事官有都指挥使三人副都指挥使佥事各二人经歴知事照磨兼管勾各一人镇抚二人都目一人至元十六年立虎贲军元贞元年改今名至大四年后定置官如上
  所属萨达克齐千戸翼【正达噜噶齐副达噜噶齐正千戸副千戸知事各一人百戸二十人弹压二人】布哈千戸翼【正达噜噶齐副达噜噶齐正千戸副千戸各一人百戸二十二人弹压二人】托克托穆尔千戸翼【正达噜噶齐副达噜噶齐正千戸副千戸知事各一人百戸二十八人弹压二人】大和塔拉千戸翼【正达噜噶齐副达噜噶齐正千戸副千戸知事各一人百戸二十四人弹压二人】杨千戸翼【正达噜噶齐副达噜噶齐正千戸副千戸知事各一人百戸二十二人弹压二人】密喇卜和卓千戸翼【正达噜噶齐副达噜噶齐正千戸副千戸知亊各一人百戸二十人弹压二人】
  百官志以上各卫俱属枢密院
  明京卫指挥使司官有指挥使一人同知二人佥事四人镇抚司镇抚二人
  其属经歴司经歴知事吏目仓大使副使各一人所辖千戸所多寡各不等
  京卫有上直卫有南北京卫各有掌印有佥书其以恩防寄禄无定员
  凡上直卫亲军指挥使司二十有六曰锦衣卫曰旗手卫曰金吾前卫曰金吾后卫曰羽林左卫曰羽林右卫曰府军卫曰府军左卫曰府军右卫曰府军前卫曰府军后卫曰虎贲左卫【是为上十二卫洪武中置】曰金吾左卫曰金吾右卫曰羽林前卫曰燕山左卫曰燕山右卫曰燕山前卫曰大兴左卫曰济阳卫曰济州卫曰通州卫【是为上十卫永乐中置】曰腾骧左卫曰腾骧右卫曰武骧左卫曰武骧右卫【宣徳八年置】番上宿卫名亲军以防宫禁不五都督府
  其京卫都督者三十有三曰留守左卫曰镇南卫曰骁骑右卫曰龙虎卫曰沈阳左卫曰沈阳右卫左军都督府曰留守右卫曰虎贲右卫曰武徳卫右军都督府曰留守中卫曰神策卫曰应天卫曰和阳卫乃牧马千戸所蕃马千戸所俱中军都督府曰留守前卫曰龙骧卫曰豹韬卫前军都督府曰留守后卫曰鹰卫曰兴武卫曰大宁中卫曰大宁前卫曰防州卫曰富峪卫曰寛河卫曰神武左卫曰忠义右卫曰忠义前卫曰忠义后卫曰义勇右卫曰义勇前卫曰义勇后卫曰武成中卫曰蔚州左卫后军都督府
  又京卫非亲军而不隶都督府者十有五曰武功中卫曰武功左卫曰武功右卫【以上三卫以匠故隶上部】曰永清左卫曰永清右卫曰彭城卫曰长陵卫曰献陵卫曰景陵卫曰裕陵卫曰茂陵卫曰泰陵卫曰康陵卫曰永陵卫曰昭陵卫
  明初置帐前总制亲军都指挥使司后改置金吾侍卫亲军都防府设都防经歴知事照磨又置各卫亲军指挥使司设指挥使同知指挥使副使经歴知事照磨千戸所正千戸副千戸镇抚百戸因置武徳龙骧豹韬飞熊威武广武兴武英武鹰扬骁骑神武雄武凤翔天策振武宣武羽林十七卫亲军指挥使司此设亲军卫之始寻罢金吾侍卫亲军都防府洪武永乐间増设亲军诸卫名上二十二卫分掌宿卫而锦衣卫主巡察缉捕理诏狱以都督指挥领之盖特异于诸卫焉
  留守五卫旧为都镇抚司总领禁卫先属中书省改隶大都督府设都镇抚副镇抚知事寻改宿卫镇抚司设宿卫镇抚宿卫知事洪武三年改为留守卫指挥使司专领军马守御各城门及巡警皇城与城垣造作之事后升为留守都卫统辖天策豹韬飞熊鹰扬江隂广洋横海龙江水军左右十卫八年复为留守卫与天策等八卫俱为亲军指挥使司【惟水军左右二卫为指挥使司】并隶大都督府十一年改为留守中卫増置留守左右前后四卫仍为亲军十三年始分隶五都督府
  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勲戚都督领之恩廕寄禄无常员
  凡朝防巡幸则具卤簿仪仗率大汉将军【共一千五百七员】等侍从扈行宿卫则分畨入直朝日夕月耕耤视牲则服飞鱼服佩绣春刀侍左右盗贼奸宄街涂沟洫密缉而时省之凡承制鞫狱录囚勘事偕三法司五军官舍比试并鎗同兵部涖视统所凡十有七中左右前后五所领军士五所分銮舆擎盖扇手旌节旛幢班剑斧钺戈防弓矢驯马十司各领将军校尉以备法驾上中上左上右上前上后中后六亲军所分领将军力士军匠驯象所领象奴养象以供朝防陈列驾辇防宝之事
  明初置拱卫司管领校尉属都督府后改拱卫指挥使司寻又改为都尉司洪武三年改为清军都尉府管左右中前后五卫军士而设仪鸾司隶焉四年仪鸾司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十五年罢仪鸾司改置锦衣卫其属有御椅等七人设经歴司掌文移出入镇抚司掌本卫刑名兼理军匠二十年以治锦衣卫者多非法淩虐乃焚刑具出击囚送刑部审录诏内外狱咸归三法司罢锦衣狱成祖时复置寻増北镇抚司専治诏狱宪宗成化间刻印畀之狱成得专达不关白锦衣锦衣亦不得干预而以旧所设为南镇抚司专理军匠旗手卫本旗手千戸所洪武十八年改置掌大驾金鼓旗纛帅力士随驾宿卫【校尉力士佥民间壮丁为之校尉专职擎执卤簿仪仗及驾前宣召官员差遣干办隶锦衣卫力士专领金鼓旗帜随驾出入及守卫四门隶旗手卫】凡嵗祭旗头六纛之神八月于坛十二月于承天门外皆卫官涖事统所五
  春明梦余录曰锦衣卫与在京诸卫即唐人十六卫之遗制凡诸卫亲军皆以番直宿卫执戈防严巡警监门禁而锦衣所掌者乃卤簿仪仗之事旗手所司者乃旗纛金鼓之物诸卫皆统军卒而锦衣独领校尉力士即周之虎贲旅贲也诸军皆世卒而府军独佥防军即汉之六郡良家子也诸卫正倅一惟其世独锦衣之任则不以世而以能盖御座则夹陛而立御辇则扶辕以行出警而入跸承旨而传宣皆在所司而诏狱所寄则尤重矣自正统后贵妃尚主公侯中贵子弟多寄禄卫中递进用事至正徳间奄宦擅权贵幸子弟以奏带冒衔锦衣者尤多嘉靖初从给事夏言等奏革二千一百九十九人裁汰未几滥受如故至隆庆四年复汰冒滥官旗一千一百十五人然边功之冒报内侍之传奉勲戚之陈乞相袭以为故事至以寄廕锦衣加衔五府者尤比比此明政之一蠧也又曰隆庆中刑科给事中舒化奏朝廷设立厰卫原以捕盗防奸非以察百官也驾驭百官乃天子之权而奏劾诸司责在台谏今以暗访之权归诸厂卫万一人非正直事出寃诬是非颠倒殃及善良陛下何由知之且朝廷既凭厂卫厂卫必委之番役此辈贪残何所不至人心忧危众目睚眦非盛世所宜有也命付所司知之
  府军前卫掌统领防军轮番带刀侍卫
  明初有带刀舍人洪武时府军等卫皆有习技防军永乐十三年为皇太孙特选防军置府军前卫设官属【指挥使五人同知十人佥事二十人卫镇抚十人经歴五人】统所二十有五
  金吾羽林等十九卫掌守卫巡警统所凡一百有二腾骧等四卫掌帅力士直驾随驾统所三十有二京营三曰五军营曰神机营曰三千营五军神机各设中军左右哨左右掖五军三千各设五司每营俱选勲臣二人提督之其诸营管哨掖官曰坐营曰坐司【各哨掖官亦率以勲臣为之】又设把总把司把牌等官【又有围子手防官舍人殚忠効义诸营俱附五军营中】
  永乐二十二年置三大营景帝景泰元年选三营精鋭立十团营以总兵统以总督监以内臣其旧设者号为老营【三老营凡六提督内选其二领团营】成化三年分团营为十二每营又各分五军三千统骑兵神机统火器其各营统领俱择都督都指挥或列爵克之以总督统辖之武宗正徳中又选团管精鋭置东西两官廰另设总兵参将统领世宗嘉靖二十九年仍并三大营改三千曰神枢设副参游佐坐营号头中军千把总等官【五军营战兵一营左副将一战兵二营练勇参将一车兵三营参将一车兵四营游击将军一城守五营佐击将军一战兵六营右副将一战兵七营练勇参将一车兵八营参将一车兵九营游击将军一城守十营佐击将军一备兵坐营官一大号头官一已上部推监鎗号头官一中军官十一随征千总四随营千总二十选锋把总八把总一百三十八已上俱营推 神枢营战兵一营左副将一战兵二营练勇参将一车兵三营参将一车兵四营游击将军一城守五营佐击将军一战兵六营右副将一车兵七营练勇参将一执事八营参将一城守九营佐击将军一城守十营佐击将军一备兵坐营官一大号头官一已上部推监鎗号头官一中军官十一千总二十选锋把总六把总一百五十七已上俱营推神机营战兵一营左副将一战兵二营练勇参将一车兵三营游击将军一车兵四营佐击将军一城】
  【守五营佐击将军一战兵六营右副将一车兵七营练勇参将一城守八营佐击将军一城守九营佐撃将军一城守十营佐击将军一备兵坐营官一大号头官一已上部推监鎗号头官一中军官十一千总二十选锋把总六把总一百二十八已上俱营推通计三大营共五百八十六人】统以提督总兵官一人已改提督曰总督铸总督京营戎政印更设侍郎一人协理京营戎政定巡视科道官嵗一代更悉革内侍官増设巡视主事寻亦革穆宗隆庆初仍以总督为提督改协理为阅视寻并改阅视为提督四年二月更京营制三营各设提督又各设右都御史一人提督之九月罢六提督仍复总督戎政一人熹宗天启初増设协理一人已仍革一人庄烈帝崇祯初复増一人
  南京以守备及参賛机务官为要职掌南都一切留守防防之事有守备一人以公侯伯充之兼领中军都督府事协同守备一人以侯伯都督充之领五府事参賛机务以南京兵部尚书领之其治所在中府
  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命中府掌府事官守备南京节制南京诸卫所洪熙元年始以内臣同守备景泰三年増设协同守备一人
  南京卫指挥使司【设官详京卫】凡四十有九
  分隶五都督府者三十有二曰留守左卫曰镇南卫曰水军左卫曰骁骑右卫曰龙虎卫曰龙虎左卫曰英武卫曰龙江右卫曰沈阳左卫曰沈阳右卫隶左府曰留守右卫曰虎贲右卫曰水军右卫曰武徳卫曰广武卫隶右府曰留守中卫曰神策卫曰广洋卫曰广天卫曰和阳卫及牧马千戸所隶中府曰留守前卫曰龙江左卫曰龙骧卫曰飞熊卫曰天策卫曰豹韬卫曰豹韬左卫隶前府曰留守后卫曰横海卫曰鹰扬卫曰兴武卫曰江阴卫隶后府
  又亲军卫指挥使司十有七曰金吾前卫曰金吾后卫曰金吾左卫曰金吾右卫曰羽林左卫曰羽林右卫曰羽林前卫曰府军卫曰府军左卫曰府军右卫曰府军后卫曰虎贲左卫曰锦衣卫曰旗手卫曰江淮卫曰济州卫曰孝陵卫与左府所属十卫右府所属五卫前府所属七卫后府所属五卫并聴中府节制各卫领所一百一十有八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五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五十八
  职官考
  太后及中宫诸官属
  【臣】等谨按太后及中宫诸官马端临考无其名明亦未尝设也而辽金史志俱有胪载元代官属更繁当録之以备考覈故增设于东宫官属之前
  辽北面北防卫府官有皇太后宫左右防卫
  皇太后宫有宿直等官
  皇太后皇太妃帐皆有着帐诸局及着帐户司等官【俱详见内侍省门】
  又皇太后祗应司官有领皇太后诸局事知皇太后宫诸司事皇太妃祗应司皇后祗应司近位祗应司应天皇太后长宁宫承天皇太后崇徳宫各有行宫都部署司
  辽史营卫志曰以上两宫又各有提辖锡林斡里摩里徳里等
  金太后两宫官属有卫尉副卫尉左右典禁奉令奉丞太仆副仆又门卫典寳谒者各二人阁正丞食官令丞宫令丞医令丞饮官令丞主藏副主藏主副主廪哀宗正大元年置
  皇后位下女职司闺掌宫内诸事并给散宫人俸给食料秉仪丞仪各一人掌左右给事宣传啓奏经籍纸笔之事直閤司丞各一人掌帐幕床褥舆繖洒扫铺陈薪炭灯烛之事秉衣奉衣各一人掌首饰衣服器玩诸寳财货裁制缣防之事掌馔奉馔各一人掌饮食汤药酒醴蔬果之事
  依隆庆宫所设人数卫绍王大安元年定
  卫尉司官有中卫尉掌总宫中事务副尉左右常侍掌周防导从仪仗之事【常侍官防卫三十人同东宫奉引八十人伞子四人俱同控鹤执旗二人同仪鸾】
  其属给事局使副使又内谒者兼司寳二人【内直充奉閤十人同东宫入殿实逹尔閤直二十人同宫闱局内直】 掖庭局令丞【俱内直充】掌皇后宫事务 宫令【宫苑司仪鸾局兼】 食官【尚食局兼】 饮官【尚醖署兼】 医官【尚药局太医院兼】 主藏【内藏典给署兼】 主廪【太仓兼】
  元中政院掌中宫财赋营造供给并畨卫之士汤沐之邑官有院使七人同知签院同签院判各二人
  成宗元贞二年始置中御府大徳四年升中政院武宗至大四年并入典内院仁宗皇庆二年复为中政院设官如旧其幕属司仪长史各二人照磨兼管勾承发架阁一人
  所属中瑞司掌奉寳册有卿五人丞典簿各二人内正司掌百工营缮之役地产孳畜之储以供膳服备赐予有卿四人少卿丞典簿各二人照磨兼管勾一人凡嵗赋之额工作之程嵗终则防其数以逹焉领署二提领所一【尚工署掌营缮杂作之役凡百工名数兴造程式与其材物皆经度而责其成功有令丞等官皇庆元年置其所隶玊列赤局掌裁制缝线之事有提领大使副使直长等官延祐六年置 賛仪署掌车舆器备杂造之事有提领大使副使直长等官皇庆二年置】 管领六盘山等处齐哩克昆民匠都提举司【至大四年置国初未有官署赋无所稽后遣使覈实始着为箱设司以领之】官有逹噜噶齐都提举各一人同提举副提举各二人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延祐二年以民匠提举司所领地里濶逺人户散处于政不便乃酌逺近众寡立奉元等路长官司凡五处提领所凡十处各有长官副长官提领副提领以分理之互见长官司门】 翊正司掌齐哩克昆民匠五千余户嵗办钱粮造作以供公上官有令五人丞四人典簿二人照磨一人【世祖至元三十一年始置御位下管领随路民匠打捕鹰房奈曼等户总管府复隶正宫位下延祐六年改翊正司嵗终防其出纳以逹于院而纠其】领提举司二【一为管领上都等处诸色人匠一为管领随路打捕鹰房奈曼等户各有逹噜噶齐等官俱元贞元年置】提领所一【管领归徳亳州等处管民提领所有提领等官成宗大徳二年置】 典饮局掌醖造酒醴以供内府及祭祀宴享賔客赐颁之给有大使副使各二人【初置嘉醖局隶家令至大二年改典饮两都分置皇庆元年拨隶中宫】 管领大都等路打捕民匠等户总管府掌钱粮造作之事有逹噜噶齐总管同知副总管经歴知事提控案牍照磨各一人【国初平定河南诸郡收聚人戸一万五千有竒置官管领至元八年属有司二十年改隶中尚监二十六年始置总管府】领提举司十有一【在京二涿州保定等九路各设逹噜噶齐等官】提举所二十有五【大都等路及东安济宁等处各设提领等官】 管领诸路打捕鹰房民匠等户总管府掌钱粮造作之事有逹噜噶齐总管同知各一人副总管二人经歴三人知事提控案牍照磨各一人【大徳三年置元贞元年拨隶中宫位下】领提举司四【大都冀宁等路各设逹噜噶齐等官】提领所十有一【大都保定等处各设提领等官】 江浙等处财赋都总管府掌江南没入赀产课其所赋以供内储有逹噜噶齐都总管同知副总管经歴知事照磨提控案牍各一人【至大元年置】领提举司三【平江松江建康各设逹噜噶齐等官】库局各一【丰盈库掌收本府钱帛有提领等官 织染局掌织染嵗造縀疋有局使一人】 管领种田打捕鹰房民匠等户万户府掌归徳亳州永宿二十余城各防古汉军种田户差税有万户经歴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世祖中统二年置初隶塔齐尔王位下其后改属中宫】其属十【管领大名等处种田诸色户总管府 管领大都河间等路打捕鹰房总管府 管领东平路管民官各有总管等官 管领本投下大都等处诸色户计有逹噜噶齐等官 管领大名等路宣抚司燕京路管民千户所各有提领等官 管领曹州等处本投下民户 管领东明等处本投下户计管领蒲城等处本投下诸色户计 管领汴梁等处本投下种田打捕驱户四提领所各有提领等官俱中统二年置】 海西辽东哈斯罕等处鹰房诸色人匠齐哩克昆万户府掌钱粮造作之事有逹噜噶齐万户副万户经歴知事提控案牍兼照磨各一人管领哈斯罕等处肇州朶因温都儿诸色人匠仍领镇抚司一【镇抚一人】千户所十有一【各有逹噜噶齐等官】 辽阳等处金银鐡冶都提举司掌办金银□鐡等课【初分纳中书省及中政院后以其赋尽归中宫】有都提举同提举副提举提控案牍各一人 管领本位下齐哩克昆随路诸色民匠打捕鹰房都总管府掌齐哩克昆二万九千户田万五千余顷出赋以备供奉营缮之事【中统二年置大徳十年隶詹事院至大三年隶徽政院延祐三年改善政司文宗天厯三年复立府】官有逹噜噶齐都总管同知副总管各一人首领官经歴知事照磨各一人 管领诸路打捕鹰房民匠等户总管府有逹噜噶齐总管同知副总管经歴知事提控案牍照磨各一人【大徳三年置】其属【大都等路提举司四各有逹噜噶齐等官大都保定等提领所十有一各有提领等官】 寳昌库掌受金银□鐡之课以待储运提领大使各一人 金银塲提领所七各设提领同提领副提领各一人 鐡冶管勾所二各设管勾同管勾副管勾各二人 奉宸库掌中藏寳货钱帛给纳之事有提防四人副使二人提控案牍一人【大徳元年置】 广禧库掌收支御膳野物职视生料库有逹噜噶齐提举大使各一副使二人提控案牍一人【大徳八年置】
  徽政院掌太后位下钱粮选法工役
  初至元十九年立詹事院三十一年太子裕宗薨乃以院之钱粮选法工役悉归太后位下改为徽政院以掌之泰定帝泰定元年罢立詹事如前
  所属有掌谒司卿少卿各四人丞典簿各二人【至元三十一年改詹事院所属典寳署为掌谒司设官如之】 甄用监掌供须文成藏珍三库出纳之事有卿三人太监少监丞各二人经歴知事照磨各一人【至大元年设】 延福司掌供帐及扈从盖造之人有令丞各四人典簿二人照磨一人【大徳十一年置后并入羣牧监内】 章庆使司有使四人副使司丞经歴都事各二人照磨管勾各一人【至大三年立】 奉徽库掌内府供给有提防大使各二人副使四人【英宗至治三年罢并入文成等库】 夀和署署令四人署丞六人【旧隶仪凤司皇庆元年改隶徽政院遂为章庆使司之属】 上都掌设署署令五人署丞二人【至大四年立】 掌医监领监官逹噜噶齐各一人卿四人太卿太监各五人少监六人丞二人【至元三十年改典医署为掌医署至大元年升监设官如上】 修合司药正司掌修合御用药饵有逹噜噶齐一人副使直长各二人 行箧司药局掌供奉御用药饵有逹噜噶齐一人使副使各二人 广济提举司掌修合药饵以济贫民有逹噜噶齐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 羣牧监掌中宫位下孳畜卿三人太卿少卿监丞各二人【至大四年立】 掌仪署掌户口房舎等令丞各二人【至元二十年立隶詹事院三十一年改隶徽政院防定元年改典设署】 上都掌仪署令丞各一人所掌同上 江西财赋提举司掌事产户口钱粮造作等事有逹噜噶齐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至元二十七年立】 织染局局使副使局副相副官各一人 桑落娥眉洲管民提领所提领副提领各一人 封郭等洲管民提领所提领副提领各一人 龙兴打捕提领所提领副提领各一人 鄂州等处民户水陆事产提举司掌太子位下江南园囿地土庄宅人户有逹噜噶齐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至元二十一年立隶詹事后改隶徽政】 瑞州上髙县户计长官司领本处户八千有逹噜噶齐长官副长官各一人
  【臣】等谨按元史百官志徽政院苐附见于储政院之下以上各官乃至元三十一年改詹事院为徽政院时所置也其后定为储政院则此之甄用监即彼之典用监此之掌医监即彼之典医监而其余官职略同官名互异者槩可知矣
  内宰司内宰六人司丞四人典簿二人照磨一人至元三十一年既立徽政院改家令为内宰司泰定元年复为家令司天厯元年罢未几复立二年罢复改内宰司
  所属典膳署掌内府饮膳之事令丞各二人【至元十九年立隶家令司三十一年改掌膳隶内宰泰定元年复改为典膳署所隶洪济镇提领三人掌办纳雁只】柴炭局有提领大使副使各一人【至元二十年以东宫位下民一百户烧炭二月军一百人采薪二月供内府藏用立局以主其出纳俱受詹事院劄大徳十一年隶徽政院】藏珍文成供须三库分掌金银珠玉寳货縀匹
  棉皮氊鞍辔等物俱设提防大使副使各二人 提举备用库掌出纳田赋财赋差发课程一切钱粮规运等事有逹噜噶齐提举大使提控案牍各一人【至元二十年置】 嘉醖局有提防大使副使各二人【至元十七年立掌饮局天厯二年改为嘉醖局】 西山煤窑塲提领大使各一人副使二人【至元二十四年置领马安山大峪寺石灰煤窑办课奉皇太后位下】 保定等路打捕提领所提领四人【至元十一年收集人户为打捕户计及招到管丝银差发税粮等户立提防所】 广平彰徳课麦提领所【至元三十年以二路渡江时驻驆之地召民种佃遂立所置官以统之】 广惠库大使副使各一人【至元三十年以钞本五千定立库放典牧息纳于备用库内】 丰裕仓掌收贮中宫位下糯米有提领等官【至治二年设】 备物库掌造作顔料及杂器等物库官四人【大徳十一年置】
  隆福宫左右都威卫使司使各三人副使佥事左右各二人经歴知事照磨左右各一人
  至元十六年以侍卫亲军一万户拨属东宫立侍卫都指挥使司三十一年改隆福宫左都威卫使司隶中宫至大三年选造作军士八百人立千户所一百户翼八以领之而分局造作延祐二年置教授二至治三年罢军匠千户所所属六【镇抚司一行军千户所一屯田千户所二弩军千户所一资食仓一有镇抚千户大使等官】
  中统三年以世祖五投下特黙齐立总管府二十一年改隆福宫右都威卫使司延祐二年置儒学教授一人四年增防古字教授一人所属八【镇抚司一行军所五屯田千户所一广贮仓一有镇抚千户大使等官】
  长信寺领大鄂尔多齐哩克昆诸事卿四人少卿寺丞各二人又经歴知事各一人
  大徳五年置至大四年卿五人增少卿一人以宦者为之延祐七年省寺卿少卿各一人定置如上所属诸色人匠提举司领大都上都二鐡局并齐哩克昆人匠以材木鐡炭皮货诸色备鄂尔多各枝房帐之需有逹噜噶齐提举副提举各一人【至元二十五年置其大都上都二鐡局各掌鄂尔多上下徃来造作装钉房车各有大使副使等官】
  长秋寺掌武宗五斡耳朶户口钱粮营缮诸事寺卿五人少卿寺丞各二人又经歴知事各一人【皇庆二年置】所属诸色人匠提举司二一掌正宫造作之役逹噜噶齐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一掌领武宗军上北来人匠逹噜噶齐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至大元年置是年鄂尔多三位下拨到人匠五百九十三户始置提举司隶中政院后属长信寺】
  承徽寺掌逹尔玛实哩皇后位下钱粮营缮等事寺卿五人少卿寺丞各二人经歴知事各一人【至治元年置】所属诸色人匠提举司二各设逹噜噶齐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至治三年置】
  长宁寺掌英宗苏克巴拉皇后位下户口钱粮营缮等事寺卿六人少卿寺丞各二人经歴知事各一人长庆寺掌成宗鄂尔多及常嵗管办禾失房子行幸集赛台人等衣粮之事寺卿六人少卿二人寺丞经歴知事各一人【泰定元年置】
  宁徽寺隶班布尔实皇后位下寺卿六人少卿四人丞二人经歴知事各一人【天厯二年置】
  延徽寺【顺帝至元六年二月置】依累朝故事起盖伊埓哲伯皇帝鄂尔多置延徽寺以掌之
  徽政院【顺帝元统元年十二月置】依太皇太后故事为皇太后置徽政院设立官属三百六十有六人
  资正院【至元六年十二月置】为鄂勒哲呼图克皇后置资正院院使六人同知佥院同佥院判各二人首领官经歴都事管勾照磨各一人【将昭功万户府属除已罢缮工司外集庆路钱粮并入有司每年騐数拨付资正院领之自后正宫皇后崩册立完者呼图克为皇后改置崇政院】
  【臣】等谨按百官志又有管领大都等路打捕鹰房胭粉人户总管府【至元二十九年立大徳十一年拨隶皇太后位下有逹噜噶齐等官】 管领诸路齐哩克昆民匠都总管府【至元七年立十四年以所隶户口善造作属中宫十六年立织染杂造二局以司造作立提领所以司徭役延祐六年改缮用司七年后改府有逹噜噶齐等官其属附见者河间伊都等处管民提领所二十各有提领等官又织染局杂造局州衣锦院丰州毛子局缙山毛子旋局广备库各有大使副使等官徐邳提举司有提举等官隶徽政院】 随路诸色民匠打捕鹰房都总管府【总四鄂尔多位下户计民匠造作之事有逹噜噶齐等官至元二十四年置官吏不入常调凡鄂尔多之事复置四总管以分掌之】 管领保定等路阿哈塔宻尔诸色人匠总管府【至元十七年置掌太祖大鄂尔多一切事务有逹噜噶齐等官】 管领打捕鹰房民匠逹噜噶齐总管府【至元二十一年置掌二皇后鄂尔多位下嵗赐财物造作等事有逹噜噶齐等官】 管领随路诸色民匠打捕鹰房等户总管府【大徳二年置掌太祖鄂尔多四季行营一切事务有逹噜噶齐等官】 管领随路打捕鹰房诸色民匠齐哩克昆总管府【延祐五年置掌太祖四皇后位下四季行营并嵗赐造作之事有逹噜噶齐等官】 齐哩克昆诸色民匠逹噜噶齐并管领上都奈曼提举司【掌迭只鄂尔多位下齐哩克昆诸色民匠及嵗赐钱粮等事有逹噜噶齐等官】 管领大都上都诸色人匠柰曼户提举司【至元十七年置掌鄂尔多位下嵗赐等事有逹噜噶齐等官】皆在中政徽政两院所属之外者也附録之以备考东宫官属
  宋理宗景定元年立皇太子以贾似道为少师
  朱熠皮龙荣沈炎并兼太子賔客杨栋兼太子詹事又置翊善賛读等官
  以上据宋史职官志按理宗纪是年四月进似道少师依前右丞相兼枢宻使六月立忠王禥为皇太子杨栋叶梦鼎并詹事七月似道兼太子少师是似道为兼官而詹事又有叶梦鼎三年十月以杨栋签书枢宻院事兼权叅知政事叶梦鼎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宻院事并兼太子賔客志则不载纪志小异如此
  辽北面皇太子惕隐司掌皇太子宫帐之事官有皇太子惕隐
  又有皇太子祗应司
  皇太子亦有着帐戸司【详内侍省门】
  南面东宫三师府官有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
  太子賔客院官有太子賔客詹事院官有太子詹事少詹事詹事丞主簿司直司官有太子司直
  左春坊官有太子左庻子中允司议郎左谕徳左賛善大夫
  文学馆有崇文馆学士直学士太子校书郎司经局有太子洗马文学校书郎正字典设局有典设郎宫门局有宫门郎
  右春坊官有太子右庶子中舎人舎人右谕徳右賛善大夫通事舎人
  太子家令寺有太子家令丞主簿率更寺有太子率更令丞主簿太子仆寺有太子仆丞主簿
  太子左右卫率府左右司御率府左右清道率府左右监门率府左右内率府各有左右太子率等官
  金宫师府掌保防东宫道以徳义官有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
  海陵天徳四年始定制宫师府三师三少詹事院詹事三寺十率府皆隶焉左右谕徳为东宫僚属詹事院掌总统东宫内外庶务官有太子詹事少詹事
  左右卫率府掌周卫导从仪仗左右监门掌门卫禁钥仆正副仆仆丞掌车马厩牧弓箭鞍辔器物等事掌寳二人掌奉寳谨其出入典仪賛仪司賛礼仪侍正侍丞掌冠带衣服左右给使之事典食令丞承奉膳羞侍药奉药承奉医药掌饮令丞承奉赐茶及酒果之事家令家丞掌营缮栽植铺设及灯烛之事司经正副掌经史图籍笔砚等事司藏副掌库藏财货出入之事司仓副掌仓库出纳薪炭等事中侍局都监同监掌东閤内之禁令省察宫人赐给纳诸物辖侍人等
  左右谕徳左右賛善掌賛谕道徳侍从文章又有内直郎
  元詹事院备左右辅翼皇太子之任官有左右詹事各一人副詹事詹事丞院判各二人别置宫臣賔客二人左右谕徳左右賛善各一人校书郎二人中庶子中允各一人
  至元十九年立三十一年以院之钱粮选法工役悉归太后位下改为徽政院大徳九年复立詹事院至大四年至泰定元年罢立不一天厯二年改为储政院
  所属典牧监掌孳畜之事有卿太监少监丞各二人经歴知事照磨各一人【天厯二年置】 储膳司掌皇太子饮膳之事有卿四人少卿丞主事各二人照磨一人典寳监卿太监少监丞各二人经歴知事各一人
  【至元十九年立典寳署大徳十一年改为监】
  【臣】等谨按百官志以上各官俱系詹事院司属其实典牧监即徽政院之羣牧监典寳监即徽政院之掌谒司若储膳司则又与储政院家令司所掌略同盖三院改设不常故官同而名异如此
  储政院设院使六人同知佥院同佥院判司议长史照磨管勾各二人
  所属家令司掌太子饮膳供帐仓库家令家丞典簿各二人照磨一人【至元二十年置三十一年改内宰司隶徽政院泰定元年复为家令司】 典幄署掌太子供帐令丞各二人 府正司掌鞍辔弓矢等物府正府丞典簿各二人照磨一人【至元二十年置三十一年改官政司嗣后罢立不常】 资武库掌军器提防大使各一人 冀用库掌鞍辔官同上 延庆司掌修建佛事使二人同知一人副使典簿各二人照磨一人【至元二十一年立三十一年隶徽政院大徳十一年立詹事院别立延庆司泰定元年仍隶本院事务】典用监掌供须文成藏珍三库内府供给縀疋寳
  货等物卿四人太监少监丞各二人经歴知事照磨各一人【至元元年立天厯二年隶内宰司】 典医监领东宫太医修合供进药饵有逹噜噶齐太监少监丞各二人经歴知事各一人【至元十九年置典医署三十一年改掌医署大徳十一年立为监所属广济提举司掌修合药饵以施贫民行典药局掌供奉东宫药饵典药局掌修制东宫药饵各有逹噜噶齐等官臣】等谨按百官志诸总管府内有隶储政院为管领齐哩克昆诸色民匠都总管府【至大三年立天厯元年隶储政院有逹噜噶齐等官其属大都上都及杂造人匠三提举司各有逹噜噶齐等典制局典设署杂造局有大使副使令丞院长等】汴梁等路管民总管府【元贞元年立掌各屯田户差发子粒有逹噜噶齐等官隶徽政院防定元年改隶詹事院后隶储政院其属常盈库有大使副使提领所八管佃提领十二各有提领等官】又随路诸色人匠都总管府所属之双线局大小木局画油局大都上都两鄂啰提领所上都异様毛子局氊局斜皮局隆兴等路杂造鞍子局并受詹事院劄已详总管府门
  卫直都指挥使司【至元二十年以控鹤一百三十五人隶府正司三十年隶家令司三十一年增控鹤六十五人立卫司以领之】兼掌东宫仪从金银器物置卫一人副卫二人及仪从库百户【大徳十一年复増怀孟从行控鹤五百人】寻升都指挥使司
  至治四年以控鹤六百三十人归中宫位下泰定四年复立司有逹噜噶齐佩三珠虎符都指挥使佩三珠虎符副指挥使佩双珠虎符各二人又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
  所属百户所凡六每所置百戸二人仪从库大使二人副使一人
  左卫率府官有率使三人副使佥事各二人经歴知事照磨各一人
  至大元年拨江南行省万户府精鋭汉军为东宫卫军立卫率府设官十一人延祐四年改为中翊府又改为御临亲军指挥司又以御临非古典改为羽林六年复隶东宫仍为左卫率府定置如上所属十有八【镇抚所一行军千户所十弩军千戸所一屯田千户所三各有镇抚逹噜噶齐千户百户弹压等官教官三有蒙古字及儒学隂阳各教授一人】
  右卫率府官有率使副使佥事经歴知事各二人照磨一人
  延祐五年以萨勒竒诺尔迤东女直右翼屯田四万府兵合为右卫率府置官十二人后定置如上其属七【镇抚所一千户所五教官一有镇抚千户百户弹压教授等官】
  东宫官属有皇太子宫傅官
  顺帝至正六年四月立皇太子宫傅府以昌吉等为宫傅官时太子犹未受册寳九年冬立端本堂为皇太子学宫置谕徳一人賛善文学正字司经各二人十三年六月册立皇太子定置皇太子賔客二人左右谕徳賛善各一人文学二人中庶子中允各一人是月旋罢宫傅府立詹事院置詹事三人同知詹事副詹事詹事丞各二人首领官四人中仪长史各二人管勾照磨各一人其属五【家令司家令四人家丞典簿各二人照磨一人府正司府正府丞典簿各二人照磨一人 仪卫司指挥副各二人知事一人 十一月置典藏库掌】
  【收皇太子钱帛】十七年十月置分詹事院詹事同知副使各一人丞二人又经歴都事各二人照磨兼架阁一人断事二人知事一人二十七年八月命皇太子总天下军马九月皇太子置大抚军院知院四人同知二人副使同佥各一人首领官经歴都事各二人照磨兼管勾一人二十八年闰七月诏罢之
  明太子太师太傅太保掌以道徳辅导太子而谨防翼之太子少师少傅少保掌奉太子以观三公之道徳而教谕焉太子賔客掌侍太子賛相礼仪规诲过失皆东宫大臣无定员
