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汉字:咅

咅汉字
拼音:pǒu
部首:口 四角码:00601 仓颉:YTR
86五笔:ukf 98五笔:ukf 郑码:SUJ
Unicode:5485 总笔画数:8 笔顺:41431251

汉字:「咅」在《字源》中的解释


pǒu 滂纽、之部;滂纽、厚韵、普后切。
tǒu 透纽、侯部; 透纽、厚韵、天口切。

形声字。从口,不声,原本是“否”字,后分化。“咅”字从“否”字中分化出来,是在秦汉隶变进程中实现的。“咅”字与“否”字的区别,是隶写求简,把“否”字声符“不”的左右斜笔变平并接连成一笔长横,因此,变“不”(顶部有饰画)形为“立”形。不过,已有差别的“咅” “否”二形在很长时期还以异体关系并行,秦汉时代“部” “倍”等字声符也都有“咅” “否”两种虽异而犹同的形式。至东汉《说文解字》明确区分“咅” “否”为二字。魏晋后楷书以“咅”和“否”为声符的字都有一些,用“咅”者居多数。分化出来的“咅”字今音有二读:其一,读pǒu,这出自本源;其二,读tǒu,是因为《说文》以“㰯”为“咅”字或体,后人便据“㰯”字“豆”声的读法读“咅”,这与“咅”的来源不一致。本义与“否”同。“咅”字在典籍未见单用例,只作合体字声符,在所见出土文献中,有写假借义例。在睡虎地秦简《封诊式》中通“” (《说文》作“衃”,pēi,凝血),第87简:“如血状” (像凝血的形状),而第88和第89二简都作“咅血”。


影印版:汉字「咅」在《字源》第448页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