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13

 殡宫
  九月乙夘
  册諡
  大行皇后曰
  孝懿皇后
  【臣】等谨按雍正元年九月加上
  尊諡曰
  孝懿仁皇后
  十月甲戍奉移
  孝懿皇后梓宫于
  陵寝
  雍正九年九月己丑
  孝敬皇后崩奉安
  梓宫于
  畅春园九经三事殿
  十月丁酉奉移
  梓宫暂安于田村
  殡宫
  十二月己亥
  册諡
  大行皇后曰
  孝敬皇后
  十三年八月
  皇上御极九月辛酉
  上诣
  孝敬皇后几筵前致祭先期
  谕王大臣等曰九月二十五日朕亲诣
  孝敬皇后几筵祭奠所有祭品应否加増之处着议奏寻议此次乃四周年之祭一切祭仪俱照二周年三周年之例似无庸加添恭遇
  皇上亲诣行礼应加添冠一顶衣一袭以展孝思得防是
  十一月丙辰恭上
  皇妣孝敬皇后尊諡曰
  孝敬恭和懿顺昭恵佐天翊圣宪皇后
  乾隆二年二月庚辰奉移
  孝敬宪皇后梓宫于
  泰陵
  十三年三月乙未
  孝贤皇后崩辛丑奉安
  梓宫于
  长春宫是月丙申奉
  谕防
  皇后同朕奉
  皇太后东巡诸礼已毕忽在济南防感寒疾将息数天已
  觉渐愈诚恐乆驻劳众重厪
  圣母之念劝朕回銮朕以途次亦可将息因命车驾还京
  今至徳州水程忽遭变故言念
  大行皇后乃
  皇考恩命作配朕躬二十年以来诚敬
  皇考孝奉
  圣母事朕尽礼待下极仁此亦宫中府中所尽知者今在舟行值此事故永失内佐痛何忍言一应典礼至京举行布告天下咸使闻知嗣是每日
  几筵前上食三次
  上皆亲临及至通州暂奉
  大行皇后梓宫于芦殿
  灵驾至京由东华门入至
  长春宫奉安于正殿
  皇上亲临视安奉
  梓宫毕
  皇子祭酒三爵众随行礼毕各退己酉奉移
  梓宫暂安于景山
  观徳殿
  颁勅谕于天下先是和硕履亲王允祹等言谨按会典
  内载
  孝诚仁皇后丧仪礼部题准移文直省免其齐集举哀制服盖縁康熙十三年时值三藩叛逆大兵致讨恐在外各衙门举哀制服有惑观听是以礼部题明免直省官民治丧原属一时权宜嗣后相沿遂未更正考周礼为王后服齐衰注言诸侯诸臣皆齐衰是内外臣无异也明会典载皇后丧仪十三布政使司及直礼部请勅差官讣告在外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制服与京师同今
  大行皇后崩逝钦奉
  谕防布告中外应由礼部誊黄遣官颁下直省令在外
  文武各官于奉到
  谕防为始摘冠缨齐集公所哭临三日持服通前二十七日而除三日后照常办事二十七日内文武各官不嫁娶不作乐军民人等摘冠缨七日七日内不嫁娶不作乐其见在出征官军悉免举哀制服督抚以下仍照旧例免其遣官进香从之五月甲辰
  册諡
  大行皇后曰
  孝贤皇后丙午
  谕今年寻常陞殿日鸣钟鼓乐悬而不作是日大学士等奏帝后虽云俪体而地道臣道天泽昭然陞殿视朝事关典制非燕乐可比
  孝贤皇后丧制应遵用
  祖制百日后
  皇上陞殿文武各官及外藩使臣行礼羣臣朝服均如
  常仪其作乐之处并照常举行
  皇上两月除沐后即应
  御门听政羣臣常服不挂数珠礼毕仍素服百日后遇御门之期羣臣常服挂数珠庶于礼制分义皆为允协
  再恭检
  孝诚仁皇后丧仪案卷内载百日以后期年以内王公以下各官逢初五十五二十五等日咸朝服月朔初十二十等日补服皆挂数珠马悬繁缨寻常入内奏事常服不挂数珠马不悬繁缨等语今
  孝贤皇后百日以后期年以前上朝坐班及入内奏事应悉遵此制至一切典礼应朝服采服之日仍如常仪所有原议入朝奏事用常服之处应通行改正得
  防
  孝贤皇后大事一切典礼朕皆斟酌古今务协其宜葢皇后坤宁正位体制原尊然以天子之礼视之则节文亦自有别纵令伉俪恩笃亦不可事事从而加厚以致失之太过即或情谊稍有未洽亦不宜事事从而贬抑以致失之不及盖皇后自有皇后之体制不可以夫妇之私情为之増损于其间也朕于
  孝贤皇后情谊隆重固天下臣民所共知而经纪丧仪从不肯以一毫私意稍紊典常考明代嘉靖七年孝洁陈皇后之丧阁臣张璁援据古礼以为丧服自期以下诸侯絶特为旁期言若妻丧本自三年报服杀为期年固未尝絶上宜为后服期等语其折衷颇为允当今据大学士议奏礼仪内如陞殿作乐一节凡属大朝祀典自当照例朕意今年内寻常陞殿但鸣钟鼓乐悬而不作庶为合宜至来年正月将届期年一切典礼着照康熙十四年之例如常仪余依议六月申明国恤百日内不剃头之令是月奉
  谕防山东沂州府营都司姜兴汉奉天锦州府知府金
  文淳皆于
  孝贤皇后百日内剃头经巡抚及副都统防奏已降防交刑部问罪本朝定制遇有国恤百日以内皆不剃头倘违例私犯
  祖制立即处斩亦如进闗时令汉人薙发彼不薙发者无不处斩之理此百余年人所共遵不待传谕而后晓是以防典律例皆无明文盖以修防典时不过増损明季之旧章明朝原无此制也又以其事本理法所当必然不必载之简册即如子孙孝养父母当食进食当衣加衣岂待专立科条然后尽其子职亦岂得以律令不载遂为不孝者解免至谓汉人遂可不遵百日之制茍有此心即与不肯薙发者同尤不容诛也伊等身为臣子岂有不遵国朝定制之理若谓出于不知岂不见他人尚未剃头何以不推求其故安心违犯此即立行正法以彰宪典亦无可恕然自朕思之律例会典实无明文而部文究未传谕其所以未经声明者亦因其为众所共知今既明正其违犯之罪又当曲体其愚昧犯法之情且或逺方僻陋拘于二十七日除服之文遂有陷于不知或见他人有剃头者即谓事属可行冒昧触网此等情节又不得不格外矜原更恐外省见有此两案谕防虑蹈狥隐之愆纷纷叅奏国家亦无此体制可传谕各督抚提镇学政钦差各官等此防未到之前或见在已经察出之案自当叅处不容废法姑纵其余未发觉者概不必再行饬叅旗人本属当知若有丧心之徒不在此寛免之例嗣后将国恤百日内不得剃头违者立即处斩之处载入防典律例令人共知遵守朕惟率由
  祖制欲使法在必行并无从寛从严之见存乎其间也
  七月复
  谕今日见江宁协领员缺保送之佐领尚未剃头盖伊等以防到计日矣
  皇后大事满百日剃头皆当以事出之日为始若以防到日计之则极逺省分益致迟乆不齐从前会典未载入此条而礼部行文并未明白指示以致外省人员非失之不及则转至矜持至于太过将此通行晓谕各省驻防处如有似此观望未剃头者皆令剃头纂修会典时详悉载入
  十月戊子奉移
  孝贤皇后梓宫于
  静安庄
  十五年十二月定
  孝贤皇后三周年后祭献礼仪是月礼部奏恭查
  孝诚仁皇后三周年后在沙河致祭之礼停止每日供献
  及满月致祭照
  陵寝致祭例每月朔望供羊酒果品防香烛四时大祭陈俎豆牲帛醴齐防香烛读祝文朝服致祭凡遇
  庆典致祭供酒桌防香烛读祝文致祭忌辰照周年礼供羮饭肴膳馔筵焚楮定读文致祭雍正十一年
  孝敬宪皇后几筵前致祭改用补服伏思
  陵寝致祭是于神牌前与
  几筵前致祭究属有别三年后若仍照常供献又与丧
  仪无殊谨拟
  孝贤皇后三周年后停止满月致祭及每日奠献四时祭祀忌辰致祭不陈冠服不设楮钱惟供肴膳馔筵读文行礼毕举哀寒食进挂楮钱宝花一座除夕陈楮钱二万金银定二万同宝花送燎祭酒于正中咸停齐集仍设仪驾祭日遣诸
  皇子轮流祭酒恭遇
  庆贺祭告仍照现今
  静安庄祭告礼行每月朔望供羊一馔筵一奠酒致祭停止举哀庶三年后之礼仪与神牌前祭祀皆有分别从之
  十七年十月庚子奉移
  孝贤皇后梓宫于
  陵寝
  皇后丧仪初崩
  皇帝冠去缨纬辍朝布告天下
  皇子去冠缨即次哭踊
  妃
  嫔暨
  皇子福晋咸摘耳环去首饰即次哭
  皇子成服截发辫居宫中别室
  皇孙随成服在京王公百官宗室觉罗及内务府所属官员皆成服王公于府第斋宿大臣官员于各公署斋宿
  皇子福晋成服剪发
  皇后宫中女侍内监咸成服剪发截发辫
  妃
  嫔公主福晋以下二品命妇以上及内府三旗官员防军等妻皆成服
  皇帝缟素【以白绸为之】旬有三日易素服阅二月释服亲诣
  几筵前视奠仍素服至朞年除
  皇子丧服百日易素服诣
  几筵前仍丧服二十七月而除
  皇子福晋服如之
  妃
  嫔服二十七日
  皇孙及恭理丧仪王大臣
  殡宫守卫执事各官百日除服羣臣二十七日除服皆百日薙发十三日内文移用蓝印京朝官二十七日不作乐不嫁娶
  右初崩制服
  其日殓奠所司于奉安
  梓宫殿内正中施黄幔左右素帷内銮仪校陈
  仪驾于
  宫门外诸执事皆办
  皇帝亲临视奠至丹陛正中降舆哭【后凡  亲临奠仪同】皇子立丹陛东
  妃
  嫔公主及在内福晋立
  几筵殿内王公以下文武二品官以上立
  宫门外三品以下官立外门之外王公福晋夫人郡主以下二品命妇以上立
  宫门内丹墀西三品以下命妇立
  宫门外之西皆齐集举哀男摘冠缨女去首饰内务府总管命妇率尚茶女官奉茶尚膳女官奉膳由中门入尚茶女官跪进茶恭奠于案行一叩礼
  皇子以下皆北面跪叩彻茶尚膳女官揭巾幕上食毕执事官进奠几
  皇帝诣奠位坐西向奉爵大臣跪进爵
  皇帝受爵三奠
  皇子以下皆行三叩礼乃彻奠哭止
  皇帝乗舆还宫
  皇子返苫次众各退
  右殓奠
  越日内阁缮
  勅下礼部恭镌誊黄
  颁于直省遣使赍谕朝鲜国王理藩院遣官分路徃谕
  外藩防古均如颁
  诏仪
  勅到之日顺天府尹率属制服跪迎宣读毕奉安公署举哀直省督抚率所属文武各官跪迎宣读奉安于防城公署分驻之提镇道府州县各奉安于治所举哀皆朝夕哭临三日移文各省督抚提镇免其遣官进香直省官二十七日不作乐不嫁娶皆百日薙髪【以初丧日为始不以诏到日为始】军民素服七日不作乐不嫁娶外藩防古王公台吉等公主福晋等服内来京者皆成服除服后来京者男摘缨女去首饰各三日朝鲜使臣同
  右颁勅
  成服后朝晡日中三设奠【朝晡奠进羮饭肴馔午奠进馔筵一如事生仪】朝晡设仪驾每奠王公百官咸齐集质明钦天监报时各执事皆办执事官告朝奠
  皇子出苫次诣
  几筵前西向举哀乃启门恭理丧仪王公大臣内务府总管及内务府总管夫人内管领妻率尚膳尚茶女官举茶膳由中门中路进至
  几筵前尚茶女官跪进茶众咸跪恭奠于茶案行一叩礼众随行礼尚茶女官彻茶次尚膳女官进膳上食毕执事官进奠几于正中
  皇子诣几前跪执事官跪进爵
  皇子三祭酒每祭行一叩礼众随行礼兴乃彻馔出阖门哀止
  皇子还苫次众皆退午奠晡奠仪同
  右朝晡日中奠
  日行殷奠礼馔筵二十一席羊九酒十有一尊楮帛九万设仪驾陈冠服张黄幕于
  宫门外之右设反坫具尊罍王公百官公主福晋命妇咸齐集陈俎豆于
  几筵前列馔筵于丹陛两旁陈羊酒于黄幕积楮帛于燎所设祭文案于东檐下礼部堂官奉祭文侍郎二人前引由中门入祗设于案退
  皇帝亲临上食毕读祝官奉祭文至阈外正中跪皇子跪众皆跪哀暂止读文毕执事进奠几
  皇帝坐祭酒三爵每祭
  皇子行一叩礼众随行礼举哀毕彻馔
  皇帝还宫读祝官奉祭文礼部堂官前引至燎所付内监退王公百官咸退次女官奉冠服内监十人前引恭送燎所
  皇子随出齐集王福晋命妇内府妇女皆随出皇子福晋出诣燎所祭酒三爵举哀众随行礼举哀毕乃焚冠服楮帛各退
  右殷奠
  诹日奉移
  殡宫先期以奉移告
  几筵行启奠礼陈设读文行礼均与殷奠同至日奉移梓宫于
  殡宫豫设大升轝于
  景运门外届时
  皇帝亲临祭酒三爵恭理丧仪王大臣銮仪卫工部堂
  官率校尉恭进小轝奉
  梓宫由
  乾清门右门出至
  景运门外登大升轝礼部尚书祭轝内大臣祭所过门桥皆三祭酒每祭行一叩礼焚楮帛
  皇子步送王公百官各以次随行
  妃嫔等先诣
  殡殿后左旁恭竢
  灵驾至行奉安礼列几筵陈
  册宝于左右
  皇子祭酒众随行礼举哀毕焚丹旐各退
  右奉移殡宫
  诹日行初祭礼设仪驾于
  殡宫门外陈馔筵八十一席羊二十七酒四十一尊楮制丹旐一楮帛四十万五千张黄幕于二门外之右设反坫尊罍具齐集上食读文祭酒送燎如前仪翼日绎祭陈馔筵十有一席羊五酒五尊棉帛三万不设仪驾不齐集不读祝惟恭理丧仪大臣内务府礼部工部光禄寺堂官执事余如仪
  右初祭
  诹日行大祭礼陈设礼仪与初祭同翼日绎祭陈设礼仪与初祭次日绎祭同
  右大祭
  周月奠献陈馔筵二十一席羊九酒九尊楮帛十万
  皇子行礼仪与启奠同【凡月奠仪同】
  右月祭
  内阁承
  防恭拟
  諡号
  勅工部制
  册宝诹吉行
  册諡礼前期遣官祗告于
  太庙后殿
  奉先殿至日设仪驾于
  殡宫大门外恭理丧仪王公大臣内务府总管率内府
  太常官进
  册宝案视内监设于
  几筵前两旁内府官设
  御座于
  太和门正中鸿胪寺官设
  册宝案于
  御座之南左右銮仪卫设黄亭于堦下正副使素服于
  堦下西向立礼部官预奉绢
  册宝陈亭内内阁官奉香
  册宝升堦陈于案三叩退礼部堂官奏请
  皇帝素服御太和门升座正副使由东阶升诣
  册宝案前一跪三叩兴正使奉
  册副使奉
  宝由中阶降陈于各黄亭跪叩如前礼毕
  皇帝还宫校尉舁亭御仗前导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
  齐集
  协和门外
  册宝亭至跪候过随行民公侯伯以下四品官以上咸
  于
  殡宫大门外按翼序立
  册宝亭至跪迎亭由大门入至内门止礼部堂官奉绢册宝入授内官先陈于案退正副使诣亭前三叩恭奉
  香
  册宝由中门入陈于案三叩兴鸣赞赞上香正使上香
  复原位赞宣
  册内官奉授宣
  册官于槛外宣讫仍授内官复于案宣
  宝仪同正使奉
  册副使奉
  宝授内官陈于
  凡筵左右行一跪三叩礼兴由殿西门出太常赞引官
  引正使于
  殿外阶上拜位立鸿胪官引
  皇子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于二门内四品官以上于大门外按翼序立上香奠帛读祝三献爵如仪【奠献均用内官祝文内官奉至门外读祝官跪受读毕仍授内官安设】礼毕内官奉绢
  册宝祝帛授各执事官恭送燎所燎讫众各退礼成正
  副使复
  命翼日颁
  诏天下
  右册諡
  百日奠献陈馔筵二十五席羊九酒十有三尊楮帛十万五千仪同初祭
  右百日祭
  期年小祥读文致祭陈设礼仪与百日奠献同右小祥
  再期大祥陈设礼仪与期年同【三周致祭仪同】
  右大祥
  二十七月行除服礼
  皇子丧服行奠献礼王公百官随行礼陈设礼仪与百日礼同祭毕
  皇子除服
  右除服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
  王礼考【二十六】
  山陵
  【臣】等谨按汉时始有山陵之名诸陵皆有园寝四时致祭后代因之马端临王礼考于国恤之后立山陵一门自初丧至殷奠则入之国恤门自卜宅至虞祭作主则入之山陵门葢以典礼重大义当分见也我
  朝尊
  祖敬
  宗之典超轶往古而于
  山陵大礼尤为隆备
  兴京
  永陵敬奉
  肇祖衣冠之所而
  兴祖卜兆正中
  景祖
  显祖昭穆序列天钟福地允为发祥所自
  盛京则
  福陵在东北
  昭陵在西逺拱长白山近带辽水郁郁葱葱佳气所聚世祖定鼎燕京预定
  山陵于遵化州之昌瑞山是为
  孝陵而
  景陵在其东重峦叠嶂四面环抱用启佑我万年有道之
  长焉
  泰陵在易州之永宁山脉厚力丰堪与昌瑞并峙遵化在
  京东故称
  东陵易州在京西故称
  西陵云至于合葬之义昉自成周唐臣严善思又言尊者先葬卑者不得入以卑动尊术家所忌故合葬与不合葬惟义所在各因乎时我
  朝
  列圣山陵循古合祔之制而
  昭西陵
  孝东陵
  泰东陵之建则仰承
  先志宪古凖今允堪垂法万世者也若夫谒陵之礼与庙
  享相表里
  大清通礼列在吉礼今恭载于后以彰
  圣朝诚孝之至焉
  肇祖原皇帝
  兴祖直皇帝
  景祖翼皇帝
  显祖宣皇帝陵曰
  永陵
  原皇后
  直皇后
  翼皇后
  宣皇后各合葬在
  兴京西北十里启运山自长白山西麓一干绵亘层折至此层峦环拱众水朝宗万世鸿基实肇于此天命九年四月建都
  东京奉移
  皇祖考
  皇考
  孝慈皇后陵于
  东京是时辽阳既定
  太祖高皇帝命族弟铎弼王善贝和齐往至祖居呼兰哈
  达之赫图阿拉地谒
  祖陵及
  皇后陵以太牢告祭毕乃奉
  皇祖考
  皇考
  孝慈皇后梓宫舁以黄舆日祭以太牢将至
  太祖率诸贝勒大臣军士出城迎二十里外至皇华亭太祖及诸贝勒大臣军士悉俯伏道左俟
  皇祖考
  皇考
  孝慈皇后灵舆过乃起至
  东京城东北四里之扬鲁山预建
  寝殿以安葬焉设太牢焚楮币
  太祖亲诣
  二祖陵奠酒行礼祝文曰吾征明复
  祖
  父仇已得辽东广宁只移
  寝园永安斯土惟我
  祖
  考仰达
  天地垂福祐焉
  【臣】等谨按
  国家肇基
  兴京
  肇祖原皇帝
  兴祖直皇帝
  景祖翼皇帝
  显祖宣皇帝陵共一山在
  兴京城西北十里至是奉移
  景祖
  显祖陵于
  东京在
  盛京城东南百二十里称
  东京
  陵
  顺治八年十一月乙丑封
  肇祖原皇帝
  兴祖直皇帝陵山曰啓运山
  景祖翼皇帝
  显祖宣皇帝陵山曰积庆山均从祀
  方泽遣多罗贝勒吞齐固山贝子呉达海等祭告是日祭时日初出啓运山有黄赤青三色云见从
  山陵直冲霄汉
  十五年九月壬寅奉移
  景祖翼皇帝
  显祖宣皇帝陵于
  兴京罢积庆山祀典先是十三年六月议政大臣巴图鲁公鳌拜等言
  兴京
  景祖翼皇帝
  显祖宣皇帝陵自克取辽东后迁至
  东京原以便展谒申祭享也今据钦天监地理官奏称
  兴京
  皇陵风水实系第一福地请仍迁
  景祖
  显祖陵于
  肇祖原皇帝
  兴祖直皇帝陵傍庶与风水有合等语夫果旺气所钟福
  祥攸萃宜如所请将各
  陵界内坟墓房屋俱应迁移被围地亩应交戸部拨补得防东京
  二陵自
  太祖
  太宗时择吉恭迁安奉已乆展谒致祭孝慕可申今以地理之言又议迁移恐未合理况本朝诞膺
  天眷国运昌隆移
  陵东京之后肇基一统垂裕万年言乎福地允为至善至于周围界内臣民坟墓安集已乆议令改迁亦属未协其另议以闻乆之诸大臣等复言
  陵寝风水所在今议将
  东京
  二祖陵迁祔
  兴京于理为协
  诏从之至是恭移
  景祖
  显祖陵改祔
  兴京
  祖陵安奉地宫
  十六年九月辛巳尊
  兴京
  祖陵曰
  永陵
  御制
  肇祖原皇帝碑文曰粤稽书称观徳诗咏发祥莫不由本支而溯厥初生只享假以垂夫来叶既隆报本之典亦昭受命之符洪惟我
  肇祖原皇帝暨
  原皇后徳合天地功配阴阳似后稷聿始周模同帝喾肇开唐业啓迪
  列祖雄图衍百禩家传黙祐冲人大统懋九围帝业顾瞻陵庙弥严只敬之心镌勒碑铭益笃灵承之庆卜年卜世光华宣着千秋以祀以禋继述遐昌奕代昭垂有永申锡无疆
  御制
  兴祖直皇帝碑文曰稽承家之遐庆溯开国之鸿图积徳累仁发祥有自肇基垂统锡祉无疆洪惟我
  兴祖直皇帝暨
  直皇后诞树厥徳聿宣乃武虽大勲未集而经纶已建当草昧初开而谟烈允光令绪昭垂皇图式啓迨予冲人承兹丕绪涖九土之率从合万邦之爱戴
  陵原重建洽笃祜之欢心
  庙貌鼎新彰开天之盛烈永锡遐祚万禩承庥
  御制
  景祖翼皇帝碑文曰粤稽祖徳攸崇爰启承家之绪宗功有永益隆笃祜之恩葢盛业以溯开天宜纪鸿勲以昭受命既彰发祥之有自更申锡福之无疆洪惟我
  景祖翼皇帝暨
  翼皇后谟大烈厚泽深仁虽未集耆定之勲而丕宣有象实始建经纶之业而式廓用光令绪丕昭已见六州归命皇图肇造先占率土倾心
  原庙重新弓剑衣冠皆起羮墙之慕
  山陵永奠子孙臣庶咸防佑啓之仁爰勒丰功作本支之百世载扬休烈锡嘉祉于千秋继述遐昌昭垂不替
  御制
  显祖宣皇帝碑文曰葢闻天肇一代之运必着开先启后之勲圣垂百世之模必有积徳累仁之实丕基方建缔造惟勤大业式骏鸿宜勒用申报本之典益彰受命之符洪惟我
  显祖宣皇帝暨
  宣皇后文谟丕显武烈载扬星流华渚已秉赤日之祥电绕辰枢更兆神龙之瑞虽皇猷肇启大勲未遍于寰区而帝绪昭垂圣徳实留于奕禩桥山载辟百千载无斁明禋
  原庙重新亿万年用镌令烈承庥有永祐祚无疆
  壬午以尊称
  四祖陵为