  洪武元年太祖有事亲征虑太子监国别设宫僚或生嫌隙乃以朝臣兼宫职李善长兼太子太师徐逹兼太子少傅常遇春兼太子少保治书侍御史文原吉范显祖兼太子賔客三年礼部尚书陶凯请选人专任东宫官罢兼领庶于辅导有所责成帝谕以江充之事可为明监立法兼领非无谓也由是东宫师傅止为兼官加官及赠官惟永乐间成祖幸北京以姚广孝专为太子少师留辅太子自是以后终明世皆为虚衔于太子辅导之职无与也
  詹事府詹事一人少詹事府丞各二人主簿防主簿一人録事通事舎人各二人
  詹事掌统府坊局之政事以辅导太子少詹事佐之凡入侍太子以坊局翰林官畨直进讲尚书春秋资治通鉴大学衍义贞观政要诸书前期纂辑成章进御然后赴文华殿讲读讲读毕率其僚属以朝廷所处分军国重事及抚谕诸畨恩义陈説于太子凡朝贺必先奏朝廷乃具啓本以进凡府僚及坊局官与翰林院职互相兼试士修书皆与焉通事舎人典东宫朝谒辞见之礼承令劳问之事凡廷臣朝贺进笺进春进厯于太子则引入而举案
  左右春坊大学士左右庶子左右谕徳各一人左右中允左右賛善左右司直郎各二人左右清纪郎一人【不常设】左右司谏二人【亦不常设】
  春坊大学士掌太子上奏请下啓笺及讲读之事皆审慎而监省之庶子谕徳中允賛善各奉其职以从凡东宫监国抚军出狩及朝防出入覆啓画诺必审署以移詹事诸祥眚必啓告内外庶政可为规鉴者随事而賛谕伶人仆御有改变新声导逢非礼者则陈古义申典制纠正而请斥逺之司直清纪郎掌弹劾宫僚纠举政事文华殿讲读毕诸臣班退有独留奏事及私谒者则共纠之司谏掌箴诲鉴戒以拾遗补过凡有啓事于东宫与司直清纪执笔纪令防规正其譌谬者
  司经局洗马一人校书正字各二人
  洗马掌经史子集制典图书刋辑之事立正本副本贮本以备进览凡天下图册上东宫者皆受而藏之校书正字掌缮写装潢诠其讹谬而调其音切以佐洗马
  先是洪武初置大本堂充古今图籍其中召四方名儒训导太子亲王诸儒专经面授分畨夜直巳而太子居文华堂诸儒迭班侍从又选才俊之士入充伴读时时赐宴赋诗商古今评论文学是时东宫官属自太子少师少傅少保賔客外则有左右詹事同知詹事院事副詹事詹事丞左右率府使同知左右率府事左右率府副使谕徳賛善大夫皆以勲旧大臣领其职又有文学中舎正字侍正洗马庶子及賛读等官十五年更定左右春坊各置庶子谕徳中允賛善司直郎又各设大学士寻定司经局设洗马校书正字二十二年以官聨无统始置詹事院为府定詹事春坊大学士司经局洗马虽各有印而事总于詹事府二十九年增设左右春坊清纪郎司谏通事舎人惠帝建文中增少卿寺丞各一人賔客二人又置资徳院资徳一人资善二人其属賛读賛书著作郎各二人掌典籍各一人成祖复旧制英宗初命大学士提调讲读官
  明史职官志曰按詹事府多由他官兼掌天顺以前或尚书侍郎都御史成化以后率以礼部尚书侍郎由翰林出身者兼掌之其协理无常员春坊大学士景泰间倪谦刘定之而后仅杨廷和一任之后不复设其司直司谏清纪郎亦不常置惟嘉靖十八年以陆深为詹事崔铣为少詹事王教罗洪先华察等为谕徳賛善洗马皇甫涍唐顺之等为司直司谏皆天下名儒自明初宋濓诸人后宫僚莫盛于此嗣是出阁讲读每防别员本府坊局仅为翰林官迁转之阶
  南京詹事府主簿一人
  诸王官属
  【臣】等谨按马端临考东宫官后载太孙官属而诸王官属阙焉今从王圻例增辑并考宋史职官志补録之
  宋亲王府官有傅长史司马谘议防军友记室防军王府教授小学教授
  傅及长史司马有其官而未尝除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诸王出阁楚王府置谘议防军二人翊善一人陈王府置谘议翊善各一人韩王冀王益王置翊善各一人后又置记室及诸王府侍讲一人并以常叅官兼充【其后多不置谘议翊善记室或止一人】真宗大中祥符九年仁宗初封夀春郡王置友二人亦以常叅官兼充天禧二年进封升王友迁谘议仍置记室一人又皇侄皇孙侍教南北伴读无定数【至道初太宗以皇亲子孙就讲学欲置侍讲之职中书言按唐太宗改诸王侍读为奉诸王讲读今皇孙皇侄皆环卫之职讲以教授为名从之选京朝官通经者充其后又令王府记宣翊善侍讲分兼南北宅教授大中祥符三年又有侍教之名自是南北院或有侍读】凡诸宫皆有教授初无定员是年英宗以宗室自率府副率以上八百余人奉朝请者四百余人而教官才六人乃诏增置教授官凡皇族年三十已上者百一十三人置讲书四人年二十已上者百十三人置讲书四人年十五已上者三百九人增置教授五人年十四以下者别置小学教授十二人并旧六为二十七人以分教之其子弟不率教俾教授官本位尊长具名中大宗正司量行戒责教授官不职大宗正司宻访以闻旧制亲贤宅置讲书髙宗绍兴十二年改为府教授掌教亲贤宅南班宗子孝宗淳熈十二年诏建魏惠宪王府置小学教授二人以馆职兼充掌训皇孙既长趋朝谒则不以小学名而讲习如故自后皇侄皇孙皆置教授
  辽北面有亲王祗应司
  亲王国官制未详有王府近侍祗
  王子院掌王子各帐之事官有王子太师太保司徒司空其属有王子班郎君
  【臣】等谨按百官志大东丹国中台省官有左右大相左右次相太祖天显元年置景宗干亨元年省
  又亲王亦有着帐戸司【详内侍省门】
  南面王傅府官有王傅
  亲王内史府官有内史长史参军其属有诸王文学馆教授伴读
  金亲王府属官有傅掌师范辅导参议可否若亲王在外亦兼本京节镇有同知府尉本府长史
  章宗明昌三年改掌警严侍从兼总统本府之事司马同检校门禁总统府事文学二人掌賛导礼义资广学问记室参军掌表笺书啓之事【世宗大定七年八月始置二十年不专除令文学兼之】
  元昭功万户都总使司官有都总使二人同知一人副使二人又经歴知事照磨各一人
  至顺二年立凡文宗潜邸扈从之人皆领于是府其属宫相都总管府逹噜噶齐二人都总管一人副逹噜噶齐同知副总管各一人又经歴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至顺二年罢宫相府并鹤驭司改齐哩克昆钱粮总管府为本府】 织染杂造人匠都总管府逹噜噶齐总管同知各一人副总管二人又经歴知事提控案牍照磨各一人【至元二十年为管领织染縀疋匠人设总管府元贞二年以营缮浩繁亊务冗滞升为都总管府隶徽政院天厯元年改隶储庆使司三年改属官相所属有织染绫锦纹锦中山真定州荨摩哩纳竒实六局各有大使副使等大名织染杂造两提举司有提举副提举等供用库各有大使副使】 管领诸路打捕鹰房奈曼等户总管府掌人匠一万三千有竒嵗办税粮皮货采捕野物鹰鹞以供内府有逹噜噶齐都总管同知治中府判各一人又经歴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至元十二年赐东宫位下隶詹事三十一年隶徽政至大四年隶崇祥院天厯元年隶储庆使司至顺元年改属宫相府所属诸路大使司一提领所二十有二各有提领副提领广衍库管领滑山炭塲所各有大使】 缮工司掌人匠营造之事卿少卿丞各二人又经歴知事照磨兼提控案牍管勾承发架阁各一人【天厯二年置所属金玉珠翠大都织染杂造三提举司有逹噜噶齐提举等富昌库有大使副使】
  【臣】等谨按百官志又有管领本投下大都等路齐哩克昆民匠总管府【中统元年立掌户口钱帛差发等事至元九年拨隶安西王位下皇庆元年又属公主皇后位下延祐元年改隶章庆司天厯二年又改隶储政院逹噜噶齐总管俱受朝防同知副总管则受安西王令防其所属之管民管地五提领所受本府劄而织染提举司除同提举而外亦受安西王令防焉】随路打捕鹰房诸色民匠总管府【至元二十二年置掌北安王位下嵗赐钱粮之事有逹噜噶齐等官】所掌亦诸王位下之事应附见于此至于兵部所隶之管领随路打捕鹰房民匠总管府【初隶实喇大王位下后归朝廷】管领本投下大都路打捕鹰房诸色人匠都总管府【掌哈繖大王位下事】管领本位下打捕鹰房民匠等户都总管府【掌色辰于定王位下事】工部所隶之随路诸色民匠都总管府【掌仁宗潜邸人匠】已详见兵工两部兹不复赘
  内史府官有内史九人中尉六人司马四人谘议记室各二人又有照磨兼管勾承发架阁库
  至元二十九年封晋王于太祖四鄂尔多之地改王傅为内史置官十四员延祐五年给印分司京师并分置官属
  其属延庆司掌王府祈禳之事使三人同知二人典簿一人【至元二十七年置】 断事官掌王府词讼之事官一十有六人又经歴知事各一人 典军司掌控鹤百二十有六人典军副使各二人【大徳四年置】
  诸王傅官库春布哈太子至齐王位下凡四十五王每位下各设王傅傅尉司马三人
  傅尉惟库春布哈额布根鄂罗木乌逊三王有之自此以下皆称府尉别于王傅之下司马之上而三员并设又多寡不同或少至一人或多至三人者齐王则又独设王傅一人
  明王府长史司官有左右长史各一人
  其属有典簿一人所辖审理所审理正副各一人典膳所典膳正副各一人奉祠所奉祠正副典乐各一人典寳所典寳正副各一人纪善所纪善二人良医所良医正副各一人典仪所典仪正副各一人工正所工正工副各一人【以上各所副官世宗嘉靖四十四年并革】伴读四人教授无定员引礼舎人三人仓大使副使各一人库大使副使各一人【仓库副使后俱革】郡王府教授典膳各一人镇国将军教授一人
  长史掌王府之政令辅相规讽以匡王失率府僚各供乃事而总其庻务焉凡请名请封请婚请恩泽及陈谢进献表啓书疏长史为王奏上若王有过则诘长史曾经过犯之人毋得选用是职审理掌推按刑狱禁诘横暴无干国纪典膳掌祭祀賔客王若妃之膳羞奉祠掌祭祀乐舞典寳掌王寳符牌纪善掌讽导礼法开谕古谊及国家恩义大节以诏王善良医掌医典仪掌陈仪式工正掌缮造修葺宫邸廨舎伴读掌侍从起居陈设经史教授掌以徳义迪王校勘经籍凡宗室年十嵗以上入宗学教授与纪善为之师引礼掌接对賔客賛相威仪
  洪武三年置王相府左右相左右傅参军府参军各一人録事二人纪善一人各以其品秩列朝官之次又置典籖司谘议官寻以王府武相皆勲臣令居文相上王相府官属仍与朝官更互除授是年置王府教授九年改参军为长史罢王傅府及典籖司谘议官增设伴读四人选老成明经慎行之士任之侍读四人收掌文籍少则缺之十三年并罢王相府置左右长史典簿各一人定王府孳牲所仓库等官俱为杂职二十八年置靖江王府谘议所谘议记室教授各一人惠帝建文中增置亲王賔辅二人伴读伴讲伴书各一人长史三人郡王賔友二人教授一人记室二人直史左右直史吏目各一人典印典祠典礼典馔典药五署官各一人典仪引礼舎人各二人仪仗司吏目一人其賔辅三伴賔友教授进见时侍坐称名而不称臣礼如賔师成祖初复旧制改靖江王府谘议所为长史司神宗万厯间周府设宗正一人【后各府亦渐置】郡王府增设教授一人
  王府防卫指挥使司设官如京卫王府仪卫司仪卫正一人仪卫副二人典仗六人
  仪卫掌侍卫仪仗防卫掌防御非常防卫王邸有征调则聴命于朝明初诸王府置防军府洪武三年置仪卫司司设正副各一人司仗六人四年改司仗为典仗五年置亲王防卫指挥使司每王府设三防卫卫设前后左右中五所所千户二人百户十人又设围子手二所每所千户一人九年罢防军府建文中改仪卫司为仪仗司增置吏目一人成祖初复旧制驸马都尉府【明仪賔附】
  【臣】等谨按马端临考奉车驸马骑三都尉载于大将军官属下今考自宋以后奉车都尉歴代皆不设其上骑都尉骑都尉则为武臣勲官而驸马都尉皆如前代之制惟尚主者为之故改叙于诸王官属之次并考宋宁宗以后见于帝纪者补入焉
  宋理宗景定二年十一月诏驸马都尉杨镇家合有赏典进封有差
  时下嫁周国公主于杨镇以镇为宜州观察使赐玉带寻升庆逺军承宣使诏杨蕃孙官两转杨铎杨鉴官一转并直秘阁余转官进封有差焉
  辽北面驸马都尉府官有驸马都尉掌公主帐宅之事【臣】等谨按百官志有大国舅司掌国舅伊苏济勒巴哩二帐之事太祖天显十年合皇太后二帐为国舅司圣宗开泰三年又并二司为一帐官有伊苏济勒国舅太翁帐小翁帐常衮巴哩国舅大父帐少父帐常衮国舅太师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其属有敞史又有太翁小翁大父少父各帐详衮司【有国舅详衮都监本族将军小将军】国舅左右伊勒希巴及敞史国舅帐尅又国舅别部世宗置官制未详考列朝并未设官惟辽有之故附载于此
  金有诸驸马都尉
  熈宗天眷三年八月初定公主郡县主及驸马官品
  元有诸驸马
  元制非勲臣世族及封国之君莫得尚主是以世聮戚畹者亲视诸王
  明驸马都尉位在伯上凡尚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并曰驸马都尉其尚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者并曰仪賔嵗禄各有差皆不得与政事
  明初驸马都尉有典兵出镇及掌府部事者建文时梅殷为镇守淮安縂兵官李坚为左副将军成祖时李让掌北京行部事仁宗时沭昕宣宗时宋琥并守备南京英宗时赵辉掌南京左府事其余惟奉祀孝陵摄行庙祭署宗人府事往往受命一充其任若恩亲侯李贞永春侯王宁京山侯崔元以恩泽封侯非制也
  又洪武七年公主府设家令司丞録事各一人二十三年改家令司为中使司以内使为之
  【臣】等谨按公主府殆为未下嫁时设也故应附见于此若所云中使当属宦官耳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五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五十九
  职官考
  诸行宫官属
  宋高宗绍兴四年十月以孟庾为行宫留守【互见留守司门臣】等谨按马端临考不载行宫官属而留守门内有云武林建业并建行宫叅知政事孟庾为留守从权措置百司事务即是年事也又云绍兴六年八月三省已降指挥三省枢宻院常程事务并聴行宫留守司与决盖所可见者仅如此
  辽北面宫官
  诸行宫都部署院縂契丹汉人诸行宫之事官有诸行宫都部署知行宫诸部署司事副部署诸行宫判官契丹行宫诸部署司縂行在行军诸鄂尔多之政令官有都部署知都部署事副部署契丹行宫判官行宫诸部署司掌行在诸宫之政令官有行宫都部署副部署部署判官
  十二宫官有宫使副使太师太保侍中【太宗防同元年置侍中亦曰世烛】又有都部署司掌本宫契丹军民之事官有都部署副部署判官又有提辖司官制未详又有马羣司官有侍中敞史又有锡林官有伊勒锦【本名穆噜穆特本改锡衮防同元年升】玛尔布【本名逹尔防防同元年改】其下为牙书【防同元年置】又有斡里【内族外戚世官犯罪没入斡里】官名玛古所属为摩里官名札萨克辖又有徳里官名未详
  辽史百官志太祖义宫太宗永兴宫世宗积庆宫应天皇太后长宁宫穆宗延昌宫景宗彰愍宫承天皇太后崇徳宫圣宗兴圣宫兴宗延庆宫道宗太和宫天祚永昌宫孝文皇太弟敦睦宫为十二宫又有文忠王一府见营卫志者各有部署等官详太后宫门
  又押行宫辎重伊勒希巴官有伊勒希巴其属有敞史掌诸宫廵幸扈从辎重之事
  南面宫官汉人行宫都部署院【亦曰南面行宫都部署司圣宗开泰九年改左仆射】官有都部署副部署知诸行宫副部署同知都部署事同签都部署事都部署判官
  又十二宫南面行宫都部署司官有汉人行宫都部署南面副都部署同知汉人都部署
  又中京大内都部署司官有都部署副部署
  金管勾北太一宫同乐园二人掌守宫园缮修之事又有庆元宫掌铺陈祭器诸物小都监一人东京宫苑使一人东京万宁宫小都监一人
  元尚供縂管府掌守防东凉亭行宫及防猎供需之事有逹噜噶齐縂管同知副总管判官经歴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
  世祖至元十一年置扎哈齐巴勒噶逊逹噜噶齐仁宗延祐二年改总管府
  其属香河等处廵检司廵检一人 景运仓提防大使副使各一人 法物库大使副使各一人
  云需总管府掌守防察罕淖尔行宫及行营供办之事设官与尚供同【延祐二年置】
  【臣】等谨按明之职官自靖难以后定都以前虽有行在之名然各散见于诸门兹不具
  留守司【皇城司附】
  【臣】等谨按留守一官天子巡狩亲征则置命亲王或大臣总其事唐宋时又往往府尹及少尹兼之故马端临考叙于京尹之次今考辽金则以留守司行带府尹及少尹事元明之制又不尽然因移载于此而警巡院及兵马指挥使司皆为京畿察捕之官则以类附焉
  宋髙宗绍兴四年帝将亲征以防知政事孟庾为行宫留守
  时奏差主管书写机宜文字官一人干办官二人凖备差遣差使各三人使臣五十人又置留司台官一人五年罢之其后秦桧为行宫留守援例置官
  宁宗嘉定二年专以曾为兵将有功绩及名将子孙之有才畧者充皇城司
  先是皇城司干当官七人以武功大夫以上及内侍都知押班充掌宫城出入之禁令凡周庐宿卫之事宫门啓闭之节皆隶焉每门给铜符二鐡牌一左符留门右符请钥鐡牌则请钥者自随以时参騐而啓闭之总亲从亲事官名籍辨其宿卫之地以均其畨直人物伪冒不应法则讥察以闻凡臣僚朝觐上下马有定所自宰臣亲王以下所带人从有定数揭牓以止其喧闹神宗元丰六年诏干当皇城司除两省都知押班外取年深者减罢止留十员哲宗元祐元年诏干当官阅三年无过者迁秩一等再任满者减磨勘二年元符元年诏应宫城出入请纳官物呈禀公事传送文书并御厨翰林仪鸾司非次祗应聴于便门出入即不由所定门者论如防入律应差办人物入内及内诸司差人往他所应奉并前一日具名数与经歴诸门报皇城司二年诏皇城司任满酬奬依熈宁五年指挥再任满无遗阙取防徽宗政和五年诏皇城司可创置亲从第五指挥以七百人为额【亲从官旧有四指挥元额共二千二百七十人】帝谕宰相以为如文臣馆阁储才之地光宗绍熈初尝欲留阙以储将才循初意也及帝嘉泰中复申明隆兴之诏屏除贪得妄进以重其官至是复因臣僚言故有是命通前后观之可以见环卫储才之意【余详马端临考】
  辽南面五京留守司兼府尹官有留守行府尹事副留守知留守事府少尹同知留守事同佥留守事留守判官留守推官
  又有上京城隍使司亦曰上京皇城司
  金诸京留守司官有留守带本府尹兼本路兵马都总管同知留守事带同知本府尹兼本路兵马都总管副留守带本府少尹兼本路兵马副都总管留守判官都总管判官各一人掌纪纲总府众务分判兵案之事推官一人掌同府判分判刑案之事上京兼管林木事司狱一人知法女直汉人各一人南京汉人二人京城十四门【一开阳一宣仁一安利一平化一通逺一宜照一利川一崇徳一迎秩一广泽一顺义一迎朔一顺常一广智】各有尉一人副尉一人收支器物使各一人【以各门副尉兼】
  宣宗贞祐元年每城一面设一人五年南京随门添设又有小都监后省
  上京提举皇城司提举同提举各一人
  南京提举京城所提举同提举各一人掌本京城壁及缮修等事不常置上京同管勾一人掌佐缮治受给官一人掌收支之事壕寨官一人掌督修造
  皇城使一人副使一人掌宫阙缮修之事不常置东京西京御容殿閤门各二人掌享祀礼数铺陈祭器外又有都城所提举同提举左右厢官受给官掌城隍门钥等事属工部【详工部门】
  元大都留守司掌守卫宫阙都城调度本路供亿诸务兼理营缮内府诸邸都宫原庙尚方车服殿庑供帐内苑花木及行幸汤沐宴防之所门禁闗钥啓闭之事官有留守五人同知副留守判官各二人经歴一人都事二人管勾承发架阁库照磨兼覆料官部役官兼壕寨各一人
  至元十九年罢宫殿府行工部置大都留守司兼本路都总管知少府监事二十一年别置大都路都总管府治民事并少府监归留守司仁宗皇庆元年别置少府监延祐七年罢少府监复以留守司兼监事所属修内司掌修建宫殿及大都造作等事领十四局人匠四百五十户【世祖中统二年置至元中增工匠计一千二百七十有二户】有提防大使副使各一人直长五人吏目照磨各一人部役七人其属八【大木局掌殿阁营缮之亊小木局泥厦局车局装钉局铜局竹作局绳局各有提领管勾及提控等】 祗应司掌内府诸王邸第异巧工作修禳应办寺观营缮领工匠七百戸有大使副使各一人直长三人吏目一人【国初建两京殿宇始置司以偹工役】其属五【油漆局掌两都宫殿髹漆之工画局掌诸殿宇藻绘之工销金局掌诸殿宇装鋈之工裱禙局掌诸殿宇装潢之工烧红局掌诸宫殿所用心红顔料各有提领管勾等】 器物局掌内府宫殿京城门户寺观公廨营缮及御用各位下鞍辔叟克轿子帐房车辆金寳器物凡精巧之艺杂作匠户无不隶焉大使副使各一人直长二人吏目一人【中统四年始立御用器物局受省劄至元七年改为器物局】其属十二【鐡局掌诸殿宇轻细鐡工减鐡局掌造御用及诸宫邸系腰盒鉢局掌制御用系腰成鞍局掌造御用鞍辔象轿羊山鞍局掌造常课鞍辔诸物网局掌成造宫殿网扇之工刀子局掌造御用及诸宫邸寳贝佩刀之工旋局掌造御用异様木植器物之工银局掌造御用金银器盒系腰诸物轿子局掌造御用异様木植鞍子诸物采石局掌矢匠营造内府殿宇寺观桥牐石材之役又山塲各有提领大使管勾提控等】 大都城门尉掌门禁啓闭管钥之事有门尉二人副尉一人【至元二十年置以四集赛巴喇噶齐为之二十四年复以六卫亲军参掌】凡十一门【曰丽正曰文明曰顺承曰平则曰和义曰肃清曰安贞曰建徳曰光熈曰崇仁曰齐化每门设官如上】 犀象牙局掌两都宫殿营缮犀象龙床桌器系腰等事有大使副使直长各一人其属二【犀象局掌两都宫殿香阁营缮之事牙局掌宫殿象牙龙床之工各有提领等】 大都四窑塲掌营造素白琉璃砖瓦有提领大使副使各一人隶少府监【至元十三年置】其属三【南窑塲西窑塲琉璃局各有大使副使一人】 凡山采木提举司掌采伐车辆等杂作木植及造只孙系腰刀把诸物逹噜噶齐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吏目各一人【至元十四年置】上都采山提领所提领副提领提控各一人【至元九年以采伐材木链石为灰徴发夫匠一百六十三户遂置官以统之】 凡山宛平等处管夫匠所提领同提领各二人管领催车材户提领一人 器备库掌殿阁金银寳器二千余事有提防大使各一人副使二人直长四人 甸皮局嵗办熟造红甸羊皮二千有竒有大使一人【至元七年置二十一年改隶留守司】上林署养种园花园苜蓿园【俱详上林苑监】 仪鸾局掌
  殿庭灯烛张设之事及殿阁浴室门户锁钥苑中龙舟圏槛珍异禽兽给用内府诸宫太庙等处祭祀庭燎缝制帘帷洒扫掖庭领珠拉齐水手乐人禁蛇人等二百三十余戸轮直集赛大使四人副使直长各二人都目一人【至元十一年置仪鸾局至大四年仁宗御西宫又别立仪鸾局设置亦同延祐七年增大使二人以宦者为之】领提领所四【珠拉齐水手针工蜡烛局各有提领等官】木塲掌受给营造宫殿材木有提领大使副使各
  一人【至元四年置南东二木塲十七年并为一塲】 大都路管领诸色人匠提举司掌大都诸色匠戸理断婚田词讼等事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吏目六人【中统四年置人匠鄂啰縂管府至元十二年改提举司十五年兼管采石人戸】 管匠官真定东平二路每路大使副使各一人保定路宣徳府保定大使副使管匠官各一人宣徳二人大名路大使一人管匠官三人晋宁冀宁大同河间四路每路大使副使各一人【俱中统四年置】 收支库掌受给营缮提防大使各一人副使直长各二人【至元四年置】 诸色库掌修内府材木及江南徴索异様木植并应办官寺斋事大使副使各一人【武宗至大四年置】 太庙收支诸物库大使副使各一人【英宗至治二年以营治太庙始置】 南寺北寺收支诸物二库提领大使各一人副使二人【至治元年以建夀安山寺始置】 广谊司縂和雇和买营缮织造工役供亿物色之事有司令同知副使判官经歴知事各二人照磨一人【至元十四年改覆实司办騐官兼提举市令司成宗大徳五年又分大都路縂管府官属置供需府文宗至顺二年罢之立广谊司】
  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总管府职掌如大都留守司而兼治民事车驾还大都则领上都诸仓库之事有留守六人同知副留守判官经歴各二人都事四人照磨兼管勾一人
  所属有修内司掌营修内府之事大使一人副使直长各三人【至元八年置】 祗应司掌妆銮油染裱禙之事大使一人副使二人直长三人 器物局掌造鐡器内府营造钉线之事大使副使各一人直长二人仪鸾局大使二人副使三人直长二人【至大四年罢典设改置为局】 兵马司局【见兵马司下】 警巡院【见警巡院下】 开平县逹噜噶齐尹丞主簿尉典史各一人 平盈库大使副使各一人【至元三十年置】 万盈库逹噜噶齐监支纳大使副使各一人【中统初置】 广积仓【设官同上中统初置永盈仓大徳间改为广积仓】 万亿库逹噜噶齐提举同提举副提举提控案牍各一人【至元二十三年置】 行用库提防大使副使各一人 税课提举司提举二人同提举副提举提控案牍各一人【成宗元贞元年置】 八作司掌与大都左右八作司同【见工部】逹噜噶齐提领大使副使各一人【至元十七年置】 饩廪司掌诸王驸马使客饮食大使副使各一人【至元二年置上都应办所延祐五年改为饩禀司】
  明留守司掌中都兴都守御防防之事官有正留守副留守各一人指挥同知二人其属经歴司经歴都事断事司断事副断事吏目各一人
  太祖洪武二年诏以临濠为中都置留守卫指挥使司隶凤阳行都督府十四年始置中都留守司统凤阳等八卫【凤阳卫凤阳中卫凤阳右卫皇陵卫留守左卫留守中卫长淮卫怀逺卫】防防皇陵设留守一人左右副留守各一人【属官经歴以下如前所列】世宗嘉靖十八年改荆州左卫为显陵卫置兴都留守司统显陵承天二卫防防显陵设官如都焉
  城门郎洪武初置十八年革以门禁鎻钥铜牌命中军都督府掌之后京城各门置守门千戸所
  警巡院
  辽南面五京警巡院官有警巡使副使
  又中京巡逻使司有巡逻使东京军巡院有军巡使【东京有归化营军千余人籍河朔亡命于此置军廵院】
  金诸京警巡院使一人掌平理狱讼警察别部縂判院事副一人【惟东西北上京无副使】掌警巡之事判官二人掌检稽失签判院事
  元左右警巡二院官有逹噜噶齐使副使判官各一人典史各三人
  至元六年置领民事及供需视大都路大徳五年分置供需院以副使判官典史各一人主之
  又大都警巡院逹噜噶齐使各一人副使判官典史二人大徳九年置以治都城之南
  元史百官志属大都路都总管府顺帝至正十八年又于大都在城四隅各立警巡分院官吏视本院减半
  又上都警巡院逹噜噶齐使各一人副使判官各二人
  元史百官志属上都留守司兼本路总管府兵马指挥使司
  辽北面诸指挥使【见各路将官门】
  南面京官南京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司各有都指挥使副使
  黄龙府侍卫亲军马歩军都指挥使设官同上
  方州官马步军都指挥使司有使副使马步军指挥使司各有使副使属节度使
  军官指挥使司有都指挥使副使都监
  侍卫亲军马步军控鹤兵马汉军兵马俱有都指挥使司
  四军兵马都指挥使司
  【臣】等谨按此下又有宣力军四防军天圣军汉军四都指挥使司殆即此所谓四军也
  归圣军兵马都指挥使司圣宗统和五年以宋降军置七指挥署左右厢【左右厢各有第一二三四五六七等名】凡四十二人七年隶归圣军都总管府
  金诸总管府节镇兵马司官有都指挥使一人巡捕盗贼提控禁夜纠察博徒屠宰牛马总判司事副都指挥使二人贰使职通判司事分管内外巡捕盗贼【军典十二人掌本库各籍差遣文簿行署文书巡捕等事余军典同此】
  指挥使一人钤辖四都之兵以属都指挥使专署本指挥使事军使一人指挥之职左右什将各一人共管一都【军典二人营典左右承局左右押官各一人以上军员每百人为一指挥使各一人分四都每都设左右什将承局押官各一若人数不及附近相合者并依上置如无可相合者三百人以上为一指挥二百人以上止设指挥使一百人止设军使仍每百人以上立为一都不及百人设什将承局押官各一其指挥下军使什将下军典营典各同此置惟北京西京止设副使各一人】
  诸府镇都军司都指挥使一人【又有节镇军都指挥使】掌军卒差役巡捕盗贼总判军事仍与録事同管城隍【军典二人】凡诸府及节镇并依此置
  诸防刺州军辖一人掌同都军兼巡捕仍与司同管城壁【军典二人】
  诸府州兵马钤辖一人掌巡捕盗贼若有盗则总押随处巡尉并力擒捕【京兆咸平济南翔莱密懿巩州并依此置惟京兆咸平府置兵马都钤辖余并省】
  元大都路兵马都指挥使司凡二掌京城盗贼奸伪鞫捕之事官有都指挥使二人副指挥使五人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
  至元九年改千戸所为兵马司隶大都路而刑部尚书一人提调司事凡刑名则隶宗正且为宗正之属二十九年署都指挥使等官其后因之一置司于北城一置司于南城
  又司狱司凡三司狱狱丞各一人狱典二人掌囚系狱具之事一置于大都路一置于北城兵马司一置于南城
  百官志兵马都指挥使司及司狱司属大都路都总管府
  上都路兵马司局指挥使三人副指挥使二人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至元二十九年置】
  添设四处兵马司都指挥指挥各二人副指挥各四人经歴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司狱狱丞各一人
  至正十年十月中书省奏东南千里外妖气见合立兵马司掌防御之职遂置大名东平济南徐州四兵马司每司设官吏如上十一年罢沂州分元帅府改立兵马指挥使司十五年十月济宁添设副指挥一人
  明五城【中东西南北】兵马指挥司掌巡捕盗贼防理街道沟渠及囚犯火禁之事凡京城内外各画境而分领之境内有游民奸民则逮治若车驾亲郊则率夫里供事各有指挥一人副指挥四人吏目一人【凡亲郡王妃父无官者亲王授兵马指挥郡王授副指挥不管事】
  明初置兵马指挥司设都指挥副都指挥知事后改设指挥使副指挥使各城门设兵马洪武元年命在京兵马指挥司并管市司每三日一次校勘街市斛斗秤尺稽考牙侩姓名时其物价五年又设兵马指挥司分司于中都十年改为指挥副指挥职专京城巡捕等事革知事二十三年定设五城兵马指挥司【惟中城止称中兵马指挥司】俱増设吏目惠帝建文中改为兵马司改指挥副指挥为兵马副兵马成祖永乐元年复旧二年设北京兵马指挥司世宗嘉靖四十一年诏巡视五城御史每年终将各城兵马指挥防本举劾穆宗隆庆间御史赵可怀言五城兵马司官宜取科贡正途职检騐死伤理刑名盗贼如两京知县不职者巡城御史纠劾之
  南京五城兵马司指挥各一人副指挥各三人吏目各一人
  神宗万厯中革副指挥每城二人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五十九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六十
  职官考
  布政使司
  【臣】等谨按马端临考有承宣使始于唐迄于宋似同于今之承宣布政使然考政和时改观察留后为承宣使实非今之布政使司比也今之布政司昉于明初行中书省唐书百官志官司之别为省如尚书黄门中书秘书殿中尚侍六省是也明既改行中书省为十三承宣布政司而向所称各道各路者遂剏为十三省之名是布政司固当列于行中书省之后然明代改设以来布政司为一方守土官之首与都指挥使提刑按察使称三司或布按并称则曰藩臬两司两司设官互有兼衔故置于诸按察司前
  明承宣布政使司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左右叅政叅议无定员【叅政叅议因事设各省不等详诸道】
  所属经厯司经厯都事照磨所照磨检校理问所理问副理问提控案牍司狱司司狱库大使副使仓大使副使各一人又杂造局军器局寳泉局织染局各大使副使一人【所辖衙门各省不同详见杂职】
  布政使掌一省之政朝廷有徳泽禁令承流宣布以下于有司凡僚属满秩亷其称职不称职上下其考报抚按以逹于吏部都察院三年率其府州县正官朝觐京师以聴察典十年防户版以登民数田数宾兴贡合省之士而提调之宗室官吏师生军伍以时班其禄俸廪粮祀典神只谨其时祀民鳏寡孤独者养之孝弟贞烈者表扬之水旱疾疫灾祲则请于上蠲赈之凡贡赋役视府州县土地人民丰瘠多寡而均其数凡有大兴革及诸政务防都按议经画定而请于抚按若总督其国庆国哀遣僚贰朝贺吊祭于京师天子即位则左布政使亲至叅政叅议分守各道及管粮储屯田清军驿传水利抚民等事并分司协管京畿【两京不设布按无叅政叅议副使佥事故于旁近布按分司带管详见各道】经厯都事典受发文移其详廵按廵盐御史文书用经厯印照磨检校典勘理卷宗理问典刑名
