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莳萝子

输入关键字:

莳萝子

《中药大辞典》:莳萝子

药材名称莳萝子

拼音Shí Luó Zǐ

别名时美中(侯宁极《药谱》),莳萝椒(《本草蒙筌》),小茴香(《纲目》),瘪谷茴香(《本草正义》),土茴香(《中药志》)。

出处海药本草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莳萝果实。果实成熟后采收果枝,晒干,打落果实,去净杂质,晒至干透为度。

原形态莳萝(《海药本草》),又名:慈谋勒(《开宝本草》)。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直立,平滑,高60~90厘米。叶互生,有长柄,基部扩张呈鞘状,抱茎,叶3~4回羽状分裂,裂片线形,最后裂片长至18毫米。复伞形花序,直径大至15厘米,花梗稍不等长,无总苞及小总苞;花细小,花瓣5,黄色,向内弯曲,早落;雄蕊5,比花瓣长,花药2室: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2。双悬果稍扁,广椭圆形,长3~4毫米,宽2~3毫米,外面棕黄色,肋线膜状,两侧肋线延长成翅状,肋线间有油室4个,腹合面油室2个。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本植物的苗叶(莳萝苗)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各地都有栽培或野生。产江苏、安徽等地。

性状干燥果实多数裂成分果,呈扁平广椭圆形,长3~4毫米,宽2~3毫米,厚约1毫米。外表棕色,背面有3条不甚明显的肋线,两侧肋线延伸作翅状,少数未分离的双悬果基部有残存果柄。气微香。

化学成分果实含葛缕酮、柠檬烯、莳萝油脑、佛手柑内酯、伞形花内酯金合欢醚即7-羟基香豆精金合欢醇醚、蜡、γ-谷甾醇等。

药理作用葛缕酮的作用参见"藏茴香"条。种子中所含的非萜类油有抗真菌作用。

炮制簸去泥屑,拣净梗及杂质。

①《品汇精要》:"水洗微炒用。"

②《本草从新》:"炒黄得酒良。"

性味辛,温。

①《本草拾遗》:"辛,香。"

②《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归经入脾、肾经。

①《药品化义》:"入肝、肾、膀胱三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③《本草求真》:"入肝、胃、肾、膀胱、小肠。"

④《本草再新》:"入脾、胃、肾三经。"

功能主治温脾肾,开胃,散寒,行气,解鱼肉毒。治痧秽呕逆,腹中冷痛,寒疝,痞满少食。

①《本草拾遗》:"小儿气胀,霍乱呕逆,腹冷不下食,两肋痞满。"

②《海药本草》:"主膈气,消食,温胃,善滋食味,多食无损。"

③《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气,温肠,杀鱼肉毒,补水脏及壮筋骨,治肾气。"

④《医林纂要》:"润肾补肾,补命门,暖丹田,开胃调中,上达膻中,舒肝木,达阴郁,舒筋,下除脚气,治寒疝。"

⑤《随息居饮食谱》:"温胃健脾,散寒止痛,杀虫消食,调气止呕,定腰、齿疼,解鱼肉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

注意气阴不足及有火者不宜。

海药本草》:"不可与阿魏同合,夺其味尔。"

复方①治小儿气胀,霍乱呕逆,腹冷食不下及胁痛:莳萝,为末,糊丸如绿豆大。三岁三十丸,青皮汤下。(《普济方》莳萝丸)

②治疝气偏坠,女子瘕病:莳萝一两二钱。炒褐色,为细末。无灰好酒调服。(《摄生众妙方》)

③治闪挫腰痛:莳萝,作末,酒服二钱匕。(《永类钤方》)

各家论述①《本草求真》:"小茴,与宁夏大苘同功,入肝燥肾温胃,但其性力稍缓,不似大茴性热,仍看证候缓急,分别用之耳。酒炒盐水炒,各随病症活用。"

②《本草正义》:"莳萝子,藏器谓治霍乱呕逆,腹冷不下食,两胁痞满;《日华》调健脾开胃,杀鱼肉毒,治肾气,皆温辛行气散寒之功,治诸疝最佳,然辛香燥烈,耗气伤津,止可借以行经,不可独任重任。"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莳萝子

药材名称莳萝子

拼音Shí Luó Zǐ

英文名seed of Dill

别名时美中、莳萝椒、小茴香、瘪谷茴香、土茴香

出处出自《海药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莳萝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ethum graveolens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果产成熟时采收果枝,打攻果实,去净杂质,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稀为二年生,高60-120cm。全株无毛,有强烈火香气。茎单一,直立,径0.5-1.5cm。基生叶有柄,叶柄长4-6cm,基部有阔叶鞘;叶片轮廊宽卵形,三至四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丝状,长4-20mm,宽不及0.5mm;茎上部叶较小,分裂次数少,无叶柄,仅有叶鞘。复伞形花序顶生,直径5-15cm,伞辐10-25,无总苞片;小伞形花序有花15-25;无小总苞片;花瓣黄色,长圆形,小舌片近长方形,内曲;萼齿不明显;花柱短,花柱基圆锥形至垫状,双悬果扁压卵形,长3-5mm,宽2-3mm,成熟时褐色;背棱细而明显突起,侧棱有狭翅,每棱槽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5-8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我国东北、甘肃、四川、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

