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茜草藤

输入关键字:

茜草藤

药材名称茜草藤

拼音Qiàn Cǎo Ténɡ

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iacordifolia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切段,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茜草,多年生攀援草本。根数条至数十条丛生,外皮紫红色或橙红色。茎四棱形,棱上生多数倒生的小刺。叶四片轮生,具长柄;叶片形状变化较大,卵形、三角状卵形、宽卵形至窄卵形,长2-6cm,宽1-4cm,先端通常急尖,基部心形,上面粗糙,下面沿中脉及叶柄均有倒刺,全缘,基出脉5。聚伞花序圆锥状,腋生及顶生;花小,黄白色,5数;花萼不明显;花冠辐状,直径约4mm,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先端急尖;雄蕊5,着生在花冠管上;子房下位,2室,无毛。浆果球形,直径5-6mm,红色后转为黑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茜草藤Herba Rubiae Cordifoliae产于四川、江苏、上海、浙江等地。自产自销。

性状性状鉴别:干燥茎下端粗约3-4mm,呈圆形,外表面淡紫红色或棕红色;上端茎呈四方形,枯绿色,茎的棱上有粗糙细毛刺。体轻,质脆,易断,断面平整,内心色白而松。茎节上轮生叶片,叶柄及叶背中肋上均有倒刺毛。叶多脱落。气微,味微苦。 以条均匀,外皮红紫,内心黄红者为佳。

化学成分全草含茜草萜酸(rubifolic acid)及茜草香豆酸(rubicounlaric acid)。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软,切段,干燥,筛去灰屑。 饮片性状:为茎、叶混合,呈段状。茎方柱形,皱瘪灰绿色,有明显的4条纵棱,棱上疏生倒刺,切面白色或中空。叶灰绿色或红褐色,上表面具粗糙毛,下面脉上及叶柄有倒刺。气微、味淡。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性味苦;凉;无毒

归经心;肝;肾;大肠;小肠;心包经

功能主治止血;行瘀。主吐血;血崩;跌打损伤;风痹;腰痛;痈毒;疗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凡血虚发热泄泻无瘀滞者均忌用。"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茜草藤 ==>】 古籍全文检索:茜草藤     全站站内检索:茜草藤
政和圣济总录
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贲门
贲肫
贲豚
责豚气
郝允
郝公景
郝文法
郝怀质
垢胎
革脉
甚者从治
甚者独行
带下
带脉
带下医
带脉病
带下无子
带下五色
带下赤候
带下青候
带下黄候
带下黑候
带下三十六疾
荆条果
茈碧花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