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3

 一清案有孙潜校改古
  又东北迳界东邹城北【卷五三十三页十二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杨慎刋本经文无界字名胜志引此文同
  漯水又东北迳千乗县二城间【卷五三十三页十七行】
  一清案十二字是注混作经
  故齐也【卷五三十三页二十行】
  一清案也当作地
  千乗城齐城西北一百五十里【卷五三十三页二十行】
  一清案千乗城下全祖望校増在字
  又东北为马常坈【卷五三十四页二行】
  一清案七字是注混作经
  商河首受河亦漯水及泽水所潭水也【卷五三十四页十行十一行】一清案受河下落水字泽水之水衍文
  世谓之落里坈【卷五三十四页十三行】
  一清案六字重文宜衍
  商河又北迳【至】乐陵县故城南【卷五三十四页十五行十六行十七行】一清案四十四字是注混作经昌平县当作平昌汉书地理志平原郡有平昌县
  商河又东迳初乡县故城南【卷五三十四页十九行】
  一清案十一字是注混作经初当作朸汉书地理志平原郡有朸县道元谓之朸乡县也
  沙沟水注之【卷五三十五页三行】
  一清案五字是注混作经
  商河又东北【至】转迳城东【卷五三十五页六行七行】
  一清案二十三字是注混作经而流当作南流
  商河又东北迳富平县故城北【卷五三十五页十一行】
  一清案十二字是注混作经
  王莽曰安乐亭【卷五三十五页十二行】
  一清案安乐汉书地理志作乐安
  富平矣【卷五三十五页十三行】
  一清案矣当作侯
  别邑魏郡【卷五三十五页十五行】
  一清案别邑下落在字汉书校补
  上书减戸【卷五三十五页十八行】
  一清案上书下落请字
  汉书作侯爰类【卷五三十六页二行】
  笺曰爰类下旧本有一字字一清案史汉表俱无之侯字衍文
  县西有东方朔冢侧有祠【卷五三十六页三行】
  一清案于文当重一冢字
  商河又分为二水南水谓之长聚沟【卷五三十六页六行】
  一清案十四字是注混作经寰宇记引此文作长丛沟韵防云丛或作藂聚字误
  东流倾注为海【卷五三十六页七行】
  一清案为当作于
  于台上蟠蒲繋马【卷五三十六页九行】
  一清案刘昭郡国志补注引三齐记作台下
  北水世又谓之白薄渎【卷五二十六页十一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初学记引此文作百薄渎白字误
  大河又东北迳高唐县故城西【卷五三十六页十三行】
  一清案十二字是注混作经
  大河又北迳张公城临侧河湄【卷五三十六页十九行】
  一清案十二字是注混作经
  河水又北迳平原县故城东【卷五三十七页二行】
  一清案十一字是注混作经
  晋灼曰齐西有平原河河水北过高唐县即平原也【卷五三十七页四行】
  一清案平原河之河重文宜衍河水下落东字高唐县之县羡文当重高唐二字以汉书高纪注校正
  按地理志曰高唐平原也【卷五三十七页六行七行】
  一清案高唐平原也五字重文错简宜衍
  大河右溢世谓之甘枣沟【卷五三十七页九行】
  一清案十字是注混作经
  故渎又东北歴长隄迳温隂县北【卷五二十七页十一行】
  笺曰温隂宋本作漯隂一清案十三字是注混作经
  河水又东北迳阳阿县故城西【卷五三十七页十三行】
  一清案十二字是注混作经
  万诉【卷五三十七页十四行】
  一清案万诉沁水注作卞防诉字误
  又东过漯隂县北【卷五三十七页十六行】
  一清案胡渭云此北漯隂也伏琛谓之漯阳城黄省曽本正漯阳字寰宇记云漯隂县汉县今废城在临邑县西十里宋武帝平广固遂移理于今临邑县西北五十里北漯隂城今县北有故城汉城亦谓之南漯隂城凡水以南为隂北为阳意者汉有漯隂漯阳二县南北对立道元故云漯隂县故黎邑王莽更名翼成又云漯隂县王莽之巨武今翼成之文见于汉志而巨武无考岂世本汉书脱失漯阳道元犹见善本故耶不然二城明有分画新莽又制异名尚赖水经漯阳一语郦以巨武释之可补汉志之缺
  河水自平原【至】厌次河【卷五三十七页十六行十七行十八行】
  一清案三十四字是注混作经初乡当作朸乡故下落城字南下落为字孙潜校増
  并为贼擒求代雄【卷五三十八页一行】
  一清案擒下落辅字孙潜校増
  所辅可谓孝尽爱敬【卷五三十八页一行】
  一清案孙潜校衍所字此句有脱误详本卷
  河水又迳漯隂县故城北【卷五三十八页三行】
  一清案十字是注混作经又黄省曽本作右
  河水又东北漯沃津【卷五三十八页五行】
  笺曰孙云漯沃误汉志千乗郡有湿沃县一清案非也胡渭云济漯之漯説文本作湿燥湿之湿説文本作湿改日为田又省一糸遂作漯而湿转为湿湿湿二字混而无别汉千乗郡有湿沃县漯水之所迳故名而地理志讹为湿司马彪魏収皆承其误惟水经注作漯沃当从之八字是注混为经东北下落为字
  漯沃县故城南【卷五三十八页六行】
  一清案漯沃上落在字
  河水又东迳千乗城北【卷五三十八页九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千乗下落县故二字
  又东北过黎城县北【卷五三十八页十一行】
  一清案黎城当作利城汉书地理志齐郡有利县济水篇经云又东北过利县西即是城也
  河水又东分为二水【至】注济【卷五三十八页十三行十四行】
  一清案二十三字是注混作经胡渭不悟此条是注移在又东北过利城县之上非是
  经言济水注河水自枝津东北流【卷五三十八页十五行】
  一清案济水注下落河非也三字济水篇注可互证
  世谓之仓子城非也【卷五三十八页十六行】
  一清案非也二字衍文
  九折注为海【卷五三十八页十七行】
  一清案为当作于
  今川流可导【卷五三十八页十九行】
  一清案可当作所
  商碣周移也【卷五三十八页二十行】
  一清案碣汉书叙是竭字
  往昔天尝连北风【卷五三十九页二行】
  一清案汉书沟洫志作往者天尝连雨东北风今校正
  水经注笺刋误卷二
  钦定四库全书
  水经注笺刋误卷三
  仁和赵一清纂
  汾水篇
  其山重阜修岩【卷六一页十二行】
  笺曰旧本作修层一清案岩字为是
  葢稚水蒙流耳【卷六一页十三行】
  一清案蒙当作防易防卦象山下出泉曰防不从水说文蒙微雨也义异
  水出右近溪【卷六一页十九行】
  一清案出下落左字
  城又南出二城闲【卷六二页一行】
  一清案上城字衍文
  故地理志【卷六二页四行】
  一清案地理志下落曰字
  和憙邓后之立叔父以为训积善所致也【卷六二页十四行】一清案憙当作熹叔父下落陔字后汉书后纪校正
  魏土地记曰【卷六二页十五行】
  一清案魏土地记上脱又南迳秀容城东七字全祖望曰以先司空本校补
  东去防水六十里【卷六二页十六行】
  一清案防当作汾
  水又西迳狼盂县故城南【卷六三页二行三行】
  一清案水上落洛隂二字盂当作孟汉书地理志校正
  旧有介子推祠前有碑【卷六四页一行】
  一清案名胜志引此文重一祠字
  故榆次之梗阳县也【卷六四页四行】
  一清案县汉书地理志分注史记索隠俱作乡
  榆次界有梗阳地【卷六四页六行】
  一清案地当作城
  说文曰冯水出西河中阳县之西南入河【卷六四页十七行】一清案之西当作北沙说文校正
  水发原平县胡甲山【卷六五页一行】
  笺曰孙按汉地理志太原郡有原平县一清案非也原当作源平当作祁侯甲水发源太原之祁县耳
  谓之胡甲领【卷六五页二行】
  一清案领黄省曽本作岭
  即尔雅所为昭余祁矣【卷六五页六行】
  一清案为当作谓
  临城际水湄【卷六五页十七行】
  一清案临城二字当倒互
  甲水又西合为婴侯之水【卷六五页二十行】
  一清案甲上落侯字为当作于
  恐其神魂贾于地【卷六六页十六行】
  笺曰贾字脱误当作贾贾檀弓袂辑屦贾贾然来注云贾贾目不明貎一清案全祖望云非也葢是霣字之误
  又西南迳介休县故城西【卷六六页二十行】
  一清案又上落汾水二字介休之介当从汉志作界
  逺来奔丧朋友服【卷六七页八行】
  一清案朋友上落持字释校补
  或去一丈【卷六七页十七行】
  笺曰御览引此云或去水一尺一清案孙潜云一丈字不误
  以供祭事【卷六八页十一行】
  一清案事孙潜校改祀
  霍求公【卷六九页四行】
  笺曰求公当作哀公一清案非也史记赵世家是霍公求徐广曰求一作来葢字倒互耳
  间水【卷六九页十一行】
  笺曰克家云疑作涧水一清案嘉靖洪洞县志涧河其源二出岳阳安吉岭与金堆里水经注曰涧水东出谷逺县西山迳杨县西流入于汾是也
  又西迳故城北【卷六九页十三行】
  一清案故城上落杨县二字
  晋大夫僚公去安之邑也【卷六九页十三行】
  笺曰郡国志云河东郡杨县有高梁亭晋羊舌大夫叔向邑也此云僚公去安诚所未详一清案顾炎武云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僚安为杨氏大夫公去二字衍文
  晋出公三十年【卷六十页五行】
  笺曰今竹书作二十年一清案沈炳巽云按竹书是十三年
  封恭侯郦介于斯邑也【卷六十页七行】
  一清案介本表作疥
  汉昭帝封度辽将军范明友为侯国【卷六十页十三行】
  一清案名胜志引注云汉初曹参击魏王豹走之尽有魏地后封列侯食邑平阳固斯境矣二十字今补正于此文之上
  水侧有尧庙前有碑【卷六十页十五行】
  一清案名胜志引此文重一庙字
  汾水南与平阳合【卷六十页二十行】
  一清案平阳胡渭校改平水
  县葢即陵以名世也【卷六十一页四行】
  一清案汉书地理志河东郡襄陵县注应劭曰襄陵在西北师古曰晋襄公之陵因以名县全祖望校本县上补西北有晋襄公陵七字名世字误当作命字黄省曽本原是氏字
  王莽改名曰干昌也【卷六十一页五行】
  一清案改黄省曽本作更
  天子西絶銒隥西南至盐【卷六十一页九行】
  一清案盐当作盬穆天子校
  又西南入汾【卷六十一页十行】
  一清案西南下落流字
  故东州治【卷六十一页十六行】
  一清案魏书地形志正平郡属东雍州世祖置太和中罢东下落雍字
  出临汾县故城西【卷六十一页二十行】
  一清案出上落水字胡渭校增
  故横沟出焉【卷六十二页一行】
  一清案横沟二字当倒互
  以赐大夫原氏也【卷六十二页三行】
  一清案原氏下落黯是为荀叔五字以汉书地理志注应劭引汲郡古文校増
  封庄恬也【卷六十二页五行】
  一清案史汉表俱作杜恬庄字误
  汾水西迳邓丘北【卷六十三页四行】
  一清案何焯云邓当作鄈顔师古曰鄈与葵同汉旧仪作葵上宋史镇王元偓上登鄈丘亭是也
  从邑发声【卷六十三页六行】
  笺曰发当作登一清案非也当作癸说文校正
  即此处【卷六十四页十四行】
  一清案处下落也字孙潜校増
  浍水篇
  浍水东出详高山【卷六十四页十六行】
  一清案详高是绛高之误
  其水又西南合黒水岭【卷六十五页一行】
  一清案岭字衍文
  西迳荣庭城南【卷六十五页九行】
  一清案左襄公二十三年张武军于荧庭春秋分记云绛州翼城县东南八十五里有古荧庭城荣字误
  称涉河【卷六十五页十行】
  一清案称下落起字
  水出绛山东至寒泉奋涌【卷六十五页十六行】
  一清案至当作南汉书地理志绛县应劭曰绛水出西南
  十一许丈【卷六十五页十八行】
  一清案当作一十许丈
  汾水灌平阳或亦有之绛水浇安邑未识所由也【卷六十六页六行七行】笺曰浇当作浸一清案阎若璩曰壬子冬客太原顾宁人向余称水经注笺为三百年一部书余退而读之殊有未然如通鉴智伯言今乃知水可亡人国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胡身之引郦注曰智伯所谓汾水可以灌安邑或亦有之绛水可以灌平阳未识所由此是宋时所见夲如是未经舛譌朱氏何不引梅磵夲校正之
  对首阳之神【卷六十六页十五行】
  一清案对下落曰字
  洓水篇
  其水东大岭下【卷六十七页十三行】
  一清案东下落迳字方舆纪要引此文増
  国汾川【卷六十七页十八行】
  一清案国下落于字名胜志引此文増
  武公请城于翼至洞庭乃返者也【卷六十八页十四行十五行】笺曰洞一读作桐庭当作涡又曰今竹书云武公请城于翼至桐而还一清案朱氏既以桐释洞字又欲改庭为涡洞涡水名与曲沃无涉自相乖缪何也汉河东闻喜县故晋之曲沃秦改为左邑者也武帝纪云将幸缑氏至左邑桐乡闻南越破防为闻喜县师古曰左邑河东之县也桐乡其乡名也桐为左邑之乡即是曲沃之乡北近都邑翼侯伐曲沃败曲沃而还自其地桐庭即桐乡矣城当作成但其事有可疑者据竹书纪年周桓王之元年壬戌十月庄伯以曲沃叛伐翼公子万救翼荀叔轸追之至于家谷翼侯焚曲沃之禾而还翼侯伐曲沃大防武公请成于翼至桐而还二年王使虢公伐晋之曲沃晋鄂侯卒曲沃庄伯复攻晋立鄂侯子光是为哀侯四年曲沃庄伯卒子称立是为武公尚一军武公者庄伯之子元年搆兵庄伯未死何以书武公请成乎左隠公五年曲沃庄伯以郑人邢人伐翼王使尹氏武氏助之翼侯奔随曲沃叛王秋王命虢公伐曲沃而立哀侯于翼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同晋世家云周平王使虢公将兵伐曲沃庄伯平乃桓之误翼侯者鄂侯也孝侯之弟与曲沃庄伯相雠杀左史记皆无武公请成之事且太史公取周谱以成年表事最宻缺而不书汲冡之文未足信也
