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李渔《冬季行乐之法》

输入关键字:

李渔《冬季行乐之法》


李渔
原文

    冬天行乐,必须设身处地,幻为路上行人,备受风雪之苦,然后回想在家,则无论寒燠晦明,皆有胜人百倍之乐矣。
    尝有画雪景山水,人持破伞,或策蹇驴,独行古道之中,经过悬崖之下,石作狰狞之状,人有颠蹶之形者。此等险画,隆冬之月,正宜悬挂中堂。主人对之,即是御风障雪之屏,暖胃和衷之药。
    善行乐者,必先作如是观,而后继之以乐,则一分乐境,可抵二三分,五七分乐境,便可抵十分十二分矣。然一到乐极忘忧之际,其乐自能渐减,十分乐境,只作得五七分,二三分乐境,又只作得一分矣。须将一切苦境,又复从头想起,其乐之渐增不减,又复如初。此善讨便宜之第一法也。
    譬之行路之人,计程共有百里,行过七八十里,所剩无多,然无奈望到心坚,急切难待,种种畏难怨苦之心出矣。但一回头,计其行过之路数,则七八十里之远者可到,况其少而近者乎?譬如此际止行二三十里,尚余七八十里,则苦多乐少,其境又当何如?此种想念,非但可为行乐之方,凡居官者之理繁治剧,学道者之读书穷理,农工商贾之任劳即勤,无一不可倚之为法。
     噫,人之行乐,何与于我,而我为之嗓敝舌焦,手腕几脱。是殆有媚人之癖乎?(取材于李渔《冬季行乐之法》)

译文

    冬天行乐,一定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把自己)幻想成(一个)路上的行人,受尽寒风大雪(摧残)的痛苦,然后(再)回忆一下(自己)在家里(时的温暖),那么不管是冷热(还是)黑夜白天,都会有超过别人百倍的快乐了。
    曾经有(一幅)雪景山水画,画中人手里撑(一把)破伞,或是赶着(一头)跛驴,独自行走在古道上,经过悬崖的下面,(路旁的)石头显现出面目凶恶的样子,人有要跌倒的样子。这类凶险的画,在严冬的月份,正适合悬挂在厅堂的正中间。主人面对它,(这幅画)就是抵御寒风遮挡大雪的屏风,(是)暖胃调和体内的良药。
善于行乐的人,一定先具有上面这样的认识,然后再去行乐,那么一分的快乐境地,可以相当二三分(的快乐境地),五七分的快乐境地,就可以相当十分十二分(的快乐境地)了。可是一到快乐到极点忘记忧愁的时候,那快乐自然会逐渐减弱,十分快乐的境地,只变成五七分(的快乐境地),二三分的快乐境地,又只能变成一分(的快乐境地)了。(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把一切痛苦境遇,又从头想起,那快乐境地(就会)逐渐增加不减退,(甚至)又像当初(那种程度)。这(就是)善于寻找便宜的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比如走路的人,计算路程共有一百里,走过七八十里之后,剩余的路程(就)不多了,但是没办法(他)希望到达(终点的)想法非常坚决,心情十分急切难于(耐心)等待,(于是,)种种畏难怕苦的情绪(就会)产生出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一回头,计算一下那走完的路程,就(会认识到既然)七八十里之远的路程都可以走到,何况那(剩下的路程里数)少又(距离)近(的情况)呢?(又)比方这个时候只走了二三十里,还剩下七八十里,(在这种情况下,)就(会觉得)痛苦多而欢乐少,那个处境又怎么样面对呢?这种设想念头,不但可以成为行乐的方法,凡是做官的人处理繁多难办的政务,做学问的人读书探索真理,农民工匠和商人劳累勤苦(谋生),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唉,别人行乐(与否),跟我有什么关系,可是我为他们(弄得)嗓子破了舌头干燥,手腕几乎(累得)脱臼。这恐怕是(由于我)有向别人献媚取宠的癖好吧?

李渔《冬季行乐之法》    


方孝儒《幼仪杂箴恶》
柳宗元《观八骏图说》
柳宗元《与吕道州温论非国语书》
柳宗元《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
柳宗元《晋文公问守原议》
《伊尹五就桀赞》
柳宗元《永州八记》
柳宗元《驳复仇议》
柳宗元《非国语》
《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
柳宗元《鹘说》
柳宗元《游黄溪记》
柳宗元《先太夫人河东县太君归祔志》
叶适《留耕堂记》
《辽史·耶律俨传》
《辽史·大公鼎传》
《辽史·王庭筠传》
《辽史·耶律大石传》
《辽史·萧孝穆传》
《辽史·萧得里底传》
杜牧《唐故歙州刺史邢君墓志》
《李贺集》序
杜牧《与人论谏书》
李贽《贾谊》
方孝儒《鼻对》
《三国志·魏书·司马芝传》
《史记·郅都者传》
《宋史·柴成务传》
《新唐书·司空图传》
《明史·罗洪先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