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四库百科 >

苏洵集精华


苏洵集精华

    苏洵(1009~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人称老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苏洵出身在书香门第,幼年父亲苏序为他们兄弟准备了良好的学习条件:“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但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他“幼而读书,固有意于从宦”,但科举文章的刻板、枯燥使他非常厌恶读书,遂废学游荡。到二十七岁时,“谢绝平时交往少年,闭户读书”,岁末,举进士不中,又举茂才异才等也不中。岁余,贡举仍不中,退而兴叹,将以前所写的文章都烧掉了,闭门阅读先泰两汉及唐韩愈等人的文章,一读就是七年。庆历五年(1045年),苏洵再次进京赶考,却没有结果,于是自娱,游山玩水。七年(1047年),父亲去世,回家守丧,一呆就是十年。十年中,他精心培养自己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这十年也是他散文创作的旺盛时期,《中策》、《权书》、《衡论》等文辞优美的文章都写于此时。嘉祐元年(1056年),在张方平等人的推荐、帮助下,苏洵携二手赴京赶考。五月抵京,九月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对苏洵的文章“大称叹,以为未始见夫人也”,由是名声大振,公卿士大夫争相传阅。苏氏文章,遂博天下,“时文为之一变”。次年正月,欧阳修主持礼部贡举,揭晓,苏轼兄弟均高登榜首。正当苏氏踌躇满志的时候,夫人程氏不幸病故,匆匆忙忙携二子回家奔丧。三年(1058年)十月,朝廷根据两年前欧阳修推荐苏洵的呈文,诏令眉州连送他赴京试策论于舍人院,苏洵辞而不召,写了长达六千字的《上皇帝书》,申述己见,希望朝廷能破格任用。四年(1059年),诏令又下,仍辞而不就。十月,二子守丧满,遂又率领他们赴京。五年(1060年)二月抵京。八月,韩琦奏明皇上给了苏洵一个秘书省试校书郎的职务,迫于生计,勉强接受。六年(1061)年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与陈州项城县令姚辟同修《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上秦,批文还没下来就病逝了,终年五十八岁。

    苏洵大器晚成,兼之写作态度严谨,留下来的诗文、学术著作都不多。自辑《嘉祐集》二十卷。除《太常因革礼》一百卷外,还有《谥法》三卷,《谥录》二十卷,未完稿《易传》十卷。今存康熙年问邵仁泓所刻《苏老泉先生全集》二十卷。

    苏洵的文章“务一出己见”,文章杂糅百家之说,站在宋明理学的立场看,未免离经叛道,但正是以“三苏”为代表的蜀学的精髓,他的政治主张是建立在进步的历史观和精辟的形势分析上的。

    苏洵的论辨文,格调高古,波澜起伏,抑扬顿挫。首先质而实绮,简而多姿,古朴精练,新鲜生动。苏洵驾驭文字的功夫很高,宜长则长,宜短则短,但都气势磅薄,语句流畅。如《管仲论》中用五十四个字就写了十一句话。他还利用排偶句,连类引发,一气贯注,去骈文之短而取其长,这是散文终能战胜骈文并取而代之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妙喻连篇,穷情尽变。例如《谏论下》,为了说明人臣有“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而“无不谏”者,有“赏而后谏”者,有“刑而后谏”者,故人臣是否能谏,要在君主以势趋之,他用“勇者”、“勇怯半者”、“怯者”这三种人作了生动的比喻。再次,用典纯熟,征引贴切。如《谏论上》,为了“使君必纳谏”,就应该像战国时游说之士那样得其术,他列举了五种谏法,用了十五个典故。这些典故在当时是晓畅易懂、明白如话的。此外开合抑扬,结构严谨,也是苏文一大特色。

    苏洵书、说二十余篇,风格多样,或铺叙事物,随物赋形;或借物寓慨,畅抒情怀。但都比较注意描摹刻画,宛转曲尽,感情真挚,格调高昂。前者以《上欧阳内翰第五书》为代表。后者以《木假山》为代表。他的两篇用“说”做标题的文本,各有特色。《名二子说》八十余字.语言凝炼而内涵丰富、类似托物寓意的小品;另一篇《仲尼字文甫说》,采取类似辞赋的写法,用一连串生动、变化莫测的形象来比喻风水相遭,宏伟壮丽,美不胜收。

    清人邵仁泓在《苏老泉先生全集》的序言中评价苏洵的文章“驰骋于孟、刘、贾、董之间,而后成一家者也”,又说“上继韩、欧,下开长公兄弟”。苏洵为古文运动的最后胜利立下卓著功勋,名列唐宋八大家,为后人所效仿所称道。


【检索苏洵集精华 ==>】 古籍全文检索:苏洵集精华     全站站内检索:苏洵集精华

古音类表
韵考略
刘氏碎金
声谱
声说
古今韵考
风雅蒙求
古今通韵
韵学要指
古今通韵括略
易韵
古韵通
声韵丛说韵问
韵学通指
韵问
韵白
古韵标准
音学辨微
四声切韵表
四声切韵类表
四声切韵表补正
声韵考
声类表
戴东原转语补释
六书音均(韵)表
诗声类
汉魏音
古韵谱
音学十书
古韵总论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