  太祖洪武九年改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陜西湖广山西诸行中书省俱为承宣布政使司罢行省平章政事左右丞等官改叅知政事为布政使左右叅政改左右司为经厯司十四年增置左右叅议寻增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十五年置云南布政司惠帝建文中裁一人成祖复旧制永乐元年以北平布政司为北京五年置交阯布政司十一年置贵州布政司【止设使一人余官如各布政司】宣宗宣徳三年罢交阯布政司除两京外定为十三布政司初置藩司与六部均重布政使入为尚书侍郎副都御史每出为布政使宣徳正统间犹然自后无之
  布政司叅政叅议分司诸道
  督粮道【十三布政司各一员俱驻省城】督册道【江西陜西等间设】分守道浙江杭州嘉湖道宁绍台道金衢严道温处道【俱驻省】江西南瑞道【驻省】湖东道【驻广信】湖西道【驻临江】饶南九江道【驻九江】贑南道【驻南安】山东济南道东兖道海右道【俱驻省】山西冀宁道【驻省】河东道【驻蒲州】冀北道【驻大同】冀南道【驻汾州】陜西闗内道【驻省】闗西道【驻鳯翔】西宁道【驻凉州】闗南道【驻兴安】河西道【驻庆阳】陇右道【驻巩昌】河南大梁道【驻省】河南道【驻河南】汝南道【驻南阳】河北道【驻怀庆】湖广武昌道下荆南道【驻郧阳】上荆南道【兼兵备驻沣州】荆西道【兼兵备驻安陆】上湖南道下湖南道上江防道【或驻荆州岳州】下江防道福建兴泉道【驻泉州】福宁道【驻兴化】漳南道【驻漳州】建南道【驻延平】汀漳道【驻上杭县】广东岭东道【驻潮州】岭西道【驻高州】罗定道【兼兵备驻罗定州】岭北道岭南道【驻南雄】四川川西道川北道【驻保宁】上下川东道【驻涪州】上川南道【雅州嘉定二署】下川南道【叙州泸州二署】广西桂平道【驻省】苍梧道【驻梧州】左江道【驻浔州】右江道【驻栁州】贵州安平道贵宁道【驻省】新镇道【驻平越】思仁道【驻思南】云南临安道腾冲道澜沧道【以上或叅政或叅议】
  【臣】等谨按明史百官志布政司所分诸道各省因事添设或置或罢故总详于右云
  按察使司
  宋宁宗嘉定十四年六月初置沿江制置副使司于鄂州
  【臣】等谨按唐有十道按察采访处置使宋沿其制诸州各置观察使【亦曰承宣观察使】已详马端临考
  辽南面中京路按问使司官有使
  又五京处置使司官各有使
  分司官有分决诸道滞狱使按察诸道刑狱使又有采访使
  【臣】等谨按辽史百官志分司官平理庶狱采摭民隠官不常设有诏则选材望官为之如太宗防同三年命于骨邻为采访使圣宗统和九年命邢抱朴等五人马守瑛等三人分决诸道滞狱开泰五年遣刘泾等分路按察刑狱是也
  边防官有霸建宜泉锦五州制置使司平滦营三州处置使司霸州处置使司皆有使
  诸州军观察使官有使副使判官
  中京道高武安利三州东京道益宁归三州及宁江州混同军上京道永州永昌军及静州置观察使司凡九
  金按察司本提刑司官有使副使判官等
  【臣】等谨按章宗纪世宗大定二十九年六月初置提刑司分按九路并兼劝农采访事屯田镇防诸军皆属焉又命提刑官除后于便殿聴防每十月使副内一人入见议事如止一人则令判官入见其判官所掌繁剧可升同随朝职八月定提刑司所掌三十二条明昌二年十一月勑提刑司官自今每十五日一朝三年四月勑外路寃狱委提刑司处决六月宰臣请罢提刑司帝曰诸路提刑司官止三十余员犹患不得其人州县三百余处其能尽得人乎弗许又定提刑司条制至四年始改按察司此百官志所以云按察司本提刑司也又按金史百官志章宗承安三年正月并上京东京两路为一提刑使兼宣抚使劝农采访事以兼宣抚副使判官为名复改宣抚为安抚各设安抚判官一人提刑一人通判四人安抚使掌镇抚人民讥察边防军旅审録重刑事安抚判官则衔内不带劝农采访事令专管千戸穆昆安抚使副内差一人于咸平一人于上京分司四年四月罢咸平分司使在上京副在东京各设签事一人改为按察司泰和八年十一月以转运使权轻州县不畏不能规措钱谷遂诏诸路按察使并兼转运使副使兼同知签按察并兼转运副添按察判官知事各一人知法二人此本纪所以云按察司并兼转运司也至宣宗贞祐三年又罢按察司使止委监察采访使一人掌审察刑狱照刷案牍纠察滥官汚吏豪猾之人私盐酒麴并应禁之事兼劝农桑与副使签事更出廵按云
  元提刑按察司国初立后改为肃政亷访司凡二十二道每道使副司各二人佥事四人【两广海南止二人】
  所属经厯知事照磨兼管勾各一人
  初世祖至元六年二月以立四道提刑按察司诏谕诸道曰山东东西道曰河东陜西道曰山北东西道曰河北河南道八月以提刑按察司兼劝农事八年置河东山西道陜西四川道十二年分置燕南河北道十三年以省并衙门罢按察司十四年复置増立八道曰江北淮东道曰淮西江北道曰山南江北道曰浙东海右道曰江南浙西道曰江东建康道曰江西湖东道曰岭北湖南道十五年复增三道曰江南湖北道曰岭南广西道曰福建广东道十九年増西蜀四川道二十年增海北广东道改福建广东道曰福建闽海道以云南七路置云南道以女直之地置海西辽东道二十二年九月立按察司廵行郡县法除使二人留司副使以下每嵗二月分莅按治二十三年以淮东淮西山南三道拨内台二十四年增河西陇右道是年罢云南道二十五年罢海西辽东二十七年以云南按察司所治立云南行御史台三月增提刑按察司佥事二人总劝农事二十八年改为肃政亷访司成宗大徳元年徙云南行台于陜西复立云南道其后遂定为二十二道设官如上内道八御史台为山东东西道【济南路置司】河东山西道【冀宁路置司】燕南河北道【真定路置司】江北河南道【汴梁路置司】山南江北道【中兴路置司】淮西江北道【庐州路置司】江北淮东道【扬州路置司】山北辽东道【大宁路置司】
  江南十道江南行台为江东建康道【宁国路置司】江西湖东道【龙兴路置司】江南浙西道【杭州路置司】浙东海右道【婺州路置司】江南湖北道【武昌路置司】岭北湖南道【天临路置司】岭南广西道【静江府置司】海北广东道【广东路置司】海北海南道【雷州路置司】福建闽海道【福州路置司】
  陜西四道陜西行台为陜西汉中道【鳯翔府置司】河西陇北道【甘肃路置司】西蜀四川道【成都路置司】云南诸路道【中庆路置司】
  【臣】等谨按元史顺帝纪及苏天爵传至正五年命奉使宣抚廵行天下天爵前山东道肃政亷访使召还仍为集贤殿侍讲学士至是与西台中丞定定同廵京畿道究民所疾苦察吏之奸贪其兴除者七百八十有三事其纠劾者九百四十有九人都人有包韩之誉然以忤时相意竟坐不称职罢归盖当时吏治陵替概可知矣
  明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一人副使佥事无定员所属经厯司经厯知事照磨所照磨检校司狱司司狱各一人
  按察使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纠官邪戢奸暴平狱讼雪寃抑以振风纪而澄清其吏治大者暨都布二司防议告抚按以聴于部院凡朝觐庆吊之礼具如布政司副使佥事分道廵察其兵备提学抚民廵海清军驿传水利屯田招练监军各专事宜并分员廵备京畿
  明初置提刑按察司吴元年置各道按察司设按察使副使佥事洪武十三年罢十四年复置并置各道按察分司十五年又置天下府州县按察分司以儒士王存中等五百三十一人为试佥事人按二县凡官吏贤否军民利病皆得亷问纠举十六年尽罢试佥事二十九年改置按察分司为四十一道直六【曰淮西道曰淮东道曰蘓松道曰建安徽宁道曰常镇道曰京畿道】浙江二【曰浙东道曰浙西道】四川三【曰川东道曰川西道曰黔南道】山东三【曰济南道曰海右道曰辽海东宁道】河南二【曰河南道曰河北道】北平二【曰燕南道曰燕北道】陜西五【曰闗内道曰闗南道曰河西道曰陇右道曰西宁道】山西三【曰冀宁道曰冀北道曰河东道】江西三【曰岭北道曰两江道曰湖东道】广东三【曰岭南道曰海南道曰海北道】广西三【曰桂林苍梧道曰左江道曰右江道】福建二【曰建寜道曰福寜道】湖广四【曰武昌道曰荆南道曰湖南道曰湖北道】三十年始置云南按察司【先是命布政司兼理】建文时改为十三道肃政按察司成祖初复旧永乐五年置交阯按察司又增设各按察司佥事【因督军卫屯粮增浙江江西广东广西湖广河南云南四川各一人陜西福建山东山西各二人此增设监司之始】十二年置贵州按察司宣徳五年革交阯按察司【除两京不设共十三按察司】英宗正统三年增设理仓副使佥事又设佥事与布政司叅议各一员于甘肃监收仓粮八年增设佥事专理屯田景帝景泰二年增廵河佥事
  按察司副使佥事分司诸道
  提学道【十三布政司俱各一人惟湖广二人】清军道驿传道【十三布政司亦俱各一人惟浙江山西陜西福建广西贵州清军兼驿传江西右布政使清军】分廵道为浙江杭严道宁绍道嘉湖道金衢道江西饶南九江道【驻饶州】湖西道【驻吉安】南昌道湖东道岭北道山东兖州道【驻沂州】济宁道青州海防道济南道【移徳州】海右道【驻省】海道【驻莱州】登莱道辽海道山西冀宁道冀南道【驻潞安】雁门道陜西闗内道【驻邠州】闗西道【驻平凉】陇右道【驻秦州】河西道【驻鄜州】西宁道河南大梁道汝南道【驻信阳州】河南道【驻汝州】河北道【驻磁州】湖广武昌道荆西道【驻河阳】上荆南道下荆南道湖北上湖南道下湖南道沅靖道福建廵海道【兼理粮储】福宁道兴泉道【驻泉州】建南道【驻建宁】武平道漳南道【驻上杭县】建宁道海道【驻漳州】汀漳道广东岭东道【驻惠州】岭西道【驻肇庆】岭南道【驻省】海北道【驻雷州】海南道【驻琼州】四川上东道【驻重庆】下东道【驻达州】川西道川北道【驻保宁】下川南道上川南道广西府江兵廵道【驻平乐】桂林兵廵道【驻省】苍梧兵廵道【驻梧州移郁林州】左江兵廵道【驻□州】右江兵廵道【驻栁 上五道俱州  兼兵备】贵州贵宁道思石道【驻铜仁】都清道【兼兵备驻都匀】云南安普道临沅道洱海道金沧道整饬兵备道浙江宁绍道嘉兴道温处道台海道江西南瑞道广建道【驻建昌】山东临清道武徳道【驻武定州】曹濮道【驻曹州】沂州道辽东道山西雁北道【驻代州】大同道【二员一驻大同一驻朔州】阳和道潞安道岢岚道陜西肃州道固原道临洮道【驻兰州】洮岷道【驻岷州】靖逺道榆林东路道【驻神木县】宁夏河西道【驻宁夏】宁夏河东兵粮道【驻花马池】庄浪道汉道潼闗道湖广辰沅道河南睢东道福建兵备道廵海道广东南韶道南雄道四川松潘道威茂道建昌道重防道安绵道叙泸道广西分廵兼兵备【五道俱见分廵】贵州威清道【驻安顺】毕节道云南曲靖道其外又有协堂【副使河南浙江间设】水利道【浙江】屯田道【江西河南四川三省屯田兼驿传】管河道【河南】盐法道抚治道【陜西抚治商洛道湖广又有抚民抚苗道】监军道【因事不常设】招练道【山东间设】其北直之道寄衔于山东者则为宻云道大名道天津道霸州道寄衔于山西者则为易州道口北道昌平道井陉道蓟州永平等道南直之道寄衔于山东者太仓道颍州道徐州道寄衔浙江江西湖广者苏松道漕储常镇道庐鳯道徽宁池太道淮扬道
  职官志曰按明初制恐守令贪鄙不法故于直府州县设廵按御史各布政司所属设试佥事已罢试佥事改按察分司四十一道此分廵之始也分守起于永乐间每令方面官廵视民瘼后遂定右叅政右叅议分守各属府州县兵道之设昉自洪熈间以武臣疎于文墨遣叅政副使沈固刘绍等往各总兵处整理文书商确机宻未尝身领军务也至宏治中本兵马文升虑武职不脩议増副佥一员敕之自是兵备之员盈天下两京不设布按二司故督学以御史后置守廵诸员无所属则寄衔于邻近省布按司官
  【臣】等谨按按察司所分诸道自景泰二年后各省因事添设或置或罢不可胜纪故亦总详于右转运使司
  宋都转运使等官掌经度一路财赋而察其登耗以足上供及郡县之费
  嵗行所部检察储积稽考帐籍凡吏蠧民瘼悉条以上达及专举刺官吏之事神宗熈宁初诏河东河北陜西三路漕臣许乘传赴阙留毋过浃日既又诏三路漕臣令自辟属各二人以京朝官曾厯知县者为之二年诏川陜闽广七路除堂选守臣外委转运司依四选例立格就注免赴选具为令元丰初诏河北淮南京东京西及陜右虽各析为两路许依未析时通治两路之事钱谷聴其移用哲宗元祐初司马光请漕臣除三路外余路毋得过二人其属官溢员亦省之绍圣中诏淮浙江湖六路上供米计其逺近分三限自季冬至明年八月以次输足徽宗大观中陜西漕臣以四人为额政和中又诏陜西以三人熈秦两路各二人宣和初又诏陜西以都漕两人总治于长安而漕臣三人分领六路南渡后置官掌一路财赋之入按嵗额钱物斛斗之多寡而察其稽违督其欠负以供于上间诣所部则财用之丰歉民情之休戚官吏之勤惰皆访问而奏陈之有军旅之事则供餽钱粮或令本官随军移运或别置随军转运使一人或诸路事体当合一则置都转运使以总之【江东西路分置三帅置都转运使一人张公济为江浙荆湖广南福建都运赵开为四川都运】随军及都运废置不常而正使不废若副使若判官皆随资之浅深称焉【余详马端临考】
  辽南面山西路都转运使司奉圣蔚应朔保五州转运使司西山转运使各有使副使同知判官
  奉圣等五州转运使圣宗开防三年置
  上京盐铁使司东京戸部使司中京度支使司南京三司使司南京转运使司【亦曰燕京转运使司】西京计司各有使知使事副使同知使事判官
  诸钱帛司官有都防检
  其可见者长春路钱帛司【兴宗重熈二十二年置】又辽西路平州路钱帛司
  【臣】等谨按百官志谓辽以畜牧田渔为稼穑财赋之官初甚简易自聂哷教耕而后盐铁利用日以滋殖既得燕代益富饶焉
  金都转运司掌税赋钱谷仓库出纳权衡度量之制官有使其纪纲众务分判勾案有同知副使都勾判官【惟南京勾判兼上林署丞户籍】又有判官二人【旧止一人承安四年增置一人】不许别差专管拘收征克等事支度判官二人掌勾判分判支度案事盐铁判官一人都孔目官勾稽文牍知法各二人金史百官志曰惟中都路置都转运司余置转运司省支度判官一人南京西京北京辽东山东西路河北东路则置女直知法汉知法各一人山东东路河东南路北路河北西路陜西东西路则置汉知法一人余官并同中都
  漕运司掌河仓漕运之事官有提举一人【景州刺史兼领】同提举一人及勾当官掌督催起运纲船【景州依此置肇州以提举兼本州同知同提举兼州判】
  山东盐运使司【与寳坻沧解辽东西京北京凡七司】掌干办盐利以佐国用官有使一人【他司皆同】副使二人【他司皆一人】判官三人【防和作四人寳坻解州设二人余司皆一人】又管勾二十二人【寳坻解西京六人北京辽东沧州四人同管勾都同监皆省】掌分管诸塲发买收纳恢办之事同管勾五人都监八人同监七人知法一人【他司皆同】
  三司掌劝农盐铁度支官有使副使签三司事同签三司事各一人判官三人知事二人【以识女直汉字人充】勾当官二人管勾架阁库一人知法三人
  章宗泰和八年省戸部官员置谓兼劝农盐铁度支户部三科也宣宗贞祐中罢之【判官本参干官卫绍王大安元年更参议规措审计官掌同参干官知事以识女直汉字人充】兴定三年七月又置东西南三路行三司
  【臣】等谨按马端临考载转运司今考辽金元明亦皆有之若酒麴货仓库等官似较转运尊卑悬絶矣然皆为财赋官也故附载于后
  中都都麴使司【酒使司院务税醋使司塲兼酒使司】掌监知人户醖造麴蘖办课以佐国用官有使副使【余酒使监醖办课同此】掌签署文簿检视醖造都监二人
  凡京都及真定皆为都麴酒使司设官吏同此他处置酒使司课及十万贯以上者设使副小都监各一人五万贯以上者设使副各一人三万贯以上者设使及都监各一人不及二万贯者为院务设都监同监各一人不及千贯之院务止设都监一人其他税醋使司及塲与酒税相兼者视课多寡设官吏皆同此
  又提举南京货司有提举同提举及勾当官三人【贞祐四年置】 中都都商税务司掌从实办课以佐国用官有使副使各一人都监一人掌签署文簿廵察匿税都监一人【余置官吏同酒使司】 南京丰衍东西库官有使副使又判官二人监支纳各一人【运司】 中都广偹库掌匹帛顔色油漆诸物出纳之事官有使副使判官各一人 永丰库掌泉货金银珠玉出纳之事官有使副使判官各一人【所属镀铁院管勾生熟铁钉线都监二人京府通州并依此置判官都监皆省或兼军器并作院或设使若副一人佛哷郡设都监一人仍兼军器库】 南京交钞库掌出入钱钞兑使之事官有使副使各一人
  中都等处流泉务使副各一人
  大定十三年帝以民间典质利息重者至五七分或以利为本小民苦之若官为设库务十中取一为息以助官吏廪给之费似可便民有司奏于中都南京东平真定等处并置典质库以流泉务为名各设官如上凡典质物使副亲评价直许典七分利一分不及一月者以日计之经二周年外又逾月不赎即聴下架出卖出帖子作写质物人姓名物之名色金银等第分两及所典年月日钱贯下架年月之若亡失者收赎日勒合干人騐元典官本并合该利息赔偿入官外更勒库子騐典物日上等时估偿之物虽故旧依新价偿仍委运司佐贰幕官识汉字者一人提控若有违犯则究治每月具数申报上司二十八年京府节度州添设流泉务凡二十八所明昌元年皆罢之二年在都依旧存设使副使各一人掌典解诸物流通泉货勾当官一人 中都店宅务掌官房地基征收官钱检料修造摧毁房舍管勾四人各以二人分左右厢南京店宅务同【又中都左右厢别贮院掌拘收退朴等物及出给之事使副使各一人】
  又中都木塲掌拘收材木诸物及出给之事使副使判官各一人 中都买物司掌收买宫中所用诸物官有使副使各一人又掌支应等事都监四人 京兆府司竹监管勾一人掌养竹园采斫之事管勾一人 诸绫锦院【置于真定平阳太原河间懐庆】掌织造常课匹縀之事官有使副使各一人
  诸仓掌仓廪蓄积受纳租税支给禄廪之事官有使副使【又有提举仓塲司使副使掌出纳公平及毋致亏败监支纳官以年六十以下亷干人充女直汉人各一人乃贞祐时置也】 草塲掌储积受纳之事官有使副使【中都南京归徳河南京兆鳯翔依此置西京省副使余京节镇科设副使一人佛哷仍旧置都监一人】 南京诸仓草塲各有监支纳官南京提控规运柴炭有使副使又京西规运柴炭塲有使副使
  元京畿都漕运使司掌凡漕运之事官有运使同知副使判官各二人经厯知事各一人提控案牍兼照磨二人
  世祖中统二年初立军储所寻改漕运所至元十五年改漕运司十二年改都漕运司十九年改京畿都漕运使司二十四年内外分立两运司而京畿则领在京诸仓出纳粮斛及新运粮提举司站车儧运公事省同知运判知事各一人而押纲官焉仁宗延祐六年增同知副使运判各一人其后定置正官各二人首领官四人户部
  所属新运粮提举司置达噜噶齐都提举各一人同提举二人副提举吏目各一人【至元十六年置管站车二百五十辆兵部开设运粮坝河改户部】 京师二十二仓【万斯北万斯南千斯永平永济惟忆既盈大有屡丰积贮丰穰广济广衍大积既积盈衍相因顺济通济庆贮丰润丰实】每仓各置监支纳一人大使副使二人一人不等【俱中统至元时置】通惠河运粮千戸所掌漕运之事中千戸一人中副千户二人【至元三十一年置】
  都漕运使司掌御河上下至直沽河西务李二寺通州等处儧运粮斛官有运使同知副使各二人运判三人经厯知事各一人提控案牍二人【内一人兼照磨】
  至元二十四年自京畿运司分立都漕运司于河西务置总司分司临清户部
  所属河西务十四仓【永备南永备北广盈南广盈北充溢崇墉大盈大京大稔足用丰储丰积恒足既备】 通州十三仓【有年富有广储盈止及秭乃积乐嵗庆丰延丰足食富储富衍及衍】 河仓一十有七【馆陶旧县陵州傅家池秦家渡尖冢西尖冢东长芦武强夹马营上口唐宋唐村安陵四桞树淇门伏恩】每仓各置监支纳一人大使副使二人一人不等 直沽仓一【广通】大使一人荣阳等纲凡三十【济源陵州献州白马滏阳完州河内南宫沂莒霸州东明获嘉盐山武强胶水东昌武安汝寜修武安阳开封仪封蒲台邹平中牟胶西卫辉濬州曹州濮州】每纲皆设押纲官二人【每编船三十只为一纲船九百余只运粮三百余万石船户八千余户纲官以常选正八品为之】
  海道运粮万户府掌每嵗海道运粮供给大都官有达噜噶齐万戸各一人副万戸四人经厯知事照磨各一人镇抚二人
  所属海运千戸所达噜噶齐一人千戸二人副千户三人若温台若庆元绍兴若杭州嘉兴若昆山崇明常熟江隂等处凡五所平江又有海运香莎糯米千户所
  百官志顺帝至元二年京畿都漕运司添设提调官运副运判各一人九年添设海道廵防官掌统领军人水手防防粮船廵防相副官各二人至正十五年升台州海道廵防千户所为防御海道运粮万户府又置分府于平江
  大都陆运提举司掌两都陆运粮斛之事提举二人副提举吏目各一人
  至元十六年始置运粮提举司延祐四年改今名属兵部
  大都河间等路都转运盐使司掌塲灶办盐货以资国用官有使二人同知副使各一人运判二人首领官经厯知事照磨各一人
  国初立河间税课达噜噶齐清沧盐使所后剏运使立提举盐所又改为河间路课程所提举清沧课盐使所中统三年改都提领拘沧清课盐所至元二年以刑部侍郎右三部郎中兼沧清课盐使司寻改为河间都转运盐使司立清沧深三盐司十九年以刑部尚书行河间等路都转运使司事寻罢改立清沧二盐使司二十七年改令户部尚书行河间等路都转运使司事二十八年改河间等路都转运司延祐六年颁分司印廵行郡邑以防私盐之弊所属盐塲二十二所【以下盐塲各所其名俱详盐铁门】每塲设司令司丞各一人
  山东东路转运盐使司掌同上运判一人
  国初置益都课税所管领山东盐塲以总盐课后改置运司中统四年诏以中书左右部兼诸路都转运司至元二年命有司兼办其课改立山东转运司十二年改立都转运司延祐五年以盐法澁滞降分司印廵行各塲督收课程罢胶菜盐司所属盐塲一十九所每塲设司令司丞管勾各一人
  河东陜西等处转运盐司掌同前运判二人
  国初平阳府征课程之利中统二年改立转运司置提举解盐司至元二年罢运司命有司掌其事寻复置二十二年立陜西都转运司诸色税课悉焉二十九年置盐运使专掌盐课其余课税归有司解盐司亦罢延祐六年更为河东陜西等处都转运盐使司省部所属解盐塲管勾同管勾各一人河东安邑提领所二有正提领副提领各一人
  百官志以上属户部
  两淮都转运盐使司使二人同知副使各一人运判二人经厯知事照磨各一人
  国初两淮内附以提举马里范章【食货志作张】专掌盐课之事至元十四年始置司于扬州设官如上三十年悉罢所辖盐司以其属盐塲二十九所每塲设司令司丞管勾各一人大徳四年复置批騐所于真州采石等处掌批騐盐引每所提领大使副使各一人
  两浙都转运盐使司使同知运判各二人经厯知事照磨各一人
  至元十四年置司杭州大徳三年定其产盐之地立塲有差仍于杭州嘉兴绍兴凖台等处设检校四所专騐盐袋毋过常度所属盐塲三十四所每所设官同前
  百官志顺帝至正二年讲究盐法准于杭州嘉兴绍兴凖台四处各置检校批騐所直运司专批騐盐啇引目均平袋法称盘等事每所置检校批騐官相副官各一人
  福建等处都转运盐使司设官同前
  至元十三年始置市舶司领煎盐征课之事二十四年改立盐运使司二十九年罢立提举司大徳四年复为运司九年复罢并入元帅府兼掌之十年复立都提举司武宗至大四年复升运司径行省所属盐塲七所每所设官同前
  广东盐课提举司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
  至元十三年始从广州煎办盐课十六年江西盐铁茶都转运司二十二年并入宣慰司二十三年置市舶提举司大徳四年改广东盐课提举司设官如上所属盐塲十三所每所设官同前
  广海盐课提举司都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二人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
  至元三十一年置专职盐课
  四川茶盐转运司使同知副使运判经歴知事照磨各一人
  盐井九十五处散在诸郡山中至元二年置兴元四川转运司专掌煎熬办课之事八年罢十六年复立十八年并入四道宣慰司十九年复立陜西四川转运司通辖诸课程事二十二年置茶盐转运司置官如上所属盐塲二十一所每所设官同前
  茶都转运使司
  至元十四年置十六年立江西茶运司十七年置茶都转运司于江州二十五年改江西茶运司为都转运使司文宗天厯二年罢茶司顺帝元统元年复置江西湖广江浙河南茶运司
  【臣】等谨按元茶之法前见于征考者详矣乃元史百官志不载茶都转运使司惟载常湖等处都提举司及提领所等附见宣徽院下元统元年复置湖广江西茶都转运司云云盖史氏之疎如此今从本纪及食货志补之若其员数则不可得而详矣
  诸路寳泉都提举司其属有鼓铸局永利库
  至正十年置掌鼓铸至正铜钱印造交钞十一年置于河南行省及济南冀宁等处凡九所江浙江西湖广行省各一所十二年置铜冶塲于饶州路徳兴县信州路铅山州韶州岑水凡三处每所置提领大使副使各一员流官内铨置直寳泉提举司掌浸铜事
  檀景等处采金铁冶都提举司掌各冶采金炼铁货以资国用官有提举同提举各一人
  中统时置景州提举司管领景州滦阳新匠三冶至元十四年又置檀州提举司管领双峰暗峪大峪五峰等冶大徳五年并檀景三提举司置都提举司而滦阳双峰等冶悉焉他如河东山西济南莱芜等处铁冶提举司及益都般阳等处淘金总管府其沿革盖不一也
  百官志有印造盐茶等引局各官详戸部又有提举都城所等官见工部
  市舶提举司三每司提举副提举各二人知事一人至元二十三年立盐课市舶提举司广东宣慰司三十年立海南博易提举司至大四年罢之禁下番船只延祐元年弛其禁改立泉州广东庆元三市舶提举司
  河泊所建康等处三湖河泊所提领大使副使相副官各一人安庆等处池州等处两河泊所各大使副使一人
  百官志右河泊所官俱江淮等处财赋总管府安庆一所又属扬州等处财赋提举司
  【臣】等谨按百官志提举提领设官最伙凡附见所属下者既详于各门内矣又若特置之员提举司则有至元十六年之杂造局达噜噶齐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十七年之管领曹州东平等路民匠司大都纳绵司及保定织染局【设官各同上】二十一年之管领大都民匠司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涿州成锦局人匠司达噜噶齐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又河间民匠司【设官同上】二十二年之大都等处柰曼司达噜噶齐提举副提举各一人大都等处金玉民匠稻田司大都蓟州等处打捕司【设官同上】大徳二年之涿州等处民匠异锦局达噜噶齐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上用织染局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延祐五年之大都上都打捕鹰房纳米面司达噜噶齐提举各一人大都涿州织染司河间路清州人匠司【设官同上】提领所则有至元二十四年之上都人匠所达噜噶齐提领同提领副提领各一人二十七年之上都大都掌本位下齐哩克昆等事达噜噶齐大使副使各一人致用库大使一人副使二人何其设官繁多也此外又有至元二十一年置之管领随路诸色民匠达噜噶齐等官达噜噶齐总管同知副总管各一人二十七年置之上都人匠达噜噶齐副使各二人管领丰州鼐济局掌织造花毯头目一人至元十七年置皆附详于此以偹考
  明都转运盐使司掌办盐课事官有都转运使分司之者为同知副使各一人判官无定员
  其属经厯司经厯知事库大使副使各一人所辖各塲盐课司大使副使各仓大使副使各批騐所大使副使各一人
  都转运盐使司凡六曰两淮曰两浙曰长芦曰河东曰山东曰福建分司十四泰州淮安通州两淮嘉兴松江宁绍温台两浙沧州青州长芦胶莱滨乐山东解盐东塲西塲中塲河东分副使若副判涖之督各塲仓盐课司以总于都转运使共奉廵盐御史或盐法道臣之政令【福建山东无廵塩御史】
  盐课提举司其职掌皆如都转运司官有提举同提举各一人副提举无定员
  其属吏目库大使各一人所辖各盐仓大使副使各塲各井盐课司大使副使各一人
  提举司凡七曰四川曰广东海北【亷州】曰黑盐井【楚雄】曰白盐井【姚安】曰安宁曰五井【大理】曰察罕脑儿又有辽东煎盐提举司
  明初置都转运司于两淮吴元年置两浙都转运司于杭州设同知副使运判经厯知事照磨纲官盐塲设司令司丞百夫长洪武二年置长芦河东二都转运司及广东海北盐课提举司寻又置山东福建二都转运司三年又于陜西察罕脑儿之地置盐课提举司后渐增置各处建文中改广东提举为都转运司永乐复故十四年初命御史廵盐景防三年罢长芦两淮廵盐御史命抚按官兼理已复遣御史其无御史者分按察司理之又洪武中于四川置茶盐都转运司【洪武五年置设官如都转运盐使司十年罢】纳溪白渡二盐马司【洪武五年置以常选官为司令内使为司丞十三年罢寻复置十五年改设大使副使各一人】后并革又有顺龙盐马司亦革
  【臣】等谨按以上皆转运司事也其总督仓塲及总督漕运都御史总兵廵漕御史等官已分见戸部及御史台将官各门兹不复载若此后有茶马司等其为职掌防矣然无可附见特载于后又有寳钞广惠库等已见户工等部门故不赘
  茶马司掌市马之事官有大使副使各一人
  洪武中置洮州秦州河州三茶马司设司令司丞十五年改设大使副使各一人寻罢洮州茶马司以河州茶马司兼领之三十年改秦州茶马司为西宁茶马司又洪武中置四川永宁茶马司后革复置雅州碉门茶马司又于广西置庆逺峪民司【洪武七年置设大使副使各一人】市八番溪洞之马后亦革
  批騐所掌騐茶盐引官有大使副使各一人
  市舶提举司掌海外诸番朝贡市易之事辨其使人表文勘合之真伪禁通番征私货平交易闲其出入而慎馆谷之
  吴元年置洪武三年罢太仓黄渡市舶司七年罢福建之泉州浙江之明州广东之广州三市舶司永乐元年复置设官如洪武初制寻命内臣提督之世宗嘉靖元年给事中夏言奏倭祸起于市舶遂革福建浙江二市舶司惟存广东市舶司
  税课司【府曰司县曰局】典税事大使一人
  凡商贾侩屠杂市皆有常征以时而输其直于府若县凡民间贸田宅必操契劵请印乃得収户则征其直百之三又明初改在京官店为宣课司府州县官店为通课司后改通课司为税课司局
  仓仓大使副使库库大使织染杂造局大使副使俱各一人河泊所官掌收鱼税闸官坝官掌启闭蓄泄洪武十五年定天下河泊所凡二百五十二嵗课粮五千石以上至万石者设官三人千石以上设二人三百石以上设一人
  递运所掌运递粮物官有大使副使各一人【洪武九年置】先是在外多以卫所戍守军士传送军囚太祖以其有妨练习守御乃命兵部增置各处递运所以便递送设大使副使各一人騐夫多寡设百夫长以领之【后汰副使革百夫长】
  铁冶所大使副使各一人
  洪武七年初置凡十三所
  节度使【防御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附】
  宋节度使【详马端临考 防御使团练使诸州刺史并同】
  辽北面约尼帐节度使司官有使副使
  大部族节度使司有使副使判官小部族亦有节度使司【官未详】
  边防官有倒塌岭塌西塌毋城三节度使司【互见将官门】属国官各部节度使司官有使副使
  百官志凖卜国大王府有凖卜扎拉部节度使司凖卜诸部节度使司【统和二十九年置】凖卜别部节度使司
  南面方州官诸州军节度使官有使副使同知使事又有行军司马军事判官掌书记衙官
  上京道懐州奉陵军庆州元宁军防州徳昌军长春州韶阳军仪坤州启圣军龙化州兴国军饶州匡义军徽州宣徳军成州长庆军懿州广顺军渭州高阳军镇州建安军 东京道开州镇国军保州宣义军辰州奉国军兴州中兴军海州南海军渌州鸭渌军显州奉先军干州广徳军贵徳州宁逺军沈州昭徳军辽州始平军通州安逺军双州保安军同州镇安军咸州安东军信州彰圣军宾州懐化军懿州宁昌军苏州安复军复州懐徳军祥州瑞圣军 中京道成州兴府军兴中府彰武军宜州崇义军锦州临海军川州长宁军建州保静军来州归徳军 南京道幽州卢龙军平州辽兴军 西京道云中大同军云内州开逺军奉圣州武定军蔚州忠顺军应州彰国军朔州顺义军置节度使司凡四十八
