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多穗蓼

输入关键字:

多穗蓼

《中药大辞典》:多穗蓼

药材名称多穗蓼

拼音Duō Suì Liǎo

别名辣蓼水蓼、恣恣萨曾(藏名)。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蓼科植物多穗蓼全草。 6~10月采收。

原形态草本,高100~15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密被短柔毛。叶近无柄或有短柄;叶片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戟状的心形,上面疏生柔毛,下面密生短柔毛。花序为大型开展的圆锥状,花白色或淡红色。瘦果三棱形,短于花被。

生境分部生于路旁、沟边较阴湿处。分布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蓼属甙、腊梅甙、异槲皮甙、槲皮甙、槲皮素、3’-甲基鼠李素。

性味性凉,味辛。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杀虫止痢,清热解毒。治菌痢,肠炎,小儿消化不良,跌打损伤,风湿肿痛,皮肤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多穗蓼

药材名称多穗蓼

拼音Duō Suì Liǎo

别名辣蓼水蓼、多穗假虎杖

出处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多穗蓼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polystachyus Wall.exMeissn.

采收和储藏:6~10月采收全草,扎把晒干。

原形态半灌木,高100-150cm。茎直立,多分枝,密被短柔毛。叶互生;叶柄粗壮,长约1cm;托叶鞘筒状,上部偏斜;叶片宽披针形或长国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戟形,长6-15cm,宽3-5cm,上面疏生柔毛,下面密被短柔毛。大型展开的圆锥状花序;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红色,外面2个较小,内面3个较大,近圆形,长约4mm。瘦果三棱形,黄褐色,短于花被。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0-4500m的山坡、灌丛、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多穗蓼全草含多穗蓼甙(polystachoside)[1],树皮甙(quercitrin),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槲皮素(quercetin),腊梅甙(meratin)和3′-甲基鼠李素(rhamnazin)[2]。

性味辛;苦;性凉

归经肺;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主痢疾;泄泻;小儿消化不良;风湿肿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摘录《中华本草》



【检索多穗蓼 ==>】 古籍全文检索:多穗蓼     全站站内检索:多穗蓼
一合
一阳
一阴
一纪
一周
一逆
一候
一数
一口血
一夫法
一手脉
一见消
一见喜
一片霞
一包针
一朵云
一帆青
一块瓦
一把针
一串红
一串钱
一条根
一赤散
一炁(qì 气)丹
一抹散
一枝箭
一杯倒
一奇散
一苗蒿
一点雪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