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三叶木蓝

输入关键字:

三叶木蓝

《全国中草药汇编》:三叶木蓝

药材名称三叶木蓝

别名地蓝根

来源豆科三叶木蓝Indigofera trifoliata L.,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消肿。主治急慢性咽喉炎。外用治乳腺炎。

用法用量根3~4钱,水煎服;外用全草适量,水煎外洗。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三叶木蓝

药材名称三叶木蓝

拼音Sān Yè Mù Lán

英文名Trifoliolate Indigo

别名地蓝、野蓝。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三叶木蓝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ndigofera trifoliata L.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三叶木蓝 多年生草本。茎平卧或近直立,茎部木质;幼枝有平贴毛,不久即胶落近无行。叶互生;叶柄长6-10mm,纤细;托叶微小;三出羽状或掌状复叶,叶片倒卵状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1-2.5cm,宽4-7mm,先端圆,具小尖,基部楔形,上面灰绿色,下面淡绿色而有暗褐色或红色腺点,两面均被紧贴的柔毛。花集成腋生的近似头状的总状花序,花梗极短,花极小,有花6-12朵;花萼钟状,长约2.5mm,密生长硬毛,萼5裂,萼齿刚毛关;蝶形花冠红色,长5-7.5mm。荚果线形,下垂,长1-1.6cm,北腹两侧缝线有明显的隆脊,初时有毛,后渐变为无毛。种子6-8颗。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700m以上山坡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长30-60cm,上部草质,基部木质。小叶3个或脱落,倒长卵形或倒椭圆形,长1-2.5cm,宽4-7mm,先端圆,具小尖,基部楔形,两面均被白色柔毛,下面可见暗褐色腺点。总状花序腋生,萼钟状,密生长硬毛,花冠红棕色,比萼长2-3倍。荚果条形,长1-1.6cm,种子6-8枚。

化学成分种子含有蛋白质(22%-31%),糖类(9.68%-11.80%),脂质(lipid)(1.61%-3.91%)。蛋白质中主要为球蛋白(globulin),清蛋白(albumin)。

性味苦;寒

归经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咽喉肿痛;发热头痛;痄腮;乳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株,味苦,性寒。有清热消肿。用于急性咽喉炎,急慢性扁桃体炎,乳腺炎。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三叶木蓝 ==>】 古籍全文检索:三叶木蓝     全站站内检索:三叶木蓝
张世贤
张石顽
张用谦
张令韶
张贞菴
张仲华
张仲远
张仲岩
张仲景
张会卿
张汝珍
张汝霖
张聿青
张寿甫
张寿颐
张远游
张孝培
张志聪
张时彻
张伯祖
张采田
张怀瓘
张君宜
张茂之
张茂先
张抱一
张叔承
张明叔
张明德
张季明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