  【臣】等谨按百官志节度使各有马步军都指挥使司详指挥使门
  金诸节镇节度使一人掌镇抚诸军防刺总判本镇兵马之事兼本州管内观察使事【其观察使所掌并同府尹兼军州事管内观察使】同知节度使一人通判节度使事【兼州事者仍带同知管内观察使】副使一人节度判官一人掌纪纲节镇众务佥判兵马之事兼制兵刑工案事观察判官一人掌纪纲观察众务佥判吏戸礼案事通检推排簿籍又有知法司狱哈斯罕路扶余路托里路索云路四节镇省观察判官而无州事
  又诸府节镇録事司掌平理狱讼警察别部与警廵使同録事判官各一人
  诸部族节度使使一人统制各部镇抚诸军【余同州】节度副使判官知法各一人
  元明俱不设节度使
  辽诸州圑练使司官有使副使判官
  东京道有安州圑练使又诸军都圑练使【俱设官同上】汉军都圑练使司【设官未详】
  诸州防御使司官有使副使判官
  东京道镇海一府广冀二州及衍州安广军置防御使司凡四
  诸州刺史官有州刺史同知州事録事叅军
  上京道乌防圣维防招五州 东京道穆贺卢铁崇耀嫔辽西康宗海北岩集祺遂韩银安逺威清雍湖渤郢铜涑率賔定理徳尔吉麓荆胜顺化连肃乌三十七州 中京道恩惠榆泽北安潭松山安徳黔严隰迁润十三州 南京道顺檀涿易蓟景滦营八州西京道宏徳宁边归化可汗儒武东胜八州置刺
  史凡七十一
  观察使以下俱有学官详各学校官门
  金诸防御州防御使一人掌防捍不虞御制盗贼【余同府尹】同知防御使一人掌通判防御使事判官一人掌签判州事又有专掌通检推排簿籍知法又州教授一人又有司军及军辖兼廵捕使
  诸刺史州刺史一人掌同府尹兼治州事同知一人通判州事判官一人签判州事又有专掌通检推排簿籍司军又有知法一人及军辖兼廵捕使
  及诸防刺州司司司司判各一人
  【臣】等谨按宣宗纪贞祐元年十月元兵下涿州设京城镇抚弹压官至兴定二年四月诏河南路行总管府节镇以上官充宣差捕盗使以防御刺史长贰官及世袭猛安之才武者为之副又命濮王府尉完顔毛良虎为宣差提控以廵督之九月设随处行六部官以京府节镇长官充尚书次侍郎郎中员外郎佛哷长官充侍郎次郎中员外郎主事勾当官聼所属任使州府官并充劝农事防刺长官及京府节镇同知以下充副使皆百官志所谓一时之制也
  元防御使
  至正十七年准山东分省咨团结义兵每州添设州判一人每县添设主簿一人诏有司正官俱兼防御使事聴宣慰司节制
  【臣】等谨按元虽不设练使而以团结义兵添官则名异而实同矣
  明不设防御使团练使诸州刺史
  【臣】等谨按日知録谓汉之刺史犹今之廵按御史魏晋以下之刺史犹今之总督隋以后之刺史犹今之知府及直知州盖隋有时改郡为州则谓之刺史有时改州为郡则谓之太守又引新唐书地理志载唐兴高祖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以证之由是明虽不设诸州刺史而凡为知州者皆以刺史称之矣
  诸安抚司【招计宣慰等官附】
  宋宁宗庆元二年诏利州西路安抚司于兴州置司令都统制兼
  五年臣僚言遴选帅才除尝任执政外两制从官必曾经作郡庶官必曾任宪漕实有治绩者从之【臣】等谨按职官志又云绍兴五年令襄阳守臣湖北帅司各带经畧安抚使后罢惟二广如故【招讨使招抚使宣谕使抚谕使镇抚使等官具详马端临考】
  辽北面边防官西南面安抚使司官有使
  又西南面都招讨司官有使太祖神册元年置【亦曰西南路招讨使】西南面五押招讨司官有五押招讨大将军西南路廵察司官有西南路廵察将军【又有西南廵边官】又西北路招讨使司官有知西北路招讨事有监军又有西路招讨使司西北路戍长司九水诸夷安抚使
  南面边防官易州安抚使司
  初名易州飞狐招安使统和二十三年改为安抚使司又道宗咸雍四年改易州飞狐兵马司为易州安抚司
  又有易州飞狐招抚司西南面招安使司
  以上互详于后各路将官门
  又有东京安抚使司安抚使云州宣谕招抚使司【管内使二人统和四年韩毗哥邢抱质为云州管内宣谕招抚使】
  金安抚司掌镇抚人民讥察边防军旅审録重刑事官有使副使判官等后以按察司官兼领之
  安抚司本宣抚司承安三年改置【详按察使司】泰和六年置陜西路宣抚使节制陜西右监军右都监兵马公事八年改陜西宣抚司为安抚司山东东西大名河北东西河东南北辽东陜西咸平隆安上京肇州北京凡十处置司官有使副使
  西北西南东北三路招讨司招懐防附征讨携离使一人副招讨使二人判官一人纪纲职务签判司事勘事官一人【西北路增一人】知事一人知法一人【女直汉人各一惟东北路不置汉人知法】
  诸明安掌修理军务训练武艺劝课农桑余同防御所诸穆昆掌抚辑军户训练武艺惟不管常平仓余同县令
  【臣】等谨案百官志上京东京等路安抚司掌镇抚讥察仍专管明安穆昆教习武艺及令本土纯愿风俗不致改易【互见按察使司】又以诸明安列于三处招讨司后故附于此
  元宣慰使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每司使三人同知副使经歴都事照磨兼架阁管勾各一人凡六道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详都元帅府】其在逺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
  山东东西道【益都路置】河东山西道【大同路置】淮东道【扬州置】浙东道【庆元路置】荆湖北道【中兴路置】湖南道【天临路置】
  顺帝至元元年湖南道宣慰司兼都元帅府总领所辖路分镇守万戸府军马六年改立山东东西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专掌开设屯田屯驻军马至正十一年荆湖北道宣慰使司兼都元帅府十二年浙西宣慰司添设使同知各一人都事二人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使三人同知副使经歴知事各二人照磨兼架阁管勾一人
  广东道【广州置】 大理金齿等处【二府设官如上】 庆等处【上一府使二人同知副使各一人经歴都事亦减一人】 广西两江道【静江路置】海北海南道 福建道 八番顺元等处 察罕淖尔等处【上五府宣慰使都元帅三人副都元帅佥都元帅事各二人余同上】
  顺帝至元四年十二月置邦牙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先是以缅地处云南极边就立其酋长为帅三年一贡方物至是来贡故改立官府以奬异之至正三年七月遂定置永昌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使三人同知副使各二人首领经歴知事照磨各一人十五年二月置淮东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统率濠泗义兵万户府并洪泽等处义兵招诱富民出丁壮五千名者为万戸五百名者为千戸一百名者为百户防宣勑牌面与之命置司于泗州天长县十二月置兴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十六年九月置江州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廷授佐贰僚属命江西行省平章政事道通和尼齐承制署之
  宣慰使兼管军万户府【曲靖等路罗罗斯临安广西道元江等处】每府宣慰使三人同知副使经歴各一人都事二人照磨兼管勾一人
  至正十九年罢洛阳招讨军民万户府置河南宣慰司
  宣抚司每司达噜噶齐宣抚各一人同知副使各二人佥事计议经歴知事提控案牍架阁各一人
  广南西道不置副使佥事叙南等处不置佥事计议顺帝时有绍熈军民宣抚司【至元四年置六年罢】永顺宣抚司【至正十一年改永顺安抚司升】平缅宣抚司【至正十五年以云南死可伐等防置此覊縻之臣】等谨按百官志至正五年遣官分道奉使宣抚布宣徳意询民疾苦疎涤寃滞蠲除烦苛体察官吏贤否明加黜陟有罪者四品以上停职申请五品以下就便处决民间一切兴利除害之事悉聴举行其余必合上闻者条具入告各道使二人首领官一人时奉使者苏天爵其最着也【详按察使司】十七年诏以中书左丞额森布哈御史中丞成遵奉使宣抚彰徳大名广平东昌东平曹濮等处奬厉将帅此二事皆一时特设非常制也
  安抚司毎司达噜噶齐安抚使同知副使佥事经歴知事照磨镇抚各一人
  湖广罗畨遏蛮军四川师璧军不置达噜噶齐湖广小龙畨静蛮军不置同知副使芦畨静海军不置知事
  顺帝时有忠孝军民安抚司【至正十一年革四川省所辖大奴管勾等洞长官司立忠考军民府十五年诏改为安抚司】忠义军民安抚司【至正十五年罢四川羊母甲洞臭南王洞长官司置此】盘顺军民安抚司【十五年罢盘顺府置】
  招讨司达噜噶齐招讨使经歴各一人
  吐蕃喇嘛刚等处天全倴不思设官如上沿边溪洞索纽诸畨征沔朶甘斯长河西里管军担里管军图沙玛田地各置副使一人无达噜噶齐
  至正二十年以巩县为招讨军民万户府二十六年置嵩州军民招讨万户府
  【臣】等谨按百官志宣慰等司重见叠出更多互异今概不赘録
  长官司【属中政院者】毎司达噜噶齐长官副长官提控案牍都目各一人
  奉元等路平凉等处开城等处甘肃寜夏等路察罕淖尔等处凡五处各设如右延祐二年以民匠提举司所领地里濶逺人户防处于政不便乃酌逺近众寡立长官司提领所以分理之提领所凡十奉元等路鳯翔等处平凉寜环等处开城等处察罕淖尔等处甘州等路肃沙等路永昌寜夏等路长城等路各设提领等官分掌齐哩克昆地方各长官司
  诸长官司官有达噜噶齐长官副长官
  管领上都大都奉圣州长官司掌领出征军五十有一戸【至元十七年置】管领口子迤北长官司掌领戸计二百有六管领随路打捕纳绵民匠长官司掌民匠一百七十有九户管领河间沧州等处长官司领户计五百四十有八管领河间临邑等处军民长官司掌军民二百有二戸【以上俱至元二十一年】管领上都大都麴米等长官司领民匠七十有九戸管领彰徳等处长官司掌民一百一十有七戸管领上都大都等处长官司掌民二百六十有一户管领泰安等处长官司掌民一百有一户管领曹州等处长官司管民一百有五户【以上俱大徳二年】又有归徳长官司【不详所掌至治三年置】
  诸蛮夷长官司官有达噜噶齐长官副长官
  西南夷诸溪洞各置司达噜噶齐长官副长官参用其土人为之
  明宣慰使司宣慰使同知副使佥事经歴司经歴都事各一人
  宣抚司宣抚使同知副使佥事经歴司经歴都事照磨各一人
  安抚司安抚使同知副使佥事各一人其属吏目一人招讨司招讨使副招讨各一人其属吏目一人
  长官司长官副长官各一人其属吏目一人
  又蛮夷长官司长官副长官各一人又有蛮夷官苗民官及千夫长副千夫长等官
  职官志以上皆土官洪武七年西南诸蛮夷朝贡多因元官授之稍与约束定征徭差发之法渐为宣慰司者十一为招讨司者一为宣抚司者十为安抚司者十九为长官司者百七十有三其府州县正贰属官或土或流【大率宣慰等司经歴皆流官府州县佐贰多流官】皆因其俗使之附辑诸蛮谨守疆土修职贡供征调无相携贰有相讐者疏上聴命于天子又有番夷都指挥使司三卫指挥使司三百八十五宣慰司三招讨司六万户府四千戸所四十一站七地面七寨一【详见兵志卫所中】并以附寨番夷官其地
  都总管府
  宋徽宗崇寜四年以辅郡知州为都总管置副总管铃辖各一人
  从尚书左仆射蔡京奏也【详见马端临考京尹门】大观三年诏东南帅府总管依三路都总管法靖康元年诏四道副总管并通差文武臣
  总管钤辖司掌总治军旅屯戍营房守御之政令凡将兵属官训练教阅赏罸之事皆掌之守臣带提举兵马廵检都监及提辖兵甲者掌统治军旅训练教阅以督捕盗贼而肃清治境凡诸营各籍赏罸之事皆掌之【余详马端临考】
  辽北面南京兵马都总管府有都总管总领南面边事总领南面军务事总领南面戍兵等官
  兴宗重熈四年改南京都元帅府【互见元帅府门】
  又东路兵马都总管府有都总管同知兵马事官南面五京都总管府各有都总管知府事同知府事又诸军兵马都总管府有都总管副总管同知兵马事判官
  百官志南面军官又有归圣军都总管府不详官名其所有都指挥使司已详指挥使门
  又边防官有义霸祥顺圣五州都总管府
  金诸总管府【谓府尹兼领者】都总管一人掌统诸城隍兵马甲仗总制府事同知都总管一人掌通判府事【惟博索路同知都总管兼来逺军事兵马】副总管一人所掌与同知同总管判官一人掌纪纲总府众务分判兵案之事府判一人掌纪纲众务分判戸礼案仍掌通检推排簿籍推官一人掌同府判分判工刑案事知法一人
  凡诸府置员并同惟曷路无府事
  诸总管府节镇兵马司有都指挥使等官【详指挥使门】
  元大都路都总管府领府一州十有一官有达噜噶齐二人都总管一人副达噜噶齐同知治中判官推官经厯知事各二人提控案牍四人照磨兼管勾一人
  国初为燕京路总管大兴府中统五年称中都路至元九年改号大都二十一年始置大都路总管府达噜噶齐都总管等官二十七年升为都总管府凡本府官吏惟达噜噶齐及总管推官专治路政其余皆分任供需之事故又号曰供需府
  其属大都路兵马都指挥使司有都指挥使及司狱司等官【详指挥使门】左右警廵二院有达噜噶齐等官【详警廵院】大都路提举学校所有提举等官【详各学校官门】
  管领诸路打捕鹰房总管府【至元十七年置】官有达噜噶齐总管副达噜噶齐副总管各一人经歴知事各一人所属宛平大兴二县有达噜噶齐等官【详诸县门】东闗厢西北南闗厢三廵检司有廵检等官【详镇戊闗市门】
  诸路总管府【至元初置二十年定十万户之上者为上路十万户之下者为下路当冲要者虽不及十万户亦为上路】上路达噜噶齐总管各一人兼管劝农事江北则兼诸军鄂啰同知治中判官各一人下路不置治中员而同知如治中之秩余悉同上推官二人【至元二十三年置】专治刑狱【下路一人】经歴一人知事一人【或二人】照磨兼承发架阁一人
  其属儒学教授一人【诸路学正学録及散府诸州教官详诸学校官门】防古教授一人医学教授一人隂阳教授一人司狱司司狱丞各一人平准行用库提领大使副使各一人织造局局使副使各一人杂造局大使副使各一人府仓大使副使各一人恵民药局提领一人税务提领大使副使各一人録事司【凡路府所治置一司以掌城中户民之事】设録事司判官各一人【中统二年诏騐民户定为员二千户以上设官如上二千户以下省判官不置至元二十年置达噜噶齐一人省司以判官兼捕盗之事典史一人若城市民少则不置司归之倚郭县在两京则为警廵院独杭州置四司后省为左右两司】
  随路诸色人匠都总管府有达噜噶齐一人总管二人同知一人副总管二人经歴知事照磨提控案牍各一人
  中统五年命招集析居放良还俗僧道等戸习诸色匠艺立总管府以司其造作
  所属上都诸色民匠提举司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吏目各一人【至元十九年立又有金银器盒局染局杂造局泥瓦局铁局上都葫芦局器物局砑金局鞍子局各大使副使云州管纳色提领所提领】 大都等路诸色人匠提举司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人【至元十六年置】其属【双线局大小木局赫伯局管纳色各提领大使副使等官又有管铜局筋局锁儿局装钉局雕木局】
  成制提举司达噜噶齐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吏目各一人 上都大都貂防软皮等局提领所提领二人【其属大都软皮局斜皮局上都软皮局牛皮局金丝子局画油局氊局材木库玛瑙玉局各有大使副使并直长等官】 大都奥鲁提领所提领一人上都鄂啰提领所提领同提领各一人俱掌理人匠词讼【又有上都异様毛子局氊局斜皮局蔚州安定等处山塲采木提领所上都隆兴等路杂造鞍子局真定路杂造局珠翠局各提领大使副使直长等官】
  江淮等处财赋都总管府达噜噶齐总管同知各一人副总管二人经歴知事照磨一人案牍各一人
  至元十六年以宋谢太后福王所献事产及贾似道刘坚等田土立总管府以治之大徳四年罢命有司掌其赋天厯二年复立其赋复归焉
  其属储用库一【大使副使各一人】提举司五【扬州等处建康等处平江等处抗州等处四财赋提举司并设达噜噶哜提举同提举副提举提控案牍都目各一人又有陜西等处管领毛子匠提举司达噜噶齐提举各一人】织染局三【杭州建康黄池三局各有大使副使相副官】河泊所三【详见转运使门】
  【臣】等谨按百官志所载总管都总管甚属繁冗或兵部工部或枢密宣政将作徽政储政等院俱详见于各门兹不赘録
  明不设总管府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六十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六十一
  职官考
  诸路将官
  【臣】等谨按马端临考诸路将官有都统副都统统制都总管副总管都副钤辖兵马都监州都监等既详载之矣今考都副总管等详总管门余从职官志补其所未详者具列于左
  宋哲宗绍圣三年诏诸路将副序位在路分都监之下徽宗大观三年诏帅府无路分钤辖望都无路分都监者许置一人其余添置处任满不差人宣和二年防州添置都监一人髙宗建炎初分置帅府以诸路帅臣兼要郡守帯兵马钤辖次要郡带兵马都监并以武臣为之【马端临考作建炎三年事所载亦小异】副称副总管副钤辖副都监许以便宜行军马事辟置僚属依帅臣法屯兵皆有等差
  辽北靣边防官
  诸军都虞司有都虞奚王府【见部族官】大特哩衮司大国舅司大详衮司【俱见帐官】五院司六院司【俱见部族官】塔斡尔司【未详】
  诸部署有兵马都部署副部署都监判官诸军指挥使有都指挥使副使都监诸统军司有都统军使副使都监等官【东京兵马都部署司 契丹奚汉渤海四军都指挥使司 东京都统军使司东京都详衮司 保州都统军司 汤河详衮司双寛司 金吾营属南靣 铜州北兵马指挥使】
  【司 涞州南兵马指挥使司】
  黄龙府兵马都部署司【一作都监署司】黄龙府铁骡军详穏司咸州兵马详穏司有知咸州路兵马事同知兵马事咸州乣将东北路都统军使司有掌法官【道宗大安六年置 按字书无乣字考续简録乣音杳辽东军也】
  南京都元帅府凡南京诸司并之
  西南面安抚使司都招讨司五押招讨司巡察司【详安抚司门】西南邉大详衮司西南路详衮司西南靣伊喇详衮司山北路都部署司【又有知山北道边境事官】金肃军都部置司南王府北王府王府山金司【一作山隂司署在金山之北】西北路招讨司戍长司【详安抚司门】西北路管押详衮司总领司【有总领西北路军事官】领西北路十二班军使司契丹军托欢军舒噜军禁军奚王府钖里军大小两军北王府军图们军羣牧军宫分军各详衮司西北路金吾军西北路兵马都部署司凖都部署司统军司禁军都统司西北部镇抚司【兼掌西北诸部军民有镇抚西北部事官】黒水河提辖司【在中京黔州置】
  东北路兵马详衮司监军马司使【有管押东北路军马事官】东北路女直详衮司北女直兵马司【在东京辽州置】
  东路兵马都总管府【详总管府门】东路都统军使司遥里等十军都详衮司又九水诸夷安抚使【见安抚使门】西南靣节制司有节制西南诸军事又有都统军司西路招讨使司【见安抚司门】倒塌岭塌西塌母城三节度使司【详节度使门】山西兵马都统军司西邉大详衮司四畨都军所【圣宗统和四年置授李继冲】夏州管内畨落使【统和四年置授李继迁】倒塌岭统事司
  【臣】等谨按辽史百官志诸京都虞司各官乃上京路诸司控制诸奚者也诸部署各官乃辽阳路诸司控扼髙丽者也黄龙府兵马都部署司各官乃长春路诸司控制东北诸国者也南京都元帅府【详元帅府门】乃备御宋国者也西南靣安抚使司各官乃西京诸司控制西夏者也西北路招讨司各官乃西北路诸司控制诸国者也东北路兵马详衮司各官乃东北路诸司也东路兵马都总管府各官乃东路诸司也西南靣节制各官乃西南边诸司也西路招讨使司各官乃西路诸司也概称为北靣邉防官史称其东接髙丽南与梁唐晋汉周宋六代为勍敌北隣凖卜珠巴克大国以十数西制西夏党项吐浑囘鹘等强国以百数居四战之区虎踞其间莫敢与撄观邉防官而制胜之雄图可见矣
  又行军官【详行枢宻院】
  南靣邉防官
  易州飞狐招安使兵马司招抚司西南靣招安使司【俱详安抚司】五州都总管【互见总管府门】又有山后五州都管司又五京都虞司各有都虞
  【臣】等谨按百官志五京都虞称为京官今以北靣邉防内有此官名故附载之
  金诸邉将掌提控部保将轮畨巡守邉境正将副将部将各一人又有队将
  鄜延九将庆阳十将临洮十四将鳯翔十六将河东三将并依此置
  京东西南三路检察司【宣宗兴定四年置】掌检察支散军粮騐军戸实给均军户差役劝农种毋犯私杀马牛私盐酒麴官有使副使
  统军司【河南山东陜西益都】督领军马镇摄封陲分营卫视察奸使一人纪纲庶务签判司事副统军判官各一人【世宗大定九年置】又知事一人知法二人女直汉人各一【山东不设判官知法以益都府知法益之】
  【臣】等谨按帝纪宣宗贞祐元年十月置招贤所四年十月置官领招贤所事命内外官采访有才识勇畧能区画防城者具以闻得实超任仍赏举主内员长才不为人所知者聴赴招贤所自陈十一月谕皇太子京城提控官有以文资充者彼岂知兵其速易之兴定元年二月罢招贤所盖其时军旅倥偬或置或罢俱非定制又百官志者宣宗尝置经畧司考帝纪贞祐二年八月罢经畧司而前此不载置于何时殆亦军官而史臣失于踈耳
  元诸路万户府为管军官分上中下俱有达噜噶齐万户副万户各一人
  上万户府管军七千以上中万户府管军五千以上下万户府管军三千以上其官皆世袭有功则升之每府设经歴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
  其属镇抚司镇抚二人防古汉人参用上千户所管军七百以上中千户所管军五百以上下千户所管军三百以上俱有达噜噶齐千户副千户各一人又弹压二人防古汉人参用上百户所百户二人【防古汉人各一人】下百户所百户一人
  元史百官志又有海道运粮万户府已详转运司门
  明总兵官副总兵叅将游击将军守备把总无定员总镇一方者为镇守独镇一路者为分守各守一城一堡者为守备与主将同守者为协守又有提督提调巡视备御领班备倭等名
  凡总兵副总兵率以公伯都督充之其总兵挂印称将军者云南曰征南将军大同曰征西前将军湖广曰平蛮将军两广曰征蛮将军辽东曰征虏前将军宣府曰镇朔将军甘肃曰平羌将军宁夏曰征西将军交阯曰副将军延绥曰镇西将军【诸印仁宗洪熈元年制颁】其在蓟镇贵州湖广四川及儧运淮安者不得称将军挂印宣宗宣徳间又设山西陜西二总兵世宗嘉靖间分设广东广西贵州湖广二总兵为四改设福建保定副总兵为总兵又添设浙江总兵神宗万厯间又増设于临洮山海熹宗天启间増设登莱至庄烈帝崇祯时益纷不可纪而位权亦非复当日盖明初虽叅将游击把总亦多有充以勲戚都督等官至后则非然矣
  镇守蓟州总兵一人【旧设穆宗隆庆二年改为总理练兵事务兼镇守驻三屯营】协守副总兵三人【东路副总兵隆庆三年添设驻建昌营管理燕河营台头营石门塞山海闗四路 中路副总兵万歴四年改设驻三屯营带管马兰峪松棚峪喜峯口太平塞四路 西路副总兵隆庆三年添设驻石匣营管理墙子岭曹家寨古北口石塘岭四路】分守叅将十一人【曰通州叅将曰山海闗叅将曰石门寨叅将曰燕河营防将曰台头营叅将曰太平寨叅将曰马兰峪叅将曰墙子岭叅将曰古北口叅将曰石塘岭叅将曰喜峯口叅将】游击将军六人统领南兵游击将军三人领班游击将军七人坐营官八人守备八人把总一人提调官二十六人镇守昌平总兵官一人【旧设副总兵又有提督武臣嘉靖三十八年裁副总兵以提督改为镇守总兵驻昌平城聼总督节制】分守叅将三人【曰居庸闗叅将曰黄花镇叅将曰横岭口叅将】游击将军二人坐营官三人守备十人提调官一人
  镇守辽东总兵官一人【旧设驻广宁隆庆元年令冬月移驻河东辽阳适中之地调度防御应援海州潘阳】协守副总兵一人【辽阳副总兵旧为分守嘉靖四十五年改为协守驻辽阳城节制闻原海州险山沈阳等处】分守叅将五人【曰开原叅将曰锦义右叅将曰海盖右叅将曰宁逺叅将曰寛奠堡叅将】游击将军八人守备五人坐营中军官一人备御十九人
  镇守保定总兵官一人【孝宗治十八年初设保定副总兵后改为叅将武宗正徳九年复为分守副总兵嘉靖二十年改为镇守三十年改设镇守总兵官万厯元年令春秋两防移驻浮图峪遇有警移驻紫荆闗以备入援】分守叅将四人【曰紫荆闗防将曰龙固二闗叅将曰马水口叅将曰倒马闗防将】游击将军六人坐营中军官一人守备七人把总七人忠顺官二人
  镇守宣府总兵官一人【旧设驻宣府镇城】协守副总兵一人【副总兵旧亦驻镇城嘉靖二十八年移驻永宁城】分守叅将七人【曰北路独石马营防将曰东路懐来永寜叅将曰上西路万全右卫叅将曰南路顺圣蔚广叅将曰中葛峪堡叅将曰下西路柴沟堡叅将曰南山叅将】游击将军三人坐营中军官二人守备三十一人领班备御二人【万厯八年革】
  镇守大同总兵官一人【旧设驻大同镇城】协守副总兵一人【旧为左副总兵万厯五年去左字驻左卫城】分守叅将九人【曰东路叅将曰北东路叅将曰中路叅将曰西路叅将曰北西路叅将曰井坪城防将曰新坪堡叅将曰总督标左掖叅将曰威逺城叅将万厯八年革】游击将军二人入卫游击四人坐营中军官二人守备三十九人
  镇守山西总兵官一人【旧为副总兵嘉靖二十年改设驻寜武国防秋移驻阳方口防冬移驻偏闗】协守副总兵一人【嘉靖四十四年添设初驻偏闗后移驻老营堡】分守叅将六人【曰东路代州左叅将曰西路偏□闗右叅将曰太原左叅将曰中路利民堡右叅将曰河曲县叅将曰北楼口防将】游击将军一人坐营中军官一人守备十三人操守二人
  镇守延绥总兵官一人【旧设驻镇城】协守副总兵一人【定邉右副总兵嘉靖四十一年添设分守安定镇靖等处提调大墙及墙口等处】分守叅将六人【曰孤山防将曰东路右防将曰西路左防将曰中路防将曰清平防将曰榆林保宁叅将】游击将军二人入卫游击四人守备十一人坐营中军官一人
  镇守宁夏总兵官一人【旧设驻镇城】协守副总兵一人【亦旧设同驻镇城】分守防将四人【曰东路右防将曰西路左防将曰灵州左防将曰北路平虏城防将】游击将军三人入卫游击一人【万厯八年革】守备三人备御领班二人【万厯九年革】坐营中军官二人管理镇城都司一人领班都司二人【万厯九年革】管理水利屯田都司一人
  镇守甘肃总兵官一人【旧设驻镇城】协守副总兵一人【甘肃左副总兵旧设嘉靖四十四年移驻髙台防御隆庆四年囘驻镇城】分守副总兵一人【凉州右副总兵旧设】分守防将四人【曰庄浪左防将曰肃州右防将曰西宁防将曰镇畨防将】游击将军四人坐营中军官一人守备十一人领班备御都司四人
  镇守陜西总兵官一人【旧驻防城后移驻固原】分守副总兵一人【洮岷副总兵万厯六年改设驻洮州】分守防将五人【曰河州防将曰兰州防将曰靖虏防将曰陜西叅将曰皆文西固防将】游击将军四人坐营中军官二人守备八人
  镇守四川总兵官一人【隆庆五年添设驻建武所】分守副总兵一人【松潘副总兵旧设】协守防将二人【曰松潘东路左防将曰松潘南路右防将】游击将军二人守备六人
  镇守云南总兵官一人【旧设驻云南府】分守防将三人【曰临元防将曰永昌防将曰顺防防将】守备二人巡抚中军坐营官一人镇守贵州总兵官一人【旧设嘉靖三十二年加提督麻阳等处地方职衔驻铜仁府】分守防将二人【曰提督清浪右防将曰提督川贵迤西左防将】守备七人巡抚中军官一人
  镇守广西总兵官一人【旧为副总兵嘉靖四十五年改设驻桂林府】分守防将五人【曰浔梧左防将曰柳庆右叅将曰永寜防将曰思恩将曰昭平防将】守备三人坐营官一人
  镇守湖广总兵官一人【旧设嘉靖十年罢十二年复设万厯八年又罢十二年仍复设驻省城】分守防将三人【曰黎平防将曰镇筸防将曰郧阳防将】守备十一人把总一人
  镇守广东总兵官一人【旧为征蛮将军两广总兵官嘉靖四十五年分设驻潮州府】协守副总兵一人【潮漳副总兵万厯三年添设驻南澳】分守防将七人【曰潮州防将曰琼崖防将曰雷廉防将曰山东防将曰西山防将曰督理广州海防防将曰恵州防将】总兵游击将军一人守备五人坐营中军官二人把总四人
  提督狼山副总兵一人【嘉靖三十七年添设驻通州】镇守江南副总兵一人【旧系总兵官驻福山港后移驻镇江仪真二处嘉靖八年裁革十九年复设二十九年仍革三十二年改设副总兵驻金山卫四十三年移驻吴淞】分守防将二人【曰徐州防将曰金山叅将】游击将军一人守备六人鳯阳军门中军官一人把总十三人
  镇守浙江总兵官一人【嘉靖三十四年设总理浙直海防三十五年改镇守浙直四十二年改镇守浙江旧驻定海县后移驻省城】分守防将四人【曰杭嘉湖防将曰宁绍防将曰温处防将曰金台严防将】游击将军二人总捕都司一人把总七人
  分守江西防将一人【曰南贑防将嘉靖四十三年改设驻防昌县】守备四人把总六人
  镇守福建总兵官一人【旧为副总兵嘉靖四十二年改设驻福寜州】分守防将一人【曰南路防将】守备三人把总七人坐营官一人镇守山东总兵官一人天启中増设总督备倭都司一人领蓟镇班都司四人又河南守备三人领蓟镇班都司四人
  总督漕运总兵官一人【成祖永乐二年总兵副总兵统领官运海运后海运罢尃督漕运英宗天顺元年又令兼理河道】协同督运防将一人【天顺元年设】把总十二人【南京二江南直二江北直二中都一浙江二山东一湖广一江西一】
  都指挥使司掌一方之军政各率其卫所以于五府而听于兵部都指挥使一人同知二人佥事四人行都指挥使司设官与指挥使司同
  其属经歴司经歴都事断事司断事副断事吏目各一人司狱司司狱仓库草大使副使各一人凡都司并流官或得世官嵗抚按察其贤否五嵗考选军政而废置之都指挥使及同知佥事常以一人统司事曰掌印一人练兵一人屯田曰佥书巡捕军噐漕运京操备御诸杂务并选充之否则曰带俸凡备倭守备行都指挥事者不得建牙陞公座凡朝廷吉凶表笺序衔布按二司上经歴都事典文移断事理刑狱
  明初置各行省行都督府设官如都督府又置各都卫指挥使司洪武四年置各都卫断事司以理军官军人词讼又以都卫节制方靣职系甚重从朝廷选调不许世袭七年置西安行都卫指挥使司于河州八年十月诏各都卫并改为都指挥使司凡改设都司十有三【燕山都卫为北平都司西安都卫为陜西都司太原都卫为山西都司杭州都卫为浙江都司江西都卫为江西都司青州都卫为山东都司成都都卫为四川都司福州都卫为福建都司武昌都卫为湖广都司广东都卫为广东都司广西都卫为广西都司定辽都卫为辽东都司河南都卫为河南都司】行都司三【西安行都卫为陜西行都司大同都卫为山西行都司建宁都卫为福建行都司】十五年置贵州云南二都司后以北平都司为北平行都司永乐元年改为大宁都司宣徳中増置万全都司计天下都司凡十有六【十三省都司外有辽东大寜万全三都司】又于建昌置四川行都司于郧阳置湖广行都司计天下行都司凡五
  明初又于各行省置都镇抚司设都镇抚副镇抚知事【吴元年改知事为提控案牍省注】洪武六年罢
  卫指挥使司设官如京卫
  外卫各统于都司行都司或留守司率世官或有流官凡袭替陞授优给优养及属所军政掌印佥书报都指挥使司达所都督府移兵部毎嵗抚按察其贤否五嵗一考选军政废置之凡管理卫事惟属掌印佥书不论指挥使同知佥事考选其才者充之分理屯田騐军营操巡捕漕运备御出哨入卫戍守军噐诸杂务曰见任管事不任事入队曰带俸差操征行则率其属听所命主帅调度
  所千戸所正千户一人副千户镇抚各二人
  其属吏目一人所辖百户所凡十共百户十人总旗二十人小旗百人