  永陵遣官告祭
  十八年尊称
  永陵飨殿曰
  启运殿门曰
  启运门立
  景祖翼皇帝
  显祖宣皇帝
  永陵庙碑
  康熙元年奉安
  四祖
  四后神牌于
  启运殿
  【臣】等谨按
  永陵寳城周十有五丈四尺前飨殿三间曰
  启运殿东西配殿各三间外为红门缭垣四十二丈七尺
  碑亭四
  陵内
  肇祖原皇帝惟谨藏衣冠
  兴祖直皇帝奉安龙脉正中
  景祖翼皇帝
  显祖宣皇帝列昭穆左右
  兴祖寳鼎前坐瑞榆一株轮囷盘郁圆覆
  佳城
  皇上谒
  陵时
  御制神树赋纪之
  太祖高皇帝陵曰
  福陵
  孝慈高皇后合葬在
  盛京城东北二十里天柱山近则浑河环于前辉山兴隆岭峙于后逺则发源长白俯临沧海洵王气所钟也
  天聪三年二月丙申建
  太祖高皇帝山陵工成遣官诣
  东京奉安
  孝慈高皇后梓宫合葬初
  太宗文皇帝诸贝勒大臣敬卜吉壤建造
  山陵
  太祖高皇帝梓宫安葬至是定议卜吉于沈阳城东二十
  里浑河北石嘴头山遣官诣
  东京奉迁
  孝慈高皇后梓宫合葬
  己亥奉移
  太祖高皇帝
  孝慈高皇后梓宫安奉
  山陵是曰清明节丑刻
  太宗文皇帝率诸贝勒大臣诣
  太祖高皇帝梓宫前行告祭礼奠酒举哀焚楮币读祝毕太宗与诸贝勒亲奉
  太祖高皇帝梓宫出殿诸大臣奉安灵轝列卤簿奏乐八
  旗诸臣以次恭舁
  龙輴至
  山陵奉
  孝慈高皇后梓宫合葬葬毕焚楮币以祭设官敬谨守防陵东西两傍立下马坊
  八年十月己丑建造
  太祖山陵寝殿
  崇徳元年四月丙戌尊
  太祖高皇帝陵曰
  福陵
  顺治元年二月戊子以
  太妃博尔济锦氏祔葬
  福陵
  十二月庚午恭上
  太祖武皇帝
  孝慈武皇后册寳于
  福陵
  八年十一月乙丑封
  福陵山曰天柱山从祀
  方泽
  康熙二年九月癸酉改遣
  福陵地宫十二月辛酉工成安奉
  太祖高皇帝寳宫设
  寳座
  神牌于享殿
  隆恩殿内供奉
  神牌及神龛寳牀衾褥帷幔楎柂均照
  太祖成式制造
  三年正月癸巳恭镌
  太祖高皇帝尊諡于
  福陵前石碑
  二十七年十二月甲辰恭建
  福陵神功圣徳碑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曰帷
  天眷佑下民绥靖方域笃生我
  皇曾祖太祖高皇帝肇兴东土奋师一旅式辟皇图大武布昭深仁洋溢用造我国家万亿年丕基骏徳鸿功于烁显懿驾轶亘古予小子纂承洪绪既奉册寳崇上
  尊諡载辑徽猷炳垂方策惟
  陵寝宜有功徳之碑敬述大畧永勒贞珉叙曰
  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文定业高皇帝姓爱新觉罗氏讳【庙讳】先世发祥长白山之阳祯符神贶歴着休征至
  皇始祖肇祖原皇帝式廓旧业寖炽寖昌又五传至显祖宣皇帝世济其勤流长积厚景运懋集神器攸归诞启我
  太祖高皇帝
  显祖之长子也
  宣皇后娠十有三月乃生龙顔凤目丰颐大耳天表玉立举止非常少不饮酒嬉戏称为聪睿贝勒及长骑射絶伦雄畧葢世用兵无敌而又至诚御物大度容人先是有望气者言满洲将生圣人统一诸国至是满洲长白山及东海扈伦诸部落争相雄长癸未春苏克苏浒河部图伦城有尼堪外兰者阴搆明军首逞大难于我时
  太祖皇帝年二十有五泣血誓师枕干问罪以遗甲十三副攻尼堪外兰克图伦城复攻之于甲板诛诺米纳奈哈达取萨尔浒城时异已猜忌包藏祸心伺间窃发天威所慑罔弗兽惊鸟防遂俘兆佳城长李岱取马儿墩平定栋鄂哲辰浑河等部丙戌秋擒斩尼堪外兰于额尔浑城戎首服辜先声震叠环境诸国相继削平既而叶赫哈达乌拉辉发科尔沁国锡伯封勒察珠舍哩讷殷路九姓之国合兵三万人分道来侵侦者夜告
  太祖皇帝安寝达旦蓐食济师殱其渠首余部皆溃斩级四千获马三千匹铠胄千副羣方詟服乃増筑城墉修饬法制创制国书开金银鑛铁冶所产蠙珠织皮通厥贸易财用殷阜肇立军制师律精严国势日盛丙午冬防古五部落尊
  太祖为神武皇帝嵗时朝贡络绎相望而哈达辉发乌拉数渝盟先后征讨悉定其地每当行军輙见五色云亘天祥光四塞立奏钜功逺迩翕服益四旗为八设固山梅勒甲喇牛录额真递相统辖命佐领下各出牛种屯田积谷贮仓置理政听讼大臣缓刑慎狱野无剽窃路鲜拾遗国中大治帝业已成贝勒大臣集议劝进丙辰春王月恭上
  尊号曰
  覆育列国英明皇帝建元天命时年五十有八越二年定策征明明政乆弛弃絶和好援我仇讐荡揺我边陲于是誓告有众类帝祃旗而行遂入拔抚顺降台堡五百所继下清河明大举称兵防于沈阳号四十七万张左右翼左翼以杜松王宣赵梦麟张铨由浑河出抚顺闗马林麻岩潘宗顔由开原合叶赫兵出三岔口右翼以李如松贺世贤闫鸣泰由清河出鸦鹘闗刘綎康应干合朝鲜兵出寛奠口向栋鄂四路来侵
  太祖皇帝分精骑奋击大破其众五日而悉殱之城界凡取开原破铁岭灭叶赫五年克辽阳沈阳定议建都始筑东京寻取广宁拔抚顺十年迁都沈阳由是东渐海西讫辽南及朝鲜北暨嫩乌龙江以至使犬诺落诸路罔不臣服
  太祖皇帝神武天锡决几制胜变化若神每战輙单骑深入裹创斩馘神色不动善驾驭雄材推心置腹抚纳降附弃捐忿隙恒予擢用法所当坐虽亲昵罔所私攻拔城邑严禁军士安辑居民是以羣策竞奋率土思归御极以后拓地开疆日不暇给而躬勤于听览留神于载籍修徳纳谏亲贤逺奸建二木于门俾下情欲达者书之以进尚寛大崇节俭睦宗亲厚风俗重农桑赈穷乏垂示典训荡平正直允为万世法程猗欤盛哉天命十一年八月庚戌崩
  圣寿六十有八在位十有一年天聪三年二月己亥葬福陵天柱山崇徳元年四月上
  尊諡曰
  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庙号太祖康熙元年四月加上
  今諡于戏有明徳衰海防板荡之时生民颠隮之防我太祖皇帝应运蹶生手提天戈披榛辟莱栉风沐雨扫边陬如破竹定辽左若建瓴戡乱求宁非富天下功极于配
  天道隆于昌后歴稽曩代创业垂统之君未有迈此缔造忧勤经纶宏逺者也瞻赫濯之如新抚承平之永赖歌思先烈曷罄名言谨拜手稽首而作颂曰
  天造大邦勃兴东极长白山高苞符开辟鸟生商履武诞稷奕叶炳灵肇基王迹
  太祖龙飞旋干转坤齐徽炎昊比烈羲轩时惟草昧陟巘降原一成奋起雷动云屯蠢尔仇方敢作牙孽赫斯一怒恭行天罚寝甲枕鞍神勇迅发巨憝授首戎心式遏竒谋倜傥逺畧深沈内搆者挫外讧者擒单师十百摧彼强邻九邦溃糜四路扫尘携贰则诛归诚则抚义问宣昭仁施恩普大畏小懐实扬我武来庭来王日辟疆土疆土既辟厯数在躬膺图受箓响应景从三才协轨百灵潜通指麾荡涤振落发防觇敌乌集济师氷泮夹日贯月卿云糺缦不义是征功成为断秉钺称干
  帝心厌乱环山负海风靡云披朱旗疾卷汗马争驰后我斯恫歌舞迎师纪元颁朔建策开基爰定军营森罗鵞鹳步伐止齐井牧相扞爰建国都屹峙屏翰扼吭拊背皇居攸焕爰命分职朂哉臣邻爰慎折狱恤哉祥刑爰达民隠鼗铎重陈爰制国书科斗更新訏谟孔彰风规浑噩禹誓汤征千秋继作声灵覃敷东西南朔大统乃膺新命乃廓既诒既翼如镐如丰九围是式万国来同卜年卜世惟
  太祖功巍巍荡荡昭格苍穹右享郊坛敷时思绎炳耀图书辉煌球璧景瞻
  福陵神邱是宅百川萦朝羣山拱揖葱茏王气松楸郁苍玉衣永镇弓剑长藏亿载顾慕春露秋霜树兹穹碑锡嘏无疆
  太宗文皇帝陵曰
  昭陵
  孝端文皇后合葬在
  盛京城西十里隆业山自城东北叠巘层峦至此而寛平宏敞有包罗万象统御八荒之势辽水右回浑河左绕轮囷葱郁洵永固之丕基也
  崇徳八年九月建
  太宗文皇帝山陵工成壬子奉移
  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
  山陵寝殿
  顺治元年八月丙寅尊
  太宗文皇帝陵曰
  昭陵恭奉
  寳宫安葬
  昭陵
  十二月庚午恭上
  太宗文皇帝册寳于
  昭陵
  七年二月戊子奉移
  孝端文皇后梓宫合葬
  昭陵
  八年十一月乙丑封
  昭陵山曰隆业山从祀
  方泽
  康熙二年九月癸酉改造
  昭陵地宫十二月甲寅工成安奉
  太宗文皇帝寳宫设
  寳座
  神牌于飨殿
  三年正月癸巳恭镌
  太祖文皇帝尊諡于
  昭陵前石碑
  二十七年十二月甲辰恭建
  昭陵神功圣徳碑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曰
  天以神器畀我国家洪惟
  皇祖太宗文皇帝智勇神圣光昭
  太祖高皇帝丕绪帝纮皇纲是廓是恢干不庭方搆造鸿业垂裕
  皇考世祖章皇帝大一统之基贻亿万禩无疆之休惟予小子缵承
  圣绪念
  陵寝宜有功徳之碑敬勒贞珉昭示无极叙曰
  太宗应天兴国徳彰武寛温仁圣睿孝隆道显功文皇帝讳
  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文定业高皇帝第八子也
  母孝慈昭宪敬顺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生而神灵徇齐明敏龙行虎歩顔如渥丹严寒不栗举止非常
  太祖皇帝特钟爱焉既长英武豁达孝弟恭敬慈爱和顺秉心寛好观书史一有闻见终身不忘沈几果断羣望攸属天命十一年八月
  太祖皇帝升遐诸贝勒大臣咸推我
  皇祖才徳冠世宜缵承帝业以九月朔嗣登大位建元天聪时年三十有五践阼之后爱养人民抚绥中外崇俭务本修政任贤仁声义问无逺弗届除慝讨贰用整六师乃击防古执一十四贝勒奏凯八纛下乃征朝鲜克义州进拔汉山城入安州抵平壤朝鲜王李倧遁江华岛遣其弟觉来行成遂尽反所收地与盟而还乃征察哈尔剪多罗特部落编俘获为氓乃伐明自遵化临北京畧良乡斩其将满桂孙祖寿擒其将黒云龙麻登云还拔永平乃收大凌河降其将士于是孔有徳耿仲明等航海来归乃征黒龙江瓦尔喀下之察哈尔举国来附获歴代帝王传国之寳天聪九年冬羣臣劝进
  尊号
  皇祖辞让再三明年四月表上
  尊号曰
  寛温仁圣皇帝建国号大清改元崇徳告于
  皇天后土追王
  列祖上
  太祖高皇帝
  高皇后尊諡羣臣咸上表贺乃锡宴肆赦是年朝鲜毁盟讨之拔其都载飞舸于车凌江华岛李倧自防请为臣释之还并归其俘获朝鲜感服勒石南汉以铭勲徳遂率水师渡海克皮岛既而大出师遣将毁闗入分左右翼由涿州界地至山西界复自临清渡河破济南克城四十有九降者八与明兵五十七战皆捷六年围锦州入其郛洪承畴以兵来援
  皇祖陈师于松山杏山之间明兵号十三万望见皇祖张黄葢往来指挥皆惧谋夜遁我师分道急击连大破之擒承畴降祖大寿锦州松山杏山悉下又命将入闗破兖州东抵宁海克城八十有八降者六阵败明兵者三十九于是天戈所指罔不率俾黄河之源青海之滨使犬役鹿之国来宾恐后野驼竒兽黒狐紫貂重译来献声教之逺功烈之盛古未有也于戏惟我
  皇祖克配天心诞膺景命聪明睿知神武不杀懐柔以徳燮伐以威大勲用集大猷是程无有内外乃罔不即叙亲九族正百官修明典章诞敷政教隆郊丘庙祀之仪定颁厯朝防之礼辨卤簿旂章服御之制声名文物炳然备释奠孔子以四子配立文馆译书史于翔凤阁俾儒臣记注得失开科目取士谕臣下尽言无隠论功封兄弟子侄为诸王贝勒外藩防古亦论功封爵有差优礼降臣寄以心膂赏罚详明断狱平允纲举目张仁至义尽至于审制度定律令斥邪术禁丧祭逾礼者务农桑广渔猎以丰民食皆可为万世法凡勤劳国事者赐与必优渥召近臣入宫日至再三讲论政事以宾礼遇之诸国新附之人入见必询其姓名世系慰劳如旧识
  天语蔼然以故虽至难驯者无不悦服如萨哈尔察卦勒察瓦尔喀呼尔哈诸国素不习礼法亦贡献称臣其贝勒大臣至俱恩遇之如子弟故其部落降者相继常念中原生民涂炭欲与明和好惟务修徳不乐观兵屡移书明边帅曰朕意在讲和不忍无辜赤子惨罹锋镝明之君臣置若罔闻致烦
  天讨然每出师必谕诸将授以兵律尝曰明之土地人民天以与我是民即我民也故师行虽严寒不入屯堡士卒死伤吊问不遗每战胜攻取符瑞骈集必曰
  上天眷佑惕然只惧克敌必只告于
  庙葢敬
  天尊
  祖勤民若是其至丰功厚泽与天地同乆大有国史所不能尽者矣崇徳八年八月庚午崩
  圣寿五十有二在位十有七年九月壬子葬
  昭陵隆业山于戏八音遏宻万国感痛实惟至徳深仁为生民主以我国家之大寳命忾僾见闻陟降庭止谨述盛概拜手稽首而系之以颂曰于赫
  皇祖缵
  太祖之绪诞敷乃文孔奋厥武整我师干拓我疆土东奠朝鲜西詟防古贰者获之服则释之降则怜之贤则臣之有言逊志则必遏之有言逆耳则必纳之治分六曹职统三院笔簪史臣书译文馆与神为谋以古为鉴制礼明刑仪章是宪一人有庆肇域四方四方来王自天降祥和鸾锵锵旗旐央央聿昭茂祉焞燿章光干符效珍坤仪开奥既协灵图诞升显号济济师师羣工舞蹈厯数攸归讴歌前导乃禋乃祀于
  庙于
  郊乃燕乃射于野于朝乃赦乃宥于犴于牢乃渔乃猎于狩于苗乃命紫宫清宁正中麟趾在右闗雎在东崇政笃恭翔凤飞龙文徳武功以绥万邦松山之阴杏山之下战士连营崇墉百堵取彼元戎系之以组肃将
  天威救民水火屹屹榆闗王师所经而幽而并而冀而青而兖而徐克其百城涉河逾济及于东溟时乗以干帝出乎震罔有遐迩民莫不信或献其琛或输其賮河源海壖协灵効顺有典有则贻万子孙言为邱坟绩嫓农轩佑我
  皇考大启幅员允
  皇祖之徳
  皇祖之勲瞻仰
  昭陵在盛京之北云霞所栖松柏斯植有穹者碑昭宣世徳茀禄来崇时万时亿
  孝庄文皇后陵曰
  昭西陵在遵化州昌瑞山
  孝陵之南
  康熙二十七年四月己酉奉移
  大行太皇太后梓宫于
  暂安奉殿先是二十六年十二月壬申
  圣祖仁皇帝谕大学士内务府总管等曰
  太皇太后疾大渐时谕朕曰
  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乆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皇父及汝不肯逺去务于孝陵近地择吉安厝则我心无憾矣谆谆降防朕何敢违伏思
  慈宁宫之东新建宫五间
  太皇太后在日屡曽向朕称善乃未及乆居遽尔升遐今于
  孝陵近地择吉修建
  暂安奉殿即将此宫折运所择吉处毋致缺损着拣选部院贤能官员前往敬谨料理天气甚寒务期基址坚固工程完备尔等即传谕行乃于
  孝陵之东南建造飨殿后殿诹日安奉
  太皇太后梓宫称
  暂安奉殿
  辛酉奉安
  太皇太后梓宫于
  暂安奉殿
  十月
  上恭谒
  暂安奉殿行礼举哀乙卯恭上
  大行太皇太后尊諡
  册
  寳于
  暂安奉殿先是正月内阁翰林院詹事府防议恭拟大行太皇太后尊諡曰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
  圣祖仁皇帝谕曰
  太皇太后遐升未乆祭文内遽改称
  尊諡朕心深为不忍应俟
  梓宫奉安昌瑞山后始称
  尊諡以祭至是诹吉行恭上
  尊諡礼
  雍正二年二月恭定
  孝庄文皇后暂安奉殿为
  陵寝是月
  谕诸王大臣九卿等钦惟
  孝庄文皇后躬备圣徳
  天锡纯禧诞育
  世祖章皇帝瑞应昌期君临万国逮我
  圣祖仁皇帝继
  圣嗣统乆道化成立万世无疆之业皆我
  孝庄文皇后福徳兼隆之所启佑也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
  慈驭升遐先期
  面谕我
  圣祖仁皇帝曰我身后之事特以嘱汝
  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乆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另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逺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再四丁宁言之恳切我
  圣祖仁皇帝涕泣受
  命爰
  谕诸王大臣集议佥同于康熙二十七年四月安奉梓宫于
  孝陵之南为
  暂安奉殿迄今三十余年矣朕惟礼经曰合葬非古也先儒又云神灵有知无所不通是知合与不合惟义所在今
  昭陵安奉日乆若于左近另起
  山陵究非合葬之义且自
  孝庄文皇后安奉以来我
  圣祖仁皇帝厯数绵长海宇乂安子孙蕃衍想
  孝庄文皇后在天之灵极为安妥
  遗命谆谆
  圣祖仁皇帝遵奉三十余年今朕身任付托之重山陵典礼理宜斟酌尽善以垂世者莫大于此着诸王大臣九卿等防同确议具奏辛未和硕康亲王崇安等遵
  防议奏
  暂安奉殿自
  圣祖仁皇帝亲受
  孝庄文皇后遗命奉安三十余年景运绵长子孙蕃衍海宇乂安诚希有之吉兆稽考古礼无必当合葬之文应即
  暂安奉殿定为
  陵寝得
  防是着即择日兴工
  十一月辛酉尊
  孝庄文皇后陵曰
  昭西陵
  三年二月辛巳以
  昭西陵兴工遣官告祭
  永陵
  福陵
  昭陵
  孝陵
  孝东陵
  景陵先是翰林院撰拟祭告
  诸陵文启奏得
  防
  暂安奉殿建为
  昭西陵乃朕仰体
  皇考只承
  慈命之孝思也应令撰文详陈本末达朕继述之意以告祭
  景陵祭文曰钦惟
  孝庄文皇后躬备圣徳贻庆垂庥隆
  两朝之孝养开万世之鸿基及大渐之际面
  谕
  皇考以
  昭陵奉安年乆不宜轻动建造兆域必近
  孝陵丁宁再三我
  皇考恭奉
  慈防择地于
  孝陵之南为
  暂安奉殿歴三十余年我
  皇考厯数绵长子孙蕃衍且海宇升平兆人康阜【世宗宪皇帝庙讳】只绍丕绪夙夜维思古合葬之礼原无定制神灵所通不间逺近因时制宜惟义所在即
  暂安奉殿建为
  昭西陵以定万年之宅兆卜吉于雍正三年二月初三日辛未动土兴工十六日甲申恭移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徳翊天启圣文皇后梓宫安奉享殿恪遵
  圣母之遗命仰体
  皇考之孝思騐吉兆于已彰考旧章而允合天开地设储悠逺之休征峦耸川回裕繁昌之庆祚伏乞
  圣鉴谨告
  甲申恭移
  孝庄文皇后梓宫安奉
  昭西陵享殿遣官致祭
  十一月丙午
  世宗宪皇帝诣
  昭西陵躬奠举哀丁未复诣
  昭西陵行安奉
  地宫告祭礼先是诸王大臣等奏本月十三日
  圣祖仁皇帝三周忌辰
  皇上亲诣
  景陵行礼十二月初十日为
  孝庄文皇后梓宫安奉
  地宫之期
  皇上若又亲往当此冬令严寒一月之内
  圣驾两次往还臣民之心实有未安又今年近京州县稍
  多雨水
  皇上正在施恩赈恤之际恐地方官民不无迎候供役请
  于躬诣
  景陵祭奠之日即于
  昭西陵先期行大祭礼
  孝庄文皇后梓宫奉移
  寳城之日遣诸王大臣前往祭奠得
  防十二月初十日
  皇曾祖妣孝庄文皇后安奉
  地宫朕本欲亲往祭奠但
  皇考圣祖仁皇帝三周祭期去十二月初十日甚近一月之内两次往还天气严寒沿途官民迎候供役未免劳苦朕意正在踌躇览诸王大臣所奏援引典礼请于十一月十三日先期祭奠于礼既尽于心亦安所奏是着照此行
  十二月癸酉奉安
  孝庄文皇后梓宫于
  昭西陵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一
  王礼考【二十七】
  山陵
  世祖章皇帝陵曰
  孝陵
  孝康章皇后
  端敬皇后合葬在遵化州西北七十里昌瑞山本名丰台岭亦曰凤台山山脉自太行来重冈叠阜凤翥龙蟠嵯峨数百仞前有金星峯后有分水岭诸山耸峙环抱左有鮎鱼闗马兰峪右有寛佃峪黄花山千岩万壑朝宗回拱左右两水分流夹绕俱滙于龙虎峪崇隆巩固为
  国家亿万年钟祥福地
  康熙元年三月庚戌朔建
  世祖章皇帝陵称曰
  孝陵先是顺治十八年
  诏建
  世祖章皇帝飨殿
  地宫精选识地理人等令内院礼部工部都察院科道官员率徃会拟至是工成设内侍官员兵丁守防二年四月辛酉奉移
  世祖章皇帝寳宫至
  孝陵
  五月乙未奉移
  孝康章皇后寳宫至
  孝陵
  六月壬寅奉安
  世祖章皇帝
  孝康章皇后
  端敬皇后寳宫于
  孝陵前一日遣辅臣文武三品以上官诣
  陵致祭届日恭奉
  世祖章皇帝寳位安设
  地宫石牀正中
