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石血

输入关键字:

石血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血

药材名称石血

别名九庆藤、铁信、红对叶肾、拉屙肾、对叶肾、络石[浙江误称]

来源夹竹桃石血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Lindl.) Lem. var. heterophyllum Tsiang,以全株入药。

生境分部西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

性味苦、微涩,温。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通经络,利关节。主治风湿骨痛,腰膝酸痛,肾虚腹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鲜品4~8钱。

备注《图经本草》指出“石血与络石极相类,但叶头尖而赤耳”;《植物名实图考》谓“一茎之上,或尖,或团;团如人手指,尖如竹叶……”即指石血,非络石。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石血

药材名称石血

拼音Shí Xuè

别名对叶肾、红对叶肾、拉屙肾、爬墙虎、鹿角草、石龙藤、九庆藤、爬山虎茉莉藤、风车花、白花藤、魁星草、铁信、铁栏杆

出处石血始载于《新修本草》络石条下,云:"此物生阴湿处,冬夏常青,实黑而圆,其茎蔓延绕树石侧。若在石间者,叶细厚而圆短……俗名耐冬,南山人谓之石血。"《本草拾遗》谓:"……若呼石血为络石,殊误尔。石血叶尖,一头赤。"所述形态,其原植物与今夹竹桃科植物石血相一致。

来源药材基源:为夹竹桃科植物石血的带叶藤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Lindl.)Lem.var.heterophyllum Tsiang。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常绿木质藤本。全株具乳汁;茎皮褐色,嫩枝被黄色柔毛;茎和枝条以气根攀援树木岩石或墙壁上。叶对生,具短柄;异型叶,通常披针形,长4-8cm,宽0.5-3cm,叶面无毛,叶背被疏短柔毛;侧脉两面扁平。萼片长圆形,外面被疏柔毛;花冠白色,高脚碟状,花冠筒中部膨大,内面被柔毛;花药内藏;花盘比子房短;子房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膏英双生,线状披针形,长达17cm,宽约8mm;种子线状披针形,先端具白色绢质种毛,种毛长约4cm。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野岩石上或攀伏在墙壁或树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及河北、陕西、宁夏、甘肃、台湾、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藤茎缠绕或切成段,长短不一,直径2-5mm,表面褐色,嫩枝被毛,有灰白色纤细的气生根。叶对生,二型,一种呈狭披针形,一种卵圆形,先端长尖。质较厚,不易破碎。气微,味微苦涩。

化学成分石血全草含牛蒡酚-4'-O-β龙胆二糖甙(arct-genin-4-O-β-gentiobicoide),β-络石甙(β-trache1oside) ⅡA及ⅡB。后两者互为异构体。

性味苦;微涩;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湿;强筋骨;补肾止泻。主风湿久痹;腰膝酸痛;跌打损伤;肾虚腹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鲜品12-24g。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石血 ==>】 古籍全文检索:石血     全站站内检索:石血
多所闻
多骨疽
多须公
多食五患
多食易饥
多能鄙事
多吉帕兰木
凫(fú 扶)骨
色夭
色劳
色诊
色泽
色复
色部
色痔
色悴
色厥
色欲伤
色鲜明
色脉合参
色随气华
色厥动血
色似胭脂证
色以润泽为本
争墙风
庄绰
庄一夔(kuí 奎)
庄在田
庄若旸(yáng 阳)
庄季裕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