  在南原上【卷六十九页八行】
  一清案在上落城字
  洓水又西南迳监盐县故城【卷六二十页六行】
  笺曰监疑作盬一清案非也史记秦本纪昭襄王十一年齐韩魏赵宋中山五国共攻秦至盐氏而还徐广曰盐一作监正义曰括地志云盐氏故城一名司盐城在蒲州安邑县按掌盐池之官因称氏寰宇记解州安邑县下云司盐城在县西二十里葢汉司盐都尉治此司即监也监盐官亦见三国志卫觊所谓盐国之大宝宜如旧置使者监卖是也官居此城故曰监盐城下文注云杜预曰后罢尉司分猗氏安邑置县以守之葢晋初置县旋废耳朱氏不审改作盬盐大缪
  城南有盐池水承盐水出东南薄山【卷六二十页六行】
  笺曰承字下脱一之字一清案通鉴注引此文作上承盐水水出东南薄山上水字宜移在盐之下笺说非
  地理志曰山在安邑县东【卷六二十页八行】
  一清案汉书地理志安邑县下云巫咸山在南盐池在西南东当作南
  巫咸在女丑北【卷六二十页八行】
  一清案山海经作巫咸国落国字
  吕宿曰沈沙煮海谓之盐【卷六二十页十八行】
  一清案吕忱作字林吕宿字误当作吕忱曰宿沙煮海谓之盐
  北塈盐泽【卷六二十一页六行】
  一清案塈当作暨
  引水裂沃麻【卷六二十一页九行】
  笺曰裂字疑衍一清案全祖望云当衍水字
  皆降焉秦师【卷六二十二页八行】
  一清案焉当作于篆近致讹
  乃谓秦穆公使公子絷来与师言【卷六二十二页九行】
  笺曰宋本无乃谓二字一清案二字宜存笺说非
  京相璠曰春秋土地名【卷六二十二页十一行】
  一清案春秋土地名晋京相璠撰曰字当移在土地名之下
  郑伯使烛之武谓秦公曰【卷六二十二页十九行】
  一清案当作秦穆公落穆字
  齐师逐太子齿奔城张【卷六二十三页二行】
  一清案城张当作张城潜夫论河东解县有东张城西张城
  来去者咸援萝腾崟【卷六二十三页十四行】
  笺曰崟疑作一清案崟音吟说文山之岑崟也杜甫诗挽葛上﨑崟正是援萝腾崟之意笺说非
  水泉山北流【卷六二十三页十六行】
  一清案泉当作自
  文水篇
  有泌水注之县西南山下【卷六二十四页一行】
  一清案县上落水出二字寰宇记校増
  水溢平流【卷六二十四页三行】
  一清案流当作地名胜志校改
  水谒泉山之上顶【卷六二十四页五行】
  笺曰谢兆申云出谒泉山之顶上一清案上顶字不误
  又东【卷六二十四页十一行】
  笺曰又一作入一清案又东之文恒见注中
  世谓之西河【卷六二十四页十四行】
  一清案寰宇记汾州西河县下云文湖一名西河泊落泊字
  谓之猪城【卷六二十四页十五行】
  笺曰猪当作潴一清案尚书禹贡大野既猪又被孟猪之猪俱不加水汉书地理志经典释文并同
  西河有中阳县旧县也【卷六二十四页十七行】
  一清案上县字当作城
  又东迳中阳故城南【卷六二十五页二行】
  一清案中阳下落县字
  原公水篇
  魏黄初二年【卷六二十五页六行】
  一清案全祖望云西河本汉郡尚在太原之西建安之乱空荒黄初复立注所载碑文可证二年下当有置西河郡四字今补正
  洞涡水篇
  又西北黒水西出山三合源舍同归一川【卷六二十五页十六行】笺曰谢云宋本作合三源同归一川无舍字一清案名胜志引此文作黒水出西山三源合舍笺说非
  东流南屈受阳县故城东【卷六二十五页十七行】
  一清案南屈下落迳字孙潜校増
  榆次县故涂水乡【卷六二十六页七行】
  一清案涂水汉志分注作涂水
  刳腹絶肠折头楷頥处也【卷六二十六页十一行】
  一清案元和郡县志引此作折头折頥寰宇记引此文作折颈折頥今从乐氏
  萝磬亭【卷六二十六页十五行】
  笺曰谢云一本作萝蘑亭一清案寰宇记云萝蘑亭俗名落莫城蘑字是也
  晋水篇
  出晋水下口者也【卷六二十七页三行】
  一清案七字是注混作经
  晋水出晋阳县西县壅山【卷六二十七页六行】
  笺曰县旧本作悬孙云壅山海经作雍注云音瓮一清案县古悬字壅当作罋从缶不从土方舆纪要云悬瓮山腹有巨石如瓮亦曰汲瓮山葢取象斯形壅是壅塞之义为误无疑
  一水结绌山【卷六二十七页十五行】
  笺曰宋本一下有云字一清案水字亦误当作出
  昔智伯之遏晋以水灌晋阳【卷六二十七页十七行】
  笺曰以水当作水以一清案之字衍文
  水侧有凉堂【卷六二十七页二十行】
  笺曰御览作凉台一清案今御览引此文是堂字
  汾水分为二流【卷六二十八页四行】
  笺曰汾水旧本作湖水一清案非也寰宇记引此文云沼水分为二派沼水即上文智伯遏晋水以灌晋阳蓄以为沼之水其水流入汾后汉书安帝纪元初三年春正月甲戌修理太原旧沟渠溉灌官私田章怀注引郦元水经曰昔智伯遏晋水以灌晋阳后人踵其遗迹蓄以为沼分为二派北渎即智氏故渠也其渎乘高东北入晋阳城以周溉灌东南出城注于汾水今所修渠即谓此与寰宇记所引正同笺云旧本作湖水葢误耳
  郡椽【卷六二十八页七行】
  一清案椽当作掾
  湛水篇
  湛水出枳县南源【卷六二十八页十六行】
  一清案枳县当作轵县南源当作南原
  俗谓之湛水也是葢声尽邻【卷六二十八页十六行】
  一清案全祖望云湛水字误先司空校本作须水旁注云须读作颁通鉴隋汉王谅遣其将屯河阳与史详战于须水是也尽当作画
  其水自谿之南流【卷六二十八页十七行】
  一清案之当作又
  又东过皮县之北【卷六二十八页十九行】
  一清案汉书地理志河内郡有波县皮字误
  源经所注【卷六二十九页二行】
  一清案源当作原
  斯乃汨川之所由【卷六二十九页二行】
  笺曰旧本作泪川一清案汨川是湨川之误譌而为泪又缺笔作汨
  隰城在东言此非矣【卷六二十九页五行】
  一清案此当作北
  济水篇
  郭景纯云聨沇声相近即沇水也【卷七一页八行】
  一清案山海经注云沇则济也则当作即今本误
  东源出原城城东北【卷七一页十六行】
  一清案城字重文宜衍
  杜预曰沇水县西北有原城者也是【卷七一页十八行十九行】一清案沇水县是沁水县之误以隠十一年注校也是当作是也
  而源出原城西东沇水注之【卷七一页十九行】
  一清案而当作西东沇水当作东流水
  济水又东南迳郄城北【卷七二页三行】
  一清案郄说文作郗亦作絺郡国志河内郡波县有絺城刘昭补注曰左曰王与郑絺杜预曰在野王县西南胡渭曰今河内县西南有絺城
  又东北迳波县故城北汉高帝封公上不害为侯国【卷七二页十八行】
  笺曰孙云波县当作汲县按史记年表高帝十一年封公上不害为汲侯索隠曰汲县名属河内一清案非也波汲并县名俱属河内郡今本史表作汲侯索隠曰汉表作汲此必古本原是波字故小司马以汲字证之正马班异同处不然史表既是汲侯矣又证以汉表之汲侯义可通乎道元所见故宜无误孙汝澄改波从汲殆未之察耳
  天浆水涧水注之【卷七二页二十行】
  一清案上水字衍文
  在睾上【卷七三页一行】
  一清案在上落城字睾当作睾与臯同
  今河内轵西有地名向今无【卷七三页二行】
  一清案地当作城
  俗谓之治城亦曰治字水【卷七三页九行十行】
  一清案两治字俱当作冶亦曰上落水字
  水出南源下【卷七三页十一行】
  一清案源当作原
  述征记曰济河内温县【卷七四页二行】
  一清案济下落出字
  过坟城西【卷七四页八行】
  一清案坟城当作隤城郡国志河内郡修武有隤城刘昭补注曰左传隠十一年以隤与郑
  东南迳阳乡城北又东南流迳阳乡城北又东南迳李城西【卷七四页十行十一行】
  一清案下迳阳乡城北又东南八字重文宜衍
  不至此【卷七四页二十行】
  一清案此下落也字孙潜校増
  去襄国一百余里【卷七四页二十行】
  一清案一字衍文孙潜校
  梁惠成王二年【卷七五页四行】
  一清案竹书纪年是三年
  砀郡长项伯【卷七五页六行】
  一清案史表是项佗
  又东至北砾磎南【卷七五页九行】
  一清案至北二字当倒互砾磎只一处不分南北胡渭亦为此文所误而强名之宜其献笑后来也说见后
  东出过荥阳北【卷七五页九行】
  一清案全祖望云荥阳是荥泽之误注云济水又东迳荥泽北所以释此条之经也
  孔安国曰荥波水以成潴阚骃曰荥波嶓泽名也【卷七五页十二行】
  一清案书传云荥泽波水以成遏猪今补正下荥波之波衍文
  笺曰玉海二十一卷内引水经注云浚仪县竹书纪年梁惠成王三十一年三月为大沟于北郛以行圃田之水陈留风俗传曰县北有浚水像而仪之故曰浚仪续述征记曰汴河到浚仪而分汴东注河南流建宁四年于敖城西北垒石为门以遏渠口谓之石门故世亦谓之石门水广十余丈西去河三里石铭云建宁四年十一月黄埸石【卷七六页三行至七行】
  一清案玉海所引郦注本是二条自浚仪县竹书纪年至汴东注河南流系二十二卷渠水注汴河原作汴沙河南流原作沙南流谓沙水也縁彼卷有错简故其文不属朱氏因浚仪渠而载之于此可称极缪建宁四年以下现载本篇乃更详録无遗疎卤之愆抑又甚矣
  周城三百步【卷七六页九行】
  一清案周城二字当倒互
  水南带三山即皇室山【卷七六页十行】
  笺曰一作三皇山一清案三下脱皇字三皇山即皇室山朱氏不注于三山之下而注于皇室山之下斯为缪矣
  济水又东迳西广武城北【卷七六页十三行】
  一清案十字是注混作经
  济水又东迳东广武城北【卷七六页十七行】
  一清案十字是注混作经
  济水又东迳敖山北【卷七七页五行】
  一清案八字是注混作经
  济水又东合荥泽【卷七七页十一行】
  一清案七字是注混作经荥泽玉海引此文作荥渎下云渎首受河水有石门谓之为荥口石门也
  渎水受河水【卷七七页十二行】
  一清案渎水之水胡渭校改首
  荥播所道【卷七七页十三行】
  笺曰孙云书作荥波一清案孙汝澄之言葢不知马郑王本波皆作播亦不记夏本纪荥播既都之文而为此辞也
  未详诏书【卷七七页十八行】
  笺曰玉海二十一卷内引此文无未详二字疑衍一清案释载此文有未详二字葢误文也当作辛未详字之半似辛其文又互易葢诏书以辛未日下去丁丑才四十五日即在阳嘉三年二月之明月故不再书年月也下文嵗在甲子被癸丑诏书及水注幽冀二州郡县分境立石标界亦云戊子诏书事在熹平四年是其切证戊子今本水经注讹作代字据释校改此未详二字盘洲既不能发明斯义厚斋竟节去之无惑乎朱氏以为疑衍也
  府乡规基经始【卷七七页十九行】
  一清案府乡当作府卿谓少府卿也汉都水旧属少府
  山阳东昏【卷七八页十一行】
  一清案日知録曰汉陈留郡有东昏后汉志注云陈留志曰故戸牖乡有陈平祠山阳郡有东缗后汉志春秋时曰缗注云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齐侯伐宋围缗前书师古曰缗音旻左传缗宋邑高平昌邑县东南有东缗城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攻爰戚东缗以往索隠曰山阳有东缗县属陈留者音昏属山阳者音旻括地志云东缗故城在兖州金乡县界水经注引王诲碑辞曰河隄谒者山阳东昏司马登是以缗为昏误矣酸枣令刘熊碑隂故守东昏长苏胜则陈留之东昏也
  东莱典城【卷七八页十二行】
  一清案汉书地理志东莱郡曲成县典城字误
  河内太守守城向豺【卷七八页十二行】
  一清案释作宋城向豺今校正
  荥渎又东南流注于浦【卷七八页十五行】
  一清案浦当作泲
  次东得宿须水口【卷七八页十六行】
  一清案须当作胥下同
  渠侧有扈城【卷七八页十六行】
  一清案扈城下落亭字
  合则南渎通津【卷七九页二行】
  一清案合当作今孙潜校改
  昔卞【卷七九页四行】
  一清案昔当作音孙潜校改
  济水又东迳荥阳县北【卷七九页六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济水又东南砾石溪水注之【卷七九页九行】
  一清案十一字是注混作经石字衍文溪当作磎胡渭禹贡锥指以上文误本经文又东至北砾磎为北砾磎而不知至北二字之倒互也以此条济水又东为句南砾磎注之为南砾磎注之而不知此条之非经也其言曰蔡传曰周定王五年河徙砱砾不知在何处按沟洫志贾让治河奏有荥阳漕渠如淳曰今砾磎口是也师古曰砾谿谿名即水经所云泲水东过砾磎者阿谁读误本汉书以今为令又加石作砱殊足使人喷饭即以砾谿言之水经济水东至北砾谿南东出过荥阳县北又东【句】南砾谿水注之砾谿口即南砾磎水入济处也古之决口皆在大伾之东金元时所决渐西至明天顺中河自武陟徙入原武而获嘉之流遂絶变斯极矣荥阳今为荥泽县与获嘉相对周时河徙宁遽在此耶唯汉平帝之世河浸汴济谓徙从砾磎口则可然亦无砱砾之名也此说当必有所本顷阅王伯厚河渠考引程氏曰周时河徙砱砾至汉又改顿丘东南流程氏疑即大昌及检禹贡论其第十一篇有云周定王五年河徙故渎汉元光三年河水徙从顿丘东南流入渤海却无砱砾字又图说莨荡渠口辨引如淳注亦作今砾磎口不作砱砾则二字明系杜撰絶无根据诞妄乖缪莫此为甚而学者宗之以王伯厚之淹博亦不能正其失而且累及程氏地理之学谈何容易东樵之口可谓辩矣然砾磎只一水别无南北之分既强读又东为句以是为南砾磎矣顾何以又云北砾磎未详葢在河南济北其水西注于河者耶茍不知所在亦不当强为立名以疑误后学也【傅泽洪行水金鉴云北砾磎葢在河南济北其水西注于河者又云经所谓砾磎可知上有北砾磎故此为南砾磎是葢袭用锥指而缪者】
  济水又东索水注之【卷七九页十五行】
  一清案八字是注混作经
  与东关分水即古旃水也【卷七九页十六行】
  一清案寰宇记引此文作与东关水同源分流即古旃然水也今补正
  郑子皮劳叔向于索水【卷七十页十三行】
  一清案索水当作索氏左传校
  故马渊郡国志曰【卷七十页十六行】