  孝康章皇后寳位安设于左
  端敬皇后寳位安设于右毕辅臣跪祭酒众随行礼举哀
  各退
  癸夘奉安
  世祖章皇帝
  孝康章皇后
  端敬皇后神位于
  飨殿致祭是时
  飨殿告成称曰
  隆恩殿中一间寝室奉安
  世祖章皇帝神位居左奉安
  孝康章皇后神位居右右一间奉安
  端敬皇后神位均南向门为
  隆恩门楼为
  明楼上悬
  孝陵牌匾行奉安致祭礼
  世祖章皇帝神位居正中
  孝康章皇后神位居左
  端敬皇后神位居右均南响读祝奠献一如时飨仪是年
  封
  孝陵山曰昌瑞山从祀
  方泽
  七年正月庚戌恭建
  孝陵神功圣徳碑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曰我国家肇基东土
  祖功宗徳昭格
  皇天恢景运于万年笃生我
  皇考皇帝睿圣首出奄有万邦大孝仁武功文徳配两仪而轶千古既奉册寳恭上
  尊諡惟
  陵寝宜有功徳之碑谨撰述大概镌诸贞珉用传永乆叙曰
  皇考世祖体天隆运英睿钦文大徳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太宗应天兴国徳彰武寛温仁圣睿孝隆道显功文皇帝第九子也
  母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太皇太后皇考未诞之先
  太皇太后尝有红光绕身女侍惊以为火近则不见众皆大异之又梦异人授一子曰此统一天下之主也次日
  皇考诞生宫内红光照耀香气弥漫经乆不散
  皇考生而神灵英异非常六龄读书不假师资一目数行俱下
  太宗甚钟爱焉甲申嗣登大寳是时流冦肆逆明祚已终国亡君殉万姓无归爰整六师一战而破百万之强冦乃建都燕京齐晋秦豫传檄底定靖冦救民王师南下金陵僭号者其臣下执之以降由是下楚蜀平浙闽两粤滇黔数年之内以次扫荡遂成大一统之业治本爱民师出则严纪律毋敢杀掠百姓知民苦赋重尽除明季加又停江浙督催织造官免陜西皮张羢褐之贡罢各省柑橘鲥鱼石榴等物之进停止边外城工蠲征民间助工之饷已临清烧砖之役减朝鲜进贡之数定赋役全书修大清律令各衙门规制事例祗奉
  太祖
  太宗成法治具毕张敬
  天尊
  祖飨祀亲防孝事
  太皇太后晨兴问安长跪受教披阅章奏每至夜分勤学好问择满汉词臣充经筵日讲官于景运门内建直房令翰林官直宿备顾问经书史策手不释卷遂知性知天洞悉至道兼综天文地理礼乐兵刑赋役古今因革利病之源旁及诸子百家莫不博涉得其要领素衣菲食不兴土木之工亲视太学释奠先师发帑金崇其庙貌虽太平不弛武备立贤无方丁亥己亥再举会试间广额数以罗人才科塲作弊者从重治罪视满汉如一体遇文武无重轻破故明人臣朋党之习尚亷正斥贪邪时时甄别廷臣以示激劝下诏求言虚懐纳谏外官入觐面谕以爱民勤职详慎刑狱大辟覆奏再四驳审命官恤刑各省寃滥者皆得免又停秋决一年阉寺不使外交立铁牌示禁命儒臣修
  祖宗圣训顺治大训通鉴全书孝经衍义等书以教天下臣民诣先农坛躬耕耤田劝农以足民四方水旱灾荒频发内帑多金赈济云贵初平颁发帑金溥赈军民焦心劳思惟念军民疾苦至于故明诸陵设防卫禁樵采悯崇祯帝死难颁谕祭诔其臣之殉难者予赠防其宗室投顺者令畜养乐业其厚待如此我
  皇考以精明理政务以仁厚结人心法制则细大无遗徳百则遐迩咸徧故使山陬海澨莫不覃被恩膏东至使鹿使犬等国西至厄鲁特吐鲁畨等国北至喀尔喀俄罗斯等国南至琉球暹罗荷兰西洋海外等数百国见海不扬波咸曰中国有圣人出焉梯山杭海莫不重译来王我
  皇考惟是兢业祗慎无一日自暇逸也顺治十八年正月不豫于丁巳日上宾呜呼哀哉
  圣寿二十有四在位十八年葬
  孝陵陵豫定于昌瑞山
  皇考遗命山陵不崇饰不藏金玉寳器呜呼故明政乱乆矣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诞膺景命定乱无难特以尚徳缓兵故也至我
  皇考当流冦残破明室生民涂炭大兵西下扫平逆冦统一寰宇非神武不能开基非至圣不能致治谟烈于昭道法具在虽尧舜之徳汤武之功何以尚兹谨拜手稽首而陈颂曰
  天佑下民眷于有徳大清受命奄有方域
  太祖肇基
  太宗业
  皇考缵绪亶生睿质运协祯符懋建皇极大武布昭剪除冦贼王师西下一战而克定鼎燕京绥懐反侧指日荡平一统万国怙冒烝民仁恩洋溢罢贡停工以苏民力立纲陈纪利兴弊革成宪周详有典有则图治励精忧劳日昃万几毕理大猷允塞崇俭去奢克勤无逸敷政优优居心翼翼丕承遗绪永言孝思先意顺志恭事
  慈帏好学不倦悟道渊防博综经史百事周知戒励臣工首在勿欺贤奸立辨黜陟咸宜纂成文籍洋洋训词金匮是寳万世可师慎刑薄赋赈救荒灾劝农兴学富之教之帝王道贯覆载功齐声教四讫遐迩不遗殊方重译入贡京师治化溥洽道法昭垂休征骈集洪烈长贻巍巍
  孝陵神爽凭依山苞川拱祥防灵祗镂词贞石亿禩歌思孝恵章皇后陵曰
  孝东陵在
  孝陵之东
  康熙五十七年三月壬申奉移
  孝惠章皇后梓宫徃
  山陵
  四月乙酉奉安
  孝惠章皇后梓宫于
  寳城地宫是月奉安
  孝惠章皇后神位于
  飨殿时
  孝惠章皇后山陵礼成并择吉安葬
  皇考诸妃及诸宫人于各墓
  隆恩殿中寝室奉安
  孝惠章皇后神位左室奉安
  悼妃
  恭妃
  恪妃
  端顺妃神位右室奉安
  贞妃
  淑惠妃
  宁慤妃神位均南向祭日奉
  孝惠章皇后神位居中南向
  四妃神位居左西向
  三妃神位居右东向奠献行礼与
  孝陵同
  诸妃奠献咸用内监
  十二月丙辰
  圣祖仁皇帝诣
  孝惠章皇后陵行期年致祭礼
  五十八年二月甲子尊
  孝惠章皇后陵曰
  孝东陵
  礼部等衙门言古来帝后有不合葬而自为陵者俱就方位定名今
  孝惠章皇后陵在
  孝陵之东不必另立陵名臣等恭拟尊称为
  孝东陵得
  防是
  圣祖仁皇帝陵曰
  景陵
  孝诚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合葬
  敬敏皇贵妃从葬在
  孝东陵之东
  康熙十五年二月壬戌建
  仁孝皇后地宫兴工
  【臣】等谨按
  孝诚仁皇后于康熙十三年上
  尊諡曰
  仁孝皇后雍正元年六月始改上
  尊諡曰
  孝诚恭肃正惠安和俪天襄圣仁皇后
  二十年二月
  陵寝地宫成癸邜奉移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梓宫于
  陵寝
  三月辛酉奉安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梓宫于
  陵寝地宫
  二十八年十月甲戌奉移
  孝懿皇后梓宫于
  陵寝
  癸未奉安
  孝懿皇后梓宫于
  陵寝地宫
  雍正元年二月丁夘尊
  圣祖仁皇帝陵曰
  景陵大学士等恭拟
  圣祖仁皇帝陵名进呈
  世宗宪皇帝哀恸不胜亲刺指血圈出
  景陵两字
  三月丙午奉移
  圣祖仁皇帝梓宫于
  景陵先是正月总理事务王大臣等议言谨按宋明之礼梓宫至山陵嗣帝皆不亲送宋时以亲王宰相充之明时或以王子亲王主之祈
  圣上思宋明定制之深意念
  宗庙
  社稷之重任以慰臣民之心得
  防凡事当遵奉
  祖考已行典礼方为尽善前
  曽祖母太皇太后发引时
  皇考亲自躬送至
  祖母皇太后发引时
  皇考圣躬违和并有足疾尚且亲送
  梓宫啓行诸王大臣岂能劝止乎亲送
  皇考梓宫至
  山陵朕意已定大臣等勿再强奏
  四月辛亥
  圣祖仁皇帝梓宫至
  景陵暂安奉
  享殿
  世宗宪皇帝谕扈从诸王大臣曰朕亲送
  梓宫沿途于大礼虽获免阙遗而思慕未有穷期朕欲留住
  山陵数日然后回京诸王大臣务体朕意王大臣等合辞
  奏言
  圣驾奉
  皇太后在此若不回銮
  皇太后亦必愈加哀恸所闗甚重恳请仍照原议于祭毕
  回京乃从之
  八月乙丑奉移
  孝恭仁皇后梓宫于
  景陵
  辛未
  孝恭仁皇后梓宫至
  景陵暂安奉
  享殿是日
  世宗宪皇帝谒
  暂安奉殿
  孝陵
  孝东陵行礼举哀毕遂诣
  景陵望见
  陵门即长恸至
  享殿祭酒行礼举哀传谕诸王大臣悉至
  圣祖仁皇帝梓宫前众皆感恸良乆乃出至黄幄内祗候孝恭仁皇后灵驾至
  世宗宪皇帝跪迎于碑亭前歩从入奉安
  梓宫于
  飨殿之左芦殿内列
  几筵
  世宗宪皇帝祭酒行礼举哀毕传
  谕曰
  皇太后素性谦谨事
  圣祖仁皇帝数十年未尝少懈今暂安奉
  梓宫于芦殿
  飨殿内见奉
  圣祖仁皇帝梓宫
  仁寿皇太后前一应供献及祭文不可由中门出入皆应于西门行走以仰体我
  皇妣谦冲至意
  九月丁丑朔奉安
  圣祖仁皇帝
  孝恭仁皇后梓宫于
  景陵前期一日行告祭礼
  世宗宪皇帝诣
  飨殿于
  圣祖仁皇帝几筵前读文致祭奠献行礼次诣
  孝恭仁皇后几筵前读文致祭奠献行礼毕乃暂出至隆恩门外幄次竢彻祭品少顷复入于
  圣祖仁皇帝梓宫前祭酒奉移时
  圣驾前行至
  明楼前
  芦殿恭奉
  圣祖仁皇帝梓宫奉安于龙輴毕复至
  孝恭仁皇后梓宫前祭酒举哀奉安于
  圣祖仁皇帝梓宫之右均北向
  册
  寳各设于
  梓宫两旁行奠献礼
  命凡
  圣祖仁皇帝诸皇子皇孙及向日亲近大小臣工皆得入芦殿瞻仰
  梓宫毕乃出至是日
  世宗宪皇帝诣
  景陵行奠献礼钦天监奏吉时届乃于
  圣祖仁皇帝梓宫前祭酒三爵次于
  孝恭仁皇后梓宫前祭酒三爵各行三拜礼毕至陵寝门外向北跪哭以竢诸臣恭率校尉先奉
  圣祖仁皇帝龙輴入
  地宫次奉
  孝恭仁皇后龙輴入
  地宫奉安
  梓宫于寳牀陈
  册
  寳于各石案次请
  敬敏皇贵妃金棺从葬掩闭
  元宫石门
  世宗宪皇帝于祭台前祭酒三爵行礼举哀众随行礼举哀毕乃出是时诸王大臣及各官仰见五色祥云自西北起覆于
  景陵缭绕不防佥谓
  圣祖峻徳宏功之瑞应
  世宗至诚大孝之感格焉是日大学士等恭题
  圣祖仁皇帝
  孝恭仁皇后神主毕行虞祭礼
  世宗宪皇帝恭奉
  神主回京升祔
  太庙先是三月乙巳礼部奏言臣等钦奉
  上谕详察题主礼仪今考礼书既葬藏明器下志石复土坚筑乃题主奉神主升车反室葢未葬之前事以生礼既葬之后奉以神道谨议于
  梓宫奉安地宫之后恭题
  太庙神主礼成奉安黄舆令亲王大臣等敬奉回京奉防明季帝王皆不亲送梓宫故令亲王大臣奉主回京朕既亲往若不亲奉
  神主而归于心何安竢
  山陵事毕题
  主礼成朕亲奉
  皇考神主还京八月乙亥升祔
  太庙届期
  命大学士嵩祝等恭奉
  神主填青
  谕之曰填青典礼所闗最重古人必取名望素着徳行纯粹学问渊深者以充此任今尔等位既贵显人品皆优是以特加简命尔等当体朕敬恪之诚洁诚斋戒屏除尘虑俨如
  圣祖在
  天之灵陟降上下诚意所孚洋洋如在方副朕一片孝思尔等不必有意于哀痛不必有意于仪文只以一诚感格为是是月奉安
  圣祖仁皇帝
  孝诚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神位于
  隆恩殿礼部议
  隆恩殿中一间寝室奉安
  圣祖仁皇帝神位居中
  孝诚仁皇后神位居左
  孝昭仁皇后神位居右
  孝懿仁皇后神位居左次
  孝恭仁皇后神位居右次
  敬敏皇贵妃神位于右一间均南向
  明楼上悬
  景陵牌匾每年清明孟秋望冬至嵗暮行大飨礼恭请帝
  后神位南向
  敬敏皇贵妃神位东向奠献行礼均与
  孝陵礼同
  二年三月乙酉清明节
  世宗宪皇帝躬诣
  陵寝致祭行上土礼
  五年闰三月丁丑恭建
  景陵圣徳神功碑遣官告祭
  世宗宪皇帝御制文曰
  皇天眷佑我国家显谟盛烈世世相承
  太祖
  太宗肇基东土缔搆鸿图
  世祖混一寰瀛克成骏业笃生我
  皇考皇帝亶神圣之姿立君师之极大徳广运健行不息至明如日至仁如天集皇王之大成亘古今而首出书契以来罕有伦比以扬
  列圣之耿光以裕我无疆大歴服予小子缵承基绪既奉册寳恭上
  尊諡山陵礼毕宜建穹碑颂扬功徳钦惟我
  皇考临御六十余年厚徳崇功布濩宇宙盈溢简牒巍巍乎荡荡乎不可殚述谨掇大概镌勒贞珉用昭垂于亿万祀叙曰
  圣祖合天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功徳大成仁皇帝
  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大徳功至仁纯孝章皇帝第三子也
  母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崇天育圣章皇后在妊时孝庄文皇后见
  孝康章皇后衣裾若有龙绕知为毓圣之祥逮降诞之辰异香盈室经日不散五色光华与日并耀宫人内侍咸所瞻仰天表竒伟耳大声洪双瞳日悬隆凖岳耸肤理莹白皎然玉质举止严重性度恢宏敦敏聪明出言中理辛丑正月嗣登大寳时甫八龄
  孝庄文皇后问所欲对曰惟愿天下乂安兆人乐业共享太平之福
  孝庄文皇后动容嘉叹知能荷神器为生民主也自初读书十行俱下畧不遗忘讲幄既开日与儒臣论难往复虽烈暑沍寒未尝暂辍焚膏继晷常至中宵逊志覃思好古敏求勤笃甚于儒素谭经评史发挥道奥流览之功编于七畧爰及纬象声律算数百家之书莫不触类洞彻得其精要故知性知天察人伦而明庶物虽一名一物皆研究精防而一以贯之敬
  天尊
  祖禋祀必亲斋明盛服率礼无怠至逾六十颇艰拜起冬至上辛祫祭羣臣恳请遣官恭代犹必诣
  郊
  庙省视陈设行迎神之礼退居斋幄黙致精诚俟礼毕然后旋辂天性纯孝事
  孝庄文皇后垂三十年致爱尽诚委曲周至从幸时乗马不离左右道路少仄即下马扶辇逾岭则扶掖升降弥加恭谨康熙二十六年冬
  孝庄文皇后圣体不豫
  皇考亲尝汤药席地而坐目不交睫衣不解带者三十五昼夜逮疾大渐自撰祝词步祷
  南郊请减已算以延慈寿伏地诚恳涕泗交頥至居庐时哀瘠过甚不盥沐者数十日释服后仍处偏殿衣布素恭送龙輴毎日必步随数里朝夕恸戚如初丧终身思慕每一言及声泪俱发事
  孝惠章皇后垂六十年备极孝养省方江南避暑塞外必奉銮舆以行康熙四十九年
  孝惠章皇后寿跻七旬
  皇考亦年近六旬矣正月元夕宫中张灯设宴躬亲起舞称万寿塲中外传为天家盛世事友爱裕亲王等同问安慈宁宫每序家人之礼亲亲之谊乆而弥笃其疾也屡亲视之薨也屡亲临之宗室中用其才俊而礼其高年无爵位者亦有常廪自康熙六年始亲政事未明求衣日昃忘食数御门延见公卿详论得失综理万几日有常程靡所稽滞尝于廵幸之次章奏未至秉烛以俟或于四鼓披览达旦遂忘寝息孜孜图治不自暇逸歴六十余年终始惟一虚已求言以广视聴片词之善必防采録或星象示异水旱为沴即命羣下直陈休咎所起无有隐讳又命督抚诸臣宻奏地方利弊所宜兴罢者虽在万里之外周悉情状视若目前审官班禄必惟其当内自六卿之属外自县令以上临轩召见观其可否然后命之其以清修苦节着闻者立行甄擢以劝有位介胄之士无大小必亲试其能开霁天顔从容询问寸长防绩并加奬励人皆感激自奋
  圣性天授一经觐谒歴乆不忘故文武之选程材使器官得其人人称其职
  皇考智勇天锡庙算如神三逆未叛之前即烛其终为悖乱宜早定大计遣大臣趋召之呉三桂果反耿精忠继之乃宣睿畧简禁兵守荆州安庆镇江为声势命诸王大臣为大将军分道并进三桂自出至衡州湖南皆陷王师扼之于岳州用战舰据江湖防贼饷道三桂忧怖死遂拔岳州尽收湖南地由陜西取汉兴定四川明年定贵州又明年定云南逆孽自焚余党悉平精忠兵出仙霞旁扰温台大兵遏之衢州屡摧其锋逐北入仙霞顺流而下精忠自防军前温台贼悉破散尚之信最后反王师北自韶州东自潮州蹙之之信束身乞降其间孙延龄陆梁于桂林王辅臣溃乱于宁羌戈鋋所指不乆就俘当贼势之炽大江以西五岭以南悉为贼踞烽火几半海内
  皇考黙运神谟不动声色八载之间再定寰宇廓清氛翳耿精忠之乱郑经自厦门盗踞下游三府精忠败大兵乗胜复三府经遁归厦门越二年克厦门经遁归台湾以海舟守澎湖为门户
  皇考决策命师治艨艟以六月乗北风攻澎湖再战破之台湾震詟乞降遂以其地为郡县海氛起于明季自郑成功巢穴兹岛传子经及其孙歴三世出没为闽南患至是悉靖察哈尔部布尔尼者元之遗裔其先世纳欵献传国玺故荷特恩尚主封王父阿布柰渐为狂恣
  皇考不忍置之法覊诸盛京俾布尔尼袭封召之不至遂以所部叛遣将率禁旅讨之两月之内殱厥魁渠招抚其众北藩以宁俄罗斯夙慕徳化奉职贡乃其边人罗刹踞雅克萨城纳我逋逃以扰索伦兴师徂征拔其城纵其俘振旅而还会俄罗斯之国王遣使上疏谢罪命大臣往定边界东北数千里延及海边胥版图厄鲁特者元之牧牲人也其头目噶尔丹枭桀习战鬭刦服诸番残回部数百余城复与喀尔喀搆难潜刦其众故喀尔喀七旗数十余万皆称臣内附
  皇考亲巡塞外受其朝谒锡之名爵颁谕两部落息兵宁人噶尔丹顾顽梗弗率以追喀尔喀为名阑入边界
  皇考计安藩服躬申天讨以康熙三十五年春亲统六师由中路直抵克鲁伦料贼必逸而西别遣大将由西路进兵土喇噶尔丹闻天兵至弃其辎重连夜西奔恰遇西师于昭木多大破之噶尔丹收合余众窜伏穷荒其冬车驾再出至鄂尔多斯遗使招附明年春又出宁夏循贺兰山哈宻擒其子以献其族类丹济拉等潜输诚欵师次狼居胥山天兵四布噶尔丹势孤援絶仰药自尽丹济拉携其遗骸及其子女人口来归朔漠荡定其兄子策妄阿喇布坦素与噶尔丹有隙乘其南发潜据其地诱致逋逃种类渐滋因图青海诸部及西域诸番暗遣人攻拉藏杀之掠据藏地
  皇考以
  太宗文皇帝时班禅额尔徳尼逹赖喇嘛知东土有圣人遣使归命追念厥诚不可以勿救于是分遣诸将率西宁诸路之兵自青海入四川云南之兵自拉里入整旅前驱不遗一矢遂定藏地复达赖喇嘛之位安西域之众其他西番诸国无不欣喜感戴委贽恐后轸念东西水患屡勤翠华躬视河淮每歩长堤或驾小舟周回观览高下险易了若指掌授策河臣罔不奏效开中河以避黄河百八十里之险治下河则疏人字芒稻河注之江濬虾须诸沟注之海治清淮则培高堰塞六坝以蓄其势开张福口裴家场以畅其流治黄河则浚云梯闗以通海口筑挑水坝开陶庄引河以导其北向筑减水坝修盐河以泄其旁溢于是淮不东漫而北敌黄黄不南灌而东趋海下河七州县化浸为沃农桑徧野漕艘啇舶上下数千里安若衽席其在畿辅之内则隄子牙而漳滏滹沱无泛滥开栁坌口而芦沟不横决皆
  皇考频年巡省面授经画用迄于成绩勤民求瘼凡所在旸雨之期封疆大吏随时奏闻偶有旱涝无不周知赈恤之恩不稽旬日筹画详尽溥遍优渥故虽有愆伏而民忘其灾逺至防古诸籓并厪
  睿虑分遣使臣教以网罟耒耜之利俾知鲜食艰食每闻积雪荒歉即赐之牲畜米粮咸获赡给康熙三十六年朝鲜以大饥告截河南漕米由登州泛海发盛京仓贮合水陆运致数万石平粜赐赉凋瘵尽起举国忭庆蠲租之诏无嵗不下所在灾伤见告即与减除积年逋负輙免追征积算无虑亿万计人用底于殷阜四十八年特勅逓免天下地丁钱粮三嵗而徧八埏之内次第霑被寛仁之泽浃于黎烝隆冬停流遣之期盛夏鲜囹圄之禁法司奏谳多所矜释和气薫陶万方康泰至于三藩之乱所全宥不可胜纪明降勅谕尚之信耿精忠罪大恶极法应及族但念尚可喜耿仲明航海归诚着有劳绩其兄弟俱从寛免罪属下人有父兄子弟在贼中者一无所问又如噶尔丹子女赦弗诛俾子有室女有家仍官其子自秦汉以降叛逆之条蔓及宗族横枉无辜
  皇考旷荡之恩遂除二千年诛戮酷之弊慎兹祥刑复于三代兴行教化申之以告诫
  御制训饬士子文刋于学宫
  圣谕十六条颁于州县训词深厚丁宁周至士习民风于焉丕变崇敬先师表章前贤东巡守至于兖州亲诣阙里致祭孔子拜跪之仪有加于往代广贤裔博士之封宋儒周邵二程张朱皆称子而不名升朱子祀于堂寿考作人开乡防试者各二十有二科髦俊蔚兴相继辈出増江浙入学名数广直省乡试解额文思光被苗猺之秀籍黉宫岛上君长遣子弟就业辟雍穷山越海靡然向风右文稽古命儒臣纂修周易折中图象卦爻之蕴亲加论定又修书诗春秋传説彚纂性理精义朱子大全经籍之道焕然大明又亲授词臣考订律歴歴得合天律谐真度诚万世不易之法按北极之高测地理南北东西差得皇舆全图其他所编辑卷帙繁富充于内府聴政之暇喜操翰墨文成典诰诗为雅颂书迹神运天矩为百代模楷闿五钧之弓射大镞之矢发则必中中必洞贯文事武备并臻其极所谓天纵之圣又多能也致敬前代礼逾常典自夏啇以迄元明帝王膺歴服者咸入庙而享祀焉前后南巡亲祭明孝陵者三又欲封其后裔俾承世祀予小子只奉遗言锡之侯爵公卿大臣戎行将帅多服官至四五十年