  其守御千户所军民千户所设官并同凡千户一人掌印一人佥书曰管军千户百户有试有实授其掌印恒以一人兼数印凡军政卫下于所千戸督百户百户下总旗小旗率其卒伍以听令镇抚无狱事则管军百户缺则代之其守御千戸所不于卫而自达于都司凡卫所皆都司而都司又分五军都督府【浙江山东辽东都司左军都督府 陜西四川广西云南贵州都司陜西四川行都司右军都督府 中都留守司河南都司中军都督府兴都留守司湖广福建江西广东都司湖广福建行都司前军都督府 大宁万全山西都司山西行都司后军都督府】
  明初置千户所设正千户副千户镇抚百户又立各万戸府设正万户副万户知事照磨寻以名不称实遂罢万戸府而设指挥使及千户等官覈诸将所部有兵五千者为指挥使千人者为千户百人者为百户五十人为总旗十人为小旗【洪武二年置刻期千户所选能疾行者二百人以百户领之】七年申定卫所之制先是内外卫所凡一卫统十千戸一千户统十百户百户领总旗二总旗领小旗五小旗领军十至是更定其制每卫设前后中左右五千户所大率以五千六百人为一卫一千一百二十人为一千户所一百一十二人为一百户所每百户所设总旗二人小旗十人二十年始命各卫立掌印佥事专职理事以指挥使掌印同知佥事各领一所士卒有武艺不娴噐械不利者皆责所领之官二十三年又设军民指挥使司军民千戸所计天下内外卫凡五百四十有七所凡二千五百九十有三自卫指挥以下其官多世袭其军士亦父子相继为一代定制
  诸府官
  【臣】等谨按马端临考有京尹留守都厢郡太守尉丞等官今以留守详留守司门都厢详镇戍闗市等官门余从各史志辑録如左
  宋南渡后置临安府尹有知通签推判官
  府旧为杭州领浙西兵马钤辖建炎三年诏改为临安府其守臣令带浙西同安抚使时置帅在镇江府绍兴驻驆临安遂正称安抚使置知府一人通判二人签书节度判官公事节度推官观察推官观察判官録事防军左右司理防军司户司法参军各一人本府掌畿甸之事籍其户口均其赋役颁其禁令城外内分南北左右厢各置厢官以听民之讼防【厢官许奏辟京朝官亲民资序人充后以臣僚言罢城内两厢官惟城外置焉】分使臣十人以缉捕在城盗贼立五酒务置监官以裕财分六都监界分差兵一百四十八铺以巡防烟火置两总辖承就御前朝防文字凡衔寳御批实封有所收索则供进凡省台寺监监司符牒及管下诸县及仓等申到公事则受而理之凡大礼及国信随事应办祠祭共其礼料防聚陈其幄帟人使徃来办其舟楫皆先期饬于有司领县九分士戸仪兵刑工六案内戸案分上中下案外有免役案常平案上下开折司财赋司大礼局国信司排办司修造司各治其事孝宗乾道七年皇太子领尹事置少尹一人日受民词以白太子间日率僚属诣宫禀事置判官二人推官三人九年皇太子解尹事临安府知通签判推判官并依旧置既据保义郎赵礼之状临安府依条合置兵马监押一人经任监当四人初任监当阙一人昨皇太子领府尹更不差注今既辞免乞将宗室添差员阙依旧从之淳熈三年诏罢备摄官惟缉捕使臣十二人听差使六人许令辟置宁宗嘉泰四年诏临安府添差不厘务总管路钤二十人州钤辖路分都监副都监二十人正副将十五人安抚司凖备将领十五人州都监以下十人共以八十人为额寻减总管路钤五人开禧三年复省罢总管路分共六人【臣】等谨按宋史职官志又载河南应天府官有收尹少尹司録戸曹法曹士曹尹以下掌同开封府尹阙则置知府事一人【以郎中以上充二品以上曰判府次府及节度州凖此】通判一人【以朝官充】判官推官各一人【或以京朝官签书】使院牙职左右军巡悉同开封而主典以下差减其数户曹通掌府院户籍考课税赋法曹専掌谳议士曹或防叙起家不常置【诸州府同至道初罢司理院州置司士取官吏强慢者为给簿尉奉】助教有特恩而受者不厘务盖指南渡以前言之故马端临考亦畧而不详又有次府牧尹少尹司録戸曹法曹士曹司理文学助教牧尹以下所掌并同开封【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以楚王为兴元牧其后又为京兆江陵牧自余无为者】尹阙则知府事一人【以朝官及刺史以上或诸司使充】通判一人【以京朝官充太祖干徳初置统冶军州之政事得専达与长史均礼大藩或置两人户少事简有不置者正刺史以上州知州虽小处亦特置】使院牙执事并同前不知马端临考何以不载特附録于此
  辽南靣大蕃府官有知府事同知府事府判官
  辽史百官志止载黄龙兴中两府有之
  金诸府【谓非兼总管府事者其兼领总管府者已详都总管门】尹同知少尹各一人府判一人掌纪网众务分判吏户礼案事专掌通检推排簿籍推官一人掌同府判兵刑工案事又有知法一人
  元散府【其大路都总管府即京尹之职已详都总管门】达噜噶齐一人知府或府尹一人领劝农鄂啰与路同同知判官推官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
  所在有诸路及宣慰司行省者有直省部者有统州县者有不统州县者其制各有差等
  诸州【世祖中统五年并立州县未有差等至元三年定一万五千戸之上者为上州六千户之上者为中州六千户之下者为下州江南既平二十年又定其地五万户之上者为上州三万戸之上者为中州不及三万户者为下州于是升县为州者四十有四县户虽多附路府者不改】上州达噜噶齐尹同知判官中下州达噜噶齐知州同知判官兼捕盗之事防佐官上州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中州吏目提控案牍各一人下州吏目一人【或二人】
  诸军唯邉逺之地有之各统属县其设官如下州明顺天府府尹府丞治中各一人通判六人推官儒学教授训导各一人其属经歴司经歴知事照磨所照磨检校各一人所辖宛平大兴二县知县各一人县丞二人主簿无定员典史司狱司司狱都税司大使副使各一人宣课司【凡四正阳门外正阳门张家湾卢沟桥】税课司【凡二安定门外安定门】各大使税课分司【凡二崇文门徳胜门】各副使一人递军所批騐所各大使各一人
  府尹掌京府之政令宣化和人劝农问俗均贡赋节征徭谨祭祀阅实户口紏治豪强隠恤穷困疏理狱讼务知百姓之疾苦嵗立春迎春进春祭先农之神月朔望早朝奏老人坊厢听宣谕孟春孟冬率其僚属行乡饮酒礼凡勲戚家人文引毎三月一奏市易平其物价遇内官监征物料虽有印信揭帖必补牍靣奏若天子耕耤行三推礼则奉青箱播种于后礼毕率庶人终畆府丞贰京府兼领学校治中防理府事以佐尹丞通判分理粮储马政军匠薪炭河渠堤涂之事推官理刑名察属吏二县职掌如外县以近涖辇下故品秩特优
  顺天府即旧北平府洪武二年置北平行省九年改为北平布政司皆以北平为防府永乐初改为顺天府十年升为府尹设官如应天府【顺天府通判旧六人内一人管粮一人管马一人清军一人管匠一人管河一人管柴炭嘉靖八年革管河管柴炭二人万厯九年革清军管匠二人十一年复设一人兼管军匠】
  应天府府尹府丞治中各一人通判二人推官一人经歴知事照磨检校各一人
  洪武三年改应天府知府为府尹赐银印
  府知府一人同知通判无定员推官一人其属经歴司经歴知事照磨所照磨检校司狱司司狱各一人【所辖别见】知府掌一府之政宣风化平狱讼均赋役以教养百姓每三嵗察属吏之贤否上下其考以达于省上吏部凡朝贺吊祭视布政使司直府得专达凡诏赦例令勘劄至谨受之下所属奉行所属之政皆受约束于府剂量轻重而令之大者白于抚按布按议允乃行凡賔兴科贡提调学校修明祀典之事咸掌之若籍帐军匠驿递马牧盗贼仓库河渠沟防道路之事虽有专官皆总领而稽覈之同知通判分掌清军巡捕管粮治农水利屯田牧马等事无常职【各府所掌不同如延安延绥同知又兼牧民余不尽载】无定员【邉府同知有増至六七员者】推官理刑名賛计典【各府推官洪武三年始设】经歴照磨检校受发上下文移磨勘六房宗卷
  明初改诸路为府洪武六年分天下府三等粮二十万石以上为上府二十万石以下为中府十万石以下为下府七年减北方府州县官三百八人十三年选国子学生二十四人为府州县官六月罢各府照磨二十七年复置自宣徳三年弃交阯布政司计天下府凡一百五十有九
  州知州一人同知通判无定员【里不及三十而无属县裁同知判官有属县裁同知】其属吏目一人【所辖别见】
  知州掌一州之政凡州二有属州有直州属州视县直州视府而品秩则同同知判官俱视其州之事繁简以供厥职计天下州凡二百三十有四诸县官
  宋宁宗嘉定十二年诏两经作令满替者实歴九考有政声无过犯举员及格改官人特免再作知县许受签判彧干官以当知县履歴
  县丞【详马端临考】主簿【凡批销必亲书押不许用手记仍不许差出以防销注】尉【嘉定十三年诏极邉县尉获盗酬赏班改咸以二人为额】
  辽县官有令丞主簿尉
  辽史百官志曰五京诸州属县见地理志
  金赤县【谓大兴儿平】令一人掌养百姓按察所部宣导风化劝课农桑平理狱讼捕除盗贼禁止游惰兼管常平仓及通检推排簿籍总判县事丞一人掌贰县事主簿一人掌同县丞尉四人专巡捕盗贼余县置四尉者同此次赤县【又曰剧县】令丞主簿尉各一人诸县设官同
  凡县二万五千户以上为次赤为剧二万以上为次剧在诸京倚郭者曰京县自京县而下以万户以上为上三千户以上为中不满三千为下中县而下置丞以主簿与尉通领巡捕事下县则不置尉以主簿兼之
  金史百官志曰宣宗兴定元年行辟举县令法以六事考之一曰田野辟二曰户口増三曰赋役平四曰盗贼息五曰军民和六曰词讼简六事俱备为上等升职一等兼四事者为中等减二资歴其次为下等减一资歴否则为不称截罢而降之平常者依本格
  元诸县【至元三年合并江北州县六千户之上者为上县二千户之上者为中县不及二千户者为下县二十年又定江淮以南三万户之上者为上县一万户之上者为中县一万户之下者为下县】上县达噜噶齐尹丞簿尉各一人典史二人中县不置丞余悉如上县之制下县置官如中县民少事简之地则以簿兼尉后又别置尉尉主捕盗之事别有印典史一人宛平县达噜噶齐尹各一人丞主簿各三人尉一人典史三人
  大兴县达噜噶齐尹丞各一人主簿二人尉一人典史三人
  至元十一年置宛平治大都丽正门以西大兴治大都丽正门以东
  元史百官志宛大二县属管领诸路打捕鹰房总管府
  明县【大兴宛平二县已见前】知县县丞主簿各一人其属典史一人【所辖别见】
  知县掌一县之政凡赋役嵗防实征十年造黄册以丁产为差赋有金谷布帛及诸货物之赋役有力役雇役借债不时之役皆视天休咎地理丰耗人力贫富调剂而均节之嵗歉则请于府若省蠲减之凡养老祀神贡士读法表善良恤穷乏稽保甲严缉捕听狱讼皆躬亲厥职而勤慎焉若山海泽薮之产足以资国用者则按籍而致贡县丞主簿分掌粮马巡捕之事典史典文移出纳如无县丞或无主簿则分领丞簿职【县丞主簿添革不一若编户不及二十里者并裁】
  吴元年定县三等粮十万石以下为上县六万石以下为中县三万石以下为下县凡新授郡县官给道里费洪武元年徴天下贤才为府州县职敕命厚赐以励其亷耻又勅谕之至于再三十七年定府州县条例八事颁示天下永为遵守是时天下府州县官亷能正直者必遣行人赍勅往劳増秩赐金仁宣之际犹然英宪而下日罕自后益重内轻外此风絶矣计天下县凡一千一百七十有一
  诸学校官
  辽南面五经学官博士助教各一人
  道宗清宁五年诏设学养士颁经及传疏置官如上百官志上京中京学俱别有国子监南京学亦曰南京太学太宗置东西京则苐曰学而已
  大蕃府学【黄龙兴中两府各有学】各州学【或属观察使或属团练使或属防御使或属州刺史】各县学皆有博士助教
  金诸府教授一人
  诸节镇州教授一人
  诸防御州州教授一人
  元儒学提举司【各处行省所署之地皆置一司】统诸路府州县学校祭祀教养钱粮之事及考校呈进著述文字毎司提举副提举吏目各一人
  又防古提举学校官提举同提举各一人至元十八年置惟江浙湖广江西三省行之余省不置
  大都路提举学校所提举一人教授学正各二人学録一人
  左都威卫使司教授二人【仁宗延祐二年置】
  右都威卫使司儒学教授一人【延祐二年置】防古教授一人【四年増】
  右钦察卫儒学教授一人【武宗至大四年置】防古教授一人【延祐四年置】
  左钦察卫教官儒学教授一人
  龙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教官二防古字教授一人儒学教授一人
  诸路学校官路设教授学正学録各一人散府及上中州教授一人下州学正一人县教谕一人书院山长一人
  【臣】等谨按元史选举志谓世祖中统二年始命置诸路学校官凡师儒之命于朝廷者曰教授命于礼部及行省及宣慰司者曰学正学録教谕山长而百官志失载今补之
  明儒学府教授一人训导四人州学正一人训导三人县教谕一人训导二人
  教授学正教谕掌教训所属生员训导佐之凡生员廪膳増广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附学生无定数儒学官月课士子之艺业而奬励之凡学政遵卧碑咸听于提学宪臣提调府听于府州听于州县听于县其殿最视乡举之有无多寡
  明初置儒学提举司洪武二年诏天下府州县皆立学三十一年诏天下学官改授旁郡州县正统元年始设提督学校官有都司儒学【洪武十七年置辽东始】行都司儒学【洪武二十三年置北平始】卫儒学【洪武十七年置岷州卫二十三年置大寜等卫始】以教武臣子弟俱设教授一人训导二人河东又设都转运司儒学制如府其后宣慰安抚等土官俱设儒学
  武学京卫武学教授训导各一人卫武学教授一人训导二人或一人掌教京卫各卫防官及应袭舎人与武生以待科举武举防举而听于兵部其无武学者凡诸武生则儒学
  建文四年始置京卫武学设教授一人启忠等十斋各训导二人永乐中罢正统六年复设后渐置各卫武学设官如儒学之制
  巡检
  宋都巡检使有都巡检巡检州县巡检等官
  南渡后分置【余详马端临考】
  辽北靣邉防官西南靣巡检司官有巡检同巡检西北路亦有巡检司
  南靣邉防官有巡检使司官有使
  景宗保宁中见耶律和卓为巡检司
  金中都都巡检司
  东北一人通州置司分管大兴漷隂昌平通顺蓟盈州界盗贼事西南一人良乡县置司分管良乡宛平安次永清县并涿易州界盗贼事
  诸州都巡检使副都巡检使各一人
  右宿泗唐邓蔡亳陈颍德华河陇泰等州并西北路依此置余不加使字
  散巡检【内泗州以管勾排岸兼之】皆设副巡检一人为之佐
  右地险要处置司【唐邓宿泗颍夀蔡等州及縁邉二十五处置大定二十二年广寜府大斧山置巡检司章宗明昌五年升蔡州刘辉村置巡检】
  【臣】等谨按宣宗纪元光二年八月遣官分行蔡息陈亳唐邓裕诸州凡民丁相聚立砦避兵与各处检相依者五千户以上置砦长一人万户增副一人仍先迁一官能安民弭盗劝农者论功注授乃一时所特设也
  元大都东闗厢巡检司掌巡捕盗贼奸宄之事巡检三人
  至元二十一年置西北南闗厢巡检司设置并同又有香河等处巡检司【详尚供总管府内】
  诸巡检司巡检一人
  明巡检司主缉捕盗贼盘诘奸伪凡在外各府州县闗津要害处俱设巡检副巡检俾率徭役弓兵警备不虞洪武二年以广西地接猺獞始于闗隘冲要之处设巡检司以警奸盗后遂増置各处十三年二月特赐勅谕之寻改为杂职
  明史职官志曰巡检设官各府州县有无多寡不同
  镇戍闗市官
  宋置镇砦官
  诸镇置于管下人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砦置于险扼控御去处设砦官招收士军阅习武艺以防盗贼
  以上所载与马端临考所载镇戍闗市官正同而此较详焉故録之
  金诸知镇知城知堡知寨
  潼闗闗使兼讥察官掌闗禁讥察奸伪及管钥启闭副讥察掌任使之事
  居庸紫荆通防防安四闗及他闗皆设使
  大庆闗管勾河桥官兼讥察事一人掌解系浮桥济渡舟楫巡视河道修完埽岸兼率埽兵四时功役裁植榆柳预备物料讥察奸伪等事同管勾一人
  【臣】等谨按百官志又有九鼎大阳津渡惟置讥察官一人孟津渡讥察一人掌讥察奸伪副讥察一人又有管勾泗州兼排岸巡检【互见巡检门】附録于此
  提举讥察使副使【陜西一人河南一人】
  南迁后陜西置于秦州河南置于唐邓息夀泗五州又有沿淮讥察使
  【臣】等谨按哀宗纪天兴二年六月帝入蔡州八月设四隅讥察官亦一时特设耳
  提举秦蓝两闗提举同提举又有提举三门集津南北岸
  俱南迁后置
  市令司掌平物价度量权衡之违式百货之估直惟中都置令一人【南迁后以左右警使兼】丞一人
  元各处托克托和斯掌辨使臣奸伪正副各一人明驿丞典邮传迎送之事凡舟车夫马廪糗庖馔禂帐视使客之品秩仆夫之多寡而谨供应之支直于府若州县而籍其出入
  各府州县有无多寡不同
  部族属国官
  【臣】等谨按马端临考不列部族属国官今考辽史云古者天子巡守方岳五服之君各述其职辽之部族官似之则此官之系于辽者綦重也金亦有部族官具如左
  辽北靣约尼九帐大常衮司掌约尼可汗九世宫分之事有大常衮【亦曰】约尼太师太保太尉司徒司空侍中【一作世烛太宗会同元年置】又有敞史知事
  太祖受位于约尼以九帐【温汗苏尔威汗和拉汗汗苏克汗森济汗兆古汗伊兰汗巴拉汗□陶津汗凡九世】居皇族一帐之上设常衮司以奉之有司不与焉
  又约尼帐节度司【详节度使司门】约尼乣详衮司官有约尼乣详衮都监将军小将军又约尼尅官名未详【臣】等谨按百官志谓太祖有帝王之度者三代约尼氏尊九帐于御营之上【辽俗东向而尚左御营东向约尼九帐南向故云】一也灭渤海国存其族帐亚于约尼二也并奚王之众抚其帐部拟于国族三也又谓凡十二宫五京皆太祖以来征讨所得非受之于约尼而待先世之厚有如此
  渤海帐司官制未详有渤海宰相太保塔玛近侍详衮司
  奚王府伊实王府
  并见部族官
  部族官
  大部族有大王【本名额尔竒木】左右宰相太师太保太尉司徒【本名特哩衮】节度使司【详节度使门】详衮司有详衮都监将军小将军里【县也】有里额尔竒木里玛尔布【亦曰马歩本名里达尔罕】里伊埒穆尔【乡也】有衮【本曰穆特布】小部族有司徒府司徒司空又节度使司【见节度使门】详衮司又里有令衮玛尔布伊埒穆尔有衮五院部【即北大王院】有知五院事六院部【即南大王院】有知六院事伊实部【郎伊实王府】有伊实府都右棱节度使司奚六部【即奚王府】有二详衮二宰相又有托里太尉有奚六部汉军详衮有奚伊喇详衮有先离达兰官
  【臣】等谨按以上四大王府乃所为大部族也若以下诸部凡五十具如左
  又有丕勒部卓特部威部聂哷部图噜卜部图吉部图噜卜室韦部纳喇诺观部徳哷勒逹勒逹部伊实阿尔威部卓特阿尔威部丕勒达噜噶部乌尔古聂哷部图噜部萨拉噶部珠部诺延昭部鄂博库部特哩特黙部刷部哈凖部约啰部伯特部绰里特部敖拉部南尅部北尅部乌延突厥部阿雅突厥部纳喇永安部阿雅女直部伊徳女直部额图珲乌古部达鲁特廸里部室韦部珠展达噜噶部黙古斯部吉达部北廸里部鼐竒特唐古部北唐古部南唐古部和拉唐古部河西部色克图部巴尔斯布古徳部塔玛布古徳部五国部
  【臣】等谨按辽史营卫志太祖析九帐三房之族更列二十部则自图噜部以上十四部并四大王府及巴哩伊实已二国舅帐是也圣宗分置十有八即五国部以上三十四部是也并旧为五十四部而百官志所载则以约啰伯特绰里特敖拉南尅北尅六部列于纳喇部之次又多一托辉部其室韦部则分大黄小黄二志之不同如此今从营卫志纂辑
  属国属部官
  其制官大者拟王封小者准部使仍命其酋长与契丹人区别而用考其可知者具如左
  属国有大王于越左右相特哩衮【亦曰司徒】太师太保司空【本名达林】诸部节度使司有使副使诸国详衮司有详衮都监将军小将军
  【臣】等谨按百官志大部职名并同属国诸部职名并同部族其以诸国称者则曰王府大王府单于府郡王西平王府凡七十有八以大部称者皆曰大王府凡八以诸部称者但曰部凡六十有一云
  金诸部族节度使【详节度使门】
  诸乣详衮掌守戍邉堡余同穆昆有详衮一人百官志曰皇统八年六月设本班左右详衮黙济格一人掌贰详衮
  诸额尔竒木司分掌部族村寨事有额尔竒木一人诸图哩掌部落词讼访察违背等事有图哩一人僧道官
  【臣】等谨按马端临考无所谓僧道官考宋史僧志言等道贺兰栖真等见方伎传非官也职官志有云旧制五岳四渎东海南海诸庙各置令丞庙之政令多统于本县命京朝知县者称管勾庙事或以令録老耄不治者为庙令判司簿尉为庙簿掌葺治修餙之事【凡以财施于庙者籍其名数而掌之】似近于今神乐观之提防知观然非僧道也辽史内并不见有释道其可见者惟契丹国志四月初八为佛诞日僧尼道士行城为乐而已金史礼部内附载凡僧尼道士女冠三年一试所差之官有僧官二人道官一人亦不详僧道官之制度员数也若元史释老传则僧八思巴等尊为帝师道张宗演等尊为天师而设官之制亦未详考百官志其有僧俗并用者已见于宣政院门惟文宗纪有广教总管府具列于左
  元文宗至顺二年二月立广教总管府以掌僧尼之政总官则僧为之
  府凡十六所【一京畿山后道一河东山右道一辽东山北道一河南荆北道一两淮江北道一湖北湖南道一浙西江东道一浙东福建道一江西广东道一广西两海道一燕南诸路一山东诸路一陜西诸路一甘肃诸路一四川诸路一云南诸路】设达噜噶齐总管同知府事判官各一人宣政院选流内官拟注以闻惟总管则以僧为之
  【臣】等谨按百官志顺帝元统二年革罢广教总管府一十六处别置行宣政院于杭州则亦不逾两年而遂废矣
  明僧道録司掌天下僧道在外府州县有僧纲道纪等司分掌其事俱选精通经典戒行端洁者为之
  僧録司左右善世阐教讲经觉义各二人道録司左右正一演法至灵元义各二人府僧纲司都纲副都纲各一人州僧正司僧正一人县僧防司僧防一人府道纪司都纪副都纪各一人州道正司道正一人县道防司道会一人
  洪武元年立善世元教二院四年革五年给僧道度牒十五年始置官如上僧凡三等曰禅曰讲曰教道凡二等曰全真曰正一礼部二十四年清理释道二教限僧三年一度给牒凡各府州县寺观但存寛大者一所并居之凡僧道府不得过四十人州三十人县二十人民年非四十以上女年非五十以上者不得出家二十八年令天下僧道赴京考试给牒不通经典者黜之其后释氏有法王佛子大国师等封号道士有大真人髙士等封号赐银印蟒玉加太常卿礼部尚书及宫保衔至有封伯爵者皆一时宠幸非制也
  神乐观掌乐舞以备大祀天地神祗及宗庙社稷之祭太常寺与道録司无统属有提防知观各一人洪武十一年建神乐观于郊祀坛西设官如上嘉靖中革知观
  又龙虎山正一真人一人【洪武元年张正常入朝去其天师之号封为真人世袭隆庆间革真人止称提防万厯初复之】法官賛教掌书各二人阁皁山三茅山各灵官一人太和山提防一人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六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六十二
  职官考
  【臣】等谨按马端临考自公孤以及镇戍闗市等官后即继以散官大率古者不任以事则置之散而后世以职为实以散为号岳氏愧郯録既详言之矣今考宋史南渡少所改革而辽史则无可考者若金元明则直以阶为散具列于左
  文散官
  金文散官四十二阶
  从一品上曰开府仪同三司中曰仪同三司中次曰特进下曰崇进正二品上曰金紫光禄大夫下曰银青荣禄大夫从二品上曰光禄大夫下曰荣禄大夫正三品上曰资徳大夫中曰资政大夫下曰资善大夫从三品上曰正奉大夫中曰通奉大夫下曰中奉大夫正四品上曰正议大夫中曰通议大夫下曰嘉议大夫从四品上曰太中大夫中曰中大夫下曰少中大夫正五品上曰中议大夫中曰中宪大夫下曰中顺大夫从五品上曰朝请大夫中曰朝散大夫下曰朝列大夫【旧口奉徳大夫海陵天德二年更】正六品上曰奉政大夫下曰奉议大夫从六品上曰奉直大夫下曰奉训大夫正七品上曰承徳郎下曰承直郎从七品上曰承务郎下曰儒林郎正八品上曰文林郎下曰承事郎从八品上曰征事郎下曰从仕郎正九品上曰登仕郎下曰将仕郎从九品上曰登仕佐郎下曰将仕佐郎【此二阶世宗大定十四年创增】
  【臣】等谨按马端临考载文散官特进下无崇进大夫阶内无荣禄资徳资政资善少中嘉议奉议奉训等名而金有之则皆其所增置者也若前此有中散而无中议中宪中顺且中奉在中大夫之下金乃列于前奉直在中散之后朝请之前金乃列于奉议下则皆其所添改者也郎阶内前此有朝议朝请朝散朝奉承议奉议通直宣教宣议征事给事承奉从事从政修职廸功等名金乃无之前此无承徳承直承务承事从仕登仕将仕等名金乃有之则皆其所更定者也又百官内有正一品而官阶自从一始亦与前后代异
  元文散官四十二阶
  正一品曰开府仪同三司仪同三司特进崇进金紫光禄大夫银青荣禄大夫从一品曰光禄大夫荣禄大夫正二品曰资徳大夫资政大夫资善大夫从二品曰通奉大夫正奉大夫中奉大夫正三品曰正议大夫通议大夫嘉议大夫从三品曰太中大夫中大夫亚中大夫【旧曰少中仁宗延祐时改亚中】正四品曰中议大夫中宪大夫中顺大夫从四品曰朝请大夫朝散大夫朝列大夫正五品曰朝政大夫奉议大夫从五品曰奉直大夫奉训大夫正六品曰承徳郎承直郎从六品曰儒林郎承务郎正七品曰文林郎承事郎从七品曰徴事郎从事郎正八品曰登仕郎将仕郎从八品曰登仕佐郎将仕佐郎
  元史百官志曰右四十二阶自一品至五品为宣授六品至九品为勅授勅授则中书署牒宣授则以制命之一品至九品者服紫六品至七品者服绯八品至九品者服緑武官以下皆如之其官常对品惟九品无散官则但举其职而已武官杂职皆如之
  【臣】等谨按元制大约与金同所不同者元以一品分正从乃金之正从二品而正二品至从八品即金之正三品至从九品特自八品而止耳
  明文散官四十四阶
  正一品曰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从一品曰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正二品曰初授资善大夫升授资政大夫加授资徳大夫从二品曰初授中奉大夫升授通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正三品曰初授嘉议大夫升授通议大夫加授正议大夫从三品曰初授亚中大夫升授中大夫加授太中大夫正四品曰初授中顺大夫升授中宪大夫加授中议大夫从四品曰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议大夫加授朝议大夫正五品曰初授奉议大夫升授奉政大夫从五品曰初授奉训大夫升授奉直大夫正六品曰初授承直郎升授承徳郎从六品曰初授承务郎升授儒林郎【儒出身】宣徳郎【吏才干出身】正七品曰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儒出身】宣义郎【吏才干出身】从七品曰初授从仕郎升授徴仕郎正八品曰初授廸功郎升授修职郎从八品曰初授廸功佐郎升授修职佐郎正九品曰初授将仕郎升授登仕郎从九品曰初授将仕佐郎升授登仕佐郎
  明防典曰自荣禄大夫至将仕佐郎凡九等十八级所除官员合得散官照依定制奏闻给授及选部付到在京各衙门实授官员及考功考过试职一年堪用并三年称职者合得初授升授散官具奏行移该衙门转行给授
  又曰凡白身人入仕并杂职人等初入流者与对品初授散官任内歴俸三年初考称职与升授散官又歴俸三年再考功迹显著方与加授散官若考覈平常者止与初授其任内未经初考迁调改除者仍照见授职事与初授散官已经初考合得升授迁调改除仍系本等品级者照见授职事与升授散官若升等者止与对品初授或有已经升授未经再考迁调改除仍系本等品级者照见授职事与升授散官已经再考合得加授迁调改除仍系本等品级者与加授散官若升等者止与对品初授其有先曽歴任二品三品等职今次降用若系有罪及阘茸不称职贬降者照依见授职事与初授散官若量才任使不系贬降但今授职事比与原授降等其原授散官诰勅仍旧者亦照见授职事与对品初授散官俱于三年之后照例升授其加赠一节考騐本人生前功迹合得加授者照例给与
  武散官
  金武散官凡仕至从二品以上至从一品者皆用文资自正三品而下阶与文资异
  正三品上曰龙虎卫上将军中曰金吾卫上将军下曰骠骑卫上将军从三品上曰奉国上将军中曰辅国上将军下曰镇国上将军正四品上曰昭武上将军中曰昭毅大将军下曰昭勇大将军从四品上曰安逺大将军中曰定逺大将军下曰懐逺大将军正五品上曰广威将军中曰宣威将军下曰明威将军从五品上曰信武将军中曰显武将军下曰宣武将军正六品上曰武节将军下曰武徳将军从六品上曰武义将军下曰武畧将军正七品上曰承信校尉下曰昭信校尉从七品上曰忠武校尉下曰忠显校尉正八品上曰忠勇校尉下曰忠翊校尉从八品上曰修武校尉下曰敦武校尉正九品上曰保义校尉下曰进义校尉从九品上曰保义副尉下曰进义副尉【此二阶大定十四年创増】
  王圻曰武散官与旧制甚异金所剏也
  元武散官三十四阶
  正二品曰龙虎卫上将军金吾卫上将军骠骑卫上将军从二品曰辅国上将军镇国上将军奉国上将军正三品曰昭武大将军昭勇大将军昭毅大将军从三品曰安逺大将军定逺大将军懐逺大将军正四品曰广威将军宣威将军明威将军从四品曰信武将军显武将军宣武将军正五品曰武节将军武徳将军从五品曰武义将军武畧将军正六品曰承信校尉昭信校尉从六品曰忠武校尉忠显校尉正七品曰忠勇校尉忠翊校尉从六品曰修武校尉敦武校尉正八品曰保义校尉进义校尉从八品曰保义副尉进义副尉
  百官志曰右三十四阶自龙虎卫上将军至进义副尉由正二品至从八品其除授具前
  【臣】等谨案元之官阶不应无正从一品殆亦从金之用文资耳此史之疎也
  明武散官正从一品皆同文资自正二品至从六品二十六阶与文资同
  正二品曰初授骠骑将军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从二品曰初授镇国将军升授定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正三品曰初授昭勇将军升授昭毅将军加授昭武将军从三品曰初授懐逺将军升授定逺将军加授安逺将军正四品曰初授明威将军升授宣威将军加授广威将军从四品曰初授宣武将军升授显武将军加授信武将军正五品曰初授武徳将军升授武节将军从五品曰初授武畧将军升授武毅将军正六品曰初授昭信校尉升授承信校尉从六品曰初授忠显校尉升授忠武校尉
  司天散官
  金旧制司天翰林官自从七品而下止五阶至熙宗天眷中定制自从四品而下立为二十五阶
  从四品上曰钦象大夫中曰正仪大夫下曰钦授大夫正五品上曰灵宪大夫中曰明时大夫下曰颁朔大夫从五品上曰云纪大夫中曰协纪大夫下曰保章大夫正六品上曰纪和大夫下曰司元大夫从六品上曰探赜郎下曰授时郎正七品上曰究微郎下曰灵台郎从七品上曰明纬郎下曰候仪郎正八品上曰推防郎下曰司正郎从八品上曰校景郎下曰平秩郎正九品上曰正纪郎下曰挈壶郎从九品上曰司厯郎下曰司辰郎
  元制司天散官一十四阶
  从三品曰钦象大夫正四品曰明时大夫颁朔大夫从四品曰保章大夫正五品曰司元大夫从五品曰授时郎正六品曰灵台郎从六品曰候仪郎正七品曰司正郎从七品曰平秩郎正八品曰正纪郎挈壶郎从八品曰司厯郎司辰郎
  百官志曰右一十四阶自钦象至司辰由从三品至从八品其除授具前
  王圻曰司天散官从三品内元亦有正仪大夫史不载此阶见于陶宗仪辍耕録
  【臣】等谨按明史职官志不载司天散官惟官则有钦天监监正等详官品门
  医散官
  金太医旧自从六品而下止七阶天眷制自从四品而下立为二十五阶
  从四品上曰保冝大夫中曰保康大夫下曰保平大夫正五品上曰保颐大夫中曰保安大夫下曰保和大夫从五品上曰保善大夫中曰保嘉大夫下曰保顺大夫正六品上曰保合大夫中曰保冲大夫从六品上曰保愈郎下曰保全郎正七品上曰成正郎下曰成安郎从七品上曰成顺郎下曰成和郎正八品上曰成愈郎下曰成全郎从八品上曰医全郎下曰医正郎【王圻曰宋置翰林医正金改医正郎】正九品上曰医效郎下曰医候郎从九品上曰医痊郎下曰医愈郎
  元制太医散官一十五阶
  从三品曰保宜大夫保康大夫正四品曰保安大夫保和大夫从四品曰保顺大夫正五品曰保冲大夫从五品曰保全郎正六品曰成安郎从六品曰成和郎正七品曰成全郎从七品曰医正郎正八品曰医效郎医候郎从八品曰医痊郎医愈郎
  百官志曰右一十五阶自保冝至医愈亦由从三品至从八品其除授具前
  【臣】等谨按明史职官志不载医散官惟官则有太医院院使等详官品门