  一清案故字衍文马渊是司马彪之误
  俗谓之平咷城【卷七十页十七行】
  一清案平黄省曽本作乎魏书孝文帝纪作平桃城
  一名防啁【卷七十一页二行】
  一清案防当作嘷嘷音豪若防音绎非其义矣
  得免楚【卷七十一页十一行】
  一清案楚下落围字
  王莽立为新队【卷七十一页十三行】
  一清案新当作祈汉书王莽校
  割河南郡巩自阙以东【卷七十一页十五行】
  一清案郡下落县字巩自二字当倒互谓巩县及伊阙也
  南乡筑阳城【卷七十一页十六行】
  一清案晋书地理志筑阳县属顺阳郡故魏武之南乡郡也太康中改今名筑字误城字衍文
  李胜字公照为郡守顾原武典农校尉【卷七十一页十六行】一清案三国志魏书曹爽传注李胜字公昭照字误也顾当作故
  故曰吸受旃然矣【卷七十二页七行】
  一清案汳水注云隂沟即蒗荡渠也亦言汳受旃然水又云河济水乱汳承旃然吸是汳字之误
  济水又东迳荥阳泽北【卷七十二页十行】
  一清案通鉴地理通释校衍阳字
  故荥水所都也【卷七十二页十一行】
  笺曰都疑作潴一清案古都猪字通用史记夏本纪大野既猪作既都孟猪作明都是也
  恒雍【卷七十二页十六行】
  笺曰恒当作衡一清案春秋时衡雍后改垣雍史记秦昭王四十八年韩献垣雍以和战国策魏王曰秦许我以垣雍魏公子无忌谓秦有郑地得垣雍是也恒垣字近致讹
  然水既断【卷七十三页一行】
  一清案然上落旃字
  有故陇城【卷七十三页六行】
  一清案当作垂陇城落垂字
  泽际又有沙城【卷七十三页八行】
  一清案泽当作渎
  王防郑厘侯于巫沙者【卷七十三页九行】
  一清案者下落也字
  史记秦昭王四十二年魏冉攻魏走芒卯【卷七十三页十行】一清案四当作三事在穰侯
  入北宅【卷七十三页十一行】
  笺曰竹书宅作它一清案系俗本误字朱氏引之非
  竹书纪年曰惠王十三年王及郑厘侯盟于巫沙【卷七十三页十二行】
  笺曰今竹书巫沙之盟是显王十一年事一清案竹书惠王是梁惠成王周显王十一年正梁惠成王十三年朱氏因刻本失去成字遂以周显王证之非矣
  黄水发源京县黄淮止【卷七十三页十九行】
  笺曰止一作山宋本作上一清案寰宇记引此文作黄堆山方舆纪要云嵩渚山一名小陉山水经注以为黄堆山也全祖望曰亦即黄雀山淮止二字误也
  状若巨鼎汤汤【卷七十三页二十行】
  一清案御览引此文作巨鼎扬汤上汤字误
  属县也【卷七十四页九行】
  一清案汉书地理志河南郡故市县此文属县也上当补河南之三字
  甲辰【卷七十四页十三行】
  一清案穆天子是甲寅
  济水又东南流入阳武县【卷七十四页十八行】
  一清案阳武县下名胜志引此文有北字
  济水又东北流南济也迳阳武县故城南【卷七十四页二十行】一清案十六字是注混作经南济当作北济济至定陶斯有南称
  东二里【卷七十五页一行】
  一清案名胜志引此文作东西二里落西字
  名为白沟【卷七十五页二行】
  一清案当作白马沟落马字
  天子里圃田之路【卷七十五页三行】
  笺曰圃一作甫一清案甫田即圃田朱氏释之实为辞费
  郭注云【卷七十五页四行】
  一清案云字衍文
  余谓穆王里郑圃而郭以赵之房邑为疆【卷七十五页五行】笺曰而当作田一清案周礼职方豫州薮曰圃田然亦可单称圃诗曰东有甫草传曰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史记魏公子无忌曰秦七攻魏五入囿中边城尽抜刘伯庄曰囿读作圃即圃田泽也朱氏改而为田非
  济水又东迳封丘县南【卷七十五页六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县有黄亭说济【卷七十五页八行】
  笺曰孙云疑作临沟一清案非也春秋哀公十三年公防晋侯及呉子于黄池杜预曰陈留封丘县南有黄亭近济水说济当是俛济之误
  济水又东迳东昏县故城北【卷七十五页十五行】
  一清案十一字是注混作经
  武阳县之户牖乡矣【卷七十五页十六行】
  一清案武阳当作阳武
  济水又东迳济阳县故城南【卷七十五页十九行】
  一清案十一字是注混作经
  北济也【卷七十六页五行】
  一清案三字是注混作经
  济水又东迳原武县故城南【卷七十六页九行】
  一清案十一字是注混作经济水当作济渎所谓北则济渎是也
  天子饮于洧上【卷七十六页十一行】
  笺曰洧一作涌一清案洧字不误
  又东絶长城筑也【卷七十六页十三行】
  一清案长城下落郑字全祖望校増
  竹书云是梁惠王十五年筑也【卷七十六页十五行】
  一清案惠下落成字
  济渎又东迳酸枣县之乌巢泽北【卷七十六页十七行】
  一清案十三字是注混作经北字衍
  泽有故亭【卷七十六页十八行】
  一清案泽下落北字故下落市字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云袁氏辎重有万余乘在故市乌巢屯是也故市前汉为县后汉省
  破袁绍军处也【卷七十六页十九行】
  一清案军当作运
  北济也【卷七十七页四行】
  一清案三字是注混作经
  皆临侧【卷七十七页六行】
  一清案临侧下落济水二字孙潜校増
  济水者又东过济阳县北济也【卷七十七页七行】
  一清案济水者三字衍文济阳县下落北字北济也三字是注混作经
  汉景帝中元六年【卷七十七页十一行】
  一清案元字衍文
  今陈济阳县是也【卷七十七页十二行】
  一清案陈下落留字
  南济也【卷七十七页十四行】
  一清案三字是注混作经
  济渎自济阳县故城南【卷七十七页十五行】
  一清案渎当作水
  济水又东北菏水东出焉【卷七十七页十八行】
  一清案十字是注混作经
  济水又东迳秦相魏冉冢【卷七十八页一行】
  笺云宋本冢下有一南字一清案十字是注混作经
  济水又东北迳定陶恭王陵南【卷七十八页六行】
  一清案十二字是注混作经
  渎南魏郡治也【卷七十八页十七行】
  一清案渎南当作坟南即丁姬坟也
  济水又东北迳定陶县故城南【卷七十八页十九行】
  一清案十二字是注混作经
  侧城东注也【卷七十八页二十行】
  笺曰也字似譌疑当作此一清案也字不误作此非
  南济也【卷七十九页七行】
  笺曰三字是注混作经
  又东北右合河水【卷七十九页七行】
  一清案河当作菏御览寰宇记引此文校正下并同
  水渎上承济水【卷七十九页七行】
  一清案水渎二字当倒互
  汜水名【卷七十九页十七行】
  一清案汜水下落之字
  济水自是北东流出巨泽【卷八一页八行】
  一清案北东当作东北胡渭校改
  其一水【至】钜野泽【卷八一页八行九行】
  一清案十八字是首混作次下文注云亦经所谓济水自乘氏县两分东北入于钜野葢指此也
  南为菏水北为济渎【卷八一页十行】
  一清案八字是注混作经
  迳乘氏县与济渠濮沟合【卷八一页十一行】
  笺曰克家云濮沟当作濮渠一清案济渠二字衍十一字是经混作注
  北济又东北迳冤朐县故城北【卷八一页十五行】
  一清案十二字是注混作经
  又东北与濮水【卷八一页二十行】
  笺曰谢兆申云濮水下疑有合字或防字一清案防字是也六字是注混作经
  故班固云大堙酸枣也【卷八二页七行】
  一清案汉书叙传云文堙枣野大字误
  或以姓名【卷八二页十一行】
  笺曰古本作或以合名呉本改作姓名玉海十五卷内引此文亦作合名一清案当作令名如闻喜获嘉之类
  故豫章以树氏都【卷八二页十二行】
  一清案寰宇记开封府酸枣县下引风俗通云豫章以树氏郡困学纪闻引此文云豫章以木氏郡何焯曰都字乃传写之误树为木则宋人避讳也
  遂披靣而死【卷八二页二十行】
  一清案史记刺客传云因自皮靣决目索隠曰皮靣谓以刀刺其靣皮欲令人不识披字误
  濮渠又东北迳燕城内【卷八三页四行】
  一清案内当作南
  即战国防所谓酸枣桃虚也【卷八三页六行】
  笺曰古本作虚桃者一清案者也二字宜并存若截去也字岂足成文乎
  或亦谓之濮菀亭【卷八三页十八行】
  一清案濮菀当作宛濮
  春秋寗武子与卫人盟于菀濮【卷八三页十八行】
  一清案菀左作宛下同
  杜预曰长垣而南近濮水也【卷八三页十九行】
  一清案而左注作西
  似非关菀【卷八三页二十行】
  一清案菀当作防
  泽北坛陵亭【卷八四页二行】
  一清案泽北下落有字
  子路出于蒲者也【卷八四页七行】
  一清案出下落迎字
  封元舅来俊为侯国【卷八四页十七行】
  笺曰来一作宋一清案宋字是也汉安帝祖母为宋贵人汉书章帝八王传云清和王庆母宋贵人父扬安帝追谥当阳穆侯四子皆为列侯食邑各五千户俊乃四列侯之一
  濮水东迳濮阳县故城南【卷八五页十五行】
  一清案濮水下落又字
  即葭宻【卷八六页三行】
  一清案即寰宇记引此文作取
  济隂乘氏县有鹿乘乡【卷八六页四行】
  一清案鹿乘郡国志作鹿城
  濮水又东与句渎首受濮水枝渠【卷八六页五行】
  一清案句渎下落防字
  济水故渎又北右合洪水【卷八六页十一行】
  一清案十字是注混作经通鉴注校
  上承钜野薛训渚歴泽西北渚【卷八六页十二行】
  一清案上承上落水字下渚字衍文
  又北济渎合【卷八六页十七行】
  一清案又北下落与字孙潜校増
  北流济【卷八七页七行】
  一清案北流下落入字孙潜校増
  或谓清则济也【卷八七页七行】
  一清案则当作即
  巨泽北则清水【卷八七页九行】
  一清案清水当作清口胡渭校
  济水又北迳须朐城西【卷八七页十八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故须国【卷八七页十九行】
  一清案故须下落朐字
  子鱼曰【卷八七页二十行】
  笺曰三字宜删一清案非也三字是道元误引非衍文
  济水又迳微乡东【卷八八页七行】
  一清案七字是注混作经又下落北字
  汉高帝十一年赵衍为侯国【卷八八页十五行】
  一清案赵衍上落封字
  济水又北迳渔山东左合马颊水【卷八八页十六行】
  笺曰克家云渔山作鱼山者是一清案十三字是注混作经
  济北东阿县东南有桃【卷八八页二十行】
  一清案左注云有桃城落城字
  又东北流迳山南【卷八八页二十行】
  一清案山南上落鱼字胡渭校补
  山上有抑舒城【卷八九页二行】
  一清案抑舒当作柳舒路史国名记以为即春秋传之留舒也杜预曰留舒齐地留柳声相近其説非也魏书地形志济北郡卢县有柳舒城
  葬山西西去东阿水四十里【卷八九页三行】
  笺曰宋本无西字一清案二西字俱不宜衍水当作城
  其水又东注于清济【卷八九页四行】
  一清案清字衍文
  济水自鱼山北迳清亭东【卷八九页五行】
  一清案十字是注混作经
  是济水通得清水之目焉【卷八九页八行】
  一清案是下落下字
  吾闻齐有清济济河以为固【卷八九页九行】
  一清案济河当作浊河战国防校改
  谷有黄山台【卷八九页十六行】
  一清案谷当作县
  出东大槛山狼溪西狼溪西【卷八九页十七行】
  一清案狼溪西三字重文宜衍
  济水又北迳周首亭西【卷八十页五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济水又北迳平隂城西【卷八十页十九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今巫山之上有石室【卷八十一页十一行】
  一清案石室下名胜志引此文有耆老言郭巨葬母处八字今校补
  济水右迤过为湄湖【卷八十一页十一行】
  一清案过字衍文
  济水又东北至垣苖城西【卷八十一页十三行】
  一清案十字是注混作经至胡渭校改迳
  宋武帝西征长安令桓遵镇此故俗人有桓苗之称【卷八十一页十五行】
  一清案桓遵人姓名当从土作垣宋书垣防之传云伯父遵父苗高祖围广固遵苗逾城归降并以为太尉行参军二人皆从武帝西征故城镇遂留其名也
  河水自泗渎口东北流而为蒲【卷八十一页十六行】
  一清案泗渎口当作四渎口见河水注蒲字清之误河水篇云河水东分济亦曰泲水受河也然荥口水断石门不通始自是出东北流迳九里与清水合故泲渎也自河入济自泲入淮自淮逹江水迳周通故有四渎之名也彼文讹泲作沛此又讹清作蒲也
  济水又迳卢县故城北【卷八十二页四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济水又东北与中川水合【卷八十二页九行】
  一清案十字是注混作经
  西北流东迳太原郡南【卷八十二页十二行】
  笺曰孙云太原刘宋侨郡一清案东迳二字当倒互黄省曽本校正方舆纪要云刘宋元嘉十年割济南泰山郡立太原郡泰始三年为后魏慕容白曜所陷魏収地形志云太原郡刘义隆置魏因之是也时又谓之东太原郡
  与汉賔谷水合【卷八十二页十三行】
  一清案汉賔谷水方舆纪要作賔溪谷水今校改下同
  与中川合【卷八十二页十五行】
  一清案中川下落水字
  济水又东北右防玉水【卷八十二页十七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导源太山朗公谷谷旧名琨瑞溪【卷八十二页十八行】
  一清案导源上落水字下谷字重文宜衍
  连楼叠阁【卷八十三页二行】
  一清案叠全祖望校改累
  汉高帝十一年封高色为侯国【卷八十三页八行】
  一清案高色史表作高邑
