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芦竹笋

输入关键字:

芦竹笋

《中药大辞典》:芦竹笋

药材名称芦竹笋

拼音Lú Zhú Sǔn

出处《重庆草药》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竹嫩苗

性味《重庆草药》:"味苦,性寒,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治肺热吐血,骨蒸潮热,头晕,热淋,聤耳,牙痛。

①《分类草药性》:"笋汁治耳疼。"

②《岭南采药录》:"嫩笋捣烂能拔腐骨。"

③《重庆草药》:"清火解热,适用于多种烧热症侯。治骨蒸潮热,火牙痛,头晕,火淋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0.5~2两;捣汁或熬膏。外用:捣汁滴耳。

复方①治肺热吐血:芦竹笋一斤。捣取汁加白糖服。

②治中耳炎:芦竹笋捣汁加冰片滴耳心。

③治用脑过度,精神失常:芦竹笋熬膏加白糖服,每服一茶匙。(选方出《重庆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芦竹笋

药材名称芦竹笋

拼音Lú Zhú Sǔn

英文名Giantreed shoot

出处出自《重庆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芦竹的嫩苗。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undo donax L.

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洗净,鲜用。

原形态芦竹,多年生草本。具根茎,须根粗壮。秆直立,高2-6m,径1-1.5cm,常具分枝。叶鞘较节间为长,无毛或其颈部具长柔毛,叶舌膜质,截平,长约1.5mm,先端具短细毛;叶片扁平,长30-60cm,宽2-5cm,嫩时表面及边缘微粗糙。圆锥花序较紧密,长30-60cm,分枝稠密,斜向上升,小穗含2-4花;颖披针形,长8-10mm,具3-5脉;外稃亦具3-5脉,中脉延伸成长1-2mm的短芒,背面中部以下密被略短于稃体的白柔毛,基盘长约0.5mm,内稃长约为外稃的一半。花期10-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溪旁及屋边较潮湿的深厚的土壤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华南及江苏、浙江、湖南等地。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主肺热吐血;骨蒸潮热;头晕;热淋;聤耳;牙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品15-60g;或捣汁,或熬膏。外用:适量,捣汁滴耳。

各家论述1.《分类草药性》:笋汁治耳疼。

2.《岭南采药录》:嫩笋捣烂能拔腐骨。

3.《重庆草药》:清火解热,适用于多种烧热症候。治骨蒸潮热,火牙痛,头晕,火淋等。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芦竹笋 ==>】 古籍全文检索:芦竹笋     全站站内检索:芦竹笋
阿艾丸
阿艾五苓散
阿菜汤
阿芙蓉酒
阿伽陀药
阿魏搐鼻散
阿魏膏
阿魏膏药
阿魏化痞膏
阿魏化痞散
阿魏积块丸
阿魏雷丸散
阿魏理中丸
阿魏良姜丸
阿魏软坚散
阿魏散
阿魏麝香散
阿魏通经丸
阿魏丸
阿魏万灵膏
阿魏香槟丸
阿魏消瘤汤
阿魏消痞丸
阿魏雄黄丸
阿魏撞气丸
挨积丸
挨积圆
挨癖丸
艾柏饮
艾肠泥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