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伏气

输入关键字:

伏气

    病名。又称伏气温病。《伤寒论·平脉法》:“师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成无己注:“冬时感寒,伏藏于经中,不即发者,谓之伏气。”(见《注解伤寒论》)伏气之说源出《内经》。如《素问·生气通天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又如《素问·热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关于邪气伏藏的部位,各家说法不一。晋·王叔和《伤寒例》认为:“中而……,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发为温病,至夏发为暑病。”宋·成无己认为邪“伏藏于经(脉)中。”明·吴又可认为邪伏募原(见《温疫论》)。清·王孟英认为:“若伏气温病,自里出表,乃先从血分而后达于气分。”(见《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伏气之说为温病所重视,特别是王孟英更为强调,把温病分为外感温病和伏气温病两大类。后世认为,凡初起不见表证,而先见里热甚至血分热证者为伏气温病,例如春温伏暑之类便是。



【检索伏气 ==>】 古籍全文检索:伏气     全站站内检索:伏气
桔梗玄参汤
桔梗饮
桔梗饮子
桔梗汁方
桔梗枳壳汤
桔连汤
桔枳汤
菊虫汤
菊粉散
菊甘散
菊花补肝散
菊花茶调散
菊花甘草汤
菊花煎
菊花金银花汤
菊花浸酒
菊花酒
菊花决明散
菊花明目饮
菊花清燥汤
菊花散
菊花山楂茶
菊花芍药汤
菊花汤
菊花通圣散
菊花丸
菊花洗心散
菊花细辛散
菊花辛夷散
菊花延龄膏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