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虱草花

输入关键字:

虱草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虱草花

药材名称虱草花

拼音Shī Cǎo Huā

来源菊科虱草花Pulicaria insignis Drumm.,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西藏。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镇咳舒肝,清血热,透骨蒸。主治肺结核咳嗽,两肋疼痛,痨热骨蒸。

用法用量2~4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虱草花

药材名称虱草花

拼音Shī Cǎo Huā

别名明涧色尔布(藏名)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虱草花。7~8月采,阴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粗壮。茎丛生,基部有毛,高10~30厘米。基部叶倒披针形,全缘,有缘毛,叶柄长;茎生叶基部抱茎,有缘毛。头状花序大,顶生;总苞片多层,细长渐尖;花黄色,舌状花1层,舌片狭长,管状花两性。瘦果被密毛,冠毛外层短鳞片状,内层羽状。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草地。分布西藏等地。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消炎止痛,清血热,祛风毒。治各种炎症,炭疽病,丹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虱草花

药材名称虱草花

拼音Shī Cǎo Huā

英文名Insingnis Pulicaria

出处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臭蚤草的花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ulicaria insignis Drumm ex Dunn

原形态臭蚤草 多年生草本,高5-25cm。根茎粗长,多分枝,上端有枯萎残存的叶柄和叶片围裹住的密集分枝和芽,牙密被白色茸毛。地上茎被长毛。叶互生;基部叶倒披针形,下部渐狭成长柄;上部叶长圆形,长4-8cm,宽1.2-2cm,先端钝,基部无柄,半抱茎,全缘,两面被毡状长毛,质厚。头状花序通常单生茎顶,直径4-6cm;总苞宽钟状,高达2cm;总苞片多层,条状披针形或条形,外层外面及内面上部密被长粗毛,内层外面被疏毛;舌状花黄色,外面有毛,舌片先端有3齿;花药基部有长尾;两性花管状,冠毛白色,外层有5膜片,内层有5个羽状毛。瘦果近圆柱状,有棱,被浅褐色绢毛。花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0-4310m的山脊岩石上、石砾坡地和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藏南部。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除蒸;凉血解毒。主肺痨咳嗽;骨蒸劳热;痈疽肿毒;丹毒;风疹瘙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虱草花 ==>】 古籍全文检索:虱草花     全站站内检索:虱草花
温疫论类编
温疫论辨义
温热论笺正
温病学释义
温氏医书三种
温氏海上仙方
温热病指南集
温热暑疫全书
温症癍疹辨证
温病条辨白话解
温隐居海上仙方
温病条辨医方撮要
温病条辨症方歌括
温隐居备急海上方
温病学教学参考资料
溲血
游气
游丹
游疟
游风证
游火丹
游膝风
游艺志略
游走血脾痈
湔浣(jiānhuàn 煎换)
滋阴
滋补
滋水涵木
滋阴利湿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