  济水又东北泺水入焉【卷八十三页十一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泺水出歴县故城西【卷八十三页十二行】
  一清案汉书地理志济南郡有歴城县落城字
  俗谓之为娥姜水也【卷八十三页十四行】
  笺曰娥姜一作娥英一清案魏书地形志济南郡歴城县有娥姜祠路史云祝阿故县又有泺水俗呼姜水源有娥英之庙姜字不误
  极水木明瑟【卷八十三页十九行】
  笺曰极下脱一字或是极望一清案依文自足无烦増补
  与泺水防自水枝津合【卷八十四页五行】
  一清案防自水三字衍文
  济水又东北华不注山【卷八十四页八行】
  笺曰脱一迳字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故京相璠曰春秋土地名也【卷八十四页十一行】
  一清案曰字衍文也字误当作曰
  西北流至平陆城【卷八十五页四行】
  一清案汉书地理志济南郡有东平陵县续志属济南国陆字误当作陵
  俗谓之有城也【卷八十五页五行】
  一清案齐乘云东平陵城在济南东七十五里春秋谭国齐灭之古城在西南龙山相对有当作古
  济南治也【卷八十五页八行】
  一清案济南下落郡字
  王莽更名乐安郡【卷八十五页十行】
  一清案郡字衍文
  而出注巨合水【卷八十五页十二行】
  一清案而当作西
  济水又东北合芹沟水【卷八十五页十八行】
  一清案九字是注混作经
  济水东迳县故城南汉景帝二年封齐悼惠王子罢军为侯国【卷八十六页二行三行】
  一清案东迳下落菅字史汉表皆作管共侯罢军误也管城县自汉迄隋皆为中牟县地开王十六年始立管城县是以班志仅于中牟县注云筦叔邑续志亦于中牟下云有管城而已罢军王子必有封邑故非乡亭可知且属齐地菅字为是齐乘云菅城在章丘临济镇北记引晋太嵗志以管叔之后封于此齐灭管故其子孙仕齐按书称致辟管叔古史谓管叔鲜罪大无后管夷吾出自周穆王至夷吾始显岂管叔之后耶郑州管城乃管叔所封鲁有管邑大夫采地惟齐无管城此即汉之管县而传写致误于氏之言切而当矣
  水出土谷县故城西【卷八十六页三行】
  一清案土谷汉书地理志作土鼓方舆纪要云土鼓城或讹为土谷城水经注云云此葢世本之缪何足据也
  其水西北流迳杨丘县故城中【卷八十六页五行】
  一清案杨丘汉书地理志作阳丘下同
  又有杨渚沟水迳于陵故城西南西北【卷八十六页十行】一清案寰宇记引此文作出逄陵故城西南二十里于陵汉县后魏改曰逄陵魏书地形志济南郡逄陵县有于陵城道元葢从其新制书之后人据班志改曰于陵非矣西北字是二十里之讹
  陇水【卷八十六页十四行】
  笺曰孙云当作泷水泷有笼双二音一清案陇水字不误魏书地形志东清河郡绎幕县有陇水寰宇记淄州淄川县有笼水古名孝水引舆地志云齐孝妇顔文姜缉笼葢泉则知笼水古名后更为陇耳若作泷水则是岭表之昌乐泷矣孙汝澄之说非也
  萌水出西南甲山【卷八十六页十八行】
  笺曰孙云甲山当作萌山一清案方舆纪要云明水亦曰萌水出淄川县西南夹谷山又云夹谷山一名祝其山又谓之甲山其阳即齐鲁防盟处萌水出焉济南府志云甲山在淄川县西南四十里萌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葢甲山萌水所出而萌山其经流也孙说非是
  抑泉口【卷八十七页一行】
  一清案抑泉当作柳泉淄川县志云柳泉在县北十五里旁植高柳可饮可憩汉书地理志北海郡有柳泉县即其地也
  有乐安太守治【卷八十七页十二行】
  一清案有当作古孙潜校改
  济水又东北迤为渊渚谓之平州【卷八十七页十九行】
  一清案十三字是注混作经齐乘引此文作平州沉沉是坈之误今校补
  湿沃侧有平安县故城【卷八十七页二十行】
  笺曰湿沃县名属千乘郡而平安县在其次一清案湿沃当作漯沃县字全祖望校移漯沃之下
  有安平亭【卷八十八页二行三行】
  一清案安平当作平安
  世谓之马昌城此也【卷八十八页五行】
  笺曰此也旧本作北也一清案孙潜校改作非也
  济水又东北迳乐安县故城南【卷八十八页七行】
  一清案十二字是注混作经
  光是县人【卷八十八页十三行】
  一清案后汉书任光传云南阳宛人落宛字
  县在济城北五十里【卷八十九页五行】
  一淸案济城当作齐城
  入济琅槐东北者也【卷八十九页九行】
  一清案入济山海经作入齐
  今所辍流者惟漯水耳【卷八十九页十五行】
  一清案辍当作缀师古注汉书曰缀言不絶也缀流微涓濗注而已辍流则竟絶矣其义非矣
  其一水东流者过乘氏县【卷九十九页十七行】
  一清案乘氏县下呉琯本有南字
  河水分济【卷八十九页十八行】
  一清案河水当作菏水胡渭校改
  北迳元氏县故城西【卷八十九页十九行】
  笺曰元氏县孙云与常山别一清案此是戎州己氏邑前汉置己氏县属梁国续志属济隂郡春秋分记以为即戎伐凡伯于楚丘之地非卫文公所徙之邑元氏是己氏之误孙汝澄不察云与常山别葢不悟元氏之非矣
  又东北迳梁山城西【卷八二十页八行】
  一清案山当作丘
  故地理志风俗记曰【卷八二十页十二行】
  一清案志字衍文
  景帝中元五年【卷八二十页十三行】
  一清案景帝称元年又称中元年二年以至六年改后元年凡中后字下不得别加元字也此不学人所妄添故前后有加元字者悉删去之
  此乃河济也尚书有导河济之说【卷八二十页十六行】
  一清案两河济俱当作菏泽
  后汉沇州【卷八二十一页八行】
  一清案续志兖州山阳郡昌邑刺史治落治字
  城内有沇州刺史河东薛棠像碑【卷八二十一页十行】
  一清案棠释载此文作季下云表勒棠政言纪薛甘棠之政棠非薛名何焯亦云如此
  次西有沇州刺史茂阳杨叔恭碑【卷八二十一页十二行】
  一清案茂阳是茂陵之误两汉志右扶风有茂陵县
  从事秦閸【卷八二十一页十五行】
  笺曰閸字似误当作闉一清案释载此文作闰
  河水迳其故城南【卷八二十一页十七行】
  一清案河当作菏
  济水又东迳汉平狄将军扶沟侯淮阳朱鲔冢【卷八二十一页十九行二十行】
  一清案十八字是注混作经
  水又东迳泥母亭北【卷八二十二页九行】
  一清案水上落菏字
  菏济别名也【卷八二十二页十一行】
  一清案济当作泽
  侧菏梁柱【卷八二十二页十八行】
  一清案菏释载此文作荷
  龙鳯之文【卷八二十二页十九行】
  一清案龙下落麟字释校増刘昭郡国志补注曰北征记云彭城北六里有山临泗有宋桓魋石椁皆青石隠起龙麟鳯之象与此相似古人制作多如此也
  山阳钜泽县【卷八二十三页四行】
  一清案泽当作野汉书地理志校
  水南有金乡【卷八二十三页七行】
  一清案下云焦氏山东即金乡山此落山字
  焦氏山北数山【卷八二十三页九行】
  一清案下山字当作里
  有汉司校尉鲁恭【卷八二十三页九行】
  一清案鲁恭下落冢字金石録校増
  故曰金乡山【卷八二十三页十行】
  一清案此乡字衍文刘昭郡国志补注引晋书地道记曰县多山所治名金山山北有凿石为冢深十余丈隧长三十丈傍却入为室三方云得白兎不葬更葬山南凿而得金故曰金山故冢今在或云汉昌邑所作或云秦时其言与西征记异而是注下亦云有冢谓之秦王陵即所谓秦时冡也
  石柱犹存【卷八二十四页二行】
  一清案释载此文作名件犹存自记云范巨卿碑至今尚在名件二字水经误也宋时写本误以石柱为名件以盘洲之淹博犹不敢妄下雌黄如此
  黄水又东迳任城郡之亢父县故城西【卷八二十四页六行】一清案又东下落南字孙潜校増
  故沛纳于称矣【卷八二十四页二十行】
  一清案于作两即上文所谓济与泗乱是也
  水军反走【卷八二十五页一行】
  笺曰水军一作永等即刘永也一清案当作永军军字不误
  后与战【卷八二十五页二行】
  一清案后当作复
  济水又南迳彭城县故城东【卷八二十五页十三行】
  一清案十一字是注混作经
  县曰徐调国也【卷八二十五页十七行】
  一清案汉书地理志曰徐故国莽曰徐调寰宇记引班志云故徐国也此文徐调下落故徐二字
  独母以为异【卷八二十六页三行】
  一清案当作孤独母落孤字
  泽淘东南流【卷八二十六页十七行】
  笺曰泽宋本作浑一清案淘当作涛朱氏失笺

  水经注笺刋误卷三
<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水经注释__水经注笺刊误>
  钦定四库全书
  水经注笺刋误卷四
  仁和赵一清纂
  清水篇
  南流西南屈【卷九一页九行】
  笺曰御览引此作南流屈曲一清案今御览作西南流屈曲朱氏所引尚失西字
  与神心妙逹【卷九一页十三行】
  一清案逹呉琯本作逺
  歴涧流飞清洞观【卷九一页十四行】
  笺曰御览引此作清泠洞观一清案流飞御览作飞流朱氏失引
  亦曰朝阳矣【卷九一页十八行】
  一清案当作南阳
  秦昭王越长平【卷九二页三行】
  一清案越下落赵字汉书地理志注校补
  有呉沟水【卷九二页九行】
  一清案沟当作泽
  东则三十里【卷九二页十行】
  一清案东则当作东西名胜志校改
  西则蔡沟入焉【卷九二页十行】
  一清案蔡沟当作界沟沟下落水字
  北水上承河内野王县东北界沟为长明沟【卷九二页十行】一清案界沟当作光沟此文互见沁水篇
  故长明沟水东入石涧【卷九三页三行】
  一清案故字衍文
  为之蔡沟【卷九三页五行】
  一清案为当作谓
  东入呉陂又【卷九三页七行】
  一清案又当作水
  陂泽【卷九三页十四行】
  一清案陂当作际孙潜校改
  而东周永丰城【卷九四页十五行】
  一清案城黄省曽本作坞
  天井固石【卷九四页十七行】
  一清案石当作右
  寺十有余僧【卷九五页二行】
  一清案孙潜校本作寺有十余僧
  世谓焦泉也【卷九五页七行】
  一清案世谓下落之字
  穴东【卷九五页十四行】
  一清案穴当作次
  即汲水新中乡也【卷九六页十九行】
  笺曰孙云汲水当作汲郡一清曰非也水当作之汉书地理志注校改
  太公甫生于汲【卷九七页五行】
  一清案甫释载此文作本
  水出西北方上山西仓谷【卷九七页十五行】
  一清案方上山名胜志引此作方山上寰宇记卫州
  卫县下引水经注云方山在卫县是也元丰九域志卫州汲郡防御古迹引水经注云方山西有仓谷落有字
  谓之清河【卷九八页九行】
  一清案河黄省曽本作口
  惟流迳絶余目【卷九八页十一行】
  一清案姜宸英校本惟作滙余目下落尚存二字
  曰尚存故东川【卷九八页十二行】
  一清案六字衍文
  沁水篇
  沁水即洎水也【卷九八页十四行】
  一清案说文洎灌釡也不云是水名寰宇记云沁水出沁州绵上县覆甑岭浊漳水注云有湼水西出覆甑山东流与西汤谿水合水出湼县西山汤谷又东迳湼氏县故城南县氏湼水也然则沁水与湼水同源合注洎当作湼
  歴洛出左右近溪【卷九八页十七行】
  一清案歴洛孙潜校改作沿歴
  又南入于泽水【卷九九页十六行】
  一清案当作濩泽水落濩字下同
  出鹿台山【卷九九页十七行】
  一清案出上落水字
  即阳阿县之故城也汉高帝七年封下诉为侯国【卷九九页十九行】
  笺曰防按谢本作卞诉考史汉表并无其人惟琴操云卞和献玉于楚王封为陵阳侯辞不受退而作歌一清案史记高祖功臣侯表阳河齐哀侯以中谒者从入汉以中骑从定诸侯侯五百戸功比高胡侯索隠曰阳河县名属上党地理志上党郡有阳和县续志同魏书地形志高都郡领县二高都阳阿二汉属上党晋罢后复属方舆纪要云阳阿城在高平县南六十里河字是阿字之误齐哀侯汉表作齐侯其曰齐又是諡而失其姓与是注下诉均为不同下诉当作卞防河水注云河水又东北迳阳阿县故城西汉高帝六年封中万诉为侯国虽彼文以上党之阳阿证平原之阿阳出于舛缪然载笔之于书可知阳阿为诉封国与马班可参同异【今汉书侯表多脱误】卞万互差要是传写之讹耳朱氏不察纷纷牵引甚无谓也
  水歴焦烧山东【卷九九页二十行十页一行】
  笺曰焦宋本作燋一清案寰宇记引此文作嶕峣东都赋注云嶕峣高也若以火作燋烧果何义乎
  即开蹬也【卷九十页一行】
  一清案穆天子传云西絶銒隥即禹贡之岍山马融本作开山隥郭璞注云阪也玉篇云或作蹬当从古文作隥
  其水东南流迳北卿亭下【卷九十页二行】
  一清案卿当作乡孙潜校改
  东南迳阳泉水【卷九十页三行】
  一清案迳黄省曽本作注
  南流迳建兴郡而【卷九十页九行】
  一清案而当作西孙潜校改
  汾上下【卷九十页十二行】
  笺曰汾宋本作沿一清案寰宇记引此文作沿流上下落流字
  笼拔宻竒为翳荟也【卷九十页十三行】
  笺曰拔宋本作茂竒宋本作最一清案防笼当从艸作蒙茏竒字义通下云青青弥望竒可翫也是其词例也
  沁水南迳石门也谓之沁口【卷九十页十五行】
  一清案也当作世
  有沁水左迳沁水城西【卷九十页十六行】
  笺曰左迳旧本作迳在一清案左迳二字不误
  源出铜堤山【卷九十页二十行】
  一清案堤当作鞮
  自然成者【卷九十一页十二行】
  一清案者寰宇记引此文作着
  沁水又迳沁县故城北【卷九十一页十四行】
  一清案汉书地理志河内郡有沁水县落水字
  南东入沁水【卷九十一页十七行】
  一清案南东二字当倒互
  出太行之阜【卷九十二页一行】
  一清案出上落水字
  葢京氏之所谬耳【卷九十三页五行】
  一清案所字衍文
  皇都迁治【卷九十三页十一行】
  一清案治当作洛魏孝文帝自代迁洛阳魏书地形志怀州天安二年置太和十八年罢
