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朱砂

输入关键字:

朱砂

《中国药典》:朱砂

药材名称朱砂

拼音Zhū Shā

英文名CINNABARIS

别名丹砂、辰砂

来源本品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HgS)。采挖后,选取纯净者,用磁铁吸净含铁的杂质,再用水淘去杂石和泥沙。

性状本品为粒状或块状集合体,呈颗粒状或块片状。鲜红色或暗红色,条痕红色至褐红色,具光泽。体重,质脆,片状者易破碎,粉末状者有闪烁的光泽。无臭,无味。

鉴别(1)取本品粉末,用盐酸湿润后,在光洁的铜片上摩擦,铜片表面显银白色光泽,加热烘烤后,银白色即消失。

(2)取本品粉末2g,加盐酸-硝酸(3:1)的混合溶液 2ml使溶解,蒸干,加水 2ml使溶解,滤过,滤液显汞盐(附录Ⅳ)与硫酸盐(附录Ⅳ)的鉴别反应。

含量测定取本品粉末约0.3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硫酸10ml与硝酸钾1.5g,加热使溶解,放冷,加水50ml,并加 1%高锰酸钾溶液至显粉红色,再滴加 2%硫酸亚铁溶液至红色消失后,加硫酸铁铵指示液 2ml,用硫氰酸铵滴定液 (0.1mol/L)滴定。每1ml 硫氰酸铵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1.63mg 的硫化汞(HgS)。

本品含硫化汞(Hgs) 不得少于96.0%。

炮制朱砂粉:取朱砂,用磁铁吸去铁屑,或照水飞法(附录Ⅱ D)水飞,晾干或40℃以下干燥。本品为朱红色极细粉末,体轻,以手指撮之无粒状物,以磁铁吸之,无铁末。无臭、无味。照上述[鉴别](1)、(2)和[检查]项下试验,应显相同的结果。

可溶性汞盐:取本品1g,加水10ml,搅匀,滤过,静置,滤液不得显汞盐的鉴别反应(附录Ⅳ)。取本品约0.20g,精密称定,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硫化汞(HgS)不得少于98.0%。

性味甘,微寒;有毒。

归经归心经。

功能主治清心镇惊,安神解毒。用于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癫痫发狂,小儿惊风,视物昏花,口疮,喉痹,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0.1~0.5g,多入丸散服,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

注意本品有毒,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服。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朱砂

药材名称朱砂

拼音Zhū Shā

别名丹粟(《山海经》),丹砂(《本经》),赤丹(《淮南子》),汞沙(《石药尔雅》),辰砂(《本草图经》)。

出处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天然的辰砂矿石。劈开辰砂矿石,取出岩石中夹杂的少数朱砂。可利用浮选法,将凿碎的矿石放在直径约尺余的淘洗盘内,左右旋转之,因其比重不同,故砂沉于底,石浮于上。除去石质后,再将朱砂劈成片、块状。其片状者称为"镜面砂",块状者称"豆瓣砂",碎末者称"朱宝砂"。

原形态三方晶系。晶体成厚板状或菱面体,在自然界中单体少见,多呈粒状、致密状块体出现,也有呈粉末状被膜者。颜色为朱红色至黑红色,有时带铅灰色。条痕为红色。金刚光泽,半透明。有平行的完全解理。断口呈半贝壳状或参差状。硬度2~2.5。比重8.09~8.2。性脆。常呈矿脉,产于石灰岩、板岩、砂岩中。

生境分部主产贵州、湖南、四川、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为大小不一的片状、块状或细小颗粒状。鲜红色或暗红色,有光泽。体重,无臭,无味。商品有以下几种。

①朱宝砂

又名:洋尖砂、泽光砂。呈细小片块状或颗粒状,色红明亮,触之不染手。

②镜面砂(《雷公炮炙论》)

又名:劈砂、片砂。呈斜方形或长条形的片状,厚薄不一,边缘不齐,色红而鲜艳,光亮如镜面微透明,质较松脆,易破碎。

③豆瓣砂

又名:豆砂(陶弘景),个砂。呈块状,较大,方圆形或多角形,颜色发暗或现灰黑,体重质坚而不易碎。

上述药材以色红鲜艳、有光泽、微透明、无杂质者为佳。不溶于水、硝酸及硫酸,但能溶于王水和硫化钠溶液。

化学成分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纯者相当于HgS,理论上含汞86.2%,硫13.8%;但常夹杂种种物质,其中最常见者为雄黄、磷灰石、沥青质等。