资源分布:原产欧洲南部。

性状性状鉴别 双悬果多分离为分果,呈扁平广卵形,长3-4mm,宽2-2.5mm。表面呈棕以,侧棱延展呈翅状,合生面中央有一条棱线。气微香,味辛,麻舌。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黄棕色。㈠油管共同棕色,分泌细胞表面观呈不规则形,含共同棕以分泌物。②镶嵌细胞狭外排列整齐,壁薄波状,常数个为一组,以长轴不规则方向嵌列,常与大型中果皮细胞相连。③内胚乳细胞多角形,含糊粉粒及小簇晶。④网纹细胞存在于维管束周围,壁较厚,有孔。⑤表上以细胞类多角形,排列整齐。

化学成分果实含葛缕酮(Carvone)、柠檬烯(Limonene)、莳萝油脑(DillaPiole)、佛手柑内酯(Bergapten)、伞形花内酯金合欢醚(Umlbel-liprenin)即7-羟基香豆精金合欢醇醚、蜡、蜡及γ-谷甾醇(γ-sitosterol)等。

种子、茎、叶含6,7-二氢-8,8-二甲-2H,8H-苯并[1,2-b:5,4-b]二吡喃-2,6-二酮[6,7-dihydro-8,8-dimethyl-2H,8H-ben-zo(1,2-b:5,4-b)dipyran-2,6-dipyran-2,6dione],莨菪素(scopolentin),花椒内酯(xanthyletin)[2]。另外,种子中还含有16种挥发油成分,主要为α-葛缕酮,柠檬烯,水芹烯(phellandrene),二氢葛缕酮(di-hydrocarvone)[3]。

药理作用种子中所含的非萜类油有抗真菌作用[1]。

炮制簸去泥屑,拣净梗及杂质。

1.《品汇精要》:水洗微炒用。

2.《本草从新》:炒黄得酒良。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脾;胃;肝;肾经

功能主治温脾开胃;散寒暖肝;理气止痛。主腹中冷痛;胁肋胀满;呕逆食少;寒疝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g;或入丸、散。

注意气阴不足及有火者不宜。《海药本草》:不可与阿魏同合,夺其味尔。

复方①治小儿气胀,霍乱呕逆,腹冷食不下及胁痛:莳萝,为末,糊丸如绿豆大。三岁三十丸,青皮汤下。(《普济方》莳萝丸)②治疝气偏坠,女子瘕病:莳萝一两二钱。炒褐色,为细末。无灰好酒调服。(《摄生众妙方》)③治闪挫腰痛:莳萝,作末,酒服二钱匕。(《永类钤方》)

各家论述1.《随息居饮食谱》:温胃健脾,散寒止痛,杀虫消食,调气止呕,定腰、齿疼,解鱼肉毒。

2.《海药本草》:主膈气,消食,温胃,善滋食味,多食无损。

3.《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气,温肠,杀鱼肉毒,补水脏及壮筋骨,治肾气。

4.《医林纂要》:润肾补肾,补命门,暖丹田,开胃调中,上达膻中,舒肝木,达阴郁,舒筋,下除脚气,治寒疝。

5.《本草求真》:小茴,与宁夏大茴同功,入肝燥肾温胃,但其性力稍缓,不似大茴性热,仍看证候缓急,分别用之耳。酒炒盐水炒,各随病症活用。

6.《本草正义》:莳萝子,藏器谓治霍乱呕逆,腹冷不下食,两胁痞满;《日华》谓健脾开胃,杀鱼肉毒,治肾气。皆温辛行气散寒之功,治诸疝最佳,然辛香燥烈,耗气伤津,止可借以行经,不可独任重任。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莳萝子 ==>】 古籍全文检索:莳萝子     全站站内检索:莳萝子
亮叶冬青根
亮叶桦
亮叶桦根
亮叶桦皮
亮叶桦叶
亮叶茉莉
量天尺
量天尺花
辽东栎
辽东栎壳斗
辽东栎皮
辽东鳞毛蕨
辽瓦松
鹩哥舌
簝叶竹根
蓼大青叶
蓼螺
蓼实
蓼子草
了哥利
了哥王
了哥王根
了哥王子
列当
裂果卫矛
裂蹄
裂序楼梯草
裂叶堇菜
裂叶秋海棠
裂叶双盖蕨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