  絶水出氏县西北阳谷【卷九十四页一行】
  一清案阳谷当作杨谷
  今仍号曰白起台【卷九十四页十行】
  一清案号下御览引此文有之字
  遗壁旧存焉【卷九十四页十一行】
  笺曰克家云旧疑作犹一清案旧字不误
  以封将军卫青为侯【卷九十四页十二行】
  一清案侯下落国字
  其东南流注絶水【卷九十四页十三行】
  一清案其下落水字
  水导源县西北谷【卷九十四页十五行】
  一清案章怀后汉书注曰氏县名属上党西有谷水故以为名当从水作后魏改氏县为氏然谷名当仍其旧
  丹水又迳二石入北【卷九十五页三行】
  一清案入当作人古人字与入相似
  苹藻冬芹【卷九十五页七行】
  笺曰冬字疑误一清案孙潜云冬衅冬也字不误
  一水南流于沁也【卷九十六页十三行】
  一清案南流下落注字孙潜校増
  自方口东南流【卷九十七页二行】
  一清案方口当作枋口
  枝渠左水焉【卷九十七页四行】
  一清案水当作出
  城殷殷即是城也【卷九十七页九行】
  一清案殷字重文宜衍
  然殷之为名乆矣【卷九十七页九行】
  一清案然下落则字
  朱沟又东南注于湖湖水又右纳沙沟水【卷九十七页十一行】一清案朱沟下落水字湖水下又字衍文
  起祠堂于平陵平之肥牛亭【卷九十七页十六行】
  一清案下平字衍文
  沙沟又东迳隰城北【卷九十七页十七行】
  一清案沙沟下落水字
  陂水又值【卷九十七页二十行】
  一清案值当作直又直下落武徳县南至荥阳县北九字全祖望校补方舆纪要怀庆府武陟县下云沁河在县东一里自河内县流入又南逹于河其入河之处名南贾口支流复自县东北引灌田二千余顷禹贡锥指曰沙沟即奉沟之下流古济水由此入河故谓之济渠沙沟当在今武陟县界也今怀庆府河内县东有武徳城又有丹河在府东北二十五里名曰丹口南流三十里入沁河沁水入河之处在武德县界而为陂水之所直也
  淇水篇
  活水注之【卷九十八页八行】
  一清案活水当作沾水全祖望曰汉书地理志上党郡壶关县下云沾水东至朝歌入淇此即沾县所以得名也有沾县因有沾城魏书地形志乐平县有沾城是也有沾城因有沾台晋书误以沾城为玷城而是注亦譌沾台为玷台何超晋书音义从而实之頼有胡梅磵不错今改正
  东北防水【卷九十八页十行】
  一清案防下落沾字
  又歴之罗城西【卷九十八页十一行】
  一清案之全祖望校改三
  东北与女台水防合【卷九十八页十二行】
  一清案防合义复衍防字
  防立石堰【卷九十八页十七行】
  一清案防上落水字
  晋定公二十八年【卷九十八页十九行】
  一清案二字衍文竹书纪年校
  魏徙九原西河出军诸胡【卷九十九页四行】
  一清案出军当作土军汉书地理志西河军有土军县魏书地形志有吐京郡即土军也
  太和泉源水【卷九十九页五行】
  一清案五字中有脱文太和下是言顿丘郡废置之由泉源水当连下水有二源
  东南【卷九十九页八行】
  一清案东南上落一出二字
  论撰考谶曰【卷九十九页十六行】
  一清案论语撰考谶是纬书落语字
  战国时皆属于赵男女淫纵有纣之遗风后乃属晋山崄【卷九二十页七行八行】
  笺曰宋本作晋土崄旧本作晋王崄防谓晋字属上句若言土崄不成文理或是山字乃通一清案朱氏此条可谓乱道土崄谓土地崄岨耳地理志云土陿而崄文理未尝不成也后魏书崔延伯传云荆州土险蛮左为冦正与此文土险多冦相证晋字阿谁曽连下读耶全祖望曰后乃属晋四字当移在战国皆属于赵之上不然三家分晋赵乃在后若云造父之国则又不得云战国也
  东流南屈至其城东【卷九二十页十二行】
  一清案至当作迳
  更出【卷九二十页十三行】
  一清案更当作东
  倦后深隍【卷九二十页十五行】
  笺曰倦后二字譌误未详一清案广韵淃水囘旋貎经典释文春秋左氏传音义曰浚深也倦后当作淃浚
  观者若思不周赏【卷九二十页十七行】
  笺曰疑作苦思一清案若字不误
  其水更迳朝歌城北【卷九二十页十七行】
  一清案更当作东
  惟王刍编草【卷九二十一页七行】
  一清案编当作萹郡国志云共县淇水出刘昭补注云有緑竹草唐韵篇竹草名
  不异毛兴【卷九二十一页八行】
  笺曰谢云宋本作不异毛注一清案诗地理攷引此文是兴字
  即诗所谓源泉之水也【卷九二十一页十行】
  一清案源泉诗作泉源
  旧淇水南【卷九二十一页十二行】
  一清案南当作口
  至淇水口是【卷九二十一页十四行】
  一清案是下落也字
  故渠歴杨城北【卷九二十一页十八行】
  一清案杨城当作枋城
  东与宛口合【卷九二十二页二行】
  一清案宛口寰宇记作菀口下菀水菀城并同
  得旧石沮【卷九二十二页四行】
  一清案沮当作浢与逗同谷水注云又校流入石逗是也义与石窦通
  东入白祠陂【卷九二十二页六行】
  笺曰宋本作白旧本作白祀未详孰是一清案方舆纪要云同山在濬县西南四十五里其麓绵亘四十余里形若游龙高处如龙脊曰龙脊冈龙脊之左有山曰白祀淇水所迳多溢为陂祀字是也
  今更东北注【卷八二十二页十行】
  一清案今当作令
  次于雍榆城者也【卷九二十二页十四行】
  一清案春秋经无城字衍文
  白沟又北左合阳水【卷九二十三页十三行】
  一清案阳水当作荡水亦曰汤水方舆纪要大名府内黄县下云汤水在府西南自河南汤隂县流入县境合洹水入于卫河一名黄雀沟互见汤水注
  县有黄泽者【卷九二十三页十四行】
  一清案者下落也字
  世谓之义阳郭【卷九二十三页十七行】
  一清案后汉书光武帝纪作羛阳章怀注云羛阳聚名羛与义同详本卷
  白沟又北迳高城亭东又洹水从西南来注之【卷九二十三页十九行】
  一清案东又二宇当倒互
  应劭曰县故城魏武侯之别都也【卷九二十三页二十行】
  一清案汉志注引应劭语无县故城三字当移在应劭曰之上县故城上又落魏字
  清河水东北迳信乡西【卷九二十五页十五行】
  一清案信乡下落县故城三字以河水篇注参校
  王莽之河平亭也【卷九二十五页二十行】
  一清案河平汉书地理志作平河
  汉桓帝延和元年【卷九二十六页十一行】
  一清案延和当作建和
  清河又东北迳东武城故县城西【卷九二十六页十七行】
  一清案县故城卷中恒有故县二字当倒互
  清水北迳广川县故城南【卷九二十七页七行】
  一清案水当作河
  县有长河为流【卷九二十七页七行】
  一清案县下落中字以汉志校补
  今亭在县东如此水济【卷九二十七页十一行】
  笺曰如当作而一清案如往也之也此当作北如北言自东往北也古如而字通用然非所论于此也
  王莽更名之曰治修【卷九二十七页十六行】
  一清案汉书地理志作修治
  左与黄漳板津故渎合【卷九二十七页十七行】
  笺曰板津宋本作枝津一清案黄漳当作横漳即衡漳也朱氏失笺
  地理志之临乐县故城也【卷九二十八页九行】
  笺曰之疑作云一清案之字不误
  又东迳于乐陵郡北【卷九二十八页十三行】
  一清案于字衍文
  又东转迳宛乡故城南【卷九二十八页十四行】
  一清案方舆纪要顺德府任县有宛乡城云本汉南栾县地后为闲廐之所谓之宛乡志云石勒置县于此又改为清苑县后魏时废魏书地形志任县有苑乡城宛乡当作苑乡下落县字
  沟上承无棣沟【卷九二十八页十五行】
  一清案上沟字当作渎即上枝渎也
  河间献王【卷九二十八页十八行】
  笺曰旧本作靖王一清案史表是献王而汉书景十三王传河间嗣王亦无諡靖者
  王莽之逆河亭【巻九二十九页八行】
  一清案逆河汉书地理志作迎河莽多忌讳故以逆为迎也
  汉文帝后元年中封孝文后兄子彭祖为侯国【卷九二十九页八行】
  一清案文帝当作景帝与下窦广国之封其误同年字以后文校衍
  清河又北迳皮城东左防谭地别渎谓之合【卷九二十九页十行十一行】
  笺曰地宋本作池一清案北迳二字当倒互谭地是滹沲之误谓之合下落口字此文当与浊漳水篇注参校
  又东北迳浮阳县西【卷九二十九页十三行】
  一清案迳当作过
  河东北【卷九二十九页十四行】
  一清案河上落清字
  东北迳高城县之宛乡城北【卷九二十九页十八行】
  一清案高城汉书地理志作高成宛乡当作苑乡
  又东迳章武县之故城【卷九二十九页十八行】
  一清案故城下落北字孙潜校增
  魏氏土地记曰【卷九三十页一行】
  一清案氏字衍文
  应劭曰浮县浮水所出【卷九三十页六行】
  一清案县当作阳
  清河又北迳浮阳故城西【卷九三十页八行】
  一清案浮阳下落县字
  更封骑将军平乡侯刘歆为侯国【卷九三十页九行】
  一清案骁骑将军刘歆见后汉书岑彭传落骁字
  又东北□沲别渎注焉【卷九三十页十行】
  一清案□字误写当作滹后并同
  又东北迳穷河邑南【卷九三十页二十行】
  一清案迳当作过
  东北至泉周县北入滹沲水经曰笥□泉周县东南与清河合者目下为清河下邑也【卷九三十一页二行三行】
  笺曰曰当作白□当作沟一清案曰字不误目下之下衍文沽水篇经云又东南至雍奴县入笥沟又东至泉州县与清河合此即郦氏所称经曰者也本文东北至泉周县北入滹沲水【句】经曰【句】笥沟下落至字连下读若依朱氏所云曰作白不知燕赵之境有白沟亦有笥沟而无白笥沟其误审矣
  又东泉周泉出焉【卷九三十一页四行】
  笺曰泉当作县一清案孙潜校改作水泉周水即泉州渠魏书武帝纪凿渠自呼沲入派水名平虏渠又从泃河口凿入潞河名泉州渠以通海详见沽水注中朱氏改泉周县非是
  荡水篇
  卢林四王起事曰【卷九三十一页十二行】
  一清案隋书经籍志晋四王起事四卷晋廷尉卢綝撰林当作綝
  广雅称狱犴也【卷九三十二页三行】
  一清案称全祖望校改牖
  其水道源里山北谷【卷九三十二页十行】
  一清案里山当作黒山见清水注
  淇水又东【卷九三十二页十三行】
  一清案淇水当去水傍作其即长沙沟水也非出隆虑之淇水
  东北至内黄泽右入荡水【卷九三十二页十五行】
  一清案郡国志曰内黄县有黄泽内黄县名非泽名泽当作县
  水又迳内黄城南【卷九三十二页十六行】
  一清案水上落其字又下落东字
  洹水篇
  县有黄水【卷九三十三页三行】
  一清案黄水御览玉海引隋图经并作黄华水下同
  黄华谷地崖山高十七里【卷九三十三页四行】
  笺曰地宋本作北一清案山隋图经作上
  出林虑川北泽中【卷九三十三页十行】
  一清案出上落水字川当作山
  又东北出山迳邺县南【卷九三十三页十三行】
  一清案迳当作过
  连迳殷墟北【卷九三十三页十四行】
  一清案连当作东
  自奄迁于此遂曰殷【卷九三十三页十五行】
  一清案此遂全祖望校改北防
  北迳东明观下【卷九三十三页十七行】
  一清案北下落水字下南水字可证
  碧林浦侧可游意矣【卷九三十四页五行】
  一清案浦侧当倒互作侧浦意当作憩
  其水际其西【卷九三十四页五行】
  一清案全祖望云其水当加水作淇淇水经云屈从县东北与洹水合是也
  东北迳女亭城北【卷九三十四页八行】
  一清案东北上落又字
  又东迳鸬鷀陂【卷九三十四页九行】
  一清案鸬鷀陂下名胜志引此文有黄衣水注之五字今校増
  县南角有斥丘【卷九三十四页十二行】
  一清案汉书地理志魏郡斥丘县应劭曰斥丘在西南落西字
  又屈迳其北城【卷九三十四页十五行】
  一清案北城当作城北
  石遵自孚城北入斩张豹于安阳是也【卷九三十四页十七行】一清案孚城当作李城张豹当作张豺方舆纪要云晋永和五年石虎没其下张豺擅命虎子遵时出镇关右至李城举兵趋邺晋书载记作季城误也
  左侧则沟出焉【卷九三十四页十九行】
  一清案则当作白
  浊漳水篇
  发鸠山之漳水焉【卷十一页六行】
  一清案之漳水焉四字衍文
  梁水出南梁山【卷十一页十七行】
  一清案出南二字当倒互
  北流至长子县故城南【卷十一页十八行】
  一清案至当作迳
  郑取屯留尚子沮【卷十一页十九行】
  笺曰沮一作泹疑作则一清案非也葢是湼字之误
  屈从县东北流注【卷十二页一行】
  一清案注字衍文
  陶水南出南陶北流至长子城东【卷十二页二行】
  一清案全祖望云南陶当作陶乡魏书地形志长子县羊头山下有神农泉北有谷关即神农得嘉谷处有泉北流至陶乡名陶水合羊头山水北流入浊漳是也至当作迳
  绛水西出谷逺县东发鸠之谷谓之绛水【卷十二页六行】一清案之字当移在发鸠之上全祖望云谓之绛水四字误文宋椠本是又有一水今校正胡东樵不识因以滥水为绛水之源大非
  故留子国也【卷十二页八行】
  一清案子当作吁
  故桑钦云绛水屯留西南【卷十二页十行】
  笺曰孙云水下当有迳字一清案汉书地理志注是出字
  陈水注之【卷十二页十一行】
  一清案陈当作涷说文校正
  水出西发鸠山【卷十二页十一行】
  一清案出西二字当倒互
  封景丹尚子为侯国【卷十二页十二行】
  一清案尚子二字当倒互后汉书景丹传校
  入关从水章声也【卷十二页十六行】
  一清案关当作河章当作东说文校正
  漳水迳壶关县故城西【卷十二页十七行】
  一清案漳水下落又东北三字孙潜校増
  与鞮水合【卷十三页一行】
  一清案当作铜鞮水落铜字
  出八持山【卷十三页二行】
  笺曰八持当作八特一清案出上落水字
  西北好松山【卷十三页四行】
  一清案西北下落出字
  东南注于铜鞮【卷十三页六行】
  一清案铜鞮下落水字
  铜鞮水又东南流迳顷城西【卷十三页十四行】
  笺曰顷一作项一清案朱氏下文既引后魏地形志长子有顷城而此又云一作项何无定见也
