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布朗耳蕨

输入关键字:

布朗耳蕨

《中药大辞典》:布朗耳蕨

药材名称布朗耳蕨

拼音Bù Lǎnɡ ěr Jué

别名睬甲哈乌(藏名)

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为鳞毛蕨种植物布朗耳蕨全草。8~9月采挖,切段,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根茎块状,横卧。叶柄短,长6~8厘米,有沟,褐棕色,与中轴密被鳞片;鳞片淡褐色乃至淡黄褐色;叶倒披针形,长40~60厘米,宽10~15厘米,下部羽片渐缩短,2次羽状分裂;羽片长披针形,长5~8厘米,宽2厘米;基部最宽;小羽片矩卵形,稍呈耳状,密接,边缘疏刺齿状,齿软,叶下、叶轴及中肋均被鳞毛;叶下灰绿色。孢子囊群小,不连接,位于近中肋处,子囊盖全缘,无毛。

生境分部生于高寒林下阴湿地及岩石缝中。分布陕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涩,寒。

归经入肺、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病毒发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复方治热毒发疹:布朗耳蕨配升麻荆芥防风,煎汤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布朗耳蕨

药材名称布朗耳蕨

拼音Bù Lǎnɡ ěr Jué

英文名Herb of Braun's Holly Fern

别名贯众、耳蕨贯众

出处出自《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布朗耳蕨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stichum braunii(Spenn.) Fee[Aspidium braunii Spenn.]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挖出后除去叶柄及须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30-50cm。根茎短而直立,与叶柄基部、叶轴密被棕色、狭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4-8cm,禾秆色;叶片坚革质,倒披针形,长25-40cm,宽10-15cm,下部渐缩狭,两面被纤维状鳞片,二回羽状;羽片18-25对,平展,披针形,中部的较大,长5-7cm,宽2-3cm,一回羽裂;小羽片近对生,镰状长圆形,基部上侧1片大,其余向上各片渐小,钝头有芒刺状小尖,边缘有芒刺,基部不对称,上缘截形与羽轴平行,下缘楔形下延成羽轴翅;中部以下羽片逐渐缩短,最下1对长约2cm;叶脉羽状,侧脉分叉达叶边。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小脉先端,每小羽片有2-4对;囊群盖棕色,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400-2000m的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等地。

性味微苦;凉

归经肺;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杀虫。主流感;乙脑;痄腮;鼻衄;崩漏;蛲虫病;头疮白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研末,3g。外用:适量,研末调搽。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布朗耳蕨 ==>】 古籍全文检索:布朗耳蕨     全站站内检索:布朗耳蕨
引水散
引血归经汤
应梦人参散
应梦散
应痛散
应痛丸
罂粟膏
罂粟汤
莹珠膏
籝金丹
永安止痒汤
永寿丹
涌泉散
涌泉汤
油调立效散
油滚丸
油煎散
油姜引
油蜜煎
油珠膏
右归酒
右归丸
右归饮
鱼败银海汤
鱼鳔当归汤
鱼胆敷眼膏
鱼鳞汤
鱼脑石散
俞山人降气汤
萸连丸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