炮制用吸铁石吸净铁屑,研成细粉,或用水飞法制成极细的粉末。

《纲目》:"今法惟取好砂研末,以流水飞三次用,其末砂多杂石末、铁屑,不堪入药。又法,以绢袋盛砂,用荞麦灰淋汁煮三伏时,取出,流水浸洗过,研粉飞晒用。"

性味甘,凉,有毒。

①《本经》:"味甘,微寒。"

②《吴普本草》:"黄帝、岐伯:苦,有毒。李氏:大寒。"

③《药性论》:"有大毒。"

④《日华子本草》:"凉,微毒。"

归经入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

③《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

功能主治安神,定惊,明日,解毒。治癫狂,惊悸,心烦,失眠:眩晕,目昏,肿毒,疮疡,疥癣。

①《本经》:"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

②《别录》:"通血脉,止烦满、消渴,益精神,悦泽人面,除中恶腹痛,毒气疥瘘诸疮。"

③《药性论》:"镇心,主抽风。"

④《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治疮疥痂息肉,服并涂用。"

⑤《珍珠囊》:"心热非此不能除。"

⑥李杲:"纳浮溜之火而安神明。"

⑦《医学入门》:"痘疮将出,服之解毒,令出少。治心热烦跺。润肺止渴,清肝明目,兼辟邪恶瘟疫,破癥瘕,下死胎。"

⑧《纲目》:"治惊痫,解胎毒、痘毒,驱邪疟,能发汗。"

⑨《本草从新》:"定颠狂,止牙疼。"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3分;入丸、散或拌染他药同煎。并作丸药之挂衣。外用:合他药研末干撒。

注意不宜久服、多服。

①《吴普本草》:"畏磁石。恶咸水。"

②《药对》:"忌一切血。"

③《本草从新》:"独用多用,令人呆闷。"

复方①治风邪诸痢,狂言妄走,精神恍惚,思虑迷乱,乍歌乍哭,饮食失常,疾发扑地,口吐白沫,口噤戴眼,年岁深远者:辰砂(光明者,研)一两,酸枣仁(微炒,研),乳香(光莹者,研)各半两。上三味合研令匀,先令病人尽量饮酒沉醉,次取药五钱匕,酒一盏,调下,于静室中安睡,勿令惊动。(《圣济总录》丹砂丸)

②治喜怒无极,发狂:辰砂、白矾郁金。为末,蜜丸。薄荷汤送下十丸。(《士材三书》辰砂丸)

③治一切惊忧思虑或梦思恍惚,作事多忘,但是一切心气不足,癫痫狂乱,悉皆治之:颗块朱砂二两,獖猪心二个,灯心三两。上将猪心切开,入朱砂、灯心在内,麻线系合,于银石器内煮一伏时出,不用猪心及灯心,只将朱砂研极细,用真茯神末二两,酒煮薄糊,和朱砂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九丸至十五丸,加至二十一丸,用去心麦门冬煎汤下。癫痫至甚者,乳香人参汤下。夜寝不寐或多乱梦,炒酸枣仁汤下。(《百一选方》归神丹)

④治产后颠狂,败血及邪气入心:辰砂一、二钱。研细飞过,用饮儿乳汁三、四茶匙调湿,以紫项地龙一条,入药滚三滚,刮净,去地龙,入无灰酒一盏,分作三、四次服。(《纲目》)

⑤治心神昏乱,惊悸怔忡,寝寐不安:朱砂、黄连各半两,当归二钱,生地黄三钱,甘草二钱。上为细末,酒泡蒸饼,丸如麻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卧时津液下。(《医宗金鑑》朱砂安神丸)

⑥治心虚遗精:猪心一个,批片相连,以飞过朱砂末掺入,线缚:白水煮熟食之。(《唐瑶经验方》)

⑦治眼昏暗,能令彻视见远:朱砂半两(细研),羊胆一枚。上以朱砂末入胆中,悬屋西北角,阴干,白日取出,丸如小豆大。每于食后,以粥饮下十丸。(《圣惠方》朱砂丸)

⑧明目:光明砂(丹砂中之最上者)一两,神曲四两,磁石二两。上三味末之,炼蜜为丸,如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不禁,常服益眼力。(《千金方》神曲丸)

⑨治喉咽肿痛,咽物妨闷:丹砂一分(研,水飞),芒硝一两半(研)。上二味再同研匀,每用一字,时时吹入喉中。(《圣济总录》丹砂散)