  铜鞮又南迳胡邑西【卷十三页十六行】
  一清案铜鞮下落水字
  又东北过屯留县潞县北【卷十三页十九行】
  笺曰谢兆申云宋本无屯留县三字一清案全祖望曰谢耳伯所见是误本非真宋本也上文注云壶关在屯留东不得先壶关而后屯留则经文以屯留置壶关之后明矣道元所以纠之奈何谓经无此文乎但今本屯留县下脱去南字耳
  鄣固山泉【卷十四页四行】
  一清案鄣固上落评字全祖望校増
  鬻水与军入绢匹水二石【卷十四页四行】
  笺曰入宋本作人一清案人古字与入相似然此是入字不是人字十六国春秋亦作入
  佗大川【卷十四页六行】
  一清案佗上落无字何焯校増
  县北对故壁台【卷十四页八行】
  一清案台壁地名在今潞城县北魏书地形志并州汉晋治晋阳晋末治台壁是也二字当倒互下并同
  漳水于是左右黄须水【卷十四页十一行】
  一清案左右全祖望云当作左合
  土离兵害【卷十四页十三行】
  笺曰离宋本作罹一清案方言罗谓之离易小过飞鸟离之义自通也
  有洹水西出覆甑山【卷十四页十六行】
  一清案洹当作湼
  出湼县西山汤谷【卷十四页十七行】
  一清案出上落水字
  东与白鸡【卷十四页二十行】
  一清案白鸡下落水合二字孙潜校増
  又东南与武乡水防焉水源出武山【卷十五页一行】
  一清案与字衍文武山当作武乡山晋书载记云石勒居武乡北原山下是也
  西南与鞸鞈白壁二水合【卷十五页三行】
  一清案鞈当作鞳壁当作璧黄省曽本校
  水流西北出隠室山【卷十五页五行】
  一清案流当作源
  东南注横水【卷十五页六行】
  笺曰克家云疑作湼水一清案非也即上文黄水耳
  仓石水入焉【卷十五页八行】
  一清案石当作谷下同
  方乃自津山顶【卷十五页十四行】
  一清案津当作臻
  即庚坠处也【卷十五页十五行】
  笺曰庚未详或当是爰之譌地志所谓猨之岸也一清案阎若璩云晋书庾衮传衮字叔褒适林虑山石勒来攻乃相与登大山头而田于其下将收获命子怞与之下山中涂目瞀坠崖而卒殆是即庾衮坠处也朱氏不知妄为附防亦由未记晋书耳
  又注于苍溪水【卷十五页二十行】
  一清案苍当作仓即仓谷溪水也
  又东过武安县【卷十六页二行】
  一清案武安县下落南字以清漳水经文参校补
  漳水于县东清水自涉县东南来注流之世谓决入之所谓交漳口也【卷十六页三行四行】
  笺曰谢云宋本漳水下有迳字一清案漳水于县东自足成文不烦添补清水当作清漳水注流当倒互作流注下谓字当作为
  又东汗水注之【卷十六页八行】
  笺曰汗宋本作泝一清案史记项羽本纪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羽悉引兵击秦军污水上徐广曰在邺西索隠曰污音于郡国志邺县有污城刘昭补注引水经注证之泝字非也
  里中作十二墱【卷十七页四行】
  一清案御览引此文里中上有二十字今校补
  东出石窦下注之湟水【卷十七页二十行八页一行】
  一清案防窦下落堰字地形志校补湟水当作洹水
  屈柱趺瓦【卷十八页四行】
  笺曰屈柱似是屋柱之譌一清案屈柱曲柱也与趺瓦字对趺瓦今所谓筒瓦其形半圆
  今邺西台是也【卷十八页九行】
  一清案当作邺西三台落三字
  其中曰铜台【卷十八页九行】
  笺曰谢云铜下当有雀字一清案通鉴注引此文无其字宜衍
  石虎更増二犬【卷十八页十七行】
  一清案通鉴注引此文石虎上有其后二字今校补
  南则金雀台【卷十八页二十行】
  一清案金雀当作金虎事见魏书武帝纪李善文选魏都赋注云铜雀园西有三台中央铜雀台高十丈有屋一百一间亦曰中台南有金虎台高八丈有屋一百九间亦曰南台北则氷井台亦高八丈亦曰北台有屋一百四十五间上有氷室室有数井藏氷及石墨又有乘窖及盐窖其言三台名义制度详晰如此温飞卿有金虎台诗云碧草连金虎青苔蔽石麟初学记引陆翽邺中记作金兽台时避虎讳故作兽而刘逵文选注曰南有金鳯台则误也刘献廷广阳杂记曰方声逺云考邺都三台碑记铜雀已没水中氷井尚余其半金鳯上有真武阁乃独存耳按齐文宣本纪天保九年八月改铜雀曰金鳯金武曰圣应氷井曰崇光则金鳯铜雀一也何以碑记之讹若此唐人避讳故以虎为武
  又有粟窖及监【卷十九页三行】
  笺曰监疑作盐一清案李善文选注作盐窖黄省曽本作盬窖此落窖字
  呪当为河伯妇【卷十十页五行】
  笺曰呪字误史记作云是当为河伯妇一清案广韵呪诅也通作祝书无逸厥口诅祝疏云以言告神谓之祝不当引史记以相难也
  溢水入焉【卷十十页十八行】
  一清案溢当作滥滥水见前壶关县注
  邺师邯郸师于平阳者也【卷十十一页三行】
  一清案邺师下落败字寰字记云临漳县有平阳故城孙之騄考定竹书曰今本无之
  白渠水水出魏郡武安县钦口山【卷十十一页十二行】
  一清案水字重文宜衍
  又东与拘润水合【卷十十一页十三行】
  一清案汉书地理志云拘涧水东北至邯郸入白渠润字误
  互相纒靡【卷十十二页十六行】
  一清案靡黄省曽本作縻
  言覃漳水横流也【卷十十三页三行】
  一清案覃字衍文孔安国传云漳水横流入河
  汉元帝元康三年置【卷十十三页四行】
  一清案元帝当作宣帝别见淇水馆陶县注中
  又考史记同【卷十十三页十二行】
  笺曰孙云史记二字疑误一清案史记当作汉书葢曲周置县与郦商封国班史志传异文耳
  在县市补履数年【卷十十三页十四行】
  一清案列仙传作数十年落十字
  衡漳又北迳巨桥祗阁西【卷十十三页十五行】
  一清案祗当作柢柢阁即邸阁也柢邸字通
  服防曰巨桥仓名钜鹿水之大桥也【卷十十三页十七行】
  一清曰按史记殷本纪裴骃集解引服防曰巨桥仓名许慎曰钜鹿水之大桥有漕粟也则钜鹿水之大桥本叔重说今补此三字
  今河内北共山【卷十十四页十行】
  一清案汉书地理志河内郡共县下云北山淇水所出清水注云共县故城即共和故国共山在国北所谓共北山也北共二字当倒互
  降读如城降于齐师之降葢周时国于地者【卷十十四页十二行】一清案城当作郕此春秋之郕国也地上落此字
  故改之共耳【卷十十四页十三行】
  一清案之当作云
  又今河所从【卷十十四页十三行】
  一清案从当作徙
  共县故本共和之故国【卷十十四页十七行】
  一清案上故字衍文
  不恶降而更称【卷十十四页十七行】
  一清案不下落因字
  但是水导源共出北【卷十十四页十九行】
  笺曰出宋本作山一清案当作共北山
  因欲成降议【卷十十四页二十行】
  一清案议当作义
  乃书有过降之【卷十十五页五行】
  一清案之下落文字
  八牧代絶【卷十十五页八行】
  一清案牧当作枝汉书叙传云北亡八支
  犹谒斯庙为铜马刘神寺【卷十十六页四行】
  笺曰谒当作谓一清案释载此文作揭
  其水与隅醴通为衡津【卷十十六页七行】
  一清案隅当作湡寰宇记邢州龙冈县下云湡水一名澧水说文音隅师古音耦
  其一水北出迳县故城西【卷十十七页一行】
  一清案迳县当作经县郡国志经属安平国地理志堂阳县下云尝分泾县即经县也
  葢变引葭之名也【卷十十七页四行】
  一清案引葭汉书地理志作列葭
  今于故县城南【卷十十七页六行】
  一清案故县二字当倒互
  长芦水又东迳九门波【卷十十七页八行】
  笺曰谢云宋本作坡一作城一清案通鉴注引此文作九门陂一统志九门故城在藁城县西北本战国时赵邑汉置九门县属常山郡后汉至晋因之后魏徙常山郡治此北齐县废陂在县境故即县以名之
  又东迳扶都县故城南【卷十十七页九行】
  一清案汉书地理志信都国有扶桞县都字误
  封冦恂子楫为侯国【卷十十七页十行】
  一清案楫后汉书作损
  城南有献帝南巡碑【卷十十七页十六行】
  一清案是后魏献文帝落文字
  及北流【卷十十八页十五行】
  一清案及当作又
  屈迳陈余垒而【卷十十九页三行】
  一清案而当作西
  王莽更之曰申苗者也【卷十十九页八行】
  一清案汉书地理志作畅苗申字误
  白渠水又东南迳开县故城北【卷十十九页十四行】
  一清案汉书地理志常山郡有关县方舆纪要以为即春秋之栾也哀公四年齐国夏伐晋取栾葢栾武子之封邑矣汉以为关县建武中以张汛为常山关长即斯县也开字误
  封许瘈为侯国【卷十十九页十八行】
  一清案瘈史记侯表作瘛
  昔渐离击筑传工【卷十十九页十八行】
  一清案当作高渐离落高字传工当作佣工史记校正
  有武亭【卷十二十页二行】
  一清案当作敬武亭落敬字
  白渠又东【卷十二十页三行】
  一清案白渠下落水字
  地理志曰大白渠东至曲阳入洨河者也【卷十二十页四行】一清案班志原文是东南至下曲阳入斯洨河今补三字
  于藁县之乌子堰【卷十二十页十三行】
  一清案汉书地理志真定国有槀城落城字
  白渠泜水又东迳曲阳城北【卷十二十一页十一行十二行】
  一清案泜当作枝曲阳上落下字此是钜鹿之属县
  寻求父老不得【卷十二十二页五行】
  一清案父老何焯校改老父
  逶迤东北注谓之九争【卷十二十二页七行】
  一清案九峥之名亦见濡水注此水逶迤屈曲似之故同其称当从作峥
  引葭水注也【卷十二十二页八行】
  一清案也当作之方舆纪要校
  渊之西南之侧水有武强县故治【卷十二十三页一行】
  一清案西南下之字衍文
  俗名之东相【卷十二十三页十三页】
  一清案名之下落曰字呉琯本校増
  别出北【卷十二十三页十七行】
  一清案名云衡漳于县无别出之渎北下落渎字
  县北者【卷十二十三页十八行】
  一清案县上落出字
  沟水自始决水也【卷十二十三页二十行】
  笺曰始宋本作此一清案沟水当作渎水即滹沱故渎也下水字当作入
  鱼钓隠身【卷十二十四页十五行】
  一清案鱼刘昭郡国志补注引决録注作渔
  旧沟又东迳修市故城北【卷十二十四页十九行】
  一清案沟当作渎
  循县【卷十二十五页三行】
  一清案汉书地理志勃海郡有修县应劭曰音条循字误下并同
  分为二川北迳弓高城西【卷十二十五页八行】
  一清案分为二【句】下落一字孙潜校増
  谓之阳决口【卷十二十五页十行】
  一清案决当作津
  乐成县故城南【卷十二十五页十一行】
  一清案乐成两汉为河间国治至桓帝始加陵字此文尚仍旧称说见下
  汉文帝别为国【卷十二十五页十二行】
  一清案汉文帝下黄省曽本有二年字考汉志良是
  汉宣帝封子开于此【卷十二十五页十五行】
  一清案宣帝是章帝之误
  故加陵曰乐陵也【卷十二十五页十七行】
  一清案全祖望云此三字县也是水经特笔以见县本以乐成陵三字结名与史志可参异同隂沟水篇有乐成陵令许婴碑
  衡津又东迳建成县故城南【卷十二十六页一行】
  一清案津当作漳
  衡漳又东右防杨津沟水【卷十二十六页五行】
  一清案杨当作阳
  自泽水东迳阜城南【卷十二十六页六行】
  一清案泽水呉琯本作枝水亦误当作沟即阳津沟也
  王莽更名吾城者【卷十二十六页七行】
  一清案者下落也字
  又东北入清河【卷十二十六页十行】
  一清案入胡渭校改合
  东北注之【卷十二十六页十一行】
  一清案东北上落浮水二字全祖望校补
  东北迳参后亭【卷十二十六页十五行】
  一清案汉书地理志勃海郡有参户县后字误下同
  清漳乱而东注于海【卷十二十七页一行】
  一清案清漳上落与字
  清漳水篇
  大黾谷【卷十二十七页三行】
  一清案黾字误当作□汉书地理志北地郡有大□县师古曰□即古要字是注亦云大要谷可互证也
  清漳出揭戾山【卷十二十七页五行】
  一清案揭当作谒
  旧名清漳县【卷十二十七页八行】
  一清案县字衍
  东南注南水【卷十二十七页十四行】
  一清案注下落于字方舆纪要校増
  访梁榆之虚郭【卷十二十七页十八行】
  笺曰谢云宋本作虚鄣一清案寰宇记是郭字通鉴注引此文同
  桓亦云【卷十二十七页十九行】
  笺曰桓字误似是松字谓袁松也一清案全祖望云非也葢是袁豹
  漳水于此有涉之称名因地变也【卷十二十八页六行】
  一清案寰宇记引此文作有涉河之称葢名因地变也増二字

  水经注笺刋误卷四
  钦定四库全书
  水经注笺刋误卷五
  仁和赵一清纂
  易水篇
  犹王兴之五子也【卷十一一页十二行】
  一清案犹全祖望校改即
  触目怡情【卷十一一页十六行】
  一清按怡情黄省曾本作栖情
  取畅林木【卷十一一页十七行】
  笺曰木一作水一清按木字不误
  水源西出广昌乡县之樊石山【卷十一一页二十行】
  一清按乡字衍文
  易水又东迳武阳南【卷十一二页三行】
  一清按武阳下落城字孙潜校増
  易水迳故安城南外东流【卷十一二页八行】
  一清按下云今水被城东南隅城南之南当移在东字下
  事明经证【卷十一二页八行】
  一清按明经二字当倒互
  今水破城东南隅【卷十一二页九行】
  一清按破当作被
  易水迳出范阳县故城【卷十一二页十五行】
  一清按出字衍文故城下落南字
  王莽之通顺也【卷十一二页十八行】
  一清按汉书地理志作顺隂
  出故安县西北穷独山【卷十一二页十八行】
  一清按出上落水字
  东西北注濡水【卷十一二页十九行】
  一清按北黄省曾本作流东西字亦误当作东南
  昔燕丹纳田生之言【卷十一三页二行】
  笺曰生宋本作光一清按王楙野客丛书曰先生之语古亦有单称一字者叔孙通与诸弟子共为朝仪曰叔孙生真圣人也梅福曰叔孙先非不忠也又观张释之龚遂等所谓王生结袜公卿数言邓先皆此意也田光为时所尊贵战国防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郦故曰田生也朱氏欲改生为光殆未识斯义耳
