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九牯牛

输入关键字:

九牯牛

《全国中草药汇编》:九牯牛

药材名称九牯牛

拼音Jiǔ Gǔ Niú

来源蓼科九牯牛Polygonum rude Meisn.,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贵州。

性味辛、微甘,温。

功能主治通经,镇痛。主治月经不调,劳伤。

用法用量3~5钱。水煎服或泡酒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九牯牛

药材名称九牯牛

拼音Jiǔ Gǔ Niú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蓼科植物九枯牛全草。夏、秋季采收。

原形态直立草本。茎有毛。叶互生,长椭圆形,长8~15厘米,宽3~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托叶鞘状膜质。总状花序,呈圆锥花序式排列,顶生;花序柄红色,有毛;苞片鞘状,红褐色;花瓣5,白色。

生境分部生于水沟边。

性味性温,味辛微甘。

功能主治通经,治痨伤。

复方①治月经不调(小腹胀痛):九枯牛三至五钱,大马蹄草三钱。煎酒服。

②治痨伤:九枯牛一两,血藤血藤各五钱。泡酒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九牯牛

药材名称九牯牛

拼音Jiǔ Gǔ Niú

别名黑酸杆、地柏、蓼草、羊耳朵、酸兰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倒毛蓼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molle D Don var.rude(Meissn.)A.J.Li[P.rude Meissn.;P.Paniculatum Bl.var.Rude(Meissn.)Steward」

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采收,晾干。

原形态直立草本,高达1m。多分枝,植株被紧贴的倒伏毛,尤以节处、叶柄和叶面中脉处较显着。叶互生;叶柄粗壮,长l-1.5cm;托叶鞘膜质,偏斜;叶片近革质,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长8-12cm,宽3.5-6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侧脉羽状,下面干时呈暗黑色,背面脉上有毛,叶全缘。大型圆锥花序顶生;花被5裂,白色;雄蕊8枚;花往3,柱头头状。瘦果三棱形,包于宿存的花被内。花、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2200-3000m的高山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辛;微甘;性温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止痛。主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痨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或浸酒。

复方1.治月经不调(腹胀痛):九牯牛三至五钱,大马蹄草三钱。煎酒服。2.治痨伤:九牯牛一两,血藤血藤各五钱。泡酒服。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九牯牛 ==>】 古籍全文检索:九牯牛     全站站内检索:九牯牛
托胎丸
脱花煎
脱衣散
陀柏散
陀僧膏
陀僧散
陀僧丸
橐钥丸
橐龠丸
唾调散
脑麝祛风丸
腽肭补天丸
腽肭脐丸
腽肭脐圆
外敷化筋散
外敷活化散
外敷麻药
外敷生长散
外敷正骨散
外敷壮力散
豌豆粥
完胞饮
完臂汤
完璧散
完疮散
完带汤
完肺饮
完肤丹
完肤续命汤
完肌散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