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黄花蒿

输入关键字:

黄花蒿

药材名称黄花蒿

拼音Huánɡ Huā Hāo

别名臭蒿、草蒿(《日华子本草》),香丝草、酒饼草(《广州植物志》),马尿蒿、苦蒿(《贵州民间方药集》),黄香蒿、黄蒿、野筒蒿(《江苏植药志》),鸡虱草(《江西草药》),秋蒿、香苦草、野苦草(《上海常用中草药》)。

出处《纲目》

来源为菊科植物黄花蒿全草。秋季割取,晒干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达1.5米,全体近于无毛。茎直立,圆柱形,表面具有纵浅槽,幼时绿色,老时变为枯黄色;下部木质化,上部多分枝。茎叶互生;3回羽状细裂,裂片先端尖,上面绿色,下面黄绿色,叶轴两侧有狭翅,茎上部的叶,向上渐小,分裂更细。头状花序球形,下垂,排列成金字塔形、具有叶片的圆锥花序,几密布在全植物体上部;每一头状花序有短花柄,基部具有或不具有线形苞片;总苞平滑无毛,苞片2~3层,背面中央部分为绿色,边缘呈淡黄色,膜质状而透明;花托矩圆形,花均为管状花,黄色,外围为雌花,仅有雌蕊1枚;中央为两性花,花冠先端5裂,雄蕊5枚,花药合生,花丝细短,着生于花冠管内面中部,雌蕊1枚,花柱丝状,柱头2裂,呈叉状。瘦果卵形,微小,淡褐色,表面具隆起的纵条纹。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于荒野、山坡、路边及河岸边。分布几遍及全国。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性状干燥全草,长约60~100厘米。茎圆柱形,表面浅棕色或灰棕色,有纵向棱线,质硬,折断面粗糙,中央有白色的髓,嫩枝具多数叶片,质脆,易碎裂。带果穗或花序的枝,叶片多已脱落,花序仅残存小球状棕黄色的苞片,如鱼子,质脆易碎。有特异香气,味苦,有清凉感。以色黄绿、气香、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风干植物含水分9.7,乙醚可溶物5.6,水可溶物26.6,乙醇可溶物0.8,半纤维素11.6,纤维素8.5,木质素9.6,蛋白质9.3,灰分10.1,鞣质类2.4%。

风干植物经水汽蒸馏,得带微绿有佳香的精油0.18%。精油含率以开花期为最高,新鲜植物比久藏植物含率高。精油成分中含酮类物质44.97%,其中主为蛔蒿酮21%,l-樟脑13%,1,8-桉叶素13%,乙酸蛔蒿醇酯4%,蒎烯1%;另有报道含蒎烯、莰烯、1,8-桉叶素、毕澄茄烯或杜松油烯、石竹烯、某些倍半萜醇、枯醛、酮类、苯酚、丁酸、己醛、乙酸苄酯、d-2-甲基丁酸苄酯、石竹烯氧化物、廿五烷等。

地上部分含莨菪素及东茛菪甙。

从印度产的黄花蒿,曾分离出假山道年和K-山道年。

性味①《纲目》:"辛苦,凉,无毒。"

②《上海常用中草药》:"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疟,驱风止痒。治伤暑,疟疾。潮热,小儿惊风,热泻,恶疮疥癣。

①《纲目》:"治小儿风寒惊热。"

②《现代实用中药》:"生叶汁:涂恶疮疥癣及毒虫咬伤。"

③《南京民间药草》:"清热。"

④《贵州民间方药集》:"消疮肿,治蛇伤。"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解热健胃,驱风止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结核潮热,盗汗,消化不良:黄花蒿二至四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暑热发痧,胸闷腹痛:鲜黄花蒿嫩叶五钱至一两或种子五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③治疟疾,间歇热:黄花蒿三至五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④治小儿热泻:黄花蒿、凤尾草马齿苋各二钱。水煎服。(《江西草药》)

⑤治流火(淋巴管炎):黄花蒿、牡荆叶各二两,威灵仙五钱。水煎服。(《江西草药》)

⑥治疥癣,皮肤湿痒:黄花蒿煎水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⑦治蛇咬伤:新鲜苦蒿一两,捣烂,外敷伤口。(《贵州民间方药集》)

备注本品目前在全国大部地区均作青蒿使用。参见"青蒿"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检索黄花蒿 ==>】 古籍全文检索:黄花蒿     全站站内检索:黄花蒿
加味活命饮
加味活血化瘤丸
加味活血透肌解毒汤
加味活血消痈汤
加味火府汤
加味火轮丸
加味火杴丸
加味藿香散
加味藿香正气散
加味积实理中汤
加味济川煎
加味济坤大造丸
加味济生汤
加味建中汤
加味健步虎潜丸
加味健脾补肾固精汤
加味健脾丸
加味姜附汤
加味将军汤
加味降气汤
加味交加散
加味胶艾四物汤
加味椒红丸
加味解酲汤
加味解毒丹
加味解毒内托饮
加味解毒散
加味解毒散结汤
加味解毒生脉散
加味解毒汤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