⑩治诸般吐血:丹砂(研飞),蛤粉。上二味等分,研细合和令匀,每服二钱匕,温洒调下。(《圣济总录》朱粉散)

⑾治沙蜂叮螫:朱砂末,水涂之。(《摘元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朱砂

药材名称朱砂

拼音Zhū Shā

英文名Cinnabar

别名丹粟、丹砂、朱丹、赤丹、汞沙、真朱、光明砂、辰砂

出处出自《本草经集注》1.《吴普本草》:丹砂,生武陵。采无时。能化朱成水银

2.陶弘景:按,此化为汞及名真朱者,即是今朱砂也。俗医皆别取武都、仇池雄黄雌黄者名为丹砂,方家亦往往俱用,此为谬矣。

3.《开宝本草》:朱砂,今出辰州、锦州者,药用最良,余皆次焉。

4.《本经逢原》:丹砂入火,则烈毒能杀人,急以生羊血、童便、金汁等解之。

来源药材基源:为天然的辰砂矿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bar

采收和储藏:劈开辰砂矿石,取出岩石中夹杂的少数朱砂。可利用浮选法,将凿碎的矿石放在直径约尺余的淘洗盘内,左右旋转之,因其比重不同,故砂沉于底,石浮于上。除去石质后,再将朱砂劈成片、块状。其片状者称为镜面砂块状者称豆瓣砂,碎末者称朱宝砂。

原形态三方晶系。晶体成厚板状或菱面体,在自然界中单体少见,多呈粒状、致密状块体出现,也有呈粉末状被膜者。颜色为朱红色至黑红色,有时带铅灰色。条痕为红色。金刚光泽,半透明。有平行的完全解理。断口呈半贝壳状或参差状。硬度2-2.5。比重8.09-8.2。性脆。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常呈矿脉产于石灰岩、板岩、砂岩中。

资源分布:产于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省区。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为粒状或块状集合体。呈颗粒状或块片状。鲜红色或暗红色,有时带有铅灰色的锖色;条痕红色至褐红色;手触之不染指。不透明或半透明。体重,片状者质脆,易破碎;块状者质较坚硬,不易破碎;粉末状者有闪烁光泽。气味皆无。以色鲜红、有光泽、半透明、体重、质脆、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反射偏光镜下:反射色为蓝灰色,内反射为鲜红色;偏光色颜色常被内反射掩盖,偏旋旋旋旋光性显着;反射率27%(伏黄)。

透射偏光镜下:为红色,透明,平行消光,干涉色鲜红色;一轴晶;正旋旋旋旋光性。折射率No=2.913,Ne=3.272;双折射率较高,Ne-No=0.359。

品质标志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含硫化汞(HgS)不得少于96.0%。

(2)杂质含量限制 铁:取本品1g,加稀盐酸20ml,加热煮沸10min,放冷,滤过,滤液置250ml量瓶中,加氢氧化钠试液中和后,用水稀释至刻度。取稀释液10ml,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附录ⅨD)铁盐检查法检查,如显颜色,与标准铁溶液4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1%)。

商品规格 商品常以形状不同,分为珠宝砂(正洋尖砂)、镜面砂、豆瓣砂。

(1)珠宝砂 呈细小颗粒或粉末状,鲜红色,明亮。

(2)镜面砂 多呈斜方形、长条形或不规则片状,大小厚薄不等,直径1.0-15cm,厚0.2-0.3cm。光亮如镜。质脆,易碎。以其颜色质地不同,又分为红镜(鲜红色,质稍松)与青镜(色发暗,质较坚)两种,但均通用。

(3)豆瓣砂 又名豆砂或个砂,形如豆状,方圆形块状,多棱角。多为大个,夹有小粒者,赤红色,有亮光。

化学成分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Mercuric sulfide HgS),含汞量85.41%,但常混有雄黄、磷灰石、沥青等杂质。

药理作用1.本品有镇静、催眠作用。

2.外用能扼杀皮肤细菌及寄生虫。

3.对消化系的作用:人工朱砂给家兔灌胃0.1-0.2g/kg,能使尿排出的总氮量增加,体重亦有增加。

鉴别(1)取本品粉末,用盐酸湿润后,在光洁的铜片上磨擦,铜片表面显银白色光泽,加热烘烤,银白色消失。(检查汞盐)(2)取本品粉末2g,加盐酸-硝酸(3:1)的混合液2ml,使溶解,蒸干,加水2ml使溶解,滤过,滤液照下述方法试验:①取滤液,加氢氧化钠试液,即生成黄色沉淀。(检查汞盐)②取滤液调至中性,加碘化钾试液,即生成猩红色沉淀,能在过量的碘化钾试液中溶解;再以氢氧化钠试液碱化,加铵盐即生成红棕色的沉淀。(检查汞盐)③取滤液,加氯化钡试液,即生成折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盐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检查硫酸盐)④取滤液,加醋酸铅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铵试液或氢氧化钠试液中溶解。(检查硫酸盐)

