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藤乌头

输入关键字:

藤乌头

《中药大辞典》:藤乌头

药材名称藤乌头

拼音Ténɡ Wū Tóu

别名血乌、见血封喉(《中药材品种论述》),蔓乌头(《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藤乌、羊角七(《药学学报》12(10):684,1965)。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毛茛科植物瓜叶乌头块根。7~9月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缠绕草本。块根倒圆锥形,长可达6厘米以上。蔓茎于向阳的一侧呈紫色,光滑,分枝。叶互生,宽圆卵形,长5.5~7.5厘米,宽5.5~6.5厘米;叶片掌状3深裂,中央裂片最大,梯状菱形或卵状椭圆形,顶端锐尖,侧裂片斜卵形,基部更分2浅裂,裂片边缘疏生钝齿;叶基部截形或浅心形,两面光滑无毛;叶柄长2~3厘米。花序含2~12花,小苞片条形;萼片5,蓝紫色,花瓣状,上萼片盔形,具短喙,侧萼片倒卵状宽匙形,下部萼片卵状椭圆形,除侧萼片内面疏生白色长毛外,余均光滑无毛;花瓣2,无毛,藏于盔瓣内,蜜腺体下部扩张至基部的裂口近截形,距长2毫米:雄蕊多数;心皮5,无毛或稀生微柔毛。蓇葖果长圆筒形,长1.2~1.5厘米。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山坡树丛或林缘路边阴湿草丛中。分布四川、湖北、湖南、陕西、河南、江苏、浙江等地。

炮制清水浸漂至略存麻味,用甘草、黑豆煎汤拌蒸或同煮透后,取出晒干。

性味《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辛,温,有大毒。"

功能主治镇痉,降压,发汗,利尿。治腰腿痛,无名肿毒,跌打损伤,癣疮。

①《中药材品种论述》:"治痨伤。泡酒服治腰腿痛。"

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镇痉,镇静。降低血压,发汗,利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分;泡酒或研末为散。外用:磨汁涂或研末调敷。

注意本品毒性甚烈,不经炮制,不宜内服。

复方①治无名肿毒:藤乌头以饭米汤在糙碗上磨成浆状敷患处;如已溃烂破口应留头。(《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②治跌打损伤:藤乌头五分。水煎,冲酒服;或将根用豆腐煮制后,晒干,酒炒研细粉,每次吞服二分。(《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③治癣疮:藤乌头,研末水调敷。(《中国药用植物纲要》)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藤乌头

药材名称藤乌头

拼音Ténɡ Wū Tóu

英文名Root of Hemsley Monkshood

别名血乌、见血封喉蔓乌头

出处出自《中药材品种论述》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瓜叶乌头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conitum hemsleyanum Pritz.[A.sczukinii Turcz.var.hemsleyanum Rapaics]2.Aconitum hemsleyanum Pritz.var.circinatum W.T.Wang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块根,洗净泥沙,剪去须根,切片,晒干。

原形态1.瓜叶乌头多年生草本。块根圆锥形,长1.6-3cm,直径达1.6cm。茎缠绕,无毛,常带紫色,有分枝。叶互生;叶柄比叶片稍短,疏被短柔毛或几无毛;茎中部叶的叶片五角形,长6.5-12cm,宽8-13cm,基部心形,3深裂,中央深裂片梯状菱形或卵状菱形,不明显3浅裂,浅裂片具少数小裂片或卵形粗牙齿,侧深裂片斜扇形,不等2浅裂。总状花序有2-12朵花;花序轴和花梗无毛或被短柔毛;下部苞片叶状或为宽椭圆形,上部苞片线形;花梗常下垂弧状弯曲,长2.2-6cm;小苞片生花梗下部或上部,线形,无毛;花两性,两侧对称;萼片5,花瓣状,深蓝色,外面无毛,上萼片高盔形或圆筒状盔形,几无爪,高2.2.4cm,下缘长1.7-1.8cm,直或稍凹,喙不明显,侧萼片近圆形,长1.5-1.6cm;花瓣2,无毛,瓣片长约10mm,唇长5mm,距长约2mm,向后弯;雄蕊多数,无毛,花丝有2小齿或全缘;心皮5,无毛或偶有柔毛。蓇葖果长1.2-1.5cm。种子多数,三棱形,长约3mm,沿棱有狭翅及横膜翅。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2.拳距瓜叶乌头与瓜叶乌头的区别,主要是花瓣的距长4-6mm,且拳卷。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700-2200m的山地林中或灌木林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陕西、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

