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铜绿

输入关键字:

铜绿

《全国中草药汇编》:铜绿

药材名称铜绿

拼音Tónɡ Lǜ

别名铜青

来源在空气中受潮后被氧化,表面所生的绿色碱式碳酸铜,或为糠青(即碱式碳酸铜)与熟石膏加水拌和压成扁块的加工品及天然的孔雀石。药用多为加工品。

性状自然生成的铜绿为粉粒状或不规则块片状,呈青绿色。质松,味微涩,火烧现绿色火焰。

另一种加工品,呈长方形小块,质坚易断,断面分明显的三层,上层为薄薄蓝色层,中层白色,底层灰黄色。无臭,味淡,嚼之有砂石感。

炮制自然生成的铜绿,以磁盘或铁刀刮下,即得。

加工品制法:将铜绿粉或糠青与熟石膏粉,加水适量拌匀,压成扁块,用高粱酒喷之,则表面显出绿色,切成小块,干燥即得。

古时,铜绿为铜之锈,可以用醋喷在铜上加速其生成绿色的锈,刮取即得。

性味苦、酸、涩,寒。有毒。

功能主治解毒,去腐,杀虫。外用治鼻瘜肉,眼睑糜烂,疮疡顽癣。

用法用量本品一般多作外用药。内科常配入相应方剂中治疗风痰为患,突然昏厥及血气心痛等症,用量0.5~1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铜绿

药材名称铜绿

拼音Tónɡ Lǜ

别名铜青(《抱朴子》)。

出处《纲目》

来源为铜器表面经二氧化碳或醋酸作用后生成的绿色锈衣。

制法取铜器久置潮湿处,或用醋喷在铜器上,其表面产生青绿色的铜锈,刮取后,干燥之。

性状为翠绿色粉末,质松。无臭,味微涩。燃烧之现绿色火焰。

此外,尚有一种加工铜绿,系用铜绿粉或绿青(即天然产的碱式碳酸铜)与熟石膏加水拌和压扁,切成块状,喷以高梁酒,使表面产生绿色而成。药材呈长方形块状,长约5厘米,宽约2厘米,厚约5毫米。外表绿色,里面土黄色或淡绿色。质硬而脆。无臭,无味。

化学成分为铜氧化生成的碱式碳酸铜或天然的孔雀石,主含碱式碳酸铜。

性味酸涩,平,有毒。

①《药对》:"寒。"

②《嘉佑本草》:"平,微毒。"

③《本草经疏》:"酸苦涩,微寒。"

归经入肝、胆经。

①《纲目》:"入肝、胆。"

②《玉楸药解》:"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

功能主治退翳,去腐,敛疮,杀虫,吐风痰。治目翳,烂弦风眼,疽、痔恶疮,喉痹,牙疳,臁疮,顽癣,风痰卒中。

①《药对》:"主风烂泪出。"

②《本草拾遗》:"明目,去肤赤;合金疮,止血。"

③《嘉佑本草》:"治妇人血气心痛。’

④《纲目》:"治恶疮,疳疮,吐风痰,杀虫。"

⑤《本经逢严》:"为散疔喉痹牙疳,醋调揩腋下治狐臭,姜汁调点烂弦风眼。"

⑥《玉楸药解》:"疗痔瘘,生发,点痣。"

⑦《会约医镜》:"脚指缝中流水痒痛,敷之。"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撒或调敷。内服:入丸、散,3~5分。

注意体弱血虚者忌服。不可多服,多量可引起剧烈呕吐、腹痛、血痢、痉挛等证,严重的可致虚脱。

①《本草经疏》:"目痛肤翳不由风热外侵而因于肝血虚少者非所宜用。"

②《本草汇言》:"多服、常服,有燥耗津液、枯损血气之患。"

复方①治眼生肤翳垂珠管:铜青一两,细墨半两。上二味含研为末,和醋丸如白豆大,每用一丸,以乳汁、新汲水各少许浸化,以铜箸点之。(《圣济总录》铜青丸)

②治烂弦风眼:铜青。水调涂碗底,以艾熏干刮下,涂烂处。(《卫生易简方》)

③治风眩赤跟:铜青黑豆大一块,防风一寸许,杏仁二粒(去尖,不去皮)。上各细切,于盏中,新汲水浸,汤瓶上顿令极热,洗之。如痛者,加当归数片。(《奇效良方》铜青汤)

④治痈疽肿毒,脓头不出:铜青一钱(为末),沥青一两,麻油二钱。先将油熬滚,入沥青熔化,再入铜青末搅匀,用单油纸摊贴毒上,脓头即出,后换长肉膏贴之。(《窦氏外科方》)