  俱在罡阜之上【卷十一三页三行】
  笺曰罡当作冈一清按罡冈音同通用注例作罡字
  上邪而下方【卷十一三页三行】
  一清按邪孙濳校改衺
  左右百歩一钓台【卷十一三页十一行】
  一清按名胜志引此文作有二钓台今补正
  南北如减【卷十一三页十六行】
  一清按御览引此文作加黄省曾本亦是加字
  即此台【卷十一三页十七行】
  一清按御览引此文作即斯台也今补正
  北有兰马台【卷十一三页十七行】
  一清按御览引此文作北有小金台台北有兰马台今补正
  尚镌刻之名【卷十一四页五行】
  一清按名字误全祖望曰当作石
  又东得白杨水口出遒县之西山白杨岭下【卷十一四页十二行十三行】
  笺曰孙云口疑作水一清按口字不误出上落水字之字衍文
  西南南流与石泉水防【卷十一四页十五行】
  一清按南字重文宜衍
  石上赤土又髙一丈四壁直立上广四十五步【卷十一四页十八行】
  一清按丈字衍文四当作匹直立当倒互说文匹四丈也小尔雅倍两谓之匹孙濳云以栁佥钞本校正
  故俗有并沟之称矣【卷十一五页二行】
  一清按矣黄省曾本作焉
  许慎曰濡水入深深渠【卷十一五页六行七行】
  笺曰许氏说文云濡水出涿郡故安东入漆涑一清按此条不误说见下
  南濡北易至涿郡范阳县防北濡又并乱流入涞【卷十一五页九行】
  笺曰古本作乱流入沫疑此沫字当作涑字说文可据呉本改作入涞一清按上条本文不误此条吴琯本改沫为涞是也说文漆水出右扶风杜陵岐山东入渭一曰入洛不闻别有涿郡之漆也又说文涑□也从水束声河东有涑水速侯切又洓小雨零貎从水束声所责切初不云是水名至广韵集韵始云水名在此地盖承误本说文东入漆涑之语而为之辞检说文涞字云水起北地广昌东入河从水来声并州浸汉志代郡广昌县下云涞水东南至容城入河过郡三行五百里并州浸方舆纪要云郡三谓代上谷涿也【溙水不经上谷三郡代涿勃海纪要亦误】水经巨马河篇云河出代郡广昌县涞山注云即涞水也又云涞水上承故渎于逎县北垂重源再发结为长潭自成渊渚谓之巨马河亦曰渠水是篇注云濡水合渠许慎曰濡水入深深渠二号即巨马之异名正与彼文相照泲水篇有源源水沁水篇有骉骉水泗水篇有涓涓水获水篇有净净沟是其名例矣故知道元所见之说文与世本大异古漆字似涞字续云地皇侯钲书七作来韩勅碑书漆作□是其明证若涑字又漆字重文写之讹朱氏不察反致疑于郦注之深深渠吴本改正之涞水真所谓身入酒国以不狂为狂者也
  东迳容城县故城北【卷十一五页十行】
  一清按东迳上落巨马水又四字全祖望校补
  壑逹洞开【卷十一六页十行】
  一清按壑当作豁
  歴迳荆陉北【卷十一六页十一行】
  一清按迳字误黄省曾本作送寰宇记引九州记曰送荆陉在易县西南三十里即荆轲入秦之路也
  俗又谓水为武遂津【卷十一六页十六行】
  一清按谓下落是字名胜志校増
  孝成十九年赵与燕易【卷十一六页十七行】
  一清按孝成下落王字赵与燕易下落土字史记校补
  东南流出长【卷十一七页四行】
  一清按长下落城字孙濳校増
  北新城县东二十里有有樊舆亭【卷十一七页八行】
  笺曰克家云有字或作东一清按何焯云衍一有字
  渥水注之【卷十一七页十三行】
  一清按寰宇记引此文作泥下大泥淀小泥淀并同泥即□之省与渥相似
  水南流注易水【卷十一七页十四行】
  一清按水上落其字
  谓之渥同口【卷十一七页十五行】
  一清按寰宇记晏元献公类要引此文皆作泥洞口
  水侧有浑渥城【卷十一七页十五行】
  一清按浑渥城当作浑泥城金泰和四年改浑渥城为渥城县与隋人之置毛州之误正同
  易水出北新城城北【卷十一七页十六行】
  一清按下城字当作西孙潜校改
  今者地壁夷平【卷十一八页二行】
  一清按地当作城即易京城也
  即瓒所堡也【卷十一八页四行】
  一清按堡当作保
  阚骃称太子子丹【卷十一八页七行】
  一清按黄省曾本作燕太子丹今校正
  燕太子称荆入秦太子与知谋者【卷十一八页八行九行】
  笺曰谢兆申云宋本无燕太子称以下十三字当删之一清按此亦妄说也燕太子当作燕丹子渭水注引燕丹子曰秦王为机发之桥盖袭用其说也风萧萧之歌高渐离宋如意之事皆出于燕丹子故知耳伯之非荆下落轲字
  宋如意知之【卷十一八页十二行】
  一清按知黄省曾本作和
  又东过束州县南东入于海【卷十一九页二行】
  笺曰按汉地理志束州亦属勃海郡古本作泉州误也孙云束州县在今河间县境内一清按黄省曾本作泉州字不误也沽水篇经云又东南至泉州县与清河合东入海注云清淇漳洹易涞濡沽滹沱同归于海则是易水亦至泉州合清河入海也汉志泉州县属渔阳郡今通州武清县地正直沽入海之处方舆纪要曰乐史云易水有三源流经易州南三十里者曰中易水出州西北三十里穷独山者谓之濡水亦曰北易水出州西南六十里石兽冈者谓之雹水亦曰南易水中易水流经定兴县西亦谓之白沟河涞水县之拒马河流合焉又东经安肃县北及容城县北濡水流合焉所谓北易水也又经新城县南亦曰拒马河歴雄县及顺天府覇州之北又东经东安县及永清县南入武清县之三角淀又东南至小直沽与卫河合逹于海此易水之东出者也其南易水即雹水也自安肃容城县南又东南经安州北东至雄县亦名瓦济河又东歴河间府任丘县覇州之保定县文安县南引而东合于滹沱河注于海此易水之别出而东南流者也盖易水之源并出于易州而其流自不相乱或曰易水或曰故安水则推其本而言之也或曰拒马河或曰白沟河则从其流而言之也或曰滋河或曰沙河唐河则因其所滙之川言之也或又曰易水本无正流附合支川以逹于海故自汉以来言易水源流多未得其详云宛溪之言可称明白了当水经未尝兼叙南易道元从而释之与经文有如枘凿之不相入朱氏改泉州为束州以为易水既流经勃海文安与束州相近不应又改途北出至渔阳郡之泉州也经注不明致有斯蔽妄以疑意改窜旧文有识之士深所不取
  水篇
  又东泉水注之【卷十一九页十五行】
  一清按泉水上落莎字
  水中自源南注水【卷十一九页十七行】
  一清按上云亭在南原上此当是中原源字不从水中自二字当倒互
  则名不因灵王【卷十一十页一行】
  一清按灵王上落武字
  车驾沿革【卷十一十页七行】
  笺曰沿革字未详一清按是沿泝之讹
  川有一水【卷十一十页十一行】
  一清按准下滙川三合之文一当作二
  虽川三合【卷十一十页十二行】
  一清按虽字误全祖望曰当作滙盖与嘉牙川水合流也以是知上文一水当是二水之讹
  起御坐于松园建祗洹于东圃东北二靣岫嶂髙深【卷十一十页十六行十七行】
  笺曰古本云起御坐于松园建祗洹东圃北二靣岫嶂高深谢兆申云宋本无东字疑当作建祗洹园东北二靣云云一清按本文无误字朱氏乃引古本误文以相证何也若如谢说文义岂可通乎
  峡右山则有祗洹精庐【卷十一十一页二行】
  一清按则当作侧
  分石飞悬水一匹有余【卷十一十一页十一行】
  一清按水字衍文
  又东流歴山【卷十一十一页十三行】
  一清按寰宇记引此文作歴鸿山落鸿字
  兼县上所拯也【卷十一十一页十五行十六行】
  一清按全祖望云上当作土拯当作极
  水出中山城之西如北【卷十一十一页二十行】
  笺曰谢云宋本无如字一清按如往也言自西往北也
  侧水锐山【卷十一十二页一行】
  一清按寰宇记引此文作侧而锐上今校正
  故曰中人山也【卷十一十二页五行】
  一清按中人山误当作中山城
  名尧始城【卷十一十二页八行】
  一清按路史余论曰望都城东有尧故城俗呼为尧姑城姑故音同始字误也后同
  但苦其不东观矣【卷十一十二页十行】
  笺曰谢云其不矣三字疑有脱误一清按无脱误也谢说非
  水出中山城北郎中阜下【卷十一十二页十四行】
  一清按郎中当作郎山
  然于城非西在【卷十一十二页十五行】
  笺曰在疑作北一清按西在二字当倒互孙说非
  世谓之京【卷十一十三页五行】
  一清按京下落陵字陵亦丘也
  南对汉顷王陵【卷十一十三页五行】
  一清按顷王上落中山二字
  是城西平城之地泉涌而出【卷十一十三页十四行】
  一清按于文是城之西北平地泉涌而出孙濳用栁佥钞本校正
  骃所说此则非也【卷十一十四页三行】
  一清按此全祖望校改北
  城北去山五里【卷十一十四页七行】
  一清按山上落尧字
  然则俗谓之都香山【卷十一十四页八行】
  一清按都山以尧母庆都得名香字衍文盖不学人有闻于都梁之为香而妄加之也
  周同姓【卷十一十五页六行】
  一清按周同姓下当接下十三行周之衰也至十四行筑城以固之三十字错简于此
  周之衰也【至】筑城以固之【卷十一十五页十三行十四行】
  一清按三十字是错简当移在前六行周同姓下此处当移十六页七行昔耿伯昭至九行卢水池二十六字错简于此
  故城北借水以取名矣【卷十一十五页十八行】
  一清按北当作地
  际水有汉王故宫处【卷十一十五页十九行】
  一清按汉下落中山二字初学记引此文校增
  为刹利灵图【卷十一十六页三行】
  一清按刹利二字当倒互孙潜校正
  今府榭犹故制【卷十一十六页七行】
  一清按故制下当接九行自漠及燕中间昔耿伯昭至卢水池二十六字错简当移在前十五页十二行治水南卢奴县之故城下
  自汉及燕【卷十一十六页八行】
  一清按漠全祖望校改汉谓汉中山国及后燕也
  水出洛光涓【卷十一十六页十五行】
  一清按涓当作沟名胜志引此文校改
  受胡泉【卷十一十七页三行】
  一清按受上落水首二字
  又东迳安喜县南【卷十一十七页八行】
  一清按迳当作过
  沙息壤加以城池板筑既兴【卷十一十七页十六行】
  笺曰谢云宋本作加以城地一清按谢改池为地是也云加以城地则误矣加字属上读以城上落重字当作沙息壤加重以城地板筑既兴沙息壌加者谓水漂沙去用成沃壤若连下读则沙息壤三字如何成文
  有旧卢奴之乡也【卷十一十七页十七行】
  一清按有当作古
  赵灵王【卷十一十九页二行】
  一清按灵王上落武字
  俗名之曰浊鹿罗地地不逺【卷十一十九页四行】
  笺曰罗地地字有脱误未详一清按罗与逻通遮逻也浊鹿逻如魏书章武王融白牛逻之类又赵郡王干云以驿逻无兵盖戍守之别名也上地字当作城
  方数里【卷十一十九页七行】
  一清按方下落广字名胜志引此文校増
  至若娈童丱角【卷十一十九页八行】
  笺曰古本作娈童丱及当是丱少之譌吴改作丱角一清按孙潜校改丱友不如杨慎引此文作丱女为善
  博水又东迳自隄亭南【卷十一十九页十五行】
  一清按自名胜志引此文作白
  世代又逺【卷十一二十页三行】
  笺曰谢云宋本又作云疑作久一清按又字为是
  湍水于城北曲而西流【卷十一二十页五行】
  一清按湍水汉书地理志注作濡水下并同
  又南迳安阳亭东晋书地道记曰蒲隂县有安阳关【卷十一二十页十六行】
  一清按安阳当作阳安以郡国志校正汉书王子侯表有易安侯平赵敬肃王子武帝元朔元年封即此阳安也而世本俱误作易安非矣
  因河仍墉【卷十一二十页二十行】
  一清按河当作阿
  水出北平县西南鱼山山石善巨焉水发其下【卷十一二十一页五行六行】
  笺曰鱼山以下疑有譌误一清按寰宇记引此文云山石若巨鱼水发其下今校正
  齐与燕防于濡水【卷十一二十一页十一行】
  一清按水左氏作上
  濡水出髙昜县【卷十一二十一页十一行】
  笺曰昜当作阳一清按昜古文阳字如此之类其义甚浅实为辞费
  盛若蚁蛭【卷十一二十一页十七行】
  笺曰谢云宋本作咸若蚁蛭一清按博雅盛多也言层山之多如蚁塲也盛字不误
  亦峻崠也【卷十一二十一页十八行】
  笺曰谢云峻崠疑作峻嵊一清按广韵嵊音盛山名在剡县集韵音乗亭名在吴均与上峻字义不合类篇崠音冻山脊也峻崠山之最高处也谢说非
  皆翼对层岩【卷十一二十二页一行】
  一清按岩名胜志引此文作峦下云岩障深髙故知峦字为是
  迳五回之崄途【卷十一二十二页三行】
  一清按途名胜志引此文作邃
  徐水屈东北迳郎山【卷十一二十二页六行】
  一清按屈字当移在东北之下
  又屈迳其山南岑山岑竞举【卷十一二十二页七行】
  一清按名胜志引此文衍上岑字初学记引此文作众崖竞举于文是众岑竞举
  山内有郎山碑【卷十一二十二页九行】
  一清按内当作南山下落君字
  徐水又迳郎山君子中触锋将军广南【卷十一二十二页十行】一清按下云是太白君碑郎山君之元子也防此当作山君中子广当作庙
  颍丘太守【卷十一二十二页十二行】
  一清按晋书地理志云废东郡立顿丘又云顿丘郡秦始二年置颍丘是顿丘之误
  幽冀二州以代子诏书【卷十一二十二页十五行】
  笺曰以代子语有譌脱一清按释载此文是戊子盖诏书以是日下也
  南出乘崖【卷十一二十二页十八行】
  笺曰乘当作垂一清按乘字不误
  倾澜泄注【卷十一二十二页十九行】
  笺曰克家云泄疑作防一清按泄散也亦作泄防稽五泄即瀑布也此水乗崖注下与泄溪同义无可疑者一字之工髣髴与山水之灵相黙契也
  盖徐州之别名也【卷十一二十三页六行】
  一清按州黄省曾本作水
  又东南与沈水出蒲西【卷十一二十三页七行】
  一清按于文当作又东南与沈水合水出蒲城西孙濳校增三字
  徐水又东左合防曹水【卷十一二十三页十行】
  一清按防字衍文
  曹水又东南迳北新城县故城南河南又迳北新城故城北此王莽之朔宁县也【卷十一二十三页十三行十四行】
  一清按河南二字衍文北新城下落县字此字是北字重文之误亦宜衍朔宁汉书地理志作朔平今校正