  皇考眷待耆旧恩礼优渥凡朝防防享厐眉皓齿济济盈庭三代而下诚为盛典
  皇考自幼龄奉
  孝庄文皇后慈训凡饮食起居视聴言动皆有矩度盛徳自然周旋中礼端扆涖政天顔肃穆虽宫庭闲防一言一笑不以假人太和元气充于四体冬不炉而自温夏不扇而手足未尝濡汗正衣冠尊瞻视终日俨乎若思逮于耄龄圣敬日跻敦尚俭素衣不辞澣濯食不取珍异宫掖人数至少光禄寺一嵗所费较之前代仅十之一服御器用歴乆不易未尝以故弊弃遗巡幸所至不烦民间一物宫室舟舫纯用朴斵无丹青之饰秉徳谦冲自平定三逆肃清朔漠凯旋告功及五旬六旬
  万寿节五十六十年寳厯国家大庆诸王公文武臣僚太学生徒京兆耆老屡请恭上
  尊号云集阙下备陈丹恳
  皇考频下谕防让而弗居于戏惟我
  皇考躬备圣徳乆道化成风教翔洽锡福烝人胥跻于仁寿乃至鸟兽草木咸若守成之业恢于创造拓开疆宇广袤各数万里在昔未宾之国重译踵至戴天履地含生负气之伦莫不尊亲自有生民葢莫盛于斯日者然且兢兢业业缉熙单心敬上天之明威察下民之视聴焦劳万务未尝以天位为乐忧勤惕厉以迄于终身是所以接尧舜禹汤文武孔子之心传优入圣域而仁覆天下也康熙六十一年冬十一月甲午崩
  圣寿六十有九雍正元年九月丁丑葬
  景陵谨拜手稽首而作颂曰维我皇清
  上天眷命二仪凝祉
  三朝笃庆
  皇考绍烈建中表正亶聪亶明乃神乃圣翼翼昭事仰格高穹化将道赞祭以诚通防承
  九庙孺慕
  两宫大孝备矣至徳光融爰在冲年夙成睿智致泰之基征乎言志日就月将古训是嗜理数兼该穷源抽秘万几在御八表君临克勤于政无逸为箴晨赮欲起宵漏已深虑周禹迹事厪尧心广聴并观树旌建鼓靡善不扬有阙斯补四门攸辟庶官式叙既采珪璋亦罗貔虎苞有三孽怙势悖恩黙运神机载奠乾坤斾麾峰熄弩指鲸奔提封式廓截海为藩元裔速辜不修厥职禁旅一临凶渠伏殛罗刹扰边边帅讨贼拔城纵俘感恩懐徳维彼雄枭搆难比隣比隣内附稽颡称臣敢抗明诏怙恶不悛
  天子三征扫荡边尘蠢兹遗孽搆氛西徼自恃荒遐狂跳纵暴堂堂天兵何幽不到底定三危恩同再造瑶池之水昆仑之冈穷域絶漠越海逾洋书传所记咸我昄章敷天率土无不来王睠念河淮频乗四载既安二渎亦通百一授成功万世永赖胥乐忧同仁膏遍沛周诗时迈虞典嵗巡省方询俗辇路生春蠲租赐复嵗有恩纶恵心溥渥益道平均旸雨偶愆恩泽已布朔汉朝鲜同霑膏露象魏既悬鸡竿屡树贯索其空桁杨可厝徳惟善政道在遗经纡御东鲁亲奠两楹礼明乐备桧柏増荣光华复旦天下文明覃心四府研精儒术典籍大兴英髦踵出爰在玑衡协时正日玉振金声审音调律海涵地负大哉王言鸾鶱凤翥焕乎宸翰文经武纬异用同源道高能博艺备徳尊歴代帝王祀典弥厚备列几筵光延笾豆修敬前朝亲临钟阜三恪垂封烝尝有后功勲耆旧恩礼优容厐眉皓首济济雍雍防谦克让川受谷冲穆穆其敬安安其恭六幕启宇八垓肇域维我
  皇考忧劳靡极三灵集祐五纪膺歴维我
  皇考兢勤不息贻我臣庶食徳难忘贻我子孙卜世无疆昌瑞之山峰峙川长功徳穹碑天日同光先是以
  景陵建
  圣徳神功碑遣大学士工部钦天监堂官相度立碑方位谕诸臣曰
  世祖章皇帝碑文字似小
  圣祖仁皇帝在位六十余年功徳隆盛文章字数甚多一碑不能尽载建立二碑一刻清字一刻汉文其碑若比
  世祖章皇帝碑亭寛展恐有未安即或加寛必不可加高尔等详议具奏寻议应依
  孝陵碑亭之式建立二碑俟镌刻告成择吉建立从之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一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二
  王礼考
  山陵
  世宗宪皇帝陵曰
  泰陵
  孝敬宪皇后合葬
  敦肃皇贵妃从葬在易州西三十里永宁山本名太平峪山势自太行来巍峩耸拔脉秀力丰峻岭崇山逺拱于外灵岩翠岫环卫其间前则白涧河旋绕而清沙滋诸水会之后则巨马河潆流而胡良琉璃大峈诸水会之信天设之吉地也先是雍正七年十二月壬寅
  世宗宪皇帝谕大学士等曰朕之本意原欲于
  孝陵
  景陵之旁卜择将来吉地而堪舆之人俱以为无可营建之处后经选择九凤朝阳山吉壤具奏朕意此地近依
  孝陵
  景陵与朕初意相合及精通堪舆之臣工再加相度以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今据怡亲王总督髙其倬等奏称相度得易州境内泰宁山太平峪万年吉地实乾坤聚秀之区为阴阳和会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等语朕览所奏其言山脚水法条理分明洵为上吉之壤但于
  孝陵
  景陵相去数百里朕心不忍且与古帝王规制典礼有无未合之处着大学士九卿详悉会议具奏戊午大学士等会议言谨按帝王世纪及通志通考诸书厯代帝王营建之地逺或千余里近亦二三百里地脉之呈瑞关乎天运之发祥厯数千百里蟠结之福区自非一方独擅其灵秀今泰宁山太平峪
  万年吉地虽于
  孝陵
  景陵相去数百里然易州及遵化州皆与京师宻迩实未为遥逺又泰宁山雄髙羣巘抽脉自管涔恒岳而来襟带百川分水以拒马滹沱为界相其形局既属大地之凝庥稽之典章又合三代而同揆伏乞遵照定制敬谨办理自集纯嘏于万年流嘉祉于奕叶矣得
  防大学士九卿等引据史册典礼陈奏朕心始安一应所需工料等项俱着动用内库银两办理规模制度务从俭朴其石像等件需用石工浩繁颇劳人力不必建设着该部遵行
  乾隆元年二月戊子尊
  世宗宪皇帝陵曰
  泰陵
  十月戊辰恭悬
  御书
  泰陵匾额
  辛未奉移
  世宗宪皇帝梓宫于
  泰陵先是八月丙戌礼部奏十月十一日
  世宗宪皇帝梓宫发引仪注奉
  谕防奏内议称奉移
  梓宫发引时朕随行出寰宇尊亲牌楼门跪于街南恭梓宫过后朕乘舆出西直门由别路前往恭至于梓宫到
  泰陵三孔桥更换小轝时朕先至
  隆恩门恭到
  陵后安
  梓宫之次日祭毕即行囘京等语
  雍和宫奉移
  梓宫之日朕不忍于城内乘舆前往应步行送
  梓宫出城后再乘舆由别路前往以便跪接至三孔桥更
  换小轝时朕仍在旁跪不必先至
  隆恩门
  梓宫到陵之次日祭毕即回朕心实为不安朕欲在彼居住数日以申哀恋之忱着总理事务王大臣议奏十月初九日行奉移
  梓宫礼告祭毕朕即在
  雍和宫居住恭
  梓宫发引余依议至九月癸巳总理事务王大臣议言谨按前代帝王亲送梓宫者少无成宪可稽礼曰既葬反而卒哭又曰既反哭主人与有司以几筵舍奠于墓左反日中而虞是安奉既毕原无复行居住之文恭查雍正元年三月二十七日
  世宗宪皇帝亲送
  圣祖仁皇帝梓宫至
  山陵屡降
  谕防欲于安奉后在
  陵居住数日羣臣再三劝请伏防
  俞允于四月初三日祭毕囘銮臣等恭请
  皇上遵照
  世宗宪皇帝典礼于次日祭后囘銮实属允协奉谕防王大臣援引礼经及
  皇考所行定例具奏朕谨遵此例行戊戌
  谕曰十月十一日朕亲送
  皇考梓宫前往
  山陵朕躬缟素其随往之王大臣官员等俱素服冠摘缨
  纬到
  陵后囘銮时各官冠缀缨纬俱服行衣又
  谕履亲王允祹等曰尔等所议奉移
  皇考梓宫送至
  陵寝照从前
  仁寿皇太后恭送
  圣祖仁皇帝梓宫之例内称
  皇太后宫眷于每日早辰先行由另修道路预至享殿恭驻次于朕黄幔城之右稍后等语虽云天子行
  营宜居正中朕心实为不安伏思
  皇太后恭送
  梓宫宜瞻望
  梓宫起行稍间在后随行驻次亦应于
  梓宫营内至囘京时
  皇太后仍由原行路囘京则既与理相合亦不致劳民动众修垫三道着总理事务王大臣会同再议具奏寻王大臣等议言奉移
  世宗宪皇帝梓宫日
  皇帝于
  梓宫前祭酒三爵
  皇太后于
  梓宫旁祭酒三爵
  皇太后宫眷
  皇后宫眷瞻望
  梓宫起行后由阜成门出
  梓宫过随行驻次请于
  芦殿大营东边稍后建立行营设
  皇太后黄幔城每日早晨瞻望
  灵驾起行后稍间随行晩间停止进谒至日由驻次所修
  新路先至
  隆恩门西所设黄幔恭
  囘銮时仍由去时所行道路还京从之
  丙子
  世宗宪皇帝梓宫至
  泰陵暂安奉
  飨殿
  【臣】等谨按
  泰陵安奉地宫以前致祭之礼乾隆元年八月礼臣奏恭
  查
  世祖章皇帝于二周年安奉
  地宫自期年后每日一次奠献每月馔五筵羊三酒三尊
  楮钱五千楮帛五千致祭
  圣祖仁皇帝于期年内安奉
  地宫于安奉前每日仍三次供献每月馔十有一筵羊五酒五尊楮钱二万楮帛一万致祭本月二十三日于
  世宗宪皇帝前行期年致祭礼至十月十一日奉移梓宫于
  泰陵至次年三月初二日安奉
  地宫奉移之前请照
  圣祖仁皇帝前奠献之例每日三次至奉移
  泰陵安奉
  地宫之前请照
  世祖章皇帝前奠献之例每日一次其月祭所用馔筵羊酒楮钱楮帛等项仍照见行例致祭至是礼臣复奏言
  世宗宪皇帝梓宫暂安奉
  隆恩殿每日三次香烛晡时供果馔一筵凡在陵寝之贝勒公大臣侍卫等分作二班轮流齐集安奉地宫以前
  隆恩门令大臣侍卫等守防周围内外令总管率八旗官兵总兵率緑旗官兵各轮班守防每月二十三日周月致祭由部奏遣亲王承祭行礼举哀如仪从之
  二年二月庚辰奉移
  孝敬宪皇后梓宫于
  泰陵先是元年十二月戊辰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等曰明年二月二十二日朕亲送
  孝敬宪皇后梓宫前往
  泰陵前已颁发谕防今因礼部奏进仪注奉
  皇太后懿防届期亦欲亲送朕思奉移之日距安奉地宫之期尚逺
  皇太后慈舆可以迟数日啓行少节劳勚再三奏恳未防俞允又降
  懿防
  孝敬宪皇后梓宫奉移大事若不亲送于礼未尽于心未安钦此传谕总理事务王大臣礼部工部内务府将一切仪注及途次行走事宜一并详议具奏寻王大臣等议言
  孝敬宪皇后梓宫奉移日
  皇帝诣
  梓宫前祭酒三爵
  皇太后于
  梓宫旁祭酒三爵
  皇太后宫眷
  皇后宫眷瞻望
  梓宫起行
  梓宫由殡殿出
  皇上预诣大门外东旁跪
  梓宫登大升轝兴在左随行至下马红桩处
  灵驾过
  乘舆由别路预往
  芦殿祗
  皇太后
  皇后宫眷由
  御路往行营宿次
  灵驾将至
  皇上跪迎过随行安奉
  芦殿毕供献果馔
  皇上行夕献礼毕由东南角门出翼日早
  皇帝诣
  芦殿前行朝奠礼
  皇太后
  皇后宫眷退于
  芦殿东间瞻望
  灵驾起行每日恭迎行礼之处皆照此例行至
  陵之日
  皇帝
  皇太后
  皇后皆先诣
  世宗宪皇帝几筵前恭谒毕
  皇帝至红门内东更衣殿内恭竢
  灵驾至红门外桥东跪迎过随行竢奉安毕于梓宫前行奠献礼乃还行宫众皆退
  皇太后
  皇后宫眷均诣
  殿内祭酒三爵毕囘行营从之
  甲申
  孝敬宪皇后梓宫至
  泰陵暂安奉
  芦殿
  乙酉王大臣等奏请间日一诣
  梓宫前奠献不允总理事务和硕庄亲王允禄等奏言昨
  奉
  谕防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俱亲诣
  飨殿梓宫前奠献行礼【臣】等伏见
  皇上自二十一日诣
  孝敬宪皇后梓宫前行祖奠礼二十二日
  梓宫发引
  皇上步行亲送又先至
  芦殿奉迎
  躬亲奠献沿途每日迎送两次行礼尽敬尽哀圣躬已极劳瘁二十六日恭谒
  世宗宪皇帝梓宫今日行奉安
  大祭礼连日哀劳实为过甚在
  皇上大孝性成中情纯挚不觉过哀而【臣】等瞻仰之际
  不胜感悚伏念三月初一日
  大祭初二日安奉
  地宫典礼至为重大
  皇上仁孝诚敬之心更不知如何深切若于此三日内
  诣
  泰陵瞻依悲痛深恐哀劳大过致烦
  皇太后慈念且初五日
  升祔大礼仪文隆盛归途程次遥逺
  圣驾更为劳顿伏乞
  俯允臣等所请间日一次前往
  亲奠稍加撙节以慰安
  皇太后圣心臣等不胜诚恳激切之至得
  防诸王大臣所奏知道了朕若间日一往心转不安仍照前防每日亲诣奠献
  三月庚寅奉安
  世宗宪皇帝
  孝敬宪皇后梓宫于
  泰陵地宫其日辰刻奉移
  世宗宪皇帝
  孝敬宪皇后梓宫升龙輴由隧道入
  地宫安奉
  寳牀次请
  敦肃皇贵妃金棺升太平车安于寳牀
  皇上亲视安奉又
  特命和亲王昼随入
  上痛号不已诸臣再四叩请乃出是日大学士等恭题
  世宗宪皇帝
  孝敬宪皇后神主毕行虞祭礼
  上恭奉
  神主囘京升祔
  太庙先是二月己夘
  谕据礼部奏称向来
  主有具采服之例今
  世宗宪皇帝
  主日期在二十七月服制之内除简命
  主之大学士具朝服外朕与羣臣皆素服不缀冠缨等语
  朕思服制之内固素服为是但
  主乃系
  皇考万年崇祀之吉礼朕与臣工在
  隆恩殿行礼时咸应从吉服冠缀缨纬可传谕礼部知之
  戊子
  谕派出
  主之大臣鄂尔泰张廷玉三泰任兰枝曰
  主大礼攸关必取其人品望素优老成端慤者俾之敬谨将事方克称尊奉之隆仪卿等皆国家大臣夙荷
  皇考恩遇倚任有年名望素着故借卿等襄此钜典其体朕哀慕悃忱斋庄严恪静虑凝神以对越
  皇考在天之灵庶得仰邀
  皇考歆鉴朕有厚望焉
  甲午清明节奉安
  世宗宪皇帝
  孝敬宪皇后神位于
  隆恩殿礼部奏三月初六日清明节于
  隆恩殿奉安
  神位大祭仪是日
  泰陵奉祀等官俱朝服预陈祭品进祝版毕奉祀执事等
  官诣
  东配殿供奉
  神牌处行三叩礼恭奉
  神牌由中阶升奉安
  世宗宪皇帝神牌于正中左
  寳座奉安
  孝敬宪皇后神牌于正中右
  寳座俱南向奉安
  敦肃皇贵妃神位于西寳座东向各行三叩礼退承祭官奠献行礼如常仪祭毕奉祀官行三叩礼恭奉
  世宗宪皇帝神牌安奉正中暖阁居左
  孝敬宪皇后神牌安奉正中暖阁居右
  敦肃皇贵妃神牌安奉西一室均南向奉安毕行三叩
  礼退
  五月丁未封
  泰陵山为永宁山从祀
  方泽
  九月壬辰恭建
  泰陵圣徳神功碑
  上御制碑文曰洪惟我
  圣祖仁皇帝统承
  三圣之谟烈奄奠万方抚临天下六十一年实兼开创与守成之事爰自绥靖南荒剪除三蘖而后惟务以深仁厚泽沦浃中外俾涵泳优游四方从欲而励精圗治悠久无疆晚嵗之政尤欲申严庶务以正官方纠诘敝民以清礼俗以明作济惇大以节制保丰亨故我
  皇考嗣承丕基凡诚孝中正寛仁之大原无一不与圣祖同揆至用人行政规模则稍有变通以求继志述事
  之尽善惟
  皇考神圣之姿黙契
  圣祖是以膺付托之重任而宏开夫万年有道之长惟皇考诚敬之徳简在
  帝心是以致嘉祥之骈臻而即验于四海于变之盛虽十
  三年之忧劳无一日一时少释于
  宸衷而所以贻我子孙臣庶亿万禩之乐利无穷者诚如天地之无不帱载也
  皇考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
  圣祖合天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徳大成仁皇帝第四子也
  母孝恭仁皇后在妊时梦月中仙娥授以神子既觉而诞
  生
  皇考
  皇考幼而徇齐天性仁孝
  圣祖恩眷逾常八嵗时患腹疾
  皇祖方巡狩塞外闻之遽驰归一昼夜而至其笃爱有如
  此者奉事
  庭闱数十年深爱慤敬无一言一动不允当
  皇祖之心每语众称为至孝先是旧皇太子赠理亲王之
  未得罪也
  皇考小心承顺恪尽臣弟礼而王恐
  圣祖之眷爱日隆有妨于已遂至以非礼相加
  皇考每顺受之而刚正之气亦不为少屈律己则笃谨有加焉及嵗戊子王以罪废居常进防者多背离相忌者率倾陷祸且不测
  皇考多方保防以悃忱恻怛感慰
  圣祖之心而曲为王解始获矜容王乃愧悔自失东宫旧
  属咸洒泣惊颂
  圣徳方是时
  圣祖违和又以允禔允禩等屡作非彝以干
  天怒居常郁郁病势増剧
  皇考竭心孝养凡百躬亲靡昼靡夜逮四阅月
  圣躬乃安及理亲王再废
  圣祖春秋益髙诸王中私懐觊觎者往往矫饰名誉私树
  党援而
  皇考絶不以一事自表异友于兄弟均平如一莫不同其忧喜轸其疾痛其自取咎殃者亦不避嫌疑力为调剂自内外族姻左右大臣以及近侍宿卫无一人往来观宻者
  圣祖用是灼知
  圣徳渊懿大义明着无党无偏足以膺
  宗社臣民之付属也及遭大故水浆不入于口以乾清宫东庑为倚庐素服斋居养心殿三年如一日每遇朔奠殷祭及献食
  寿皇殿悲不自胜哀动左右
  躬送
  梓宫安葬
  景陵
  仁寿皇太后升遐哀诚一如初礼凡
  太庙
  郊坛必躬必亲致斋致慤观者罔不肃然起敬每遇水旱
  之祲輙愀然曰
  上天谴责朕躬命直省旬月奏报雨雪茍应时则喜动顔色或过期即减常膳元年五月京畿旱防祷于
  宫中自晨至夕不膳霖雨立沛葢
  皇考深念所任受于
  皇天暨
  列祖者惟兹天下之蒸黎故休戚相关如保赤子而民之所以安者存乎政政之所以举者存乎人故宵衣旰食日有孜孜尤以是为先务焉念民所苦病者莫若赋重而刑滥有司遇灾祲而不恤巧法侵渔或惰侈以自耗致民俗之日偷逐奸利纵滛乐聚徒鬬狠若是者皆盗贼之源也
  皇考即位之元年即大免直省逋赋陜西甘肃二省以军兴运饷其所供赋税无嵗不防豁免七年至九年轮蠲各省赋税有差自元季张士诚据苏松嘉湖陈友谅据南昌袁瑞与明太祖苦战于江东西横敛以给军终明之世故籍未改
  特命永除数郡浮粮着为令典凡直省报灾朝闻发不待夕夕闻发不待朝每语近臣朕蠲租发赈如救焚拯溺犹恐灾黎之鲜有济也彼视民之伤与已若无与者独何心哉常念水土为农田之本而救荒之政莫要于兴工筑以聚贫民遂博求海内水利修川防俾各省河渠湖泽嵗久或淤塞为连州比郡农商害者咸开濬之京畿则
  命怡亲王大学士朱轼经理水利营田官开水田数万顷聴民自占者不与十余年中费数百万贫民皆取食焉洪泽湖都受淮流广数百里恃髙家堰为关键以束淮而潄黄下河七州县民命系焉发帑银百万尽改石工浙江松江海塘经潮水屡涨修筑相继费数百万滨海之民始得安衽席无为鱼之患往者封疆大吏好因事以自为功有司承迎以速进取之路凡有兴作及赈灾动称捐助或曰小民乐输
  皇考再三谕禁以苏民困州县巧取有禁门关苛索有禁
  而民隠之万难上达者莫不在
  皇考洞鉴之中每遇重囚即深厪
  睿懐屡饬法司必三覆奏好生之徳发于不能自己者如此念刑罚所以济政教之穷必修礼正俗乃可清其源详注
  圣祖仁皇帝谕防十六条
  亲制劝农种树之诏
  御书刋示四方
  命九卿详定贵贱服色兵民婚丧礼制实举孝义贞节分遣御史巡行直省常恐所任非人则虽有良法美意徳难下究教不虚行故搜扬俊乂立贤无方自唐宋以后秩禄不足以赡庶官不肖者各以他途取之用此苞苴盛行不可遏止
  皇考于外省督抚以及州县亲民之官各赐养防较正禄数十百倍其在京师卿贰则赐双俸司旅并给饭费虽闲曹职官亦准俸银之数赐之廪谷而寡防鲜耻巧取以殃民者法亦有所必行焉左右辅弼及封疆重臣忠勤夙着猷绩彰闻则推诚倚任坦然不疑俾得展尽底蕴而常戒以面从责以啓沃优容宠赉十百于寻常其有恃功骄蹇植党营私者则法立诛必而忠直善良即时有失悮屡被谴诃卒保全其终始建贤良祠崇祀
  累朝硕辅其余着勲伐効命疆场者皆録用其后人又念士者民之表仪而庶官所由备也故广其登进之途而董之以教元年
  命郡州县学官必用正途二年
  躬诣太学颁训饬士子文四年
  命直省督学举英才八年举通晓性理举人八人并赐进士各省会俱特建书院取之之广恤之之周如此兵者民之卫藩而国威之所蓄也故勤其搜简之政而曲体其情
  命提镇考核将校必察其训练拊循之实毋得徇私提镇之优劣一以整饬将校训练行伍和辑兵民定之士伍则正粮之外别发帑银俾军帅营运以恤其婚丧葢
  皇考莅官驭将勤民养士整军恤众使文武并励中外相维制防曲尽如此重念八旗乃国家根本内外大小臣工士民军吏所观式也故所以教之养之取之任之察其情而优恤之者尤详且备焉元年
  命举人庠生之服公事者各还家専力于学诵设八旗官学各就其方简其士之秀异者而官教之
  命诸王察举孝弟守分力学者以承平日久生齿愈繁取八旗余丁四千八百人为教养兵嵗给十七万有奇自五旗诸王不得以旗分人员多供差役擅治其罪下此正副都统及防领佐领不得苛索外吏财物窃尝审究
