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后汉书·张鲁传》

输入关键字:

《后汉书·张鲁传》


后汉书
原文
    鲁字公旗。初,祖父陵,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鹤鸣山中,造作符书,以惑百姓。受其道者辄出米五斗,故谓之“米贼”。陵传子衡,衡传于鲁,鲁遂自号“师君”。其来学者,初名为“鬼卒”,后号“祭酒”。祭酒各领部众,众多者名曰“理头”。皆校以诚信,不听欺妄,有病但令首过而已。诸祭酒各起义舍于路,同之亭传,县置米肉以给行旅。食者量腹取足,过多则鬼能病之。犯法者先加三原,然后行刑。不置长吏,以祭酒为理,民夷信向。朝延不能讨,遂就拜鲁镇夷中郎将,领汉宁太守,通其贡献。
    韩遂、马超之乱,关西民奔鲁者数万家。时人有地中得玉印者,群下欲尊鲁为汉宁王。鲁功曹阎圃谏曰:“汉川之民,户出十万,四面险固,财富土沃,上匡天子,则为桓、文,次方窦融,不失富贵。今承制署置,势足斩断。遽称王号,必为祸先。”鲁从之。鲁自在汉川垂三十年,闻曹操征之,至阳平,欲举汉中降。其弟卫不听,率众数万,拒关固守。操破卫,斩之。鲁闻阳平已陷,将稽颡归降。阎圃说曰:“今以急往,其功为轻,不如且依巴中,然后委质,功必多也。”
    于是乃奔南山。左右欲悉焚宝货仓库。鲁曰:“本欲归命国家,其意未遂。今日之走,以避锋锐,非有恶意。”遂封藏而去。操入南郑,甚嘉之。又以鲁本有善意,遣人慰安之。鲁即与家属出逆,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邑万户,将还中国,待以客礼。封
    鲁五子及阎圃等皆为列侯。
    鲁卒,谥曰原侯。子富嗣。
(选自《后汉书·张鲁传》)

译文

    张鲁,字公旗。当初汉顺帝时,他的祖父张陵客居蜀地,在鹤鸣山中学道,撰写符书来迷惑百姓。凡是接受他的道的就交纳五斗米,所以人们称他的道为“米贼”。张陵把道首的地位传给儿子张衡,张衡又传给张鲁,张鲁便自称是“师君”。那些来学道的人,最初称为“鬼卒”,以后称为“祭酒”。各个祭酒都率领部众,部众多的叫“理头”。对教徒都要考核他们的诚信,不允许欺哄蒙骗,有了问题只让他服罪罢了。各位祭酒都在路边造起义舍,与驿站相间,义舍内放着米肉供给来往客人。取食的人根据自己的饭量吃饱,吃得过多鬼就会使他生病。触犯法律的先多次宽宥,这以后才执行刑法。不设官长,由祭酒进行管理。民众和少数民族都心悦诚服地归附他。朝廷无法征讨,于是任命张鲁为镇夷中郎将,兼任汉宁太守,允许他向朝廷进贡。
    韩遂、马超发动变乱的时候,关西民众因避乱而投奔张鲁的有好几万家。当时有人从地下挖出一块玉印,众人便想推举张鲁为汉宁王。张鲁的功曹阎圃进谏道:“汉川的民众,超出十万户,四面地形险固,物产丰富,土地肥沃。作为上策,我们如果辅佐天子,就会成就齐桓公、晋文公的霸业;次一等的策略,仿效窦融,也少不了享受富贵。现在接受诏命任太守之职,你的权势足以决定人的生死,处理一方事务;如果急着称王,那一定是大祸的开端。”张鲁采纳了他的建议。张鲁在汉川将近三十年,听说曹操大军来征讨,已到阳平,就想以汉中之地向曹操投降。他的弟弟张卫不听从张鲁的计划,率领几万军队坚守关口。曹操击败张卫,将他斩首。张鲁听说阳平已经陷落,便打算叩头称臣投降曹操。阎圃劝他说:“眼下因为形势危急去降曹,这功劳太小了;不如暂且凭依巴中之地,然后出降,功劳一定就很大了。”
    于是张鲁率众奔往南山。张鲁左右的人想把宝货仓库全部烧光,张鲁说:“我本来就想归顺国家,这愿望没能实现。现在出逃来避曹军的锋芒,并非有恶意。”于是封好仓库离开了。曹操进入南郑后看到这种情况,对张鲁很赞赏,又因为张鲁本来就有归降之意,便派人去安慰他。张鲁和家人马上出来迎接曹操的使者。曹操任命张鲁为镇南将军,封他为阆中侯,食邑万户,曹操把张鲁接到中原,以宾客之礼相待。封张鲁的五个儿子与阎圃为列侯。
张鲁死后,赠谥号为原侯。他的儿子张富承袭了他的爵位。

《后汉书·张鲁传》    


《北史·源贺传》
《汉书·张安世传》
《清史稿·盖方泌传》
《明史·王恕传》
《曹公有马鞍在库》
《宋史·侯可传》
《旧唐书·唐临传》
《明史·胡松传》
《明史·李默传》
《明史·麻贵传》
《明史·王仪传》
《明史·吴执御传》
《明史·夏嘉遇传》
《明史·戚继光传》(二)
《明史·林瀚传》
《明史·章纶传》
《明史·丰熙传》
《明史·刘炜传》
《明史·郭正域传》
《明史·崔景荣传》
《明史·张养蒙传》
《明史·汤鼐传》
《明史·马自强传》
《明史·郭登传》
《明史·黄宗明传》
《明史·孙交传》
《明史·丘福、李远传》
《明史·张钦传》
《明史·彭伦传》
《明史·韩观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