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苦菜

输入关键字:

苦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菜

药材名称苦菜

拼音Kǔ Cài

别名败酱草[东北]、苦叶苗、活血草、苦丁菜、苦麻菜、小苦苣、黄鼠草

来源菊科野苦荬属植物山苦荬Ixeris chinensis (Thunb.)Nakai,以全草入药。春夏秋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破瘀活血,排脓。用于阑尾炎,腹腔脓肿,肠炎,痢疾,急、慢性盆腔炎,肺热咳嗽,肺结核,吐血,衄血;外用治跌打损伤,疮疖肿痛,黄水疮,阴囊湿疹。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干品研粉,香油调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苦菜

药材名称苦菜

拼音Kǔ Cài

别名荼、芑(《诗经》),荼草、选(《本经》),游冬(《别录》),野苦马(《普济方》),青菜、紫苦菜(《滇南本草》),堇菜(《品汇精要》),苦苣、苦荬、天香菜(《纲目》),老鸦苦荬(《医林纂要》),滇苦菜、苦马菜(《植物名实图考》)。

出处《本经》

来源为菊科植物苦苣全草

原形态苦苣菜(《纲目》)

一年至二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茎直立,中空,具乳汁;基部无毛,顶端及中上部或具有稀疏的腺毛。叶互生;长椭圆状广披针形,长15~28厘米,宽3~6厘米,羽裂或提琴状羽裂,边缘具不整齐的刺状尖齿;基部叶有短柄,茎上叶无柄、呈耳廓状抱茎。头状花序数枚,顶生,直径约2厘米。总苞圆筒状,长12~15毫米,基部具有脱落性的绢状毛,内层苞片线状披针形,先端尖锐,具疏生的长毛;花全部为舌状,黄色;雄蕊5;子房下位,花柱细长,柱头2深裂。瘦果倒卵状椭圆形,扁平,每面除有3条明显的纵纹外,并有粗糙的横纹,成熟后红褐色。冠毛白色,细软。花期4~6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路边及田野间,我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全草(产于澳大利亚者)含抗肿瘤成分,在小鼠大腿肌肉接种肉瘤-37后第6天,皮下注射苦菜的酸性提取物,6~8小时后杀死小鼠,肉眼及显微镜观察,均可见到肉瘤受到明显的伤害(出血、坏死等)。

性味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无毒。"

归经①《本草经疏》:"入心、脾、胃三经。"

②《本草求真》:"入心、胃、大肠。"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治痢疾,黄疸,血淋,痔瘘,疔肿,蛇咬。

①《本经》:"主五藏邪气,厌谷胃痹。"

②《别录》:"疗肠澼,渴,热中疾,恶疮。耐饥寒。"

③《日华子本草》:"敷蛇咬。"

④《本草衍义》:"折之白乳汁出,常常点瘊子自落。"

⑤《滇南本草》:"凉血热,寒胃,发肚腹中诸积,利小便。"

⑥《本草会编》:"明目,主诸痢。"

⑦《纲目》:"治血淋痔瘘。"

⑧《医林纂要》:"泻心解暑,去热除烦,通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打汁或研末。外用:捣汁涂或煎水熏洗。

注意①《本草经疏》:"脾胃虚寒者忌之。"

②《随息居饮食谱》:"不可共蜜食。"

复方①治肝硬化:苦莱、酢浆草各一两。同猪肉炖服。(江西)

②治朴蛇瘴:野苦马汁、灯心(浸水良久捻其末)。和朋之。(《普济方》)

③治慢性气管炎:苦菜一斤,大枣二十个。苦菜煎烂,取煎液煮大枣,待枣皮展开后取出,余液熬成膏。早晚各服药膏一匙,大枣一枚。(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④治小儿疳积:苦菜一两,同猪肝炖服。(江西)

⑤治对口恶疮:野苦荬擂汁一钟,入姜汁一匙,酒和服以渣敷。(《唐瑶经验方》)

⑥治壶蜂叮螫:苦菜汁涂之。(《摘元方》)

⑦治妇人乳结红肿疼痛:紫苦菜捣汁水煎,点水酒服。(《滇南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苦菜

药材名称苦菜

拼音Kǔ Cài

英文名Herb of Common sowthistle

别名荼草、选、游冬、苦马菜、老鸦苦荬、滇苦菜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1.《名医别录》:苦菜,生益州川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阴干。

2.陶弘景:《桐君录》云,苦菜三月生,扶疏,六月花从叶出,茎直花黄,八月实黑,实落根复生,冬不枯。今茗极似此。

3.《唐本草》:茗乃木类,殊非菜流,茗春采为苦荼。按《尔雅·释草》云,荼,苦菜。《释木》云,槚,苦荼。二物全别,不得比例。又《颜氏家训》按《易通卦验·玄图》曰,苦菜生于寒秋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苦苣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nchus oleraceus L.