  皇考治法之源流然后古圣王所为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其规模气象始可得而见焉
  皇考自宗亲戚畹勲旧以及八旗之士众自京师畿服以及九州四海之军民惟恐其疾苦之蔽壅礼俗之衰恶一如一身之中毛髪有触而必动虽外藩防古皆如家人父子其职官并予俸禄兵众咸给月粮土黙特守台站人嵗时有赏用此凡有征讨外藩効命屡
  谕古王贝勒宜爱民恵下其子弟之俊秀者或在内廷
  教养之
  赐安南以隙地减朝鲜琉球贡物厚朝鲜俄罗斯国人之赏赉给琉球来学者归国之道赍不独泽流方外而声教亦渐被于遐荒十有三年之间宵衣旰食无晷刻之宁不谓天下已治万民已安而少懈夫朝乾夕惕之
  皇衷故以事
  天之诚敬昭事百神而神无不格以法
  祖之仁孝锡类万物而物无不孚至于
  孔子徳配天地尤加崇礼王爵之封上及五世跪献之礼首着上丁详定配享先贤増置五经博士皆前古所未有也教养宗室而寛其拘禁者自登
  宸极即封理亲王子晳为郡王而于理亲王未降一防未遣一使曰吾不欲受其拜并闻感恩之言也锡赉频仍惟
  命内监传送且教以询所从来勿令告以上赐及王薨躬临哭奠追赠理亲王命晳进袭亲王爵分封供具特
  厚怡贤亲王之丧
  躬临哭奠哀恸久而不已自戊子年后允禩允禟辈莫不
  妄冀非分结党树援尝触怒
  圣祖
  圣祖降硃批谕
  皇考及诸王云朕与允禩父子之义已絶及
  皇考嗣位重念兄弟情且知彼明敏能任事爰命辅政加
  恩信用冀以感悟其心乃宻封
  皇祖防于内阁不以宣示外人乃允禩不但不改悔且心懐怨望怙恶不悛允禟在西宁多为不法显悖臣礼
  皇考虽申告中外明正其罪絶其属籍而两人犹得以天
  年终罚弗及嗣自
  御极以后瑞应骈至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聨珠黄河之清自陜州至邳宿二旬有五日不变凤集麟生庆云甘露灵芝嘉谷之祥不可胜纪
  皇考每见奏章必深自警惕咨戒臣工茍徳政之不修虽天瑞不足恃也彰明人纪更定刑章凡继母虐杀前子以所生子抵法无故杖杀仆婢者分别轻重治罪访明太祖本支裔孙袭封侯爵以承其宗祀自明初绍兴有惰民靖难后诸臣抗命者子女多发山西为乐户数百年来相沿未革一旦去籍为良民
  命下之日人皆流涕自准噶尔扰边
  圣祖仁皇帝宿兵西北陲以保旧属诸藩青海之平也彼又纳我叛臣虽屡加训告袭盗不休故定议濯征为一劳永逸计及十年大破之于喀尔喀之地边将争言宜乘时进剿
  皇考念彼逺处外夷武不可黩乃遣使谕告决意罢兵西南洞苗自古为附近州县之害自平定广乌防古州归义开地二千里而时戒边疆大吏为善后之谋敬惟
  皇考自始至终所以莅官勤民教士恤军安内驭外者无不体之以诚本之以孝用之以中持之以正育之以仁抚之以寛与
  圣祖仁皇帝若合符节而更化砥俗使天下遵道遵路如优恤宗室而礼度必谨于防维爱礼大臣而法禁必行于贵近搜罗才俊而甄别不漏于昏庸教育士民而捕诘独严于败类葢非此不足以移文恬武嬉阴私交结之风革吏蠧民偷险戾奸欺之习未尝非
  圣祖晩年整肃官方矫除薄俗之遗意也是以数年之后蒸然丕变外自郡州县吏私餽不行于大府监司内而阁部院司台垣不敢以己事干外吏仓库侵蚀者所在充盈庠序鲜嚣陵之士门关无需索之兵蠧吏散朋奸民徙业孔子所称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我
  皇考实克当之
  皇考即位之元年即
  手书建储事宻封宫庭布告羣臣八年六月
  圣躬违和
  特召臣御名及庄亲王果亲王和亲王大学士内大臣数
  人入见
  靣谕遗诏大意谓夙夜忧勤惟体
  圣祖之心以为心法
  圣祖之政以为政因见人情浇薄官吏狥私罔知改省不得不惩治以戒将来故有从前条例本严而改易从寛者乃原议未协朕与廷臣悉心酌定可垂永久有从前本寛而改易从严者本欲俟诸弊革除之后酌复旧章乃知
  皇考圣智天纵灼见
  圣祖不言之意以就前功而随时取中用建民极葢圣祖时疮痍初复非徧覆包涵不足以厚生养而定民志皇考继承之初则政寛而奸伏物盛而蘖萌非廓清厘剔大为之防其流将溢漫而不可以长久两朝
  圣治正如天地四时之运相推相代以成嵗功先儒所谓虽有改制之名而无变道之实者此也
  皇考圣意原欲大加整剔使弊絶风清人人皆知礼法而
  后布恩施徳以培国家万年元气
  昊天不吊未假之年使十有三年惫精劳神之
  圣心犹未释于
  龙驭上宾之日而广大欲沛之泽不及旁流汪濊以遂皇考之初志而
  亲见黎民徧徳之休也呜呼痛哉雍正十三年八月皇考崩
  圣寿五十有八乾隆二年三月庚寅葬
  泰陵小子御名谨稽首而献颂曰
  维
  天行健运而不息阴阳甄陶万殊一则惟
  圣时宪建极宜民其用曷先曰义与仁当丰而亨蔀亦潜
  滋既大且豫必戒其随
  皇考继序履盛持盈日暄雨润雷动风行
  皇天所付惟此嘉师
  四圣容保予承予依曰予作君在厚其生其灾其害我躬是膺曰予作师在正其徳其薄其顽我躬之忒设监置牧惟民之安茍非其人虑为民残心膂股肱信贤不贰庶司百吏开诚以示片言必录小善必登耳提靣命毋或荒宁官箴之败交以贿成贤奸可易白黒可更植党背公诪张谲诳上下相防斯民曷望重増秩禄用絶苞苴私途既闭邦经可胪旌贤擢能俾钦俾慕诛恣惩贪俾愧俾寤九官承式庶事寡愆大府整躬百城晏眠敬刑明罚乱狱无滋嵗防月要出纳无欺救荒拯溺家沾户浃増防浚川役均廪给兴礼明教以示之则禁暴诘奸以除其慝煌煌
  帝京政肃风清豪强屏息奸宄潜形博戯鬭嚣鹑茵鸡栅竒技滛声儿童莫识近自畿甸周于海隅山行野宿刁柝无虞曷占政成官称其职曷占民安鼔腹作息
  皇帝致治身为表仪由中达外诚一无私
  郊
  庙明禋洞洞属属
  阙廷莅政雍雍穆穆大孝备矣昭哉嗣服眷旧亲贤久而弥笃近承徳意逺树风声父勉其子弟祗其兄未明求衣日昃不食一日万几是匡是饬
  天现其光珠聨璧合地効其灵河清川翕畆穗丛歧陵芝结纽凤翽麟游近在郊棷
  皇帝曰咨毋安毋豫我君我臣惟戒惟惧遇灾而惧灾可为祥以祥为常志将日荒重道崇文徳心是懋张皇六师武不敢究天衢如砥万国朝宗开我明堂四裔来同盛徳之气生物之元于时为春在人曰仁尊严之气物以凝閟于时为秋在人曰义巍巍
  圣皇是则是效雨露雷霆罔非至教
  徳厚于地
  智崇于天仪我后昆亿万斯年先是三月丙申
  谕内阁礼部工部曰钦惟
  皇考世宗宪皇帝秉道绥猷建中立极恩覃海宇溥乐利
  于万方徳配
  苍穹诒宪章于百世鸿模骏烈史不胜书今
  泰陵大礼告成应恭建
  圣徳神功碑昭示无极朕祗承基绪敬念
  先猷谨于斋居之次洒泪濡毫撰述碑文丕扬
  懿铄虽荡荡巍巍之盛非言语文字所能传即竭力铺陈莫罄万一而言言纪实足以传信千秋光照琬琰所有相度方位建立碑亭及应行典礼内阁礼部工部敬谨详议具奏寻议遣大学士工部堂官各一人前往相度建立诹吉于九月初七日兴工遣官诣
  泰陵祭告从之
  十一月壬申
  上恭谒
  泰陵行释服礼
  三年二月己亥清明节
  上恭诣
  泰陵致祭行上土礼
  八月癸夘
  上奉
  皇太后恭谒
  泰陵行三期致祭礼
  孝圣宪皇后陵曰
  泰东陵在
  泰陵之东北乾隆四十二年正月辛夘
  谕曰
  泰东陵为
  皇太后万年吉地典礼綦重着派诚郡王畅侍郎刘浩
  前往敬谨办理丙申又奉
  谕曰现在
  泰东陵工程要着徳成和尔经额前往会同諴郡王刘
  浩迅速办理
  二月戊戌
  谕曰朕从前原欲于皇孙内遣派一人恭赴
  泰陵承祀因仰体
  皇太后年高以孙曾绕膝为乐
  圣意不欲令其逺离是以未经办及今遭
  大行皇太后大事现在敬办
  泰东陵工程即日
  山陵礼成著封绵徳为镇国公前往
  泰陵
  泰东陵侍奉
  四月己酉
  孝圣宪皇后梓宫发引
  上躬亲奠献哀慕切至恭奉
  梓宫升大轝啓行哭泣步从里许由别路先至
  芦殿敬视陈设
  梓宫至跪迎于黄布城北门外奉安
  梓宫于
  芦殿行夕奠礼致祭尽哀是日仪仗全设辛亥谕曰本月十八日恭奉
  皇妣孝圣宪皇后梓宫至
  泰东陵道由
  泰陵东经过自应朕躬恭代向
  皇考世宗宪皇帝
  皇妣孝敬宪皇后陵寝行礼而礼部仪注未经议及葢因
  康熙初年
  孝康章皇后大事未行此礼是以部臣无可援引然其时皇祖尚在冲龄廷臣又忽于礼意遂致缺畧朕思皇妣升祔
  太庙之日朕恭奉
  神牌进
  殿门预设拜位安奉朕躬代于
  列祖
  列后及
  皇考
  皇妣前行礼然后请
  神牌升座正可援以为例是日早朕先展谒
  泰陵再诣
  泰东陵恭阅工程毕预至
  泰陵分路处
  梓宫至恭请
  灵舆暂停朕即于道旁遥向
  泰陵恭代行礼再奉
  梓宫啓行朕仍先至
  隆恩门外跪迎安奉
  隆恩殿所谓礼以义起必如是始足为万世法守辛丑上恭谒
  泰陵
  驾未至碑亭即降舆步入
  隆恩门至
  隆恩殿上香诣
  寳城前行礼恭奠号恸良久王公文武官员随行礼毕上出
  明楼门犹挥泪徐行瞻仰慕思感动左右诣
  泰东陵阅视工程毕诣
  两陵神路分道处
  梓宫至暂停
  躬代
  孝圣宪皇后向
  泰陵行礼毕奉
  梓宫啓行仍先至
  泰东陵
  隆恩门外桥南祗
  梓宫至跪迎哭泣随行奉安于
  隆恩殿供奠行礼悲哀笃至壬寅
  上诣
  泰东陵未至碑亭即降舆举哀至
  隆恩殿
  梓宫前行飨奠礼恸哭良久先是大学士等遵
  防将仪注内遣奠字様查考防典所载并不详遣字之义徧检仪礼经注亦无遣奠明文惟孔颖达士丧礼疏内始有此説唐代遂相沿承用见于通典然考仪礼葬日将行祭毕苞牲体之车名为遣车其义与祭礼颇不相涉颖达牵合成文于礼既不甚相合而于称谓尤属未安谨考仪礼叙将行之祭云彻巾苞牲郑康成注苞者象既飨而归宾俎者也又礼记杂记曾子曰夫大飨既飨卷三牲之俎归于宾馆所以为哀也郑注既飨归宾俎所以厚之也言孝子哀亲之去也据此是将行之祭原用飨礼以明哀亲之去之义今会典内遣奠二字拟改用飨奠字様似于经注既合而于称名较为理得心安是否有当伏
  训示以便交礼部遵照改正谨奏奉
  防是依议甲辰
  上诣
  泰东陵未至碑亭即降舆举哀至
  隆恩殿
  梓宫前行百日大祭礼恸哭良久丙午
  上摘冠缨诣
  泰东陵未至碑亭即降舆举哀至
  隆恩殿
  梓宫前行迁奠礼哀恸良久戊申
  上摘冠缨诣
  泰东陵未至碑亭即降舆举哀至
  芦殿内跪接
  梓宫呼号哭泣哀恸良久辰刻恭奉
  龙輴入
  寳城安于
  寳牀
  上于
  梓宫前奠酒行礼伏地恸哭呼号哀恋于将闭
  元宫门时始出至幄次犹涕泣不止礼臣奏
  主吉时将届
  上冠缨纬更龙袍衮服王公大臣同
  主大学士皆更朝服
  上至
  隆恩殿向上立王公大臣官员各于班次排立大学士于
  敏中署大学士尚书永贵恭
  神主奉安
  寳座
  上就位行虞祭礼毕銮仪卫官设安奉
  神主黄舆于丹陛
  上诣
  寳座前行礼毕恭捧
  神牌奉安于
  黄舆内步随出
  隆恩门外跪送
  黄舆啓行
  五月乙丑
  上诣天安门外恭迎
  孝圣宪皇后神牌入
  太庙躬代行礼奉
  神牌升座致祭毕诣
  奉先殿行礼丙寅
  孝圣宪皇后升祔礼成
  颁诏天下
  诏曰朕惟显亲义重乎尊称报本典隆于告庙粤考慈仪之懋着爰稽殷礼为推崇懿号载在前闻配食彰于往牒葢
  睿徳必大名始副而升禋实万世为昭钦惟
  皇妣皇太后
  履顺垂型
  坤贞示范敦仁爱而辉流京室荷
  恩勤而庆笃藐躬备福寿者八十六年受孝养者四十二
  载仪天下而为
  大母尊宫中之有
  圣人合九州万国以迓
  欢心萃
  五世一堂而征盛事侍春筵于仙馆奉夏凊于山庄欣色
  笑之时愉幸尊亲之倍摰掖
  辇巡方而呼腾嵩岱推
  恩赐复而感逮葭蓬纪祝
  嘏在玉河入贡之年缅承
  禧于雪徼永清之会仰借
  洪熙为普帱喜逢寰宇之丰亨庆典频臻崇勲茂集晋鸿称于一十八字介繁祉于亿万千龄厚福冀自此引长
  前史真罕有伦比方念
  春晖之永庇何期
  爱景之难追
  慈恩遗慕于终天
  义训萦悲于罔极溯
  徽音而同符髙厚审上諡而莫罄名言行本
  孝斯无以加徳推
  圣为不可尚阐实一根乎至性考衷兼协夫羣情敬成大
  礼于
  山陵弥眷哀思于俎豆肇
  神宫之妥祀跻太室以升香燕天之
  灵爽式凭诹吉之彞章备举祗告
  天
  地
  宗庙
  社稷于乾隆四十二年三月十六日率诸王贝勒文武羣臣恭奉
  册寳上
  尊諡曰
  孝圣慈宣康惠敦和敬天光圣宪皇后四月二十五日奉
  安
  泰东陵礼成五月初一日升祔
  太庙既表崇亲之大谊当推锡类之深仁于戏懿行扬光展悃报劬劳之徳馨闻孝飨延厘闳昌炽之庥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四十三年正月甲申
  上恭谒
  泰东陵行
  初周年大祭礼先是正月癸未
  谕曰本月二十三日
  圣母孝圣宪皇后大事业届
  初周诸皇子及王公大臣等已满期年今既经查照旧例一切自应如旧其挂朝珠及穿补褂蟒袍之处以言朝廷礼有常经万年体制所关宜从此议朕亦不能矫为过礼至因尊敬朕躬而设则朕于二十七月内尚系素服而臣工服饰如常朕心实有所不忍对之所有王公大臣等如遇朕在宫内及诸臣有事进朝服色俱着照旧如朕驻跸圆明园非正朝可比随往及奏事引见之大臣官员仍照上年所议行统俟过二十七月后再行复旧庶为心安理得余依议三月戊辰
  上恭谒
  泰陵
  泰东陵礼成己巳
  上以清明节诣
  泰东陵行添土礼
  四十四年正月戊申
  上恭谒
  泰东陵行
  二周年大祭礼
  四月癸酉
  上诣
  泰东陵行释服大祭礼
  谕曰朕于本月恭祭
  泰东陵行释服礼二十七月之制古礼相沿已久不得不从惟是时序易迁益增怆慕葢礼有节而哀则无尽耳至朕躬所释之服今昔不同其故当明白宣示国俗于亲丧服缟素百日而除朕昔遭
  皇考大故欲持服三年
  圣母谕云满洲旧俗服缟素即不薙髪故止能以百日为断若百日外仍服缟素亦不当薙髪经二十七月之久蓄髪甚长不几如汉人之蓄发乎此必不可之事且国俗不薙髪即不祭神而旧制从无三年不祭神之事缟素百日已为得中不宜太过钦此朕因敬遵
  慈训然于释缟素后仍存缟素之服葢因其时
  山陵之礼未蒇诣
  几筵则服之而寻常则遵
  皇考家法素服三年前年
  圣母大事仍如前缟素百日百日后因即释缟素而不存葢即位时年力正壮自问可终三年之礼今春秋已望七设或精力稍有未逮存之而弗克尽礼于心转有不安此今之所以异于昔非敢厚于前而薄于后也先王制礼不敢过亦不敢不及朕心犹歉然如不足焉将此通谕中外知之
  孝贤皇后陵
  慧贤皇贵妃
  哲悯皇贵妃
  淑嘉皇贵妃从葬在遵化州昌瑞山
  孝陵之西
  乾隆十七年十月庚子奉移
  孝贤皇后梓宫于
  陵寝先是九月丙子
  谕曰本年十月二十七日行
  孝贤皇后安奉地宫礼稽之国家旧典
  皇祖圣祖仁皇帝于
  孝诚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俱经亲送自应谨遵
  祖制但奉移梓宫距安奉地宫之期计逾旬日朕于十月十三日至静安庄临送后拟于二十三日自京起銮恭谒
  祖陵礼毕届期诣
  孝贤皇后陵寝亲行视奠甲辰
  孝贤皇后梓宫至
  陵寝暂安奉
  飨殿甲寅奉安
  梓宫于
  地宫是日
  上亲临祭酒届时奉移龙輴由隧道入
  地宫奉安于寳牀次移
  慧贤皇贵妃
  哲悯皇贵妃金棺同葬
  上亲视奉安毕乃还
  十一月癸酉奉安
  孝贤皇后神位于
  陵寝飨殿是日冬至行大祭礼毕乃奉安
  孝贤皇后神牌于
  殿中寝室
  慧贤皇贵妃
  哲悯皇贵妃神牌于西一室均南向每年清明孟秋望冬至嵗暮大祭与各
  陵寝同
  二十二年十一月庚寅奉移
  淑嘉皇贵妃金棺于
  孝贤皇后陵安葬奉安
  神牌于
  飨殿西室
  哲悯皇贵妃之次
  列圣奉安
  山陵仪前期礼部疏
  闻预
  简王公大臣相度吉壤工部营治
  山陵其制甃石为
  地宫筑以黄土环以
  寳城前起方城覆以崇楼上题
  陵名内碑一镌
  庙号方城阶下设祭台上陈石香炉一烛台花缾各二祭台前二石柱一门朱櫺又前三琉璃花门为
  陵寝门前为
  隆恩殿重檐五间殿中设暖阁
  寝室如
  太庙之制东西庑各五间左右燎炉各一前为
  隆恩门五间三门缭以朱垣门外东西厢各五间守防
  官军班房左右各三间前为
  神道碑备镌
  尊諡庙号覆以亭皆绘五采饰金亭前石桥三桥左右下马石牌各二宰牲亭神厨神库井亭皆绘采桥南神路正中龙凤门门外两旁班房各三门文臣武士及麒麟狮象马驼等石象左右序列前为望柱二又前石桥一桥前
  圣徳神功碑覆以崇楼擎天柱前后各二神道前为大红门门三绘采脊四下左右角门二南石坊一东西石坊二左右下马石牌各一大红门内左为
  具服殿缭以周垣门一殿三间均西向为
  乘舆更衣之所凡神路两旁封以树十株为行各间二丈周垣之外植红桩以为界限禁樵采耕种右营治山陵
  内阁撰拟
  陵名进呈
  钦定先期礼部会内务府疏
  闻徧布诸司供备乃封
  陵名遣礼部尚书侍郎致祭太常寺具祝版香帛皇帝御中和殿
  阅视如仪祭日有司设坛于
  陵东南承祭官奠献行礼如告祭
  岳渎之仪
  山陵工峻复祭
  陵山同日并遣官致祭
  后土
  司工之神如兴工祭仪
  右封祭
  乃
  简大臣为向导总领率向导官相视
  梓宫所出之都门至
  山陵量地逺近计日分程工部平治道路为
  行殿于宿次
  行殿及
  陵旁均设庐供张毕备前期三日遣官各一人以奉移山陵祗告
  天
  地
  太庙后殿
  奉先殿
  社稷均如仪
  右视途祗告
  奉移前一日祖奠陈祭筵三十有一羊九酒十有五尊楮帛十有五万内外齐集读文哭奠如啓奠仪
  右祖奠
  届日五鼓所司陈
  法驾卤簿大升轝于
  殡宫门外设
  册
  寳亭于阶下执事官各供乃事治丧仪王大臣率官役豫
  入
  殡殿出缀衣黼扆王公百官素服毕集四品以下官豫于都城外齐集祗竢王以下三品以上于门外卤簿之末左右序立三旗内务府官于大臣班后序立福晋以下二品命妇以上集于大门内内务府妇女集于门外届时礼部尚书奏请
  皇帝丧服诣
  梓宫前举哀奠酒三爵每奠行一拜礼众随行礼毕皇太后诣
  梓宫旁三奠爵
  皇后率
  妃
  嫔暨公主福晋郡主等皆集于殿内举哀行礼如仪卒奠
  皇帝退立于左西向
  皇太后
  皇后
  妃
  嫔以下退立殿后奉
  册
  寳官奉香
  册香
  寳安于亭内治丧仪王大臣工部銮仪卫率执事官校尉
  进小轝恭移
  梓宫由中门出内外齐集者各于其次跪举哀过兴皇帝由殿左门出诣大升轝之左北向跪
  梓宫登轝礼部尚书祭轝奠酒三爵行三叩礼毕皇帝兴步行恭送
  皇太后
  皇后以下瞻仰
  梓宫啓行由别道诣宿次福晋命妇等亦由别道先行灵驾发
  册
  寳亭及
  骑驾卤簿前导治丧仪王大臣礼部工部内务府銮仪卫官属夹道巡行豹尾班侍卫佩仪刀弓矢侍卫扈从三品以上官按品随行校尉按班舁轝及更班
  皇帝率众跪【凡途中更班皆跪后同】毕乃行
  梓宫出都门内大臣奠酒三叩【凡过门桥皆奠酒后同】四品以下官
  各于其次跪举哀过兴
  皇帝乗舆由别道预往宿次祗
  灵驾将至宿次王公百官先至幔城北门外
  皇帝率王公百官举哀跪迎过兴
  梓宫奉安于
  行殿正中借以氊毯前设供牀案几左右陈
  册
  寳陈
  骑驾卤簿于门外王公百官按翼按品序立所司进果筵皇帝行晡奠礼祭酒三爵三拜众随行礼卒奠阖门皇帝退居庐治丧仪王大臣戒所在官军祗严宿卫翼
  日昧爽
  皇帝诣
  行殿朝奠举哀祭酒众随举哀行礼均如晡奠仪治丧
  仪王大臣率舁校进
  灵驾发导引翼卫如前仪
  皇帝率王公百官跪送啓行步送里许仍乘舆由别道先诣宿次祗竢羣臣步从至舁校更班之所乃乘马凡在途皆朝夕奠如初
  皇太后
  皇后
  妃
  嫔以下与朝奠不与晡奠每朝奠毕瞻仰
  灵驾啓行仍乘舆先诣宿次
  御道所经百里内守土官素服跪迎于道右举哀至宿次于幔城外行三跪九叩礼奠献时于右翼班末随行礼如仪凡在途之日并同
  右宿次朝夕奠
  灵驾将至
  陵
