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兔肝

输入关键字:

兔肝

《中药大辞典》:兔肝

药材名称兔肝

拼音Tù Gān

出处《别录》

来源为兔科动物蒙古兔家兔等的

性味①《纲目》:"性冷。"

②《医林纂要》:"甘苦咸,寒。"

功能主治补肝,明目。治肝虚眩晕,目暗昏糊,目翳,目痛。

①《别录》:"主目暗。"

②孟诜:"主明目,和决明子作丸服之。"

③《日华子本草》:"明目补劳,治头旋眼疼。"

④《日用本草》:"明目退翳。"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捣研合药为丸。

复方①治肝虚目暗:黄连(去须)一两半,黄连一两,熟干地黄(焙)一两,草决明半两。上四味捣罗为末,细切兔肝,研烂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米次下,食后临卧。(《圣济总录》兔肝丸)

②治肝肾气虚,风热上攻,目肿暗:兔肝一具,米三合,和豉汁如常煮粥食。(《普济方》)

③治疮疹入眼,初觉眼肿痛:黄柏一两(去皮),苍术半两(米泔水浸一日),石决明一两(生)。上为细末,煮兔肝捣烂,和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米泔水送下,食后临卧时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兔肝丸)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兔肝

药材名称兔肝

拼音Tù Gān

英文名Here liver, Rabbit liver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兔科动物蒙东北兔、华南兔、家兔、蒙古兔及高原兔等的肝脏。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Lepus mandschuricus Radde2.Lepus sinensis Gray3.Oryctolagus cuniculus domesticus(Gmelin)4.Lepus tolai Pallas5.Lepus oiostolus Hodgson

采收和储藏:捕杀活兔,取出肝脏,随用随取。

原形态1.东北兔,体形较大,长44-48cm,重1.5-2.5kg。耳较短,向前折不达鼻端。后足略长于前足。尾短。其毛较粗。头、背部冬毛为浅棕黑色,毛基为黑灰色。夏毛色更深。耳前部棕黑色,后部棕黄色,边缘白色,耳尖黑色。后背部及臀部有较长的黑毛,隐邮斑点。腹部为纯白色秘。四肢为浅棕黄色。属背部黑色,下部污白色。

2.华南兔,体形较小,体长34-44cm,重1-1.5kg。耳长6.5-8.2cm。尾短,不及后足长之半,长4-5.7cm。被毛短粗且硬。。头部、背部沙黄棕色或棕黑色。毛基淡黑灰色,绒毛毛端棕黄色。长形针毛的亚洲部有一显着的棕色环,毛尖黑色。耳前边缘毛较长,耳尖和后缘的毛较短。颈部有一黄色区域。下体赭黄或淡黄白色。足、尾背部与背色相似。

3.家兔,个体变异较大。一般头部、耳较野兔为短,后肢亦然。毛色亦有多种变化,通常以纯白色为多,耳尖无黑色。

4.蒙古兔,体形中等,长约45cm,尾长约9cm,体重在2kg以上。耳甚长,有窄的黑尖,向前折超过鼻端。尾连端毛略等于后足长。全身背部为沙黄色,杂有黑色。头部颜色较深,在鼻部两侧各有一圆形浅色毛圈。眼周围有白色窄环;耳内侧有稀疏的白毛。腹毛纯白色。臂部为沙灰色。颈下及四肢外侧均为浅棕黄色。尾背面中间为黑褐色,两边白色,尾腹面为纯白色。科毛长而蓬松,有细长的白色针毛伸出毛被之外。夏毛色略深,为淡棕色。

5.高原兔,体形较大,毛长而蓬松。耳长,向前折显着超过鼻端。全身背为暗灰色,毛细长面略带波纹。臂部全为灰色细毛,中央较深而两侧较浅。头部尤其是鼻部中央颜色较深,面颊及眼周色较淡。颈背呈浅灰棕色,颈腹为黄灰色。腹毛纯白色。前肢为极浅的棕黄色,后肢外侧棕色,足背白色。尾背方有一很窄的暗灰色区域,尾两侧为白色,并有灰色毛基。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栖息于海拔300-900m的针阔叶混交林、林下灌木与草本植物茂盛之处。一般无固定巢穴,产仔时才有固定住所,白天多居于灌木丛、杂草或树根旁,晚上出来活动觅食。吃树皮、嫩枝及草本植物等。

2.多栖息于山地丘陵的稀树灌丛、杂草丛、墓地或农田附近多利用现存洞穴居住,洞口比较光滑,附近有成堆粪便。昼夜均有活动。以青草、树苗和细嫩枝呀为食,尤喜青苗、豆苗和疏菜。

3.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饲养。

4.栖息于平原、荒草地、山坡灌丛、丘陵平原、农田和苗圃等地,并因季节不同,食物条件的改变而有所适移。常无固定的洞穴,白天常在较隐蔽的地方挖临时的卧穴。以青草、嫩枝、树皮、蔬菜及谷物、豆类等为食。

5.一般栖息于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及草原地区。无固定洞穴,白天常在草丛活动,吃植物性食料。

资源分布:1.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

2.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

3.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饲养。

4.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宁夏、甘肃等地。

5.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味甘;苦;咸;性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养肝明目;清热退翳。主肝虚眩晕;目暗昏糊;目翳;目痛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30-60g;或和药研丸。

各家论述1.《名医别录》:主目暗。

2.孟诜:主明目,和决明子作丸服之。

3.《日华子本草》:明目补劳,治头旋眼疼。

4.《日用本草》:明目退翳。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兔肝 ==>】 古籍全文检索:兔肝     全站站内检索:兔肝
加味寿星丸
加味疏风解毒汤
加味疏风凉血饮
加味疏风祛疹汤
加味鼠粘子散
加味鼠粘子汤
加味术附汤
加味术桂汤
加味术苓汤
加味双和汤
加味顺气化痰汤
加味顺气散
加味四白汤
加味四斤丸
加味四君汤
加味四君子汤
加味四君子丸
加味四苓散
加味四苓汤
加味四逆散
加味四逆汤
加味四七汤
加味四神丸
加味四生饮
加味四圣膏
加味四圣解毒汤
加味四圣散
加味四味紫苏和胎饮
加味四物安神汤
加味四物二陈汤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