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辣薄荷

输入关键字:

辣薄荷

药材名称辣薄荷

拼音Là Bò He

别名椒样薄荷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欧薄荷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ntha piperita L.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芳香性草本。茎直立,高30-100cm,质较脆,易折断,分枝或否,基部略匍匐;茎和枝条四棱形,节间长0.5-7cm,淡绿色至紫色,无毛或疏生短柔毛。叶对生生;叶柄长0.5-1cm;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2-3.5cm,宽1-1.8cm,先端急尖,基部近圆形或楔形,叶缘具细锯齿,叶两面均被腺鳞及疏被毛茸,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轮伞花序聚合成穗状,长3-7cm,直径达1.4cm,顶生于茎或分枝顶端,先端锐尖,花轮连续,仅在基部间断;苞叶与叶相人心 ;总梗长2mm,上有小苞片数枚,线状披针形,长在6mm以下;花梗长1-2mm;花萼筒状针形,长约3mm,具脉11-13,具腺鳞,萼筒长约2mm,萼齿5,披针形,长约1mm,具缘毛;花冠白色或淡紫色,长约3.5mm,近无毛,冠筒长约2.5mm,花冠4裂,舷片淡紫色,上唇先端2裂,较大,下唇3,近等大,长约1mm;雄蕊4,通常不伸出花冠筒外,花丝长约1mm,花药紫色,2室;花柱伸出花冠外,长约4.5mm,柱头2浅裂,相等。不孕。花期7月,果期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引种自前苏联及保加利亚。

资源分布:上海、江苏南京和东台等地有栽培。

化学成分叶含氨基酸,精油及一些其他成分:1.氨基酸:天冬酰胺(asparagin),甘氨酸(glyc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和丙氨酸(alanine)。2.精油:精油(ethereal oil)含量达0.7%,另含薄荷醇(menthol)。3.其他成分:熊果酸(ursolic acid),薄荷异黄酮甙(menthoside)和异野漆树甙(isorhoifolin)。

药理作用辣薄荷挥发油制成喷雾剂用于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八叠球菌污染的空气2小时,可使细菌数目减少7倍;24小时,数目减少20倍。精油对石膏状小孢子菌、黄福柰尼兹皮直菌、石膏样奈尼兹皮直菌等敏感。

性味味辛;性凉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解毒散结。主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痛;痄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辣薄荷 ==>】 古籍全文检索:辣薄荷     全站站内检索:辣薄荷
大补延龄膏
大补养命汤
大补益当归丸
大补益摩膏
大补益母丸
大补益散
大补阴膏
大补阴汤
大补阴丸
大补阴阳汤
大补营卫汤
大补元煎
大补元汤
大补元丸
大补真阴汤
大补真元汤
大补枳术丸
大补中当归酒
大补中当归汤
大苍散
大草乌头丸
大柴胡鳖甲散
大柴胡加萎蕤知母汤
大柴胡加玄参地黄汤
大柴胡散
大柴胡汤
大菖蒲散
大车螯散
大沉香降气汤
大沉香丸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