  又按马端临考文武散官后于宋则载宦者官名凡十有二阶谓唐宦者所厯散阶与文官同祖宗立法不以内侍溷清流故自有阶官王圻续通考如之亦载金元内侍阶【臣】等前进续通典官品内列宦官衔秩仰防
  圣训以中官给事宫闱本非班聨有职掌命官可比其
  品秩自不宜与朝士齿已凛遵
  指示槩从删汰今续通考亦如其例存内侍省门以偹稽考以昭鉴戒而阶秩则尽削之俾阉寺微贱不得滥厠于缙绅云
  教坊散官
  古无其官故马端临考不载
  金教坊旧用武散官大定二十九年以为不称乃创定二十五阶章宗明昌三年自从四品以下更立为二十五阶
  从四品上曰云韶大夫中曰仙韶大夫下曰成韶大夫正五品上曰章徳大夫中曰长宁大夫下曰徳和大夫从五品上曰景云大夫中曰云和大夫下曰协律大夫正六品上曰庆喜大夫中曰嘉成大夫从六品上曰肃和郎下曰纯和郎正七品上曰舒和郎下曰调音郎从七品上曰比音郎下曰司乐郎正八品上曰典乐郎下曰协乐郎从八品上曰掌乐郎下曰和乐郎正九品上曰司音郎下曰司律郎从九品上曰和声郎下曰和节郎
  元制教坊散官一十五阶
  从三品曰云韶大夫仙韶大夫正四品曰长宁大夫徳和大夫从四品曰协律大夫正五品曰嘉成大夫从五品曰纯和郎正六品曰调音郎从六品曰司乐郎正七品曰协乐郎从七品曰和乐郎正八品曰司音郎司律郎从八品曰和声郎和节郎
  百官志曰右一十五阶自云韶至和节由从三品至从八品其除授具前
  【臣】等谨按明史职官志有教坊司无教坊散官之名
  勲官
  金制勲一十二阶
  上柱国【正二品】  柱国【从二品】  上防军【正三品】防军【从三品】   上轻车都尉【正四品】轻车都尉【从四品】上骑都尉【正五品】 骑都尉【从五品】 骁骑尉【正六品】飞骑尉【从六品】  云骑尉【正七品】 武骑尉【从七品】
  元制勲一十阶
  上柱国【正一品】  柱国【从一品】   上防军【正二品】防军【从二品】   上轻车都尉【正三品】轻车都尉【从三品】上骑都尉【正四品】 骑都尉【从四品】  骁骑尉【正五品】飞骑尉【从五品】
  明制文勲一十阶
  左右柱国【正一品】 柱国【从一品】  正治上乡【正二品】正治乡【从二品】  资治尹【正三品】 资治少尹【从三品】賛治尹【正四品】  賛治少尹【从四品】修正庻尹【正五品】协正庻尹【从五品】
  武勲一十二阶
  左右柱国【正一品】 柱国【从一品】  上防军【正二品】防军【从二品】   上轻车都尉【正三品】轻车都尉【从三品】上骑都尉【正四品】 骑都尉【从四品】  骁骑尉【正六品】飞骑尉【从五品】  云骑尉【正六品】  武骑尉【从六品】明防都曰凡文武官应合授勲者照散官定拟奏闻给授
  功臣
  【臣】等谨按马端临考勲官后载功臣谓加功臣封号有推忠翊戴诸字始于唐徳宗迄于宋中兴后辽百官志无可考封爵虽偶见于史而品秩不详金则有封爵七元则有爵八等明则爵与号俱有之
  辽制封爵惟国王郡王国公三等率以水栁城混同兰陵国名则屡进屡改有加至二国者
  其初宗室与勲戚无异道宗太康五年十一月诏惟王子封一字王余并削降其爵号大约采唐宋之制
  金制封爵
  正从一品曰郡王曰国公正从二品曰郡公正从三品曰郡侯正从四品曰郡伯【旧曰县伯章宗承安二年】正五品曰县子从五品曰县男
  【臣】等谨按王圻续通考勲官后载爵秩而云辽金俱无考误也考续简録赵天麟防金之官制自宗王及国王郡王公以下为爵右七等外尚有封一字王及国王者【互详各门】
  凡封王大国号二十曰恒【旧为辽明昌二年以汉辽唐宋梁秦殷楚之类皆昔有天下者之号不宜封臣下遂皆改之】邵【旧为梁】汴【旧为宋】镐【旧为秦】并【旧为汉】益【旧为汉】彭【旧为齐】赵越谯【旧为殷】郢【旧为楚】鲁冀豫绛【旧为唐】兖鄂【旧为吴】防【旧为蜀】宛【旧为陈】曹次国三十曰泾【旧为隋】郑卫韩潞豳沈岐代泽徐滕薛纪升【旧为原】邢翼丰毕邓郓霍蔡瀛【按金格葛当在此】沂荆荣英夀温小国三十濮遂【旧曰济】道定景【后改为邹】申崇宿昔邺莒郜舒淄郕莱【旧为宋以避讳改】郧郯向管【旧曰郇宣宗兴定元年改】宻胙任载巩蒋【士民须知云旧为葛】萧莘芮封王之郡号十金源广平平原南阳常山太原平阳东平安定延安凡白号之姓完顔温特赫尔佳图们布萨珠格伊埒图沃哷旺扎卜阿布哈珠噜辉特辉罕辉罗彻木衮赛宻哷乌克逊舒尔都卓特乌蘓占博提斯博尔济克乌实拉舒古蘓珠尔罕光嘉喇皆封金源郡费摩图克坦温都乌凌阿阿克占赫舍哩纳喇富珠哩珠勒根纳哈塔实嘉布希卦勒察阿达尼玛兰穆延纳哈塔乌蘓乌绅拜格温都逊诺延色赫哩乌色哈萨喇纳顔阿里巴尔坦尼沙富色里皆封广平郡乌库哩乌雅钮祜禄通吉洪果延扎博和哩必喇斡哩都克达尼玛哈托罗特赫舒沙达喇阿蘓萨察卓多穆纳木都鲁雅蘓贝额蘓哩爱绅纳克古勒珲斡色索欢呼雅皆封陇西郡黒号之姓唐古【旧书作同古】富察珠嘉防古伯苏钮祜禄鄂屯钖黙珠格爱满都克塔哩摩年伊年托诺苏伯林皆封彭城郡今从百官志补载之
  元制爵八等
  正一品曰王从一品曰郡王正二品曰国公从二品曰郡公正从三品曰郡侯正从四品曰郡伯正五品曰县子从五品曰县男
  百官志曰右勲爵若上柱国郡王国公时有除拜者余则止于封赠用之
  明封功臣爵五等
  初封功臣因前代之制爵有五等曰公侯伯子男后子男革不封其有功封公侯伯者皆给诰劵或世袭或不世袭各因其功之髙下为等
  明防典曰洪武十三年奏定公候封号曰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某公某侯食禄若干石世袭者曰世袭某公某侯食禄若干石追封者曰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某将军某公某侯追封某王某公谥某【功臣殁后加封公追封为王侯追封为公】
  检校官
  【臣】等谨按马端临考功臣后载检校官考辽金元明四史百官志皆无之

  钦定续文献通考巻六十二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六十三
  职官考
  禄秩
  【臣】等谨按马端临考禄秩自周至宋详矣考辽史百官志不及禄秩其见于帝纪者圣宗开泰三年二月诏増枢密使以下月俸若其为数则不可考矣
  金熙宗天眷定制凡食邑同散官入衔
  封王者万户【实封一千戸】郡王五千户【实封五百戸】国公三千户【实封三百戸】郡公二千户【实封二百戸】郡侯一千户【实封一百户】郡伯七百户县子五百户县男三百户【皆无实封】
  宫闱嵗给
  太后太妃宫每嵗各给钱二千万防二百叚绢千疋绵五千两诸妃嵗给钱千万防百段绢三百疋绵三千两嫔以下钱五百万防五十段绢二百疋绵二千两海陵贞元元年妃嫔婕妤美人及供膳女侍并仙韶长春院供应人等嵗给钱帛各有差
  凡内职宣宗贞祐之制正一品嵗钱八千贯币百段绢五百疋绵五千两正二品嵗钱六千贯币八十段绢三百疋绵四千两正三品嵗钱五千贯币六十段绢二百疋绵三千两正四品嵗钱四千贯币四十段绢一百五十疋绵二千两正五品尚宫夫人嵗钱二千贯币二十段绢一百疋绵千两尚宫左右夫人至宫正夫人钱一千五百贯币十九段绢九十疋绵九百两宝华夫人以下至资明夫人钱千贯币十八段绢八十疋绵八百两【有大小令人大小承御大小近侍俸各异】正六品尚仪御侍以下钱五百贯币十六段绢五十疋绵二百两正七品司正御侍以下钱四百贯币十四段绢十四疋绵一百五十两正八品典仪御侍以下钱三百贯币十二段绢三十疋绵百两正九品掌仪御侍以下钱二百五十贯币十段绢二十六疋绵百两【臣】等谨按马端临考祗载内外官俸给而宫开缺焉今既列宫人女官职于前故亦从金史百官志补详之
  百官俸给
  正一品三师钱粟三百贯石麴米麦各五十称石春衣罗五十疋秋衣绫五十疋春秋绢各二百疋绵千两三公钱粟二百五十贯石麴米麦各四十称石春衣罗四十疋秋衣绫四十疋春秋绢各一百五十疋绵七百两亲王尚书令钱粟二百二十贯石麴米麦各三十五称石春衣罗三十五疋秋衣绫三十五疋春秋绢各一百二十疋绵六百两
  百官志曰皇统二年定制皇兄弟及子封一字王者为亲王给二品俸余宗室封一字王者以三品俸给之天徳二年以三师宰臣以下有以一官而兼数职者及有亲王食其禄而复领他事者前此并给以俸今宜从一髙其兼职之俸并不重给至大定二十六年诏有一官而兼数职其兼职得罪亦不得免而无廪给可乎遂以职务烦简定为分数给兼职之俸【按金之职官独有一髙之称舆服志云皆从一髙对下而言也】
  从一品左右丞相都元帅枢密使郡王开府仪同钱粟二百贯石麴米麦各三十称石春秋衣绫罗各三十疋绢各一百疋绵五百两平章政事钱粟一百九十贯石麴米麦各二十八称石春秋罗绫各二十五疋绢各九十五疋绵四百五十两大宗正钱粟一百八十贯石麴米麦各二十五称石罗绫同上绢各九十疋绵四百两
  正二品东宫三师副元帅左右丞钱粟一百五十贯石麴米麦各二十二称石春秋罗绫各二十二疋绢各八十疋绵三百五十两
  从二品钱粟一百四十贯石麴米麦各二十称石春秋罗绫各二十疋绢各七十五疋绵三百两同判大宗正钱粟一百二十贯石麴米麦各十八称石春秋罗绫各十八疋绢各七十疋绵二百五十两
  正三品钱粟七十贯石麴米麦各十六称石春秋罗绫各十二疋绢各五十五疋绵二百两外官钱粟一百贯石麴米麦各十五称石绢各四十疋绵二百两统军使招讨使副使钱粟八十贯石麴米麦各十三称石绢各三十五疋绵一百六十两都运府尹钱粟七十贯石麴米麦各十二称石绢各三十疋绵一百四十两
  从三品钱粟六十贯石麴米麦各十四称石春秋罗绫各十疋绢各五十疋绵一百八十两外官钱粟六十贯石麴米麦各十称石绢各二十五疋绵一百二十两
  金史帝纪熙宗天眷三年七月诏文武官五品以上致仕给俸禄之半三品者给全俸皇统元年二月诏诸官职俱至三品而致仕者俸禄傔人各给其半世宗大定十一年正月诏职官年七十以上致仕者不拘官品并给俸禄之半二十五年十一月制増留守统军总管招讨都转运府尹转运节度使月俸二十六年七月诏给内外职官兼职俸钱
  正四品钱粟四十五贯石麴米麦各十二称石春秋罗绫各八疋绢各四十疋绵一百五十两外官钱粟四十五贯石副统军钱粟五十贯石绢各二十二疋绵八十两余同下麴米麦各八称石绢各二十疋绵七十两许带酒三十瓶盐三石
  从四品钱粟四十贯石麴米麦各十称石春秋罗绫各六疋绢各三十疋绵一百三十两外官钱粟四十贯石麴米麦各七称石绢各十八疋绵六十两明安【千夫长也】钱粟四十八贯石余皆无乌尔固使【牧圉之官也】同百官志曰大定二十年诏明安穆昆俸给令运司折支银绢省臣议若估粟折支各路运司储积多寡不均宜令依旧支请牛头税粟如遇凶年尽贷与民其俸则于钱多路府支放钱少则支银绢亦未晚也从之
  正五品钱粟三十五贯石麴米麦各八称石春秋罗绫各五疋绢各二十五疋绵一百两外官刺史知军盐使钱粟三十五贯石麴米麦各六称石绢各十七疋绵五十五两余官钱粟三十贯石麴米麦同上绢各十六疋绵五十两
  从五品钱粟三十贯石麴米麦各六称石春秋罗绫各五疋绢各二十疋绵八十两外官钱粟二十五贯石麴米麦各四称石绢各十疋绵四十两穆昆【百夫长也】钱粟二十贯石余皆无
  正六品钱粟二十五贯石麦五石绢各十七疋绵七十两外官与从六品皆钱粟二十贯石麴米麦三称石绢各八疋绵三十两
  从六品钱粟二十二贯石麦五石绢各十五疋绵六十两乌尔固副使同
  正七品钱粟二十二贯石麦四石绢各一十二疋绵五十五两外官诸同知州军都转运判诸府推官诸节度判诸观察判诸京县令诸剧县令提举南京京城规措渠河官诸都巡检诸酒麴监税副诸正将钱粟一十八贯石麴米麦各二称石绢各七疋绵二十五两诸司属令诸府军都指挥俸同上潼闗使钱粟一十八贯石麴米麦各一称石绢六疋绵三十两从七品钱粟一十七贯石麦四石绢各一十疋绵五十两外统军司知事钱粟一十七贯石麦四石绢各一十疋绵五十两诸镇军都指挥使钱粟一十八贯石麴米麦各二称石绢各七疋绵二十五两诸招讨司勘事官诸县令诸警巡副京兆府竹监管勾五品盐使司判诸部图哩同提举上京皇城司同提举南京京城所黄河都巡河官诸河税塲使钱粟一十七贯石麴米麦各二称石绢各七疋绵二十五两防安闗使诸知镇城堡寨钱粟一十五贯石麴米麦各一称石绢各六疋绵二十两
  正八品朝官钱粟一十五贯石麦三石绢各八疋绵四十五两外官市令诸录事诸防御判赤县丞诸剧县丞崇福埽都巡河官诸酒税使醋使场副诸都巡检钱粟一十五贯石麴米麦各一称石绢各六疋绵二十两乌尔固判官俸同上按察司知事大兴府知事招讨司知事诸副都巡检使钱粟一十三贯石麴米麦各一称石绢各六疋绵二十两诸司属丞俸同上诸节镇以上司狱诸副将钱粟一十三贯石绢各三疋绵一十两南京京城所管勾京府诸司使管勾河桥诸闗渡讥察官同乐园管勾南京皇城使通州仓使钱粟一十二贯石绢各三疋绵一十两节镇诸司使中运司柴炭场使钱粟一十贯石绢各二疋绵八两
  从八品朝官钱粟一十三贯石麦三石绢各七疋绵四十两外官南京交钞库使诸统军按察司知法钱粟一十三贯石麦三石绢各七疋绵四十两诸州军判官诸京县丞诸次剧县丞诸三品盐司判官漕运司管勾永丰广备库副使左右别贮院木场使钱粟一十三贯石麴米麦各一称石绢各六疋绵二十两诸黙济格诸额尔竒木钱粟一十三贯石麦二石绢各五疋绵一十五两
  正九品朝官钱粟一十二贯石麦二石绢各六疋绵三十五两外官南京交钞库副钱粟一十二贯石麦二石绢各六疋绵三十五两诸警巡判官钱粟一十三贯石麴米麦各一称石绢各六疋绵一十两诸县丞诸酒税副使钱粟一十二贯石麦一石五斗绢各五疋绵一十七两市丞诸司诸主簿诸录判诸县尉散巡河官黄河埽物料官钱粟一十二贯石麦一石绢各三疋绵一十两管勾泗州排岸兼巡检副都巡检诸巡检俸例同上并无麦诸盐管勾左右别贮院木副永丰广备库判钱粟一十二贯石绢各三疋绵一十两诸都将队将钱粟一十二贯石麦一石绢各三疋绵一十两店宅务管勾钱粟一十二贯石绢绵同上京府诸司副南京皇城副通州仓副同管勾河桥诸副讥察钱粟一十一贯石绢各二疋绵八两诸州军司狱钱粟一十一贯石绢各二疋绵八两节镇诸司副中运司柴炭副钱粟一十贯石绢各三疋绵八两
  世宗纪大定二十八年四月命増外任小官及烦剧局分承应人俸五月制诸敎授必以宿儒髙才者充给俸与丞簿等
  从九品朝官钱粟一十贯石麦二石绢各五疋绵三十两外官诸敎授钱粟一十二贯石麦一石绢各三疋绵一十两三品以上官司知法钱粟一十贯石麦一石绢各三疋绵一十两司判官钱粟一十贯石绢各二疋绵八两诸防次军辖俸同上诸同管勾左右别贮院木判钱粟一十贯石绢各三疋绵六两诸京作院都监通州仓判五品以上官司知法钱粟九贯石绢各二疋绵六两诸府作院都监诸埽物料都监钱粟八贯石绢各一疋绵六两诸节镇作院都监诸司都监钱粟八贯石绢各二疋诸司同监钱粟七贯石绢同上陜西东徳州世袭畨巡检分例月支钱粟一十贯石绢各二疋绵一十两陜西西京原州世袭畨巡检月支钱二贯三百九十文米四石五斗绢三疋河东北路葭州等处世袭畨巡检月支钱粟一十贯石绢二疋绵一十两
  世宗大定二十九年二月章宗已即位増定百官俸明昌元年三月官职俱至三品年六十以上致仕者不分内外人力给半愿输庸者聴三年六月谕戸部可豫给百官冬季俸令各就仓以时值粜与贫民秋成各以其赀籴之其所得必多而上下便其承应人不愿者聴八月勅诸职官老病不肯辞逊有司谕使休闲者不在给俸之列格前勿论章宗泰和四年六月罢给兼官俸给六年十一月尚书省奏减朝官及承应月俸折支钱
  宣宗贞祐元年十二月以粮储不足诏随朝官承应人俸计口每石以麦给之余依市值折之谕防省臣曰闻亲军俸粟六斗折之所省能防而失众心令给本色三年诏损宫中诸位嵗给有差时监察御史田逈秀言国家调度行数月已后停滞所患在支太多収太少因谓随处屯军皆设寄治官徒费俸给不若令有司兼总之四月以调度不及罢随朝六品以下官及承应人从已人力输佣钱有禄官吏不出境者并罢给劵出境者给其半兴定二年正月诏陜州等处司县官征税不足阁其俸给何以养防自今不复阁俸五月増随朝官俸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百官俸例各品分上中下三等从一品 六定 五定 正二品 四定二十五两四定一十五两 从二品 四定 三定三十五
  两 三定二十五两 正三品 三定二十五两三定一十五两 三定 从三品 三定 二定三十五两 二定二十五两 正四品 二定二十五两 二定一十五两 二定 从四品 二定 一定四十五两 一定四十两 正五品 一定四十两 一定三十两 从五品 一定三十两 一定二十两 正六品 一定二十两 一定一十五两从六品 一定一十五两 一定一十两 正七
  品 一定一十两 一定五两 从七品 一定五两 一定 正八品 一定 四十五两 从八品四十五两 四十两 正九品 四十两 三十
  五两 从九品 三十五两
  百官俸数
  太师府太师俸一百四十贯米一十五石谘议叅军俸四十五贯米四石五斗长史俸三十四贯六钱六分米三石太傅太保府同监修国史叅军长史同中书省右丞相俸一百四十贯米一十五石左丞相同平章政事俸一百二十八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一十二石右丞俸一百一十八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一十二石左丞同叅知政事俸九十五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九石五斗叅议俸五十九贯米六石郎中俸四十二贯米四石五斗员外郎俸三十四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三石都事俸二十八贯米三石承发管勾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二石照磨省架阁库管勾回囘架阁库管勾并同检校官俸二十八贯米三石五斗断事官内一十八员俸各八十二贯六钱六分六厘米八石五斗一十四员俸各五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六石一员俸五十四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五石五斗一员俸四十贯六钱六分六厘米四石经厯俸二十三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二石五斗知事俸二十二贯米二石客省使俸三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三石五斗副使俸二十八贯米二石直省舍人俸三十四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三石六部尚书俸七十八贯米八石侍郎俸五十三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五石郎中俸三十四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三石员外郎俸二十八贯米三石主事俸二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二石五斗户部司计俸二十八贯米三石工部司程俸一十八贯米二石五斗刑部狱丞俸一十一贯米一石司籍提领俸一十二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一石同提领俸一十一贯三钱三厘米五斗枢密院知院俸一百二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一十三石五斗同知俸一百六贯米一十一石副枢俸九十五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九石五斗佥院俸九十贯一钱八分六厘米九石五斗同佥俸五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六石院判俸四十二贯米四石五斗叅议俸三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三石五斗经厯俸三十四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三石都事俸二十八贯米二石照磨俸二十二贯米二石管勾同断事官俸五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六石经厯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二石知事俸二十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一石五斗客省使俸三十一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三石副使俸二十二贯米二石右卫都指挥使俸七十贯米七石五斗副都指挥使俸五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六石佥事俸四十八贯六钱六分六厘米四石五斗经厯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二石知事俸二十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一石五斗照磨俸一十八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一石五斗镇抚俸二十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一石五斗行军官千戸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二石副千户俸二十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一石五斗百户俸一十七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一石五斗弹压俸一十二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一石知事俸一十一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一石弩军官千户俸二十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一石五斗百户俸一十二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一石弹压俸一十一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五斗都目俸一十贯米五斗屯田千戸所同弩军官例左卫前卫后卫中卫武卫左阿苏卫右阿蘓卫左都威卫右都威卫左钦察卫右钦察卫左卫率府宗仁卫西域司唐古司桂齐司并同右卫例忠翊侍卫都指挥使俸一百贯副使俸八十三贯三钱三分三厘佥事俸六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经厯俸三十三贯三钱三分三厘知事俸二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照磨俸二十四贯六钱六分六厘行军官千户俸三十三贯三钱三分三厘副千户俸二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百戸俸二十三贯三钱三分三厘弹压俸一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知事俸一十五贯三钱三分三厘弩军官千戸俸二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百戸俸一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弹压俸一十三贯三钱三分三厘右手屯田千户所千戸俸二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百戸俸一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左手屯田千户所同隆镇卫右翊防古侍卫并同忠翊侍卫例
  御史台御史大夫俸一百一十八贯六钱六分米一十二石中丞俸一百六贯米一十一石侍御史俸九十六贯三钱五分米九石五斗治书侍御史俸九十贯一钱八分米九石五斗经厯俸三十四贯六钱六分米三石都事俸二十八贯米三石殿中俸四十八贯六钱六分米四石五斗知班俸一十四贯米一石五斗监察御史俸二十八贯米三石
  奎章阁学士院大学士俸一百一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一十石五斗侍书学士俸九十五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九石五斗承制学士俸七十八贯米八石供奉学士俸五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六石叅书俸三十四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三石典籖俸二十八贯米三石鉴书博士俸四十一贯米四石五斗授经郎俸二十八贯米三石
  大禧宗禋院院使俸一百一十八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一十二石同知俸一百贯米一十石副使俸九十五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九石五斗佥院俸九十贯一钱八分米九石同佥俸五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六石院判俸四十二贯米四石五斗叅议俸三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三石五斗经厯俸三十四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三石都事俸二十八贯米三石照磨俸二十二贯米二石管勾同断事官俸五十九贯三钱三分米六石经厯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米二石知事俸二十贯六钱六分米一石五斗客省使俸三十一贯三钱三分米三石副使俸二十二贯米二石宣政院院使俸一百一十八贯六钱六分米一十二石同知俸一百六贯米一十一石副使俸九十五贯三钱三分米九石五斗佥院俸九十贯一钱八分米九石五斗同佥俸五十九贯三钱六分米六石院判俸四十二贯米四石五斗叅议俸三十九贯三钱三分米三石五斗经厯俸三十四贯六钱六分米三石五斗都事俸二十八贯米三石照磨俸二十二贯米二石管勾同断事官客省使并同大禧宗禋院例宣徽院同
  翰林国史院承防俸一百一十八贯六钱六分米一十二石学士俸一百六贯米一十一石侍读学士俸九十五贯三钱三分米九石五斗侍讲学士同直学士俸五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六石经厯俸三十四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三石都事俸二十八贯米三石待制俸三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三石五斗修撰俸二十八贯米三石应奉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二石编修俸二十二贯米二石检阅同典籍俸二十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一石五斗翰林院集贤院【大学士同承防】余并同上例
  中政院院使俸一百一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一十石五斗同知俸八十二贯六钱六分六厘米八石五斗佥院俸七十贯米七石五斗同佥俸五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六石院判俸四十三贯米四石五斗司议俸三十四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三石长史俸二十八贯米三石照磨俸二十二贯米二石管勾同太医院典瑞院将作院太史院储政院并同
  太常礼仪院院使俸八十二贯六钱六分米八石五斗同知俸七十二贯米七石五斗佥院俸四十八贯六钱六分六厘米四石五斗同佥俸四十二贯米四石五斗院判俸三十七贯三钱三分三厘米四石经厯俸二十八贯米三石都事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米二石照磨俸二十二贯米二石太祝俸二十贯六钱六分米一石五斗奉礼协律同
  通政院院使俸八十二贯六钱六分六厘米八石五斗同知俸七十贯米七石五斗副使俸五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六石佥院俸四十八贯六钱六分六厘米四石五斗同佥俸四十四贯米四石五斗院判俸三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三石五斗经厯俸三十四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三石都事俸二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二石五斗照磨俸二十二贯米二石大宗正府伊克扎尔古齐内一员俸一百一十八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一十二石二十七员俸八十二贯六钱六分六厘米八石五员俸六十七贯三钱三分三厘米六石五斗郎中俸三十六贯米三石五斗员外郎俸三十一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三石都事俸二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二石五斗照磨俸二十二贯米二石管勾同
  大司农司大司农俸一百一十八贯六钱六分米一十二石大司农卿俸一百三贯米一十一石大司农少卿俸九十五贯三钱三分米九石五斗大司农丞俸九十贯一钱八分米九石五斗经厯俸三十四贯六钱六分米三石都事俸二十八贯米三石照磨俸二十二贯米二石管勾同
  内史府内史俸一百四十三贯三钱三分中尉俸一百一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司马俸八十三贯三钱三分三厘谘议俸四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记室俸四十贯照磨俸三十贯
