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皋芦

输入关键字:

皋芦

《中药大辞典》:皋芦

药材名称皋芦

拼音Gāo Lú

别名过罗、拘罗、物罗(《南越志》),瓜芦(陶弘景),苦艼(《南越笔记》)。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山茶科植物皋芦

原形态常绿灌木,全体与茶相似,惟枝干较粗大。叶长椭圆形,长10~15厘米,宽5~7厘米,锯齿缘。花腋生,白色,比茶花略大;萼片5;花瓣5;雄蕊多数;子房上位;花梗长。蒴果扁圆形。花期秋季。

生境分部分布云南、四川等地。

性味①陶弘景:"苦涩。"

②《纲目》:"苦,平,无毒。"

功能主治治头痛烦热,喉痛,淋病,

①《本草拾遗》:"煮为饮,止渴明目,除烦,不睡,消痰。"

②《海药本草》:"通小肠,治淋,止头痛烦热。"

③《纲目》:"噙咽清上膈,利咽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

注意《纲目》:"胃冷者不可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皋芦

药材名称皋芦

拼音Gāo Lú

英文名Largeleaf Tea

别名过罗、拘罗、物罗、瓜芦、苦簦、苦艼。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陶弘景:瓜芦,木亦似茗,苦涩,取其叶作屑煮饮,即通夜不睡。

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皋芦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ellia sinensis (L.)O.kuntze.f.macrophyll (Sieb.)Kitamura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集,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大叶茶 常绿灌木,全体与茶相似,惟枝干较粗大。叶长椭圆形,长10-15cm,宽5-7cm,边缘有锯齿。花腋生,白色,较茶药略大;花梗长;萼片5;花瓣5;雄蕊多数;子房上位。蒴果扁圆形。花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云南、四川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幼嫩叶多干缩成条形,长1-4cm;老叶长椭圆形,长可达15cm。叶片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表面绿褐色或棕绿色;叶柄短;嫩叶纸质,老叶微革质,易碎。气微清香,味苦、微涩。

性味苦;寒

归经心;肝;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除烦;止渴;明目。主烦热头痛;口渴;目昏;咽喉肿痛;淋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

注意胃冷者不可用。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煮为饮,止渴明目,除烦,不睡,消痰。

2.《海药本草》:通小肠,治淋,止头痛烦热。

3.《纲目》:噙咽清上膈,利咽喉。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皋芦 ==>】 古籍全文检索:皋芦     全站站内检索:皋芦
草龙胆散
草蜜汤
草牛散
草神丹
草圣丸
草霜散
草头方
草乌敷贴药
草乌复方洗剂
草乌膏
草乌煎
草乌揭毒散
草乌散
草乌头方
草乌头膏
草乌头散
草乌头汤
草乌头丸
草乌丸
草乌洗剂
草仙丸
草香散
草罂饮
草钟乳丸
侧矮丸
侧柏樗皮丸
侧柏地榆汤
侧柏酊
侧柏散
侧柏丸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