炮制1.用吸铁石吸净铁屑,研成细粉,或用水飞法制成极细的粉末。

2.《纲目》:2.1.今法惟取好砂研末,以流水飞三次用,其末砂多杂石末、铁屑,不堪入药。

2.2.又法,以绢袋盛砂,用荞麦灰淋汁煮三伏时,取出,流水浸洗过,研粉飞晒用。

性味甘;凉;有毒

归经心;脾;肺;肾经

功能主治镇心安神;清热解毒;明目。主癫狂;惊悸;心烦;失眠症;眩晕;目昏;肿毒;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3分;入丸、散或伴染他药同煎。并作丸药之挂衣。外用:合他药研末干撒。

注意1.不宜久服、多服。

2.恶磁石,畏盐水,忌用火煅。

3.《吴普本草》:畏磁石。恶咸水。

4.《药对》:忌一切血。

5.《本草从新》:独用多用,令人呆闷。

复方1.主治心火偏亢,阴血不足所致心烦神乱,失眠,多梦,怔忡,惊悸,甚则欲吐不吐,胸中懊恼。2.磁朱丸(《备急千金要方》),重镇安神,潜阳明目,主治水火不济之心悸失眠,耳鸣耳聋,视物昏花。3.4.5.6.7.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主治邪入心包,舌蹇肢厥,或温毒神昏谵语者。

各家论述1.《本经》: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

2.《别录》:通血脉,止烦满、消渴,益精神,悦泽人面,除中恶腹痛,毒气疥痿诸疮。

3.《药性论》:镇心,主抽风。

4.《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治疮疥痴息肉,服并涂用。

5.《珍珠囊》:心热非此不能除。

6.李杲:纳浮溜之火而安神明。

7.《医学入门》:痘疮将出,服之解毒,令出少。治心热烦躁。润肺止渴,清肝明目,兼辟邪恶瘟疫,破症瘕,下死胎。

8.《纲目》:治惊癎,解胎毒、痘毒,驱邪疟,能发汗。

9.《本草从新》:定颠狂,止牙疼。

10.《纲目》:丹砂同远志龙骨之类则养心气;同当归丹参之类则养心血;同枸杞、地黄之类则养肾;同厚朴、川椒之类则养脾;同南星、川乌之类则祛风。可以明目,可以安胎,可以解毒,可以发汗,随佐使而见功,无所往而不可。

11.《本草经疏》:丹砂,味甘微寒而无毒,盖指生砂而言也。《药性论》云,丹砂君,清镇少阴君火之药。安定神明,则精气自固。火不妄炎,则金木得平,而魂魄自定,气力自倍。五脏皆安,则精华上发,故明目。心主血脉,心火宁谧,则阴分无热而血脉自通,烦满自止,消渴自除矣。丹砂体中含汞,汞味本辛,故能杀虫,宜乎《药性论》谓其有大毒,若经伏火及一切烹炼,则毒等砒、硇,服之必毙。

12.《本草正》:朱砂,入心可以安神而走血脉,入肺可以降气而走皮毛,入脾可逐痰涎而走肌肉,入肝可行血滞而走筋膜,入肾可逐水邪而走骨髓,或上或下,无处不到,故可以镇心逐痰,祛邪降火,治惊痫、杀虫毒,祛中恶及疮疡疥癣之属。但其体重性急,善走善降,变化莫测,用治有余,乃其所长。若同参、芪、归、术兼朱砂以治小儿,亦可取效,此必其虚中挟实者乃宜之,否则不可概用。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检索朱砂 ==>】 古籍全文检索:朱砂     全站站内检索:朱砂
黄金条
黄金卵
黄金丝
黄胀舌
黄昏嗽
黄狗肾
黄卷皮
黄济之
黄油证
黄承昊
黄药根
黄药脂
黄栌木
黄研农
黄耐庵
黄南熏
黄省三
香云
黄食草
黄胖病
黄庭经
黄庭镜
黄宫绣
黄退庵
黄峻寿
黄疸草
黄梅花
黄栀子
黄雀花
黄蛇根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