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小米柴

输入关键字:

小米柴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米柴

药材名称小米柴

拼音Xiáo Mǐ Chái

别名牛屎柴、小豆柴、亮子药

来源杜鹃花科小米柴Lyonia villosa (Wall.)Hand.-Mazz.,以枝、叶入药。

生境分部贵州。

性味微酸、涩,温。

功能主治杀虫止痒。

疥疮发痒:叶适量,挫绒擦患处。

麻风:小米柴、八面风、牛屎树各半斤,捣绒煎水洗。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小米柴

药材名称小米柴

拼音Xiáo Mǐ Chái

别名牛屎柴、小豆柴、亮子药(《贵州民间药物》)。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杜鹃花科植物小米柴枝叶。全年可采。

原形态灌木,多分枝。叶互生,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1.5~7厘米,先端短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全缘,革质,上面光滑,下面散生细柔毛;具叶柄。总状花序腋生,长3~8厘米;基部有小叶数枚,椭圆形;萼5深裂;花冠白色,钟形,5浅裂,裂片反曲;雄蕊10,花药无芒状附属体,顶端孔裂;子房上位,近球形.蒴果,种子多数。

生境分部生于灌木林中。

性味性温,味涩微酸。

功能主治治皮肤疮毒。

复方①治疥疮及烂疮:小米柴煎水洗。

②治疥疮发痒:小米柴叶搓绒,擦患处。(性味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

③治麻风:小米柴、三棱草、牛屎树各半斤。捣缄,煎水洗。(《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小米柴

药材名称小米柴

拼音Xiáo Mǐ Chái

别名米饭花、山胡椒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珍珠花的枝叶、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onia ovalifolia(Wall.) Drude[An-dromeda ovalifolia Wall.;Poeris ovalifolia(Wall.) D.Don;Xolisma ovalifolia(Wall.)Rehd.」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半常绿或落叶灌木、小乔木,高4-12m。枝条淡褐色;冬芽长卵圆形或心形,淡红色。叶互生;叶片坚纸质,卵形或椭圆形,长5-10cm,宽3-6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钝圆形,稀为心形,全缘,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中脉在表面下陷,背面凸起,侧脉6-8对,羽状,连同网脉在表面明显。总状花序腋生,长5-10cm,近基部有2-3枚叶状苞片,小苞片早落;花序轴上微被柔毛,有花15-25朵,花梗长3-4mm,下弯;花萼深5裂,裂片长椭圆形;花冠圆筒状,白色,有香气,上部浅5裂,裂片向外微反折,先端钝圆;雄蕊10花丝线形,先端有2枚芒状附属物;子房近球形,花柱长约6mm,柱头头状,略伸出花冠外。蒴果球形,直径4-5mm,5室,室背开裂,缝线增厚。种子短线形,无翅。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长于海拔700-2800m的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珍珠花叶中含毒性成分泪木毒(lyoniol)A[1],泪木毒(lyoniol)D[2],还含有槲皮素(quercetin),金丝桃甙(hyperoside),槲皮甙(quercitrin),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甙(quercetin-3-O-β-D-glucuronide),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3],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圣草素(eriodictyol),落新妇甙(astilbin),熊果酸(urso-l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马斯里酸(maslinic acid)[4]。嫩芽中含有金丝桃甙,左族表儿茶精(epicatechin),槲皮素以及微量的木犀草素(luteolin)和芹菜素(apigenin)[5]。从其木质部提取物中检出左旋表儿茶精[5]。

性味辛;性温;有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祛风解毒。主跌打损伤;骨折;癣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煎水搽;或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小米柴 ==>】 古籍全文检索:小米柴     全站站内检索:小米柴
枣树根
枣树皮
枣叶
蚤休
皂荚
皂荚根皮
皂荚叶
皂荚子
皂角刺
皂角菌
皂柳
皂柳根
泽兰
泽漆
泽芹
泽藓
泽泻
泽泻实
泽泻叶
泽珍珠菜
樝子
炸腰果
痄腮树
蚱蝉
蚱蜢
窄叶大戟
窄叶南蛇藤
窄叶飘带草
窄叶鼠李
毡盖木耳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