⑤治走马牙疳:铜青、滑石杏仁等分。为末,擦之。(《秘传经验方》)

⑥治口鼻疳疮:铜青、枯矾等分。研敷之。(《纲目》)

⑦治肾经黑色铁皮疳及牙宣:铜绿五分,腰黄一钱,冰片七厘五毫。如牙龈与口唇内皮烂如云片,或龈中出血,或口碎,吹之。(《囊秘喉书》铜绿散)

⑧治舌上生疮:铜绿、铅白霜。等分,为细末。每用少许,干撒舌上。(《杨氏家藏方》绿云散)

⑨治臁疮顽癣:铜绿七分(研),黄蜡一两。化熬,以厚纸拖过表里,别以纸隔贴之,出水妙。亦治杨梅疮及虫咬。(《卫生杂兴》)

⑩治杨梅毒疮:铜绿醋煮研末,烧酒调搽,极痛出水,次日即干。或加白矾等分,研撒。(《简便单方》)

⑾治百虫入耳:生油调铜绿滴入。(《卫生家宝方》)

⑿治众蛇毒:铜青敷疮上。(《千金方》)

⒀治痰涎壅盛,卒中不语:铜绿二两,净洗,于乳钵内研细,以水化去石,澄清,慢火熬令干,再研匀,入麝香一分,同研,以糯米和丸,如弹子大,阴干。如卒中者,每丸作二服,用薄荷酒研下。瘫缓一切风,用朱砂酒研化下,候吐涎出沫青碧色,泻下恶物。(《经验方》碧琳丹)

⒁治小儿痰涎潮盛:铜绿不计分两,研细如粉,用醋面糊和丸如鸡头大。每有中者,才觉便用薄荷酒磨下一丸,须臾便吐,其涎如胶,令人以手拔之。(《经验方》绿云丹)

各家论述①《纲目》:"铜青乃铜之液气所结,酸而有小毒,能入肝胆,故吐利风痰,明目杀疳,皆肝胆之病也。"

②《本草经疏》:"铜青,《本经》气平无毒,然观今人用入吐风痰药,应是酸苦涩之味,而气则微寒也。酸入肝而主敛,故能止血、合金疮。风热入肝经则目生肤翳息肉,或赤烂泪出,苦寒能除风热,则所苦去而目自明矣。《本经》又主妇人血气心痛者,盖苦能泄结,而平则又兼辛散之义也。""目痛肤翳,不由风热外侵,而因于肝虚血少者,非所宜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铜绿

药材名称铜绿

拼音Tónɡ Lǜ

英文名Verdigris

别名铜青、生绿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1.《本草拾遗》:生、熟铜皆有青,即是铜之精华,大者即空绿,以次空青也。铜绿独在铜器上,绿色者是。

2.《纲目》:近时人以醋制铜生绿,收取晒干货之。

来源药材基源:为铜器表面经二氧化碳或醋酸作用后生成的绿色锈衣。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性状性状鉴别 纯铜绿为细丝状或小颗粒状的结晶性粉末。翠绿色。体重,质松脆,气微,味微涩。能溶于水及酸,不溶于醚。以色绿、粉末状、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鉴别 透射偏光镜下:见细至0.05mm的针状到柱状、粒状个体。晶粒为灰绿色调,边缘近无色。具多色性:Np为亮绿色,Ng为绿黑到黑绿、带褐色调;干涉色Ⅱ及蓝绿;近平行消光;正延性。个体更细小时,多色性不明显;干涉色亦下降。

化学成分主含碱式碳酸铜[CuCO3·Cu(OH)2]和碱式醋酸铜。

鉴别(1)取本品粉末少许,置坩埚中加热,产生绿色火焰。(检查铜盐)(2)本品粉末遇稀盐酸显碳酸盐的各种反应。参见“绿青”条。

(3)本品粉末加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滤过,滤液显铜盐的各种反应。参见“绿青”条。

(4)取铜器与醋酸作用所得的粉末约0.5g,加水约10ml,滤过。①滤液显铜盐的各种反应;参见“绿青”条。②取滤液1ml,加硫酸后,加热,即分解发生醋酸特臭。(检查醋酸盐)③取滤液1ml,加氨试液中和成中性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溶液呈深红色,加稀硫酸,颜色即褪去。(检查醋酸盐)