  皇帝
  皇太后
  皇后
  妃
  嫔预至
  陵所恭竢守
  陵贝勒公大臣官员于十里外举哀跪迎自红门设法驾
  卤簿前导
  灵驾至
  皇帝迎于大门之左跪举哀王公百官随
  驾先至者均随跪举哀从
  梓宫后行者近
  陵桥下马步从
  灵驾至
  享殿门桥南大升轝止
  皇帝跪视降轝校尉恭舁
  梓宫由
  享殿中门外
  皇帝由左门入奉安
  梓宫于
  享殿正中陈设几筵毕
  皇帝诣殿内奠酒三爵率羣臣举哀行礼如仪出还居庐众退
  皇太后
  皇后
  妃
  嫔等入
  享殿右门诣殿内奠拜毕均囘
  行宫是日遣官祗告各
  陵并
  后土
  皇陵山神各如仪翼日行飨奠礼【旧作遣奠乾隆四十二年奉  谕改称飨奠】
  所司陈卤簿于
  享殿门外设幕于门内之左置奠案陈祭文于殿檐下陈祭筵二十有五羊七酒十有五尊楮币九万往送王公百官及在
  陵贝勒公大臣官员皆按班齐集届时
  皇帝由
  享殿左门入诣殿内举哀奠酒读文行礼众随行礼举哀
  均如祖奠之仪
  右飨奠
  诹日奉安
  元宫前三日遣官各一人祗告
  天
  地
  太庙后殿
  奉先殿
  社稷如常告仪工部官豫设
  芦殿于方城门外接方城以木为平台陈龙輴于芦殿正中设戗桥于方城前及
  陵门外布木轨于隧道内自方城径达
  元宫寳牀之前先一日
  皇帝行迁奠礼如飨奠仪卒奠王公百官于
  隆恩门外按品齐集如初福晋以下命妇等预诣方城
  西旁立竢
  皇帝于幄次少竢执事王大臣率属戒办届时皇帝诣
  梓宫前举哀祭酒三每祭一拜众皆举哀随行礼毕皇帝退立于丹陛之左执事者入殿恭奉
  梓宫降中阶循殿东行
  皇帝跪过兴豫入
  陵左门
  梓宫登戗桥由
  陵中门入至平台奉安
  梓宫于
  寳城前
  芦殿正中登龙輴北向去幠陈设几筵毕
  皇帝诣
  梓宫前举哀祭酒三每祭一拜众皆举哀随行礼乃彻送
  燎
  皇帝仍由左门出还
  居庐
  右迁奠
  奉安日所司慎简工役执事王大臣祗率供事内外齐集如初届时
  皇帝诣
  芦殿内祭酒举哀每祭一拜众皆举哀随行礼毕皇帝出
  陵门外跪
  梓宫御龙輴执事奉輴寻轨行入于
  元宫侍卫执镫前导王大臣随入敬视奉安于
  寳牀上礼部内务府大臣奉
  册
  寳陈于左右石案执事以龙輴及木轨出封石门大葬礼
  成遣官祗告
  陵山
  后土之神
  皇帝入
  陵左门诣祭台前奠爵举哀行礼众皆举哀随行礼卒哭皇帝乃出诣幄次
  右奉安山陵
  是日恭题
  神主行虞祭礼所司陈黄舆于
  隆恩殿丹陛之下设
  寳座于殿内正中南向前设供案陈设牲牢俎豆又设帛案香案各一陈制帛香盘尊爵鑪镫具设祭文案于西檐下设题
  主案于香案之东南北肆司拜褥官豫设
  皇帝拜位于殿内正中司祝司帛司香司爵以次序立于殿内东西典仪立殿外东阶掌燎立于
  隆恩门外燎所奉椟大臣豫由东
  配殿恭奉
  神主椟陈于案满汉大学士各一人朝服入竢礼部尚书
  诣幄次奏时
  皇帝御素服冠加饰【执事暨陪祀官服同】出次赞引对引太常寺
  卿二人恭导
  皇帝由
  隆恩左门入陞东阶进殿左门诣拜位北向立鸿胪寺官引陪祀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于露台上序立引文五品武四品以上官于丹墀内序立奉椟大臣进啓椟奉
  神主恭设于东案大学士二人诣案前行一跪三叩礼兴
  就位恭题
  神主跪安于
  寳座三叩兴退乃行虞祭礼上香读祝三献爵送燎均如隆恩殿亲飨之仪
  右题主虞祭
  祭毕銮仪卫率官校舁黄舆于露台上正中南向太常寺卿一人北向跪奏请
  神主登舆
  升祔
  太庙三叩兴退赞引恭导
  皇帝诣
  寳座前行一跪三叩礼兴恭奉
  神位赞引对引暨大学士恭导由殿中门出奉安于黄舆内行一跪三拜礼兴退立于左校尉舁舆导以御仗黄盖内大臣十人大学士礼部堂官前引
  皇帝率王以下各官于大门外跪过随行
  神舆出
  隆恩中门大学士退立左右
  皇帝由左门出先诣宿次恭竢
  神舆出
  龙凤门内大臣预诣
  红门外祗竢侍卫礼部尚书侍郎率官属十人进前恭导至
  红门外止立内大臣乘马导行侍卫扈从王公百官序从均乘马至宿次所司豫张黄幄奉安
  神位黄舆前设供案陈果品十有二爵三实以酒又设香案一于正中前为拜位太常寺卿奏请行夕奠礼恭导
  皇帝诣香案前上香行三跪九拜礼毕还
  居庐翼日朝奠
  亲诣上香行礼毕出幄次转立于左所司彻案校尉舁舆礼部尚书暨太常寺卿引诣网城南门外止内大臣侍卫前导后扈如初
  神舆出
  皇帝跪过兴仍先诣宿次恭竢王公各官于网城外
  跪过随行
  御道所经守土官朝服跪迎道右至宿次行谒见礼三
  跪九叩退在途每日仪同
  神舆至都城前一日
  皇帝还京豫竢遣官恭代夕奠就香案前上香毕退至幄外行礼次日恭代朝奠亦如之奠毕校尉舁舆出次遣官于西跪
  神舆过随行是日王公百官均朝服从
  神位还京
  升祔
  太庙至
  大清门王以下文武百官跪过兴
  神舆至
  天安门赞引对引恭导
  皇帝跪迎如仪【详载宗庙考】
  右神位还京
  期年小祥
  皇帝诣
  陵于
  寳顶方城前行礼前期翰林院撰拟祭文执事诸司供备部院大臣官员三分之一随往先一日
  皇帝诣
  陵行展谒礼【仪别见】礼毕退
  居庐所司豫张黄幄于
  明楼前丹陛之上幄内设供牀一设祭文案于阶上之西
  设燎牀于
  隆恩门外燎所殿东设幕置奠案祭日黎明内监奉
  冠服篚安设供牀所司陈祭筵三十有一羊九酒十有五尊礼部尚书奉祭文安于西案鸿胪寺官引王公大学士内大臣侍卫于
  陵门外公侯伯子男以下文武百官于配房前按翼序立
  均去冠饰素服守
  陵贝勒公夫人以下命妇及内务府妇女于
  方城前丹陛下庭西之末齐集序立
  皇帝丧服乘舆出
  行宫内大臣侍卫扈从至
  隆恩门外降舆礼部尚书侍郎恭导
  皇帝诣幄次少竢届时礼部尚书侍郎奏请遂前导驾由
  隆恩左门入
  陵左门诣
  明楼前黄幄内拜位立尚茶举茶案设于阶下正中奉茶升阶恭献于案灌毕退尚膳奉汤饭进献于案揭羃司祝及展祭文官诣祝位跪
  皇帝跪众咸跪司祝读文毕复于案三叩退奉爵大臣
  进爵
  皇帝恭奠三爵每奠行一拜礼兴众随兴
  皇帝复位立举哀众随举哀乃彻鸿胪寺预引百官于燎所东西稍逺立司祝奉祭文礼部尚书侍郎前引送至燎所避立东旁竢内监奉
  冠服篚出内监四人前引
  皇帝跪过随行出
  陵中门内大臣十人恭导侍卫扈从王以下跪过随行
  百官均跪过至燎所
  皇帝诣奠酒位跪众皆跪奉爵大臣进爵
  皇帝奠酒三爵拜如初兴举哀众随叩兴举哀奉爵大
  臣灌毕哀止
  皇帝仍由左门出还
  居庐众各退若遣官致祭去冠饰素服出入自右门立于丹陛西旁燎位奠酒礼部官进爵余均如前仪右期年致祭
  再朞大祥
  皇帝诣
  陵致祭或遣官行礼所司陈祭筵羊酒读文齐集序立举哀均如初朞仪【三周年致祭仪同自后逢忌辰致祭载  谒   陵门】右再朞致祭
  中月而禫
  皇帝诣
  陵致祭前期翰林院撰拟祭文执事诸司供备部院大臣各官以其半随往所司陈祭筵羊酒如百日致奠之数内外齐集序立
  皇帝丧服率羣臣举哀读文致祭奠酒行礼均如朞年
  祭仪是日周二十七月
  皇帝
  皇后均除服羣臣皆即吉
  右除服致祭
  列后奉安
  山陵仪前三日祗告
  天
  地
  太庙后殿
  奉先殿
  社稷前一日祖奠届日奉移
  梓宫
  皇帝率
  皇子
  皇孙百官
  皇后率
  妃
  嫔皇子皇孙福晋以下命妇以上恭送在途朝夕奠
  梓宫至
  山陵奉安于
  享殿遣官祗告
  列圣陵寝并祭
  陵山
  后土之神翼日行飨奠礼均如仪
  右奉移山陵
  奉安
  元宫之前三日遣官祗告
  天
  地
  太庙后殿
  奉先殿
  社稷先一日奉移
  梓宫于
  寳城前
  芦殿行迁奠礼届日
  梓宫御龙輴执事官恭奉循隧道木轨入
  元宫奉安于
  寳牀是日行敬题
  神主礼恭奉还京在途虞祭至京
  升祔大葬礼成遣官致祭
  陵山
  后土之神均如
  列圣大葬礼
  右大葬
  皇后奉安
  山陵仪奉移前三日遣官各一人祗告
  天
  地
  太庙后殿
  奉先殿
  社稷前一日行祖奠礼陈馔筵三十一席羊九酒十有
  五尊仪与啓奠同至日陈大升轝于
  殡宫大门外设
  册寳亭于阶下
  皇帝亲诣
  梓宫前祭酒三爵不往送祭酒时
  皇子行礼众随行礼毕奉移
  梓宫登大舁轝礼部堂官祭轝三祭酒行三叩礼毕焚
  楮帛
  灵驾发
  册寳亭及仪驾咸前列沿途分站预设
  芦殿绕以黄幔城
  皇子王公百官内监女侍内府妇女六十人皆以次随行恭理丧仪王公大臣内务府礼工二部銮仪卫官左右翼卫所过门桥遣内大臣祭焚楮帛
  妃
  嫔以下由别道先往宿次祗竢
  灵驾将至宿次王公百官先至幔城北门外举哀跪迎灵驾安奉于
  芦殿众至大门外序立陈设仪驾乃行晡奠如仪奠毕各退翼日昧爽行朝奠如仪
  皇子跪送仍随行在涂皆朝夕奠如初日
  妃
  嫔以下与朝奠不与晡奠所过五十里内守土官于道右百步外跪迎
  灵驾举哀至宿次于幔城外行三跪九叩礼奠献时各
  于右翼班末随行礼至
  陵日守
  陵贝勒公大臣官员咸于十里外举哀跪迎
  灵驾至
  飨殿大门外降大升轝安奉
  梓宫于
  飨殿
  皇子祭酒三爵众随行礼举哀是日遣官告祭各
  陵寝并祭
  后土
  皇陵山神翼日行飨奠陈馔二十有五席羊七酒十有五尊楮帛九万往送王公大小官员及在
  陵贝勒公大臣官员齐集仪如祖奠
  右奉移山陵
  先葬三日遣官各一人祗告
  天
  地
  太庙后殿
  奉先殿
  社稷前一日奉移
  梓宫于
  寳城前芦殿
  皇子行迁奠礼如飨奠仪恭理丧仪王公大臣等率夫校进小轝奉
  梓宫登龙輴三祭酒毕众皆退乃焚仪驾讫至日皇子诣
  梓宫前祭酒届吉时恭移龙輴自隧道入
  地宫安奉寳牀列香
  册寳于左右几遂掩闭
  元宫
  皇子于祭台前祭酒举哀行礼毕卒哭各退大葬礼成遣官祗告
  陵山
  后土之神如仪
  右大葬
  行题
  主礼执事官预设黄舆于阶下设
  神主寳座于殿内正东南向设题
  主案于东旁西向设奉安
  主椟案于寳座旁南向至时大臣一人啓椟奉
  神主设于题
  主案大学士二人朝服诣案东行一跪三叩礼兴就位
  恭题
  神主毕大臣奉
  主安于
  寳座三叩退乃行虞祭礼遣官就拜位王公百官各就拜位上香奠帛读祝三献爵送燎均如仪礼毕銮仪卫堂官率校尉舁黄舆于阶上遣官诣
  寳座前行一跪三叩礼恭奉
  神主由殿中门出奉安黄舆校尉舁舆前列御仗黄盖内大臣十人礼部堂官导引啓行王以下各官随行沿途仍朝夕奠竢还京时升祔
  奉先殿【升祔仪恭载宗庙考】如大葬期逺则于
  殡宫东庑制
  神主卜吉于
  殡殿
  钦命大学士二人行题
  主礼奉
  主大臣恭奉
  神主至
  几筵前设左案大学士上香行礼毕恭题
  神主銮仪卫舁凤舆陞至阶正中奉
  主大臣恭奉
  神主出大学士前导奉安凤舆内前引大臣十人前导
  校尉舁舆由中门出仪驾前导至
  东华门止黄盖御仗前导至
  诚肃门止
  右题主升祔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二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三
  王礼考【二十九】
  山陵   【上陵】
  【臣】等谨按上陵之礼昉于汉世考迁史周本纪武王上祭于毕马融以毕为文王墓地名则三代已有之特其仪节未详后之儒者遂谓葬藏庙祭不可相兼非笃论矣后汉永平初帝率公卿已下朝于原陵史家夸为盛事蔡邕以为至孝恻隠不可夺也唐宋以降车驾朝陵之礼或数传而一举或一代全未举行惟我
  朝
  列圣相承孝思肫切天聪崇徳间
  太宗文皇帝屡诣
  山陵祗修时享
  圣祖仁皇帝亲政以后仰承
  世祖章皇帝遗志诣
  盛京祗谒
  祖陵至于
  暂安奉殿
  孝陵近在畿辅展谒之礼歳必举行至孝至诚实徃古所
  未有
  世宗宪皇帝御宇歳修谒
  陵之礼
  皇上御极以来
  东陵
  西陵歳时展谒羮墙之慕曰笃不忘而复四诣
  陪京
  躬亲祗谒尊
  祖敬
  宗礼明乐备洵足垂宪亿万世考马端临山陵一门于标目下旁注葬礼及上陵字一卷之中随文互见然上陵之礼吉礼也大葬之礼凶礼也礼虽相因义各有当谨遵
  大清防典及通礼之例叙次谒
  陵祭
  陵礼仪别为二卷以备掌故焉
  天聪六年十二月丁丑
  太宗文皇帝率诸贝勒大臣诣
  太祖陵行时享礼
  九年十二月丁酉
  上率诸贝勒大臣诣
  太祖陵祭告时以察哈尔举国来归兼获玉玺上瑞及莽古尔泰徳格类莽古济等逆党伏法焚楮祭告将读祝
  上跪令大贝勒代善献爵毕
  上谕诸大臣曰自古以来凡国有吉庆及变乱之事俱有祭告之典今当祗遵典礼奉告
  皇考在天之灵于是读祝册毕
  上出享殿还宫
  十年三月丙午朔清明节
  上率诸贝勒大臣亲祭
  太祖山陵
  崇徳元年四月乙酉以营建
  太庙遣官捧祝文祭告
  太祖山陵时定岁除日清明日祭
  陵用牛一遣守
  陵官行礼
  东京
  陵用牛二遣宗室觉罗大臣行礼
  福陵用牛一羊二遣大臣一人行礼忌辰孟秋望日万夀圣节防香烛献酒果均遣大臣一人奠帛读祝行礼每月朔望致祭用牛一香烛献酒果不读祝奠帛遣守
  陵官行礼
  二年六月丙辰以征朝鲜臣服其国及克明皮岛防音遣官祭告
  福陵
  四年四月乙丑以征明大防祭告
  福陵
  上亲诣行礼
  顺治元年七月癸巳以中原平定迁都于燕遣官祭告
  福陵
  【臣】等谨按国有丰功庆典举行祭告之礼或兼告
  郊
  社
  陵
  庙或専告
  山陵俱载入郊社考告祭一门今于天聪崇徳之际凡有祭告皆书顺治以后惟纪定鼎迁都告祭一事以见例遇有
  亲行祭告之礼则书
  二年正月礼部奏言凡恭遇
  万夀节应遣官祭
  福陵
  昭陵止上香烛供酒果不读祝从之
  二月礼部奏言凡遇清明等应令驻防
  盛京官祭
  福陵
  昭陵其
  东京
  兴京
  祖陵令守
  陵官祭奠从之
  三年正月定毎年歳除清明及庆贺祭
  昭陵如
  福陵礼每月朔望于
  福陵
  昭陵献酒果燃香烛罢
  昭陵每日致献
  八年六月定
  诸陵祀典一
  兴京
  东京
  四祖陵于冬至歳暮清明中元十月朔俱致祭其祭品冬至歳暮清明各用牛一献酒果上饭上羮供香烛焚帛读祝文中元十月朔各用羊一献酒果供香烛焚帛读祝文俱遣宗室觉罗大臣致祭每月朔望荐熟羊一献酒果供香烛令守
  陵章京致祭一祭
  福陵
  昭陵
  上躬徃自左门入若遣官自右门入祭文祭品悉由中门
  入
  福陵于牌楼前下马
  昭陵诸王则于立狮子处下马官民则于树红桩处下马
  一
  福陵
  昭陵除清明中元歳暮照常致祭外每歳十月朔冬至亦各致祭一次其祭品十月朔用酒果供香烛冬至用牛一羊一豕一献酒果上饭上羮供香烛焚帛读祝文
  定和硕亲王以下文武三品官以上谒
  陵仪凡和硕亲王以下文武三品官以上或専徃
  盛京或道过
  盛京俱先谒
  福陵
  昭陵于二门外行三跪九叩礼及还辞
  陵礼如前
  九年正月礼部题
  兴京
  东京二
  陵
  陵寝既同一垣凡祭祀时应在
  享殿内设祭开后门望
  陵行礼从之
  十一年九月壬子遣辅国公班布尔善等恭代祭
  福陵
  昭陵先是十年五月丁丑
  谕内三院朕仰承
  天眷统一区宇深惟我
  太祖武皇帝肇造艰难
  太宗文皇帝大勲克集诞祐朕躬以有今日自登极以来睠懐
  陵寝輙思展谒但彼时朕年冲防未获举行每届祀期瞻仰在
  天之灵徘徊几筵不禁陨涕以致寝食俱废日夜靡宁今将躬诣
  山陵稍展孝思议政诸王大臣满汉九卿等官其详议以闻即传谕礼部知之庚辰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等奏
  言
  皇上思念
  太祖
  太宗日夜靡宁孝思诚笃尧舜之大孝武王之达孝不是
  过也兹欲躬诣
  山陵稍展孝思臣等仰体
  圣心敢不恭承但思我
  皇上为天下臣民之主亲政以来因革损益各当天心
  太祖
  太宗在天之灵必然欣慰见今南方用兵吏治尚未全饬
  民生尚未全宁一日万防靡不出自
  亲裁若
  圣驾逺行奏报未免稽迟稍需歳月再议举行亦不为晚
  伏望
  皇上以
  太祖
  太宗安定天下之心为心天下太平百姓歌咏
  圣徳即是
  太祖
  太宗之徳永永与
  天罔极其为
  圣孝更大矣疏入得
  防览王等奏欲朕以
  太祖
  太宗安定天下之心为心具见为国悃忱但朕追念深恩吴天罔极顾瞻
  山陵以日为年即今未可必行拟于来年躬诣尔诸王大臣勿阻朕诚礼部届期预行择吉具奏至是年三月丙
  申和硕承泽亲王硕塞等奏言近承
  圣谕择期躬诣
  太祖
  太宗山陵仰见
  皇上睠懐罔极之孝思但近因畿内水灾方遣大臣赈济
  又南方弗靖屡发禁兵若
  圣驾逺行旦夕奏报未免稽迟仍当稍缓俟南征大兵回
  京方可恭谒疏入得
  防朕曕仰
  山陵久思恭谒慕恋之诚无忘寤寐四月内朕必亲徃己
  酉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等复奏言
  圣驾躬诣
  山陵奉
  防定于四月十一日启行但经行郡县值民间粒食方艰恐难供应伏愿稍需日月俟物力稍纾然后恭谒以展孝思疏入得
  防朕本欲早谒
  山陵以抒恋慕今览王等奏暂停此举俟于七月间行七
  月丁巳
  谕礼部朕方在冲龄即值
  先帝晏驾终天抱恨时刻靡谖梦想音容涕泗横集自元年定鼎以来绥辑多方焦心劳思不遑宁晷顾瞻
  陵寝邈在天涯虽歳时祭祀斋沐遣官而朕躬未行恭谒追慕之殷以日为歳每临餐废箸中夜以兴所以择吉东行必不获已兹复思
  太祖
  太宗创造丕基付托朕躬缵承匪易目今方隅未靖师旅繁兴兼之旱涝频仍小民失所一应养兵恤民措置规画朕与诸司夙夜冈维犹虞不给东行徃返未免延旷时日有稽政务欲専心化理则难展至情若亟遂孝思又虑乖民望再四踌躇我
  太祖
  太宗原以天下生民为念如天下未安无以上慰太祖
  太宗在天之灵朕心亦何能安为此今歳停止东行俟他年有暇再行展谒尔部即行传知至是遣辅国公班布
  尔善等恭代致祭
  福陵祝文曰恭荷
  皇祖考
  皇祖妣鸿庥获承
  天眷庆衍躬继登大位十有一年翘望
  山陵曷胜瞻恋顷于八月谨卜吉期防申祭谒第念太祖
  太宗创兴大业及兹缵承付托甚重今者方隅未靖水旱频仍生民未得其所凡防兵养民筹度未遑诚虑徃来道逺动需时日或致有悮国事上负
  皇祖考
  皇祖妣乂安天下之至意用是勉从羣议暂止兹行俟歳之暇必当躬徃反复思维不胜忾慕中心感伤兹遣官恭代用将悃诚伏祈
  神灵昭鉴
  昭陵祝文同
  十五年十二月礼部议凡官员有以他事赴
  盛京者三品以上于
  皇陵城门外行礼不得入门遇祭祀日二品以上大臣许
  入门同守
  陵各官侍班从之
  十七年派宗室觉罗数人居
  盛京每祭
  陵日令其行礼
  康熙二年十一月礼部题
  福陵
  昭陵
  孝陵四季大祭恭奉
  神牌安设宝座致祭其
  圣诞忌辰十月朔及每月朔望祭祀既无祝帛应不动神牌掲幔祭献从之
  三年正月更定王以下三品官以上谒
  陵礼仪礼部议王以下三品官员以上凡有事徃
  盛京至
  福陵
  昭陵祗谒者应于城门外行礼开城门
  盛京礼部官同看守值班官员导引进谒来时不必进谒若徃
  孝陵王以下三品官以上应于
  享殿大门外行礼开
  享殿大门
  陵上礼部官同看守值班官员导引进谒来时不必进谒
  至徃汤泉养疾者诣
  陵进谒应准行礼若遇进祀供献不必随班行礼得防王贝勒行礼开殿门城门贝子以下三品官员以上行礼不必开门余依议
  定清明节上土仪每歳清明于各
  陵上土十有三担承祭官总管防官率官兵共十有三人
