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红缘层孔菌

输入关键字:

红缘层孔菌

药材名称红缘层孔菌

拼音Hónɡ Yuán Cénɡ Kǒnɡ Jūn

别名红缘树舌、红缘层孔、松生层孔、红带菌

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松生拟层孔菌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omitopsis pinicola(Sow.ex Fr.)Karst.[Fomes pinicola(Sow.ex Fr.)Cooke;Polyporus pinicola F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采摘后去掉污物,切片,晒干备用。

原形态松生拟层孔菌 子实体多年生,木质。菌盖半圆形、扇形或马蹄形,侧生,(4-30)cm×(6-40)cm,厚2.5-20cm,盖面初期有一层橙红色胶样皮壳,后渐变硬,颜色变为灰色、污灰色、黑褐色至黑色,有明显的环棱;盖缘钝,薄或厚,新生的盖缘近白色,渐变灰黄色、红色至红褐色。管口面白色或乳白色,干燥后呈黄色或米黄色;管口小,圆形,每1mm间3-5个,管壁厚;菌管多层,每层厚3-5mm,新鲜之菌管层可与上层剥离。菌肉木栓质至木质,近白色,干燥后呈淡褐色,有环纹。有小囊状体,无色,薄壁。孢子卵形至椭圆形,光滑,无色,(5.5-7.5)μm×(3.5-4)μ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600-3800m的松、杉等针叶树腐木上,偶生于阔叶树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新疆、江苏、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子实体无柄。菌盖扁平,半球形或马蹄形,长径7-35cm,短径5-24cm,厚3-8cm。表面灰色或黑色,有的具红色胶质皮壳,有较宽的同心环棱,边缘赤栗色、黄色或类白色。管口面浅黄色或锈褐色,管口圆形,每1mm间3-5个。纵剖面可见菌管多层,每层厚3-7mm。木质或木栓质。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含以亚油酸(linoleic acid)为主及棕榈酸(palmitic acid),油酸(oleic acid),22-26个碳原子的2-羟基酸,2,3-二羟基酸等长链脂肪酸,植物鞘氨酸(phytosphingosine),β-D-葡聚糖(β-D-glucan),α-葡聚糖,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α-β-和γ-纤维素和果胶物质。

性味微苦;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红缘层孔菌 ==>】 古籍全文检索:红缘层孔菌     全站站内检索:红缘层孔菌
花苜蓿
花南星
花皮胶藤
花荵
花蕊石
花生壳
花生衣
花生油
花松萝
花酸苔
花唐松草
花蚊虫
花血藤
花叶矮陀陀
花叶矮沱沱
花叶狗牙七
花叶假杜鹃
花叶九节木
花叶冷水花
花叶秋海棠
花叶竹芋
花叶子
花蚁虫
花鱼
花蜘蛛
华东瘤足蕨
华东膜蕨
华东木蓝
华东瓶蕨
华东阴地蕨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