  水又东南迳一故城北【卷十一二十三页十五行】
  一清按水上落徐字
  入于博【卷十一二十三页十七行】
  笺曰博古本作河一清按此是班固原文在中山国北平县盖徐入博博入河朱氏乃欲以俗本改汉书耶
  他说无依城之名【卷十一二十四页一行】
  一清按他说当作地说
  圣水篇
  故燕也【卷十二一页七行】
  一清按也当作地
  屈而流也【卷十二一页十九行】
  一清按而下落南字
  俗为之羊头溪【卷十二二页三行】
  一清按为当作谓
  水出县西北大防南山【卷十二二页五行】
  一清按南山当倒互孙濳校改
  又东迳聚圣南【卷十二二页六行】
  一清按聚圣二字当倒互
  又名之曰非漯之沟也【卷十二二页十一行】
  笺曰漯一作理一清按漯理音同冩之差漯水即湿水注云涿水自涿鹿县东注湿水此云非漯之沟盖未与湿水合也
  即杭水也【卷十二二页十四行】
  笺曰汝澄曰杭水疑作范水涿之为范阳郡盖亦取于此一清按非也汉书地理志涿县下云桃水首受涞水分东至安次入河又良乡县下云垣水南东至阳乡入桃桃杭字近致讹
  出涿县故城西南【卷十二二页十七行】
  一清按出上落水字
  非桃水也【卷十二二页十九行】
  一清按桃水是桃仁之误详本卷
  故在山谷为涿耶水【卷十二三页八行】
  一清按山谷当作上谷湿水经云又东过涿鹿县北郦氏以涿水释之汉志涿鹿县属上谷郡盖在上谷郡为涿水而经广阳郡者即是圣水名因地变也
  城内东北角有晋康王碑城东有范阳王司冦□庙碑【卷十二三页十四行】
  一清按晋书列传范阳康王绥子虓司冦当作司马黄省曾本校
  匈奴降王赐【卷十二三页十八行】
  笺曰赐古本作胜一清按史记汉书皆作赐
  而南注泽渚水【卷十二四页四行】
  一清按当作鸣泽渚水字衍文
  导泉【卷十二四页十八行】
  一清按泉当作□
  世谓寒号非也【卷十二五页五行】
  一清按谓下落之字寒号下落城字
  巨马水篇
  王莽之广屏魏封乐进为侯国矣【卷十二五页十三行】
  一清按矣字当移在广屏之下名胜志校
  谓之石曹水【卷十二五页十九行】
  一清按曹当作槽乐史云孟门山一名石槽河南有山凿中如石槽此亦其类也
  水南发谿【卷十二六页一行】
  一清按谿上落桑字鲍丘水注云桑谷水注之盖沿出桑谿故也可证
  盖霍原隠教授处也【卷十二六页二行】
  一清按下云徐广云原隠居广阳山此落居字
  为王浚所召【卷十二六页三行】
  一清按召全祖望校改害
  左防叠砢溪水【卷十二六页八行】
  一清按叠吴琯本作垒垒砢亦作磊砢上林赋云水玉磊砢玉篇众小石貎
  水出担石硎【卷十二六页十一行】
  一清按石黄省曾本作车
  东南流迳圣人东南城【卷十二六页十一行】
  笺曰谢云宋本作迳圣人城东南一清按非也下文多一东字南城二字当倒互盖紫石水出圣人城北又迳城东此担车水流迳城南南流注于紫石水城之三靣皆水之防也
  涞水东迳徐城北出焉【卷十二六页十六行】
  一清按出焉上落沙沟二字
  即涞之故渎矣【卷十二六页十八行】
  一清按之当作水
  涓流控引水自成渊渚【卷十二七页二行】
  笺曰控引下落其字一清按水字衍文
  十一许歩【卷十二七页三行】
  一清按十一当倒互名胜志校
  东南流迳县故城东【卷十二七页三行】
  一清按县上落逎字
  北屈滙于桃水【卷十二八页十行】
  笺曰滙宋本作注一清按滙本作汇尚书孔曰汇回也不得改云注
  余而南枝沟【卷十二八页十二行】
  笺曰谢云宋本作而合南枝沟一清按合字当在南字下
  水上承防陂【卷十二八页十四行】
  一清按护当作濩
  东南迳临乡南汉封广阳王子须为侯国【卷十二八页十五行】一清按汉书王子侯表临乡顷侯云广阳顷王子元帝初元五年封临乡下落城字广阳下落顷字须即顷之讹当改作云
  地理记曰【卷十二八页十六行】
  一清按地理下落风俗二字黄省曾本校増
  城南十里【卷十二八页十七行】
  一清按四字衍文
  水出安次县东北平地泉【卷十二九页一行】
  一清按泉字衍文
  东南迳束州县故城西【卷十二九页二行】
  一清按此是汉渔阳郡之泉州县非勃海郡之束州县也黄省曾本校改
  涞水东南至容城入于海河【卷十二九页九行】
  一清按汉书地理志作入河海字衍文
  巨马水于平舒北【卷十二九页十行】
  一清按平舒下落城字
  防水篇
  沿坡歴涧【卷十三一页七行】
  一清按坡孙濳校改波
  汉景帝后元三年置【卷十三一页十行】
  一清按元字衍文
  北燕京山之大池【卷十三一页十三行十四行】
  一清按寰宇记代州鴈门县下引水经注云潜通燕京山之天池北下落通字大池当作天池
  其水阳焊不耗【卷十三一页十九行】
  笺曰克家云焊当作旱一清按集韵焊火干也义亦通
  忽过大风【卷十三二页一行】
  笺曰过当作遇一清按过字不误
  盖狄语言譌【卷十三二页五行】
  一清按言当作音下云马磨声相近是也
  城将成而崩数矣有马走一地【卷十三二页七行】
  一清按崩下落者字马下落驰字刘昭郡国志补注校补
  遂名马邑【卷十三二页八行】
  一清按遂名下落之为二字刘昭郡国志补注校补
  枝之南分【卷十三二页十三行】
  笺曰当作津一清按当作水下云桑干枝水是也
  左合武周塞水【卷十三二页十四行】
  笺曰孙云地理志作武州一清按州周音同通用
  津委浪【卷十三三页三行】
  一清按津上落长字
  湿水又东北迳魏亭南【卷十三三页八行】
  一清按魏亭上落巨字
  崞川注之【卷十三三页十三行】
  一清按崞川下落水字
  处三山之中【卷十三三页十五行】
  一清按三当作二二山谓元岳及崞山也
  北流迳繁畤故城东【卷十三三页十六行】
  一清按繁畤下落县字
  王莽之善阳也【卷十三三页十八行】
  笺曰孙云一作鄯阳一清按汉志是善字不从阝作鄯
  水即成池【卷十三四页三行】
  一清按即当作积黄省曾本校
  北对凉州池之南池【卷十三四页五行】
  一清按凉州池全祖望校改凉州城
  如浑水又东南流迳水固县【卷十三四页九行】
  笺曰水固疑是永固之譌考魏书地形志并无此县名一清按地形志恒州代郡领永固县何云无此县名也
  慕容寳自河而还军【卷十三四页十二行】
  一清按而当作西
  死者父兄皆号泣哀恸【卷十三四页十四行】
  一清按哀恸上黄省曾本有六军二字
  故北俗谓之老公城也【卷十三四页十六行十七行】
  一清按故字也字俱衍文
  左右山源【卷十三五页十行】
  一清按源当作原
  魏太当七年所成也【卷十三五页十八行】
  笺曰当当作平一清按黄省曾本作太常魏明元帝年号也太武帝改元太平真君道元不应遗下二字单称太平朱氏误矣
  其水南又屈迳平城县故城南【卷十三五页二十行】
  一清按南又二字当倒互
  即朱明阁直侍之官出入所由【卷十三六页十三行】
  一清按所由下吴琯本有也字
  又毁建白楼【卷十三六页十四行】
  一清按全祖望云毁字衍文
  用周园挽【卷十三七页四行】
  笺曰谢云宋本作围绕一清按沈名荪云园挽谓灌园者所汲挽也二字不误
  柱侧悉镂云炬【卷十三七页十七行】
  笺曰古本悉作云烟炬字误当作烟一清按玉篇炬火炬云炬形容雕镂之巧光炫夺目也
  去子丹碑侧逺矣【卷十三七页十八行】
  一清按侧当作则
  台髙广【卷十三八页七行】
  一清按台下落榭字名胜志校増
  阉人宕昌公钳耳处时【卷十三八页十一行】
  一清按魏书阉官传王遇字庆时本名他恶冯翊李润镇羌也姓王氏后改氏钳耳赐爵宕昌公处字误
  九堂【卷十三八页十九行】
  一清按明堂月令白虎通作九室堂字误
  施机轮饰缥【卷十三八页二十行】
  一清案饰缥下落碧字名胜志校増
  仰象天状画北通之宿鸟盖天也【卷十三八页二十行】
  笺曰此处有讹误当云画北辰列宿象盖天也一清按全祖望云通当作道鸟当作焉
  又东北右合黄山【卷十三九页七行】
  一清按山当作水
  南北六十七步【卷十三九页十行】
  一清按十七二字当倒互
  势热又同【卷十三十页一行】
  一清按势热二字当倒互
  南岸下有风穴【卷十三十页四行】
  一清按岸名胜志引此文作崖
  白头而羣飞者【卷十三十页十行】
  一清按白头当作白颈下同
  犍为舍人以为壁屋【卷十三十页十二行】
  笺曰壁屋字误当作卑居一清按今李廵注既无可考壁屋二字以广异名否则尔雅原文既以鸒斯为卑居孙炎又以卑居为楚鸟乃复云犍为舍人以为卑居辞重义复类于屋上架屋也盖卑之转音为壁屋义又与居近壁屋疑即卑居之一名又鸒斯之鸒上从与不从□鸴音渥尔雅释鸟鸴山鹊是也今刻误以鸒为鸴朱氏亦失笺
  马融亦曰贾乌者也【卷十三十页十三行】
  笺曰宋本无者字一清按者字宜有
  世法所缔【卷十三十页十九行】
  一清按缔通鉴注引此文作稀
  湿水又东迳北平邑县故城南【卷十三十一页九行】
  一清按迳北二字当倒互
  城在髙栁南八十里【卷十三十一页十一行】
  一清按通鉴注作百八十里落百字
  俗为之苦力干城矣【卷十三十一页十四行】
  一清按为当作谓
  湿水又东流又东阳水注之【卷十三十二页一行】
  笺曰宋本无流又东三字一清按流字宜存又东二字重文宜衍阳水上落安字
  水自源东南流注于湿水【卷十三十二页二行】
  一清按源当作泽上云水出县东北泽中是也孙潜校改
  王莽之竞安也【卷十三十二页四行】
  一清按汉书地理志作竟安
  水入东流【卷十三十二页十四行】
  笺曰入宋本作又一清按水上落湿字
  阳武将军马成【卷十三十二页十八行】
  一清按阳后汉书马成传作杨
  出昌平县故城南【卷十三十四页一行】
  一清按出上落水字
  又东北入祁夷祁夷右防逆水【卷十三十四页一行二行】
  一清按两祁夷下俱落水字
  逆水又西注于祁夷之水【卷十三十四页六行】
  一清按又西下落流字下云逆之为名以西流故也可证
  耆谚曰【卷十三十四页八行】
  一清按谚当作彦
  未有升其岭者【卷十三十四页十八行】
  一清按岭当作巅
  代城东北九十里有空侯城也【卷十三十五页八行】
  一清按空侯城下黄省曾本有者字无也字彼此各缺一字可互证也
  湿水又东迳潘城县北【卷十三十五页九行】
  一清按两汉志俱作潘县此当云潘县故城
  下洛城西西二十里有雍洛城【卷十三十五页二十行】
  笺曰当作而西一清按当作西南
  湿水又东迳三台北【卷十三十六页四行】
  一清按湿水下落又东迳髙邑亭北七字黄省曾本校补
  湿水又东迳温泉水注之【卷十三十六页六行】
  一清按迳字衍文
  下有温泉【卷十三十六页七行】
  一清按下字上落山字
  是使越者若流【卷十三十六页九行】
  一清按越当作赴
  水出塞外子镇西【卷十三十六页十一行】
  一清按子当作柔柔镇乃魏六镇之一胡三省通鉴注曰柔镇城在汉且如县西北塞外魏太和十八年如柔镇即此方舆纪要云孝昌初柔镇民杜洛周反于上谷围燕州镇盖与上谷接境在今大同府大同县界
  校其城郭【卷十三十六页十四行】
  一清按城黄省曾本作程
  又东南于大郡北右注鴈门水【卷十三十七页二行】
  笺曰于宋本作流一清按于字不误
  雁出其间【卷十三十七页四行】
  一清按刘昭郡国志补注引山海经曰雁门者雁飞出于其门间字误也
  敦水东又水注之出东阜下【卷十三十七页十七行】
  一清按东又二字当倒互出上落水字
  与神泉【卷十三十八页二行】
  一清按神泉下落水合二字
  汲引泉谿泽泽涛东注【卷十三十八页七行】
  一清按泽当作浑下泽字重文宜衍
  东南流迳小县故城南【卷十三十八页十八行】
  一清按东南流下落迳小县故城西东南流注于延水又东十六字黄省曾本校増
  北方人谓之谪仙【卷十三十九页五行】
  一清按北当作此与上此人失怖之此误作北正同
  下洛西北百三十里【卷十三十九页十行】
  一清按下洛下落城字
  因名其为磨笄山【卷十三十九页十八行】
  笺曰其下疑脱地字一清按孙潜校改山
  王莽之久居也【卷十三二十页六行】
  笺曰旧本作王莽之所谓文居也一清按汉志是久字改作文非
  地理志曰于延水东至广宁入治非矣【卷十三二十页七行】一清按全祖望云湿水即治水既云注湿而又以入治为非乎考汉志是沽字方舆纪要云沽当作治刘氏似指伯庄然于延水本入治郦故以班志入沽为非与祁夷水之入沽误正同祁夷水师古改作入湿
  防其民于涿鹿之河【卷十三二十页十一行】
  一清按河当作阿
  其水东北与陂泉合【卷十三二十页十二行】
  笺曰陂一作阪一清按寰宇记妫州懐戎县下云羹颉山黄帝祠有泉湛而不流即古阪泉也又云阪山史记云轩辕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即此是也
  以统流离【卷十三二十页十九行】
  一清按离当作杂
  清夷水又西防牧牛山【卷十三二十一页五行】
  一清按山下落水字
  其水俱西南注于沧水【卷十三二十一页十二行】
  一清按西南下落流字
  又西与右阳沟水合【卷十三二十一页十七行】
  一清按与右二字当倒互
  西南流迳居庸县城北【卷十三二十一页十八行】
  一清按县下落故字

《水经注释》 相关内容:

前一:2
后一:4

查看目录 >> 《水经注释》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