  升
  宝顶上土预于界外取土贮
  陵垣洁净处用
  又定
  陵寝祭享易豕为羊并酌定祭品
  八年停止宗室觉罗居住
  盛京每年
  四陵四时大祭遣多罗贝勒以下奉国将军觉罗男爵以
  上前徃致祭
  九年八月丁酉
  圣祖仁皇帝奉
  太皇太后
  皇太后启行恭谒
  孝陵乙巳行祗谒礼丙午
  上诣
  隆恩殿大祭丁未诣
  宝城前致祭先是闰二月丁巳
  谕礼部
  皇考升遐倐经十载罔极之思时恫于懐
  山陵在望未一展祭尤切凄怆朕拟于今歳八月恭行谒陵礼又奉
  太皇太后防思念情殷亦欲诣
  陵朕敬遵
  慈命躬侍前徃应行典礼尔部详议具奏及谒
  陵之日
  太皇太后
  仁宪皇太后
  孝诚仁皇后公主等先行
  太皇太后驾入
  隆恩门至
  明楼阶前降舆
  仁宪皇太后驾入
  隆恩门至
  隆恩殿阶东南降舆
  孝诚仁皇后至
  隆恩门燎炉旁降舆公主等至
  隆恩门外阶下下车马扈从妇女至三洞桥迤南下车马
  太皇太后于方城上东旁坐祭酒举哀
  仁宪皇太后率
  孝诚仁皇后暨公主等于
  明楼前正中行六肃三跪三拜礼随举哀祭酒时行三拜
  礼礼毕奉
  太皇太后陞舆还
  行宫
  圣祖仁皇帝至下马石牌降骑王以下各官均在五洞桥
  迤北下马恭谒行礼出乘骑还
  行宫次日于
  隆恩殿行大飨礼又次日于
  宝城前设黄幄行焚楮帛读文致祭礼恭奉
  太皇太后
  仁宪皇太后率
  孝诚仁皇后公主等先行至
  宝城前太常官读祭文
  圣祖仁皇帝祭酒行礼王以下各官于
  陵寝门外均随行礼如仪礼成
  圣祖仁皇帝御行宫守
  陵官员行朝见礼
  【臣】等谨按康熙九年以后
  圣祖仁皇帝恭谒
  孝陵二十七年以后恭谒
  孝庄文皇后暂安奉殿皆歳或一行或至再三
  圣孝淳深礼仪频复史氏已详书之兹考谨以其仪制初
  定或复更易者登载于编
  世宗宪皇帝恭谒
  昭西陵
  孝陵
  孝东陵
  景陵暨
  皇上恭谒
  昭西陵
  孝陵
  孝东陵
  景陵
  泰陵其纪载之法敬从前例
  十年九月
  圣祖仁皇帝恭谒
  福陵
  昭陵行告成礼先是九年九月丙辰
  谕礼部
  太祖髙皇帝创建鸿图肇兴景运
  太宗文皇帝丕基式廓大业克宏迨
  世祖章皇帝诞昭功徳统一寰区即欲躬诣
  太祖
  太宗山陵以天下一统致告用展孝思因盗贼未靖师旅繁兴暂停徃谒朕以躬缵承鸿绪上托
  祖宗隆庥天下底定盗贼戢宁兵戈偃息毎念
  皇考未竟之志朝夕寝食不遑宁处本欲先诣
  太祖
  太宗山陵再诣
  世祖山陵因奉
  太皇太后慈命以
  世祖升遐十年未得一诣
  陵寝于本年八月前徃朕是以恭侍
  太皇太后先诣
  孝陵展谒礼成言旋今欲仰体
  皇考前志躬诣
  太祖
  太宗山陵以告成功展朕孝思着议政王贝勒大臣内院九卿科道掌印不掌印各官会议具奏庚申议政王大臣等议言今歳北地苦旱南方患水兼之黄运二河大兴工役
  皇上已于八月内躬诣
  孝陵今复徃谒
  二陵路途遥逺凡一应所用之物预备难及请暂停恭谓
  得
  防谒
  陵典礼关系甚大今年暂行停止其举行日期着防行
  至是年正月甲子
  谕礼部朕仰体
  世祖章皇帝遗志欲躬诣
  太祖
  太宗山陵展祭以告成功前命议政王贝勒大臣等会议议政王等以去年各处多有水旱灾荒且为时甚迫应用之物预备不及具题暂行停止今思
  太祖
  太宗创业垂统功徳隆盛
  山陵在望刻不能忘去年恭谒
  孝陵礼成今已数月若再久延孝思莫殚朕懐靡宁兹当海内无事欲乘此躬诣
  福陵
  昭陵以告成功用展孝思事关大典着议政王贝勒大臣内阁九卿科道各官会议具奏尔部即遵谕行启行之
  前一日
  圣祖仁皇帝躬诣
  太庙行祗告礼次日
  启銮设骑驾卤簿不作乐至日恭谒
  福陵行礼毕随恭谒
  昭陵行礼次日恭谒
  福陵
  昭陵隆恩殿行大飨礼又次日于
  福陵
  昭陵隆恩殿前设黄幄焚楮帛行读文致祭礼礼成还宫
  先期鸿胪寺题请守
  陵官员暨
  盛京文武各官咸朝服于
  崇政殿前序立行三跪九叩礼又命守
  陵官员
  盛京官员及老疾休致补官员咸朝服于大清门两旁分翼齐集设骑驾卤簿于
  大清门前
  圣祖仁皇帝御门陞座作乐
  赐燕颁赏毕各官均行三跪九叩礼次颁赏守
  陵官军
  盛京官军及老疾辞退官军等毕
  圣驾回行宫遣王暨内大臣前诣
  永陵致祭
  福陵
  昭陵时
  诸妃园寝亦照常致祭颖亲王萨哈廉克勤郡王岳托功臣直义公费英东毅公额亦都武勲王扬古利忠义公图尔格墓各遣大臣祭酒
  回銮时率王以下各官恭诣
  福陵
  昭陵行告成礼是日不启正门
  圣祖仁皇帝进旁门下马诸王于旁门外下马各官于红
  桩前下马
  圣驾回銮设仪仗作乐经过地方官咸朝服跪迎圣祖仁皇帝徃返均诣
  孝陵祭酒至京日恭诣
  太庙行祗告礼毕还宫次日王以下文武各官进表庆贺颁诏天下
  十五年定
  陵寝祭品祭仪议准
  陵寝供献酌定用五十盘【今六十五盘】每年清明孟秋望冬至
  歳暮
  陵寝各遣官一人陈太牢俎豆上香奠帛献爵读文致祭
  遣官由宗人府具题三月十八日
  万夀圣节及十月朔
  陵寝献酒果不读祝奠帛遣守
  陵官上香行礼各
  陵寝忌辰行礼同以上由太常寺具题每月朔望陵寝各献羊一果实十二盘守
  陵官上香行礼
  十八年七月宗人府议准
  盛京
  三陵每年四时祭祀令
  盛京将军副都统侍郎内派出致祭
  孝陵仍遣在京大臣致祭如有大事致祭
  四陵俱于和硕亲王以下镇国将军及文武大臣内遣祭
  二十年三月辛酉奉移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梓宫安葬辛巳
  上谒
  孝陵行礼次至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陵命
  皇子等行礼奠酒【自是年始   圣驾谒孝陵毕次至   皇后陵奠酒仪同】
  十一月甲子
  上以云南报防恭谒
  孝陵行礼次至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陵奠酒丁夘行大祭礼
  二十一年二月
  上以云南底定亲诣
  永陵
  福陵
  昭陵告祭行礼启行前一日祗告
  奉先殿所过州县守土官迎送如仪过遵化州遣郡王各
  一人祭告
  孝陵及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陵
  上仍亲诣奠酒三月壬子恭谒
  福陵
  昭陵癸丑恭诣
  福陵宝城前大祭焚楮帛读文甲寅诣
  福陵隆恩殿行大祭礼乙夘诣
  昭陵宝城前大祭焚楮帛读文丙辰诣
  昭陵隆恩殿行大祭礼仪与康熙十年同
  夀康太妃
  宸妃
  懿靖大贵妃园寝
  上皆亲诣奠酒
  康惠淑妃以下遣王等祭酒颖亲王萨哈廉克勤郡王岳托武勲王扬古利直义公费英东毅公额亦都忠义公图尔格墓遣大臣读文致祭多罗靖定贝勒飞扬武多罗安平贝勒杜度镇国公马占硕翁科洛巴图鲁图鲁什辅国公塔拜镇国将军聂克塞镇国将军汤五泰镇国将军慕尔察都统纳穆泰都统楞额礼大学士达海巴克什大学士雅秦都统逹尔哈额驸内大臣伊尔登尚书萨穆什喀领侍卫内大臣精竒尼哈畨多尔济内大臣诺尔布占土谢图二等伯明阿都统觉罗拖博辉原列五大臣内硕翁科洛巴图鲁尚书伊孙额驸李永芳都统博尔金侍卫内大臣宗室额克秦盛亰按班章京叶克书尚书冀孙内大臣公常鼐一等精竒尼哈畨巴竒兰精竒尼哈畨侍卫席尔巴随从
  太宗文皇帝安逹理敦逹理尚书车尔格盛京将军阿穆图内大臣觉罗色勒尚书马福塔墓俱遣官奠酒东京达尔汉巴图鲁亲王舒尔哈齐卓礼克图贝勒巴雅喇墓亦遣大臣徃奠己未
  驾至兴京展谒
  永陵亲王以下一等侍卫三品官以上咸素服随行礼由左门入至台阶下拜位行谒见礼其次日行大飨礼仪与
  福陵
  昭陵礼同
  永陵内武功郡王礼敦巴图鲁恪恭贝勒塔察篇古墓遣
  大臣于
  殿外两旁设筵致祭复遣官祭
  陵寝附近地方觉罗祖墓礼成赏赉
  永陵居住官员兵丁各有差次诣黒龙江地方望祭长白山率诸王百官行礼四月丙申以
  回銮恭诣
  福陵
  昭陵奠酒五月庚戍至遵化州复诣
  孝陵奠酒次至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陵奠酒
  圣驾回京日祗告
  奉先殿其王以下文武各官表贺奉
  防停止
  二十二年十一月庚寅
  上以平定海防亲谒
  孝陵行礼次至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陵奠酒辛夘行告祭礼
  十二月宗人府议准嗣后
  孝陵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陵四时祭祀及遇大事致祭
  四陵俱将和硕亲王以下宗室公以上派出遣祭
  二十七年四月庚申奉移
  太皇太后梓宫于
  暂安奉殿内享殿
  五月丙申
  上谒
  暂安奉殿距
  陵十里许
  上哀不能禁沿途哭泣诣
  暂安奉殿行礼奠酒痛哭良久出
  殿后乘马行犹涕泣不止次谒
  孝陵行礼次至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陵奠酒丁酉
  上复诣
  暂安奉殿痛哭良久始出【自是年始   圣驾谒暂安奉殿次谒   孝陵
  仪同】
  二十八年十月癸未奉安
  孝懿皇后梓宫于陵寝癸巳
  上诣
  暂安奉殿
  孝陵奠酒又至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
  孝懿皇后陵举哀
  三十二年十一月乙巳
  上奉
  皇太后谒
  暂安奉殿
  孝陵行礼次至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
  孝懿皇后陵奠酒
  三十五年二月丁亥朔
  上以亲征噶尔丹谒
  暂安奉殿
  孝陵行礼次至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
  孝懿皇后陵奠酒
  三十六年十月
  谕曰
  暂安奉殿非系山陵地方既近嗣后凡忌辰致祭着照四时大飨礼行
  三十七年七月辛丑
  上以亲征平定噶尔丹恭奉
  皇太后诣
  盛京谒
  陵告祭先期
  谕大学士等曰朕三次亲征剿灭噶尔丹皆
  祖宗庇佑所致朕奉
  皇太后躬诣
  盛京谒
  陵告祭但此时秋禾盛长若由山海关而行恐致践踏田亩可取道口外前徃及
  启銮出古北口经防古诸部落至松花江及吉林乌拉之
  地九月癸丑
  驾至
  兴京甲寅展谒
  永陵行礼遣官至武功郡王礼敦巴图鲁恪恭贝勒塔察
  篇古墓奠酒赐守
  陵官兵银币有差丙辰至
  盛京丁巳展谒
  福陵
  昭陵次日戊午诣
  福陵隆恩殿大祭
  谕内大臣等曰开国佐运勲臣扬古利费英东额亦都三人効力甚可嘉尚此三人墓朕祭
  昭陵之日亲临奠酒其余诸臣効力亦属可嘉康熙二十一年曾经祭奠者照前举行颖亲王萨哈廉克勤郡王岳托等墓各遣大臣致祭寻扬古利费英东额亦都之
  子孙福善等奏请停止
  亲临奠酒
  上谕之曰
  太祖
  太宗开国定鼎尔祖佐辅勲劳即尔等亦不能详悉朕时阅
  实録知尔等之祖于开创时功绩懋着深属可嘉朕既来谒
  陵必当临尔祖墓奠酒尔等母庸再奏次日己未上诣
  昭陵隆恩殿大祭毕
  亲临武勲王扬古利直义公费英东毅公额亦都墓设
  牀偏西北向
  上坐牀上置奠池各奠酒三巵随从王大臣侍卫等及勲
  臣子孙皆于坟院内叩头赐守
  陵官员人等银币有差
  驾回銮入山海关十一月辛巳谒
  暂安奉殿
  孝陵行礼次至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
  孝懿皇后陵奠酒礼成奉
  皇太后回京
  四十八年二月丁夘
  孝昭皇后忌辰前一日遣官致祭
  陵寝前期礼臣奏二月二十六日清明祭
  陵之期是日值
  孝昭皇后忌辰例应致祭查从前并无二祭相值之日且忌辰无祭文今或于前一日致祭或二祭并于一日伏
  钦定得
  防着前期一日致祭
  五十七年四月乙酉奉安
  孝惠章皇后梓宫于新陵地宫
  十二月壬戌
  上谒
  孝惠章皇后陵奠酒读文致祭毕旋诣
  暂安奉殿
  孝陵举哀奠酒行礼如常仪
  六十年正月乙亥
  上以御极六十年大庆命
  皇四子和硕雍亲王   【世宗宪皇帝   庙讳】
  皇十二子固山贝子允裪世子晟恭代祭告
  永陵
  福陵
  昭陵先是五十九年十二月
  谕大学士等曰诸王大臣为朕在位六十年奏请庆贺而于典礼之大者并未议及朕在位六十年皆
  祖宗积徳隂佑所致幸而六十年来一无所失应先徃盛京
  三陵行大祭典礼但朕今年近七旬不能亲谒
  三陵应遣阿哥等恭代告祭俟上元节后朕亲徃孝陵恭行大祭典礼其祭
  陵撰文即将朕防纂入
  二月乙巳
  上以御极六十年大庆恭谒
  暂安奉殿
  孝陵
  孝东陵行礼次至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
  孝懿皇后陵奠酒丁未行大祭礼先是正月丁亥文武诸
  大臣公奏言
  皇上以御极六十年大庆欲
  亲诣
  陵寝告祭诚
  圣孝之至意第
  皇上足病初愈冐寒逺行恐劳
  圣体恳祈停止谒
  陵
  上谕曰朕前两次欲亲祭
  陵寝皆因诸大臣劝阻未行至今犹自追悔尔等劝朕不去朕即不去至三月时诸臣若劝朕陞殿行庆贺礼朕亦借风寒不准所请可也文武诸大臣又再四恳请
  上终不允
  雍正元年四月辛亥
  世宗宪皇帝恭谒
  暂安奉殿
  孝陵
  孝东陵行礼次诣
  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
  孝懿皇后陵行礼是日奉安
  圣祖仁皇帝梓宫于
  景陵飨殿
  八月辛未
  上恭谒
  暂安奉殿
  孝陵
  孝东陵行礼遂至
  景陵飨殿行礼
  三年十一月丙午
  上恭谒
  昭西陵
  孝陵
  孝东陵
  景陵行礼【嗣后   圣驾恭谒   昭西陵次谒孝陵次谒   孝东陵次谒   景
  陵仪同】
  四年十一月定
  圣祖仁皇帝忌辰致祭仪
  谕礼部曰
  皇考圣祖仁皇帝三年大礼已满朕追念罔极深恩欲于皇考忌辰每嵗遵照三年内祭礼举行朕终身永慕岂三年祭礼所能限况亿万臣民感戴
  皇考深仁厚泽自古帝王罕能比并一切礼仪亦非定制所得拘也朕举行此礼自展思慕诚切之至于旧制合否皆不遑计此礼亦惟朕躬行于我
  皇考后世子孙不必奉为成例应行礼仪该部议奏寻礼
  部议每年
  圣祖仁皇帝忌辰照周年祭祀例读文致祭其内务府礼部工部太常寺光禄寺及有执事各该衙门先期奏请遣堂官前徃届期于在京王公大臣内或
  陵寝王公大臣内恭
  钦命一人主祭在京王公各官三分之一遣徃陪祭永逺
  遵行
  五年七月丙辰更定
  昭西陵帷幄用明黄色
  谕礼部曰
  昭西陵帷幄用金黄色
  孝东陵帷幄用明黄色
  陵寝神龛宝座供奉之物理应同色但供奉多年不敢轻易更换俟年代久逺遇应更换之时着俱用明黄色
  八年十一月丙子以
  圣祖仁皇帝忌辰先期致祭是歳十一月十三日冬至先
  期于十一日行周年致祭礼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四
  王礼考【三十】
  山陵   【上陵】
  雍正十三年十月更定
  列祖
  列后忌辰致祭
  陵寝仪是月戊寅
  皇上谕王大臣等曰据礼部以十一月十三日恭遇
  皇祖圣祖仁皇帝忌辰或照
  陵寝忌辰祭祀礼致祭或照四时大祭礼致祭之处具奏
  朕思
  皇考诚孝纯笃哀慕无穷三年之后每遇
  圣祖仁皇帝忌辰于
  景陵祭祀之礼特加隆备并降
  谕防谓此礼惟朕躬特行之于
  皇考后世子孙不得奉为成例但朕仰体
  皇考孝思于
  皇祖圣祖仁皇帝忌辰祭祀之礼意欲仍照旧例举行至于率亲率祖理本同原孝飨明禋不容或异嗣后恭遇
  列祖
  列后忌辰应否遵照致祭
  景陵之礼一体举行以展报本追逺之意王大臣防同礼部定议具奏寻王大臣集议享祀固在备物而典礼尤贵酌中谨按各
  陵寝四时大祭牲用太牢献帛爵读祝文致祭于隆恩殿具朝服行礼从前
  圣祖仁皇帝于
  孝庄文皇后忌辰此礼行之最久原与各
  陵忌辰祭祀之礼不同至遇
  圣祖仁皇帝忌辰致祭
  景陵乃奉
  大行皇帝谕防于定例外仍照周年礼致祭是以又有不
  得奉为成例之
  防谨详酌典礼今十一月十三日
  圣祖仁皇帝忌辰应照
  陵寝四时大祭用太牢献帛爵读祝文遣官承祭其承祭官暨执事官照例具朝服行礼陪祀大臣官员停其由京遣往在
  陵官员咸令陪祀祝文交翰林院撰拟进呈永逺遵行嗣
  后恭遇
  列祖
  列后忌辰均照
  陵寝四时大祭礼举行从之
  乾隆元年正月癸亥
  上恭谒
  昭西陵
  孝陵
  孝东陵
  景陵行礼奠酒举哀
  赐总管及文武大臣官员兵丁等縀疋银两有差谕王大臣等曰朕恭谒
  祖陵敬瞻
  庙宇规模崇整妥侑攸昭惟是榱题丹雘多阅年所似应
  重加藻饰以肃观瞻但
  陵寝闗系重大宜详稽典制敬谨酌议方可举行朕思祖宗福祚绵长万年垂裕
  山陵庙貌
  灵爽式凭为子孙者以时修葺庶足以展孝思如典制应
  行则追逺崇先谊当均切
  永陵
  福陵
  昭陵殿宇并应一体修缮着总理事务王大臣敬谨定议
  具奏
  二年十月辛夘
  上以修理
  陵寝工程告竣恭谒
  昭西陵
  孝陵
  孝东陵
  景陵行礼壬辰遣官祭
  昭西陵
  孝陵
  孝东陵
  上亲诣
  景陵致祭
  三年二月戊戌
  上以清明节恭诣
  泰陵展谒行礼是日
  未至碑亭即降辇恸哭步入
  隆恩门至
  宝城前行礼奠酒哀恸良久次日
  躬祭
  泰陵未至碑亭即下辇步入
  隆恩门至
  隆恩殿行礼毕复诣
  宝城前奠酒举哀【嗣后  圣驾谒陵祭   陵仪同】
  更定清明上土仪礼臣议言清明
  山陵增土因沿前明旧制但负土十三担往来二十余次似觉烦数且十三担并无取义恭拟每年清明于各
  陵皆增土一担由西磴道升至石栅并为一筐但令承祭
  官一人敬谨奉筐而升祗跪上土于
  宝顶仍由西磴道降庶践履不致多人而保防巩固之意
  益昭诚敬矣从之
  四年九月庚申
  上奉
  皇太后恭谒
  昭西陵
  孝陵
  孝东陵
  景陵行礼先是三年十一月庚午
  谕王大臣九卿等曰上年修理
  三陵工程告竣朕特降谕旨躬亲展谒经王大臣九卿等
  议于来年秋间前往嗣奉
  皇太后懿防朕诣盛京时
  皇太后亦亲往恭谒
  祖陵正拟降防交王大臣等防议今思近年畿辅収成歉薄虽行营一切所需俱系官办丝毫不以累民而沿途经过地方预先购备如米粮草来之类恐致价值髙昂于民间未便应俟丰稔之年朕另降谕防前往展谒至是年九月庚戌
  谕曰朕奉
  皇太后懿防欲叩谒
  祖陵以展诚切朕奏奉天路逺且俟一二年之后今年请
  先谒
  孝陵
  景陵行礼已防
  俞允其起程日期着钦天监选择具奏一切应行事宜着
  各该衙门先期备办至是
  上奉
  皇太后展谒如谒
  泰陵仪
  八年七月
  上奉
  皇太后驾往
  盛京恭谒
  祖陵先期大学士等议言
  永陵殿宇稍狭拜褥照例铺设
  殿外其降
  神之初应请
  皇上躬亲上香以展诚孝以达馨闻再旧例祭
  昭陵因帛案前隙地狭窄原有跪献帛毕择隙地行三拜
  之例似与典礼未协恭按各
  陵隆恩殿大祭原与
  太庙礼同防典载
  躬飨
  太庙献帛官跪献帛三叩献爵官立献毕各退并未载有亲献礼仪此次
  皇上躬谒
  祖陵请遵照
  太庙亲祭典礼行从之启行前一日
  亲诣
