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枫香寄生

输入关键字:

枫香寄生

《中药大辞典》:枫香寄生

药材名称枫香寄生

拼音Fēnɡ Xiānɡ Jì Shēnɡ

别名虾蚶草(《本草求原》),百子痰梗(《岭南采药录》),螃蟹夹、栗寄生、寄生包(《四川中药志》),路路通寄生、风饭寄生(《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柿寄生(《云南中草药》),扁枝寄生(《西藏常用中草药》)。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桑寄生科植物扁枝槲寄生枝叶。夏、秋采收。

原形态常绿寄生小灌木,高20~40厘米。茎基部圆柱形,具二棱;小枝扁平,绿色,每一节间呈矩圆状倒披针形或近条形,上宽下狭,脉两面具多条。叶退化成鳞片状。花单性,雌雄同株,生于关节上端凹陷处,每簇3朵,中央的为雌花,侧生的为雄花,花基部有2片合生成盘状的小苞片;雄花小,花被4裂;雄蕊4,无花丝,花药多室,贴生于花被上;雌花长约1.5毫米;花被4裂,裂片三角形;子房下位,花柱短,圆锥形。浆果近卵形,径约4毫米,熟时黄色,基部具宿存小苞片。花期初夏。

生境分部寄生于果树、枫香和栎树上。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东、湖南、湖北、福建、台湾等地。

化学成分齐墩果酸、齐墩果酸酯、古柯二醇等三萜成分及肌醇。

性味辛苦,温。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辛,性平。"

②《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苦涩,无毒。"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除湿,止咳,祛痰。治腰肢酸痛,风湿骨痛,劳伤咳嗽,赤白痢疾,崩漏带下,产后血气痛,疮疥。

①《生草药性备要》:"祛风去湿,洗疮疥、癞风毒烂,酒风。"

②《本草求原》:"祛风散湿。治肿痛,洗烂脚疥癞。浸酒良。"

③《岭南采药录》:"脚弱,以之浸酒服;红白痢疾,水煎服。"

④《陆川本草》:"镇咳,祛风湿。治咳嗽多痰,风湿骨痛。"

⑤《四川中药志》:"治虚损劳伤咳嗽,红崩白带,产后血气痛及小儿惊风。"

⑥《广西药植名录》:"止咳化痰,催乳,散血。治关节痛,腹痛,风湿,跌打。"

⑦《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治腰肌劳损,瘫痪,衄血,小儿惊风。"

⑧《西藏常用中草药》:"治腰腿酸痛,高血压,胎动,乳少。"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炖肉服,1~2两;或浸酒服。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涂。

复方①治产后血气痛:螃蟹夹,醪糟炖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妇人白带:螃蟹夹、百节藕、天冬兰草根、白芨煎水,炖猪心肺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小儿牙疳:扁枝槲寄生全株研末吹入患处。(《云南中草药》)

④治牛皮癣:扁枝槲寄生研末,用鸡蛋油调匀搽患处。(《云南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枫香寄生

药材名称枫香寄生

拼音Fēnɡ Xiānɡ Jì Shēnɡ

别名吊杀猢狲、上树猢狲、铁角狲儿、枫上寄生、虾蚶草、百子痰梗、路路通寄生、风饭寄生、大叶枫寄生、枫香懈寄生

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枫香槲寄生或扁枝槲寄生的带叶茎枝。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 Visum liquidambaricolum Ha-yata[V.Articulatum Burm.f.var.liquidambaricolum(Hayata)Sesh.Rao;V.articulatum auct.non Burm.f.]。

2.Viscum articulatum Burm.F.Herba Visci Liquidambari-coliHerba Visci Articulati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间采,扎成束,晾干。

原形态1.灌木,高0.5-0.7m。茎基部近圆柱状,枝和小枝均扁平;枝交叉对生或二歧分枝,节间长2-4cm,宽4-8mm,干后边缘肥厚,纵肋5-7条,明显。叶退化呈鳞片状。聚伞花序,1-3个腋生,总花梗几无;总苞舟形,长1.5-2mm,具花l-3朵,通常仅具制具1朵雌花或雄花,或中央1朵为雌花,侧生的为雄花;雄花花蕾时近球形,长约1mm,萼片4枚,花药圆形,贴生于萼片下半部;雌花花蕾时椭圆形,长2-2.5mm;花托长卵球形,长1.5-2mm,基部具杯状苞片或无,萼片4枚,三角形,长0.5mm,柱头乳头状。浆果椭圆形,长5-7mm,直径约4mm,有时卵球形,长6mm,直径约5mm,成熟时橙红色或黄色,果皮平滑。花期4-12月。