性味酸;涩;寒;平;有毒

归经肝;胆经

功能主治明目退翳;涌吐风痰;解毒祛腐;杀虫止痒。主目翳;眼睑糜烂;中风痰壅;痈疽;鼻息肉;喉痹;牙疳;臁疮;狐臭;顽癣;痔瘘

用法用量外用 :研未撒或调敷。内服:入丸、散,3-5分。

注意体弱血虚者忌服。不可多服,多量可引起剧烈呕吐、腹痛、血痢、痉挛等证,严重的可致虚脱。

1.《本草经疏》:目痛肤翳不由风热外侵而因于肝血虚少者非所宜用。

2.《本草汇言》:多服、常服,有燥耗津液、枯损血气之患。

复方①治眼生肤翳垂珠管:铜青一两,细墨半两。上二味合研为未,和醋丸如白豆大,每用一丸,以乳汁、新汲水各少许浸化,以铜箸点之。(《圣济总录》铜青丸)②治烂弦风眼:铜青,水调涂碗底,以艾熏干刮下,涂烂处。(《卫生易简方》)③治风眩赤眼:铜青黑豆大一块,防风一寸许,杏仁二粒(去尖,不去皮)。上各细切,于盏中,新汲水浸,汤瓶上顿令极热,洗之。如痛者,加当归数片,(《奇效良方》铜青汤)④治痈疽肿毒,脓头不出:铜青一钱(为末),沥青一两,麻油二钱。先将油熬滚,入沥青熔化,再入铜青未搅匀,用单油纸摊贴毒上,脓头即出,后换长肉膏贴之。(《窦氏外科方》)⑤治走马牙疳:铜青、滑石杏仁等分。为未,擦之。(《秘传经验方》)⑥治口鼻疳疮:铜青、枯矾等分。研敷之。(《纲目》)⑦治肾经黑色铁皮疳及牙宣:铜绿五分,腰黄一钱,冰片七厘五毫。如牙龈与口唇内皮烂如云片,或龈中出血,或口碎,吹之。(《囊秘喉书》铜绿散)⑧治舌上生疮:铜绿、铅白霜。等分,为细末。每用少许,干撒舌上。(《杨氏家藏方》绿云散)⑨治臁疮顽癣:铜绿七分(研),黄蜡一两。化熬,以厚纸拖过表里,别以纸隔贴之,出水妙。亦治杨梅疮及虫咬。(《卫生杂兴》)⑩治杨梅毒疮:铜绿醋煮研未,烧酒调搽)极痛出水,次日即干。或加白矾等分,研撒。(《简便单方》)11.治百虫人耳:生油调铜绿滴入。(《卫生家宝方》)12.治众蛇毒:铜青敷疮上。(《千金方》)13.治痰涎壅盛,卒中不语:铜绿二两,净洗,于乳钵内研细,以水化去石,澄清,慢火熬令干,再研匀,入麝香一分,同研,以糯米和丸,如弹子大,阴干。如卒中者,每丸作二服,用薄荷酒研下。瘫缓一切风,用朱砂酒研化下,候吐涎出沫青碧色,泻下恶物。(《经验方》碧琳丹)14.治小儿痰涎潮盛:铜绿不计分两,研细如粉,用醋面湖和丸如鸡头大。每有中者,才觉便用薄荷酒磨下一丸,须臾便吐,其涎如胶,令人以手拔之。(《经验方》绿云丹)

各家论述1.《纲目》:铜青乃铜之液气所结,酸而有小毒,能人肝胆,故吐利风痰,明目杀疳,皆肝胆之病也。

2.《本草经疏》:铜青,《本经》气平无毒,然观今人用入吐风痰药,应是酸苦涩之味,而气则微寒也。酸入肝而主敛,故能止血、合金疮。风热人肝经则目生肤翳息肉,或赤烂泪出,苦寒能除凤热,则所苦去而目自明矣。《本经》又主妇人血气心痛者,盖苦能泄结,而平则又兼辛散之义也。目痛肤翳,不由风热外侵,而因于肝虚血少者,非所宜也。

3.《药对》:主风烂泪出。

4.《本草拾遗》:明目,去肤赤;合金疮,止血。

5.《嘉佑本草》:治妇人血气心痛。

6.《纲目》:治恶疮,疳疮,吐风痰,杀虫。

7.《本经逢原》:为散疗喉痹牙疳,醋调揩腋下治狐臭,姜汁调点烂弦风眼。

8.《玉楸药解》:疗痔瘘,生发,点痣。

9.《会约医镜》:脚指缝中流水痒痛,敷之。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检索铜绿 ==>】 古籍全文检索:铜绿     全站站内检索:铜绿
掉毛草
跌打草
跌打老
跌破竻
跌破勒
迭裂黄堇
蝶兰
蝶毛菌
丁公藤
丁癸草
丁癸草根
丁锅树叶
丁榔皮
丁蛎
丁萝卜
丁茄
丁香
丁香根
丁香蓼
丁香蓼根
丁香露
丁香罗勒
丁香树皮
丁香油
丁香枝
疔毒草
钉耙七
钉头果
顶果膜蕨
顶头马蓝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