采收和储藏:冬、春、夏三季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苦蕊菜 一或二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纺锤状。茎直立,中空,不分枝或上部分枝,无毛或上部有腺毛,具乳汁。叶互生;下部叶叶柄有翅,基部扩大抱茎,中上部无柄,基部宽大戟耳形,叶柔软无毛,大头状羽状全裂或羽状半裂,顶裂片大或先端裂片与侧生裂片等大,少有不分裂叶,边缘有刺状尖齿,长10-18(-22)cm,宽5-7(-12)cm。头状花序,顶生,数枚,排列成伞房状;梗或总苞下部初期有蛛丝状毛,有时有疏腺毛;总苞钟状,长10-12mm,宽6-10(-25)mm,暗绿色,总苞片2-3列;舌状花黄色,两性结实;雄蕊5;子房下位花柱细长,柱头2深裂。瘦果,长椭圆状倒卵形,压扁,亮褐色、褐色或肉色,边缘有微齿,两面各有3条高起的纵肋,肋间有细皱纹;成熟后红褐色,冠毛白色,毛状,细状,细软。花期4-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田边、山野、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呈纺锤形,灰褐色,有多数须根。茎呈圆柱形,上部呈压扁状,长45-95cm,直径4-8mm,表面黄绿色,茎基部略带淡紫色,具纵棱,上部有暗褐色腺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皱缩破碎,完整叶展平后呈椭圆状广披针形,琴状羽裂,裂片边缘有不整齐的短刺状齿。有的在茎顶可见头状花序,舌状花天酒地淡黄色,或有的已结果。气微,味微咸。

化学成分本品地上部分含一新二糖类化合物,还含苦苣菜甙(sonchuside)A、B、C、D,葡萄糖中美菊素(glucoza-luzanin)C,9-羟基葡萄糖中美菊素(macroliniside)A,假还阳参甙(crepidiaside)A及毛连菜甙(picriside)B、C。木犀草素-7-O-吡喃葡萄糖甙(cinaroside),金丝桃甙(hyperoside),蒙花甙(linarin),芹菜素(apigenin),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

花中分到木犀草素(luteolin),槲皮素,槲皮黄甙(quercimer-itrin),木犀草素-7-O-吡喃葡萄糖甙,木犀草素-7-O-呋喃葡萄糖甙(isocynaroside)及木犀草素-7-β-D-glucuronopyranoside。

种子油中含玟鸠菊酸(vernolic acid )13.7%。

叶中还含维生素(vitamin)C。

药理作用全草(产于澳大利亚者)含抗肿瘤成分,在小鼠大腿肌肉接种肉瘤-37后第六天,皮下注射苦茶的酸性提取物,6-48小时后杀死小鼠,肉眼及显微及显微镜观察,均可见到肉瘤受到明显的伤害(出血、坏死)。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心;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肠炎;痢疾;黄疸;淋证;咽喉肿痛;痈疮肿毒;乳腺炎;痔瘘;吐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汤熏洗;或取汁涂搽。

注意1.《本草经疏》:脾胃虚寒者忌之。

2.《随息居饮食谱》:不可共蜜食。

各家论述1.《神农本草经》:主五藏邪气,厌谷胃痹。

2.《名医别录》:疗肠澼,渴,热中疾,恶疮。耐饥寒。

3.《日华子本草》:敷蛇咬。

4.《本草衍义》:折之白乳汁出,常常点瘊子自落。

5.《滇南本草》:凉血热,寒胃,发肚腹中诸积,利小便。

6.《本草会编》:明目,主诸痢。

7.《本草纲目》:治血淋痔瘘。

8.《医林纂要》:泻心解暑,去热除烦,通乳。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苦菜 ==>】 古籍全文检索:苦菜     全站站内检索:苦菜
拔毒生肌膏
拔毒生肌散
拔毒丸
拔毒仙丹
拔毒饮
拔根提毒丹
拔管方
拔管神方
拔管丸
拔黄药
拔麦生肌散
拔脓净
拔去病根丸
拔生膏
拔针散
菝(艹吉瓜)散
菝葜八味汤
菝葜酒
菝葜散
菝葜汤
菝葜饮
把搐膏
罢搐煎
罢搐散
罢搐丸
白艾蒿酿酒
白柏丸
白斑散
白瘢风酒
白疕二号方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