2.本种与枫香槲寄生的区别为:茎枝扁平,枝的节间宽2-3.5mm,干后边缘薄,纵肋3条。浆果球形,直径3-4mm,白色或青白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200-2500m的山地阔叶林中或常绿阔叶林中,寄生于枫香、油桐、柿树或壳斗科等多种植物上。

2.生于海拔50-1700m的沿海平原或山地南亚热带生雨林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2.分布于华南及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性状鉴别 (1)枫香槲寄生 本品嫩枝交叉对生或二歧状分枝,扁平,呈长节片状,较肥厚,节部明显,节间长2-4cm,宽4~6mm,表面黄绿色或黄褐色,光滑无毛,具光泽,有明显的纵肋5~7条和不规则的纵皱纹,边缘较厚,节部可见鳞片状叶芽和花芽。质较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纤维性,黄绿色,髓部不明显。有时可见果实,果实长圆形,长5-7mm,直径约4mm,黄棕色或黑色,表面平滑。气微,味淡。此外,尚有部分老枝入药,枝圆柱形,直径0.5~1.5in,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

( 2)扁枝槲寄生 茎圆柱形,直径约1cm;小枝扁平,长节片状,节间长1.5-3cm,宽2~3mm,纵肋3~5条,边缘薄。果实圆球形,直径2-3mm,黄棕色或暗棕色。

鉴别扁枝槲寄生全株含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古柯二醇(erythrodiol),肌醇(inositol)[1],α-香树脂醇(α-amyrin),羽扇豆醇(lupeol),白桦脂醇(betulin)和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2]。又从中分离得到黄酮甙成分: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甙-4′-o-β-D-(5″-桂皮酰基)-芹菜糖甙[homoeridictyol-7-O-β-D-glucoside-4′-O-β-D-(5′″-cinnamoyl)-apioside],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甙(homoeriodictyl-7-O-β-D-glucoside),圣草酚-7-O-β-D-葡萄糖甙(eriodictyol-7-O-β-D-glucoside),生松黄烷酮-7-O-β-D-芹菜糖(l→2)-β-D-葡萄糖甙〔Pinocembrin-7-O-β-D-apiosyl(1→2)-β-D-glucoside〕,高圣草素-7-O-D-葡萄糖甙-4’-O-β-D-芹菜甙(homoeriodictyol-7-O-β-D-glucoside-4′-O-β-D-apioside)即槲寄生新甙Ⅰ,生松黄烷酮-7-O-β-D-芹菜糖(1→5)-β-D-芹菜糖(1→5)-β-D-芹菜糖(1→2)-β-D-葡萄糖甙[pinocembrin-7-O-β-D-apiosyl(1→5)-β-D-apiosyl(1→2)-β-D-glucoside],高圣草素-7-O-β-D-芹菜糖(1→5)-β-D-芹菜糖(1→2)-β-D-葡萄糖甙[homoeriodictyol-7-O-β-D-apiosyl(1→5)-β-D-apiosyl(1→2)-β-D-glucoside][3,4].

性味辛;苦;性平

归经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法风除湿;舒筋活血;止咳化痰;止血。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跌打疼痛;劳伤咳嗽;崩漏带下;产后血气虚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未调敷。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祛风去湿,洗疮疥、癞风毒烂,酒风。

2.《本草求原》:祛风散湿。治肿痛,洗烂脚疥癞。浸酒良。

3.《岭南采药录》:脚弱,以之浸酒服;红白痢疾,水煎服。

4.《陆川本草》:镇咳,祛风湿。治咳嗽多痰,风湿骨痛。

5.《四川中药志》:治虚损劳伤咳嗽,红崩白带,产后血气痛及小儿惊风。

6.《广西药植名录》:止咳化痰,催乳,散血。治关节痛,腹痛,风湿,跌打。

7.《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治腰肌劳损,瘫痪,衄血,小儿惊风。

8.《西藏常用中草药》:治腰腿酸痛,高血压,胎动,乳少。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枫香寄生 ==>】 古籍全文检索:枫香寄生     全站站内检索:枫香寄生
服枸杞方
服枸杞根方
服槐子方
服椒方
服菊方
服莲实鸡头实方
服蛮煎
服蛮煎加竹叶石膏汤
服术方
服松脂方
服天门冬方
服元丸
祓除丸
茯归煎
茯莲煎
茯莲散
茯苓安肝定精神丸
茯苓安心汤
茯苓白术散
茯苓白术汤
茯苓半夏汤
茯苓半夏丸
茯苓贝母汤
茯苓饼
茯苓饼子
茯苓补心汤
茯苓参甘厚朴汤
茯苓菖蒲丸
茯苓车前子饮
茯苓车前子粥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