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宋史·董遵诲传》

输入关键字:

《宋史·董遵诲传》


宋史
原文
    董遵诲,涿州范阳人。父宗本,隶契丹帅赵延寿麾下,及延寿被执,举族南奔。汉祖得之,擢拜随州刺史,署遵诲随州牙校。周显德初,世宗北征,大将高怀德,遵诲之舅也,表遵诲从行。师次高平与晋人遇将接战晋兵未成列怀德命遵诲先出奇兵击之晋人溃继进遂败之。二年,讨秦、风,大将韩通又表遵诲自随。与贼战于唐仓,先登陷阵,擒蜀招使王鸾以献,克秦、凤二州。师还,录其前后功,补东西班押班,又迁骁武指挥使。太祖微时,客游至汉东,依宗本,而遵诲凭藉父势,太祖每避之。及即位,一日,便殿召见,遵诲伏地请死,帝令左右扶起,遵诲再拜呼万岁。俄而部下有军卒击登闻鼓,诉其不法十余事,太祖释不问。遵诲益惶愧待罪,太祖召而谕之曰:“汝可勿复忧,吾将录用汝。”遵诲再拜感泣。乾德六年,以西夏近边,授通远军使。遵诲既至,召诸族酋长,谕以朝廷威德,封羊酾酒,宴犒甚至,众皆悦服。后数月,复来扰边,遵诲率兵深入其境,击走之,俘斩甚众,获羊马数万,夷落以定。太祖嘉其功,就拜罗州刺史,使如故。
    太宗即位,兼领灵州路巡检。遵诲不知书,豁达无崖岸,多方略,能挽强命中,武艺皆绝人。在通远军凡十四年,安抚一面,夏人悦服。尝有剽略灵武进奉使鞍马、兵器者,遵诲部署帐下欲讨之。夏人惧,尽归所略,拜伏请罪,遵诲即慰抚令去。自是各谨封略,秋毫不敢犯。历太祖、太宗朝,委遇始终不替,许以便宜制军事。太平兴国六年,卒,年五十六。
----(节选自《宋史·董遵诲传》)

译文
    董遵诲,涿州范阳人。父亲董宗本,擅长骑马射箭,隶属契丹帅赵延寿部下,曾经因为事情劝说赵延寿,不被采纳。赵延寿被抓以后,全家南逃。汉祖得到他,提升为随州刺史,安排董遵诲为随州牙校。周显徳初年,世宗北征,大将高怀徳上表推荐董遵诲随行。军队驻宿高平,与晋军遭遇,将要接战,晋兵还没有形成队形,高怀徳命令董遵诲先出奇兵突击他们,晋军渍败,大军跟进,打败了他们。第二年,讨伐秦州、凤州,大将韩通又上表推荐董遵诲跟随自己。与敌人在唐仓交战,(董遵诲)首先冲锋陷阵,抓获蜀招讨使王鸾进献,攻克秦州、风州二州。军队回来,记录他前后的功劳,补为东西班押班,又升为骁武指挥使。太祖没有显达的时候,(曾)到汉东客游,依靠董宗本,而董遵诲曾经凭借父亲的势力欺负太祖,太祖常回避他。等到太祖即位,定年号为建隆。一天,(太祖)在别殿召见(董遵诲),董遵诲伏地称死罪,太祖命令左右把他扶起,于是告诉他说:“你还记得从前紫云和化龙的梦吗?”董遵诲两次下拜呼万岁。不久董遵诲部下有一士兵击登闻鼓,控告他违法的十多件事,太祖不加追究。董遵诲更加惶恐待罪,太祖召见并告诉他说:“我正在赦免罪过奖赏功劳,难道会惦记以前的过失吗?你可以不要再担忧,我将录用你。”董遵诲两次跪拜感动流泪。乾德六年,因为西夏靠近边境,授(董遵诲)为通远军使。董遵诲到任后,召集各族的酋长,晓谕朝廷的威严与恩德,杀羊斟酒,宴饮搞劳很周到,大家都心悦诚服。几个月后,(夷人部落)又来侵扰边境,董遵诲率领士兵深入(夷人境内),击退了他们,停虏和杀死很多(夷人),缴获几万羊马,夷人部落得以平定。太祖嘉奖他的功劳,于是授为罗州刺史,使职如同过去。
    太宗即位,董遵诲兼任灵州路巡检。董遵诲没有读过书,但豁达而没有城府,多有谋略,能拉硬弓射箭中的,武艺都超绝于人。曾经有人抢劫灵武进奉使的鞍马、兵器,董遵诲布置安排部下要讨伐他们。夏人害怕,全部归还所抢走的东西,跪拜请罪,董遵诲随即安抚并叫他们离去。从此各自严守疆界,秋毫不敢侵犯。(董遵诲)经历太祖、太宗朝代,委任和礼遇始终没有废弃,被允许自行处理军事。太平兴国六年,去世,年五十六岁。

《宋史·董遵诲传》    《宋史·董遵诲传》(二)    


《后汉书·滕抚传》
《后汉书·冯衍传》
袁枚《随园记》
袁枚《秋兰赋》
袁枚《邛州知州杨君笠湖传》
袁枚《江宁典史高君墓志铭》
赵云松《瓯北集》序
袁枚《陶氏义庄碑记》
《女弟素文传》
袁枚《大理寺卿邓公传》
袁枚《重修南捕通判厅壁记》
袁枚《方君柯亭传》
《祭妹文》
袁枚《鲍竹溪先生传》
袁枚《太子太师礼部尚书沈文》
袁枚《重到沭阳图记》
袁枚《所好轩记》
袁枚《厨者王小余传》
袁枚《答尹似村书》
袁枚《游仙都峰记》
袁枚《江宁两校官传》
《卖蒜老叟》
袁枚《书鲁亮侪事》
袁枚《赠黄生序》
袁枚《随园四记》
袁枚《李孝子传》
袁枚《牡丹说》
袁枚《戊子中秋记游》
袁枚《帆山子传》
袁枚《浙西三瀑布记》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