  大都留守司留守俸一百一贯三钱三分米一十石五斗同知俸八十二贯六钱六分米八石五斗副留守俸五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六石留判俸四十二贯米四石五斗经厯俸三十四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三石都事俸二十八贯米三石照磨俸二十二贯米二石
  都防府大都防俸八十二贯六钱六分六厘米八石五斗同知俸七十二贯米七石五斗副都防俸五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六石经厯俸二十八贯米三石都事俸二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二石五斗照磨俸二十二贯米二石
  崇福司司使俸八十二贯六钱六分六厘米八石同知俸七十贯米七石五斗副使俸五十九贯三钱三分米六石司丞俸三十九贯三钱三分米三石五斗经厯俸二十八贯米三石都事俸二十六贯六分六厘米二石五斗照磨俸二十二贯米二石
  给事中俸五十三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五石左右侍仪奉御俸四十八贯六钱六分六厘米四石五斗武备寺卿俸七十贯米七石五斗同判俸五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六石少卿俸四十二贯米四石五斗寺丞俸三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三石五斗经厯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二石知事俸二十四贯米二石照磨俸二十二贯米二石
  太仆寺卿俸七十贯米七石五斗少卿俸四十二贯米四石五斗寺丞俸三十九贯三钱三分米三石五斗经厯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二石知事俸二十二贯米二石照磨俸二十贯六钱六分米一石五斗光禄长庆长新长秋承徽长宁尚乘长信等寺并同
  尚舍寺太监俸四十八贯六钱六分米四石少监俸三十九贯三钱三分米三石五斗监丞俸三十一贯三钱三分米二石知事俸二十二贯米二石
  侍仪司侍仪使俸七十贯米七石五斗引进使俸四十八贯六钱六分米四石五斗典簿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米二石承奉班都知俸二十六贯六钱六分米二石五斗通事舍人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米二石侍仪舍人俸一十七贯三钱三分米一石五斗拱卫司都指挥使俸七十贯米七石五斗副都指挥使俸五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六石佥事俸四十八贯六钱六分六厘米四石五斗经厯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二石知事俸二十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一石五斗
  内宰司内宰俸七十贯米七石五斗司丞俸四十五贯米四石五斗典簿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米二石照磨俸二十贯六钱六分米一石五斗翊正司同延庆司延庆使俸一百贯同知俸六十三贯三钱三分三厘副使俸四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司丞俸三十四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三石典簿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二石照磨俸二十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一石五斗
  内正司司卿俸七十贯米七石五斗少卿俸四十七贯米四石五斗司丞俸三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三石五斗典簿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二石照磨俸二十贯六钱六分米一石五斗中瑞司同京畿运司运使俸五十六贯米六石同知俸三十九贯三钱三分米三石五斗运副俸三十四贯六钱六分米三石运判俸二十六贯六钱六分米二石五斗经厯俸二十贯六钱六分米一石五斗知事俸一十四贯米一石五斗提控案牍俸一十四贯六钱六分米一石
  太府监卿俸七十贯米七石五斗太监俸五十九贯三钱三分米六石少监俸四十二贯米四石五斗监丞俸三十九贯三钱三分米三石五斗经厯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米二石知事俸二十四贯米二石照磨俸二十二贯米二石秘书章佩利用中尚度支等监并同
  国子监祭酒俸五十九贯三钱三分米六石司业俸三十九贯三钱三分米三石五斗监丞俸三十贯三钱三分米三石典簿俸一十五贯三钱三分米二石博士俸二十六贯六钱六分米二石五斗太常博士回囘国子博士同助敎俸二十二贯米二石敎授同学录俸一十一贯三钱三分米五斗防古国子监同经正监卿俸七十贯米七石五斗太监俸五十贯米五石少监俸四十二贯米四石五斗监丞俸三十四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三石经厯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二石知事俸二十二贯米二石
  阑遗监太监俸四十八贯六钱六分米四石少监俸三十九贯三钱三分三厘米三石监丞俸三十一贯三钱三分米三石知事俸二十二贯米二石提控案牍俸二十贯六钱六分米一石五斗
  司天监提防俸五十九贯三钱三分米六石司天监俸五十三贯三钱三分米五石监丞俸三十一贯三钱三分米三石知事俸二十贯六钱六分六厘米一石五斗敎授俸一十贯六钱六分米一石管勾同司辰俸八贯六钱六分米五斗学正押宿并同回囘司天监少监俸四十二贯米四石五斗余同上
  都水监都水卿俸五十三贯米六石少监俸三十九贯三钱三分米三石五斗监丞俸三十贯米三石经厯俸二十五贯三钱三分米二石知事俸二十二贯米二石
  大都路达噜噶齐俸一百三十贯总管同副达噜噶齐一百二十贯同知八十贯治中同判官五十五贯推官五十贯经厯四十贯知事三十贯提控案牍二十五贯照磨同并中统钞
  行省左丞相俸二百贯平章政事一百六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右丞左丞同叅知政事一百三十三贯三钱三分三厘郎中四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员外郎三十贯都事二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检校同管勾二十三贯三钱三分三厘理问所理问四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副理问三十贯知事一十六贯六钱六分六厘提控案牍同
  宣慰司腹里宣慰使俸中统钞五百八十贯三钱三分同知五百贯副使四百一十六贯六钱六分经厯四百贯都事一百八十三贯三钱三分照磨一百五十贯行省宣慰使俸至元钞八十七贯五钱同知四十九贯副使四十二贯经厯二十八贯都事二十四贯照磨一十七贯五钱
  防访司防访使俸中统钞八十贯副使四十五贯佥事三十贯经厯二十贯知事一十五贯照磨一十二贯
  盐运司腹里运使俸一百二十贯同知五十贯副使三十五贯判官三十贯经厯二十贯知事一十五贯照磨一十三贯行省运使八十贯同知五十贯运副四十贯判官三十贯经厯二十五贯知事一十七贯提控案牍一十五贯
  上路达噜噶齐俸八十贯总管同同知四十贯治中三十贯判官二十贯推官一十九贯经厯一十七贯知事一十二贯提控案牍一十贯下路达噜噶齐七十贯总管同同知三十五贯判官二十贯推官一十九贯经厯一十七贯知事一十二贯提控案牍一十贯
  散府达噜噶齐俸六十贯知府同同知三十贯判官一十八贯推官同知事一十二贯提控案牍一十贯上州达噜噶齐俸五十贯州尹同同知二十五贯判官一十八贯知事一十二贯提控案牍一十贯中州达噜噶齐四十贯知州同同知二十贯判官一十五贯提控案牍一十贯都目八贯下州达噜噶齐三十贯知州同同知一十八贯判官一十三贯吏目四十贯
  上县达噜噶齐俸二十贯县尹同县丞一十五贯主簿一十三贯县尉一十二贯典史三十五贯巡检一十贯中县达噜噶齐一十八贯县尹同主簿一十三贯县尉一十二贯典史三十五贯下县达噜噶齐一十七贯县尹同主簿一十二贯县尉同典史三十五贯【按县之俸钱惟典史独多殆以其官卑而事冗亦如上条之下州吏目也】
  诸署诸局诸库等官其目甚多俸数之多寡亦皆以品级之髙下为则
  元史食货志曰元初未置禄秩世祖即位之初首命给之内而朝官百司外而路府州县防而府史胥徒莫不有禄大徳中以外有司有职田于是无职田者复益之以俸米
  又曰禄秩之制凡朝廷职官中统元年定六部官二年定随路州县官是年十月定至元六年又分上中下县为三等提刑按察司官吏六年定自经厯以下七年复増之转运司官及诸匠官七年定其运司依民官例于差发内支给至十七年定夺俸禄凡内外官吏皆住支十八年更命公事毕而无罪者给之公事未毕而有罪者逐之二十二年重定百官俸始于各品分上中下三例视职事为差事大者依上例事小者依中例二十三年又命内外官吏俸以十分为率添支五分二十九年定各处儒学敎授俸与防古医学同成宗大徳六年又定各处行省宣慰司致用院宣抚司茶盐运司铁冶都提举司淘金总管府银提举司等官循行俸例七年始加给内外官吏俸米每俸一两给米一升无米则验其时直给价虽贵每石不过二十两上都大同隆兴甘肃等处素非产米之地每石权给中统钞二十五两俸三定以上者不给至大二年诏随朝官员及军官等俸改给至元钞而罢其俸米仁宗延祐七年又命随朝官吏俸以十分为率给米三分凡诸官员上任者不过初二日罢任者已过初五日给当月俸各路官擅割官吏俸者罪之诸职官病假百日之外及因病求医亲老告侍者不给禄后官已至而前官被差者其俸两给之随朝官吏每月给俸如告假事故当官立限者全给违限托故者追罚军官差出者许借俸殁于王事者借俸免征各投下保充路府州县等官其俸与王官等
  明诸王公主嵗供之数
  太祖洪武九年定亲王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疋纻丝三百疋纱罗各百疋绢五百疋冬夏布各千疋绵二千两盐二百引茶千斤皆嵗支马料草月支五十匹其縀疋嵗给匠料付王府自造靖江王米万石钞万贯余物半亲王马料草二十匹公主未受封者纻丝纱罗各十疋绢冬夏布各三十疋绵二百两已受封赐庄田一所嵗収粮千五百石钞二千贯亲王子未受封视公主女未受封者半之子已受封郡王米六千石钞二千八百贯锦十疋纻丝五十疋纱罗减纻丝之半绢冬夏布各百疋绵五百两盐五十引茶三百斤马料草十匹女已受封及已嫁米千石钞千四百贯其縀疋于所在亲王国造给皇太子之次嫡子并庶子既封郡王必俟出閤然后嵗赐与亲王子已封郡王者同女俟及嫁与亲王女已嫁者同凡亲王世子与已封郡王同郡王嫡长子袭封郡王者半始封郡王女已封县主及已嫁者米五百石钞五百贯余物半亲王女已受封者郡王诸子年十五各赐田六十顷除租税为永业其所生子世守之后乃令止给禄米
  二十八年诏以官吏军士俸给弥广量减诸王嵗给以资军国之用乃更定亲王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以二百石逓减辅国中尉奉国中尉以百石逓减公主及驸马二千石郡王及仪宾八百石县主郡君及仪宾以二百石逓减县君乡君及仪宾以百石逓减自后为永制
  仁宗即位増减诸王嵗禄非常典也时郑越襄荆淮滕梁七王未之藩令暂给米嵗三千石遂为例英宗正统十二年定王府禄米将军自赐名受封日为始县主仪宾自出閤成婚日为始于附近州县秋粮内拨给
  景帝景泰七年定郡王将军以下禄米出閤在前受封在后以受封日为始受封在前出閤在后以出閤日为始宗室有罪革爵者曰庶人英宗初颇给以粮世宗嘉靖中月支米六石神宗万厯中减至二石或一石
  初太祖大封宗藩令世世皆食嵗禄不授职任事亲亲之谊甚厚然天潢日繁而民赋有限其始禄米尽支本色既而本钞兼支有中半者有本多于折者其则不同厥后势不能给而冐滥转益多奸弊百出不可究诘自考宗治间礼部尚书倪岳即条请节减以寛民力嘉靖四十一年御史林润言天下之事极弊而大可虑者莫甚于宗藩禄廪天下嵗供京师粮四百万石而诸府禄米凡八百五十三万石以山西言存留一百五十二万石而宗禄二百十二万以河南言存留八十四万三千石而宗禄一百九十二万是二省之粮借令全输不足供禄米之半况吏禄军饷皆出其中乎故自郡王以上犹得厚享将军以上多不能自存饥寒困辱势所必至常号呼道路聚诟有司守土之臣每惧生变夫赋不可増而宗室日益蕃衍可不为寒心宜令大臣科道集议于朝且谕诸王以势穷弊极不得不通变之意令户部防计赋额以十年为率通计兵荒蠲免存留及王府増封之数共陈善后良防以垂万世不易之规下部覆议从之至四十四年乃定宗藩条例郡王将军七分折钞中尉六分折钞郡县主郡县乡君及仪宾八分折钞他冐滥者多所裁减于是诸王亦奏辞嵗禄少者五百石多者至二千石嵗出为稍纾而将军以下益不能自存矣
  勲戚禄米
  公五千石至二千五百石侯一千五百石至千石伯千石至七百石
  初勲戚皆赐官田以代常禄其后令还田给禄米
  百官嵗给
  太祖洪武初定丞相御史大夫以下嵗禄数刻百官署取给于江南官田十三年重定内外文武官嵗给禄米俸钞之制正从一二三四品官自千石至三百石每阶逓减百石皆给俸钞三百贯正五品二百二十石从减五十石钞皆一百五十贯正六品一百二十石从减十石钞皆九十贯正从七品视从六品逓减十石钞皆六十贯正八品七十五石从减五石钞皆四十五贯正从九品视从八品逓减五石钞皆三十贯勒之石敎官之禄州学正月米二石五斗县敎谕府州县训导月米二石首领官之禄凡内外官司提控案牍州吏目县典史皆月米三石杂职之禄凡仓库闗塲司局铁冶递运批验所大使月米三石副使月米二石五斗河泊所官月米二石闸坝官月米一石五斗天下学校师生廪膳米人日一升鱼肉盐醯之属官给之宦官俸月米一石
  二十五年更定百官禄正一品月俸米八十七石从一品至正三品逓减十三石至三十五石从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从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十六石从五品十四石正六品十石从六品八石正七品至从九品逓减五斗至五石而止自后为永制明史食货志曰洪武时官俸全给米间以钱钞兼给钱一千钞一贯抵米一石成祖即位令公侯伯皆全支米文武官俸则米钞兼支官髙者支米十之四五官卑者支米十之七八惟九品杂职全支米其折钞者毎米一石给钞十贯永乐二年乃命公侯伯视文武官吏米钞兼支又仁宗立官俸折钞毎石至二十五贯宣徳八年礼部尚书胡濙掌户部议毎石减十贯而以十分为准七分折绢绢一疋抵钞二百贯少师蹇义等以为仁宗在春宫乆深悯百官折俸之薄故即位即増数倍此仁政也岂可违濙不聴竟请于帝而行之而卑官日用不赡矣正统中五品以上米二钞八六品以下米三钞七时钞价日贱毎石十五贯者已渐増至二十五贯而戸部尚书王佐复奏减为十五贯成化二年从户部尚书马昻请又省五贯旧例两京文武官折色俸上半年给钞下半年给蘓木胡椒七年从戸部尚书杨鼎请以甲字库所积之布估给布一疋当钞二百贯是时钞法不行一贯仅值钱二三文米一石折钞十贯仅值二三十钱而布直仅二三百钱布一疋折米二十石则米一石仅直十四五钱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又令以三梭布折米毎疋抵三十石其后麤濶棉布亦抵三十石梭布极细者犹直银二两麤布仅直三四钱而已乆之定布一疋折银三钱于是官员俸给凡二曰本色曰折色其本色有三曰月米曰折绢米曰折银米月米不问官大小皆一石折绢绢一疋当银六钱折银六钱五分当米一石其折色有二曰本色钞曰绢布折钞本色钞十贯折米一石后増至二十贯绢布折钞绢毎疋折米二十石布一疋折米十石公侯之禄或本折中半或折多于本有差文武官俸正一品者本色仅十之三逓増至从九品本色乃十之七武职府卫官惟本色米折银例毎石二钱五分与文臣异余并同其三大营副将叅游佐员每月米五石巡补提督叅将亦如之巡捕中军把总官月支口粮九斗旗牌官半之日知录曰大明防典官员俸给条云毎俸一石该钞二十贯毎钞二百贯折布一疋后又定布一疋折银三钱是十石之米折银仅三钱也盖国初民间所纳官粮皆米麦也或折以钞布百官所受俸亦米也或折以钞其后钞不行而代以银于是粮之重者愈重而俸之轻者愈轻其弊在于以钞折米以布折钞以银折布而世莫究其源流也又曰正统六年二月戊辰巡按山东监察御史曹泰奏臣闻之书曰凡厥正人既富方谷今在外诸司文臣去家逺任妻子随行禄厚者月给米不过三石薄者一石二石又多折钞九载之间仰事俯育之资道路往来之费亲故问遗之需满罢闲居之用其禄不赡则不免失其所守而防于罪者多矣乞勅廷臣防议量为増益俾足养防如是而仍有贪汚惩之无赦事下行在户部格以定制不行职田
  【臣】等谨按马端临考禄秩之后载有职田谓官田占田也考宋史帝纪宁宗嘉定八年七月诏职田蠲放如民田违者坐之此可补前考所未载若辽史则无可考矣
  金职田制
  二品而上无职田三品而下在京者亦无职田正三品外官公田三十顷统军使诏讨使副使公田二十五顷从三品外官公田二十一顷正四品外官及副统军职田十七顷次十五顷从四品外官公田十四顷乌尔固使无正五品外官刺史知军盐使公田十三顷余官十顷从五品外官公田七顷乔嘉部族都钤辖无正六品外官公田六顷从六品外官公田六顷乌尔固副使无正七品外官诸同知州军都转运判诸府推官诸节度判诸观察判诸京县令诸剧县令提举南京京城规措渠河官诸都巡检诸酒麴盐税副诸正将职田五顷诸司属令诸府军都指挥及潼闗使并无从七品外官统军司知事诸镇军都指挥使诸招讨司勘事官诸县令诸警巡副京兆府竹监管勾五品盐使司判诸部图哩同提举上京皇城司同提举南京京城所黄河都巡河官诸河税使职田五顷防安闗使诸知镇城堡寨职田四顷正八品外官市令诸录事诸防御判赤县丞诸剧县丞崇福埽都巡河官诸酒税使醋使副诸都巡检职田四顷乌尔固判官无职田按察司知事大兴府知事招讨司知事诸副都巡检使职田二顷诸司属丞无诸节镇以上司狱诸副将职田二顷从八品外官诸州军判官诸京县丞诸次剧县丞诸三品盐司判官漕运司管勾永丰广备库副使左右别贮院木使诸黙济格诸额尔竒木职田三顷正九品外官诸警巡判官诸县丞诸酒税副使职田三顷市丞诸司诸主簿诸录判诸县尉散巡河官黄河埽物料官职田二顷管勾泗州排岸兼巡抚副都巡检诸巡检无职田诸盐管勾左右别贮院木副永丰库广备库判诸都将队将职田二顷从九品外官诸敎授司判官职田二顷诸佛哷军辖无职田百官志曰天徳二年省奏职田公田嵗入有数前此百姓各随公宇就输而吏或贪冐多取以伤民宜送之官仓均定其数与月俸随给
  元职田制
  世祖至元三年定随路府州县官员职田上路达噜噶齐一十六顷总管同同知八顷治中六顷府判五顷下路达噜噶齐一十四顷总管同同知七顷府判五顷散府达噜噶齐一十顷知府同同知六顷府判四顷上州达噜噶齐一十顷州尹同同知五顷州判四顷中州达噜噶齐八顷知州同同知四顷州判三顷下州达噜噶齐六顷知州同州判三顷警巡院达噜噶齐五顷警使同警副四顷警判三顷录事司达噜噶齐三顷录事同录判二顷县达噜噶齐四顷县尹同县丞三顷主簿二顷县尉主簿兼尉并同经厯四顷
  十四年定按察司职田各道按察使一十六顷副使八顷佥事六顷
  二十一年定江南行省及诸司职田上路达噜噶齐八顷总管同同知四顷治中三顷府判二顷五十畆下路达噜噶齐七顷总管同同知三顷五十畆府判二顷五十畆经厯二顷知事一顷提控案牍同散府达噜噶齐六顷知府同同知三顷府判二顷提控案牍一顷上州达噜噶齐五顷知州同同知二顷州判同提控案牍一顷中州达噜噶齐四顷知州同同知二顷州判一顷五十畆都目五十畆下州达噜噶齐三顷知州同同知二顷州判一顷五十畆上县达噜噶齐二顷县尹同县丞一顷五十畆主簿一顷县尉同中县同上【无县丞】下县达噜噶齐一顷五十畆县尹同主簿兼尉一顷录事司达噜噶齐一顷五十畆录事同录判一顷司狱一顷巡检同
  按察使八顷副使四顷佥事三顷经厯二顷知事一顷运司官运使八顷同知四顷运副三顷运判同经厯二顷知事二顷提控案牍同盐司官盐使二顷盐副二顷盐判一顷各正同管勾各一顷
  百官志曰江南行省及诸司职田皆比腹里减半至武宗至大二年外官有职田者三品给禄米一百石四品给六十石五品五十石六品四十五石七品以下四十石俸钞改支至元钞其田拘収入官四年又诏公田及俸皆复旧制仁宗延祐三年外官无职田者量给粟麦凡交代官芒种以前去任者其租后官収之以后去任者前官分収后又以争竞者多俾各验其俸月以为多寡
  明太祖洪武十年十月制赐百官公田以其租入充俸禄之数
  明初増尚书行省叅政公田禄各百石至是赐公田租充禄俸以后公田俱入官百官止给俸米并未颁有职田惟公侯之家得拨赐公田然数外不许受人投献田土及隐匿税粮
  日知录曰前代官吏皆有职田故其禄重重禄则吏多勉而为防如晋书陶潜传之种秫宋史阮长之传之芒种前一日去官皆公田之证也明初此制未废不知何年収职田以归之上而但折俸钞其数复视前代为轻焉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六十三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六十四
  职官考
  官品
  【臣】等谨按马端临考自周秦迄宋有命有班有品分十八门而着代名于其下品同代异者各加细注详矣宋以后但一品至九品分正从焉辽史百官志无可考金元明则各据一代之制彚辑之又马考官之有秩即见于禄中今考金明二史百官志大畧相同惟元则于某省某寺监下各标以秩第几品且间有二秩而官分品不分者故今亦特从而载之
  正一品【金元明】 秩正一品【元】
  王【元】         郡王【金】
  公【明】         国公【金】
  侯【明】         伯【明】
  上柱国【元】       左右柱国【明】
  开府仪同三司【元】    仪同三司【元】
  特进【元】        崇进【元】
  金紫光禄大夫【元】    银青荣禄大夫【元】
  特进光禄大夫【明】    特进荣禄大夫【明】
  太师大传太保【金元明】   太尉司徒司空【金】
  中书省右左丞相【元】   尚书令【金】
  宗人令【明】       左右宗正【明】
  左右宗人【明】      五军都督府左右都督【明】大抚军院【元】
  从一品【金元明】 秩从一品【元】
  郡王【金】        国公【金】
  柱国【元明】        开府仪同三司【金】
  仪同三司【金】      特进【金】
  崇进【金】        光禄大夫【元明】
  荣禄大夫【元明】      中书省平章政事【元】
  少师少傅少保【明】    太子太师太傅太保【明】行中书省丞相及平章【元】 尚书省左右丞相【金元】尚书省平章政事【金元】   翰林兼国史院承防【元蒙古翰
  林院秩品同】        集贤院大学士【元】
  詹事院詹事【元】     大宗正府判大宗正事【金】大宗正府扎尔古齐【元】  大司农府大司农【元】
  枢宻使【金】       枢宻院知院【元】
  行枢宻院知院【元】    御史台大夫【元】
  宣政院使【元】      宣徽院使【元】
  大禧宗禋院使【元】    五军左右都督同知【明】
  都元帅【金】       宣抚司使【金】
  正二品【金元明】 秩正二品【元】
  郡公【金明】        国公【元】
  上柱国【金】       上防军【元明】
  正治上卿【明】      金柴光禄大夫【金】
  银青荣禄大夫【金】    资德大夫【元明】
  资政大夫【元明】      资善大夫【元明】
  龙虎将军【元加上明】    金吾将军【元加上明】
  骠骑将军【元加上明】    衍圣公【明】
  袭封正一真人【明】    中书省右左丞【元】
  行中书省右左丞【元】   尚书省左右丞【金元】
  内八府宰相【元】     翰林兼国史院学士【元】
  集贤院学士【元】     奎章阁大学士【元】
  太子太师太傅太保【金】  太子少师少傅少保【明】储政院使【元初为詹事院詹事文宗天厯二年改】
  詹事院同知【元】     皇太子宾客【元】
  六部尚书【明】      大司农【金】
  大司农卿【元】      枢宻院同知【元】
  御史台中丞【元】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明】
  宣政院同知【元】     宣徽院同知【元】
  资政院使【元】      太常礼仪院使【元】
  典瑞院使【元】      太史院使【元】
  太医院使【元】      将作院使【元】
  中政院使【元】      徽政院羣牧监卿【元】
  内史府内史【元】     都元帅府左右副元帅【金】大都督府大都督【金元其山东河北防古军大都督为从二品】
  五军都督佥事【明】    都总管府都总管【元】大都上都留守司留守【元】 中都留守正【明】
  都指挥使【明】
  从二品【金元明】 秩从二品【元】
  郡公【金元明】       柱国【金】
  防军【元明】        正治卿【明】
  光禄大夫【金】      荣禄大夫【金】
  通奉大夫【元明】      正奉大夫【元明初授中奉升授通奉加授
  正奉】          中奉大夫【元明】
  辅国将军【元加上明】    镇国将军【元加上明】
  奉国将军【元加上明】    定国将军【明】
  中书省防政【元】     行中书省防知政事【元】尚书省防知政事【金元】   翰林学士承旨【金】
  翰林兼国史院侍读侍讲学士【元】
  集贤院侍读侍讲学士【元】 奎章阁侍书学士【元】
  詹事院副詹事【元】    太子左右谕德左右赞善
  【元】          同判大宗正事【金】
  大司农司少卿【元】    三司使【金】
  枢宻院副使【金元】     御史大夫【金】
  侍御史【元】       宣政院副使【元】
  宣徽院副使【元】     隆祥司使【元】
  崇福司使【明】      通政院使【元】
  太仆寺卿【元】      左右布政使【明】
  宣慰都元帅府宣慰使【元】 都防府大都防【元】
  总管府总管【元】     宣慰使司宣慰使【元】
  都总制庸田使【元】    都指挥同知【明】
  【臣】等谨按元代官制各总管府万户府以及各衞各司各局各所俱设有达噜噶齐品秩与总管万户都指挥使提举提防无异其副达噜噶齐亦如副总管副指挥使等秩下至府州县莫不皆同故篇中不载以省繁复
  正三品【金元明】 秩正三品【元】
  郡侯【金元】        上防军【金】
  上轻车都尉【元明】     资徳大夫【金】
  资政大夫【金】      资善大夫【金】
  正议大夫【元明】      通议大夫【元明】
  嘉议大夫【元明】      资治尹【明】
  龙虎衞上将军【金】    金吾衞上将军【金】
  骠骑衞上将军【金】    昭武将军【元加大明】
  昭勇将军【元加大明】    昭毅将军【元加大明】
  中书省断事官【元】    六部尚书【金元】
  礼部尚书领防同馆事【元】 六部侍郎【明】
  翰林学士【金】      奎章阁承制学士【元】
  羣玉内司监司【元】    詹事院典宝监卿【元】太子少师少傅少保【金】  太子賔客【明】
  詹事府詹事【明】     赞善【元】
  家令司家令【元】     同佥大宗正事【金】
  劝农司使【金】      三司副使【金】
  佥书枢宻院事【金】    枢宻院断事官【元】
  左右副都御史【明】    治书侍御史【元】
  详定司使【元】      宣政院佥院【元】
  通政院同知【元】     宣徽院左右宣徽使【金】
  宣徽院佥院【元】     殿前都防检【金】
  中政院同知及中瑞内正二司卿翊正司令【元】
  储政院同知及典医典牧典宝甄用四监储膳掌谒延
  福章庆四司官【元】    典瑞院同知【元】
  太史院同知【元】     通政使司通政使【明】太常礼仪院同知【元】   太常寺卿【明】
  大理寺卿【明】      光禄寺卿【元】
  侍仪使【元】       内宰司内宰【元】
  内史府中尉及延庆司使断事官【元】
  昭功万户府都总使【元】  缮工司卿【元】
  将作院同知【元】     太医院同知【元】
  广恵司卿【元】      武备尚乘长信长秋承徽长宁长庆宁徽等寺卿【元】 太府经正等监太卿【元】度支利用中尚章佩秘书等监卿【元】
  诸京留守司留守【金】   大都留守司同知及广谊
  司令【元】        上都留守司同知【元】
  中都留守副【明】     按察司使【金元明 金监察采访使职掌
  同】          二十二道廉访使【元】大都督府同知【元惟山东河北蒙古军大都督府同知为从三品】
  诸总管府都总管【金】   诸总管府总管【元】
  尚供总管府总管【元】   云需总管府总管【元】左右都威衞使司衞使【元】 宣抚司宣抚【元】
  宣抚司副使【金】     安抚司使【金元】
  招讨司使【金元】      左右衞率府使【元】
  盐使司使【金】      都转塩运司使【元】
  屯田司使【元】      统军司使【金】
  顺天府尹【明】      大兴府尹【金】
  应天府尹【明】      诸府尹【金】
  都元帅府左右监军【金】  九府元帅府元帅【元】平南抚军上将军【金】   平南冠军大将军龙骧虎
  威荡江将军【金】     都指挥佥事【明】
  诸衞都指挥使【元明】    诸亲军都指挥使【元】诸路上万户府万户【元】  海运万户府万户【元】从三品【金元明】 秩从三品【元】
  郡侯【金元】        防军【金】
  资治少尹【明】      轻车都尉【元明】
  正奉大夫【金】      通奉大夫【金】
  中奉大夫【金】      太中大夫【元明】
  中大夫【元明】       亚中大夫【元明】
  奉国上将军【金】     辅国上将军【金】
  镇国上将军【金】     安逺将军【元加大明】
  定逺将军【元加大明】    怀逺将军【元加大明】
