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四库百科 >

周官新义


周官新义

    十六卷。附《考工解》二卷。北宋王安石(1021-1068)撰。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亦称临川先生、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少好读书,擢进士第一。议论高奇,果于自用,善以辩博圆其说。散文以雄健峭拔著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风豪气纵横。仁宗时上《言事书》,主张变法。时深得神宗信赖,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兴青苗、农田水利、均输、保田、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法,史称“熙宁变法”。屡遭阻碍,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荆国公,世称荆公。卒谥文。王安石潜钻经学,著书立说,誉为“通儒”。生平著作颇多,除著《周官新义》外,还有《诗经新义》、《尚书新义》、《易解》、《论语解》、《孟子解》、《字说》、《临川集拾遗》、《王临川集》等多部。《周官新义》是王安石为变法而对《周礼》所作新解之书,原著二十二卷,今存十六卷,《附考工记解》二卷,录自《永乐大典》。宋晁公武《读书志》载,熙宁中置经义局,撰三经:《周礼》、《尚书》、《诗经》,皆本王安石经说。王安石与其子王雱及吕惠卿等重注三经,不用先儒传注,多以己意解经,时称《三经新义》,颁之学官。书成后遭反变法派如司马光、文彦博、吕诲、程颢、程颐、苏轼、苏辙、晁说之、胡安国、胡宏等攻击,甚至谴责王安石及《周官新义》导致北宋灭亡。《四库全书总目》认为王安石鉴于“宋当积弱之后,而欲济之以富强,又惧富强之说,必为儒者所排斥,于是附会经义,以钳儒者之口,实非信《周礼》为可行”,颇为中肯。《周礼新义》训诂多违六书之义,难免割裂经义,牵强附会。其训诂字义,颇为穿凿,但总体以经诠义,发挥经义,仍不失为儒者之言。如解“八则之治都鄙”、“八统之驭万民”、“九两之系邦国者”,皆有发明。对后世研究《周礼》者有一定参考价值。宋王昭禹《周礼详解》、王与之《周礼订义》以及林之奇、陈友仁注《周礼》多据其说。清《钦定周官义疏》,亦不废用。其《考工记解》据晁公武《读书志》记载,非王安石之作,乃郑宗颜辑王安石《字说》所补。《中华儒学通典》认为“《考工记解》在内容上多与《字说》相类似文字,而其题款亦一直为王安石,即使真为郑宗颜所辑,则所辑内容亦必为王安石所撰无疑”,颇有道理。版本有河南刻经苑本,明万历刊本、墨海金壶本、粤雅堂本、清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刻《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


【检索周官新义 ==>】 古籍全文检索:周官新义     全站站内检索:周官新义

梁丘据自患不及晏子晏子勉据以常为常为第二十七
晏子老辞邑景公不许致车一乘而后止第二十八
晏子病将死妻问所欲言云毋变尔俗第二十九
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命子壮而示之第三十
卷七 外篇重而异者第七
景公饮酒命晏子去礼晏子谏第一
景公置酒泰山四望而泣晏子谏第二
景公梦见彗星使人占之晏子谏第三
景公问古而无死其乐若何晏子谏第四
景公谓梁丘据与己和晏子谏第五
景公使祝史禳彗星晏子谏第六
景公有疾梁丘据裔款请诛祝史晏子谏第七
景公邮道殣自惭无德晏子谏第八
景公欲诛断所爱者晏子谏第九
景公坐路寝曰谁将有此晏子谏第十
景公台成盆成适愿合葬其母晏子谏而许第十一
景公筑怅庲台晏子舞而谏第十二
景公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将加诛晏子谏第十三
景公问治国之患晏子对以佞人谗夫在君侧第十四
景公问后世孰将践有齐者晏子对以田氏第十五
晏子使吴吴王问君子之行晏子对以不与乱国俱灭第十六
吴王问齐君僈暴吾子何容焉晏子对以岂能以道食人第十七
司马子期问有不干君不恤民取名者乎晏子对以不仁也第十八
高子问子事灵公庄公景公皆敬子晏子对以一心第十九
晏子再治东阿上计景公迎贺晏子辞第二十
太卜给景公能动地晏子知其妄使卜自晓公第二十一
有献书谮晏子 晏子二字当重退耕而国不治复召晏子第二十二
晏子使高纠治家三年而未尝弼过逐之第二十三
景公称桓公之封管仲益晏子邑辞不受第二十四
景公使梁丘据致千金之裘晏子固辞不受第二十五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