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辽史·萧得里底传》

输入关键字:

《辽史·萧得里底传》


辽史
原文
    萧得里底,字糺邻,晋王孝先之孙。父撒钵,历官使相。得里底短而偻,外谨内倨。大康中,补祗候郎君,稍迁兴圣宫副使,兼同知中丞司事。大安中,燕王妃生子,得里底以妃叔故,历宁远军节度使、长宁宫使。寿隆二年,监讨达里得、拔思母二部,多俘而还,改同知南京留守事。乾统元年为北面林牙同知北院枢密事受诏与北院枢密使耶律阿思治乙辛余党阿思纳贿多出其罪得里底不能制,亦附会之。四年,知北院枢密事。夏王李乾顺为宋所攻,遣使请和解,诏得里底与南院枢密使牛温舒使宋平之。宋既许,得里底受书之日,乃曰:“始奉命取要约归,不见书辞,岂敢徒还。”遂对宋主发函而读。既还,朝议为是。天庆三年,加守司徒,封兰陵郡王。
    女直初起,廷臣多欲乘其未备,举兵往讨,得里底独沮之,以至败衄。天祚以得里底不合人望,出为西南面招讨使。八年,召为北院枢密使,宠任弥笃。是时,诸路大乱,飞章告急者络绎而至,得里底不即上闻,有功者亦无甄别。由是将校怨怒,人无斗志。保大二年,金兵至岭东。会耶律撒八、习骑撒跋等谋立晋王敖卢斡事泄,上召得里底议曰:“反者必以此儿为名,若不除去,何以获安。”得里底唯唯,竟无一言申理。王既死,人心益离。金兵逾岭,天祚率卫兵西遁。元妃萧氏,得里底之侄,谓得里底曰:“尔任国政,致君至此,何以生为!”得里底但谢罪,不能对。明日,天祚怒,逐得里底与其子麽撒。
    得里底既去,为耶律高山奴执送金兵。得里底伺守者怠,脱身亡归,复为耶律九斤所得,送之耶律淳。时淳已僣号,得里底自知不免,诡曰:“吾不能事僣窃之君!”不食数日,卒。子麽撒,为金兵所杀。
(摘选自《辽史列传卷三十》)

译文
    萧得里底,字纠邻,晋王萧孝先之孙。父撒钵,历任使相。
    得里底身材短小而背驼,对人小心谨慎而内心倨傲。大康年间,补为祗候郎君,渐升为兴圣宫副使,兼同知中丞司事。大安年间,燕王妃生子,得里底因是王妃之叔,历任宁远军节度使、长宁宫使。寿隆二年(1096),监军攻讨达里得、拔思母二部,大肆俘掳而回,改任同知南京留守事。
    乾统元年(1101),任北面林牙、同知北院枢密事,受诏与北院枢密使耶律阿思究治乙辛余党,阿思收受贿赂,大多出脱其罪行;得里底无法制止他,也附会他的意见。
四年(1104),任知北院枢密事。夏王李乾顺遭到宋军攻击,派使者请求我国出面和解,诏令得里底与南院枢密使牛温舒出使宋国平息纠纷。宋已经答应讲和,得里底接受和议书的那天,说道:“我初来时奉命取得和约回国,现在我连信中文辞都没看见,怎么能空手而回。”于是当着宋主之面打开书信读了一遍。回国之后,朝议认为他做得对。天庆三年(1113),加守司徒,封兰陵郡王。
    女真刚刚兴起时,朝臣大多主张乘他们还无防备之时,发兵前往讨伐;只有萧得里底出面阻止,以至于最终败于女真之手。天祚因为得里底不得人心,出贬为西南面招讨使。八年(1118),征召为北院枢密使,宠幸和重用更加坚固。当此之时,诸路大乱,飞传奏章告急者接连而至,得里底并不立即奏闻,对于有功之人也不加鉴别给赏。因此将校怨恨恼怒,士兵毫无斗志。
    保大二年(1122),金兵到达岭东。适逢耶律撒八、习骑撒跋等人图谋扶立晋王敖卢斡之事败露,皇上召见得里底商议说:“反叛之人必定以此儿为号召,如果不除去,怎么能得到安宁!”得里底唯唯诺诺,竟然没有说一句话来为晋王申辩。晋王死后,人心更加离散。金兵翻越山岭,天祚率领卫兵向西逃遁。元妃萧氏,乃得里底之侄女,对得里底说:“你主持国政,造成君王落到这步田地,你还活着干什么?”得里底只是一个劲地谢罪,不能作答。次日,天祚发怒,驱逐了得里底及其子麽撒。
    得里底离去之后,被耶律高山奴抓获送给金兵。得里底瞅准看守疏忽,脱身逃回,又为耶律九斤得到,送给耶律淳。当时耶律淳已经僭号称帝,得里底自知无法免死,便斥责说:“我不能奉事僭越窃号之君主!”绝食数日,去世。子麽撒,为金兵所杀。 

《辽史·萧得里底传》    


韩愈《新修滕王阁记》
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
《张万福传》
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韩愈《与崔群书》
《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
韩愈《圬者王承福传》
苏轼《富郑公神道碑》
《南史·刘瓛传》
《宋史·李宝传》
《初,淮阴侯韩信》
《明史·罗亨信传》
《释惟俨文集序》
《宋史·莫濛传》
《后汉书·孔奋传》
《宋史·张洞传》
刘大樾《乞人张氏传》
《明史·刘观传》
《史记·刺客列传·豫让者》
《宋史·赵抃传》
《元史·陈思济传》
《宋史·李椿传》
欧阳修《画舫斋记》
《宋史·慈圣光献曹皇后列传》
《后汉书·王丹传》
《宋史·李光传》
《送宜黄何尉序》
《明史·李梦阳传》
《晋书·张翰传》
袁宏道《湘湖》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