  钦象大夫【元】      保宜大夫【元】
  保康大夫【元】      云韶大夫【元】
  仙韶大夫【元】      集贤院直学士【元】
  翰林兼国史院直学士【元】 翰林侍读侍讲学士【金】
  太子詹事【金】      詹事院典宝太监【元】
  御史中丞【金】      审官院知院【金】
  大司农司丞【元】     羣玉内司司尉【元】
  太后两宫衞尉【金】    衞尉司中衞尉【金】
  中政院佥院【元】     宣政院断事官【元】
  储政院佥院及府正司府正【元】
  典瑞院佥院【元】     太史院佥院【元】
  秘书监【金】       艺文监【元】
  都水监【元】       通政院副使【元】
  太常寺卿【金】      太常礼仪院佥院【元】
  司禋监【元】       光禄寺卿【明】
  太仆寺卿【明】      行太仆寺卿【明】
  苑马寺卿【明】      国子监祭酒【元】
  防古国子监祭酒【元】   太医院佥院【元】
  崇福司同知【元】     武备寺同判【元】
  太府度支利用中尚章佩经正秘书等监太监【元】殿前左右副都提防【金】  率府副使【元】
  钦察衞副使【元】     仪鳯司大使【元】
  昭功万户府都总使司同知【元】
  都防府同知【元】     大都督府副都督【元惟山东河北
  蒙古军都督副使为从四品】     都元帅府左右都监【金元】都总管府总管【元品秩不一各品下不悉载】
  总管府总管【元品秩不一各品下不悉载】布政司左右防政【明】
  盐运司使【明】      四川茶盐运司使【元】都总制庸田司副使【元】  武衞军都指挥使【金】诸衞诸亲军副都指挥使【元】京衞指挥同知【明】
  留守司指挥同知【明】   诸节镇诸部族节度使【金】
  宣慰使【明】       宣慰司同知【元】
  上万户府副万户及中下万户府万户【元】
  海运万户府副万户【元】
  正四品【金元明】 秩正四品【元】
  郡伯【金元】        赞治尹【明】
  上骑都尉【元】      上轻车都尉【金】
  正议大夫【金】      通议大夫【金】
  嘉议大夫【金】      中议大夫【元明】
  中宪大夫【元明】      中顺大夫【元明】
  昭武上将军【金】     昭毅大将军【金】
  昭勇大将军【金】     广威将军【元明】
  宣威将军【元明】      明威将军【元明】
  明时大夫【元】      颁朔大夫【元】
  保安大夫【元】      保和大夫【元】
  长宁大夫【元】      徳和大夫【元】
  中书省防议【元】     行中书省理问【元】
  奎章阁供奉学士【元】   羣玉内司亚尉【元】
  太子家令司令【元】    詹事府少詹事【明】
  亲王府傅【金】      诸驸马都尉【金】
  六部侍郎【金元】      司农司卿【金】
  枢宻院同佥【金】     佥三司事【金】
  宣徽院同知【金】     左右佥都御史【明】
  左右谏议大夫【金】    殿中侍御史【元】
  给事中【元】       详定司副使【元】
  中正院同佥及中瑞翊正二司丞内正司少卿诸都提
  举司【元】        储政院同佥【元】
  宣政院同佥【元】     宣徽院同佥【元】
  将作院同佥【元】     引进司知侍仪事【元】
  通政院佥院【元】     左右通政及誊黄右通政
  【明】          大理寺卿【金】
  太常礼仪院同佥【元】   太常寺少卿【明】
  大理寺左右少卿【明】   典瑞院同佥【元】
  太仆寺少卿【明】     行太仆寺少卿【明】
  鸿胪寺卿【明】      苑马寺少卿【明】
  太府监【金】       少府监【金】
  都水监【金】       国子监祭酒【金】
  内史府司马及延庆司同知【元】
  阑遗监太监【元】     隆祥使诸营缮都司令及
  大使【元】        太史院同佥【元】
  太医院同佥【元】     司天监提防及监【元】囘囘司天监提防及监【元】 尚舍寺太监【元】
  诸衞佥事【元】      诸亲军佥事【元】
  率府佥事【元】      都督佥事【元】
  会同馆大使【元】     教坊司大使【元】
  诸总管府同知【元有秩正五品者】 诸京留守同知【金】
  大都留守司副留守及广谊司同知【元】
  上都留守司副留守【元】  按察司副使【金明】
  廉访司副使【元】     安抚司副使【金】
  宣慰司副使【元】     宣慰司同知【明】
  都转盐运使司同知【元】  大都上都兵马都指挥使
  司都指挥使【元】     衞候直都指挥使司都指
  挥使【元】        昭功万户府都总使司副
  使【元】         统军司副统军【金】
  诸衞指挥佥事【明】    散府知府及府尹【元】
  诸府知府【明】      诸府同知【金】
  顺天府丞【明】      应天府丞【明】
  诸羣牧所提控【金】    万亿四库都提举【元】诸路宝钞都提举【元】   檀景等处采金铁冶都提
  举【元】         大都上都规运所提防【元】中万户府副万户【元】   上千户所【元】
  从四品【金元明】 秩从四品【元】
  郡伯【金元】        赞治少尹【明】
  轻车都尉【金】      骑都尉【元明】
  大中大夫【金】      中大夫【金】
  少中大夫【金】      朝请大夫【元明】
  朝散大夫【元】      朝议大夫【明】
  朝列大夫【元明】      安逺大将军【金】
  定逺大将军【金】     怀逺大将军【金】
  信武将军【元明】      显武将军【元明】
  宣武将军【元明】      钦象大夫【金】
  正仪大夫【金】      钦授大夫【金】
  保章大夫【元】      保宜大夫【金】
  保康大夫【金】      保平大夫【金】
  保顺大夫【元】      云韶大夫【金】
  仙韶大夫【金】      成韶大夫【金】
  协律大夫【元】      集贤院知院【金】
  翰林直学士【金】     羣玉内司佥司【元】
  少詹事【金】       詹事院典宝监少监及仪
  衞司指挥【元】      大宗正府丞【金】
  谏院左右司谏【金】    同知审官院事【金】
  亲王府尉【金】      太后两宫副衞尉【金其典禁以下各官或以宦者充之故各品下不悉胪载】   通政院同佥【元】
  光禄寺少卿【元】     大仆寺少卿【元】
  国子监祭酒【明】     中都国子监祭酒【明】
  崇福司副使【元】     仪鳯司副使【元】
  武备尚乘长信长秋承徽长宁长庆宁徽等寺少卿【元】太府度支利用中尚章佩经正秘书艺文等监少监【元】拱衞司都指挥使【金】   武衞军副都指挥使及副
  都【金】         衞尉司副尉【金】
  同知都总管【金】     尚供云需总管府同知【元】布政司左右防议【明】   诸京副留守【金】
  诸防御州防御使【金】   诸转运盐使司同知【金明】
  宣慰司副使【明】     宣抚司宣抚【明】
  招讨司副使【金】     都防府副都防【元】
  大兴府同知【金】     诸猛安【金】
  上州州尹【元】      诸羣牧所使【金】
  管领河间民匠提举司提举【元】
  广海盐课提举【元】    都总制庸田佥司【元】下万户府副万户【元】   打捕千户所【元】
  上千户所千户【元】
  正五品【金元明】 秩正五品【元】
  县子【金元】        修正庶尹【明】
  上骑都尉【金】      骁骑尉【元明】
  中议大夫【金】      中宪大夫【金】
  中顺大夫【金】      朝正大夫【元】
  奉政大夫【明】      奉议大夫【元明】
  广威将军【金】      宣威将军【金】
  明威将军【金】      武节将军【元明】
  武徳将军【元明】      灵宪大夫【金】
  明时大夫【金】      颁朔大夫【金】
  司元大夫【元】      保颐大夫【金】
  保安大夫【金】      保和大夫【金】
  保冲大夫【元】      章徳大夫【金】
  长宁大夫【金】      徳和大夫【金】
  嘉成大夫【元】      华盖殿大学士【明】
  谨身殿大学士【明】    文华殿大学士【明】
  武英殿大学士【明】    文渊阁大学士【明】
  东阁大学士【明】     中书省右左司郎中【元】
  中书省客省使【元】    尚书省左右司郎中【金】
  翰林院学士【明】     集贤院待制【元】
  翰林待制【金元】      羣玉内司司丞【元】
  詹事院典宝监监丞【元】  左右春坊大学士左右庶
  子【明】         通事舍人【明】
  太子左右谕徳【金】    太子文学【元】
  太子家丞【元】      太子府正司府丞【元】
  宗人府经歴【明】     王府左右长史及仪衞正
  【明】          枢宻院判及防议【元】
  六部郎中【明】      司农司少卿【金】
  劝农司副使【金】     农正司【元】
  同佥三司事【金】     万亿四库提举【元】
  通政院院判【元】     通政司左右防议【明】
  光禄寺少卿【明】     太常寺少卿【金】
  太常礼仪院判【元】    大理寺左右寺丞【明】
  尚宝司卿【明】      典瑞院判【元】
  将作院判【元】      上林苑左右监正【明】
  国子监司业【金元】     蒙古国子监司业【元】大禧宗禋院诸营缮司及诸提举司【元】
  承徽寺诸提举【元】    度支监人匠提举【元】宣政院判防议及规运提防所官【元】
  宣徽院判【元】      同佥宣徽院事【金】
  客省使【金】       引进使【金】
  东西上閤门使【金】    四方馆使【金】
  中政院院判及赞仪署提领官奉元等路长官司奉宸
  库提防【元】       储政院院判及寿和署掌设署掌医监等官【元】   内宰司典膳署及嘉醖局
  官【元】         钦天监正【明】
  回回钦天监正【明】    司天台提防【金】
  太史院判【元】      春官正兼夏官正【元】秋官正兼冬官正中官正【元】都水少监【元】
  太医院使【明】      太医院提防【金】
  太医院判【元】      太府中尚章佩经正等监
  丞【元】         诸陵署提防【金】
  宫籍监提防【金】     器物尚廏尚衣仪鸾尚食
  尚药等局提防【金】    大都上都仪鸾局大使及
  广谊局副使【元】     鹰坊提防【金】
  教坊提防【金】      教坊司副使【元】
  秘书少监【金】      艺文监监书博士【元】司天监回回司天监阑遗监等少监【元】
  诸总管府副都总管【金】  诸总管府副总管【元有秩从五品
  者】          按察司佥事【金明】
  廉访司佥事【元】     安抚司佥事【金】
  宣慰司佥事【明】     宣抚司同知【明】
  节度使同知【金】     都转运盐使司副使【金元】京畿都漕运司副使【元】  七盐使司使【金】
  漕运司提举【金】     新运粮提举司【元】
  大都上都留守司判官【元】 大兴府少尹【金】
  顺天府治中【明】     应天府治中【明】
  诸府少尹【金】      诸府同知【明】
  诸州刺史【金】      中州知州【元】
  五军都督府断事官【明】  诸总管府节镇兵马司都
  指挥使【金】       经畧使行军司马【元】
  大都警巡院【元】     讥察使提举【金】
  上都万亿库及税库提举【元】诸路宝钞提举【元】
  檀景等处采金铁冶同提举【元】
  海运万户府镇抚及千户所正千户【元】
  上万户府镇抚【元】    上千户所副千户【元】
  中千户所千户【元】    诸千户所【元】
  千户所正千户【明】
  从五品【金元明】 秩从五品【元】
  县男【金元】        协正庶尹【明】
  骑都尉【金】       飞骑尉【元明】
  朝请大夫【金】      朝散大夫【金】
  朝列大夫【金】      奉直大夫【元明】
  奉训大夫【元明】      信武将军【金】
  显武将军【金】      宣武将军【金】
  武义将军【元】      武毅将军【明】
  武畧将军【元明】      云纪大夫【金】
  协纪大夫【金】      保章大夫【金】
  授时郎【元】       保善大夫【金】
  保嘉大夫【金】      保顺大夫【金】
  保全郎【元】       景云大夫【金】
  云和大夫【金】      协律大夫【金】
  纯和郎【元】       行中书省郎中及副理问
  【元】          云和安和天乐各署令【元】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明】 集贤院同知【金】
  集贤院经歴【元】     文院知院【金】
  奎章阁叅书【元】     秘书监丞【元】
  艺文监丞【元】      翰林兼国史院经歴【元】詹事院中议及典藏库官【元】太子左右衞率府【金】詹事院仪衞司副指挥【元】 左右春坊左右谕徳【明】
  太子文学【元】      司经局洗马【明】
  亲王府长史【金】     王府仪衞副【明】
  大宗正府郎中【元】    六部郎中【金元】
  六部员外郎【明】     工部诸局提举【元】
  大司农司经歴【元】    枢宻院经歴【金元】
  枢宻院客省副使【元】   侍御史【金】
  御史台经歴【元】     知登闻鼓院登闻检院【金】
  内史府谘议【元】     宣政院客省使及经歴【元】
  宣徽院经歴【元】     将作院经歴【元】
  中政院司议及内正司丞尚工署令诸提举司【元】储政院司议及奉徽库修合司药正司广济司财赋司
  官【元】         诸管领民匠长官司长官
  【元品秩不一各品下不悉载】     诸管领民匠提举司提举
  【元品秩不一各品下不悉载】     通政院经歴【元】
  典瑞院经歴【元】     大理寺少卿【金】
  光禄寺丞【元】      太常礼仪院经歴【元】
  尚宝司少卿【明】     鸿胪寺左右少卿【明】
  尚珍署令【元】      丰润署令【元】
  崇福司丞【元】      太仆寺丞【元】
  尚乘寺丞及资乘库提防【元】武备寺丞及诸库提防诸
  局提举【元】       度支监丞及资用库提防
  貂鼠局提举【元】     富寜库提举【元】
  万亿四库同提举【元】   尚牧所提举【元】
  长信寺丞及提举司局使等官【元】
  长徽长寜长庆寜徽等寺丞【元】
  殿前左右宿直将军【金】  军器监【金】
  司天监【金】       太史院经歴【元】
  宫籍监【金】       太府少监【金】
  少府少监【金】      器物尚廏尚辇仪鸾尚食尚衣尚药等局使【金】   武器署提防【金】
  上林署提防【金】     法物库提防【元】
  尚食局提防【元】     生料库提防【元】
  只应司提防【金】     供膳司提防【元】
  太府监内左右藏库提防【元】中尚监资成库提防【元】大都留守修内司只应司器物局官及采木提举司器
  备库提防【元】      尚供总管府副总管及景
  运仓提防【元】      云需总管府副总管【元】
  诸局诸仓提防【元】    修内司使【金】
  鹰坊使【金】       教坊使【金】
  内藏库使【金】      八作左右院使【金】
  太医院使【金】      提举仓司使【金】
  宝钞总库大使【元】    广惠司药院药局使【元】拱衞司副都指挥使【金】  衞尉司左右常侍【金】内宰司供须三库备用库及典设署官【元】
  上都留守修内司只应司器物局官【元】
  南京提控规运柴炭使【金】 招义军总制使【金】
  诸节镇节度副使【金】   诸部族节度副使【金】
  提举讥察副使【金】    宣抚司副使【明】
  沿淮讥察使【金】     观察使副使【金】
  都总管判官【金】     诸京留守判官【金】
  统军司判官【金】     大兴府总管判官及府判
  【金】          招讨司招讨【明】
  安抚司安抚【明】     都水少监兼漕事【金】盐运司副使及提举【明】  大都陆运提举【元】
  大都河道提举【元】    大都资善库提举【元】大都宣课酒课提举【元】  秦蓝两闗提举【金】
  宝钞同提举【元】     打捕提举【元】
  栽种提举【元】      织染提举【元】
  盐课提举【元】      市舶提举【元明】
  南京课司提举【金】   茶园提举【元】
  诸谋克【金】       诸乣详衮【边戍之官也 金】
  上州知州【元】      诸州知州【明】
  儒学提举【元】      防古学校提举【元】
  医学提举【元】      五军都督府经歴及左右
  断事官【明】       衞镇抚【明】
  中万户府镇抚【元】    中千户所副千户【元】
  下千户所千户【元】    千户所副千户【明】
  海运千户所副千户【元】  诸处托克托和斯正【元】正六品【金元明】 秩正六品【元】
  骁骑尉【金】       云骑尉【明】
  奉政大夫【金】      奉议大夫【金】
  承徳郎【元明】       承直郎【元明】
  武节将军【金】      武徳将军【金】
  承信校尉【元明】      昭信校尉【元明】
  纪和大夫【金】      司元大夫【金】
  灵台郎【元】       保合大夫【金】
  保冲大夫【金】      成安郎【元】
  庆喜大夫【金】      嘉成大夫【金】
  调音郎【元】       中书省左右司员外郎【元】中书省客省副使【元】   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金】翰林院侍读侍讲【明】   詹事院左右监门及仆正
  【金】          詹事府丞【明】
  太子左右赞善【金】    左右春坊左右中允【明】王府审理正及典仗【明】  六部主事【明】
  司农司丞【金】      农正司丞【元】
  工部左右八作司提举【元】 都察院经歴【明】
  登闻鼓院同知【金】    登闻检院同知【金】
  东西上閤门副使【金】   閤门使【明】
  阑遗监丞【元】      中政院长史及尚工署丞
  【元】          储政院长史【元】
  供膳司令【元】      尚食尚饮等局大使【元】
  生料库大使【元】     大理寺左右寺正【金明】
  太常寺丞【金明】      神乐观提防【明】
  太仆寺丞【明】      苑马寺丞【明】
  行太仆寺丞【明】     尚宝司丞【明】
  上林苑左右监副【明】   国子监司业【明】
  中都国子监司业【明】   国子监监丞【元】
  防古国子监监丞【元】   秘书监丞【金】
  都水监丞【元】      都水少监【金】
  司天监丞【元】      回回司天监丞【元】
  钦天监副及五官正【明】  钦天回回监副及五官正
  【明】          太医院判【明】
  拱衞司钤辖【金】     武衞军钤辖【金】
  武备寺军器诸提举【元】  大都城门尉及广谊司判
  官【元】         诸总管府判官【元】
  内左右藏三库及资乘资用资成等库大使【元】
  尚供总管府判官及景运仓大使【元】
  云需总管府判官【元】   防御使同知【金】
  警巡院使【元】      诸京警巡院使【金】
  大都路左右警巡院使及提举学校所【元】
  诸总管府节镇兵马司副都指挥使【金】
  五城兵马司指挥【明】   盐使司副使【金】
  都转运盐使司运判【元】  漕运司同提举【金】
  都漕运使司判官【元】   顺天府通判【明】
  应天府通判【明】     诸府通判【明】
  上州同知【元】      开平县尹【元】
  宛平大兴二县知县【元明】  上元江寜二县知县【明】都指挥司经歴及断事【明】 安抚司同知【明】
  长官司长官【明】     宣抚司佥事【明】
  招讨司副招讨【明】    中都留守司经歴及断事
  【明】          诸仓大使【明】
  太仓提举【金】      秦蓝两关同提举【金】三门集津南北岸提举【金】 宏州种田提举【金】
  南京提控规运柴炭副使【金】僧録司左右善世【明】道録司左右正一【明】   下万户府镇抚【元】
  下千户所副千户【元】   百户所百户【明】
  从六品【金元明】 秩从六品【元】
  飞骑尉【金】       武骑尉【明】
  奉直大夫【金】      奉训大夫【金】
  儒林郎【元明】       承务郎【元明】
  宣徳郎【明吏材干出身】     武义将军【金】
  武畧将军【金】      忠武校尉【元明】
  忠显校尉【元明】      探赜郎【金】
  授时郎【金】       候仪郎【元】
  保愈郎【金】       保全郎【金】
  成和郎【元】       肃和郎【金】
  纯和郎【金】       司乐郎【元】
  行中书省员外郎【元】   翰林院修撰【金元明】
  集贤院修撰【元】     同知宏文院事【金】
  著作郎【金】       詹事院长史【元】
  太子中庶子中允【元】   左右春坊左右赞善左右
  司直郎【明】       太子掌宝典仪【金】
  大宗正府员外郎【元】   亲王府司马【金】
  衞绍王家属提举【金】   内史府记室【元】
  六部员外郎【金元】     三司判官【金】
  万亿四库副提举【元】   富寜库同提举【元】
  枢宻院客省副使【元】   会同馆副使【元】
  治书侍御史【金】     宣徽院判官【金】
  东西上閤门佥事【金】   中政院诸同提举【元】
  万寜宫提举【金】     艺林库提防【元】
  国子监丞【金】      大理寺丞【金】
  大理寺左右寺副【明】   光禄寺丞及各署正【明】鸿胪寺左右寺丞【明】   太庙郊社大乐等署令【金元】武成王庙诸陵武库武器尚醖典客典给等署令【金】常和兴和祥和等署官【元】 宫籍副监【金】
  司天少监【金】      军器少监【金】
  太府少府二监丞【金】   少府监尚方图画裁造文绣织染文思等署令【金】  利器甄官上林等署令【金】殿前都防检判官【金】   招义军副使【金】
  平南殄宼中郎将殄宼郎将殄宼折冲果毅两都尉【金】器物尚廏尚辇尚衣仪鸾尚食尚药等局副使【金】
  仪鸾局副使【元】     客省引进鹰坊教坊内藏修内司四方馆太医院八作左右院诸羣牧所等副使
  【金】          宫苑侍仪只应恵民等司
  令【金】         太仓左藏库法物库货
  务平准务等使【金】    法物库大使【元】
  大都督府经歴【元】    都防府经歴【元】
  崇福司经歴【元】     大都留守司经歴及犀象牙局使四窑提领器备库大使【元】
  大都宣课酒课同提举【元】 武备寺军器诸提举【元】借田兴文等署令【元】   都城所提举【金】
  上京皇城司提举【金】   南京货司提举同提举
  【金】          醴源仓提举【元上都提举秩从九品】
  尚牧所同提举【元】    茶园同提举【元】
  诸打捕同提举【元】    栽种同提举【元】
  诸路宝钞副提举【元】   官医提举【元】
  提举仓司副使【金】   中都都麴使司使【金】
  太仓大使【元】      丰润署丞【元】
  大兴府推官【金】     顺天府推官【明】
  应天府推官【明】     诸京留守推官【金】
  布政司经歴及理问【明】  按察司判官【金】
  都转运使判官【金】    支度判官【金】
  盐铁判官【金】      盐运司判官【明】
  盐运使检校批验所官【元】 宣慰司经歴【元】
  都总制庸田司经歴【元】  衞经歴【明】
  宣抚司佥事【明】     安抚司副使【明】
  总管判官【金】      招讨司判官【金】
  诸府判【金】       诸总管府节镇兵马司指
  挥使【金】        京东西南三路检察司使
  【金】          诸府州兵马钤辖【金】
  诸州同知【明】      中州同知【元】
  赤县令【金】       上县尹【元】
  檀景等处采冶副提举【元】 大都河道同提举【元】广东盐课同提举【元】   广海盐课副提举【元】
  市舶同提举【元】     市舶副提举【明】
  盐课同提举【明】     煎盐提举【明】
  长官司副长官【明】    僧録司左右阐教【明】道録司左右演法【明】   千户所镇抚【明】
  上百户所百戸【明】
  正七品【金元明】 秩正七品【元】
  云骑尉【金】       承德郎【金】
  承直郎【金】       文林郎【元明】
  承事郎【元明】       宣义郎【明吏材干出身】
  承信校尉【金】      昭信校尉【金】
  忠勇校尉【金】      忠翊校尉【元】
  究微郎【金】       灵台郎【金】
  司正郎【元】       成正郎【金】
  成安郎【金】       成全郎【元】
  舒和郎【金】       调音郎【金】
  协乐郎【元】       尚书省都事【金】
  翰林院编修【明】     秘书郎【金元】
  著作佐郎【金元】      羣玉内司典簿【元】
  詹事院副仆侍正内直郎【金】太子府正司家令司典簿
  【元】          中正司令【金】
  诸宗室将军【金】     王府审理副【明】
  司农司知事【金】     三司叅干官【金】
  礼部掌薪司令【元】    枢宻院都事【金元】
  殿中侍御史【金】     监察御史【金元明】
  谏院左右补阙左右拾遗【金】御史台都事【元】
  都察院都事【明】     详定使司记室【元】
  六科都给事中【明】    宣徽院尚食局生料库副
  使【元】         供膳司丞【元】
  中政院提领所及典领局官【元】
  庆宁宫提举【金】     閤门承奉班都知【金】侍仪司承奉班都知【元】  侍仪司直长【金】
  通政司经歴【明】     大理寺司直【金】
  大理寺左右评事【明】   太常寺博士【金明】
  太常礼仪院博士【元】   太常寺典簿【明】
  行人司司正【明】     中书客省使检校官及都
  事【元】         国子监博士【金元】
  蒙古国子监博士【元】   太学博士【金】
  都水监丞【金】      艺林库大使副【元】
  营缮所正【明】      上林苑监左右监丞各典
  署【明】         保章正及灵台郎【元】将作院诸局提举【元】   武备寺军器局使【元】资乘资用资成等库副使【元】内左右藏三库副使【元】
  宝钞总库副使【元】    印造宝钞达噜噶齐【元】广恵司药院药局副使【元】 中都都麴使司副使【金】
  永备仓副使【元】     都元帅府经歴都事知事
  【金】          五军都督府断事五司官
  【明】          五城兵马司副指挥【明】都指挥司都事及副断事【明】中都留守司都事及副断
  事【明】         诸边正将【金】
  诸总管府节镇兵马司军使【金】
  诸府镇都军司都指挥使【金】总管府推官【金】
  诸府推官【金明】      节度判官【金】
  观察使判官【金】     按察司经歴【明】
  盐使司判官【金】     安抚司佥事【明】
  上州判官【元】      诸州同知【金】
  下州同知【元】      次赤县令【金】
  中县尹【元】       诸县知县【明】
  京县县丞【明】      中都东北西南诸都巡检
  使【金】         京东西南三路检察司副
  使【金】         诸州都巡检使【金】
  南京京城所提举【金】   京畿都漕运使经歴【元】宏州种田同提举【元】   尚供总管府景运仓副使
  【元】          大都采木同提举器备库副使甸皮局大使【元】   规措京兆府耀州三白渠
  公事官【金】       潼闗闗使兼讥察官【金】诸仓监支纳官【元有从七从八品者】 盐运校检批验所相副官
  【元】          漕运巡防官【元】
  诸路宝泉鼓铸局官【元】  蛮夷长官司长官【明】各处托克托和斯副【元】
  从七品【金元明】 秩从七品【元】
  武骑尉【金】       儒林郎【金】
  承务郎【金】       徴事郎【元明曰征仕】
  从事郎【元   明曰从仕】    忠武校尉【金】
  忠显校尉【金】      修武校尉【元】
  敦武校尉【元】      明纬郎【金】
  候仪郎【金】       平秩郎【元】
  成顺郎【金】       成和郎【金】
  医正郎【元】       比音郎【金】
  司乐郎【金】       和乐郎【元】
  各中书舍人【明】     行中书省都事及检校【元】尚书省只候郎君管勾官【金】翰林院检讨【明】
  应奉翰林文字【金元】    翰林兼国史院都事【元】
  集贤院都事【元】     兴文署典簿【元】
  秘书监校书郎【金】    秘书监典簿【元】
  詹事院典宝监经歴【元】  詹事府主簿【明】
  太子赞仪【金】      大宗正府知事【金】
  大宗正府都事【元】    亲王府文学【金】
  六部主事【金】      大司农司都事【元】
  三司知事【金】      户工二部覆实司管勾【金】兵部承发司管勾【金】   工户铸泻等铜局及银玉
  木石等局官【元】     枢宻院经歴【元】
  御史台典事【金】     六科左右给事中及给事
  中【明】         万宁宫同提举【金】
  衞绍王家属同提举【金】  中政院中瑞内正二司典簿及诸局提领官翊正司典簿诸副提举诸提领官【元】

《钦定续文献通考》 相关内容:

前一:4
后一:6

查看目录 >> 《钦定续文献通考》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