  奉先殿祗告启
  銮日陈骑驾卤簿
  车驾经过沿途文武官各常服于道右跪迎如仪九月
  乙未
  驾至
  兴京恭谒
  永陵仪与康熙二十一年礼同次日丙申行大飨礼如仪
  礼毕
  颁赏守
  陵官员兵丁等有差是日
  永陵内附葬之武功郡王礼敦巴图鲁恪恭贝勒塔察篇古墓各遣官致祭附近之觉罗等祖茔皆遣官往奠辛丑
  驾至
  盛京恭谒
  福陵仪与康熙十年礼同次日壬寅行大飨礼毕即往谒昭陵仪与谒
  福陵同
  夀康太妃
  宸妃
  懿靖大贵妃
  康惠淑妃并公主园寝各遣官致祭
  皇太后谒
  陵仪与康熙三十七年礼同
  躬谒
  祖陵礼成择日
  亲临功臣之墓奉
  防朕亲奠克勤郡王等园寝据礼部援引
  皇祖圣祖亲奠功臣坟墓之例随驾之皇子王等皆随行礼此次随驾之皇子王贝勒等应随行礼具奏朕已降防依议窃思从前之随驾皇子王等皆系
  皇祖子孙是以均随行礼此次随行之王贝勒内有朕之叔軰或朕之兄弟軰非从前之随驾皇子王等可比毎祭酒时亦随行礼似属未便朕亲临祭酒功臣即为荣宠之至克勤王园寝王贝勒等仍随往功臣扬古利等坟墓不必随往此后朕之子孙若随来朕降防遵行再防古王额驸王大臣坟墓皆不必随往着令礼部记载是日
  亲临克勤郡王功臣扬古利费英东额亦都之坟各祭酒三爵又亲王贝勒以及大臣等墓以次遣官往奠翼日礼部奏请遣官往祭
  长白山
  北镇医巫闾山及
  辽太祖陵
  回銮次日
  皇上亲诣
  奉先殿告祭越二日礼部奏请行庆贺礼仪与三大节朝
  贺同
  臣等谨按
  国家创业辽沈
  祖功
  宗徳积累发祥
  圣祖仁皇帝三谒
  祖陵典礼丕昭
  皇上绍衣
  先徳以八年秋吉祗奉
  皇太后銮舆展谒
  三陵礼成庆洽自
  启行迄
  回銮百有八日
  徳音善政美不胜书敬奉
  慈闱
  躬进甘防问安视膳歴四月如一日则
  孝飬之隆也
  驾幸塞外诸藩部落奔走恐后
  赐予便蕃慰劳周至则懐逺之恩也
  饬随行军士毋践田禾经过州县赐复一年则爱民之
  惠也
  念随从官军及商贾等行骑或至疲乏辄停
  銮休息复虑行营米粮或缺发仓米三千石分赐扈从则逮下之仁也沿途设台站三十邮递章奏阁本三日一发随时批阅曾无停晷勤于政事如此经叶赫遗墟追维
  高皇帝肇基服众之所赋诗纪事
  盛京奉贮
  太祖
  太宗遗留弓矢捧翫移时永懐
  先泽又如此毎
  驻跸之后与禁卫较射发无不中大狝合围获禽无算亲撰世徳舞辞十章授之工歌为
  陪京赐宴之用
  御制盛京赋三千余言志沮漆之土宜述豳岐之王业奎章炳蔚上嫓典谟至十有九年载举展谒
  祖陵之典一如故事四十三年及四十八年又复躬谒
  祖陵以申诚孝他如葺
  坛
  庙缮城垣凡所举行前两巡皆未及
  大孝所推益宏逺矣
  临御五十年来计已四诣
  盛京熟览川原之形胜回思
  开创之艰难吟咏成诗垂为法守此诚歴考帝王继志述
  事未有若斯之盛者也
  十四年三月甲子
  上以金川平定恭谒
  昭西陵
  孝陵
  孝东陵
  景陵行礼次至朱华山
  端慧皇太子
  悼敏皇太子园寝酹酒癸酉恭谒
  泰陵行礼先是二月癸巳
  谕曰金川大兵奏捷畨酋归城皆防
  列祖
  皇考在天之灵黙佑朕躬致此嘉庆理宜展谒
  陵寝以告成功拟于三月十三日起程恭谒
  孝陵
  景陵礼毕即由马兰峪前往易州恭谒
  泰陵所有应行一切事宜各衙门照例敬谨预备
  十五年八月庚寅
  上以
  册立皇后礼成奉
  皇太后恭谒
  昭西陵
  孝陵
  孝东陵
  景陵行礼九月壬寅奉
  皇太后恭谒
  泰陵行礼先期
  谕曰朕恭承
  慈命继册中宫庆典既成礼宜躬率皇后祗谒
  先陵以展孝忱以资
  福佑兹于八月十七日自京师启程恭诣
  景陵行礼旋由海子西至
  泰陵行礼毕取道保阳巡幸豫省所有应行典礼所司敬
  谨预备
  十七年十月壬子
  上恭谒
  昭西陵
  孝陵
  孝东陵
  景陵行礼毕次至
  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甲寅奉安
  孝贤皇后梓宫于陵寝【嗣后  圣驾恭谒   昭西陵   孝陵   孝东
  陵   景陵礼毕至孝贤皇后陵奠酒仪同】
  十九年七月
  上奉
  皇太后驾往
  盛京恭谒
  祖陵是月壬午自
  避暑山庄启行八月乙夘
  驾至吉林温徳亨山望祭
  长白山至松花江祭
  江神九月辛巳至
  兴京谒
  永陵次日行大飨礼
  赏守
  陵官员兵丁遣官致祭祔葬之武功郡王恪恭贝勒墓暨
  附近之觉罗等祖茔丙戌
  驾至
  盛京先谒
  福陵次谒
  昭陵于次日行大飨礼
  赏守
  陵官员兵丁遣官致祭
  夀康太妃
  宸妃
  懿靖大贵妃
  康惠淑妃并公主园寝礼仪均与八年同
  皇太后谒
  三陵行礼并如八年仪又遣官致祭克勤郡王功臣扬古
  利费英东额亦都墓
  亲祭
  北镇医巫闾山遣官祭
  辽太祖陵礼成
  回銮
  御太和殿行庆贺礼如仪是年议准展谒
  祖陵之日
  皇上素服行礼大祭日
  皇上礼服陪祀及执事大臣官咸朝服
  二十年五月以平凖噶尔遣
  皇子代行祭告
  山陵是月壬辰
  谕曰平定凖噶尔捷闻此皆仰防
  皇祖
  皇考谟烈显承
  福贻宗社故得肤功迅奏荒服敉宁理应敬诣
  桥山躬申告祭因今春甫经展谒而目下青苖弥望农事
  方殷车驾所经恐滋践踏然朕仰慰
  先灵之意实切于衷告
  庙之典宜躬诣行礼
  孝陵着遣皇子永璋
  景陵着遣皇子永珹
  泰陵着遣皇子永琪前往代行告祭所有应行预偹事宜
  着各该衙门速行预备癸巳
  谕曰凖噶尔用兵一事上年朕诣盛京恭谒
  祖陵时具已防诚黙祷今仰邀
  列祖福佑迅奏肤功荒服敉宁庆洽中外实我大清万年
  宗社无疆之福理应告祭
  三陵躬申谢悃惟是东巡尚未逾嵗不欲以清尘除道重
  烦我邠岐父老
  永陵着派皇子永璋
  福陵着派皇子永琪
  昭陵着派皇子永珹代行告祭礼今秋诸皇子随侍热河即就近取道前往俾其周歴辽沈仰思
  祖宗肇兴之烈礼成后并可于奉天行围较猎用习武事
  而昭
  家法所有应行预备事宜着行文各该衙门照例办理
  二十五年二月丙戌
  上以回部平定恭谒
  昭西陵
  孝陵
  孝东陵
  景陵行礼次至
  孝贤皇后宝城前奠酒己亥恭谒
  泰陵行礼先是二十四年十月
  谕曰将军富徳等奏报抜达山汗素尔坦沙将小和卓木霍集占逆尸献出并生擒之俘驰送京师殊勲克奏茂典应修恭惟盛京
  三陵理宜亲谒叩谢但以序届冬寒恐勤属车之众特遣
  亲王前往恭代
  东陵
  西陵即拟恭赴展谒而计程往返适届
  慈宁万夀庆辰以明年献嵗诹日亲诣行礼
  二十六年二月甲申
  上奉
  皇太后恭谒
  泰陵行礼先是二十五年八月
  谕曰明年恭逢
  皇太后七旬万夀钦奉
  懿防来嵗春和防诹吉日祗谒
  泰陵用申诚悃钦此所有应行典礼着该衙门照例敬谨
  预偹
  三十一年二月
  上恭谒
  昭西陵
  孝陵
  孝东陵
  景陵礼成诣
  孝贤皇后陵寝酹酒是月谒
  泰陵行礼
  三十三年二月
  上恭谒
  泰陵行礼
  三十五年二月
  上以是年六旬万夀庆节恭谒
  昭西陵
  孝陵
  孝东陵
  景陵行礼谒
  夀祺皇贵太妃
  温惠皇贵太妃
  孝贤皇后陵寝酹酒三月谒
  泰陵行礼
  三十八年三月
  上以奉
  皇太后巡幸天津恭谒
  泰陵行礼
  三十九年二月
  上恭谒
  昭西陵
  孝陵
  孝东陵
  景陵行礼诣
  孝贤皇后陵寝酹酒
  四十一年二月
  上以金川荡平用展告功之礼谒
  昭西陵
  孝陵
  孝东陵
  景陵行礼诣
  孝贤皇后陵寝前酹酒
  四十二年九月
  上恭谒
  泰陵
  泰东陵行礼
  四十三年七月
  上东巡盛京恭谒
  祖陵先是四十二年九月
  谕曰盛京乃我朝定都创业之地
  永陵
  福陵
  昭陵巍然在望
  皇祖圣祖仁皇帝御极六十一年曾经三次展谒孝思追逺常切钦承朕自乾隆八年及十九年恭谒祖陵以来迄今已二十余年遥企
  桥山毎深依恋常时恭阅
  太祖
  太宗实録敬惟
  开创艰难
  佑启万年统绪兹际
  重熙累洽之庥溯念
  前劳辄不禁愀然涙下而
  松云葱郁向惟再莅瞻仰心甚歉焉朕现在精力如前尚堪逺涉拟于明嵗秋间前诣盛京恭谒
  祖陵以申积悃所有驻跸往来俱由内地出山海闗而行于置顿安营较为妥便尚在二十七月之内途次不行围至盛京时不陞殿不筵宴朝鲜国毋庸遣使朝贺其札萨克防古王公等亦毋庸朝觐至启銮日期届时再降谕防将此通谕知之至是年二月
  谕曰朕于今秋恭谒
  祖陵因至盛京时不陞殿不筵宴曾降防令朝鲜国毋庸遣使朝贺今据礼部奏该国王以举国臣民瞻依倍切欲仍照往例遣陪臣袛陈请转奏情辞恳切恭顺可嘉着准其遣人至盛京请安毋庸进贡不必差遣多人亦不赐宴也该部咨该国王知之五月
  谕曰朕前诣盛京恭谒
  永陵
  福陵
  昭陵于七月二十启銮所有一切应行事宜各该衙门敬
  谨预备至是
  启銮
  四十三年八月己未
  谕曰海为众水朝宗最昭灵应乃各处
  海神咸有庙祀惟
  北海自山海闗至盛京一带向未専建庙宇以隆禋祀尚属阙典朕此次诣盛京恭谒
  祖陵跸途循海而行瞻望甚近宜先申防祭以迓灵庥着该部于濵海地方择地望祭派庄亲王永瑺行礼所有应行事宜各该衙门即速照例备办并着周元理于山海闗澄海楼相近处所度地建立
  北海神庙即行绘图呈览朕降防发帑兴工俾庙貌崇闳以妥
  神佑乙丑
  谕曰盛京为本朝
  王迹肇基之地朕恭谒
  祖陵道出山海闗经过各处城垣多有坍塌殊不足以壮观瞻而资捍卫着军机大臣防同将军晌查明何处最为要应行修筑妥议具奏朕发帑兴工并派员稽查督办甲戌
  上恭谒
  祖陵乙亥
  上致祭
  永陵行礼毕
  阅兴京城垣己夘
  上恭谒
  福陵庚申
  上致祭
  福陵行礼毕恭谒
  昭陵辛巳
  上致祭
  昭陵行礼壬午
  谕曰朝鲜列在外藩世笃忠贞谨守侯度乾隆八年及十九年临幸盛京朝鲜并修朝贡之礼本年以尚在二十七月之内停止宴礼曾预勅朝鲜毋庸遣使朝贺而该国王情殷感戴遣陪臣赍表修贡迎驾请安借抒忱悃恭顺可嘉着照上两次之例加恩赏赉并御书匾额以赐用昭优眷其陪臣亦着一并照例加赏又奉
  谕曰向凡巡幸所至一切经行桥道俱报部核销以寓体防官民之意惟盛京一带止计桥梁不计道路未为画一非所以广惠也所有此次自山海闗以外至兴京往来道路并着加恩照闗内之例一体报销癸未
  上临克勤郡王墓酹酒
  赏赐进献诗册者四人各小巻縀一疋乙酉
  阅盛京官员射丙戌
  阅吉林官员射
  九月丁亥
  上诣
  清宁宫祀
  神行礼
  召扈从王公大臣等食祭肉是日
  谕曰朕此次诣盛京恭谒
  祖陵跸路出山海闗而行凭览闗城形势屹然雄镇明季于此置大员设重兵以防我朝而大军毎从沿边诸隘口直入如践无人之境可见险固不足恃也然以当时盛京而论有此闗抗扼其中内外气脉不能贯注即由他路入边而彼终得挠我之后所以天聪三年
  太宗文皇帝亲统大军征明进围燕京仍复释之而去圣谟深逺未尝不筹虑及此迨后攻克永平滦州遵化皆留将督兵驻守或欲借以为内外夹攻山海闗之策乃代镇之贝勒阿敏乖张怯懦竟弃已得之各城而归
  太宗愤甚数其罪而责之虽贷其死而全亲亲之谊遂不
  复
  躬总六师入边亦深以山海闗中隔为难也泊乎闯贼陷阙明社遂墟吴三桂乃开闗迎请王师为之复仇戡乱于是我睿亲王即率劲旅入闗一战而殱贼众追逐李自成至京城而遁克集大勲恭奉我
  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统一寰宇用奠我万世丕丕基夫同此山海闗也前则屡图之而不得其机后则直入焉而无所于阻盖
  上天眷佑我国家诚非意计所能预及而所谓在徳不在
  险者于此益见迄今追思更不禁感
  鸿贶而凛
  景命矣且自出闗后途中所经城郭则宁逺锦州广宁等处山川则松山杏山大凌阿萨尔浒尚夹崖浑河等处悉我
  太祖
  太宗艰辛百战之地歴歴在目自兴京
  肇迹辽沈
  迁都
  业基于勤而
  谋成于断皆世世子孙所当深念者朕自临御以来每
  间日恭阅
  列祖实録一册周而复始于
  创业垂统之迹敬识之弗敢忘前此癸亥甲戌再临陪
  都展谒
  陵寝所厯川原形胜因见徴闻并为诗篇以纪而萨尔浒一战破明四路之兵二十余万逺近承风震詟尤为
  缔造鸿规向曾亲制书事长篇昭示来许昨嵗为全韵诗
  于
  太祖
  太宗大烈耿光咸志述成什端委毕该洪纎具备实足以垂法守非仅托为吟咏而已兹戊戌秋三莅斯土境之履者益以习迹之著者益以晰其或地名今昔传讹介于疑似显晦间者复周而深考之乃得晓然于心而无所惑夫以朕之景仰
  前型懃恳若是必三至乃得晓然于心凡我子子孙孙绍登大统者可不体朕志以为法睠懐辽沈旧疆再三周厯蕲于
  祖宗遗绪身亲而目覩哉至于朕叩谒
  永陵
  福陵
  昭陵毎至必泪随声涌瞻恋不忍去此非可以强致也夫太宗为朕之髙祖而自
  太祖以上至
  肇祖虽递推逓逺然溯水源木本一脉相承则固甚亲而
  甚近且奕禩之升平景运皆
  昔日艰难开创之留贻永言思之岂能不痛理也亦情也我后世子孙诚能遵朕此防处尊位而常缅
  前劳览当年原巘而兴思拜旧里
  松楸而感怆自必凛然于
  天眷之何以久膺憬然于
  先泽之何以善继知守成之难兢兢业业永保勿坠则我大清累洽重熙之盛洵可绵延于亿万斯年矣非然者或轻视故都而惮于逺涉或偶诣
  祖陵视同延揽古迹而漠不动心是则忘本而泯良设有其人即为国家之不幸实不愿我后嗣之若此也子孙可不恪奉朕训而知儆惧乎歴代事迹湮逺姑不具论即如胜国洪武草昧初开未尝不得之艰苦而中叶以后罔念厥祖若正徳之荒淫荡佚恬不为怪嘉靖万厯天启之昏庸逸乐阿柄下移以致权臣奸官相继而擅威福乱政害良此数君惟知业而安于国是懵然罔觉虽未及身而防不数传而驯致灭亡使有能奋然振兴追念洪武之旧图励精求治未必不可救药自覆厥宗殷鉴甚近尤足为炯戒耳或我子孙尚知遵朕此防欲莅陪京而其时无识之臣工妄以为人主当端处法宫综理庶政不宜轻出闗外此即我朝之乱臣贼子当律以悖命之罪诛之毋赦盖盛京为根本重地
  发祥所自后世不可不躬亲阅厯昔我
  皇祖曾三举斯典朕今亦三次矣如陞殿祀
  神阅射行赏之类仍循成例而于
  三陵之察红椿移近居及葺盛京旧有之
  坛
  庙沿途之缮城垣以至检核各库诸事则皆前两巡所未及而今悉举而行之益可见临幸之有益矣十余年后朕躬若尚如今日之康强仍当再修上
  陵之礼然尚须有待嗣后毎阅三年即派皇子二人恭谒祖陵毎次于秋冬间启行途间既不烦修治桥道之劳而傔从无多更可不预安营顿俾之厯览旧京风土自皆惕然动念感
  天佑而仰
  祖功无负朕谆切垂训之意钦承毋忽将此通谕中外并録一通交上书房存记其三年一次简派皇子之事届期着军机大臣请防又奉
  谕曰浑河发源遥逺自东北来入英额边门西流防及千里防辽入海萦防
  三陵滋演万年
  灵脉长川襟带直卫陪都厥功甚钜自宜防崇庙祀以答神庥着交迈拉逊徳成防同将军府尹于盛京城东度地鸠工奏闻请帑兴建
  河神庙以昭侑妥
  四十五年九月壬午
  上恭谒
  昭西陵
  孝陵
  孝东陵
  景陵
  圣水谷酹酒辛夘
  上恭谒
  泰陵行礼先是八月
  谕曰朕于本月二十八日自热河启銮恭谒
  东陵回由南苑恭诣
  西陵展谒所有应行典礼各该衙门照例敬谨预备四十六年闰五月将军索诺穆等奏修理
  福陵
  隆恩殿并
  昭陵
  明楼等工其大脊中应行恭贮各物除现有之金钱金银铜铁锡锞宝石外尚有五色縀块五色线经篇药材等件请另行补办奉
  谕曰此项应行补办物件着交内务府照单备办
  四十七年九月
  谕曰前因工部奏销折内有更换
  昭陵隆恩殿龙毯及
  昭西陵隆恩殿宝座褥二项谕令庆桂刚塔查明将更换縁由据实覆奏兹据刚塔奏称此项座褥间有破损经贝子允祁奏明照例行工部成做等语盛京
  陵寝及
  东陵
  西陵供奉陈设各件有应更换者由承办事务衙门咨行工部成做其应用物件工部又转向内务府咨取辗转咨行办理未免多费周折且题销时转难查核嗣后盛京
  陵寝及
  东陵
  西陵事件除应行咨请工部办理者仍照例咨请外其更换陈设如龙毯座褥等项由工部转行内务府者各该总管径咨内务府办给确核题销不必更咨工部转行
  四十八年八月
  上东巡盛京恭谒
  祖陵先是三月
  谕曰朕于五月二十四日启銮至热河避暑山庄七月十一日即由热河至盛京恭谒
  祖陵所有应行典礼各该衙门照例敬谨预备六月又奉谕曰朕于本年前往盛京恭谒
  祖陵业经降防定于七月十一日启銮但念今年节气较晚若于七月雨水正盛炎暑之时启銮不惟预备驻跸尖营桥梁道路人等拮据即当溽暑逺行马匹牲畜亦属难堪今已降防改于八月十六日启銮既已展期月余则沿途预备一切事宜甚觉裕如着传谕卓索图盟长喀喇沁郡王拉特那锡第等将朕经过喀喇沁土黙特一带驻跸尖营桥梁道路等项均着从容预备其应赴热河之防古王公等毋庸于七月初间前来仍照毎年进哨之例令于七月下旬前来热河看戏俟朕万夀节后其应扈从者着令扈从其应回逰牧者即令各回游牧所有更换启銮日期并交盛京将军永玮等将山海闗外盛京所属一切豫备事宜及驻跸尖营桥梁道路均着从容妥协豫备办理七月又奉
  谕曰盛京为
  王迹肇基之地朕御极以来敬惟
  祖宗开创艰难
  佑启万年统绪于癸亥甲戌戊戌暨今癸夘四诣盛京恭
  谒
  祖陵以申积悃所歴川原形胜因见徴闻并为诗以识而
  于
  太祖
  太宗缔造鸿规耿光大烈咸恭纪成篇实足以垂法守非仅托为吟咏所有四诣盛京御制诗着皇子等分年按次毎人各録一分装成四卷彚贮一匣以昭觐扬垂裕之至意至是自热河
  启銮
  九月朔己丑
  阅吉林射癸巳
  阅盛京射戊戌
  上恭谒
  永陵己亥
  上致祭
  永陵行礼毕
  阅兴京城垣癸夘
  上恭谒
  福陵甲辰
  上致祭
  福陵行礼毕
  上恭谒
  昭陵乙巳
  上致祭
  昭陵行礼丙午
  上临克勤郡王墓酹酒丁未
  上临公费英东墓额亦都墓各酹酒戊申
  御崇政殿陞座扈从
  皇子王公大臣官员并防古王公贝勒额驸台吉以及盛京文武大臣官员朝鲜国使臣等行庆贺礼毕
  御大政殿
  赐宴赏赉有差己酉祀
  神行礼
  赐食祭肉庚戌
  上回銮
  十月癸酉
  上谒
  景陵诣
  孝贤皇后陵寝酹酒
  皇帝亲谒
  列圣
  列后
  陵寝仪先期
  命下徧布诸司供备诹吉起
  銮前一日遣官只告
  奉先殿如常仪谒
  陵前期有司洁除
  陵内外届日
  皇帝御素服乗舆出
  行宫羣臣素服随从
  驾至
  陵于
  隆恩门外降舆王以下各官至下马碑稍逺咸降骑礼
  部尚书侍郎二人导
  驾由
  隆恩门左门入
  陵寝门左门奉爵大臣暨
  钦命随入之大臣扈从王公百官止立门外
  皇帝至
  宝城祭台前西向立司拜褥官豫布拜褥于台北正中礼
  部尚书侍郎恭导
  皇帝就位北向行三跪九拜礼【不赞】鸿胪寺官引王公百官于
  陵寝门外按左右翼列班重行北面随行礼毕有司设奠
  几酒罍于拜位正中
  皇帝诣几前北向跪羣臣皆跪奉爵大臣跪进爵皇帝三奠酒每奠率羣臣行一拜礼兴西向举哀羣臣东西面序立咸举哀毕礼部尚书侍郎导
  驾出
  隆恩门左门陞舆还
  行宫扈从如来仪羣臣皆退凡诣
  陵展谒仪并同
  皇太后
  皇后谒
  陵仪是日
  皇太后至降舆处降舆
  皇后
  妃
  嫔公主以下随降舆守
  陵女官二人恭导
  皇太后
  皇后至
  宝城明楼前北向行六肃三跪三拜礼
  妃
  嫔公主等位
  皇后之后随行礼兴执事女官进奠几于正中
  皇太后正中跪奠酒三爵毎奠行一拜礼西向举哀皇后
  妃
  嫔公主以下随行礼举哀毕女官恭导以出乗舆还行宫

《皇朝文献通考》 相关内容:

前一:12
后一:14

查看目录 >> 《皇朝文献通考》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