2.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

栽培1.瓜叶乌头 生物学特性 喜凉爽潮湿环境,性耐寒,干燥及高温条件则生育不良。宜栽于砂质壤土,以半阴处为好。

2.栽培技术 用种子、分株繁殖。种子繁殖:播种以秋季盆播为好,冬季置于低温温室内,次春开始发芽。春播的当年不易发芽。分株繁殖:秋天花后分株,将母株所生的新块根掰下另行栽植。

性状1.性状鉴别 根圆锥形,长2-5cm,直径1-2cm。表面深棕色褐色或灰棕色,皱缩不平,有须根残存。质坚硬,难折断,断面平坦,深棕色,可见五角形的环纹。

2.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后生皮层为3-4列棕色细胞;皮层细胞7-8列,长条形或不规则形,切向排列,其间有多数石细胞。形成层在根的上段呈四边形,中段、下段均为五角形。木质部束中导管1-3列,呈径向或V字形,排列紧密。

3.粉末特征:①石细胞椭圆形、类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长40-120μm,直径23-60μm,壁较厚,纹孔及孔沟明显,少数可见纹理。②淀粉粒单粒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4-6μm,脐点呈点状,有的不明显;复粒由2-4分粒组成。

化学成分瓜叶乌头根含乌头碱(aconitine),3-乙酰乌头碱(3-acetylaconitine),8-去乙酰滇乌碱(8-deacetylyunaconitine),瓜叶乌头乙素即滇乌碱(yunaconitine),瓜叶乌头甲素(guayewuanine A),瓜叶乌头丙素。

鉴别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约1g,加10%氨溶液1ml,乙醚10ml,冷浸24h,滤过。滤液挥干,残渣用二氯甲烷洗入1ml容量瓶中定容,作为样品溶液。另取滇乌碱、塔拉乌头胺制成各1mg/1mg的二氯甲烷溶液作为对照溶液。在高效硅胶GF254薄层板上点样品和对照品溶液各3μl,以环已烷-乙酸乙酯-二乙胺(8:1:1)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碘化铋钾、碘化钾碘试液的等容量混合液显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炮制清水浸漂至略存麻昧,用甘草、黑豆煎汤拌蒸或同煮透后,取出晒干。

性味辛;苦;热;有毒

归经肝;肺;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湿关节疼痛;腰腿痛;跌打损伤;无名肿毒;癣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9-1.5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调敷。

注意未经炮制,不宜内服。

复方①治无名肿毒:藤乌头以饭米汤在糙碗上磨成浆状敷患处;如已溃烂被口应留头。(《浙江天目山药植志》)②治跌打损伤:藤乌头五分。水煎,冲酒服;或将根用豆腐煮制后,晒干,酒炒研细粉,每次吞服二分。(《浙江天目山药植志》)③治癣疮:藤乌头,研末水调敷,(《中国药用植物纲要》)

各家论述1.《中药材品种论述》:治痨伤。泡酒服治腰腿痛。

2.《浙江天目山药植志》:镇痉,镇静。降低血压,发汗,利尿。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检索藤乌头 ==>】 古籍全文检索:藤乌头     全站站内检索:藤乌头
大头瘟
大加皮
大发药
大吊兰
大刚风
大伤寒
大血草
大血通
大关节
大汗出
大(太)阴脉
大麦牛
大麦芽
大运转
大豆卷
大豆荚
大肠水
大肠侧
大肠胀
大肠泄
大肠经
大肠泻
大肠实
大肠俞
大肠咳
大肠热
大肠病
大肠痈
大肠虚
大肠惊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