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掩耳盗铃》

输入关键字:

《掩耳盗铃》


吕氏春秋·自知寓言故事
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译文

  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寓意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注释
  (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2)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3)则:但是 

  (4)负:用背驮东西。 

  (5)锤(chuí):槌子或棒子。 

  (6)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7)遽(jù):立刻。 

  (8)悖(bèi):荒谬。 (8)恶(e):害怕。 




《聊斋志异之豢蛇》
《聊斋志异之马介甫》
《聊斋志异之疲龙》
《郭淮为妻请命》
马中锡《中山狼传》
《野庙碑》
陆龟蒙《甫里先生传》
《北史·韦珍传》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苏轼《苏廷评行状》
纳兰性德《原诗》
《新元史·徐泰亨传》
苏辙《上昭文富丞相书》
冯梦龙《倪云林事》
陈继儒《倪云林集序》
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王安石《上人书》
《闽有带鱼》
程颐《颜子所好何学论》
俞樾《九溪十八涧》
恽敬《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叙录》
吴汝纶《送张廉卿序》
赵执信《原山狼》
龚未斋《答韫芳六弟》
袁枚《侯夷门集志铭》
《魏源文集·周文忠公传》
杜牧《樊川文集》之《张保皋郑年传》
《鲒埼亭集·于颍传》
王充《论衡》之《逢遇》(二)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