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红线麻

输入关键字:

红线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线麻

药材名称红线麻

拼音Hónɡ Xiàn Má

别名苎麻、红头麻、蝎子草、苛麻、大序艾麻

来源荨麻红线麻Laportea macrostachya (Maxim.) Ohwi,以入药。

生境分部山西、河北、陕西、河南、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

性味辛、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解毒消肿。主治腰腿疼痛,麻木不仁,风痹水肿,淋巴结结核,蛇咬伤。

用法用量2~4钱。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煎水频洗患处,或鲜品捣烂敷患处。

注意忌生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红线麻

药材名称红线麻

拼音Hónɡ Xiàn Má

别名红头麻、蝎子草、苛麻(《陕西草药》),山芋麻(《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出处《陕西草药》

来源荨麻科植物艾麻。春末夏初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艾麻,又名:大序艾麻。

多年生草本,高40~80厘米,全株密生白色蟹毛和反曲的微柔毛。根块状纺锤形或圆锥形,红褐色,稍肉质。茎直立,圆柱形。单叶互生,广卵形或近圆形,先端尾状骤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边缘具粗齿,两面疏生短毛或近无毛;有叶柄。雌雄同株;花黄绿色;雄花序生于雌花序之下,圆锥状,长约10厘米,花被片5,雄蕊5;雌花序生于茎梢叶腋,细长,穗状,花被片4,不等大,在果期增大,柱头丝形。瘦果斜卵形,扁,长约2.2毫米。

生境分部生于山地林下或沟边阴湿地带。分布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湖北、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等地。

性味辛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解毒,消肿。治腰腿疼痛,麻木不仁,风痹抽麻,水肿,老鼠疮,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泡酒。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复方①治抽麻,心慌:红线麻四钱,苜蓿根三条,生姜为引。水煎服。

②治筋骨麻木,风疼:红线麻和猪肉共炖,吃肉并喝汤。

③治虚肿:红线麻、黑豆各一斤,煎汤,每服两茶杯。

④治水肿:鲜红线麻叶(或根煎汁)二两,黄豆半斤(水四斤,抱胀磨成渣)。将线麻叶用沸水烫过切碎,点入豆渣煮熟。上为一日量,二次吃完,忌盐。

⑤治老鼠疮:鲜红线麻捣烂,加麝香少许,贴患处。(性味以下出《陕西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红线麻

药材名称红线麻

拼音Hónɡ Xiàn Má

别名红头麻、苛麻

出处出自《陕西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艾麻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portea cuspidata(Wedd.)Friis[Sceptro-cnide macrostachya Maxim;Laportea macrostachya(Maxim.)Ohwi]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100cm。茎直立,有螫毛和反曲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3-11 cm;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长6.5-20cm,宽 4.5-18cm,先端常有浅裂,中央有尾状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叶缘有粗锯齿。雌雄同株;雄花序生于雌花序之下,长达15cm,雄花被5裂;雄蕊与花被裂片同数而对生;雌花被4裂,不相等,内侧2片,花后增大,歪卵形,外侧2片较小,披外形;子房长圆形,柱头细长,有毛。瘦果斜卵形,扁平,长1.8-2mm,宿存花柱由基部向下弯曲。花期6-8月,果期 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下或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性味辛;苦;性寒;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消肿;解毒。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腰腿疼痛;虚肿水肿,淋巴结结核;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 12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红线麻 ==>】 古籍全文检索:红线麻     全站站内检索:红线麻
马牙疳
马矢蒿
马印麟
马玄台
马头鱼
马师皇
马仲化
马延之
马良伯
马屁勃
马茄子
马齿菜
马昌运
马明退
马宗素
马冠群
马结石
马莲子
马核果
马瓟瓜
马铃草
马料豆
马料梢
马黄七
马蛇子
马脚迹
马脚莲
马粟草
马喉痹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